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陆承启又把自己的构思说了一遍,周芷若有些疑问:“可这么做的话。皇庄赚得就少了……”
“哈哈哈,想不到梓童,还是个小财迷啊!”陆承启揶揄道。
周芷若有些不开心了,嘟起了嘴,别过头去,假装不理陆承启。这一招百试不爽,陆承启很快就举白旗投降了:“咳咳,梓童,刚刚朕只是开玩笑的。开玩笑……这赚钱嘛,没什么不好,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周芷若这才得意洋洋的回过头来,陆承启知道,自己又被她的小花招给骗倒了,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梓童果然是朕的克星……”
周芷若开始正色道:“陛下,皇庄现在要养活三万人。要是不赚钱,臣妾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了。”这句话是实话。单单是皇庄支撑起的福利院,现在遍布大顺各大城市之中,收养弃童已经超过万人。再加上要经常性地补贴监察司,皇家大学、皇家军校,甚至军器监的研制最新武器,都是由皇庄出钱。虽然现在皇庄月入几百万贯。可还是有点吃力的感觉。
陆承启笑道:“朕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这棉花要是卖的好了,收益不在丝绸、麻料衣裳之下。再加上保本的粮食,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让大顺国祚变得更加稳固。朕这几日读《孟子》,深深认同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如水,如果大顺的乞丐有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甚至过千万,那便是朕的失职了。朕的想法,是把皇庄变成一个能容纳多人就业的大工厂,同时掌控物价的定价权,以稳定我大顺的经济走势。”
周芷若认真的听着,听到这里,她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些道理,陛下早已说过,臣妾也能明白。可那什么棉花,如何赚钱,陛下还是没说啊!”
陆承启把广告和代言的概念说了一遍,周芷若以惊人的经商天分,只一遍就理解了:“也就是说陛下的新衣裳,也都是用那棉花所织成咯?”
陆承启笑道:“不仅仅是朕的衣裳,梓童的衣裳,甚至宫女的衣裳,亦要如此。朕连广告词都想好了,就叫纯棉衣,给你一个温暖的冬天……”
周芷若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陛下这大白话,百姓倒是听得懂了,可那些文人会买账吗?”
陆承启想了想,倒是这回事,也笑道:“朕书读得不多,这回倒是泄了底,让梓童笑话了。要不这广告词,让梓童来想?确定后,便能见诸于报,销量肯定是没问题的。”
周芷若想了想,说道:“与子棉衣,冬日无寒,陛下以为如何?”
陆承启赞道:“梓童果然是比朕有文采多了,就这么定了!”
周芷若又问关于国企的事,陆承启禁不住,说道:“要想国家的经济稳定,避免商人盲目恶性竞争,造成经济危机,那朝廷把控经济走势,是必不可少的。而朝廷想要把控经济走势,就必须通过占据了大顺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一的皇庄来调控。若是朝廷通过行政调控的话,不仅会损害商人的利益,甚至会打击商人的信心……”
“什么是经济危机?”周芷若化身成好学的学生,开始问起很专业的问题。
这一问倒是把陆承启问倒了,他也是隐约明白经济危机的概念,金融专业出身的他,脱离课堂这么久,差不多全还给大学老师了。更困难的是,陆承启不知道如何用古代人的话,把经济危机的概念说明白。
“额……这经济危机就是……这么说吧,如果商人不顾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的话,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滞销,滞销的话,价钱就会降低。如果整个大顺都是这样的话,经济危机就出现了。到了那时候,商人会破产,雇佣的工匠也会没收入,整个大顺的情况就会越来越糟,最后便会演变成流民争夺粮食,大顺便亡了……”
“这么严重?”周芷若惊讶地说道。
“还有一个情况,便是铜钱不断贬值,也会引起经济危机,所以……”
“所以皇家银行的成立,也是必须的咯?”周芷若接过陆承启的话说道。
惊讶于周芷若的经商天赋,说道:“没错,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是稳定国家经济的两只无形的手。”一不小心,陆承启把大学里学过的,对经济的解释说了出来。只是看周芷若的模样,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陆承启暗叹:“芷若要是生在后世,肯定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女企业家!”(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三百六十三章:传授经济理论
好在这个时代,并不像明清时期那样,女子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闷在家中。【頂【点【小【说,x.要是出个门,不低着头走路,别人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
在大顺境内,除了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会养在深闺,穷苦人家的女子,都要干活帮补家用的。虽然也有人在背后说什么抛头露脸的闲话,可生存的压力下,谁还在意什么风言风语?所以即便是像周芷若这样漂亮的女子,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最多也只是引来路人侧目,没人会说什么,都司空见惯了。
正当陆承启感慨的时候,周芷若又问道:“那这货币政策又是什么?”
