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虽然李善长现在贵为丞相,但好歹我们也是多年的交情了,我便跟他打趣道:“丞相大人,你现在可是够养生的,‘晚上要吃少’这条金科玉律倒是遵守得挺好。”
李善长当然知道我是在打趣他,他摇了摇头,说道:“胡老弟,你可别取笑我啦!你是不是没吃饱?如果没吃饱,我让下人再上两个菜?”
说实话,虽然只有四个菜,但我们只有两个人,这吃肯定是吃饱了。于是,我摸着肚皮说道:“肯定是吃饱了,再吃我就是饭桶了。”
李善长哈哈大笑道:“胡老弟吃饱就好了!胡老弟可千万别怪我李善长太小气啊!不是我舍不得多上几个菜招呼胡老弟,实在是有些事情还是低调一些好。”
听李善长这话,似乎是还有个什么说法,于是我一脸疑惑地问道:“此话怎讲?”
李善长笑着告诉我,朱元璋登基之后,每天吃饭都是四菜一汤,绝不让御膳房随意增加菜品。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们这些官员,大明才刚刚建立,百姓刚刚经过战
乱,要多休养生息,他们这些处庙堂之人,能节省的就得节省,要给全天下的老百姓做榜样。
既然朱元璋都这么说了,而且还这么做了,李善长他们这些大小官员,谁还敢明目张胆地铺张浪费,讲奢华排场?
听李善长说到这里,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朱元璋点了个赞。这哥们儿虽然善于演戏,但在勤俭节约方面,他绝对能排进古代帝王中的前三甲。
说着说着,我便将准备去找常遇春,但不清楚现在常遇春具体在什么地方,想请他帮忙之事给说了出来。李善长听我说就是这事儿,立即表示没有问题。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一夜N次郎
李善长告诉我,他明天就跟李存义知会一声,李存义什么时候安排运输部队北上之时,就会来通知我,我只需要提前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发就行。
接下来,李善长又跟我扯了半天的淡。从李善长的话语之中,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活得很累。看来,这领导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第二天,我便是与陈维林他们一起讨论此番北上的人员问题了。我和思淑、陈维林、杨德细肯定是要去的,罗仁、陈定邦、张天赐、吴成照也是要去的。
陈元贵、贾海通、郑光成等人就留守应天了。现在,咱们取得的秦淮河另一边的一万余亩土地,正在大兴土木,他们三人正好可以多帮帮杜黑子、金大富、郑有功他们的忙。
虽然这个工程,沈大哥也投入不少,但张士诚败亡之后,沈大哥的经营中心还是在苏州那边。算起来,沈大哥也就在今年年初匆匆来过应天一趟,那还是因为朱元璋登基,沈大哥花重金为马氏打造了一顶凤冠,前来进献凤冠的。
四月初九,李存义派人通知我,四月十三日会有一支后勤运输部队从应天出发,前往汴梁。李存义让我们做好相关准备,自备马匹,到时随运输部队一起出发。
四月十二日,也是我即将离开应天北上的前一天。当天晚上,我先是去霏儿房间温存了一番,然后按惯例宿在未了那里。
估计是我第二天即将出发,未了有些舍不得我走,老是依偎在我怀里跟我说着话。而我的睡意是越来越浓,只好“恩,恩,恩”地应付着未了的话。
就在我即将睡着之际,未了却突然一反常态,主动大胆起来……
我一下子睡意全无,被未了撩拨得欲火焚身。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立即来了精神。但我动作可不敢太大,生怕惊动了“传说中那只极其胆小的小鹿”。
将近两年的等待,终于迎来机会;将近两年的坚持,终于迎来曙光;将近两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那一夜,我化身“一夜n次郎”……
四月十三日,在应天通往汴梁的官道上,在一辆接一辆的马车、牛车间,夹杂着毫不起眼的八人八骑,这八人正是我们。
思淑虽然一身男装打扮,但还是难以掩饰她清秀、俊丽的面庞。想想此行有美人相伴,旅途将不再寂寞,我也是开心地笑了。
思淑见我望着她傻笑,没好气地问我:“你笑什么笑?”
