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路人家
“怎么,孙老弟不打算与我等同行吗?”封平还真不知道这一点,有些奇怪地追问了一句。
“我确实打算入夏后就与各位分道扬镳,至于我会做些什么,各位还是不知道为好。毕竟我乃宋人,而你们虽也为汉人出身,却毕竟是辽国人。”孙途有些含糊地回答了一句,却让封平脸色越发凝重起来,不过一时却又不知该怎么开口才好。
倒是皇甫端,却笑了一下道:“你这话为兄可不爱听了,我可不是纯正的汉人,也不是辽人。哎……要不是我有着一手还算过得去的养马手段,只怕早在多年前就被辽国官府的人给害死了。”
“哦?皇甫兄竟还有这等过往吗?”孙途略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很快就又明白了过来。对方的模样就是问题所在,非汉非辽,哪怕是在辽国土地上,也不会受人待见,被人排挤迫害也是常有的事情。
随即,他便心中一动,皇甫端在养马等事上可是少有的人才,要是能将他招揽到自己手下,对青州军说不定真是个极大的增强呢!想到这儿,他便试探着道:“皇甫兄可有过离开辽国,去往大宋的意思吗?”
“去大宋?你可知道我在进入辽国之前,本就是大宋的人。可是因为当地官吏想谋夺我的家产,才给我安了个里通外敌的罪名。要不是我当时足够果断,即刻带着几个兄弟出逃,只怕……”在共同经历了这场大战后,皇甫端也不再见外,便把自己的经历也给说了出来。
孙途一听也是一声叹息,大宋地方上有的是胡作非为的官吏,其实之前他在郓城县时也曾遇到过,只是自己运气够好,才有了今日。不过在顿了一下后,他还是道:“其他地方我不敢说,但只要我能平安归宋,皇甫兄你们来青州,我还是可以好生安置你们的。实不相瞒,我是那里的兵马都监,麾下将士正为缺战马发愁呢。”
“怪不得……”皇甫端知道他的身份倒没什么反应,封平此时却是发出一声赞叹来。怪不得在此事上孙途会表现得如此冷静优秀,几乎是将这股马匪玩弄于股掌之间,原来他是宋国武将,这就可以理解了。
孙途冲他们一笑,又招揽道:“我看二位都是当世之杰,若真有心,他日可来青州寻我,那里的大门我会一直为你们打开的。”
两人对视了一眼,暂时都没说什么。毕竟现在前路未明,二人又都是精明之辈,自然不可能随便就做出承诺了。
就在三人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的时候,后方突然就传来了一声惊呼,这让他们三个迅速回头,封平更是直接就已拔刀在手,以为还有马匪装死被人发现了呢。直到看清楚只是有人捏着块东西在那儿发怔,他才松了口气,然后一起上前询问出了什么状况。
孙途已经看清楚了那人拿着的是一块黑黝黝的铁制牌子,也好奇地伸手从他手里接了过来,只是看了之后,却依旧没有头绪,因为那铁牌上只刻了一只展翅的雄鹰,另一面上扭曲的文字他压根就不认得。
“这是……”孙途好奇地问了对方一句,随即目光一垂才发现牌子居然是从凶狼的身上搜出来的,除了这个外,他身上还有一把装饰精美的短刀刀鞘,以及一些干粮和水囊,都被人搜出摆在了一边。
对面之人这时才有些回神,声音打颤道:“他……他身上有夏国铁鹞子的腰牌……”
“嗯?”孙途脸色顿时一凝,而周围其他人也都神色一僵,有几人更是再次惊呼起来,这一发现对他们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铁鹞子,那可是西夏国中最精锐的一支骑兵的统称,数量大概在五万左右,直属于夏国皇帝。西夏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崛起,让辽宋这样的强国都不敢对他们的随意下手,正是靠的骑兵铁鹞子和步卒步跋子的作战凶狠。
而现在,他们居然从刚被消灭的马匪头领的身上发现了这么一枚令牌,这说明了什么?难道这支马匪是由西夏铁鹞子的骑兵假扮的?那他们这回闯下的祸可就有些大了,一旦被夏国知道了,只怕这里所有人都难逃一死。
而更让他们感到惊恐的是,之前他们居然还准备着将这些马匪尸体给运去西夏请赏,这分明就是在自寻死路了,如何能不叫人感到心寒后怕啊。
而孙途心里则想得要更多些,恐怕这腰牌应该不是对方抢来的,凶狼确实就是铁鹞子里的一个!而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恐怕也和西夏边军的某些见不得光的贪心有关吧。
无论哪个国家的军人中,边军都是最苦的存在,他们的条件最差,风险却又最大,时刻都得担心会受到敌国的袭击。而在这等情况下,最好的缓解他们压力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好处了。
