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出乎纳哈出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未杀害纳哈出,反而对其好言相慰,并放其北归。
北归之后,纳哈出出任辽阳行省统军万户。由于其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元顺帝北逃元上都之时,他竟然坐拥元兵二十万。
元顺帝认为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为了拉拢纳哈出,便先封其为丞相,后又封其为太尉。纳哈出麾下元军成了北元时期,北方的一支重要力量。
再来说说朱元璋在应天那边的情况。
从汴梁返回应天之后,李文忠早已回应天等候朱元璋。而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五人也已被秘密押回应天,只不过当时李文忠还不知情。
朱元璋让人分别审问了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五人,弄清了李文忠在浙东行省安插亲信、排挤异己的全部情况后,单独召见了李文忠。
李文忠被突然召回应天,还以为是自己在浙东行省干得不错,为平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立下汗马功劳,舅舅要好好慰劳自己呢!
可让李文忠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对这个皇帝舅舅行了跪拜之礼后,本以为舅舅会让自己立即平身的,李文忠也是做好了立即起身的准备的。
“给我跪好!”朱元璋突然一声暴喝。
这一下,可是将李文忠吓得不轻,立即是将额头磕到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朱元璋厉声问道:“屠性是怎么回事儿?”
屠性早年间还在拱卫队时就是李文忠的亲信,况且又在扳倒朱文正的事情中立了大功,自然是受到了李文忠的宠幸。自从将屠性
调到浙东行省之后,屠性也是为李文忠打击异己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这一会儿,朱元璋突然问出这么个问题,李文忠瞬间就明白了,这肯定是杨宪在背后打了自己的小报告。意图从屠性入手,来达到扳倒自己的目的。
可眼下李文忠不敢确定的是,舅舅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掌握屠性在浙东行省干下的那些不法勾当的确凿证据。如果朱元璋掌握了确凿的证据,那屠性是保不住,必须舍弃了;如果朱元璋并没有掌握确凿证据,只是凭杨宪的一面之词,那此事还是有回旋的余地的。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八十一章 舍车保帅
李文忠明白,如果能够保住屠性,那是最好的局面。如果实在保不住,那就只好舍车保帅了。
正是因为李文忠还不知道屠性他们已被秘密押回应天,只好试探性地回道:“舅,啊!不,皇上,屠性在浙东行省替小的办差,也一向是勤勤恳恳。这浙东行省是新克之地,要降服这些人,自然是要上些手段。屠性在处理一些事情的过程之中,可能手段有些过于严苛,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只听得“啪”的一声,紧接着就是瓷片碎裂的声音,然后就是李文忠不停地在地上磕头的声音。原来朱元璋愤怒地拿起茶杯就砸向了李文忠,刚好砸在了李文忠身边的地板上,茶杯自然是碎了。茶水溅了李文忠一身,李文忠可不敢去擦拭。
只听得朱元璋暴喝:“你个混账东西,我要不是看在死去的姐姐的份儿上,我今天非扒了你的皮不可。那姓屠的自己都老实交待了,你还在这里替他掩盖……”
听到这里,李文忠是心中大惊。朱元璋刚才说“那姓屠的自己都老实交待了”,那也就是说屠性已经被抓,并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罪行了。那这么一来,只能是舍车保帅了。
李文忠是一边磕头,一边求饶。
看着李文忠这副惨兮兮的样子,朱元璋稍微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大声质问道:“那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四人又是怎么回事?”
有了刚才的教训,李文忠这次可不敢在朱元璋面前望天打胡说,企图蒙混过关了。他只好老实对朱元璋交待,这四人都是当地名士,先前侍奉过张士诚,他觉得这四人还算有才能,便想着以夷制夷,利用他们四人来控制浙东行省的局面。当然,这四人利用李文忠给他们的这个机会,也是干了一些非法的勾当的。
对于李文忠这个说法,朱元璋还是没有过多地苛责的,毕竟这家伙主动交待问题了嘛!
李文忠见朱元璋不再刨根问底,心想,这次只能舍弃这五人了……
就在李文忠计划着回到浙东行省之后,如何处理这五人的后事、安抚这五人的家属以及如何报复杨宪之际,朱元璋突然又厉声喝道:“那我再问你,你私自招募养蛊人是想干什么?你是不是想给朕也下点儿蛊毒呀?”
