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仓库到大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路人家
“你们退下……”赫连金世终于开口,只是声音也不断颤抖着“我技不如人已经够丢脸了,再如此死缠烂打,只会丢尽我赫连氏的脸面。今日就暂且作罢,等以后再加倍奉还便是!”说着,他又冷冷地盯了孙途一眼,忍着疼痛,支撑着虚弱的身体转身就往回走去。
那些下属也不敢再作迟疑,有人捡回了赫连金世的断臂和佩刀后,便跟了他落寞离开。此时,周围那些百姓也用复杂的目光看着这一切,却不知自己该有什么反应才好。直到一队兵马闻讯而来,众人才都一哄而散,不过孙途作为当事人,暂时是走不了了。
事实上当赫连金世找到孙途,双方对峙起来时,掌管西市治安的兵马人等就已得知消息了。但在发现一方竟是太子身边的护卫后,这些巡检司下的人马却是不敢轻举妄动了。不想就这一犹豫间,那边就出了这等变故,这让巡检司的头目一阵惶恐,此时只能露面先将孙途给控制住了。
“大胆狂徒,竟敢在京城之内持刀行凶伤人,还不速速束手就擒!”随着一声断喝,三十多名兵卒已把孙途团团围定,要将他就地擒拿。
孙途看了眼施施然离开的赫连氏众人,面上便是一声冷笑。他自然是不可能去质问对方为何不把赫连金世他们也一并拿下了,无论何时何地,特权阶层总是存在的。不过他其实也算和特权阶层搭上些边了,此时便已报出了自身身份来:“我叫孙千里,乃是细封氏公子细封常手下,今日在此因与赫连氏的人有所误会才会动手,还望几位能够明察!”
“细封氏的人……”果然,听到这名头后,众兵卒的脸色就有些变了,而那为首者更是诧异地看着他:“你就是孙千里,那个在承天寺外被人袭击的孙千里?”作为巡检司中层军官,他自然知道这起使得司正引咎罢官的变故,以及那个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的可怕之人了!
孙途可不知道自己如今在兴州的官场和民间都有不小的名头,便点头应道:“正是!”
这却让围定了他的那些兵卒都倒吸了口凉气,有几个甚至还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少许。他们可是听说过前几日在承天寺外这个孙千里以一敌众,杀死数十骑兵的可怕战绩的,他们这些寻常兵卒可不敢与这等杀神正面一战。
事情到这一步,还真就让巡检司的人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孙途的身份虽比不了赫连金世,可毕竟也是细封氏的人,那也不是他们这样的小角色能招惹的,何况他还如此厉害,让他们更是忌惮不已。再加上之前他们又故意放走了赫连金世等人,一旦真打起官司来,就更不好应付了。
可此时却是有种羞刀难入鞘的意思了,他们总不能赶到这儿一听说对方的身份后,就不再追究,任其离开吧?如此一来,巡检司的颜面何存,今后还凭什么让百姓在此遵纪守法?
正当他们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时,一行人马施施然地从后方缓缓而来,看到孙途被人围住后,便见一人靠了上来:“孙千里,你这是又在此惹出事端来了?”
孙途抬眼望去,就瞧见了越王正似笑非笑地在马上看着自己,这让他只能是一声苦笑:“王爷说笑了……”其实仔细想起来这段日子以来他确实惹出了许多事情来,从南门的杀马得罪太子,到承天寺外的大战,然后又和摩侈赫这样的权臣都扯上了关系……所以越王如此调侃于他倒也不算说错。
“下官见过越王!”巡检司的官员在见到越王后,心下便是一动,没等对方询问,就主动将发生在此的那场战斗给说了出来。
越王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笑着道:“原来如此,看来这只是一场误会,而非孙千里他有意在此生事了。既如此,本王做主就让他随我回去,到时自会给你们一个交代,你看如何?”
本就有把这烫手山芋给丢出去的巡检司官员自然乐得如此,当下就应允了下来。随后,便迅速离开。
孙途见着他们急急离开的模样,不觉心中感慨不已:这京官,尤其是管着治安的京官不但在大宋朝难做,在夏国其实也是一样道理啊!而在见他沉默的模样,越王却是一笑:“孙千里,咱们边走边说吧。你怎么就想起独自一人来西市了?”