陆承启又被问倒了,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利率,民间高利贷倒是有,朝廷却放过了给百姓放贷这样一个赚大钱的项目。先前徐崇光做户部尚书的时候,还一个劲地哭穷,说国库无余钱,一枚铜币都要掰成两半花。其实不是大顺的经济不行,而是以农税为主的税收政策,制约了国库的收入。即便盐、铁、酒、茶都是榷卖的,也是入不敷出。直到陆承启提出要征收商税,不仅维护了商人的利益,避免了其他的苛捐杂税,还直接充盈了国库,又鼓励了商业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而货币政策中,除了利率、信贷之外,还有一个外汇,这也是这个时代用不上的。在以大顺辐射的经济圈中,大顺的铜币是最坚挺的货币,地位等同后世的美元。再加上大顺对外贸易,一直处在贸易顺差之中。外汇政策似乎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除了这三个方面。又怎么向周芷若解释什么是货币政策?陆承启心里急了。脑筋急转。突然灵光一闪,总算是找到一个周芷若能理解的话题:“梓童,你该知道我大顺京兆府等地有钱荒这件事吧?”
周芷若点了点头,她入手皇庄这么久,自然是知道钱荒是怎么回事:“陛下,这钱荒不是被陛下的银币、金币,还有皇家银行给解决了吗?”
陆承启苦笑道:“这世上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钱荒是怎么引起的?是因为铜钱的价格越来越贬值。官绅都不想使用了。梓童也是知道的,若是足兑一贯铜钱,足有千文。可现在有八百文,都算好了。这就是铜钱的表面价值,远远小于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商品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铸钱技术的进步,铜钱不值钱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大顺的铜钱在辽国,高丽和日本,却远远大于国内的价值。在京兆府。一枚铜钱可能买不到一个肉包子。可在周边邻国,大顺的一枚铜钱。能买到比在大顺境内多得多的商品。这些官绅,宁愿去日本用铜钱,都不想在大顺用,这才有了钱荒……”
原先周芷若对钱荒是怎么产生的,也是知道得一鳞半爪。现在听了陆承启的解释,顿时恍然:“那陛下用价值较高的银币,亏本的方式兑换给官绅,就是为了把官绅钱库里面的铜币给置换出来?”
陆承启对于周芷若的经济天赋已经见怪不怪了,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看起来是朕吃了亏,其实不然。国库里面的白银不少,而且银币也不是全是白银所铸。能换成流通量大的铜币,算起来还是赚了。这样一来,铜币的币值就会上升不少,银币因为大量进入市场,也略微降低了币值,总体来说,把货币维持在一个基准量里面,稳定了钱荒,这是值得的。货币政策,说起来便是这样,当钱荒的时候,我们就要增加银币的铸造,使铜币升值;当市面上铜钱多了,那就减少银币的流入,使得物价稳定在一个区间里面。先前朕说了,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这经济总是在波动之中。再加上商人逐利,经济的发展肯定不会很健康。所以货币政策,朝廷对经济的调控都是很必要的。”
周芷若沉默不语,低着头消化这个知识。陆承启见她如此模样,也没有说话打搅,让周芷若静静地消化这个知识。
良久,周芷若才突然问道:“陛下,即便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可其他大臣都不知道,怎么办?要是……”说到这,周芷若止住了。古代忌讳谈死后的事情,周芷若知道自己的言语不当,赶紧止住了话头。
陆承启笑道:“在大顺,还是有书籍这样的东西的。待得朕理清了思路,自会编撰一本《资本论》,刊行天下,让天下商人都警醒,让大臣们都能理解朕的做法。对了,这皇家银行差不多在每一路府都有了分行,朕的下一阶段的计划很快就要实施了。”
周芷若问道:“陛下有什么计划?不对,臣妾不该谈及政事的,请陛下责罚。”
“朕怎么舍得责罚朕的小芷若?哈哈,这个计划有关皇家银行,梓童知道了也没什么。朕有感,民间高利贷过重,惹得许多农户生了病看不起病,借贷看病结果连仅有的土地都丢了。土地兼并,是一个朝代亡朝的根源,朕要想杜绝土地兼并,首先就得提供低利息贷款,给天下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低利息贷款,用皇家银行来做最适合不过了。只是这个计划,要配合户部的户籍制度才能实施,是以准备时间长了些。”
