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跑到国外当军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棒槌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关系今后来自于子孙后代富贵的大事。不知不觉已经深夜





跑到国外当军阀 第九章特别行动队(改)
1944年2月份,大家还沉庆在农历新年的快乐中。但这个春节对于云南西部的大地主大富商们,这个春节可不美好。自从上月李获之他们深夜商谈后,以保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出现了一伙装备精良,作风强悍的土匪。这伙土匪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在攻打一些有武装的地主时还使用上了大炮。
他们就是化妆成土匪,由李勇为首领的一支特别行动队,他们分散成数十个行动小队,对以保山为中心的为富不仁的大地主和富商们展开了大规模的洗劫,对各地民愤大的地主富商们或绑架或勒索或直接进屋抢劫。他们个个装备精良,对大地主们的高墙深宅采取武力强攻。大地主们的护院庄丁,在他们面前可以说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行动队拿山炮一轰,护院庄丁就作鸟兽散,各自逃命去了,这伙土匪也不追击,进院后也不杀人。直接冲进院内,翻箱倒柜。他们就像搬迁队一样对院中的财物,粮食直接装车搬走。对民愤特别大的临走时还要抓走,以便家人变卖房产土地来赎人。
这样的行动刚刚实行了一个月,各处的地主富商们是叫苦连天,人人自危。经过,当地一个威望颇高的杨姓大地主,人称杨大善人,老百姓在背后叫他杨霸天,他在乡下有良田万亩,方圆百里各个镇子都有商铺,可以说那是富甲一方。平日里欺男霸女,逼良为娼,种植贩卖鸦片。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杨霸天给各地的有钱人发帖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经过大家商量一致认为要请当地的民团出来剿匪,大家共同募集了大洋1万块,找到保山的民团司令赵前华。
赵前华,坐在自家的客堂之上,抱拳问道:“杨老爷,真是稀客啊!”
“赵司令啊!老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哦!杨老爷所来何事啊。”
“赵司令啊,想必你也听说了最近各地出现了一伙强人,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啊。老朽拜广大乡民所托,特请赵司令出兵剿灭,以还乡民们朗朗乾坤。”说完,双手把请命书和一万元的银票递给赵前华。继续说道:“老朽和乡民们筹集了点军费请赵司令笑纳。
赵前华接过请命书和银票,看了看银票上的数字,心想:“你个老不死的,真是舍命不舍财啊。这点钱打发要饭的啊。”面露不悦的说道:“保境安民是我等之职责,我等在所不辞。但杨老爷有所不知啊,现在,各地都有歹人出没,我等也是疲于奔命啊,实在是抽不出兵力啊。要不等我先把正在围剿的几伙土匪剿灭后再出兵剿灭此伙悍匪。”
姓杨的何等人物,听到赵前华的一番套话,一看赵前华的脸色。就知道这位赵司令那是嫌钱少啊。连忙从袖中掏出一张告示,说道:“赵司令,我等几个乡绅自愿出大洋10万买匪首之首级。还望赵司令,救命于水火。”
“嗯,本司令看你等也是为了保地方平安,那我就先派兵去剿灭这伙歹人。”听说有10万可拿,马上改口要出兵。送走杨老爷后,赵司令,找来副官道:“马上安排各乡民团团长,到我部开会,为剿灭近期猖獗的匪患做出部署。”
