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重生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橘子奏鸣曲
“而任务具体到咱们的两个研发中心呢,首先澳大利亚研发中心,你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将你们的6at发动机和萨博的1。8t涡轮增压引擎以及2。0t涡轮增压引擎进行匹配,要和北欧的发动机研发部门一起把动力总成匹配好。车辆具体的定位就是为城市suv,全时四驱,但是主要为前轮两驱,后轮主要为预防意外情况而做保险。而这么一个功能是可以关闭的。是可以转换成完全的前轮两驱。对于复杂路况的驾驶操控度可以不用太高,毕竟这么一款车的主要市场是在中国,而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是在温带,并没有像北欧那样恶劣的天气环境,所以架势安全性不用像是在北欧那么高……”
“另外,像是架势感受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做到贴地飞行的程度,整体可以比贴地飞行弱一档,毕竟咱们售价在这里,还是要平衡一下成本,也要给未来高档产品留下一定的空间。另外在外形方面。车子外形方面我建议以北欧以及德国汽车设计风格为主要风格。中国消费者比较习惯于德国设计风格,像是法国设计风格以及意大利设计风格在中国并不是很受欢迎……”
“然后车子的外形上,一定要大气!什么叫大气?简单的来说。现在的中国市场上理智的消费者还并不多,大量的消费者现在购买的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辆或者第二辆车,第一辆车可能是10年前我们公司出售的3000欧元左右价格的迷你汽车,而如果他们要购买一个1。5万欧元价格左右的车,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消费,他们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眼光好,他们希望能够证明他们选到了一辆好车。但是因为他们不成熟,他们不会选择那些性能特别稳定,小毛病少的车。而是会依靠着外形依靠着配置来选车!所以外形一定要长,轴距要长。中国消费者就爱这个!最好一个1。5万欧元的车子做的跟宝马7系一样长,那中国消费者简直就会爱死这款车了。至于这种车在城市里面停车不方便以及拥堵时刻特别笨拙。消费者不会在意的,他们更加在意自己车跟同价位车在显而易见的外表以及配置方面的差异!当然了,在有了这些差异的基础上,什么驾驶感受啊以及安全性能好,那就是最好的了!”
安德鲁听着贾鸿渐这么一点点的吩咐下来各家的任务。虽然大多数的任务都是北欧那边研发中心的活儿,只有像是变速箱部分才是澳大利亚这边的工作,但是听着贾鸿渐这么一段吩咐,安德鲁还真的觉得对中国老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在他看来这中国老板那还是真的雷厉风行啊,真是节省时间啊!话说起来就跟连珠炮一样,甚至让安德鲁都有了一种听贾鸿渐吩咐关于他们的任务的时候,他需要拿笔记本出来记录的想法!也就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又想起来了回头会有电子文档的工作要求细节发到他们这边来,这才让他打消了找笔和笔记本的冲动!
而除了这么一种连珠炮一样的雷厉风行之外,不得不说中国老板的要求非常细致!按照道理来说,一般公司的老板那是不会提出来这么细致的要求的。一般公司老板的要求那就是提出来要研发新产品,然后新产品大概什么定位什么价格,接下来那就是研发部门的事儿了,研发部门需要提出来让老总满意的大体设计方向,然后得到了许可之后再开始往这个确定的方向去具体设计研究。但是这姓贾的中国老板,居然一下子提出来了那么细致的要求!从什么产品的定位到价格,再到了具体可以设计成什么风格,每项功能大概到什么程度等等一系列从市场出发的要求,可以说这么一弄之后,对于设计总监来说,那活儿就少了很多了,甚至可以说中国老板就抢了设计总监的工作了!
不过真的说起来,安德鲁却觉得可以理解,毕竟这么一个越洋合作的研发合作才是第一次进行,而且作为一种练习和磨合的意义更大。在这么一个情况下,让研发总监什么的提出来方案,其实还不如老总直接提出来方案来的快,毕竟真的说起来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那研发总监至少应该了解中国市场,到时候这么一个中国市场研发总监要么是个中国人,要么就要把北欧那边的设计人才派到中国观察个一段时间,才能了解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车。而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的话,那么岂不是要研发总监过个半年一年的了解了中国市场什么样之后,他们这两个国家的研发团队才能开始研发工作?不然研发团队连方向都没有了!
