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像马长越他们这种本就是锥子山出来的人,肯定是没有问题,他们的亲属及善后工作,咱们早就保障到位了。
还有一些是非锥子山出来的人,当初常遇春也命人去打听过他们的家庭情况,还有亲人健在的,自然是发给了大笔的抚恤金,反正咱们锥子山有钱。
同时,我也让罗仁从常遇春那里摸清了这些牺牲人员的情况,我打算三、五年之后,让罗仁再带着人、带着钱去跑一趟,可千万别亏待了这些兄弟们的遗属。
敬完了酒,我又与罗仁他们一起,将事先准备好的整鸡、牛肉、果盘儿什么的都摆上。然后,我一边烧纸钱,一边说道:“兄弟们,你们有家人还在世的,我们都会保障好他们的生活的,你们就放心吧!如果由于我们的疏忽,导致有任何遗漏的地方,兄弟们就给我托个梦过来。我胡硕这辈子别的事情办不到,帮你们照顾家小、为你们的长辈养老,这点事情我还是办得到的……”
在坟前足足折腾了个把时辰,我才与罗仁他们返回了洪都城内。焦玉回城之后,自然是与刘知府就下一步在吴城镇如何迅速展开工作得好好谋划一番,而我们几个,自然是没有什么事儿了。
考虑到焦玉与刘知府近期肯定也很忙的,这吴城镇的秘密基地我们还是不掺和的好,毕竟站在邓愈的立场,这事儿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嘛!我便向刘知府和焦玉提出,我们就先回应天了。
刘知府和焦玉自然明白我们的意思,他们也不过多地挽留了。不过刘知府让我们暂且歇息,他立即安排人去给我们安排回应天的船只。
既然刘知府主动提出要为我们安排船只,我们也不便推脱,否则就是拒绝了他的一番好意。
两天之后,我们一行五人乘上了返回应天的船只。就在我们返回应天的途中,朱元璋一年之前在徐州布下的傅友德这颗棋子终于发挥了关键作用。
话说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春,关中四大军阀由于受到王保保的讨
伐,而元顺帝又是一副不予制止的态度。当然,当时的元顺帝也拿拥兵在外的王保保没有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关中四大军阀结成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联盟,以李思齐为盟主,共同对抗王保保的西征大军。
王保保被元顺帝授予“肃清江淮”的重任,他却先搞起了窝里斗。这个时候,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认为机会来了,他得在父亲面前表现一把,争取总领天下兵马的机会。只要自己掌握了兵权,将来再找个机会把父亲给“请”下来,自己上位就容易多了。
于是,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向元顺帝请命,江南朱元璋与张士诚已杀得不可开交,此时正是南下偷袭的大好机会,他愿意亲率兵马肃清江淮,为父亲分忧,为大元朝尽忠。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这话一出,早已被他笼络的一帮官员自然是在朝堂之上对皇太子是一顿猛夸,再加上奇皇后又是一番美言,搞得元顺帝都有些感动。
元顺帝觉得还是亲儿子靠得住呀!那王保保、那关中四大军阀,朕也待他们不薄,可是在他们眼里,地盘儿、兵员、粮草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眼下闹得不可开交,何曾替朕分过忧啊?