见近处也没旁人,我便小声跟她逗趣道:“这次有夫人陪伴,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度过那饥渴难耐的漫漫长夜了,我当然是高兴啦!”
思淑听我如此一说,嘴角一翘,笑道:“没个正经!”
可就是思淑这么一
笑,让我顿感百媚生,要不是光天化日之下,官道上的运输部队人多,我真恨不得立即找一处僻静之地,来一个实地野战大演练。
不过,我同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思淑这个扮相,只要稍微仔细分辨一下,别人不难看出她可能是个女人。毕竟她这脸蛋儿太白净、太俊俏了。
我把这个担心跟思淑说了之后,思淑笑着告诉我,她可是早有准备。
思淑驱马离了官道,在一片小树林前下马。我也不知道思淑要搞什么名堂,只好跟了上去。
只见思淑从马背上的包裹里取出铜镜,让我替她拿好。唉!唉!唉!这是要干什么?这赶路的时候,还要梳装打扮一番吗?还让我来给她举着镜子。
思淑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也不理会我,只管又从包裹里取出一物,抹了些不知名的东西在上面,然后翻过来,就往脸上贴。
这时,我才看清楚,这是易容用的假胡子嘛!思淑这是打算给自己的下巴上贴上胡子。刚才抹的那不知名的东西,应该是粘合剂之类的东西。
不大一会儿,思淑的胡子贴好了。不过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的,因为她的脸太白了,配上这副黑胡子太不协调了。
不过不要紧,这事儿还没完呢。她又从包裹里掏出几个小瓶瓶罐罐,拔出塞子,然后把里面的东西往脸上抹。抹了不到两分钟,奇迹出现了,思淑的脸变成了古铜色的了。现在再来看看她那贴了胡子的脸,就显得十分协调了。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她是个女的。
思淑告诉我,出发之前,她早备好了这些东西。只是觉得这扮相太难看,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如此装扮。这会儿我提起了此事,思淑也觉得还是易容一下的好。看思淑准备这么充分,我也是连连称赞。
这下,思淑要是站在我身边,只要她不说话,别人绝对瞧不出她是个女子。
就在我们出发没有几天,就收到了前方传来的消息,徐达、常遇春的大军攻克洛阳了。看来,我们到了汴梁,还得继续向西,去洛阳寻找常遇春了。
到四月底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朱元璋要前往汴梁,徐达、常遇春要从洛阳回汴梁,我们就只需要赶到汴梁就行了。
因为是随运输部队前行,速度肯定是快不了。等我们赶到汴梁的时候,后发先至的朱元璋都已经在汴梁待了两天了。
在这两天中,朱元璋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邓愈等人充分交换了意见,就下一步的战略方针做出了重要决策。
就在朱元璋到达汴梁的当天,陕州传来好消息,冯国胜、郭兴的部队已力克陕州。朱元璋十分高兴,令冯国胜、郭兴部继续向西,一举攻克潼关
,守住三秦门户,防止关中元军东犯。
经过朱元璋与众将的反复研究,定下了两路渡河,会师东昌(今山东聊城)的计划。
按照计划,徐达、常遇春的大军从汴梁渡黄河,先取卫辉,然后一路向北至磁县,再折向东,至东昌。
而傅友德则率山东境内的大军在济南渡黄河,然后西取东昌。
两路大军会师东昌之后,再继续北上取德州、沧州,然后沿着大运河,直趋通州,杀向元大都。
要说朱元璋与众将规划的这条进军路线,似乎是在磁县至东昌之间折了个大弯,还不如在磁县继续北上,经保定直取大都更直接。
但是,朱元璋计划的这条路线,却是更容易攻下元大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攻下磁县之后,不继续向北,而是向东,可以避开一个强敌。这个强敌就是王保保。
王保保虽然在山西只有十万大军,但这十万大军可称得上是元军中的精锐。另外,别看现在元顺帝跟王保保闹得不可开交,一旦元顺帝看到明军威胁大都,必然恢复王保保的一切官职,让其率兵勤王。
王保保毕竟是蒙古人,如果要他在元顺帝与朱元璋中做一个选择,王保保绝对会选择元顺帝。真要到了那个时候,王保保率兵东进,从侧面给明军一下子,明军还真吃不消。因此,还是离这哥们儿远一点儿为妙。
朱元璋告诉徐达、常遇春,南边基本平定了,廖永忠已经一路杀到广东了。下一步他即将派汤和率部过来加入北方战场,邓愈的部队也会继续北上。他让徐达、常遇春不必担心占领的地盘多了,战线拉长了,会出现兵力不济的情况。
朱元璋只在汴梁待了几天,就回应天了。因为他还有许多军国大事要处理,这北伐的战事只能算是他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已。
朱元璋走后,我与常遇春单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围绕劝他归隐展开。
我问常遇春,对汉初的韩信、彭越、英布三人怎么看。
常遇春虽然读书不多,但对于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物的故事还是听说过不少的。听我如此一问,常遇春便是滔滔不绝,说三人如何英勇善战,为大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只可惜晚节不保,犯了大忌,导致被刘邦诛杀。
我笑着问常遇春,你真的相信韩信、彭越、英布三人会谋反吗?