而另外一方面这安德鲁也算是有点体会到了中国制造的强大之处——像是什么rav4啊什么cr-v之类的日系suv,那在全世界卖的都是相当相当的多,但是人家在美国卖的价格差不多是1。5万欧元,在欧洲卖的价格是1。8万欧元。而如果到了中国那边生产的话,回头价格设计在1。5万欧元左右,居然还利润比较大?也就是说rav4如果在日本生产,卖到了美国价格是1。5万欧元,那么日本厂商赚到的钱其实不如中国的华夏汽车制造的1。5万欧元售价的suv赚的多!这样以来可不是中国企业成长迅速了么!
不过中国工人们能够生产这种水平的产品么?安德鲁还是有点怀疑,毕竟他在澳大利亚这边的超市啊以及各种便宜的小卖店里买到的中国产品,那都是很廉价的,好像质量也不怎么样,那么中国那边的工人能够生产出来合格的汽车么?这事儿毕竟不归安德鲁管,他也很快把这么一个疑虑忘在了脑后。让他在脑袋里面一直记着的,那就是中国老板贾鸿渐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那种评价!说中国消费者最重视汽车那些可见的,可以用来被量化比较的特质,像是外形美观与否、豪华与否,轴距有多长,甚至还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内饰、配置,而不是像很多发达国家那些开了几十年车的老百姓一样喜欢便宜耐用省油然后不怎么出毛病的车……看起来好像这中国汽车市场的确发展的还听不成熟,好像的确是才开始发展的样子。相对来说,估计外国厂商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这些喜好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摸透?那咱们有这么聪明的中国老板在,也许这么一个车型会非常畅销?
安德鲁带着各种对未来的幻想,结束了第一次网络视频会议,离开了会议室……(未完待续。)
风骚重生传 第四千零五十一章 电动车
在开完了这么一个视频会议之后,贾鸿渐在脑中又重复的捋了一下这次suv项目。◎,这么一个项目实际上贾鸿渐就是提前布局suv产品的一个尝试,他知道这两年suv在中国大陆即将会火起来!哪怕这个时候汽油价格不断在上涨!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儿,当年美国流行suv,但是当油价起来了之后,立刻美国人就喜欢上了相对省油的日本车以及轿车,suv销量一下子各种下滑!结果中国这边可好,明明油价各种飙升,但是卖的suv数量却越来越多!
当然了,这背后是有各种各样原因的美国那边相对来说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不快,所以全体老百姓的财富增长速度其实相对平缓。在这么一个情况下,老百姓现在拿的钱跟十年前差不多,他们当然会在油价上涨的时候选择比较省钱的车了。但是中国老百姓不一样,2000年的时候国内城市平均工资才1000元左右,08年这就已经接近3000元了,这翻了几倍了都?虽然说2000年的时候汽油便宜,但是那年头房价也便宜不是,老百姓手里没那么多钱不是?这些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快速飙升,那真是创造了中国国内一群财富阶层!可能这些人家里的财富就几百万,但是有了这几百万人家可以直接不在乎油价了好么!只要不是油老虎,不是什么排量2。5以上的,人家那真是可以把suv当轿车开的!
而另外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老百姓的感觉就是三年五年收入就能变化不小,所以在对未来预期非常好的情况下,他们怎么会扣扣索索的省钱呢?如果说不敢花大钱,要以防生病什么的,但是至少在油钱这种小钱上可以不那么斤斤计较吧?而且再说实在的,不知道为啥国际上热卖的日本车很多时候在国内给国人感觉就是空间不够大!比如说丰田的花冠吧,那在美国一年也是能卖15万辆以上的啊。那也算是销量不错的车型了,但是这车型咱国内人坐起来都会感觉空间小!
曾经贾鸿渐就和朋友一起去了车展,然后朋友要坐上花冠试试,结果175高的这朋友上了车之后。坐在前排就感觉寸头的头发都接触到了车顶天花板了!而坐在后座的话,真的直接就是头皮都接触到天花板了!这特么的能坐?是,座椅说是可以调解,但是特么的感觉就只是角度变化了一下,高度基本没有变化!这要是回头在车座椅上放了坐垫啥的。那坐起来不是更加局促了?说真的,咱中国人175的个子不算高吧?坐花冠都觉得憋屈了,那美国那种人高马大的地方,他们怎么会有一年15万人买了花冠?难道都是一些比175还矮的消费者买的?要不就是日本人直接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花冠是按照他们日本市场那边设计的车内空间来的?