元顺帝有些动情地告诉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你能有这份孝心,我这个当父亲的就很知足了。能够南下攻取江淮的地盘儿是最好,实在攻不下,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你可是大元朝的储君呀!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也没想到父亲能对自己说这番话,看样子,自己的这个宏伟的计划将要慢慢实现了。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亲率大军出元大都,直抵峄州(今山东枣庄南部)。当时,傅友德的徐州军才一万余人,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大军有四、五万人。
见敌众我寡,傅友德只得令大军以徐州城为依托,坚壁拒守。同时,傅友德亲率精锐两千余人埋伏在大洞山西麓。
二月底,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令部将李二为先锋官,率军一万先行,他的大军随后即到。
当李二的先锋大军到达军事重镇贾汪后,由于天色已晚,便就地扎营,准备待来日继续南下攻徐州。
可就在这天夜间,早已探得元军动向的傅友德亲率埋伏在大洞山的两千伏兵杀出。元军骁将韩乙被傅友德当场斩落马下,而元军先锋官李二仓皇之中带着四千余残兵北逃,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
看着李二仓皇逃回的狼狈样儿,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才充分认识到朱元璋起义军的凶悍。虽然折了骁将韩乙,还折了不少兵士,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也没有过多责怪李二。他继续命李二为先锋,整顿兵马,再度向徐州杀了过来。
傅友
德早料到元军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肯定还会再次卷土重来。经过周密部署,傅友德决定更加大胆一些,他让徐州城内的精锐尽出,在贾汪至茅村一线设伏,只留下一千余老弱残兵守城。
三月初四,李二率领的元军先锋部队进入傅友德的设伏地域。与上次不同的是,元军的中军大营紧随李二的先锋营,就是为了在先锋营受到起义军伏击时,中路大军能及时救援前军。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五十九章 姓潘的得罪了施先生
傅友德亲自擂响了冲锋的大鼓,并率精锐率先杀出。傅友德麾下众将见主将冲在了前面,自然是不甘落后。
李二的先锋大军有了第一次遭受伏击的心理阴影,这会儿见左右两边皆有伏兵杀出,顿时就乱了阵脚。
敌军大乱,自然是傅友德乐意看到的,他亲率大军朝着敌军的先锋大旗杀了过去。傅友德判断,这敌军的先锋官必然在这先锋大旗底下,只要干掉了敌军先锋官,这先锋大军必然溃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傅友德自然是懂的。
眼见着敌军突然不顾一切地向自己冲杀了过来,李二慌了,他哪里还顾得上弹压慌乱的军队,立即是掉转马头,意图再次逃命。
由于身上穿的铠甲比普通兵士可是高档不少,傅友德是早就锁定了他这个目标。而元军兵士见先锋官欲逃命,他们哪里还顾得上结阵抗敌,纷纷是向北逃窜。
而傅友德可顾不得那些普通溃逃的元军兵士了,他带着一帮亲卫突入敌军北溃的阵营中,生擒了敌军先锋官李二。
李二被擒,元军彻底乱了。中军本来还打算前来助阵的,可还没来,便被自己这边北逃的兵士将阵形冲得七零八落。
趁着这个机会,傅友德指挥麾下精锐大军一阵猛冲猛杀。一些元军兵士逃窜不及,加上前面都是自己这边溃逃的大军挡住了逃生的路线,而傅友德的大军已经杀到屁股后面来了。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不少元军兵士纷纷跳进了西边的微山湖中……
此役,傅友德大获全胜,俘敌五百余人,缴获战马近千匹,斩杀元兵以及元兵溃逃中自相践踏致死、逃入微山湖中被溺者死不计其数。
关键是经过此战之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再也不敢命令部队南犯徐州了。而有了傅友德镇守的徐州,就成了元军不可逾越的天堑。
当傅友德在徐州取得大捷的捷报传到应天之后,朱元璋格外高兴,他决定亲自去苏州前线视察一番,要将傅友德在徐州取得大捷的情况告诉众将,以鼓舞众将的士气。
就是朱元璋动身前往苏州之际,又一个好消息传到了还正在赶往苏州途中的朱元璋的耳朵里。
这个好消息就是松江府被汤和拿下了,苏州现在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已没有任何外援了!
松江府被汤和拿下了,那偰斯怎么样了呢?
这事儿还得从杭州的潘元明、潘元绍兄弟献出杭州投降说起。
当杭州投诚的消息传到松江府时,嘉定州千户卞元亨是将潘家兄弟的八辈儿祖宗挨个儿问候了一遍。
既然说到这里,咱们再插个题外话。诸位看官可知道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为什么跟姓潘的人过不去吗?