我这么一问,常遇春倒是没急着答话,而是疑惑地看着我。许久,常遇春问道:“依三弟的意思,他们这三人谋反是假的?”
我告诉常遇春,我也不能确定他们三人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都是被冤枉的。但是,我觉
得这三人谋反,还是疑点颇多。
以这三人的实力,如果当初真有君临天下之心,何必非要帮着刘邦消灭最大的对手项羽之后,才开始反叛呢?如果有项羽牵制刘邦,不是更利于他们成事吗?
我这么一说,常遇春倒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见常遇春陷入深思,我继续问道:“二哥对于陶朱公的故事熟不熟悉呢?”
陶朱公就是范蠡,当年他与大夫文种辅佐越王勾践,让勾践一血前耻,灭了强大的吴国。功成名就之后,范蠡突然归隐,乘船涉海到达齐国海滨,在那里围海煮盐,捕鱼养殖。后又定居定陶,开始经商,取得巨大成功,被后世称为“商圣”。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七十七章 归隐之约
常遇春听了我一番叙述,点了点头,说是对陶朱公范蠡的生平事迹略知一二。
我立即问常遇春,这陶朱公离开越国时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知道是什么吗?
常遇春茫然地摇了摇头。
我告诉他,范蠡离开越国之时,给昔日的好同事、好搭档文种留下一封信,信中提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诫文种,还是趁早离开越国为妙,如今越王霸业得成,已经不需要他们这种良臣了。
然而文种却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继续留在越国,其最终的结局却是被越王勾践赐死。
我说到这里,常遇春似乎已经意识到我想说什么了,不过他还是忍住了没有开口。
我又继续扯回到汉朝,我说汉高祖刘邦其实不光是杀掉韩信、彭越、英布三人,还杀了许多功臣。
对于我这个说法,常遇春表示赞同。
紧接着,我话风一转,问道:“二哥你认为汉初名臣之中,谁的晚年最幸福,既能善终,又活得洒脱!”
我这么一问,倒是把常遇春给难住了。要说刘邦大杀功臣,也并不是把所有的功臣都杀了。比如萧何、曹参、周勃、陈平等人在刘邦死后都相继为相,并未有杀身之祸。但要说活得洒脱,似乎他们这几个都不沾边儿。
见常遇春一时答不上来,我提醒他道:“二哥觉得张良如何?”
常遇春说:“张良算得上是与韩信齐名的人物,只是大汉立国之后,他好像就没有什么建树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张良在刘邦与项羽的斗争中,用尽了自己的计谋,到后来就是江郎才尽了。”
听常遇人这么一说,我是哈哈大笑。我告诉常遇春,这就是张良高明的地方。
张良是深刻领悟了当年范蠡的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言。无论是在刘邦与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的政治斗争中,还是诸皇子争储的风云变幻中,已再难寻觅昔日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的身影。
无论是体弱多病也好,还是潜心修道也罢,这都只不过是张良欲淡出汉初政治角斗场的托词。张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一个逍遥洒脱的局外之人,又有什么不好呢?
