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就是,这名元兵本来是好好地骑在战马上,可是突然就有一个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站在自己的马鞍前端。
还不等那元兵做出任何反应,只见常遇春一抬右膝,直接对着这名元兵的面部就是一个膝撞。顿时,那元兵面部受到重击,仰身翻落马下,一命呜呼了。
这一下,实在是来得太突然。一众元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对方的将领就已窜入自己阵中,并夺得了一匹战马。
元兵本想立即围攻孤身闯入阵中的常遇春,但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赵忠义和崔道远的人马已经杀到了。
就在元兵与赵忠义、崔道远率领的特战队短兵相接的时候,常遇春催动抢来的元军战马,奔着托音就去了。
托音此时才明白过来,这名不知死活的明军将领似乎是冲着自己来的。可是他刚才露得这一手也太霸道了,让托音未战先虚了三分。
就在常遇春一枪向托音刺来之际,托音身边的两名亲兵立即举枪刺了过来。领导就在旁边看着,该表现就得表现嘛!
可是让这两名亲兵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图表现的行为真是脑袋让门给夹了。哪有拿生命去图表现的道理呢?
只见常遇春抖动长枪,挽出一个枪花,只听得“啪啪”两声,那两个不知死活的元兵面部就被常遇春的长枪拍中。常遇春出手的力道,那就不用过多叙述了,反正这两名元兵的颧骨是被常遇春的长枪给拍碎了,立即栽落马下,一命呜呼了!
这一下,托音及身边的亲兵是吓坏了,再也没有亲兵上前来为托音护驾了。而常遇春的长枪几乎未受到影响,继续朝着托音刺了过来。
托音一看这个情况,打肯定是打不过了。但扭头就走也是来不及了,还是先避过他这一枪,然后骑上刚才被拍死亲兵的战马,再逃生吧!
于是,托音催动胯下的跛脚马,举起长枪前来格挡常遇春的这一枪。
两枪两交,只得得“当”的一声,托音的长枪便脱了手,而托音也已翻落马下。
当然,并不是常遇春这一枪威力太大,而是托音早就计划着凭借着格挡常遇春这一枪反弹的力道,正好翻落马下,然后迅速窜上另一匹战马。
托音这一手的确是聪明,只不过他遇上了一生都不该遇到的人。常遇春早看穿了他的把戏,刚才那一枪的力道并未用老,两枪相交之后,立即掉转方向用枪杆朝托音拍了过来。
托音见对方反应如此之快,也是大为惊讶。可对方拍过来的这个方向,正好是他欲窜上另一匹战马的方向,如果继续朝前,势必被这一枪拍中。
怎么办?
关键时刻,托音决定兵行险着,拔出佩刀,突然向常遇春刺了
过来。
要是一般人,这次非着了托音的道儿不可。毕竟常遇春手持长枪,这是长兵器,而对方突然拔刀,近身袭来,在这种情况下,短兵器更加有利。
按照常规的情况,常遇春应该翻身落马,先避过这一刀再说。但常遇春却是艺高人胆大,只见他不仅不躲避,反而是撒手长枪,赤手空拳迎了上去。
这一下,托音是心下大喜。托音心想:这明军将领虽然勇武,功夫也是一流,但脑袋不好使,是个有勇无谋之辈,竟然赤手空拳迎了上来,且看哥哥我如何剁了他。
托音紧握长刀,直刺常遇春的咽喉,此时刀尖距常遇春的咽喉已不过两尺的距离。托音就跟一个高明的棋手一样,想好了无数的后招。要是这明军将领向左侧身避让,咱的刀就向右一撩;要是这元军将领向右侧身避让,咱的刀就向左一撩;要是这元军将领缩头避让,咱正好一刀劈下……
总之,在托音的眼中,这次真是富贵险中求,本来是自己完全处于劣势,没想到对方却出了个大大的昏招儿。如果这名明军将领没有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话,今日必将其斩落马下……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常遇春似乎是明白这个道理,他故意让这托音高兴一下、让他的内心疯狂一下。
就在托音的刀尖离常遇春的咽喉还有一尺的距离的时候,只见常遇春的左手快如闪电,突然从上到下,呈圆弧形地一挥。可就是这么一挥,托音的佩刀便被带开,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刺向了常遇春的身体左侧,反正就是无法刺中常遇春了。
这一下,托音是大惊失色,世上竟有人能如此快速地出手?这是什么招术?