周芷若立即反应了过来:“若是陛下此计划能顺利实施,天下百姓肯定感激陛下圣恩的。到那时,国库也不虞无钱银可用了……”
陆承启苦笑道:“哪里有这么简单,涉及钱银,最易滋生**。若是监管不严,这皇家银行养的蛀虫,比户部贪污更加严重。”
周芷若到底是出身官宦之家,这个道理很浅显,她也可以理解。陆承启说得起兴,继续说了下去:“朕的设想中,皇家银行是龙头,主管铸币。除了铸币之外,还兼营存取业务,嗯,也就是像那些钱庄凭钱引取钱一样。还有借贷业务,投资业务等等。要是朕的设想能实施的话,这皇家银行就是最赚钱的,毕竟是以钱生钱……”
这番话超出了周芷若的理解,她锲而不舍地追问下,总算明白了什么是存取业务,投资业务。理解里面的含义,周芷若倒吸了一口凉气:“陛下,你这是要把天下钱财,都收入囊中吗?”(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宫夜话
陆承启无奈一笑,说道:“怎么可能,如果是那样的话,我陆家也该亡了。天下的钱都给你赚去,你叫天下百姓怎么能服气?”
周芷若皱眉说道:“可陛下这么做,明明就是在敛财啊!”
陆承启赞叹道:“梓童在经济领域上的天分,比朕高多了。要是换成朝中大臣,能理解的,肯定不过两三人而已。不错,银行业永远是最赚钱的行业。朕的银行存取业务,把钱存到银行里面,不仅安全,取款无碍,甚至还有额外的利息!这么一来,这天底下把钱藏在家中的官绅,肯定会蜂拥而上,把钱存到皇家银行里面的。”
周芷若若有所悟:“这么一来,钱荒倒是解决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不仅是钱荒,有了皇家银行,货币政策就能实施,国家经济就能稳定住。”
“陛下,可是这么做,还是在敛取天下钱财啊!”周芷若十分不解,立时反问道。
陆承启胸有成竹地说道:“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钱大家赚才能让天下人都拱卫大顺。朕又怎么会做这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呢?朕的设想,皇家银行并不是大顺境内的唯一银行,而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除了铸币之外,还有控制其他银行的利率,保持全国一致的权力。”
听了这话,周芷若总算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天下银行不止皇家银行一家,还有很多家?”
陆承启展露一个运筹帷幄之中的微笑。说道:“没错。大顺境内的钱庄。都要改成银行,与朝廷签订契约,尊崇皇家银行的领导,跟随皇家银行调整存取利率,放贷,投资的脚步。而且,保证金少于三千万贯的,不能保证存取的钱庄。要依法取缔。”
周芷若大惊失色,说道:“陛下,不可啊。这天底下钱庄这么多,哪里能每一间都有三千万贯钱?要是把这些钱庄都没收的话,这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啊!”
陆承启想了想,这也是个问题,也妥协道:“几家钱庄合并起来,保证钱库里面有三千万贯,也是可以的。”
听了这个折中的办法,周芷若心中的大石才算落了地:“吓死臣妾了。陛下做事,真的是……”
“天马行空对吧?”陆承启无奈的说道。他也知道自己的劣势所在。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他的优势在于知识面广,什么都知道一点。可劣势也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却知道得不甚全面。哪怕是最熟悉的金融,学来的知识,都快给回大学老师了。所剩下的,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
“所以啊,上天把梓童送给朕,是朕今生今世最大的福气!”陆承启毫不吝啬对周芷若的赞美,如果不是这个贤内助,他的施政,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乱子来。
是女人,都喜欢自己的夫君赞美自己。哪怕贵为皇后的周芷若,也不例外。心情大好的周芷若,突然说道:“陛下,你的志向如此远大,若是没有子翤,这大顺以后靠谁掌舵啊?不如臣妾……臣妾……和你生一个,好延长大顺国祚,陛下你说可好?”
到底是未经人事的女孩,说到最后,几乎是听不见的。要不是离得近,陆承启都不知道周芷若说些什么。听了这话,陆承启摸了摸周芷若那摘下所有发簪,如同用了飘柔一般的秀发,怜惜地说道:“朕的傻梓童啊,这日子长着呢,何必急在一时?”