听我说到这里,常遇春终于是忍不住了。他紧盯着我问道:“三弟,你今天跟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在劝我现在就归隐啊?”
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而是问道:“假如有机会,你愿意归隐吗?”
这一下,应该是把常遇春给问住了。年少之时,他深受师傅张然熏陶,以恢复汉人江山为人生最大目标。投奔朱元璋之后,他也算是历经磨难,终于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可是现在,突然跟他谈起归隐之事,他可能真是一时难以割舍。
当然,我也预料到他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接受,这事儿必须是有一个过程的。
许久,常遇春突然开口道:“三弟,你的意思是朱,哦,不,是皇上要准备对功臣下手了?”
我笑了笑道:“江南已经平定,北伐势如破竹,大明荡平天下的日子似乎是不远了。当狡兔都死了,飞鸟也尽了,接下来意味着什么,应该不用我多说了吧!”
常遇春先是点了点头,紧接着又很快摇了摇头说道:“北伐才刚刚开始,后面的战争也不会一帆风顺。元军最精锐的王保保部还没与我们正面相碰过,皇上不会在现在就开始折断良弓的。”
对于常遇春的这个说法,我并不反对。我只是告诉他,想要归隐就得提前做好打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说到这里,常遇春倒是非常赞同我的观点。他告诉我,他最擅长的就是打仗,他也十分享受这种金戈铁马的生活。假如有一天,无仗可打了,他也觉得这个将军当起来就没有意思了。
如果真的天下平定了,他也不想继续当官了。这些年来,蓝玫一个人养育三男一女,也太辛苦了。后半生他想好好陪着蓝玫,弥补之前对蓝玫的亏欠。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蓝玫带着常茂、常升来到应天之后,又为常遇春生下了一儿一女,男孩起名常森,女儿起名常琳。
听常遇春这口气,他是愿意归隐的,那是再好不过了。我立即趁热找铁道:“要说金银财宝,这些年来我和沈大哥、刘聚大哥一起是挣下不了,别说咱们这一辈子,估计到咱们孙子那一辈儿都花不完。因此,这钱的事儿你不用操心。关键是你得告诉我,你打算归隐去哪里,这样我才好替你谋划。”
常遇春没想到我一说就动了真格儿了,立即惊道:“现在就谋划?那也太早了吧?”
我笑道:“咱们马上就要渡过黄河了。按照皇上的战略部署,很快就要攻克大都了。现在不谋划,还等什么时候?”
我这么一说,常遇春是更急了,他说道:“三弟,你,你的意思是攻克大都后,咱们就归隐?”
我笑道:“那不然呢?”
常遇春想了想说道:“假如攻克大都时,能擒获元顺帝,或者是杀了他,咱就归隐。倘若让他给跑了,那恐怕不行。”
我依稀记得元顺帝并没有在明军攻克大都时被擒或被杀呀!毕竟人都是活物嘛,长着两条腿,谁不会跑路?何况还是当皇帝的,想想自己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又有几个皇帝会舍得扔下这一切,在别人攻过来的时候不跑路呢?
那按常遇春刚
才说话这意思,元顺帝不死,他就不打算归隐啦?
于是,我立即提出了一旦他们逼近大都,元顺帝可能早就开溜的情况。而且这元朝本来就发源于北方广漠的草原,他们真要退了回去,咱们是很难追击他们的。
听我这么一说,常遇春点了点头。思考片刻,他说道:“要不这样吧!假如元帝北逃,只要咱们歼了元军主力,攻克了大都和上都,咱们就一起归隐吧!”
常遇春这么一说,我觉得倒是能够接受。上都和大都是元朝在中原立国的两大重要标志,如果这两个地方都守不住了,那说明元军的主力也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以徐达、常遇春的能力,攻克大都和上都,绝对在两年之内就能搞定。
于是,我突然伸出手去握住了常二哥的手,说道:“二哥,咱就一言为定!克大都、上都之日,就是你返回应天,咱们一同归隐之时。”
常二哥也紧握着我的手说:“一言为定!”