李文忠心下大惊:不好!怎么连招募养蛊人的事情都被皇上知晓了?而且现在皇上认为自己是想用蛊毒来对付他。
李文忠立即又是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估计他今天回去,这额头得肿起几个大包了。
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掌握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的确凿证据,只是根据杨宪的密报,这会儿故意这么一问,看能不能将实情给诈出来。
但李文忠哪里
知道这些。听刚才朱元璋的口气,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五人已被拿住并审问了,而这私自招募养蛊人一事虽然做得机密,但也难保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到了这种时刻,还是老实交待为妙。
最主要的是,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并不是为了要对付朱元璋,反而是为了帮助朱元璋。因此,他便不怕将此事说破。顶多朱元璋只是觉得他李文忠处事方法阴毒,但李文忠对他的忠心反而更加显得日月可鉴。
于是,李文忠跪在地上,向朱元璋娓娓讲述了自己如何私自招募养蛊人一事。
话说李文忠与冯国胜、廖永忠的大军密切配合,生擒陈友定,平定福建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听说福建惠安有人非常善于制作一种蛊毒,当地称之为蔷蛊。
据说这蔷蛊采用当地的毒蛇、毒虫秘制而成,无色无味,能杀人于无形。而且施用方法也极其简单,只需要趁人不备放入被害者的食物或者水中,被害者一旦入口,便回天乏术。
即使是当着被害者的面施用蛊毒,被害者也难以发现。比如可以在指甲缝里藏一丁点儿蛊毒,趁着给被害者递送食物,或者水、茶、酒等物之时,指头轻轻一动,蛊毒便混入食物之中。
而最厉害的是,这种蛊毒有潜伏期,并不是当场发作。根据不同的制作方法,有的蛊毒三、五天之后便发作,有的要一个月之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发作。
这样一来,被蛊毒害死之人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对自己下的毒,甚至是临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更不知道自己是被人下了蛊毒。
正是因为蛊毒害人如此阴毒,历朝历代都将养蛊、制蛊、蛊毒杀人视为严厉的打击对象。《汉律》中就明文规定“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唐宋以来更是将养蛊、制蛊、蛊毒杀人列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处以极刑。
但惠安地处东南沿海,是当时的荒僻之地,有养蛊人也不足为奇。
而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的目的,便是用来对付一些有功之臣,特别是立下过赫赫战功、功高震主的功臣。
李文忠斗胆问朱元璋道:“皇上,咱们作臣子的每日朝拜,都必山呼万岁。不知皇上是不真的认为自己能长生不老呢?”
要说这话放在封建王朝绝对是大逆不道之言,古往今来有几个人敢这么问当朝皇上?
但李文忠问了。他为什么敢问?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舅舅朱元璋是绝顶睿智之人,并不会因为他说出这句犯上的话,而要了他的性命。反而,他今天要不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倒是有性命之忧。毕竟刚才朱元璋说出了“你是不是想给朕也下点儿蛊毒呀?”这种话。
朱元璋也没料到自己的外甥竟然直白地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小子想说什么?朱元璋拿眼瞅了瞅李文忠,见这小子还是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起来。
于是,朱元璋说道:“你把头抬起来说话。你为什么突然问出我这么一个问题?”
李文忠既然准备把这事儿摊开了说,那也是豁出去了,不再有什么心理负担了。他索性抬起头,目光与朱元璋短暂地相交,然后说道:“我就是想搞清楚,皇上是不是真的相信有长生不老这回事!”
听这个外甥如此执着地问这个问题,朱元璋也觉得有些好笑。毕竟这是亲姐姐的儿子,在外人面前,朱元璋可以疏远他、生分他,但真的就是二人单独相处的时候,亲情的作用再次显现。
朱元璋笑道:“想当年秦皇汉武,以至于许多圣贤之君,谁都盼着长生不老,并为此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到最后,却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沦为后人的笑柄。这长生不老之说,谁信谁就是个傻子。”
见舅舅这么说,李文忠心里总算有底了。他再度斗胆问道:“皇上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是不是想着让太子他日位继大统?”
