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可就是这个在大家心目中还有两下子的人,竟然被元军将领两下就给收拾了。
这下那帮跟着裴德龙的兵士就慌了,他们这一慌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本来战场的局势正正逐渐朝着有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要是他们这几个人一乱,必然导致后面的兵士一片混乱。
就在这当儿,陈维林杀了出来。
很快他与那元军将领交上了手,那元军将领刚才只看到了常遇春是个厉害角色,可没想到这帮上岸的元军中还有一个与常遇春身手不想上下的高手。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那元军将领与陈维林一交手,就心中大叫“不好”,又遇上狠角色了。
他正想着招呼手下的人来抵挡陈维林,给他当挡箭牌,他的命令还没出口,陈维林的一刀已划破了他的咽喉。
随着这元军将领的后仰倒地,一股鲜血也从他的咽喉处喷射了出来,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这道美丽的弧线也成了采石矶大战的转折,如果说在这道美丽的弧线划出之前,双方还算势均力敌的话。
那么,这道美丽的弧线划出之后,元兵就瞬间崩溃了。
主将战死,手下的兵士哪有不崩的道理。
只要有一个人逃跑,跟着逃跑的人就越来越多。
这时,蓝玉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竟然一边追杀着逃跑的元兵,一边大声呼喊:“快跑呀!红军杀过来啦!”
当时,刘福通、徐寿辉等的部队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也被元军称之为“红军”。
郭子兴以前也是打着红巾军的旗号,郭天叙、朱元璋在郭子兴死后,都接受了龙凤政权的领导,他们的部队肯定是被元军称之为红军。
随着蓝玉的这一声呼喊,元军溃逃的速度就更加迅速了。
常遇春见已拿下了岸际滩头,元军正在溃逃,但前面还有多少元军,他也不清楚,孤军深入是很危险的。
他立即命令甘泽生带领手下的
人马清障,把那些拒马锥都清除掉,好让朱元璋的后续部队登岸。
他自己则带着蓝玉和陈维生及所属人马,从元军的背后掩杀而去。
朱元璋此时正在江心岛观战,他见常遇春拿下了滩头阵地,心中十分高兴。立即命令大军向采石矶进发。
其实朱元璋手中也没什么大船,都是征集附近的渔船。
按说象这种小船用于登陆作战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防御力差。
但常遇春这小子竟然给他抢下了滩头阵地,他的大军能够在没有受到元军任何攻击威胁的情况下过江,那个过程肯定是相当地顺利。
加上甘泽生已清理出一个大通道,朱元璋的大队人马都到了采石矶。
虽然拿下了采石矶,但沿岸还有不少元军设立的防御据点。
常遇春正带着蓝玉、陈维林在前面大开杀戒,甘泽生的清障任务也已完成,立即整顿人马去追赶常遇春的步伐。
朱元璋立即派出徐达、冯国胜、汤和立即兵分三路去收拾沿岸的各元军据点。
六月初一的采石矶大战,以朱元璋的完胜、元军的完败而告终。
战后,朱元璋召集李善长、徐达、冯国胜、汤和、邓愈等人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主要是总结采石矶一战的经验教训,分析部署下一步的攻防计划。
这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一位日后明军的重量级人物参加,这人就是常遇春。
战前,朱元璋当着大军的面说过,如果常遇春拿下采石矶,他就亲自任命常遇春为总督府先锋官,这可不能食言,否则就破坏了他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完美形象。
另外,经过今日一战,他也觉得常遇春的确是员猛将,不管他是不是郭家的眼线,今后都用得着。
即使他是郭家的眼线,随着郭家势力的日益衰颓,他定能将其收服过来。
即使收服不了,先用着,以后再收拾他。
大会正式开始了。
常遇春由于先前并不得朱元璋赏识,象这种高级军事会议肯定没他什么事儿。
但今天来了,那也得自觉点,不能跟那些朱元璋手下的元老级人物争功,他很自觉地站在了队伍的最外面。
但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可得当着大家的面,给他几颗甜枣吃。
于是,他把常遇春叫到他身边来,当着其他人的面说道:“常遇春,好样的。今后你就是我的先锋官。”
当然,少不得对常遇春是一番表扬,再加上徐达、汤和、李善长因为我的关系,又在旁边替常遇春说了不少好话,这天,常遇春可是出尽了风头。
朱元璋甚至关心起常遇春今日之战损失了
多少人马,并保证今后不论大小战事,一旦常遇春的人马受损,一定给他补足五百人。
