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捕头虽然不快,但面对他惹不起的监察士,还是低了头:“回监察士,刚刚有人想要击杀朝廷要犯。”
那班头被吓了一跳:“可是今日受审的太原王家王元士?”
“正是!”
“贼人得手与否?”
“未曾得手,此地遗下证物,弩箭一支。”
听到没有出事,监察士班头松了一口气,当即说道:“速速把犯人押回天牢,我等这便去禀告陛下,请陛下圣裁。”说罢,一行监察士便匆匆离去。
看着这些监察士走远了,那个捕头才啐了一声,心中暗道:“什么个东西,不就是走了****运吗,这般嚣张!”
这捕头也不想想,若不是监察司成立,他现在还在对长安百姓敲诈勒索,设置种种名目收取好处费呢!监察士与他一比,那行径就好像小人和君子,谁是小人,谁是君子一望便知。(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二百八十一章:惊怒
望着人影全无的屋顶,韩凤儿恨得跺了一下脚,心道:“大意了,居然被他逃脱了!”
原来,刚刚出手相助的人,是韩凤儿。∑頂點小說,x.说来也巧,这日是七月初八,乃是庙会之日。韩家现在住在长安城郊,生活用品需得进城购买。同时,韩凤儿母亲所绣的刺绣,也顺道拿去庙会贩卖,换些钱银,帮补家用。
韩母的刺绣,极其抢手。还没到午时,便已经被人抢购一空。怀揣着用刺绣换来的钱银,想买些丝线的韩凤儿,不知不觉间便走到这一条街上。
出于武者的防备之心,弓弩声响一起,韩凤儿已经抽出了师父送她的,能缠在腰间的软剑,一把扫开了那支袭来的弩箭。
然后又正义之心大作,瞥到蒙面人要劫杀朝廷要犯,心中感激周芷若的她,想也不想地飞身而上,还差点中了蒙面人一箭。
奈何这蒙面人太过于熟悉长安城的街道,哦不,应该说是屋顶,转得五六条街之后,便甩开了轻功不错的韩凤儿,气得韩凤儿直跺脚。
于此同时,还在垂拱殿处理政事的陆承启,接到了以最快速度传递消息的监察司暗报,粗略一阅之下,当场便是又惊又怒。
陆承启不会忘记,前不久才收到太原府尹呈上来的奏疏,说有死士偷袭禁军,还杀了不少士卒。卢胖子一呈上奏疏来谢罪,请求戴罪立功。陆承启皆批阅为:“以战损抚恤战死士卒,暗中调查幕后黑手。”
前事之鉴尤历历在目,今日后事之师继续上演。若不是有侠客仗义相助。陆承启的打算。岂不是又落了空?到底是谁。非得置王元士于死地不可?先前死士偷袭禁军,恐怕也是冲着王元士来的。若不是卢胖子早一步把王元士用囚车,日夜兼程地运来长安城,恐怕已遭毒手。
现在又传出这等消息,陆承启有些坐立不住了。想到先前卢胖子的奏报,那些死士武功极高,陆承启一向以为武林人士不堪大用的观点被彻底推翻。现在又差点要了王元士的命,这些江湖人士不服朝廷。隐隐又成了陆承启不可掌控的因素。
“到底是谁?”
陆承启被一而再的袭击,劫杀给激怒了,他不信在国家机器面前,还有人敢与之做对。梁山水贼暂且不提,大顺水师糜烂已经不是一两天事情,急切间不能下。可在陆地上,还是在京城长安之中,还是让这些江湖人士来去自如,这是不是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
好不容易才压制住心中的怒火,陆承启传令下去:“来人。去把监察司许景淳给朕叫来!”