周芷若听着陆承启那幽幽的情话,心都醉了。那一句“日子长着呢,何必急在一时”,简直如同迦陵鸟的叫声,让人沉醉其中。说到这,正事算是说完了。这小夫妻俩说些悄悄话,然后相拥而眠。
周芷若不知道她的魅力到底有多大,陆承启是以多大的毅力,才在每日夜晚才不化身月夜狼人的。看着周芷若熟睡中美艳的脸蛋,陆承启胸腹间那股邪火,才慢慢地压制下去。
止住了心猿意马之后,陆承启闭上了眼,总算能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
夜色如水,一轮狼牙月也悄悄出现在天边。长安城中,渐渐入了梦乡。毕竟不是什么节日,古人还是会比较早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承了千百年的生活作息,并不是初初兴起的商业,能以繁荣所诱惑的。
待得翌日清晨,在周芷若柔声叫唤中,陆承启才懒洋洋地翻了身,还想赖着床不起。看着陆承启孩子气的表情,周芷若心里腾起了一股捉弄他的心思。拿着垂下来的秀发,轻轻地搔动陆承启的鼻翼。
陆承启正做着好梦,冷不防鼻子传来一阵异样的麻痒,不适向别的方向地转动了一下头部,却还是躲不开。把头埋入丝绸被子中,刚刚舒适了一会,却感觉身上一冷。用手一摸,这被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掀开了。
陆承启睁开了一只眼,发现一张不施粉黛,丹唇素齿,双颊边若隐若现的红扉感营造出一种纯肌如花瓣般的娇嫩可爱,宛若仙子的脸庞朦朦胧胧出现在眼前。见他睁开了眼,这女孩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美眸顾盼间华彩流溢,红唇间漾着清淡浅笑,说道:“陛下,你该起床了,工部侍郎唐勋已经求见很多次了。”
陆承启已经被周芷若不施粉黛的脸庞所迷住,倏地伸手把佳人揽入怀中,坏笑道:“让他等着去,朕要好好疼惜一番梓童……”
周芷若猝不及防之下,惊叫了一声,惹来了伺候的宫女,却见到了极为香艳的这一幕,羞得这些宫女都涨红了脸。周芷若见陆承启的坏笑,就知道他是故意的,莲口轻声吐气道:“陛下,你这个昏君……”
一句昏君,倒是把陆承启的带回了现实,心中哀叹一声,放过了周芷若。自己却无奈地看着下方高高支起的衣裳,说道:“帮朕洗漱穿衣吧!”
周围伺候的宫女们不敢怠慢,异口同声地应了一声。然后,端脸盆的端脸盆,拿常服的拿常服,拿登云履的拿登云履,忙碌开来。而更多的宫女,却是围绕着周芷若,帮她对镜施妆画眉,挽发髻插发簪。陆承启知道,要是等周芷若弄完,没小半个时辰是不可能的。他按照惯例,也洗漱穿衣完毕后,也没有同周芷若一起去御膳房,而是自己一路小跑到御膳房,完全不顾身后跟着的小太监和宫女们。(未完待续。)
ps: 谢谢书友晕星星、啊哦特的打赏




大顺皇朝 第三百六十五章:赐粥羹
待得陆承启从仁明殿跑到御膳房,算了算这距离也该有一千米远了。¢£頂¢£点¢£小¢£说,x.跑到御膳房前,陆承启慢慢地缓了下来,在御膳房前的小院子里踱着步子,然后等着看气喘吁吁追赶他脚步的贴身太监和宫女们的笑话。要是刚刚重生那会,这些个阉人和宫人,都暗中笑话他做这无用功。
现在好了,陆承启经过严格锻炼,身体越来越棒,现如今这短短一千米在他看来,不过是小菜一碟。倒是苦了这些阉人和宫人,需要拼了命才追赶得上。
待得他们气喘咻咻赶到御膳房的时候,陆承启都开始习练吐纳功了。还真别说,这种控制呼吸的办法,在清晨一练,登时神清气爽,头脑都空明了许多,一些不容易看透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也能窥得一角。
习练了约摸一刻钟后,陆承启才慢慢收了功。这吐纳功虽然不算什么神奇功法,可能让人心情愉悦,百病不侵,也算是极为难得了。喝水不忘挖井人,陆承启都有点怀念那个“憨厚”的卢胖子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最近连个军情都没有传来。不过转念一想,他故意让连战船都没有一艘的禁军去围剿梁山水贼,也是在为难卢尘洹。这一切都是为了陆承启心中的航海梦,一个不重视海贸的皇朝,定然内部矛盾重重。
陆承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故意一道密旨,调动卢尘洹去了山东路东平府,这是在坑卢胖子。心中总是有点过意不去的。他琢磨着,等战船完备,大顺建造海船的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后。便给这卢胖子连升几级,当做补偿。只是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这事尚言之过早,等到这卢胖子扫荡了梁山水贼后再说吧。
见陆承启收了功,那贴身小太监才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工部侍郎唐勋已经求见多时了。”
陆承启猛然想起,这件事好像周芷若也说过。只是自己左耳进右耳出,过后便忘了。陆承启疑惑地问道:“现如今是什么时辰?”