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今日采石矶大战,元军溃败,投降及被俘的元军就有两千多人,常遇春才损失了几十人,总共还不用补一百人,光是那些俘虏兵就绰绰有余。
但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今天,常遇春的军旅生涯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接下来,朱元璋给大家分析了一下当下的局势,眼下虽然占领了采石矶,但也不过就是一个弹丸之地。
当初渡江作战的建议是冯国胜给他出的主意,冯国胜的计策中,这渡江占领采石矶只是一个开端,渡江的真正目的是占领集庆(今南京)。
因为不论是滁州也好,还是和州也好,都不是一个富庶之地,都不适宜作为长期的革命根据地。
但集庆就不一样了,那可是曾经的六朝古都,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占领集庆的意义都是相当重大。
但集庆也是元军重兵把守之地,想要一口吃下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朱元璋今天召开这个军事会议,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朱元璋首先问冯国胜,让他谈谈下一步的打算,毕竟这渡江作战是他最先提出来的。
冯国胜的意思是,当前占领了采石矶,应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北上向集庆发起攻击。
为了彰显拿下集庆的决心,他建议朱元璋效仿项羽的巨鹿之战,也来个破釜沉舟,把那些渡江的战船都沉掉,这样可以激发将士的斗志,争取一鼓作气拿下集庆。
但徐达很快表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采石矶南边的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驻有大量元军,也是元军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
如果进攻集庆之前,不拿下太平,进攻集庆的时候,太平的元军肯定会驰援,那样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
所以,徐达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先南下拿下太平,再北上进攻集庆。
朱元璋听了徐达这个分析也是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但并没有表态。而是让其他人继续发表意见。
常遇春也觉得徐达的的战略方针更加稳妥,他也听我说起过徐达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因此,他心中是赞成徐达这个方针的。
但他只是一个刚刚晋升的先锋官,在今日来开会人之中,他的地位是最低的。
因此,他也不发言。
最后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赞成徐达意见的占多数。
朱元璋忽然问常遇春道:“我的先锋官,你对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有什么想法?”
常遇春没
想到朱元璋会点名道姓地让自己发表意见,但既然老大发话了,他也得讲两句。
于是,常遇春说道:
“从大体战略方针上,我赞同徐将军的观点,还是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比较适宜。
但对于冯将军的观点,我认为有一点还是说得非常好的。就是采取当年项羽的计策,来个破釜沉舟。
以我军目前的实力和气势,拿下太平并不是什么难事,一旦拿下太平,我们就有了立锥之地,所以那此渡江的船还要不要并不重要。
留下那些船,就给了渡过江来这些兄弟,一个将来打不过还可以回和州的念想。
如果毁掉那些船只,他们就没有了这个念想,这应该就是兵书上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所以,总体上来看,毁掉那些船比留下那些船更有好处。”
常遇春这番话说得也是非常的得体。首先从总体战略上来讲,肯定了徐达,表明了自己是站在他这一边。
同时,又能明确地指出冯国胜的方针的一些可用之处,好歹也算给冯国胜留了一些面子。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零三章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
朱元璋听了这话,也是哈哈大笑道:“没想到我的新任先锋官还懂得一些兵法,好,好,好呀!”