只是在朝廷不可能拨出更多军饷的前提下又该如何办呢?宋辽和宋夏边境的双方将士们用的就是最直接的打草谷的方式。通过一次次入侵敌国边地,烧杀抢掠来发泄和获利,这也是这些边境地区民不聊生的原因所在。
可是在辽夏的边境这里,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因为这里实在太过荒凉,而且西夏又一直不敢得罪辽国,所以他们的边军是不可能公然跑到辽国抢掠烧杀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夏边军就刻意制造出了这么一支马匪队伍来,专门抢掠过往商人的财物,用以稳定边军军心。
只是这做法实在太过卑鄙,让孙途大感不齿:“都说与辽金相比,这西夏就是个奸险小人,此话果然不错。辽国和金国与宋交战都是大大方方而来,只有西夏往往做出那等上不得台面的阴谋诡计。之前在东京,这次在幽州,他们一次次试图挑起宋辽大战。而在与辽国的交往中,居然也是如此阴险,竟把军队伪装成马匪到戈壁中劫掠商队……”
虽然心下不屑,可孙途却也知道这是个大-麻烦,所以便道:“既然他们的身份大有古怪,我们就不能再冒险了。各位,还是将他们彻底掩埋了吧,此事就不好再提了。”
众人在震惊后,也都缓过神来,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现在这些马匪尸体已成天大的祸事,谁还敢把他们带去夏国啊。
于是大家伙又是好一阵的忙活,终于赶在天亮前把这一百多具尸体就地掩埋在了才玛湖边,就连这些人的坐骑大家也不敢留,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马匹是不是会被西夏边军给一眼认出来。
不过唯一的例外,就是孙途将那块铁鹞子的腰牌给收了起来,说不定这东西在将来能派上一些用场呢。
忙完这一切,天彻底放亮,趁着天气还不太热,商队再次踏上了赴夏的前路,只是众人心中已多了几许忐忑……
&&&&&
今天继续。。。。。。第一更!!!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414章 兀剌海城
大宋宣和元年,辽天庆九年,夏雍宁五年,七月初四日,孙途所在的辽国商队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了西夏国内。
在历经几番艰险,穿过茫茫的戈壁大漠,越过就是这六七月份还有着积雪的牟那山后,他们终于得以从荒无人烟的地带走出,渐渐看到了一些人影,再往前行了一程后,一座占地极广的城寨也已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让本已疲惫不堪的众人的精神陡然就是一振。
这是一座周长近二十里的城池,城墙皆由黄土夯筑而成,高达七八丈,远远地看上一眼,就足以让人感受到此城的肃杀与威严。事实上,这等城池摆到大宋也就比寻常县城规模大些,连青州城都比它要高大许多,但是因为它所处的环境——四周除了高山就是荒漠,唯有一城孤立其中——此时在众商人眼中就显得格外气势逼人,也让人有种依靠与安全的感觉生出。至少在入此城后就不必再担心露宿野外会被野兽或马匪什么的偷袭了。
不过在想到马匪一词时,已经临近那座有数十兵卒守卫的高大城门前的众人心里还是有些发紧。要真如他们所猜想的那样,那伙化名灰狼的马匪乃是西夏军队假扮,一旦此事泄露,他们所有人都只有死路一条了。
但既然都已经到了这儿,就断没有胆怯回头的可能,当先的几名商人在互相打了几个眼色后,便都怀着忐忑的心情大踏步地走上前去。
守城的西夏便军对他们倒是颇为热情,为首的军官只是询问并查看了一下众人随身的货物马匹,以及相关过所后,便在收下一笔不菲的入城费后放了众人入城。其实像这等边城和里头的百姓守军最乐于见到的就是商队的到来,因为他们的到来就意味着大量的货物与商机,能让整座边城变得越发的鲜活热闹起来。
而在看到为首的商人付钱给军卒时,孙途还稍微愣怔一下,这付出去的铜钱居然是大宋的宝钱,而非他想象中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或是辽国自制的钱币。
事实上,如今中原三国,包括吐蕃、南诏等小国虽然都各自铸钱,可是因为工艺等方面的不足,他们铜钱的质量都很不稳定,远比不了大宋的宝钱。这在各自国内还不是问题,可一旦进行跨国贸易就无法让别国信服了,所以几十年下来无论辽夏还是其他各国全都形成了默契,跨国交易只用宋人的宝钱!