民团要剿匪的消息很快传到特别行动队李勇的耳里,李勇说:“呵呵,小小的民团都敢出来挡我们的财路,真是不知死活啊。”李勇立马让各小队的队长来指挥所,大家商量怎么给不知死活的民团一个教训。
杨家庄,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是春寒料峭。外面的温度很低,这时一支十几个蒙面人,正在翻越一个大户人家高高的院墙,只见一个人
背对院墙站在墙根处,双手捧在小腹处,说了声:“上”只见另一人退后,向着院墙快步冲了过去,一迈腿,脚踩在了背对院墙之人的双手之上,一借力,双手就抓住了高高院墙的上沿,一翻身就骑上了院墙。这时大家伙在墙上和墙下两人的帮助下,依次进入院内。
当大家来到院内准备进入室内清扫财物之时,突然出现一伙打着灯笼火把的庄丁从屋内从了出来,把这十几个人团团包围。一个小个子老头从正屋走了出来,他就是杨霸天,:“哈哈哈哈哈!小小几个毛贼看你们还能往哪儿跑。”
话还没说完,院中的蒙面人们都拿出了武器开始攻击,这十几位人人都是两把盒子炮。才一开火就撂倒一大片,庄丁们手中只有几把汉阳造。那是蒙面人的对手,才一开仗,就死伤严重。纷纷都退进屋内,根本不敢冒头,几个冒失鬼想抬头射击,都被爆头。
这时的杨霸天躲在了正房的门后。大声叫道:“弟兄们不要怕给我顶住,谁要打死一个贼人,老爷我赏大洋50块。”
只听见院外一声炮响,一颗红色的烟花弹升上天空,这是,杨霸天和赵前华商量的信号,只要一见信号就马上出动围剿土匪。看到信号弹的升空,杨霸天大声笑道:“弟兄们赵司令马上就来支援我们。打给我狠狠的打。”
院内的战斗还在持续。这时民团已经集合出发向杨家庄进发。
民团司令为了10万大洋可是下了血本的,在离杨家庄不远的马掌铺布下了500余人,赵司令想的是一次全歼这伙土匪。队伍在公路上疾跑着,赵司令骑在马上大声喊着:“弟兄们,加把劲,赶到杨家庄,抓住这伙土匪人人有赏,活捉头目的赏大洋100,打死也赏50。”
“谢谢司令!”民团的伙计们更加卖命的跑了起来。
民团的队伍来到了一处山沟之中。还没等团员们从发财的幻想中清醒过来,只听见几声声炸雷一般的响动,队伍的前后队,都被山上炸滚的石头给堵住了进退之路,民团的500多人成了瓮中之鳖。还没等民团的伙计们看清地形,雨点一般的子弹就打了过来,不时还有爆炸声在身边响起。特别行动队100多人,早就埋伏在此等着民团的到来,进杨宅的十几个弟兄,不过是引诱民团的诱饵而已。特别行动队在山坡上架起了10几挺机枪,手榴弹冰雹一样的向民团中扔去。战斗才一开始,民团就死伤大半,这些民团团员,平时欺负老百姓,干点欺男霸女,收刮民脂民膏还行,这真的打起仗来,那可有的瞧了。有转身就跑的,有吓得爬在地上发抖的,有看见身边死人了,腿都站不起来,蹲着就尿裤子的。那可是丑态百出。
赵司令看见自己的手下个个怂包,掏出手枪,站了起来,喊道:“弟兄们给我冲。谁先冲出包围,官升3级。”话还没说完,一声枪响,只见赵司令被爆头倒在了地上。
特别行动队的官兵们本来就都是穷苦出生,当兵前谁人没有受过民团的欺压啊,现在打起来民团来,大家是卯足了劲要把这些欺压百姓,为虎作伥的乌龟王八蛋消灭干净。民团的团员们那见过这样猛烈的火力
啊,本来就被打得晕头转向,只恨爹妈没给生对翅膀。现在又看到赵司令被打死了,顿时没了抵抗之心。赵司令的副官首先大声高叫:“好汉们别打了,我们投降了。”说完跪下举起了双手。其他团员见有人带头投降,马上附和道:“投降了”纷纷举起了双手。
山坡上的李勇见到山沟里民团都投降了,骂道:“他妈的,都他妈的是怂货。老子还没把身子活动开,你们他妈的就投降了”说完带人冲下了山坡,对山坡下的民团进行了缴械,这次还没10分钟的战斗,特别行动队以无一伤亡的代价,全歼了民团。除被打死的共计俘虏了300余人。