不过托音的这个惊讶还持续不到十分之一秒,就瞬间转化为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常遇春的右手同样是快如闪电地出招了,这一招很直接,就是一拳奔向了托音的面门。
正是因为常遇春出手太快,托音想避都没有办法,只听得“嘭”的一声,常遇春的右拳击中了托音的面门。常遇春对托音还是相当人道的,并没有在其死亡前让其遭受任何痛苦,就是这么直白的一拳,干脆利落地送托音上了西天。
托音也就是在看到常遇春这一拳袭来之际,有过约百分之一秒的恐惧。因为常遇春的拳头在百分之一秒后,击中其面部之时,托音就已经没有任何知觉了。
托音一死,其亲兵是一哄而散。而白马寺大营的元兵本来就在溃败之中,这会儿听说主将战死,立即是投降的投降,跳河的跳河,还有一些聪明人则向北逃窜。
为什么说聪明人向北逃窜呢?因为常遇春的大军肯定是要继续向西追击的,此时继续
向西逃窜,就是等于让别人追着自己打;如果此时向南,那么就得跳入洛水了;如果此时向东,那就相当于回头与明军拼命,那傻子才会干。也唯有向北逃窜,明军才不会继续追击,因为他们要一路向西呀!
所以说,逃跑也是一门大学问。逃跑之前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攻击目标、攻击路线是什么。这就跟泥石流来袭,咱们一定要向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跑一样,是一个道理。
虽然有聪明人逃跑了,但是这些逃跑的聪明人却是没法给前面的三处元军大营通风报信的。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鲁温投降
这一回,可是爽死了常遇春率领的两万精兵了,一路是砍瓜切菜般地杀到洛阳城下,杀得元兵大败。
而洛水南岸的徐达部,见常遇春的人马在洛水北岸如狼如羊群一般,早就心痒痒了。随着徐达一声令下,徐达的大军几乎没有受到元军的任何干扰,就完成了北渡洛水的行动。
徐达的大军一加入,场面更加疯狂,当日晚间,徐达、常遇春的大军便将洛阳城给团团围住了。此时,洛阳城中只有一万守军,因为那城外溃逃的托音残部根本就没办法入城。元梁王阿鲁温可不敢随便打开城门,因为这些溃军的屁股后面就是如狼似虎的明军。真要打开城门,他们要是一拥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再来说说蓝玉那边的情况。
就在常遇春大战托音之际,托音部下处在最东边的那个元军大营,在发现明军渡河之后,立即是大举来犯。
面对元军的进攻,蓝玉沉着冷静,他让兵士们先是躲在木栅栏、藩篱之后朝着冲过来的元军射击,待元军冲到木栅栏、藩篱跟前之时,长枪兵立即将长枪从栅栏缝隙里穿过去,戳击元兵。
元兵虽然气势如虹,但由于明军应对得当,一时也攻不下这个营寨。随着后续不断有明军渡河加入战斗,在营寨外攻击的元军折腾了一个时辰之后,不得不退回自己大营。
就这样,双方大营相隔约五里,都只是警惕地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未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之后,立即展开骚扰式进攻。所谓的骚扰式进攻,就是小股部队不断地佯装攻城,让洛阳城上的守军不得安生。
之所以采取骚扰式进攻,而不采取大规模进攻,主要是为了减少兵士的伤亡。另外,徐达认为,攻占洛阳,应以攻心为上,如果城内的元军投降,那是最好的结果。
徐达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洛阳城内可是元廷梁王阿鲁温,他会向城外的明军投降吗?
说到这里,我们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位元梁王阿鲁温。
话说王保保被元顺帝削去官职之后,元顺帝为什么让梁王阿鲁温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领河南的元军兵马呢?
要知道,虽然王保保被迫将兵力收缩到山西,但这河南可是他多年经营之地,当时河南的大部分兵力都曾经是王保保的部下,梁王阿鲁温在河南有这个能力能镇得住局面吗?