可以说如今的大宋在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方面都是整个时代最为先进的存在,甚至论起影响力来都比千年后的灯塔国更大,但奈何如今的大宋偏偏在军事上显得有些弱势,于是纵然其他方面远超别国,也只能自保而无法真像那灯塔国般当起了所谓的世界警察,其实就是天下最大的搅屎棍子。
此时的孙途可不知道这等大势,虽感奇怪也没太往心里去,很快就随着队伍一起进入了这座名叫兀剌海的关城。
与大宋那些城池,以及辽国的西南两京相比,这座外部看着还有些规模的城池的内部则显得很是凋敝,除了连绵一片的军营外,只有几百处稀稀拉拉的民居散落在城池的西南方向。
从城门这里直通向城内的大街上,此时也没见多少人,少有的那些位身上穿得也都是残旧的衣物。不过这里就是普通百姓的身材都要比宋人军卒还要健壮些,红黑色的脸膛,古铜色的皮肤,以及露在外头的肌肉,迎面就给人一种粗犷豪迈的气息。
当孙途还在四下里领略西夏国的民风特色时,其他商人却已经开始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了。他们很快就在城中找到了那唯一一间的客栈。这客栈占地虽然极大,但客人却是少得可怜,一见今日来了一支百多人的商队,店老板早已喜得两眼都快瞧不见了,急忙点头哈腰地就亲自上前招呼,而一旁的伙计则都不用人吩咐的,就帮着那些商队伙计把马匹等牲口带去后边圈养起来。
商人们这一个多月餐风露宿的早已疲惫不堪,现在入了城池自然放松下来,赶紧就让客栈老板把好酒好菜送将上来。对方一听更是大喜,急忙又跑去后边吩咐厨房的人把最上等的酒菜给尽快做出来。
等到他把这些东西都安排好后,几个商人才和他聊起了这兀剌海城的具体情况和商机来。这也是他们一到店里就大把花钱的其中一个目的,只有这样的客栈老板才是这城内最好的眼线耳目。
这位拿着商人们递过来的一袋子铜钱,更是笑开了花,当下就用有些生硬的汉话为他们做着本城的介绍{与几国间贸易多用宋宝钱一样,几国人间对话也习惯了用大宋官话,这也是宋国文化经济软实力强过别国太多的表现}:“我们这兀剌海城只是一座边关军城,除了驻军之外,其他人口不过三五千。本来因为靠近大辽的关系,还能时常有商队前来,从而吸引一部分本国商人也来这里碰碰运气。可是自从五年前,前方戈壁里出了马匪后,商队是来得越来越少喽,于是渐渐的,商人也来得更少,连西南那边开了有好几十年的榷场都要彻底关闭了。”说着,很有些颓然地叹了口气:“想想当年,我这店里每月也能接待好几百人的,可现在,一年都难接到几百人。”
众人一听这话,又各自生出了一丝不安来。好在对方也没有在马匪这事上多作纠缠,随后又笑了起来:“不过各位这几天到来倒是好运气,因为再过五六日,就是我国内半年一度的大集市日,到时附近许多人都会来城里购买换取一些东西,你们要是不急着走,说不定还能换上一些好东西呢。”
虽然货币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流行开来,但西夏国内一些偏僻的百姓依然不可能随便拿出钱币来,所以这等集市上也就保留了以物易物的传统。而在得知此事后,几名商人都露出了一丝喜色,这可是个发财捡漏的好机会啊。
论起见识、心机和口才等等方面,这些商人都是要远超过寻常百姓的存在,这还是指的那些身在城市,见过吃过的主儿。而那些接下来会赶来兀剌海城进行交易的夏国偏远牧民就完全是一群头脑简单的家伙了,在商人眼中,他们分明就是一群待宰的肥羊。倘若把握住机会,他们都能以极低的代价从那些百姓手里换取到大量的好东西,就是用一张毛皮换一大块宝石什么的都大有可能,更别说其他了。
孙途在旁听着,也看到了那些商人眼中闪过了贪婪之色,不觉有些好笑。本来看他们这架势似乎是打算尽快离开兀剌海这是非之地,尽早赶去后方更大的城池做买卖的。可现在看来,这些人是得在此逗留一段时日了。
另外,他也看出这位客栈老板也是带着自己的目的才说这些的,毕竟这一百多人的商队入住客栈,人吃马喂的每日的消耗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他自然就能从中赚取相当丰厚的利润了。可以说他才是暴赚不赔的那个,至少别人还没换到好东西呢,他已经有大笔的钱财入袋了。