小黄门得了口谕,不敢怠慢。因为监察司在长安城之中。不能骑马,小黄门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来到监察司,传达陆承启的口谕。
其实许景淳在陆承启接到暗报的同时,也接到了手下的报告。现在的许景淳已经不是先前那个老实巴交的许景淳了,可以说得上是初具城府,对于官场的黑暗,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得到王元士被人劫杀的报告,许景淳立即开始分析起来,这件事完成之后,对哪个官员最为有利。
为什么要这么做?先前许景淳有本事做到御前侍卫长,除了武艺尚可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分析能力也不错。小皇帝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过问监察司了,不代表许景淳就能高枕无忧。小皇帝的性格,许景淳已经摸得七七八八,做事就是要快准狠。要是一个突发事件,许景淳没有做足功课的话,被骂一顿是轻的。许景淳现在得罪了不知道多少官员,要是被小皇帝撤了官,那他的日子就难过了,想一想都生不如死!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小皇帝十有**要召他进宫。如此一来,必要的功课是要做的。
果不其然,还没有小半个时辰,监察司外面已经来了小黄门。有了底的许景淳,还不到慌张的地步,跟着小黄门便往皇宫而去。倒是暗中一对幽怨的目光看着他的背影,似乎心有不甘。
一路疾走,也用了半个时辰才赶到皇宫。此刻,陆承启还在垂拱殿之中,在宫女的伺候下,放松着身体。
听得许景淳来到之后,陆承启把正在给他按摩头部的宫女挥退,让许景淳觐见。
许景淳一进得垂拱殿,立即施以长揖礼,恭敬地问候陆承启的起居。陆承启不耐烦地说道:“好了,长话短说,朕知道,刚刚在天牢门前发生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朕只要你给一句话,什么时候能找到幕后黑手?”
许景淳不敢皱眉,可陆承启给的这个任务实在太不合理,他躬着身,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愚钝,分析不出王元士死了,对谁最为有利。或许臣对这些世家,调查不够,了解还是不够的缘故。是以,臣不敢保证,能不能揪出幕后黑手……”
陆承启听到这,心道:“是啊,王元士死了,对谁最为有利?敢在皇城刺杀朝廷要犯,王元士手里面,肯定有某些人的把柄。这些人害怕王元士把他们的秘密说出去,才对他施以毒手。嗯,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只是王元士到底掌握了什么人的秘密,这些人非得把他除之而后快?”
陆承启也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见许景淳实在为难,缓缓地说道:“朕只要结果,许卿,朕给你个提示,这件事,还得从王元士这个人下手。”
许景淳点了点头,轻轻拍了一记马屁说道:“陛下圣明,臣也是这般想的。只是进入天牢,还需要陛下谕旨,臣不敢逾制。”
陆承启是一个做实事的人,当即挥毫而就,写了一道圣谕,亲自递给许景淳的手中,说道:“朕有预感,其中之事,非同小可。许卿,你得立即着手去办,否则夜长梦多!”
许景淳一听,立即说道:“臣即刻去办!”说罢,转身欲走。
陆承启连忙叫住他:“且慢!”
听得陆承启这般说,许景淳立即停住脚步,转过身,小跑至他身前,躬身说道:“陛下还有甚么吩咐?”(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鸡毛的高丽
“朕想知道,为何这阵子,不见高丽那边的暗报?”陆承启淡淡地说道,语调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许景淳知道,若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眼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小皇帝,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最轻也会给个尸位素餐的罪名。
许景淳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息怒,非臣不用心办事,只是陛下曾嘱咐过臣,若是没有价值的情报,不值得用暗探去换。臣一直牢记于心,不敢稍忘。近一个月以来,我监察司暗探在高丽国中,暗地里搅动高丽国的粮食市场。现在高丽国农户的余粮,已经被收购一空,通过秘密渠道运回大顺了。高丽国只有一些农户手中尚有余粮,其余的粮食,大部分都被我监察司暗探高价收购。”
陆承启对高丽国没什么好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高丽是名义上的殷商后裔,但那也是新罗国的事情,不关现在的王氏高丽什么事。用出经济战这个狠毒的手段,陆承启并没有什么负罪感。国与国之间,都是利益纠葛。若是高丽和大顺调转个位置,恐怕高丽早就吞并了大顺了。大顺能包容高丽这么久,不是大顺的皇帝傻,也不是大臣傻,而是传统儒学的“仁义”思想在起着作用。
但很不巧,陆承启虽然懂得儒学的作用,可他是一个功利主义者。凡是大顺的潜在敌人,有能力的前提下,都要预先把他打倒,免得到时候被这些潜在的敌人在背后捅一刀。
高丽未曾通知大顺,便擅自转换宗主国,简直是当面打陆承启的脸啊!高丽一向依附中原大国,到了陆承启掌权之后。你才说转换宗主国?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但凡皇帝,都是极其要面子的。转换宗主国这么大件事,关系到两国外交,高丽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擅自行动了。更可气的是。这件事发生在辽国南犯幽州的关键时期,陆承启怎能不怒!