“在下也是想要领略一下兴庆府的繁华这才来此转上一转,顺便买把好刀。当日一战我的佩刀劈砍过多已然卷刃,再用不了了。”孙途说着,还亮了下手中新买的钢刀。
“嘿,这刀才刚入手就见了血,当真凶煞得很啊。就如你孙千里一样,这才到我夏国几月时间,就已闹出了如此多的变故,细封氏更因你而连折两个儿子,如今又把赫连氏的人给彻底得罪了……”说到这儿,越王忍不住啧啧连声,感叹不已。
孙途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这位今日的突然出现绝非偶然,恐怕之前出门后跟踪自己的人中也有越王派出的人吧,不然他不会出现得如此及时。而且此时已近黄昏,西市都要闭市了,他怎么可能来这一趟呢?
似乎是看穿了孙途的心思,越王又是一笑道:“本王也不想瞒你,其实我今日还真就是刻意想找你说说话的,所以一早就让人在细封常门前守着。不过你实在机警,居然在我的人靠近前就甩脱了他们……”
“王爷想要见我还不简单,只消传句话即可,我自会登门,何必亲自前来呢?”孙途有些奇怪地问道。
“那不同。既然本王想好生重用于你,自然要表现出诚意来!古时有周文王渭水寻姜太公,刘玄德三顾茅庐的佳话,本王纵然比不了他们,也不能让千里你太过委屈啊。”
纵然孙途其实隐隐已经有了些猜想,可在听他把自己招揽的意图直白的道出来后,还是忍不住愣怔了一下:“王爷竟如此看得起在下吗,当真是让孙千里受宠若惊了。只不过我已归于细封氏,而且公子对我一向极好,让我背离于他实在是做不到啊。另外我想王爷也不会重用一个随时会背弃主公之人吧?”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468章 各怀心机
其实之前越王虽然欣赏孙途的胆魄与能力,却还真没这么急着便想他招揽过去。但他在承天寺外以一敌众,今日又轻松击败并重创赫连金世的表现倒真让越王大感兴趣,这才有了眼前如此直接的招揽。
在听到孙途委婉的拒绝后,越王不但没有怪罪,反而笑了起来:“千里果然没有让我看错,你的确是个值得信赖之人。不过有句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相比留在细封常身边,总是跟着本王更能让你一展所长啊。何况,你真觉着自己在细封氏手下做事是安全的吗?”
“王爷这话却是何意?”孙途皱了下眉头问道。
“细封氏在我夏国确实势力不小,你若真能得其重用本王也不会坏你前程了。但是细封常可不代表细封氏一族啊,如今细封氏的族长可是细封野畅而非他细封常。更重要的是,你这段日子以来接连使细封建与细封遥前程尽毁,或许细封常对你颇为感激,但细封野畅会不怨怪于你吗?那可都是他的儿子啊,现在却因为你的缘故最多只能保住性命,他真会宽宏大量到不作任何追究吗?”
这几句话还真就让孙途不好作答了,只能是沉默以对。越王见状又笑着道:“听说千里你虽得细封常看重,可事实上在细封氏里依然只是个客卿的身份,并无官职在朝,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千里,本王确实看重你的本事,也想让你能帮我做些事情,但你也只管放心,我与细封氏一向关系不错,是断不会去和他们为敌的,更不会让你为难。所以说到底,你帮我与帮他们并无太大差别,对你则只有好处。如何,你可愿改投到本王这里来吗?”
孙途面上迅速露出了权衡与纠结之色,半晌后才有些心动地说道:“只是在下却该如何与公子说呢?我毕竟是因为他才能有今日,此时贸然离开,实在有些不妥啊……”
“千里真乃信人,本王佩服。这样吧,既然你一时不想作背信之人我也不强求你即刻离开,你可以依旧待在细封常身边,但当本王需要你出手时,你再帮我做些事情即可。当然,我可以保证这些事情绝不会针对细封氏,而且事后也必然会给你足够的报酬,你以为如何?”很快,越王就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来。
孙途这回倒是答应得颇为痛快:“既然王爷如此看重在下,我若再不答应就太不识抬举了。若王爷真有什么吩咐,在下自当尽力相助!”
“好!”越王当即抚掌笑道:“那本王这儿还真有一桩难事希望千里你能帮着做到呢。本来此事看着还颇为凶险,但你今日这一闹,倒是机会不小了。”
孙途早看出对方来找自己必有其他所图,此时果然露出了真正的目的。不过他还是很快就点头应道:“请王爷吩咐便是。”
越王却没有立刻说正事,而是突然发问道:“你以为太子如何?”