而相对来说,价格差不多的suv不往多里说,那车内空间怎么都能有花冠车内空间两倍那么多!顿时人坐的就能舒服了不是?而且根据贾鸿渐观察,还挺奇怪的是很多女性选车的时候,特别是北方女性家里或者个人有买车的想法的时候,那真是第一选择就是suv啊!人家在根本不知道suv耗油比轿车多,再不认识任何汽车品牌的时候。就觉得suv比普通轿车好!为啥?按照贾鸿渐探听来的说法,人家妹子们就是觉得suv大气,就是觉得空间大,乘坐在里面不会觉得局促!
其实这些妹子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的确代表了咱国内买车消费者的看法。所以在历史上08年的时候,国内suv销量冠军cr-v一年才卖掉了8万量,到了09年直接上升到了10万量,10年14万辆,然后11年直接上升到了16万辆!2012年销量17。3万辆!要知道从2010年开始cr-v就已经不是国内suv销量冠军了!而从2010年开始,国内suv销量冠军的数字就是15万辆。11年是16。4万辆,12年是28万辆!看这种增长的数据,绝对是suv销量大井喷好么!在这么一个情况之下,咱们怎么能够不抓紧研发suv?
所以在贾鸿渐看来。这个时候趁着收购了萨博以及d私,那就是一个最好的时候一边整合这两家的研发机构,一边让他们开始研发华夏汽车将来要推出的suv车型!这回头车型设计出来了之后,正好可以趁着suv市场正式爆发之前先来熟悉一下市场,试试水嘛!等到这么两个研发中心磨合完毕了,那正好可以赶上suv销量大爆发之前。这样华夏汽车抓住了这么一个时机推出合适的产品,那销量不是一下子要爆炸了?而且那时候中国市场正式超过美国市场,成为世界上汽车销量最多的单一市场,到时候只靠中国市场咱就能赚多少钱啊!
同时咱们还可以在这么一段时间,一边开发高端的纯电动特斯拉suv什么的,占领美国那本来就热爱suv的高端市场,而针对美国低端市场呢,到时候也可以看着要不要在特斯拉内部再分离出来一个低端电动车品牌,或者直接以华夏汽车的名义建立一个低端电动车品牌,也就是售价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入门级纯电动suv啥的。为啥这么做呢?因为美国市场热爱suv,但是油价高企,这就让很多普通老百姓打消了买suv的想法,可是如果咱们的suv价格又便宜,是纯电动还不担心油价呢?那不是又能激活美国的suv市场了?
同时十万元左右的这么一个中低端市场,实际上消费者需求也不是那么大这种电动车可以说充满电的行驶距离可能才100公里到150公里,这么短的一个行驶距离是干啥用的?就是只负责日常通勤啊!这种车说白了就是像是老年代步车一样,就是给城市人群上下班代步用的,俗称买菜车!开着这种车,消费者也不会想着什么飙高速,最多就是在美国那种居民大多住在郊外的国家,咱把低端车弄的速度可以上高速,这就完事儿了!然后这车下班开回家之后,直接可以在家里插电充电,利用居民家中的既有电力线路就可以充电,这多方便啊?这玩意儿卖出来多好啊!
实际上在贾鸿渐看来,电动汽车这玩意儿,其实现在并不太适合往中端发展。为啥?因为往中端发展太困难!电动车至少在5到10年之内,其实只适合往高低两个方向发展!往高的方向发展不用说,用最先进的技术,达到高级跑车之类的效果,价格也是高高的,让厂商一辆车能赚半辆车的钱,这样厂商才有动力。同时因为堆了高科技,这才能让车子拥有高续航历程之类的方式来对抗充电站的稀少!而往低端发展呢,那就是之前说的城市通勤车,这种车没有什么性能可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省钱,最好还可以达到皮实耐用,这就更好了!而中档汽车其实是要求最高的所在,因为中档汽车实际上销量是最高的所在!同时这中档汽车呢,又要有拥有一定的技术,一定的性能,这就很难平衡了!
哪怕就算是解决了平衡难点,开发出来了中档电动汽车,但是说实在的,利润又不够大。本来中档汽车市场就是属于一个薄利多销的状态,本来一辆车子就买的少,所以在初期是肯定没办法让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砸向市场,弄遍地的充电站的!否则企业先期投资真心太大,风险真心太大!像是贾鸿渐他们之前在美国50个州150个城市要建立充电站,那是为了特斯拉这种高档电动车准备的毕竟高档车本身买的人就少,150个城市基本可以覆盖了。而如果要做成中档汽车,那绝笔150个城市不够!绝对要把充电站建的跟加油站一样多才够用!这样要砸多少钱进去?所以只有说从高端赚了足够的钱了,才可能慢慢辐射扩散到中端!因此中端纯电动车真的要热卖,哪怕是有国家补贴,这玩意儿起码也得十年往后,甚至十五年往后才可能打开销量!
