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河边,有不少当地老百姓围观,河中则是好十多二十人在忙碌,不断潜下去摸东西,兴致很高的样子。
“咦!这次大家的热情高涨呀!”贺文清有点惊讶。
上一次,他也来看热闹。那时候围观的人也挺多,但下水的人很少。而且,都是拿了文物部门的钱,才下去淌水的。
今天,有点反常,不仅文物部门的人没有来,下水摸东西的人也多。
就在这时候,又有人开始脱衣服,准备下河。
“应该是摸到好东西吧!”胡杨猜测。
旁边的一位居民笑道:“靓仔猜得挺准呀!就在刚才,有个小孩摸上来一个盘子,被人五千块买走。”
正是这样,大家的热情才提了起来。
贺文清等人恍然大悟,那就难怪了。
“怎样的盘子?”胡杨好奇问道。
那人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位中年人:“在他手上,你们想要看可以去看一下。”
胡杨等人顺着指引望过去,发现是昨天遇到的抠鼻大叔,胡杨还在他的摊上买了一把折扇,华仔和唐宥则是买了古铜钱。
“大叔,很巧呀!”华仔他们走过去,打招呼道。
李锦年转过头,发现是昨天帮衬他生意的几个年轻人,顿时笑道:“巧什么?我家就在这附近。你们,是来旅游的吧?”
胡杨开门见山:“嗯!差不多吧!听说刚才大叔得到一件盘子,我们能看一下吗?”
李锦年一愣,才记起来,这几个年轻人对古董有兴趣,否则昨天也不会帮衬他的生意。于是,他将刚得到的盘子拿出来。
“小心点看,这可是宝物,少说也要这个数。”说完,他伸出一个巴掌。
“五千?”华仔知道,这是他五千买来的。
李锦年扣了一下鼻子,摇头:“五万!”
唐宥和直播间的观众们都齐齐无语,你五千入手的,这都没半个钟头吧?就要升值十倍?
“我去!还真敢开口。”
“古董嘛!人家讲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
“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古玩真的太暴利了。”
……
直播间的观众,还在讨论抠鼻大叔的狮子大开口,接下来就被胡杨的话给惊呆。
“五万?可以。”





鉴宝直播间 第五十章 一百五十万(求收藏)
就连李锦年都吓了一跳,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
他欣喜道:“还是靓仔你有眼光,这宝物是宋朝的物件,五万元绝对不会亏的。”
大家也都看到,那是一个瓷器盘子,好像是青花瓷。青花瓷,宋朝可还没有,所以对抠鼻大叔这话,大家都哭笑不得:
大叔,拜托!专业点行吗?
周围的百姓一看,也都惊呆,尤其是摸到这个瓷器盘子的孩子家长。原本以为是,他们撞了大运气,谁知道辛辛苦苦摸上来的,被人一转手就是十倍的利润,心中苦涩不已。
然而,这也彻底刺激到了懂水性的人。
有些人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下去摸摸看。看到一个盘子,就是五万元,哪里还坐得住?又下饺子一样,跳下去好几个人。
“大家想赚钱的,先别告密。引来文物部门的人,大家想要发财的想法就要泡汤了。”李锦年对周围的人说道。
这围观的人,基本上都是他们本地人,大家左邻右舍的,都熟悉。
或许,会有看不得别人好的人存在,但事关自己也有可能在其中获利,大家也就识趣地点头。
胡杨没有理会李锦年他们的举动,还在看那青花瓷盘子。
华仔见其他人的注意力都放在河里,也就偷偷问胡杨:“胡哥,这瓷器是青花瓷吧?”