这个问题实在有些宽泛了,竟让孙途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沉吟了片刻后才道:“太子虽然英明,但有时又有些过于想当然了,比如他一力提倡的让夏国全盘汉化的举措,恐怕就很不得人心……”
越王没想到自己想说的话居然就被孙途抢先说了出来,便赞了一声道:“千里果然有些见识。我夏国立国之本还在党项人的种种风骨,岂能彻底抛弃?这一点不光是我,其实朝中官员多半是对此大有看法的。你可知道这两年里为何没多少人敢于正面和太子一争吗?”
见孙途摇头,他又自己答道:“这不光是因为他太子的身份高贵让我等臣下不敢顶撞,更因为他手中掌握了不少官员的把柄。一旦有人逆他之意,与他为敌,这些把柄就会成为太子对付那人的利器!哎,太子以此为要挟,种种做法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妥啊。”
“竟有这等事情?”孙途顿时就有些惊讶地叹了一声,而后便隐隐猜到了对方想让自己做什么了。
果然,就见越王面色严肃地道:“本王就是希望你能从太子手中拿走这些把柄证据,让他不至于泥足深陷!如今父皇在位,臣子们或还敢怒不敢言,可是将来呢?当太子继位后,臣下却因此怀有怨念,对我夏国就绝非好事了!”
孙途扫了这位一脸义正言辞说话的越王一眼,心下却是冷笑连连,他口里说的好听,其实真正的图谋一定很不简单。要么就是想将这些东西据为己用,再凭此要挟群臣以为抗衡太子的凭仗,要么就是拿这些来收买人心。
因为倘若他所言是实,那些被太子握了把柄的官员必然心怀怨怼,此时越王突然出面把这些东西还与对方,自然就能争取到这些人的感激,甚至对他死心塌地了。
不过既然他没有明说,孙途倒也没有点破的意思,只是有些犹豫地道:“这等要紧之物太子必然保管极为周密,在下又怎么可能拿到手呢?就算我真能偷入太子府中,怕也找不到此物吧。更别提太子府内防御严密,绝不是我能轻易摸得进去的。”
“其实早在半年多前,本王就已从某人身上得知了太子藏下这些证据的所在,就在其书房西面书架的夹墙之内。只是因为一时找不到机会和可信的得力人手,才一直未曾动手。但如今,孙千里你便是一个极其合适的人选,而时机也已近在眼前了。”
“王爷的意思是?”
“三日后父皇大寿,到时太子必然要入宫相贺,这时太子府上的防御必然松懈下来,再加上你刚才又重创了赫连金世,他可是太子府上一切防御事宜的主管之人,所以只要你足够小心,必可顺利入内。”顿了一下后,他又看着孙途:“以千里你能与数十精骑周旋甚至反杀他们多人,又能轻易重创赫连金世,这点小事应该难不倒你!”
他话说到这个份上,孙途很清楚自己已无法推辞。因为这可是极其机密的一件事情,现在越王都向他和盘托出了,此时再推辞的话,恐怕他就要被越王当成必要除之的对象了。
而且事实上,就算没有越王这一次的要求,孙途也打算在三日后李乾顺的寿诞夜里做些什么。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应下此事,甚至还能因此从越王这边获得一些帮助呢。
所以在表面踌躇了良久后,孙途终于是“艰难”地点头道:“既然王爷你如此信得过我,我定不负所托!不过……在下对太子府邸一无所知,不知王爷可有相关准备吗?”