这样一个不仁不义不忠的国家,还敢自称“小中华”,真是不要脸了!陆承启想都没想,就下达了经济制裁的命令。第一步是彻底斩断大顺与高丽的边境贸易,第二步是驱逐高丽商人,第三步则是派出暗探,暗中搅动高丽国的经济,所花费的一切。由皇家的皇庄支出。
此刻听得许景淳说,已经把高丽国的粮食收购一空,陆承启嘴角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微笑:“很好,可朕为何尚未得到暗报?”
瞥眼看见陆承启那诡魅的微笑,许景淳心头一颤,连忙说道:“陛下,非臣不用心办事,只是高丽国似乎也知道是我大顺暗中搞事。所以派出了军队,挨家挨户搜查。我监察司在高丽的暗探。为了保存实力,都潜伏了下来,按兵不动,等待风声过去之后,才觅机行动。”
听了这话,陆承启也明白了。高丽国也不是吃素的。粮食乃战略物资,高丽国的粮食向来都只是刚刚够吃,丰收年都有会饿死人,何况是这几年冰天雪地的,粮食减产得厉害。若不是大顺支援一些粮食过来。恐怕高丽早就民怨四起了。
现在没有大顺的粮食支援,高丽国王王徽的日子,不算得好过。监察司行动仅半个多月,已经收购完高丽国仅余的存粮。一直都很紧张粮食的王徽,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奈何监察司的行动实在太过快捷,一经手之后,立即运往大顺,丝毫没有耽搁。即便王徽反应迅速,也仅仅是减少了一点点损失而已。
换句话说,现在高丽国之中,仅有种地的农民有余粮,在城里的高丽棒子,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现在离收成的季节,还差一个多月的时间。怎么熬得过去这一个多月,成了高丽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即便没有详细的情报,陆承启通过自行脑补,已经把高丽的情况摸得七七八八了。有了监察司的暗探之后,不论大顺内外,鲜少有重大的事情能瞒得过陆承启的。
“既然如此,更应该向朕禀告了。不然,许卿你打算怎么做?”
陆承启淡淡地说出这句话,用略带责备的眼光,望着许景淳,直把许景淳吓得冷汗迭出,说道:“臣以为,陛下日理万机,暗探既然没有报告,就不要打扰陛下。臣不知此事,该当死罪!”
“许卿,你是边军出身。为将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你应该也懂。朕一直强**报的重要性,若情报不准,朕做出了有违事实的决策,这个责任,你能担待吗?”
陆承启的脸上虽没有怒色,但语气里面的怒气隐现,许景淳更是大气都不敢出,冷汗直把常服给浸湿了一大块。
好在陆承启的语气一转,说道:“许卿,此事你可得记住了。国内外的重大情报,哪怕没有任何风吹草动,你都要按时给朕禀告。朕成立监察司,不仅仅是一个暗探机构而已,更是要培养能分析情报的苗子。现在的监察司,已经成立近一年了,还是这么差强人意,若是再无改进,朕得考虑你这个司长,是否称职了……”
陆承启这话,听在许景淳耳中不吝于一道炸雷,连忙说道:“臣一定改进,一定改进!”
许景淳知道,若是此刻他激流勇退的话,那些被他欺负得这么惨的贪官们,有可能放过他吗?他就算不情愿,也身不由己地被绑在了陆承启那辆战车上面。即便不知道前面是荆棘之路,还是一片坦途,他都要硬着头皮往前冲,只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陆承启语重心长地说道:“许卿,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不仅仅是人前英雄,更需要幕后英雄。幕后英雄比那些风光的英雄难多了,他可能不被人理解,可能被世人抛弃。但他会为了心中的执念,不停地前进。朕希望你记得起,你当兵的目的是什么。莫忘初衷,是朕给你的告诫,你好自为之……”(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
许景淳听了这话,眼睛中闪过一丝迷茫。是啊,当初为了什么当兵?