朱元璋没想到李文忠这小子今天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怎么尽问些这种问题。也亏得是朱元璋沉得住气,要是换作一般人,早就治了李文忠一个大逆不道之罪了。
朱元璋想看看这小子究竟想说些什么,便顺着这个话题说道:“太子就是国之储君。朕总有老去的一天,太子也终有位继大统的一天。”
李文忠听朱元璋这么一说,心中更有底了,便说道:“徐达比皇上小四岁,常遇春比皇上小两岁,邓愈比皇上小九岁,傅友德比皇上小两岁,冯国胜与皇上同岁。假如将来太子位继大统之时,这些人还健在,皇上认为太子能驾驭得了这些人吗?”
这话一出,朱元璋心中猛然一惊。李文忠说的这个事儿,何尝不是朱元璋心中的一块心病呢!
假如自己的寿命够长,能活得过这些人,他日太子继位,方能平稳过渡政权。假如真有那么两个人比自己活得久,他们要是挑事儿,朱标能干得过这几个如狼似虎之辈?
就算这些人自己不挑事儿,谁又能确保这些人身边的亲信不会为了自己的富贵,而欲谋求拥戴之功呢?这赵匡胤陈桥驿兵变之事,或许有他自己的主观因素,但谁又能排除他的下属、他的亲信的推波助澜,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呢?
当年刘邦诛杀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还不就是怕自己死后,儿子驾驭不了这帮人。现如今,当年困扰刘邦的这个问题,也时时刻刻困扰着自己。只
是这个问题从来就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扛,没想到,今天李文忠这小子竟然把这层纸给捅穿了。
既然李文忠将这层纸给捅穿了,朱元璋索性问道:“那依你之见,又该当如何?”
李文忠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
“皇上难道要学刘邦吗?论雄才伟略,刘邦绝对算得上是帝王中的翘楚。可为什么后人对刘邦的评价并不高呢?
甚至有人说他就是个痞子出身,是个卑鄙小人;与他同时代的西楚霸王项羽,也就是他的手下败将,才配得上称为那个时代的英雄。这都是为什么?”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八十二章 胡硕躺枪
对于李文忠如此一问,朱元璋并没有回答。也许他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他也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也许他是不想回答,想看看李文忠到底会说出个什么名堂。
总之,李文忠见朱元璋只是拿眼看着他,并不说话,便继续说道:“我认为刘邦之所以不受世人待见,无非就是因为他为了刘家的江山,诛杀了太多的功臣。他的刻薄,引起了世人的反感。”
说到这里,李文忠停了下来,他想看看朱元璋的反应,看看朱元璋认不认同他的观点。
让李文忠欣慰的是,朱元璋点了点头,还是没有说话。
见朱元璋不说话,李文忠继续说道:“当年,父亲带着我投奔了舅舅。要不是舅舅收留,我和父亲早已饿死荒野。如今舅舅位登大宝,我这个当外甥的更是无以为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做一些舅舅难以下手之事,去做一些能避免损毁舅舅清名之事。至于这个手段是不是太过卑鄙,是不是太过阴毒,这都不重要。只要能让舅舅英名长存,我李文忠就算死后入十八层地狱,又算得了什么?”
“你起来坐着说话!”听李文忠说到这里,朱元璋终于是心动了,他没想到这个外甥竟然愿意顶着遭万人唾骂的恶名,来替他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
能在朱元璋面前站着说话,那都是朱元璋对这个臣子格外恩宠了;能在朱元璋面前坐着说话,也就是朱元璋对朱升这种年事已高的老臣给予的特殊优待。自从登基之后,连李善长都很少有资格能在朱元璋面前坐着说话,今日朱元璋竟然让李文忠坐着说话,实在是天大的恩典。
李文忠听说让他坐着说话,也是受宠若惊,立即朝朱元璋磕头道:“谢主龙恩!”
虽然是谢了恩,李文忠起身之后却没敢坐下,而是侍立在一旁,准备继续接受朱元璋的问话。
朱元璋见这小子没敢坐下,假意斥责道:“叫你小子坐下就坐下,屁股上是长钉子了,还是咋地?”