潘金莲、潘巧云是《水浒传》中两大淫妇,其结局自然都是不好。施耐庵老先生正是因为听到了杭州的潘元绍、潘元明兄弟投敌变节,气愤不过,才将这二人化身为《水浒传》中的两大淫妇,讽刺他们二人的不忠。
坐镇松江府的叶德新听说潘元绍、潘元明带着杭州出降之后,与麾下包括卞元亨在内的几名将领一商议,决定要带着不多的兵力驰援苏州。他们要让世人看清楚,他们决不是潘元绍、潘元明之流,他们身上流淌的是战斗的血液。
虽然,早在汤和率兵进攻苏州之初,叶德新、卞元亨他们也驰援过苏州,但冯国胜早就设下了埋伏,加上松江府兵力不多,与西吴军稍一接触之后,叶德新就带着人立即东逃了。
后来,张士诚也识破了汤和攻苏州不过是佯攻之计,还派出吕珍和“五太子”驰援湖州,松江府的叶德新等人便据守松江府各地,形成对进攻苏州西吴军的牵制即可。
可随着嘉兴、湖州、杭州三地的沦陷,松江府成了苏州之外的最后一块地盘儿了。这个时候,叶德新他们决心要为城内的张士诚减轻点儿压力了。虽然他们不求能杀伤多少西吴军,他们就是要扮演一只苍蝇的角色,让围攻苏州的西吴军不得安生。
可是叶德新的这点小伎俩,汤和、冯国胜、廖永忠等人是早料到了,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当叶德新率领松江府的五千兵力向苏州机动之时,汤和他们派出的探子早就掌握了东吴军的动向。汤和命冯国胜设下伏兵,狠狠地收拾了松江军。
冯国胜这个猛人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立功的大好机会,此番大战,叶德新被斩于马下,卞元亨被俘虏,斩首松江军两千人,俘虏敌军七百余人,其余残兵只有少数人退回了松江府,大部分人都扔掉兵器开了小差。
卞元亨被俘之后,已抱定必死决心,对于西吴军的招降,他根本不为所动。幸亏当初给汤和他们打过招呼,否则以冯国胜的脾气,说不定就砍了卞元亨的脑袋了。
叶德新身亡、卞元亨被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嘉定州,偰斯大哥立即派心腹带着当初常遇春写下的纸条,还有他的亲笔信去找西吴军的首领,洽谈嘉定州投诚之事。
因为有盖着常遇春先锋官印的纸条,偰斯大哥派出的人很快就找到了冯国胜。冯国胜自然知道当初常遇春与汤和约定之事,便立即带着送信人去见汤和。
汤和看了偰斯大哥的信,跟冯国胜、廖永忠商议了一番,决定答应偰斯大哥那个唯一的要求,来换取嘉定州的投诚。而偰斯大哥在信中的唯一要求便是,将被俘的卞元亨释放了。
虽然汤和他们可以兵锋直指嘉定州,攻下嘉定州,但那样的话,嘉定州必遭战火洗礼,对双方而言都不是个好事。而且偰斯大哥也在信中言明,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他还可以出面帮着去松江府劝降。
如果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整个松江府,那是相当划算的事情,汤和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嘉定州投诚了。紧接着,松江府的其他地方都纷纷投诚了。当然,汤和也兑现了诺言,将卞元亨交给了偰斯大哥。
卞元亨做梦也没想到,西吴军竟然会放过不愿意投降的自己。偰斯大哥告诉卞元亨,东吴大势已去,他不得不降了。西吴军也很讲信用,对归附的诸地民众秋毫无犯,并释放了不愿意投降的俘虏。眼下,整个松江府都降了。
卞元亨一生勇武,但这关键时刻,还是靠偰斯这个文人救了他的性命,他觉得羞愧难当。纵然是偰斯大哥千番挽留,卞元亨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嘉定州,回老家便仓去了。
在朱元璋没有到达苏州之前,西吴军只是从南、西、北三面将苏州围住,独独留下东边只是象征性地围城,并没有在东边的娄门外布下重兵。
当然这个围城方案也是经过徐达、汤和、常遇春、冯国胜、李文忠等人一致同意的。即使整个松江府投诚之后,他们也并没有在娄门外布设重兵。其目的就是诱使张士诚从东边的娄门突围,这在城外打运动战肯定是比直接攻城的伤亡要小许多的。
当朱元璋来到苏州之后,决定要改变策略,将苏州城团团围住。
朱元璋的理由是,徐达、汤和他们的围三阙一之计并没有取得效果,那张士诚就是死守苏州,根本就没想着出城寻找战机。
另外,留下东边娄门的这个防守破绽,反而会让苏州城内的军民心中有了底。他们会认为,即使守不住,咱还可以从娄门处突围。同时,也可能给苏州城内的顽军传递一个对他们而言十分有利的信号,那就是围城的西吴军人数并不充足嘛,不然,这娄门外怎么就没有什么西吴军呢?