“不错!是青花瓷,挺好辨认的一种瓷器。刚才,有兄弟说宋朝还没青花瓷。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青花瓷在唐宋时期已经有了雏形,只是在元代的时候才成熟。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如今,青花瓷市场,以元青花最为珍贵。大家都应该听闻过,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当时拍出两个多亿的天价,创下瓷器最高的拍卖纪录。
可能大家不知道,那都是昔日黄花。前些年,一尊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瓷瓶以8亿元港元成交。”
就算现在港元没那么值钱了,但八个多亿,换成现在的人民币也有六七亿吧?大家听了,都是一阵头皮发麻。
“胡哥,这盘子,是元代的吗?”华仔咽了咽口水。
不管是唐宥,还是直播间的观众,立马都竖起耳朵。元青花那么珍贵,要是这就是元青花,主播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呀!
胡杨翻了翻白眼:“元青花哪有那么容易得到?这是明朝时期的青花瓷。
其实,一眼看这造型,就能知道不是元代的。
大家也知道,元代是草原民族当政,风格偏向粗狂。青花瓷也一样,无论是瓶子、罐子,还是盘子等,都比较大件,很粗放、豪气。
眼前的这只,给人比较秀气的感觉,典型的明朝风格。
至于清朝,讲究华丽,跟这风格又有不同。”
此外,胡杨还指出几处特征,以后大家要是遇到,可以自我分辨。
比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等等。
“元朝这个朝代稍纵即逝,昙花一现,存在的时间太短暂,所以元朝好多艺术品遗留下来都不多,也就造成元代的古玩普遍价值比较高。”胡杨跟大家说道。
胡杨还将盘子的底部转过来,给大家特写看。
“东书堂的款识,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斋号。
其实,除了看款识。从青料和胎釉也能看出一些猫腻来。”
胡杨告诉大家,明朝嘉靖年间的青花瓷,常见色晕散,纹饰模糊的,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过的缘故。
而且,胎不及宣德以来的细腻,白中闪达,釉虽较细腻,但亮度强,不如中期肥厚、闪青。个别厚釉混浊。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的波纹。
“东书堂,在明朝也属于名款。这青花瓷盘子,价值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吧!不过,因为是刚出水的物件,还需要专业处理一下。”
大家再次被震撼到,本来五万买来,大家还担心主播吃亏。可现在看来,他们都替那抠鼻大叔感到心疼。
从五千到五万,从五万到一百五十万,简直就是坐过山车一样。
“还好,这条河的河水不急,所以这瓷器盘子没有被泥沙磨损,釉面没有走样,所以价值还是挺高的。
一般来说,出水文物的收藏价值都会大大减弱。
所谓的出水瓷器,一般分三种,一种是江河捞的,一种是湖底的,还有一种是海底的。我们就说一说江河的吧!其他的,以后遇到再说。”
胡杨跟大家解说,因为江河的水是流动的,同样也带动江河里的砂土,小石砾流动。流动的砂石象是工业用的砂布,江河水不停地把器物翻滚,砂石也不停地把器物打磨,久之瓷器表面光亮的釉面被磨砂,像磨砂玻璃一样形成了粗糙的哑光面,但年代久远,哑光也显得温润。
虽然有一些被泥沙流冲刷后很快沉于泥沙里,釉面被磨损会轻些,釉面也亮滑些,但是都少不了器物釉面被涮磨后的破损状。这样的器物收藏价值就减弱,只有作为历史研究价值去保存它。
但有些江河水流不湍急,江河下面淤泥较厚,少沙子,这多为人工开凿的河流,器物沉下水很快就被淤泥所埋,这样的环境中瓷器釉面会受到保护,出水后器物釉面润滑晶莹。
就比如现在胡杨得到的这件明朝瓷盘,釉面润滑晶莹。
说话间,大家还在惊叹,主播这一大早就赚了上百万,好多人都还在挤地铁呢!都还没开始上班赚钱。
这时候,河边传来惊呼声。
“又摸到宝贝了吗?”
“这次是什么?”