李文忠立即说道:“臣遵命!”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了半边屁股在椅子上,双手扶着膝盖,然后侧身,面对着着朱元璋。
朱元璋见这小子终于是坐下了,便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你准备对谁下手?”
其实自从李文忠招募养蛊人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深思熟虑过这个事情。究竟先从谁下手呢?
要说当时功劳最大的,最英勇善战的,莫过于徐达、常遇春了。要下手的话,自然是先从这两个人下手。
但这两个人,又该先从谁下手呢?
要论综合排名,自然是徐达排名第一,最先应该从他下手。而且这徐达还是朱文正的连襟,是叛将谢再兴的女婿,从
他下手最合适。
但经过反复权衡,李文忠觉得还是应该从常遇春下手。
为什么是这样呢?
这其一,要论与朱文正的关系,徐达虽然与他是连襟,但常遇春跟朱文正的关系更铁。当年,朱文正曾经对郭天爵杀人灭口,替常遇春掩盖了私救郭天爵一事。
这其二,常遇春当年救援安丰之际,阻止了郭兴“误杀”韩林儿一事,差点儿坏了大事。
这其三,常遇春的关系网更加复杂。他的结拜大哥是沈万三,这个苏州的大富翁,当年可是张士诚身边的红人。还有常遇春的师兄,虽然在锥子山为匪,但也是一个能量极大之人。
最重要的当属常遇春的结拜三弟胡硕,这个人物高深莫测,不仅是帮助常遇春解决了诸多难题,还跟李善长、朱升、刘伯温、徐达、邓愈等重量级人物都交情匪浅。倘若常遇春意图举事,有这个人到处为他穿针引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嘿嘿!没想到我胡硕竟然躺枪了!
当朱元璋听李文忠说出应从常遇春率先动手的三个理由之后,也是点了点头。不过,朱元璋倒是指出,眼下北伐大业尚未成功,元军的兵力还不少,这事儿不能急。
李文忠当然也是赞同朱元璋的说法,他告诉朱元璋,他时刻准备着实施自己的大计划。
朱元璋也告诉李文忠,让他先回浙东行省,把浙东行省的事儿给管好,万万不要跟杨宪在浙东行省窝里斗,让世人看笑话。至于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五人,朱元璋当场就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屠性必须死,孙履为众儒生之首,也必须死。许元、王天锡、王橚三人,则发配充军。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处理意见,李文忠哪敢说半个不字,立即是跪下磕头谢恩。
出了金銮殿,李文忠才敢揉了揉自己已经肿起了包的额头,这回到家里,必须让彭氏给弄点跌打损伤的药酒好好擦一擦了。至于李文忠后背的衣服,早已是湿透了。
牺牲了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五人,总算是渡过了这一劫。李文忠暗暗下定决心:狗日的杨宪,早晚老子得收拾你!
对于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五人的处理,丞相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伯温都是十分清楚的,毕竟这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至于杨宪给朱元璋密折中所奏第三条,关于李文忠私自招募养蛊人一事,就此石沉大海。因为这是一道密折,连当时的丞相李善长都不知道此事。
而御史中丞刘伯温因为与杨宪过从甚密,也是在两年之后,杨宪当上中书省左丞相之后,才听杨宪说起过此事。
洪武元年八月,得知徐达、常
遇春大军攻克元大都,朱元璋高兴极了,便将元大都更名为北平。他立即命令汤和于九月初率军奔赴北平,一是为北伐军增添力量,二也是让汤和带去朱元璋对徐达、常遇春等众将的亲切问候。
话说罗仁、陈定邦二人回到黑石岭后,立即让周定成他们迅速赶制薄铁皮。周定成听罗仁、陈定邦谈起了这薄铁皮的用处,自然是不敢怠慢,让黑石岭中的人员加紧打造。
另外,周定成还建议罗仁、陈定邦立即回趟锥子山,向大当家刘聚报告此事。如果锥子山能加派人手过来,确保黑石岭中打制薄铁皮的人歇,但家伙事儿不歇,也就是人员轮流上,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歇,绝对能在两个月之内完工。
罗仁、陈定邦本就要去锥子山找刘聚大哥,送去我的亲笔信。这会儿听了周定成的建议,自然是立即前行。
刘聚大哥看了我的信,并听了罗仁、陈定邦转达的周定成的建议,二话不说,立即将锥子山上的青壮年派去一大半儿到了黑石岭。
有了锥子山派来的生力军的加入,这打造薄铁皮的进度就快了许多。罗仁、陈定邦一看这速度,提前完成任务是妥妥的,便回了一趟应天。一是给应天的众人报个平安,二是去应天看看近期有没有北上的运输部队,他们组织的运输薄铁皮的人马,还是跟着大部队走,更加安全一些。
罗仁、陈定邦这趟回应天,还真是来对了。当他们从朱升老爷子那里得知汤和即将率大军前往北平之时,立即在朱升老爷子的引荐之下,找到了汤和。
汤和当年与我也是有交情的,这会儿看到了徐达的手谕,上面分别盖着徐达和常遇春的官印,再加上有朱升老爷子的引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立即让罗仁、陈定邦迅速准备,九月初随他的大军一道去北平。
另外,罗仁、陈定邦这次回应天还给我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未了竟然怀上了。看来,我胡硕胡大官人那一夜扮演“一夜n次郎”,竟然在狂轰滥炸中实施了精确打击,各位看官,服是不服?