而如果此时将苏州城团团围住,反而会从心理上震慑城内的军心,最终让他们觉得不投降,似乎是没有活路了。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朱元璋这次不仅是命令各路大军将苏州的六个门团团围住,连两个早已闭塞多年的相门和平门也安排了兵马进攻。
当徐达等人询问朱元璋,究竟哪个门或者哪几个门作为主攻方向的时候。朱元璋的回答可是让众人目瞪口呆。
朱元璋告诉众将,咱们几十万大军将苏州团团围住了,苏州迟早是咱们的,那还分个什么彼此?还分个什么主攻方向?各路大军都给我狠狠地打。
不仅如此,当初刘伯温建议准备的诸多木料,这次也派上用场了。在李善长的积极运筹之下,就几天的时间,苏州城墙的四周就突然出现了数十座木塔。
这些木塔有三层高,第一层就与城墙平齐,那上面两层自然是高出了许多。西吴军的兵士在木塔之上不断地骚扰城内的守军,搅得东吴军是睡觉都睡不安生。
当然,还有更绝的。朱元璋让徐达、汤和、李文忠等人将俘虏的吕珍、李伯升、“五太子”、潘元绍、潘元明等人悉数派上木塔,对城墙上的守军宣传西吴军的各种优待政策,逐渐瓦解东吴军士气。
:。:




明越坡 第六百六十章 古装版《无间道》
就在东吴军作困兽犹斗的时候,沈万三的人终于和常遇春接上了头。
按照沈万三最初的意思,他将联络城内几名关系比较铁的官员,看能不能在娄门处策划一场兵变,迅速打开此门,放西吴军入城。
但这个方案太过于冒险,被常遇春直接否决了。当时的娄门分为外、中、内三层,也就是说,从娄门而入必须得过三道关口。而沈万三联络人员兵变,顶多也就是打开外城门,中门和内门处还是得靠强攻。
经过沈万三派出的人与常遇春多次沟通,最终决定让沈万三继续潜伏在苏州城内,相机决断。常遇春告诉沈万三,要多找机会接触张士诚、张士信二人,如果能从他们口中套出有价值的信息,就及时传出城外。
说得更加通俗一点儿,常遇春就是让沈万三在苏州城内扮演一个金牌卧底的角色。这古装版的《无间道》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由于城外的西吴军采取了猛烈攻城、木塔骚扰、喊话策反的三管其下策略,城内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已经有东吴守军趁着夜色悄悄溜出城向城外的西吴军投降了。
一看这个苗头不好,张士诚兄弟可是急了。当时,昔日的心腹吕珍、李伯升、潘元绍都成了对方的俘虏,张士诚也只剩下张士信这个能说心理话的人了。
当张士诚与兄弟张士信谈起眼下的不利局面时,张士信只好说一些正面的消息,来不断安慰自己的哥哥了。当然,张士信除了一张嘴会说,真要让他办实事儿,他也办不了什么。
而沈万三自从接受了金牌卧底的角色之后,隔三岔五地以犒军的名义,去接近张士诚和张士信。
当时的张士诚已是焦头烂额,除了跟沈万三说些场面上的话,也没有什么心情搭理沈万三。
但张士信就不一样了。每次沈万三去拜访他,少不得要带些稀奇古怪的好东西,像张士信这种贪婪之人,怎么会拒绝沈万三的好意呢?
正是因为跟张士信熟络了,沈万三便从张士信口中得知了张士诚近期兴致不高的原因。
当时,苏州城内的守军经过前段时间的消耗,以及近期不断不出的跑路现象,只剩下不足六万人了。好在是苏州城城坚池深,西吴军一时还奈何不得。
沈万三当即向张士信提出,这些年来,他受到吴王张士诚的照顾,在苏州也发了不了财,他愿意每月给每位兵士发放二两银子的赏钱,以此来激励兵士们坚守苏州的决心。
每月每人二两,眼下就得需要约十二万两。这可真不是个小数字。
如果坚持到下个月,就算只剩下五万人,那还得再支付十万两。沈万三真是财大气粗呀!
其实这些钱对
于张士信来说,也不算是个大钱。像他这种隐形富豪,家里藏匿的银子,不见得就比沈万三的银子少。只不过要是把这些钱拿出来分给守城兵士,那张士信是万万舍不得的。
见沈万三主动提出出钱来鼓舞士气,张士信自然是高兴万分。
但是,沈万三却提出了一个十分合理的要求。那就是让张士诚提供一份各门及各军营兵力的人数,他好安排人员带着银子分别前往这些地方,去发赏钱,去鼓舞士气。当然,这发放赏钱的环节,少不得还要让张士信的人从中协调。
对于沈万三的这个要求,张士信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你不告诉他各个点分布了多少兵力,总不能让沈万三的人拉着十二万两银子把整个苏州城都逛一遍吧?