“张老鬼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潜水的功夫一流,都下去几分钟了。”河边的民众议论纷纷。
摸到东西的,正是年过五十的老张,别人称他张老鬼,是个酒鬼。喝了酒,还能下河的牛人。
他摸到的,是一个还没拳头大的杯子。
冒出水面后,他开口:“没有沉船,这些东西可能是古时候掉下去的。”
至于之前,有人说摸到船板,那只是一面散落的木板,根本不是沉船的船板。




鉴宝直播间 第五十一章 宅男皇帝
李锦年迎上去,想要继续捡漏,但大家看到了胡杨的大方后,对他失去了兴趣,只要不傻,都知道先跟胡杨谈。
“小李,虽然说我们都是同乡,但……”张老鬼开口解释。
还没等他说完,李锦年就摆摆手:“算了算了,你去跟他谈吧!那小伙子确实出手阔绰。”
较真一点,他和张老鬼还有点亲戚关系,所以能理解人家的做法。有更加豪爽的买家,情面肯定要放一边去的。
假如大家价格差不多,那么当然是先照顾熟悉的人。问题是,两者价格差距很大,从刚才胡杨五万入手那件瓷盘就能看出。
“嗯!要是顺利的话,晚点请你喝酒。”
大家得知,下面根本就不是沉船,逐渐冷静下来。不是沉船,仅仅只是古代不小心掉下去的物件,那么想要再次摸到东西,无疑就是海底捞针,不现实的。
岸上不少人的注意力,放在了张老鬼身上,很好奇,他摸上来的那只杯子能卖多少钱。
贺文清原本也想下去摸摸看,撞撞运气的,但听到没有沉船之后,也就打消了想法,开始在边上撒网,准备捉鱼。
唐宥则是在旁边直播,她对捉鱼挺感兴趣。
“这种河,非洲鲫最多。”有人说道。
胡杨见张老鬼拿着摸上来的杯子走过来,目光也就落在了那杯子上面。
只见,那是一个跟碗差不多模样的杯子。或者,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小饭碗。只有胡杨这种专业人士,才第一时间认出,那是压手杯。
“很精致的碗。”
“古代也流行这么小的饭碗吗?”
……
看到直播间观众的疑问,胡杨开口道:“那不是碗,而是压手杯。”
压手杯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这种杯子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有“压手杯”美称。
“老板,看看能不能入你法眼。”张老鬼将压手杯递过来。
胡杨也不客气,小心接到手上。
这时候,就会感觉到有一股下坠的力量,杯沿会稳稳地贴在人手的虎口之上,这是压手杯力学和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的独到之处。
“压手杯喝茶,个人感觉最爽。大家可能不知道,清朝皇帝雍正,就很喜欢压手杯。雍正当了皇帝之后,就没有出过皇宫,堪称史上最宅的的皇帝。
他对自家的御用瓷器极为挑剔,用来用去,还是觉得压手杯使起来最为顺手,加上造型模样甚好,一直喜爱有加。
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作为一位皇帝,雍正竟然也会搞设计、做手工之类。
根据记载,雍正本人曾经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尺寸和轮廓,一切烧造的瓷器均要他过目点头才可进行制作。
而那些他插手造型设计的瓷器里面,就有他喜欢的压手杯。
现在,我拿到的这只,从造型上看,跟明朝的压手杯有一定的改动,应该是雍正修改之后的物件。”
随后,胡杨将一些改动详细讲解一遍,用最通俗的话去解释。
大家喜欢听胡杨唠叨,就因为这一点,中间还能夹带一些段子,完全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不会感觉太深奥,听不懂。
“没想到,雍正还是个宅男。”
“人家宅跟我们的宅可不一样,我们宅就是没女朋友,人家是女人一大堆。”
“别说了,最不喜欢清朝了。满族统治之前,我们国家一直都是世界中心,都被满族败家败成什么样了?”
“闭关锁国,是这样的了。”
“其实,这个政策,从明朝就开始的,完全将锅甩给清朝,也有点不公平。”
了解历史的人就知道,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就开始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民众知识交流发展。
不过,这项政策,到了清朝就越发严重,各种弊端开始涌现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西方开始各种改革,进行浩浩荡荡的工业发展。而清政府这边,还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能自拨。
接下来,大家也清楚,中华民族迎来一百多年的挨打史,一直到现在,还在追赶中。
因此,不要说大家黑满族,实在是满族不争气,大家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老板,你是说,这是皇帝用的杯子?”张老鬼忍不住问道。
他的眼睛爆发出一阵光芒,谁都知道,只要是皇帝用过的东西,都会特别珍贵,能卖不少钱,起码要比刚才李锦年的那盘子强吧?