如果阿鲁温能在河南镇得住局面,那就说明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别的不说,就说王保保率嫡系退守山西之后,河南这个乱局连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都难以镇住,他阿鲁温何德何能,能搞定这个局面?他要真有这么
厉害,却怎么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呢?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时河南这个乱局,还只有梁王阿鲁温能够镇得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梁王阿鲁温的身份非比寻常,他是察罕帖木儿的父亲。察罕帖木儿我们之前介绍过,他是王保保的舅舅呀,也就是在他死后,王保保才统帅了其部队,成了元廷最大的两支地方武装之一。
也就是说,这梁王阿鲁温可是王保保的外公啊!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元顺帝削去王保保的官职之后,立即让梁王阿鲁温去主持河南的大局。因为只有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集结重兵于山西的王保保才不会对昔日的领地河南大开杀戒。毕竟那里的最高军事及行政长官可是自己的亲外公呀!
元顺帝让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就是要让王保保投鼠忌器。同时,梁王阿鲁温虽然年纪大了些,但行军打仗还是中规中矩的,有他在河南镇守,元顺帝不相信明军能这么快就攻下河南。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特别是出乎了元顺帝的意料。徐达正是准备利用元顺帝、王保保、阿鲁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梁王阿鲁温投诚。
经过了四月初九一晚上的折腾,洛阳城上的元军已是疲惫不堪。毕竟城内就一万守军,分配到各个城门,就没有多少了。城外的徐达、常遇春不仅派出多支小股部队轮流骚扰,还让兵士将元将托音的人头给扔上城墙,以此来震慑元军。
四月初十一大早,徐达让兵士们在城下喊话,说明军已攻取了孟津,截断了他们北归之路,还是早早打开城门投降,方为明智之举。
托音授首、孟津被克,洛阳城内的元兵顿时人心惶惶。当然,对于梁王阿鲁温来说,就这么点儿心战宣传攻势,显然还不够。徐达早给梁王阿鲁温写了一封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城上。
城上元兵得此箭书,哪敢耽搁,立即呈送到阿鲁温面前。阿鲁温已是六十多岁的年纪,按说以他的资历、以他这把年纪,应该是在家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没想到,元顺帝与自己外孙王保保扯破脸皮,让自己来河南替他擦屁股。
阿鲁温本来心里就有气,加上明军偷渡洛水成功,斩杀爱将托音,击溃城外五万精兵,一下子就有些急火攻心。昨日夜间,城外的明军光打雷、不下雨,折腾了一晚上。阿鲁温这个年纪,本来就睡眠不好,经过这么一折腾,更是一宿都没怎么睡着。这会儿天亮起床了,也是十分没精神。
正在头昏脑胀之际,兵士们送来了一封箭书,说是城下明军主帅写给他的。
阿鲁温本想一把火将这箭书给烧了,
但转念一想,还是看看别人说的是什么吧!
就这样,阿鲁温打开了徐达写给他的劝降书。
徐达在这封劝降书中对阿鲁温表现出相当的尊重,完全没有一个胜利者对失败者的那种高傲的态度。徐达大书特书了明帝朱元璋与王保保昔日的友好关系,顺带着把元顺帝一顿臭骂。
接着,徐达又替阿鲁温分析了他当前的处境。声称明军已拿下孟津,控制了黄河渡口,切断了北边援军南下救援洛阳的通道。
徐达告诉阿鲁温,如果他还在等待元廷救援洛阳的话,那未免太天真了。明军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各渡口,如果元廷要救援洛阳,只能寄希望于关中四大军阀,东出潼关了。关中四大军阀,都是力求自保之辈,而且与阿鲁温的外孙王保保撕逼两年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东出潼关?
最后,徐达还指出,就算他阿鲁温能侥幸逃脱,回到元大都也必然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中原腹地被元军攻克,他这个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王保保是他亲外孙这一层关系,估计元顺帝就得拿他开刀,让他为河南的败局背锅。
徐达的这封劝降书虽然不长,但条条理由都切中要害。尤其是文末对于元顺帝会让阿鲁温为河南败局背锅一事,是真正说到了阿鲁温的心坎儿里。
当日下午,阿鲁温便打开城门向徐达投降。
阿鲁温一降,洛阳周边的其余元军残部就都跟着降了,包括与蓝玉大战了一个时辰的那处元军大营。
此战获得大胜,柳林山功不可没。常遇春非常高兴,直接让柳林山接替裴德龙,当了自己的亲兵队长。
那裴德龙不当亲兵队长,又干什么去了呢?