不过孙途对此的兴趣倒不是太大,他来西夏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怀着要搅乱夏国,让其至少在几年内腾不出手来搅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兀剌海这等边境小城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必须去夏国的重地,比如银州、灵州之类的地方。
正思索着如何开口跟他们告辞,同时向皇甫端借些钱财傍身呢,那边的客栈伙计已经将一坛坛的本地好酒,以及一道道原汁原味的当地美食给端了上来。
早已饥肠辘辘的众人当下也不再多说,便围坐在了一起喝酒吃肉起来。这里的酒论滋味当然不好,不但酸涩,甚至还带着些苦味儿,但好在它足够烈足够劲,只要习惯了它的味道后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至于菜嘛,其实就是肉了,而且几乎都是用烤炙而成的,几乎看不到烹煮出来的食物。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此处的海拔已经比辽宋等地高了许多,想把肉食彻底煮熟耗费的时间可比直接炙烤要长得多了。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一点,更主要的是,就是这兀剌海唯一的客栈里,也就两口锅而已,根本来不及为他们准备大量的食物。大宋可是一直都把铁器作为绝对的禁售品的,辽国还好,在西夏,尤其是这等边远城市里,铁锅什么的完全就是奢侈品一般的存在了。
可即便菜式简单,众人依然吃得津津有味,风卷残云间,就把刚杀的三只羊都给吃了个干净,然后才各自回客房歇息。
就是孙途,此时也没有急着提出离开,而是先好好地睡上一觉再说。毕竟这一路而来,他们都没有真正踏实地睡过一觉啊……
&&&&&
第二更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415章 意外纠纷
孙途终究没有急着离开兀剌海城,这既是因为有皇甫端和封平的挽留,也是因为此时离开看着有些怪异和扎眼了,毕竟大好的赚钱机会视而不见,只会惹人怀疑,对他接下来的计划和行动自然有所不利。
好在耽搁的时间也不算太长,这五六天就当是好好歇养,为之后的打算做准备了。只是留在这边城里也确实有些无所事事,城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唯一的赌馆和妓院也不是孙途感兴趣的,那里头当真是鱼龙混杂,多有西夏守军出入,寻常百姓去了绝没有好果子吃。
而城里其他地方更是贫乏得不像一座城,不到日落,整座兀剌海城就会陷入绝对的黑暗与宁静,街上那是连半个人影都看不到的。所以孙途他们这几日也就只能是待在客栈里养足精神,等候那传统的大集能尽快开始了。
好在到底没让他们等太久,到了三日后,便有附近的百姓陆续赶来,他们或骑马,或乘骆驼,全都衣着寒酸,风尘仆仆,一看就知道没多少油水。而在见到这些人的装扮,以及跟他们打听了所带来的那点不起眼的货物后,就是那几个商人都开始后悔起自己留在这里的决定来了。在这等穷困潦倒的夏国百姓手里真能获取自己想要的好东西吗?显然,他们都被客栈老板给套路了。
不过此时的客栈老板已经顾不上安抚他们这些大主顾了,虽然来到这里的赶集百姓多半都住不起客栈,但总归是有一些人能拿出些钱来的,而且还有不少人要在店里吃喝,顿时就让原先冷清的客栈变得一派生意兴隆。就孙途他们看来,集市上有没有人会因此发财还不好说,但这客栈老板倒是先一步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随着赶集的百姓越来越多,西南边的榷场也终于变得热闹起来。这里也没有中原城镇那么多的臭规矩,百姓们只要交上五枚铜钱,就能领到一块能随时出入榷场的木牌,在大集期间便可出入无阻。
五枚铜钱对这里的百姓来说也算不少了,但对商队众人却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当规矩一立,他们这一百多人便已人手拿了一块通行木牌,然后各自到占地足有好几十亩的榷场里逛了起来。