其实朱元璋在聆听这些将领的意见的时候,他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
只不过他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更想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这样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他朱元璋不是一个专横武断、刚愎自用的人,而是一个从善如流、善于积思广益的人。
朱元璋可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是一个想当皇帝的人,而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自己有点地盘、有点兵,能当个土霸王就行的人。
因此,他时时刻刻都得注意自己的形象。
其实,朱元璋想先拿下太平,并不是象徐达所说的,稳扎稳打,避免攻击集庆的时候腹背受敌这么简单。
他还有更深远的打算。
朱元璋只是龙凤政权册封的原郭子兴部的三把手,对于他这么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当个三把手,而且还只是一个方面军的三把手,他怎么能甘心。
既然不甘心,就得一步一步谋划,慢慢实现自己的抱负。
那要实现这个抱负的第一步,就是得当这个方面军的一把手。要当这一把手,就得想办法移除郭天叙、张天佑这两座大山。
至于怎么移除这两座大山,朱元璋也是给他们两个预备了两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就是给他们两人使绊子,让他们在作战过程中处于不利位置,逐步削弱他们的实力。
一旦他们两个的实力被削弱了,他朱元璋虽然只是个三把手,但他手下兵强马壮的,他可以逐步架空在他之上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他自己成为真正的一把手。
第二套方案,就是解决掉郭天叙、张天佑二人。这样,他朱元璋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原郭子兴部的一把手了。
但解决此二人,并不能他自己动手,一旦别人知道是他朱元璋派人解决的郭天叙和张天佑,那他朱元璋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刀杀人之计,借谁的刀呢?
蒙古人的刀是最合适不过了。
因此,他想立即南下拿下太平。然后忽悠郭天叙和张天佑二人,让他们领兵攻集庆,他则号称在太平阻击北上援集庆的元军。
这样,他一是给两位领导留下了好印象,自己打开了过江通道,对于嘴边的肥肉集庆自己不动,而是给两位领导留着。
二是,他谎称自己在渡江战斗中损失惨重,没有能力继续北上克集庆,可以让郭、张二人放松对他的警惕,认为他的实力在渡江战斗中已大打折扣。
三是,集庆既然是江南重镇、六朝古
都,定是有元军的严密防守,这率先攻打集庆的行为,无疑是给后面的人当炮灰。
既然是让郭天叙和张天佑当炮灰,那朱元璋的那两套方案就有了实现的先决条件了。
如果郭天叙和张天佑在进攻集庆的过程中,打得并不顺利,死伤惨重,那么这无疑是大大削弱了这两位领导的实力,为他下一步架空二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一这两人命不够硬,在攻集庆的过程中丧命,那更是天下掉下了大馅儿饼的好事儿。
至于这攻打集庆顺不顺利嘛,朱元璋就有文章可做了。
一旦二人准备攻集庆,肯定会要求朱元璋也派出人马声援。嘿嘿,这不就是机会来了。
朱元璋正打着他的如意算盘,众将还以为他是在仔细斟酌。
良久,朱元璋才问冯国胜道:“国胜,我们的探子有没有报回来什么有用的消息?”
冯国胜道:
“采石矶的防御本来也算得上严密。但我们这次攻采石矶,之所以能够顺利拿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不论是元军集庆路的最高军事统帅蛮子海牙,还是水军统帅康茂才,都拿不准我们攻采石矶是不是声东击西之计,他们坚信我们的真实进攻目标其实是集庆。
这些还要归功于战前,我们放出去大量准备进攻集庆的消息。
因此,我们在进攻采石矶的战斗中,集庆方向并没有援军南下。
特别是水军统帅康茂才,当我们进攻采石矶的时候,他竟然不在采石矶坚守,而是把大量水军布置在集庆方向。
再加上常遇春有万夫不当之勇,一下子打了采石矶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朱元璋点头道:
“正是如此。
因此,我们攻打太平,要力求速战速决,不能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一旦让敌人回过神儿来,派出大军南下,我们再去进攻太平,就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窘境。
现在我命令全体人员,迅速收拢整编人员,将采石矶战斗俘虏的元军,也编到我们的队伍里去,立即作好战斗准备。
六月初四,我们一举拿下太平。”
众人齐说:“领命!”