当然是另有重任,负责带兵打仗啊!自从傅友德走后,常遇春感觉自己麾下的信得过的硬角色少了些。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上,除了蓝玉,就没有其他人能顶得上了。
不得已,常遇春只好让裴德龙时不时来顶替原先傅友德的角色。裴德龙虽然比起傅友德是逊色不少,但也够用了。只不过裴德龙可是自己的亲兵队长呀,不能老是派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常遇春又觉得柳林山很不错,便让柳林山来当亲兵队长,让裴德龙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了四月十三日,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就真正控制了孟津。与此同时,南路的冯国胜、郭兴已攻克许昌,邓愈已拿下南阳。黄河之南的中原大地已尽归明军之手。
徐达一面向应天的朱元璋报捷,一面与常遇春商讨下一步的行动。
徐达、常遇春二人皆认为,下一步应当择机北上取大都。但是,大部队要北上的话,
就得防止关中的元军东袭洛阳、汴梁等地。因此,徐达、常遇春皆认为,应先西取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二地,派一员将领守住潼关,让关中元军无法东进。
四月底,经过了十多天的休整,就在徐达、常遇春准备西取陕州、潼关二地之时,应天方面有加急公文传到洛阳。原来是朱元璋即将亲临汴梁,与诸将商讨下一步的大计划,要求徐达、常遇春在汴梁等候。
君命不可违。徐达、常遇春只得移师汴梁,但是对于西取陕州、潼关二地的计划,徐达、常遇春并不打算放弃。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七十五章 丞相请吃饭
徐达、常遇春不得不奉命回汴梁,只好急调许昌的冯国胜、郭兴部入洛阳,将这攻取陕州、潼关二地的任务交给了冯国胜和郭兴。
五月,朱元璋亲临汴梁。也就前后脚的功夫,在朱元璋到达汴梁后的第三天,我也赶到了汴梁。
朱元璋是去汴梁与徐达、常遇春等人商讨下一步的作战方略,那我又跑去汴梁干什么呢?
这话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三月底,陈维林终于回到了应天。陈维林告诉我们,他本来打算在嘉兴投诚之后,就回到应天的。可是,就在他出发之前,发现陆可馨已有了身孕。
想想常遇春的部队那个时候还在围攻苏州,也就不用着急,索性在嘉兴陪着陆可馨。
随着陆可馨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行动也越来越不便,陈维林就更觉得自己走不开了。虽然家中有不少下人,老丈人也在嘉兴,但陈维林觉得还是应该尽一个丈夫的责任。
就这样,直到去年年底,陆可馨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之后,陈维林才将回应天的事情提上议事日程。
张士诚败亡之后,由于陆家在嘉兴投诚的事情上起了大作用,因此陆家在嘉兴地盘儿上的生意就越来越火红了。陆老爷子也充分认识到,当初将女儿嫁给陈维林实在是太明智了。
陈维林要重回应天,陆老爷子是最支持的。陆可馨虽然舍不得丈夫,但也没有办法,毕竟不能耽误丈夫的前程。
陈维林回到应天之后,当然是想着去找常遇春。陈维林说要去找常遇春,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去找他。
我去找常遇春干什么呢?
我突然想起,据历史书上记载,常遇春是在明朝建国之初,就暴病身亡了。但具体是哪一年身亡的,估计就算是历史系教授,都不一定能记得那么准确。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结拜二哥就那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呢?我得去救他呀!
可是怎么救呢?
难道我去跟他说,二哥,快跟我走吧!不然你就要暴病身亡啦!
估计真要是那样的话,常遇春肯定以为我神经错乱,得了失心疯什么的。
思来想去,我只有先去找他,劝他趁着现在功成名就,立即归隐。说不定这历史上就是因为常遇春突然归隐,不知所踪了,才搞出个什么暴病身亡当作托词。
但是,假如他不愿意归隐,那又怎么办呢?
那就只能是我带着陈维林及一众特战队员,时刻不离他左右。我相信以我的头脑,加上陈维林的身手,再加上一众特战队员超高的战斗素养,没有什么搞不定的事儿。
既然打定了主意,我就得做一些准备工作了。首先,我得
跟四位夫人将此事说清楚,我得去找结拜二哥常遇春一事。当然,这具体原因,我可不能说常遇春会暴病身亡,这要说出去谁信呢?