李勇站在沟底叫来3小队队长说道:“你们马上换上团丁们的衣服去杨家庄,骗开杨宅的大门,和2小队一起把杨宅给我搬空。记住,一定要活捉杨霸天。我要他家变卖家产来赎他的狗命。”
“是,保证完成任务。”
经过这段时间对富人们的扫荡,那可是收获颇大,光大洋就有五百多万,银锭两百多万两,黄金计10多万两,光杨霸天的地窖里就搜出了黄金5万两,银锭过百多万两。不愧是当地首富啊。还有大量的文物古董字画,由于紧挨缅甸还收缴了大量的玉器。除了,大量的财物外还缴获了数吨的鸦片。当然收获最多的还是粮食,共计缴获粮食达数吨。
如此多的粮食,还是李弥调用了第八军的汽车团,才搬运到安全地点寄放的。为什么在被人认为的贫苦之地,能有如此多的财富呢?这主要还是因为此地有着长期种植贩卖鸦片的历史,此地的所谓的乡绅个个都是鸦片贩子,只是分大小而已。没想到几代的鸦片贩子们积累的财富都便宜了李获之。




跑到国外当军阀 第十章 练军和筹划军费(改)
当李勇把所缴获的清单拿给李获之。李获之看完后说道,黄金白银古董玉器等都用专人送到重庆换成美金,然后把美金都存到花旗银行里。现在,正是战争时期,黄金白银都是硬通货,价格正高,战后可就没那么值钱了。特别是白银。把鸦片运回来,我有用。
交代完说道:“你弟弟在操场训练,你去看看吧,这两个月可把他累惨了。”
李勇来到操场,只见操场上几十个"chi luo"上身的小伙子,正在一对一的作对搏斗训练,四郊喊杀声不绝于耳,这支队伍就是李获之在全军抽调的兵王,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他要把他们组建在一起,建立一支特种部队。
对这支部队的训练,那是李获之按后世中国特种兵训练方法进行训练的每天的训练安排如下:
1:早晨5:30起床,在每人身上加上20公斤的重物跑5000米。
2:8:00训练挂勾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铁丝网来回300趟。
3:10:00上健身房:15公斤哑铃举150下,拉力器100下,臂力棒100下。
4:13:30抗暴晒形体训练:平举着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枪口用绳子吊着一块砖头,一动不动晒2个小时。
5:16:00训练射靶1个小时,之后练倒功《高高向后跃起1。5米,用背重重的砸向水泥地》散打,硬气功等。
6:饭后半个小时,继续负重20公斤跑5000米《相当于正规400米跑道的12。5圈》
7:3天一次游泳训练:穿着厚厚的军装,和鞋子一口气游完5000米《相当于100米正规游泳道的50个来回》
8:5天一次中国式铁人三项:负重跑步2000米,游泳2000米,骑自行车2000。
9:7天一次250公里负重30公斤越野行军训练。
10:15天一次跳伞训练:从8000米高空一跃而下。(由于现在还没有空军暂时没有训练)
11:30天一次野外生存训练,带上3天的食物在野外生存7天,行军一千余公里,还要背上枪支弹药和生存用品,途中还要执行上级准备的突围,反突围,侦察敌情,攀登悬崖等演习任务。
12:平时训练增加全能训练方案。如:从手枪到筒式火箭炮,从摩托车到坦克车,陆军中的大部份装备都得一一掌握。
李获之每天带着这些特战队员,一起按照上述内容训练,这训练那可是真苦啊。这样的训练很多的队员都吃不消了,很多队员都想打退堂鼓了,但看到李获之一个才15-6岁的小孩子,都能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就都只好咬牙坚持。当然特战队的待遇,那也是有着很大吸引力的,伙食就不用说了,天天有肉,顿顿管饱,什么鸡鸭鱼肉变着花样可劲造。军饷那是普通士兵的好几倍,这样的待遇能不咬牙坚持吗?