其实真的说起来,全世界卖的最多的绿色能源代步设备是啥?就是咱们华夏高科最早弄出来的电动自行车啊!这玩意儿在国内卖这么多年下来,销量累计达到了2亿辆以上,并且每年还有一千多万量的销量呢!这是什么养的概念?而为啥这种电动自行车热卖?主要还是低端,满足了老百姓日常的一个代步需求!三五十公里的续航能力,足够老百姓日常通勤使用了,而且推回家直接可以充电,这玩意儿不受追捧什么受追捧?同样的道理,这种针对低端市场的电动自行车可以热卖,就证明低端电动汽车也可以热卖!比如说咱在中国市场如果做出来一个5-6万元,或者7-8万元的一辆5个座位,速度120最高120公里每小时,续航能力达到120公里的这么一辆电动车,如果能够弄的和电动车的街头充电箱一样遍地可以充电,一元钱就可以充个10分钟15分钟,可以开个10公里啥的,那绝对有市场啊!
毕竟一箱油按照200来算,开400公里,每公里是5毛钱。而咱低端电动汽车十块钱开100公里比如,一公里1毛钱!这是什么概念?或者哪怕是20块钱才能把车充满电,那一百公里也不过是2毛钱的费用啊!这不比买汽车省钱?可以说绝对有市场好么!(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访问
风骚重生传 第四千零五十二章 双龙
其实说实在的,贾鸿渐历史上在2010年左右,还真是在国内一些农业省份看到了这种低端电动车——售价也不贵,也就是几千块钱到一两万而已。便宜的那就是前面一个座位,后面一个座位而已,实际上其实就是一个三轮的弄成汽车样式的电动“汽车”而已!而高档一点的那就是可以坐四个人,然后可以开个四五十公里的速度,可以开六七十公里左右。这么一个车子那在各种乡村里面还真有销路,因为这玩意儿不再国家名录上面,所以是偷着卖的,然后也不需要驾照,同时乡村里面也没有什么交警,也不会有人来查,所以农民买来代步什么的,那是很方便的,特别是给老人带路!
而贾鸿渐他们未来要做的低档电动车呢,肯定不会是这种价格的。说实在的做成这种价格的话,那配件真是没办法弄——像是那些在乡村里偷偷卖的电动车,用的都是传统汽车电瓶的铅酸电池作为能源,真心笨重真心能量低,就是价格便宜而已,然后各种安全措施都没有,这种东西做出来实在是没有技术含量!而贾鸿渐他们要做的,也就是六七万七八万的入门级电动车,基本上和同价位的常规动力汽车配置差不多,然后咱电动车说不定未来还有补贴,有了补贴之后这车子就能5万左右卖了,那不就是挺有竞争力的了?比如说小年轻出来找了第一份工作,工作个两年三年之后不就有钱买量代步车了么?而这么一辆车不是挺不错的么?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事儿都是之后才要开始准备研发啥的,现在贾鸿渐还需要把精力放在研发suv上面。虽然说他给新收购的两个公司的研发人员下的命令是让他们研发一个跟日本rav4以及cr-v这种类型的suv,但是实际上贾鸿渐对于这么一个suv的销量其实完全没有太大的希望,实际上他真的准备未来一拼的suv。那是哈佛h6级别的suv!在哈佛h6出来之前,suv类别卖的最好的一直都是cr-v以及rav4这种外国suv,而且售价一直都是接近20万级别的。但是在哈佛h6出来之后。那销量一下就爆发了!为啥?主要还不是因为哈佛h6便宜?