见常二哥答应了,我连忙问道:“那二哥打算归隐后去哪里?”
对于这个事儿,常遇春肯定是从来就没想过。他只好笑了笑说道:“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容生?三弟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一切就由三弟安排啦!”
听常二哥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不过这归隐之地,我也没有想好。但大致还是确定了几个地方。
这第一个地方,自然就是锥子山。但是这个地方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咱们锥子山出来的人太多了,那个地方已经不再是秘密了,可能难以摆脱世俗的干扰。
第二个地方,便是苏州。沈大哥在苏州,日子也过得滋润,况且苏州的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住在苏州肯定是比锥子山要舒适许多。
第三个地方,便是松江府,也就是后世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当然,当时的松江府并不繁华,甚至有点穷乡僻壤的味道。但是,松江府有一个大大的好处就是临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想就心里美丽。另外,这临海之地,水路交通发达,想搭乘个远洋商船,去旅旅行什么的,也是一件美事。
当然,这三个地方,只是我初步的设想。这事儿我还得征求一下沈大哥和刘聚大哥的意见,毕竟前两个地方,都是在他们的地盘儿上。
既然跟常二哥谈妥了日后归隐之事,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常伴常二哥左右,一是为其北代出谋划策,另外也是时刻保护他的安全。
当然,要说由我保护他的安全,那纯属扯犊子,常二哥一只手都能将我收拾得服服帖帖。我其实就是充当一个暗中第三者的角色,防止有人对常二哥暗中使坏。毕竟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嘛!
五月,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在汴梁北渡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卫辉。
与此同时,傅友德率大军在济南北渡黄河,兵锋直指东昌。
五月底,徐达、常遇春的部队攻下磁县。不过,在进攻磁县的战斗中,徐达、常遇春的部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蒙古铁骑的威力。
攻击磁县之前的战斗,大多是攻城战,或者是元军利用水流、山川等地形优势,与元军展开的攻防战。
在这种攻防作战中,地形的优势成为一个主要因素,防守的元军一方就是如何最大化地形的优势,增加明军进攻的难度。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发疯的蒙古骑兵战术
而作为进攻一方的明军这边,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快速克服不利的地理劣势,争取与敌军速战速决。而在这个方面,正好是徐达、常遇春的长项。因此这一路打过来,几乎就没费什么大力气。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对于防守一方来讲,算是地利的优势,反而让蒙古铁骑的威力无法真正发挥。
而进攻磁县的战斗是在一望无垠的平原地域展开,这下,正是蒙古铁骑最喜欢的作战地域。
首先,从装备方面来讲,蒙古草原出产良马,而中原地域的马匹较之北方草原,还是有差距的。也就是说,明军的战马比起蒙古铁骑的战马,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另外,蒙古铁骑所配备的弓箭比起明军的弓箭射程更远。
其次,蒙古铁骑与明军平时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
蒙古铁骑比较注重单兵作战能力,他们的战法也很简单,就是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尽量使用远程弓箭袭击,而较少使用短兵相接的战术。
而明军则注重阵形演练,注重攻城、防御等作战体系的训练,更加强调整体作战的实力。
正是因为蒙古铁骑与明军有着如此大的差距,因此在之前的城池攻防战中,更注重整体协同能力的明军就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到了攻打磁县的战斗中,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明军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与蒙古铁骑遭遇时,明军的噩梦就开始了。
进攻之前,往往元军是先来一阵箭雨袭击,算是开胃小菜。此时,蒙古铁骑所配备的弓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为他们的箭能够射到明军阵前,而明军的箭却无法射着他们。
等到正式开打时,蒙古铁骑往往先采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明军薄弱部位实施冲击。
如果这拨冲击奏效,那可够明军忙活一阵子了。
假如这拨冲击受挫,那也没有关系。蒙古铁骑的小股冲击部队立刻后撤,然后寻机从其他地方突破。
蒙古铁骑注重单兵训练,每名骑兵的马上技术都是相当娴熟,无论是进攻冲锋之时,还是后撤逃跑之时,他们都可以边骑马,边向对方射箭。
1...284285286287288...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