十月初,汤和的援军抵达北平,咱们的薄铁皮运输队自然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此时,北平的常遇春军营中,早已制作出了百辆木制“装甲车”,这外面包上铁皮的工作,也就三、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经过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汤和等众将的一番研究,下一步的首要任务便是歼灭盘踞山西的王保保。
徐达定下了兵分两路,南北夹击的作战方略。让大将孙兴祖率军镇守北平,其余众将则投入到进攻王保保的战斗。
南路大军由徐达亲自指挥,由汤和任先锋,在彰德地域(今河南北部与河
北南部的邯郸、安阳一带)集结,先消灭泽州(今山西晋城)元军,然后北上潞州(今山西长治),兵锋直指王保保的老窝太原。
北路大军由常遇春任总指挥,傅友德为先锋,在保定集结,然后直取平定州(今山东平定县),从北路攻击太原。
按照徐达的部署,两路大军稳扎稳打,徐徐推进,一定要让王保保尝尝明军的厉害。
但是,汤和这一次却坏了大事。
南路大军率先攻下了泽州,元军几乎是一触即溃。作为先锋官的汤和认为,这王保保也不过如此,元军丢了大都,他们这些元军将领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已难有作为了。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六百八十三章 汤和惨败
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攻下泽州之后,汤和不待徐达的大军跟上,立即北上闪击潞州。
殊不知,这正是王保保的诱敌之计。一向嗅觉灵敏的王保保发现南路明军的先锋太过激进,闪击潞州之时,已然成了突前的孤军。
就在汤和“再次立功”,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潞州的当夜。王保保向汤和先锋营驻扎的韩店地域发起偷袭。
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汤和哪里料到元军是假意败走潞州,而半夜里又杀了个回马枪。当夜,明军汤和部被王保保杀得大败,损失近万人,而汤和只带着少数残部逃回泽州。
在韩店取得大捷的王保保并未死守潞州,而是一面派人向上都的元顺帝报捷,一面将兵力收缩回太原。因为此时北路的常遇春部,已从保定出发,正在向平定州袭来。
元顺帝得到王保保韩店大捷的消息之后,异常高兴,立即晋封王保保为齐王,并命令王保保立即收复元大都。此时的元顺帝正做着王保保帮他夺回元大都,南下复国的美梦。
王保保收到晋封自己为齐王的圣旨后,也是格外开心。如果真的能收复元大都,那自己绝对称得上元朝复兴的第一号功臣了。
另外,韩店大捷,轻松搞定了徐达的先锋军,王保保也有些飘飘然起来,这徐达也不过如此嘛!
王保保经过与麾下一众幕僚的推演,决定立即率十万精锐北上雁门,然后直插东北方向的保安州(今河北涿鹿县),突入居庸关,进攻元大都。
王保保对于此番东征元大都,也是做好了两手打算。如果徐达大军回援元大都,那么正好,王保保要的就是这个围点打援的效果,争取将明军主力消灭的元大都外围。
1...286287288289290...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