不过是为了混一口饭吃!等到这个愿望满足了之后,那就是想攒点钱,在边境待够十年之后,回家乡买两亩薄田,娶个婆娘,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可后来的际遇,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战场上面屡立军功,渐渐地脱颖而出,被先帝看中,选到御前侍卫里面。
边军混到御前侍卫,是多么难得的际遇!同袍们无不羡慕,可没有一个人说他什么不是。因为许景淳的努力,有目共睹,军队里面,是崇尚实力的。许景淳有实力,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可他自己明白,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是他一个人的。他刚刚成为新兵蛋子,初上战场的时候,不知道躲避箭雨。若不是被他的伙长舍命相救,恐怕他早就不在人世了。
那伙长临死前,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娃子,你还年轻……”
是啊,伙长已经四十岁了,际遇不好,混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伙长。知道许景淳有实力,才舍命相救。许景淳一到战场之上,便判若两人,根源就出在此处。他记得伙长的名字,却找不到他的家眷,这个秘密,一直埋藏在许景淳心中。
后来先帝驾崩,陆承启继位,许景淳更是被神仙保佑,直接晋升为御前侍卫长,正儿八经的在编人员,领着国家俸禄,风光无限。
御前侍卫长做了一年多后,又被小皇帝提拔为现在这个监察司司长,可谓圣眷正隆。但官越做越大,许景淳却慢慢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当初是为了什么这么努力向上爬。听得陆承启这么一提醒,许景淳迷茫的眼神,突然间有了光彩。
想到替他而死的伙长,许景淳突然明白了,若他做的事情,能让类似伙长的悲剧不再重演。那便是为伙长报了仇。
想到这,许景淳没有了先前那么前恭后倨,眼神变得坚毅起来,抬起头来,正视着陆承启的眼睛,说道:“陛下,臣明白了!”
陆承启有些诧异,许景淳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许景淳是个怎么样的人?陆承启突然看不清眼前这个监察司司长了。只好把话题一转:“明白就好,朕现在想知道,女真人那边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许景淳全然没有了先前的卑躬屈膝,而是脊梁挺直地说道:“陛下,臣已经派出暗探,扮作商人,和女真人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了。想必不久之后。便有情报传来。”
陆承启点了点头,女真人的潜力。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若是按照正牌历史,还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崛起之路。但现在,陆承启所知道的历史,已经偏离了轨迹。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并不像历史上那么宠信奸佞,辽国也没有腐化成历史上那样。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女真人崛起。肯定会花费更多是时间。
陆承启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历史上的皇帝,好像没有一个是很长寿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能有生之年,把中国带入正轨上面。是陆承启最迫切想要做到的事情。
基于此,屡次差点毁灭中华文化的游牧民族,自然成了陆承启的敌人,这样的敌人,除了征服和被征服之外,没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
中原文明占据了大好河山,草原民族极其向往,自身强大之后,便想取而代之。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或者可以理解为,草原的资源匮乏,草原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便是不想打仗,草原人也不得不发动战争。这么多人需要吃的,和荒年流民闹事是一个性质,不过是为了生存。这里面,没有任何道义可讲,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这是丛林法则,**裸地体现。
知道监察司在女真人中已经安插了钉子之后,陆承启放心了。女真人素来不服契丹人的统治,只需轻轻挑拨离间,便能让女真人彻底与契丹人做对。暗中消耗陆承启心目中敌人的实力,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许卿办事,朕还是放心的。只是梁山水泊那边,不可放松。卢尘洹不熟水战,朕都有些担心他了……”
许景淳说道:“陛下,前往山东路的驿道有些泥泞,飞马急报虽日夜兼程,恐怕也得五六日才能把情报送到长安城之中。臣已经让东平府的监察士,全都调归卢将军听遣,陛下无需担心。”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若非水师糜烂,朕何愁区区八千余众水贼?罢了,罢了,新的战船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来,水贼恐怕也不是短时间能剿灭的。这样好了,许卿,朕觉得这伙水贼不简单,你再派多些人手过去协助卢将军。”
《水浒传》里面把单百零八将写得这么厉害,陆承启想掉以轻心都不能啊!八千多水贼,这个数字都有点骇人了。
许景淳点了点头,用心记住了小皇帝要他办的事情。陆承启想了想,觉得没有其他事情了,便让许景淳告退出垂拱殿。
许景淳出得垂拱殿,好似获得了重生一般。先前是身不由己做了监察司司长,现在的许景淳,心中燃起了豪情万丈,要大展身手,好好做出一番事业了!