见他应下此事,越王脸上立刻浮现出了笑容来,欣然道:“这个本王自会为你准备妥当。只要你能帮我做到此事,便是大功一件。别的我不敢说,事成后一个四品武官是定不会少了你的。”
孙途听后,更是迅速露出了惊喜之色来,连忙行礼谢道:“那在下……下官就先谢过王爷的抬举了!”说着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后便同时发出了一阵笑,显然各自对这样的结果都很是满意。
在说定明日派人把太子府内部的地图送到孙途手上,并又一次封官许愿地保证了一番后,越王方才与孙途分开。而在满面恭敬地将之送走后,孙途的目光就迅速冷了下来:“果然就如我之前所预料的那样,越王此人心机极深,看来这次他是已经忍不了了,所以才会想到利用我来做些事情。
“本来我还担心在这里闹出大事后会让细封常受到牵连呢,但现在看来,有了越王在头前顶着,细封常倒是不用再怕了。既然你想取代太子,那我就索性帮你一步达成所愿,接下来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命了!”在缓缓地呼出一口浊气后,孙途便已兜转马头,朝着细封氏的别院而去。
另一边,越王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莫测高深起来,旁边一名心腹这时却是有些不确定地小声道:“王爷,此人真能成功吗?太子府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
“他若能把事办成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这些年来太子就是凭那事压住了我,若没有了那东西,我就可以与之正面一争!”越王眼中陡然闪过怨毒之色来,这几句话让他想起了一些陈年往事,一些让他成为低调贤王的往事。
“那他要是失败被擒呢?”心腹连忙又问了一句。
“那对我来说也并无太大损失,因为他可是细封氏的人。何况,此人还有辽国降人的身份,说不定这一切都是辽人的阴谋呢?”越王呵呵一笑,他早就把后路给寻好了,所以才会做出如此冒险的决定来。而这,却已让周围几个亲信连声赞叹了。
两个刚才看上去和同心信任的家伙,其实内心都包藏着各自的秘密与用心。只是不知道三日后到底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469章 风暴前夕
当细封常得知孙途在西市与赫连金世起了冲突,最终击败并砍下了对方一条手臂之后,在震惊之余,又颇为担心地埋怨起他来:“千里你这也太过胡来了,那赫连金世可是太子跟前的亲信,更是赫连氏年轻一辈中最有希望继承族长之位者,你重伤了他,就是把太子和赫连氏给全部得罪了……”
在责备与叹息了几句后,他又道:“不成,我得赶紧去找大哥商量一些,说明这是一场公平决斗,让他们不得随意找你的麻烦!再不行,我就去找越王叔,或是安排你这就离开兴庆府……”
看着他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心神不定的反应,孙途心里既感一阵温暖,又有些惭愧的意思。细封常确实是将他当作了朋友和兄弟,哪怕这次自己又闯了祸,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如何保下自己。可他孙途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可能会给他和细封氏带来不小的麻烦……
唯一能解释一句的,那就是孙途他毕竟是宋人,与夏国从来都是敌对的双方,所以此时做出任何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尽量不伤害到对方了。心里有了想法后,孙途便宽慰道:“公子不必太过担心,此事越王已然介入,正是他当时出现在西市,才使我能平安归来,而不是落到巡检司的手上。”
“哦?越王叔他帮了你?那还好,不过赫连氏与太子那里可依然不能放松啊!”细封常稍稍松了口气,随后又正色道:“我还是先帮你准备些回去的东西吧,真没办法就先送你离开这里!”
对此孙途倒也没有拒绝的意思,因为他相信真要出了事,越王绝不会坐视不理,毕竟对方还等着他帮自己去盗取那些东西呢。所以在他看来细封常的这手安排应该不会成真。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果然不错,本来照着此事的严重程度,哪怕当晚没人上门算账,那到了次日也该有相关人等前来拿人了。可结果呢,不知是越王从中出力,又或是太子因为被皇帝禁足后不想再多生事端的缘故,反正事情居然就这么不了了之了,除了民间多了些谈资外,夏国官场之上几乎是波澜不兴,就跟没这回事一般。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不见有任何人上门计较的细封常反倒有些奇怪起来,但同时又大感庆幸,忍不住跟孙途念叨道:“你这回可是运气不错啊,此事居然就这么过去了。不过今后你还是得小心些才是,在这兴州城里就是我都得谨慎行事,你就更不该处处生事了。”这老成的话语佩着他那一大把的胡须,怎么看都比孙途要年长和成熟许多的意思。
而孙途此时也只能是唯唯称是,心里却嘀咕了一声,这次怕是不能听从你的意思了。因为不久之后,我不但要做出些大胆妄为的事情来,而且还会将这夏都兴庆府搅个天翻地覆!