朱元璋接着补充道:
“攻打太平之战,还是常遇春当先锋。
至于这些战船,由百室(李善长字)负责收拢,迅速从和州运送大量的物资过来。
运输完毕后,把这些战船藏匿在和州偏僻的地方,对外宣称这些战船已经被沉了。
要让过了江的将士们都清楚,此番过江,唯有前进是生,后退就是死路一条。
百室你可千万要做好保密工
作,今天参会的诸将也是一样要保守秘密。那些战船以后还用得着,真的沉了也是挺可惜的。
另外,百室回和州后,立即给滁州方面报信,就说我们已拿下了采石矶,打通了过江通道。不日,我们也将拿下太平。
由于我军连打两次恶仗,现已是兵疲马乏。
但我们不能给敌人以喘息之机。所以请都元帅、右副元帅立即派大军进攻集庆。
集庆南边的各路元军由我们牵制,他们只管放心地攻集庆就行了。”
听了这话,冯国胜急了。他立即说道:
“元帅大人,我们好不容易攻下了采石矶,可不能给他人作嫁衣裳啊。
集庆这块肥肉咱自己吃不成吗?
没理由让郭天叙和张天佑来占这个便宜啊?”
此话一出,众将也是议论纷纷,认为冯国胜言之有理。
但他们哪里知道朱元璋的深谋远虑,集庆的确是块“大肥肉”,但就怕没两下子,不仅吃不下这块肉,反而引火上身。
朱元璋当然不能把真实目的告知众人,便假惺惺地说道:
“都元帅、右副元帅与我们都是一家人,攻下了集庆大家都有好处。在这里,我们就不要分彼此了。
况且郭家于我有恩,我没必要跟都元帅争功。”
众人直夸朱元璋仁义,朱元璋便让众人散了。
常遇春回到军营时,蓝玉、甘泽生、陈维林正在整顿人马。
此番作战,虽然是一场大胜,但常遇春的队伍还是死了三十多人,伤了二十几个。
好在刚才朱元璋答应给他补足五百人。
裴德龙正带着人在收敛那些死去兵士的残骸、安顿受伤的兵士。
常遇春看了那些死去的兄弟,也是一阵伤感。
他让裴德龙带人迅速把这些尸体就地掩埋,立一个大碑。那些受伤的兵士,看能不能想办法送回和州去养伤。
正说着,李善长来了。
李善长是来让常遇春派人去挑俘虏兵的。刚才朱元璋发话了,要给他补足五百人,俘虏了那么多兵士,挑个好一些的百把人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有着我和常遇春这层关系,李善长肯定得对常遇春照顾点儿,所以就让他先挑,余下的再整编到别人的队伍中。
此事,李善长虽说是因为我的原因,让常遇春先挑,其实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刚才朱元璋都说了,攻太平还是常遇春打先锋。这先锋部队战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后续大部队的士气,因此让先锋部队挑好的俘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常遇春通过此次作战,也见识了陈维林的实力。因此,他让陈维林
马上跟着李善长的人去挑俘虏。
同时,常遇春跟李善长提了一个请求,就是请他帮忙把此次作战受伤的二十几人带回和州去养伤。
李善长一听,这事儿不难,立即拍着胸脯保证。
二人计议,明天上午,裴德龙就把这二十几个伤兵送到江边船上,李善长回和州拉物资的队伍顺便就把这些伤兵带回和州。
说起这事儿,李善长一拍脑袋,不光是常遇春手下的这些伤兵要送回和州,其余将领手下的伤兵,都得送回和州。
他说他马上就这事儿去向朱元璋汇报,就匆匆告辞了常遇春。
当晚,陈维林挑选的一百名身强体健的俘虏兵也到位了,李善长派人送的给养物资也到位了。
常遇春就召集蓝玉他们几个来整编部队,这些俘虏兵肯定得分配到各班中去,与原来的队伍混编。
这次总共编了五十个班,蓝玉、甘泽生、陈维林、裴德龙、崔道远各带领十个班,常遇春的亲卫队还是设在裴德龙的队伍中。
六月初四一早,朱元璋一声令下,众将立即带领兵马南下,直逼太平城。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