胡杨摇头:“皇帝用的杯子,哪有那么容易捡到?刚才,我只是说这压手杯是雍正皇帝参与设计的。你们看,连款识都没有。”
这时候,李锦年说道:“连款识都没有,价值可就没有我刚才的那盘子值钱,是件民窑的作品。”
这大家能理解,有款识就像现在的商标产品,属于牌子货。而没有款识的,就像是山寨货一样,自然不怎么值钱。
“是吗?”张老鬼眼里闪过浓浓的失望之色。
“你也别太失望,刚才这位老板都说是清朝的东西,那怎么说也有两三百年历史,就算是民窑的产品,也值个一千几百的。”李锦年安慰道。
才一千几百元吗?
这价格,跟张老鬼的心理价位可谓天差地别,落差很大。
“两千,两千就给你,否则我宁愿留着。”张老鬼抢先报价。
呃!
胡杨愣了愣,半晌后,回过神来,点头:“可以,那就如你所愿吧!”
事实上,这压手杯价值远不止这个数,刚才他还捉摸着,要出多少钱比较好,这下省了麻烦。
得!大家见胡杨都不讨价还价一下,彻底将他当成有钱的冤大头了。




鉴宝直播间 第五十二章 网上来个金元宝
“浑水摸鱼”还在继续,没有人愿意浪费这次发财的机会,尽管都知道没有沉船,但一下子弄上来两件宝物,谁知道还有没有?
张老鬼也一样,拿到两千元后,还不甘心,再次跳下去。
胡杨给直播间的观众解答:“没错!刚才有兄弟说这是粉彩瓷。
它虽然没有款识,但从工艺上看,丝毫不比有款识的官窑作品差。我甚至怀疑,它就是官窑的作品,只是为何没有款识,就不得而知。”
他指出,胎体加工细密,质地细腻轻盈,洁白精致,轻重适度。釉面滋润匀净,平滑莹白,光洁无瑕。
这些特征,是民窑很难达到的水准。
“刚刚,我还考虑,要不要也给五万的。”
此话一出,直播间的观众全都狂汗,都替张老鬼感到心疼,那货实在是太心急。一下子,五万就变成了两千。
这要是让他知道,非得吐血不可。
“所以说,有时候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在这,不得不说抠鼻大叔有点坑。要不是他的助攻,老张不会匆匆忙忙喊两千元。”
“确实坑,搞得人家立即没了分寸。”
……
大家没有冤枉李锦年,如果没有他插嘴,说什么民窑作品不值钱,也就是一千几百元的价格,张老鬼就不会心慌,也就不会心急私自喊价。
既然胡哥原本都打算给五万,可见那件粉彩瓷器压手杯的价格少说也有几十万吧?
要知道,之前那五万的盘子,主播就估价一百五十多万。
“可惜,没有款识,否则以它的品相,拍卖价应该在五百万以上的。少了个款识,顶多也就是一百多万的命。”胡杨遗憾地说道。
直播间的观众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尼玛!要是多了个款识,这趟主播真的赚得盘满钵满呀!简直残暴!
多一个款识,就算给五万,大家相信张老鬼也会屁颠屁颠地转手,到胡杨手中,就是五百万起步,一百倍的利润,想想就觉得可怕。
“我的天!要不要这么恐怖?”
“粉彩瓷本来就珍贵,并不奇怪。最近这几年,拍卖市场上出现的粉彩精品瓷器,动则上千万,甚至上亿也不是没有。”
“实在是无法理解,多一个款识就翻好几倍的价格。”
“这就是几百块的山寨机和几千元的品牌机的区别,很好理解呀!”