就这样,一份苏州城内的兵力分配图很快就悄悄地送到了常遇春的手上。当然,沈万三也是兑现了承诺,拿着自己的银子与张士信一道替张士诚鼓舞士气。
时值盛夏,沈万三还每天安排人员煮点绿豆汤什么的,送给各城门的守军,让他们消消暑。因为苏州城已被团团围住,否则去城外拉几车大西瓜进来,估计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事儿也就只能想想罢了。
虽然沈万三所做的这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城外的几十万大军,每日轮番攻城,苏州城内的守军也是有不少损耗的。到了七月,城内兵力只有五万人了。
沈万三再次拿出十万两银子,给守城兵士发了赏钱。正是在这次发赏钱的过程中,张士诚的亲军将领纷纷表示,他们要去找吴王请命,立即出城杀敌,冲出一条血路,保着吴王张士诚撤回苏北的老根据地。
这几名亲兵将领一鼓噪,沈万三立即是一番添油加醋,把他们好好夸耀了一番。就这样,沈万三和张士信跟着这帮亲兵将领找到了吴王张士诚。
此时的张士诚比起一个月之前更加心焦,虽然城内粮食不愁,风干肉、腌肉什么的也还算充足,但自围城以来,城里的军民几乎是吃不上青菜了。这没有青菜,光吃点粮食和肉食,就更加容易上火什么的。总之,加上这天气处于暑热时期,生病的兵士们也是越来越多了。
张士诚这次也是看明白了,朱元璋是早已做好了跟他最后一搏的准备,想要苦苦支撑,等着西吴军撤兵恐怕是很难了。
正好这些亲兵将领前来请命,张士诚决定搏一把。这死守苏州也不是个事儿,还是逃回苏北老根据地,那里的群众基础更好,才有机会东山再起。
很快,张士诚、张士信及一帮亲兵将领制定了突围方案。此次突围,采取声西击东之计,先让一部分兵力从西边的阊门、胥门出击,做出一副西入
太湖逃生的样子。而张士诚则亲率两万精锐亲兵从东边的娄门杀出,一路向东,过长江进入苏北。其余各门,则保留少量兵力以牵制城外的西吴军。
由于沈万三这几个月来的持续表现,他已深得张士诚、张士信兄弟信任。因此,张士诚他们商讨这个突围计划的时候,并未让沈万三回避。
起初,张士诚还主动提出带沈万三一起出逃。但沈万三委婉地拒绝了。沈万三告诉张士诚,即使苏州失陷了,西吴军也用不着为难他这个老百姓。反而是他跟着突围的话,兵士们还得保护他,那就成了个累赘。
张士诚想想沈万三的话也有道理,便没有继续强求。不过,张士诚的这个突围计划,当天夜里就已被送到了常遇春那里。
此时,朱元璋早回应天了,城外西吴军的最高统帅就是徐达。常遇春立即将这个重要情报向徐达作了汇报。
徐达当时坐镇南边的葑门之外,而守娄门的是郭兴。好在常遇春的大军在已被堵塞的相门之外,离娄门并不远,徐达立即让常遇春连夜将精锐大军后撤,埋伏在百家圩至燕桥浜一线,如果张士诚的突围大军突破郭兴的防线,常遇春就在此处打伏击。
为了保险起见,徐达还调猛将王弼在金鸡湖东侧设伏。一旦常遇春的伏兵与张士诚的突围大军交上火,王弼立即率兵从南边杀出,截其归路。
由于王弼的伏兵是从侧后方打击敌军,在前有常遇春堵截的情况下,张士诚的突围部队必然向北边边打边撤。
而北边正是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徐达准备请张士诚吃阳澄湖大闸蟹咯!只不过,这个阳澄湖大闸蟹肯定是生的。
至于阳澄湖里面,徐达还让廖永忠率一支水军精锐设伏。一旦东吴军入湖,埋伏的水军立即出击。
按照徐达的这个部署,张士诚这回是有来无回了。
至于西边的阊门、胥门,徐达命令守将汤和和华云龙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千万不要因为敌军是佯攻人马,就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七月初九清晨,西边阊门、胥门的战斗率先打响。东吴军共约有两万人从这两个门内分别杀出。
面对东吴军的突然袭击,早有准备的汤和、华云龙并未慌乱,指挥麾下部队对突袭的敌军进行猛烈地还击。
1...277278279280281...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