李获之对这支部队可是抱有极大期望的,这支队伍对以后的计划那是至关重要的,后来这支部队在李获之的带领下,那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的,李获之在建国后,给这只部队亲自授名为“猎豹突击队”给每位老队员都发放了免死金牌。可见他们为李获之所立之功着实不小。
李获之在特战队办公室里,思考着军队的建设,李获之已经按回忆后世解放军的陆军训练大纲,书写了一本新的训练大纲取名《44式陆军训练大纲》交给了负责新兵训练的参谋长吴啸亚,吴啸亚看了新训练大纲是赞不绝口,按照次书训练,我军的战力至少要上两个大台阶。新兵的训练上,李获之可以放心交给吴啸亚去完成,他倒是不担心。他现在担心的还是经费问题,现在,虽然经过行动队对保山附近的清洗,抢来了一大笔财富,但这笔财富,对于,以后的战争,和军队地盘的发展那是杯水车薪,要想解决经费问题,只能自己能赚钱,还要能快速的赚到大笔的钱。
正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瞟过李勇送来的清单,看到清单上的鸦片,李获之头脑中灵光一现。根具记忆二战中各个参战国都在大量的给士兵使用兴奋剂,所谓兴奋剂其实就是毒品。
1936年,德国医学科学家迈耳首次发表论文,指出服用甲基苯丙胺能消除疲劳以及提高连续工作的能力。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军方的关注。紧接着,相似言论的研究报告陆续发表,佐实了迈耳的观点。很快,德国、日本等国家就将甲基苯丙胺列为军需药品,日本还在朝鲜等地建立制药工厂,大量生产甲基苯丙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和苏联斯大林格勒等战场中,日本和德国军队士兵就是依靠这种药物保持不同寻常的战斗力。
据史料记载,日美之间发生的冲绳岛战斗中,日本的“神风特攻队”敢死队员,也称自杀性飞机队,就是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后驾着战机亢奋地冲向美国舰队。日本士兵称甲基苯丙胺为“猫目锭”、“突击锭”或“空击锭”。二战中,日本军队大量使用甲基苯丙胺,让士兵们服用后,不知疲倦地持续战斗,甚至呈现疯狂的精神状态,都与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中的武士道精神有着源渊关系。这也对我们解开,为何区区小日本得以在中华大地血腥杀戮长达8年提供了一个认识角度。
美国军方在获知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日本和德国军队动态后,很快也大量生产甲基苯丙胺。据史资记载,二战中,美国军队至少使用过200万片甲基苯丙胺。事实上,甲基苯丙胺仍是二战后美国军队作战的军需药品。1960年始,美国空军批准飞行员在作战中可以服用兴奋性药物。1972年,美国空军参长梅里尔·麦克皮克将军曾下令禁止服用兴奋剂,但飞行员们起飞前,军医会送来“提神丸”即苯丙胺;飞行员们执行任务结束后,军医会送来“入梦丸”即“替马西汀”,以便让飞行员有充足的睡眠执行第二天的任务。
许多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士兵,回到美国本土后患上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学界称这种现象为“战争综合症”。而服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对大脑组织造成的损害不应否认。李获之作为一个工业设计专家,当然知道各种“兴奋剂”的生产方法。无论是海luo因,还是冰du。那是门清啊,最厉害的是他能开发出后世的更厉害的所谓软性毒品,什么摇tou丸啊,ken粉啊。
李获之,想到你们每个国家,都在让自己的士兵吸毒,这个市场是你们开发的,以后仗打完了,士兵们回家了,难道他们就不吸了,吸毒的只会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用毒品残害了中华民族上百年。也该是该让他们也尝尝毒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着什么样的伤害了。
李获之决定办一个制药厂,制药厂明面生产医用吗啡,现在正是大战时期,吗啡的用量很大,不愁销路,由于德国被盟军封锁,本国又不产鸦片,吗啡十分紧俏,要是能卖到德国去,那可是能换到真金白银的。
制药厂私下要大量生产海luo因,摇tou丸.ken粉.麻gu等新型品,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卖。但事情一定要做得隐秘。作为一个后世的人,那是知道毒品的威力,也知道各国政府打击毒品的决心和力度。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地盘像后世一样成为毒品的代名词,那样的话,自己所建立的政府是不会被国际所接受的,那才是得不偿失。
最好的办法是在自己控制的地盘上要坚决的禁毒,不光要禁止贩卖和吸食。更不能种植和制造毒品,要把工厂和鸦片种植的基地建在无人区,用军人进行种植和制造。这样,才能保证这个秘密不外泄。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缅甸,泰国,老挝,中国到处都种植着鸦片,原料一点都不缺。只要,把工厂建好,毒品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当然制药厂应该还要生产这个时代的神药“盘尼西林”。想到盘尼西林李获之的头脑中又涌现了一个民国的牛人。




跑到国外当军阀 第十一章 民国制药第一人
中华有位研制青霉素的先驱工作者——他就是汤飞凡,“衣原体之父”,医学微生物学家。