……
又过了一会,宝物没有摸上来,反而弄上来不少垃圾,权当给这一片河域清理垃圾了,被直播间的观众纷纷调侃。
“文哥,这就收网?是不是快了点?”唐宥一直看贺文清捉鱼。
她直播间的哥哥们,总有人说这种河的鱼不能吃,水太脏什么的。
其实,那就太矫情了。在国内,那条河没有污染?大家难道就不吃鱼了吗?只要不是粪坑捉上来的,就没什么不能吃的。
“不快了,上次我也是刚撒下去十来分钟就收,一大堆。”
他告诉唐宥,别看这条河并不算宽,但河鱼挺多的。
随着他的收网,脸色一点点尴尬起来。
“哈哈!打脸来得好快!”
“所以说,有时候说话不能太满。”
“不会一条鱼都捞不到吧?那就搞笑了。”
“要我说,他也是蠢。明知道这附近那么多人下河摸东西,鱼肯定跑远,还在这附近撒网,不是白费力气吗?”
……
将网都扯上来,还真一条鱼都没有,贺文清尴尬得脸都红了。
“咦!这是什么?黄金?还是铜?”忽然,唐宥发现网里面有金黄色的东西。
贺文清一愣,连忙将网打开,扒出一块半个拳头大的元宝。
“这个模样的,应该是黄金吧?”贺文清有点激动地说道。
他们的声音有点大,很快吸引到周围的人望过去,全都惊呆:金子都捞上来了?
那些还在河里摸宝物的人,全都游过来,在贺文清刚才撒网的地方潜下去,一寸寸地方、地毯式搜索。
直播间的观众也集体懵逼,这比捞到鱼更牛好吗?
“我靠!”
“我靠靠!”
“666!”
“刚才谁笑话人家小哥来的?”
“这是哪里?我也想去。”
……
胡杨、李锦年等人也走过来,望着那块金元宝,都很惊讶。尤其是李锦年,差点都想要脱衣服跳下去。
贺文清将金元宝递给胡杨:“胡哥,帮我看看是不是黄金。”
胡杨都懒得接,开口道:“不用看,确实是黄金。”
“元宝”是元朝开始叫的,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
胡杨告诉大家,虽然真正的“金元宝”价值不菲,但实则有价无市,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真品“金元宝”,整个古玩市场也寻不出几个真品“金元宝”。
“这是清朝寿字金元宝,存世量很少。这种宝物,只要出现,很容易出手,不少收藏家都愿意接手。
就比如贺兄弟得到的这一块,品相还算可以,因为掉到河里时间长,没有在市面上流通,所以没什么磨损。
按照我的估价,七十万以上吧!”
事实上,近几年“金元宝”一度成为收藏界追捧的宠儿,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动辄上十万百万的天价。
此话一出,围观过来的人全都瞪大眼睛。
七十万?虽然是黄金,大家知道肯定不便宜,但七十万实在是超出大家意料太多。
一下子,又多了几个人跳下去。
贺文清则是狂喜,他怎都没想到,自己出来网鱼,还能捞上来七十万。
直播间的观众们,全都羡慕不已,甚至妒忌。没办法不嫉妒呀!要是几千块,大家都会恭喜,几万元都会羡慕,几十万就是眼红了。
“妈的!我受不了了。”
“这都行?”
“别人努力十年,可能顶不上他这一网。”
……
可以预见,这几天在这里撒网的人会很多。有了这个例子,谁不心动?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会有人愿意去尝试。
贺文清拜托胡哥,帮他找个买家。
胡杨笑道:“别担心,你这金元宝并不难找买家,大把收藏家愿意出钱,晚点帮你联系,等消息吧!”




鉴宝直播间 第五十三章 古瓷碎片
可以说,贺文清家这两天是运道极好,先是家里老爷子的战利品被鉴定为名表,价值好几十万,接着贺文清捞鱼也无意间捞上来金元宝。
1...1516171819...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