太平城的元军没料到红巾军会这么快向太平发起攻击,立即派人出城求援。
但他们哪经得起朱元璋部的猛攻,尤其又是常遇春当先锋,那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奇才。
也就坚持了半天。午后时分,常遇春的队伍已攻上了太平城的城墙。
元军见大势已去,各自四散逃窜了。
攻太平的战役比起攻采石矶,顺利多了。
拿下太平之后,冯国胜再次建议,滁州方面的兵也没这么快过来,我们应当抓紧时间,赶紧北上攻集庆。
朱元璋再次否决了这个建议。他自己心里清楚得很,攻采石矶和太平都算得上很顺利,特别是攻太平,几乎没费什么力。
他手下这些将士就有些飘飘然了,认为元军没什么了不起,在他们面前是不堪一击。
其实元军的精锐部队,全部配置在集庆,真要去打集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还是让郭天叙和张天佑这两个二货先去趟这个地雷。
正在朱元璋与众将还在争论是不是该立即北上攻集庆时,一个人的到来帮了朱元璋的大忙,也让众将放弃了北上的念头。
这个人叫陈野先,也是元朝册封的一个集庆路的都元帅。
可他这个都元帅比起集庆路的最高军事统帅蛮子海牙和水军统帅康茂才来,虽然都称元帅,但差了几个档次。
蛮子海牙、康茂才都元军正规军的统帅,那是实实在在的官,有兵有枪有粮,而陈野先只有一个元帅的名分,跟刘伯温那个元帅是一回事儿。
但这陈野先出生在一个大家旺族,陈家在集庆路算得上是家大业大,就是没有政治地位。
正值各地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元朝统治者只好在各地封一些都元帅。
陈野先自然也就被封了一个。他很高兴,这是提升他们陈家政治地位的绝佳时机,他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于是,陈野先到处招兵买马,几年时间,就发展到六万余人。
虽说军粮没保障,但他陈家有粮;武器装备没保障,他们陈家自己造。当然比起蛮子海牙、康茂才部的装备是差了些,但他人多呀。
在当时,一个六万人的队伍,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朱元璋攻下采石矶后,蛮子海牙立即派人给陈野先报信,让他立即带人进攻朱元璋。
朱元璋拿下太平之后,加上收编的俘虏兵,总共也才三万人马。
陈野先来了六万人马,妄图一举拿下朱元璋,给自己在政治上加分。
六月初十,陈野先的六万人马来到了太平城下,一场恶战就在眼前。
冯国胜等人见陈野先来了这么多人,
也没功夫跟朱元璋磨嘴皮子,要求北上攻集庆了,还是先击退了这六万敌军再说吧。
好在朱元璋手下这些人,没有一个怂的,虽然敌军的兵力是他们的一倍,但他们都坚信能把敌人给收拾了。
双方既然拉开了阵势,那就开打吧。
陈野先是仗着人多,而朱元璋方面却占了地利的优势,双方打得是旗鼓相当,谁也没占着多少便宜。
但单从人数上来讲,陈野先损失的人数多一些,毕竟他们是攻城的一方。
这仗直打了三天,双方都没有什么建树。陈野先无法拿下太平城,朱元璋也是无法击退陈野先。
双方部队也形成了默契,每天都是早餐过后开战,约打两个时辰,各自鸣金收兵吃午饭。下午未时开战,申时末又各自收兵,晚上双方罢战休息。
而且双方的攻防强度也并不强,攻城部队往往是一遇到反击就立即后退,但守城部队也不从后面掩杀,他们也怕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
1...8687888990...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