好在是几位夫人都是十分通情达理之人,我说要去军中找结拜二哥常遇春,她们除了叮嘱我要小心,也不会过多地问些什么。
只是有一点儿让我没有预料到,那就是思淑坚持要与我同去。按说思淑功夫好,由他跟在我的身边,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他一介女子,跟着我入军营,似乎又是不大方便。
就在我思谋着如何劝说思淑之际,霏儿、兰儿、未了她们也都赞同思淑的意见,非要让思淑跟着我去。我也明白几位夫人都是一片好心,都是为我的安全着想。既然是这样,那就只好委屈思淑女扮男装了。
第二件事,就是得打听常二哥的具**置。没有搞清楚具**置之前,咱们去哪里找?眼下明军跟元军交战,万一弄个不好,误入敌阵,咱们就麻烦了。
这第二件事,自然是要麻烦朱老爷子、刘伯温,还有咱们的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了。
当时,朱老爷子和刘伯温都只知道常遇春正和徐达在进攻汴梁,具体在什么位置,他们当然也不知道。听说我要去找常遇春,朱老爷子和刘伯温都建议我去找李善长,让我随补给运输部队前行。这样,一是方便找到常遇春,另外,路上也相对较安全。
我认为朱老爷子和刘伯温说得有道理,就只好去拜访李善长了。
现在的李善长可跟之前大不一样了,他现在是堂堂的丞相,在他府前排队等着见他的人多了去了。要是我也去排个队,都不知什么时候能见着他。
当然,这种事情也难不到我。我先去找了胡惟庸,让他帮我给李善长递个话,说有要事找他。
果然,三天之后的一个傍晚,李府的下人就来传话给我,说是丞相大人要立即见我。
当时,我也顾不上吃晚饭了,立即火急火燎地赶往丞相府。到了李府,府上的下人告诉我,李善长还在跟别人议事,让我稍安勿躁,先等一会儿。
紧接着,下人又是给我沏茶,又是给我拿点心、水果什么的,搞得我还有点儿小感动。毕竟这里现在可是丞相府啦!不是之前那个我可以随便进去的李府啦!
谁知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幸亏下人给我准备了不少点心,这晚饭也没吃,只好吃了几块点心压一压。
约戌时正的时分,终于是有下人来告诉我,丞相大人请我立刻前去。在这下人的带领下,我钻进了李善长的书房。
李善长见我进来了,立即是朝我一拱手,说道:“胡老弟,快来坐下,咱们也是好久没见面了,可让你久等啦
!”
看李善长这一副疲倦的样子,似乎是忙了一整天,直到这个时候,才有时间休息。我立即说道:“丞相大人日理万机,可要注意休息呀!”
我这话一出,李善长是苦笑道:“谁都知道要注意休息,才能养好身体。可自从当上了这丞相,我就已经是身不由己了,哪是我说想休息,就能休息的?这不,刚才才跟户部的尚书谈妥了浙东行省那边钱粮上解事宜,晚饭都还没顾得上吃。估计胡老弟也没吃吧?待会儿咱们边吃边聊。”
正说着呢,就有下人来敲门。李善长“嗯”了一声之后,便有两个下人端着两个托盘进来了,每个托盘里放着两碟菜。
两个下人将菜放上桌子之后,李善长吩咐道:“去拿两副碗筷,温一壶酒过来。好久没喝酒了,今日胡老弟来了,咱们喝一杯。”
那下人答应了一声,立即准备去了。
我看了看桌上的四个菜,两荤两素,做工还算精致。很快,两个下人又敲门进来了,这次给我们摆上了碗筷,倒上了酒,还端了一小盆儿饭和一大碗汤。
见两个下人出去了,李善长招呼我赶紧吃,咱一边吃,一边喝着酒。估计是两人都有些饿了,我们都光顾着吃,没有说什么话。
直到三杯下了肚,肚子里总算吃了些菜垫了垫底,也不觉得饿了,才开始说起话来。
本来,我还以为这丞相大人请我吃饭,不说得山珍海味,至少也得整他满满一桌子的硬菜,可哪里想到,就这四菜一汤,明显不符合一个丞相的身份嘛。这还真亏得就是我们两个人吃,要是再添两个人,估计盘子早见底了。
1...283284285286287...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