正如那些商人所得出的结论一样,此时榷场里几乎没有能让他们看得上眼的东西,多是些原始的毛皮、简单的手工艺品,以及大量的牲口,就连一些生活必须品都极其少见,而且一旦出现也立马会成为许多人争相qiǎng gou的热门物品。
当然,这里指的不被人看好的牲口只是牛羊骆驼等,骏马还是很让人眼馋的,尤其是像商队里带来的那些个骏马,更是让许多来集市的人动了心。不过来此的百姓都没多少钱,商人们定的价钱也高,所以几日下来也就卖出去了两三匹马,被他们特意带来的大量马匹至少是不可能在兀剌海城销售出去了。
等到初十这天,集市总算来了个有钱的主儿,这位一出手就花大价钱买下了将近二十匹骏马,这才让几个商人稍稍高兴了些。不过他们几天里走遍了整个榷场也没能看中值得入手的好货色,这都让他们生出就此离开的心思了。
孙途见此自然是顺水推舟,建议众人尽快启程向西,毕竟这么待在此地也只是浪费时间罢了。而且要是把这些马儿带去银灵之地,说不定还能赚取更多的好处呢。
而就在大家商议着就此罢手的这天中午,一支衣甲鲜明,队形齐整的骑兵队伍突然来到了榷场,在迅速占领了几处出入口后,几名衣着华贵的汉子就在守门兵卒哈腰赔笑下走进了榷场。
这一幕的动静实在有些大,顿时就让本来还闹哄哄的榷场为之一静,当这几位走来时,经过处的商贩百姓赶紧就往边上让去,根本就不敢与他们有所接触,足见其气场之强。
孙途他们本就离着这边的入口不远,自然一早就看到了这支气势凌人的骑兵队伍,全都微微咋舌。要知道就是守着兀剌海城的夏国边军都没有这支骑兵的慑人气势,更比不了他们鲜亮的衣甲和兵器,只此就可看出来人身份很不一般,应该算是西夏国中当权的贵族人物了。
而在猜测出这些人的身份后,孙途又皱起了眉头来,此等人物怎么就会跑到如此偏僻贫穷的地方来?哪怕这里有集市,按那客栈老板所说,此时别处更大的城池也有ji hui,他大可以去那里才是啊。
就在他感到有些无法理解时,那一行人在来到他们所在的铺子前突然止步,为首那个高高壮壮,满脸络腮胡须的汉子更是一脸兴趣地打量着他们的骏马,连连点头。随后,只一个眼神,就有手下上前询问道:“你们这里有多少马?我们全都要了。”
这位是当真豪气,都不问马匹价格的,就要将马全部买走,让几名商人顿时一喜,赶紧便上前与他们交涉起来:“我等这次带来了一百二十多匹好马,那都是可以直接加入军中冲锋陷阵的,就是放在大辽也是顶级的战马了……”
“你们是从辽国来的商人?”为首之人一听更来了兴趣,自己出言问了一句,只是他的声音却有些稚嫩,听得孙途一愣,仔细一瞧下才发现这位看着有三四十岁的壮汉居然比自己还小着些,只是被那满脸的胡须给掩盖了年龄。
“正是。我等是刚从辽国而来的马贩,若这位公子真想买下所有马匹的话,我们一定会出一个最公道的价格。”为首的那名商人忙笑着回道。此时,身后其他几个商人已经开始嘀嘀咕咕地商议起该定个什么价钱了。
很快地,他们就已议定了总体价格,当下就有人报数道:“这里一共有一百二十七匹骏马,我等也不敢多要你的,每匹马要价三十贯铜钱,一共就是三千八百贯。当然,我们要的是大宋的制钱,若是折成等价的金银也是可以的。”
这一价钱确实很公道了,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便宜,听得孙途都动心不已。要知道如今大宋国内的马匹价格就没有低于八十贯的,那还是最普通的驽马,若是骏马怕是要几百贯起步。像这里的辽国骏马,每一匹都在两百贯左右,如今以三千八百贯出售,完全就是白菜价了。
当然,这也与几国之间的国情不同有关,大宋缺马,所以价格才会出奇的高,就跟这里的铁器要比宋国贵了十倍不止是一个道理。
虽然这些人身份不低,倒也没有仗势欺人的意思,在看了看这些骏马的品相后,为首的青年很痛快地就一点头:“成交!”便有手下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包金子给递了过去,看这重量怕是远在三千八百贯以上了。这下可让众商人欢喜不已,连声称谢接过金子,便让人与他们交割马匹。
本来这场交易很顺利就要完成,可就在他们就要离开的当口,皇甫端却把当日作价五千贯要卖给孙途的那匹白马给牵了出来,打算带着它回去。其实这也是他们惯常招揽客人的一种手段,将最好的骏马摆在前面吸引大家的目光,但在卖马时,这匹价格远在其他马匹之上的宝马自然不可能算在其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