哈佛h6的价格那直接从10万开始,售价基本也就是12万左右。这么一个价格能够比日系的suv价格查五六万呢!而且另外一个方面,这哈佛品牌做这么些年suv下来口碑还是有一些的,h6这么一个车型呢,外观大气或者说中庸,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空间比较大,然后因为采用的是小排量引擎,所以相对省油一些。不过省油能力自然不能跟小轿车比了,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哈佛才战胜了日系suv。但是说真的,哈佛系列suv那小毛病真是不少,比如h6刚开始上市起,就有比如什么变速箱低档有卡顿,不容易挂上档的小毛病,然后车门门把那边的凹陷又比较浅,容易导致凹陷处的车漆出问题。但是有这么多小问题,依然阻碍不了h6在国内热销了好几年!直到后来德国神车的途观出现。
说真的。德国神车的途观那真是小毛病不断!但是比哈佛好的就是这车的毛病并不是批量统一出现,也就是说不属于设计问题,但是是不是装配生产时候的问题。那就没人知道了。反正小毛病就有传说中的方向盘异响啊,什么漏油啊,什么换挡共振啊,什么吃机油、发动机积炭啊乱七八糟的,但是莫名其妙这车就在国内卖的好,只能说国人被宣传的对于德国神车有一种特别的信仰吧,特别是看到了德国神车的4s店里面居然还要加价才能提车的时候,居然还有人排队买,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贾鸿渐看来。这德国神车很多时候那就跟国产自主品牌轿车一样小毛病多,到底是牌子吸引了消费者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呢?
就在贾鸿渐想着suv的事儿的时候,突然他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接着就见着门一开,叶静走了进来。“哎,老公,我刚才在网上看新闻,说是上汽购买的韩国双龙啊,现在闹罢工呢!”“嗯?韩国双龙?上汽不是早就买好了么?怎么现在闹腾了?”贾鸿渐诧异的问道。“我看新闻说是双龙效益不好,上汽想裁员,所以双龙那边就闹起来了!”说着,叶静就坐到了贾鸿渐的腿上,顺手就打开了电脑,显然想把新闻找来给贾鸿渐看。贾鸿渐等着电脑开机的过程中,抱着叶静就回想了一下上汽和双龙的事儿。
先说双龙,这双龙呢本来在以前是韩国现代旗下的一个品牌吧貌似,最早去收购起亚的时候,贾鸿渐貌似看到过这个品牌,当时貌似是属于现代旗下的,然后主要是做suv车型为主。后来呢,在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中,这么一个双龙当然各种亏损了,于是在1999年的时候,现代就把双龙这么一个品牌独立了出来,让双龙自负盈亏了,同时也在99年开始就筹划着把股份卖掉。进入了2000年之后,咱华夏高科去欧洲买下来了罗浮的车型以及技术资料,一通消化吸收了之后,推出了相应的车型,在市场上卖的还行。
当时华夏汽车的这么一种海外并购,那可是被国内媒体们吹的非常厉害!毕竟在当年中国企业还被人认为进入了wto之后要被外国人各种灭呢!结果华夏高科居然跑到海外去并购了!这一下子就刺激了民族自豪感了,一下子那就被各种吹捧啊!而在这么一个刺激之下,大概是在03年之下,上沪汽车集团呢,跑到了韩国跟双龙汽车进行了一番接触,当初是买了接近50%的股份,后来过了两年之后,又买下来了剩下的股份,于是一下子这韩国双龙就被咱中国的上汽给完全收购了。当时上汽的想法,是给双龙投资,帮助双龙回复在韩国的销量,然后同时帮着双龙扩展在中国的市场,接着再消化吸收一下双龙的技术什么的。可是问题在于,这双龙生产的都是suv!这suv当年在中国不受宠啊,没什么人买啊!于是双龙销量提不起来了!同时呢,韩国那边的双龙企业里面,一些本来就反对把企业卖给中国人的高管就开始在幕后挑拨本来就精神紧张的工会。
要知道韩国那边的工会在上汽购买了双龙之后,就一直很担心上汽会把双龙的技术以及知识产权什么的给弄走,然后过两年直接把企业关闭,这样以来员工什么都得不到啊!到时候上汽就让双龙亏损,老板什么都不做,就眼见着双龙资不抵债的话,那直接破产,老板一分钱的遣散费都不用给员工们发!当然了,这不是说不用给员工们经济补偿——需要给,但是不是老板给!企业倒闭了之后,员工们那就算是企业的债主,安心的等着企业资产被拍卖之后的钱来给员工们发吧,反正老板不是无限责任,是到了这时候就止损了的!
所以如果中国人把韩国双龙的技术弄走的话,工人们那就太惨了!于是韩国的工人们在经过了某些高层挑拨之后,就像是生怕结婚之后老公出轨接着离婚,自己生怕什么都得不到的女人一样,就非要把家里婚房的名字只写自己一个人的名字似的,韩国的工会就死活不让上汽的人进入他们的研发部门,不让上汽的人看到任何双龙的技术!看到了这情况呢,上汽那边也没有什么激烈反映,只是默默的在国内帮着双龙发展渠道,想先通过这种示好的方式来软化那边的态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