这小太监恭谨地说道:“回陛下,大概是卯时过半。”
陆承启这就纳闷了。这个时间点,相当于后世的六点钟左右,天不过刚刚亮,太阳还没露头。怎么这唐勋就来觐见了呢?再说了。今日不是例朝。就算是例朝,唐勋也是被陆承启特许不用来参拜例朝的,这个时候他来皇宫作甚?难道是……?
想到这,陆承启立即下了口谕道:“请唐卿到御膳房来。”
贴身小太监不敢多嘴,唐勋此刻在垂拱殿候着皇帝的大驾,却被小皇帝唤到相隔这么远御膳房,这有点不合规矩。可一想到小皇帝对贪官毫不手软的辣手,破坏这点规矩也算不得什么了。太祖还说过“刑不上士大夫”呢。这小皇帝一杀就是过百人,连眼都不眨的。别看这小皇帝平日里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模样。一旦发了狠,真的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想到这,这小太监哪里敢怠慢了,催动两条小细腿,往垂拱殿快步走去了。不一会,已经候了多时的唐勋,被带到御膳房里面。唐勋虽然来过多次皇宫,可第一次进到后宫的范畴,还是第一次。毕竟参加例朝的文武百官,都是从皇宫正门宣德门而入,经大庆门直接到了大庆殿之中。五品京官以上的,可以在大庆殿中参与廷议;五品以下的,则分文武到大庆殿外面候着。若是下雨天,则到东西偏殿之中候着。下了例朝,文武百官都不得逗留在皇宫里面,须得回到自己的衙门之中。也就是从哪里来,便回到哪里去。
管得这么严,唐勋又哪里见过完整的皇宫了?这一次得偿所愿,心情很是兴奋的唐勋,正四处张望着呢。哪怕是到了御膳房外面,唐勋也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站在原地东张西望,等着小太监进去禀告陆承启。
还没来得及把这个皇家用膳的地方看完,小太监就匆匆走出来,恭敬地说道:“唐侍郎,陛下让你进去觐见。”
唐勋遗憾地点了点头,独自踏入了御膳房之中。穿过一道屏风之后,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宽广的大厅,大厅之中只有一张长桌。唐勋估计,这张桌子,起码能坐得下上百人,能同时上一百多个菜肴。
长桌的那一头,大顺皇帝陆承启正拿着汤匙,慢慢地喝着粥羹。唐勋连忙躬身说道:“臣参见陛下!”
陆承启放下汤匙,笑道:“唐卿来了,用过早饭了吗?这般多礼作甚,这里仅你我二人,还用得着多礼!来来来,到朕身旁坐!”
陆承启可以随便,可唐勋不敢随便啊,牢记纲常礼教的他,先谢了恩,才小心翼翼地到陆承启身旁坐下,还不敢真的坐实了,半个**还悬在空中。
“既然唐卿没有用过早饭,便和朕一起吃吧。这里有粥羹,碗在那里,自己去盛。”陆承启指了指屏风后面,果不其然,那里堆叠着一摞高的的精致白瓷小碗,以及配套的餐具。
唐勋推辞道:“臣又如何敢同陛下一齐用膻,实在折杀臣了……”
陆承启见他这么忸怩,眉头一皱,说道:“这皇宫是朕的家,你过来便是客,哪里有怠慢客人的道理?快去,这是朕的圣旨!”
唐勋见小皇帝动真格了,只得谢过圣恩,拿了碗筷,盛了一碗粥羹,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
1...102103104105106...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