暂时低调下来的孙途就这么在别院里呆了两日,转眼间时间就来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这正是西夏皇帝李乾顺大寿的正日子,也是西夏国中一年里难得的几日举国欢庆的好日子。
千年前的人们虽然也会过不少节日,但真正值得大家好好庆祝的日子却不多,一般汉人只会在年节、上元节这两个传统节日里才会大肆庆祝,而另一个能让天下百姓欢庆一番的,就是那个时间不定的天子寿诞了,因此这节日还有个名字唤作万寿节。但是因为每个皇帝的生辰都不相同,所以这万寿节的日子也完全不同。
西夏国在这方面也承袭了汉人的制度,尤其是李乾顺这个提倡汉化的皇帝这里,更是将万寿节看得挺重,多年下来,国中百姓,尤其是兴庆府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一点,每年这时候热闹得甚至要比过年更甚。
所以今日一大早,城中各处都已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模样。从百姓们发自真心的欢喜笑容里,孙途其实也可看出李乾顺对夏国来说确是多年难得一见的英主明君,至少在其带领下,整个国家是蒸蒸日上的,百姓的日子也是越发的富足充裕起来。
事实上,李乾顺对西夏的功绩可远不止于此。自其继位掌权之后,不但将擅权好战,穷兵黩武的梁氏一族连根拔起,而且还努力汉化,劝课农桑,这才有了今日夏国民生富足的底子。
另外,其多年来的对外策略也是正确而又富有成效的,对辽国多以恭顺交好为主,从而确保了东边的绝对太平。对宋虽然有过几场战斗,但多半时候还是以和为主,而且几场战斗下来,夏国也并未吃什么亏。
更关键的是,他还深谋远虑,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开始筹谋着挑起宋辽两国之间的纷争与敌对。虽然有时会被对方识破,但长久下来的效果还是相当不小的,至少两国已生嫌隙,如今更是很可能爆发大战,这才让西夏有了待价而沽的机会。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位雄主的出现,才会让西夏真正迈入强盛,成为能与辽宋两国鼎足而立的一方势力。称李乾顺为西夏国的中兴之君那是半点都不会错的,甚至他的功劳只会更大。
当然,这一切只是对夏国来说,对孙途这个大宋武官来讲,李乾顺就是最大的敌人了。毕竟夏国的不断崛起对宋的威胁自然是最大的,若非被他们羁绊住,使大宋最精锐的西军只能留在宋夏边境处,北方与了之间的局势也不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了。
更别提党项人这些年来在背地里干下的那些挑拨两国关系的事情了,若真有机会,孙途是会毫不犹豫杀死这位西夏英主的!
只可惜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哪怕之前确实近距离见过李乾顺,孙途也不敢冒着自身必死的风险去行刺西夏皇帝。而今日的万寿节宫中庆典,就更不是他一个连官职和身份都没有的小人物进入了。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许多城中自发的百姓那样跑去皇宫之外欢呼歌颂,然后在二更时分等着与民同乐的皇帝在宫墙高处露上一面,远远地瞻仰一下这位雄主的英姿圣容。而他所站的位置距离皇帝必然有着好几里之遥,除非能拿出ju ji qiāng或是迫击炮来,否则就别想能对有无数禁军护卫的夏国皇帝造成任何威胁。
与孙途只能在宫外远远看上一眼不同,细封常今日却是能以细封氏一族代表的身份进入皇宫的,他还能亲手将本族精心准备的寿礼送到皇帝手上呢。这对每一个夏国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耀,所以今日一大早,细封常就显得格外兴奋,光是节庆衣服饰品就换了不下四五套,直到最后挑了这一款由纯白的驼绒制成的礼服,看着着实贵气不凡。
只不过配上他那把浓密的黑胡子,落到孙途眼里就显得有些好笑了,这让他在忍了一阵后,最后还是呵呵笑将起来。察觉到他笑的是什么的细封常立马就把脸一沉,颇有些不满地说道:“今日可是本公子的大日子,是我首次以细封氏一族要人的身份去参加朝中大事,你就不能庄重着些?”
这倒不算大话,确实这对细封常来说是难得的荣耀,虽然今日他兄长细封云也会列席,但那只是因为他是京官的缘故,而且座位还很靠后,远比不了自己的弟弟。甚至在一些人看来,这还是细封野畅将要把细封常当作接班人培养的安排呢,自然值得让他感到兴奋了。
孙途见状,也忙收摄了心神,肃然应道:“公子教训得是,是在下有些过于轻浮了。那就让我预祝你今日一切顺利,能在众人面前有个好表现吧。”
“那是当然,有了你从结桑上师那里求来的神奇佛宝,我相信今日万寿节上我必然能成为最使皇帝满意的那一个。”细封常很有信心地摸了摸手边的那只檀木盒子,随即又笑了起来:“你的功劳我也不会忘了的。这次之后,我就能在父亲面前说上话了,到时一定让你成为朝中正式官员。”
1...181182183184185...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