湖南醴陵人,又名瑞昭。是曾经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抗战结束后,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
解放后,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
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我国最早的青霉素研制工作是由汤飞凡主持和领导的,参加这项工作的有黄有为(技士)、朱既明(技士)及中华血库的范静生。其中朱既明的工作尤为出色,汤飞凡称:“尤以朱君为个中翘楚,大部分工作类多朱君所为”。当时正在美国进修的童村博士也多方收集有关青霉素生产的资料,并与中防处“恒常互相通信”,使国内的研究人员“获益之处,亦复不少”。他们的工作筚路蓝缕,迈出了我国研制抗生素的第一步。
汤飞凡在1941年,已迁往昆明的中央防疫实验处,领导为抗战生产急需的血清和疫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汤飞凡和他的同事们坚持阅读世界各国的学术期刊、杂志和书籍,每周在汤飞凡家中举行一次读书会,交流世界微生物学的发展情况,正是通过这样的文献讨论会,拉开了我国研制青霉素的序幕。
汤飞凡先生在“吾国自制青霉素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写道:“民国三十年秋,昆明中央防疫处文献会之某次周会内,曾由魏曦技士报告:关于abraham,chain和florey诸氏在lancet杂志上,所发表对于青霉素或盘尼西林之研究一文,据称青霉素,既无毒质,且具充分杀菌效能,对于战争必有莫大贡献。因此引起吾人深切之注意,同时以青霉素既系霉菌所产之物,则其制造,自属生物学制品范围之内,是以吾人深欲一为试探。”
亚伯拉罕(abrahamep)等人的文章发表于1941年8月16日,而魏曦在同年秋季,即文章刚刚发表就作了介绍,这篇论文是当时国际上有关青霉素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的最早的报道,当时国际科学界对青霉素研究工作的反应并未见诸报刊杂志,我国科学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到了医药科研领域这一最新信息,并立即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制造青霉素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能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中央防疫处的工作人员受云南霉豆腐制作方法的启发,考虑到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他们就利用闲暇时间从鞋靴、旧衣、水果、古钱及其它一切可能之处收集霉菌。无论在何处发现立即取来涂布到sabouraud或czapek-dox培养基上,如此继续一二次之后,通常即可得到纯种霉菌。分离菌种的工作从1941年冬一直进行到1944年春,经过上百次试验,共获得帚状霉菌40余株,能产抗生素的有11株,其中又以卢锦汉和汤飞凡得自肉渣培养基中及鞋油上者(昆字第22及56号)为最佳。就在我国科学家致力于分离菌种的同时,弥漫在战争硝烟之中的英国已无法继续进行青霉素的研制工作,弗洛里等人于1941年8月不得不携带菌种来美国访问、游说,终于获得了美国北部地区研究所的支持,得以继续开展青霉素研制工作。
美国陆军医院的一些患败血症、心内膜炎和心包炎等当时被认为是“绝症”的伤病员,试用青霉素后竟获痊愈。于是青霉素被喻为“神药”,轰动了医学界。最初生产青霉素是在2夸脱((1夸脱=1.14升)的牛奶瓶中进行的,采用固体培养技术,产量极低,每毫升只有2个单位,因为青霉素的化学结构未明了,只知道含有碳氢氧三个元素,稍后又发现含有氮和硫。那时认为检验用的标准品纯度已达90,其实只有3。但由于青霉素疗效卓越,青霉素的生产也就成为美、英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研究或关注的重点,经过选菌、改造发酵工艺等一系列技术改进,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很快转变成了工厂化的大批量生产。尽管美国的青霉素研制工作日新月异,但这些消息很难传入我国。
一方面当时我国处于敌人的封锁之下,我国科学界与国外的联系中断,更主要的是,美、英两国的青霉素生产尚处于发韧期,严守机密,生产和使用均受控于军方。因而想获得有关情报。并非易事。就是在资料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研制青霉素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1944年春,汤飞凡和黄有为利用应邀到印度调查公共卫生及生物制品情况的机会,携归谋自英美之青霉菌9种,与国内分离的菌种一并研究。此时,中防处获得英国红十字会捐赠的一批研究经费,研究工作步入正轨。菌种分离后,即进入培养程序。他们选定了液体培养基,但受条件所限,只能用玻璃瓶作培养皿,每瓶盛液体培养基200余公撮(1公撮=1毫升),接种后,在室温24一25c培养2一3天,培养基表面即长满霉菌,4-5天霉菌颜色变青,有时会有金黄色滴状水珠,愈多愈佳,培养5一6天,即可将培养液取出冷藏,以待提炼,每次只能培养100一200瓶。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青毒素效价并不高,最高时每公撮不过20-30牛津单位。后来他们找到一种在液体中也能生长的菌种,以期改进培养方法,昼夜用打气机轮流向大立瓶内打气,屡经试验,由于空气不足均未获成功。
123456...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