东平府临近,禁军大营之中。
卢胖子把行军地图摊在桌面上,一面听着身前监察士的报告。
“你是说,今日飞鱼帮和青龙帮火并了一场?”
那监察士点了点头说道:“回卢厢正,这消息千真万确,乃是附近渔民传出来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青龙帮势力这么弱,根本不是飞鱼帮的对手,却还是独自对抗飞鱼帮。这结果,自是飞鱼帮大获全胜。要不是青龙帮的战船跑得快,连当家的都要当场被杀了。”
卢尘洹这几日把梁山泊水贼的情况都了解得很清楚,知道尚有四个帮派,飞鱼帮最大,剩下的便是青龙帮,虎头坞,还有雪山会。
听到这里,连忙抬起头说道:“你的意思是,青龙帮没了?”
“应当是没了,青龙帮的战船不是被俘就是撞烂烧毁。”那监察士毫不迟疑地说道。(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二百八十四章:妙计安天下
卢尘洹也知道,以飞鱼帮的强势,剩下的帮派,不是被吞并就是被打残。◎頂點小說,x.这个消息,对没有战船的禁军来说,有利也有弊。
水贼自相火并,卢尘洹乐于看到。可飞鱼帮一家独大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没有了互相掣肘,飞鱼帮为所欲为,无人能制。
禁军没有战船,就算有心杀贼,也飞不到梁山上面啊!卢尘洹作为厢正指挥使,这个问题还是看得比较透彻的。
“那为什么虎头坞,雪山会没有去帮青龙帮,难道他们不知道,这唇亡齿寒的道理吗?”卢尘洹非常不解,直接把最关键的问题,抛出来给那监察士。
监察士苦笑一声,说道:“卢将军,这虎头坞和雪山会要是有这种头脑,又怎么会打不过飞鱼帮?至于具体情况,我也是不知道。我们监察士没有战船,用渔船抵近观察,还要提心吊胆。即便想要渗透进水贼内部,也是问题多多。这伙水贼,排外能力太强了,不是本地人,没有清白的身底,混进去太难了……”
听到这,卢尘洹挥了挥手,不耐烦地说道:“行了,行了,别在我面前发牢骚。这是你们监察司的事情,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要是剿灭不了这伙水贼,到时候圣上怪罪下来,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
那监察士听了,颇不以为然。只是卢尘洹的职位比他高,不敢驳斥而已。该说的情报说完之后,他也没有逗留,说声告辞,拿起了蓑笠披上,便出了中军帐。
卢尘洹正眼也没看他一眼,心思全都摆在地图之上。梁山水泊方圆几百里。几座易守难攻的崇山峻岭已经被一一标注了出来。最为醒目的,便是梁山。
卢尘洹凝视着梁山与青龙山附近的水域,尽情想象着,今日的那场大战,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与人相比起来,宛若庞然大物的战船。两军对垒之际,以弓弩互射,然后两船相接,进行接舷战。霎时间,双方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双方战至黄昏,青龙帮才因为所有船只被俘,被毁,不得已旗舰逃遁……
当然。这只是卢尘洹自己的想象罢了。真实的情况,与他的想象,差别太大了。飞鱼帮击溃青龙帮,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结束了战事。
青龙帮因为虎头坞、雪山会的临战脱逃而战意全无,那些个水贼又不是正规士卒,没有什么军纪,士气大受打击之下。根本无力抵抗。
本来就实力悬殊,青龙帮又失去了联盟。下场可想而知。飞鱼帮几乎不费力气,用庞大的战船,迎着细细碎碎的箭羽直接冲过去,立即冲散了青龙帮的船队。
飞鱼帮的战船一抵近青龙帮的战船,立即伸出了“钩拒”,这是一种两用的兵器。自春秋时,公输班(即鲁班)发明以来,一直被沿用。这是接舷战最好的兵器,当敌人的船只想要逃跑的时候,可以用“钩”的一面。勾住对方的船只,不让它逃跑;当敌人的船只想要抵近的时候,自己一方的力量又比对方小,不想进行接舷战的时候,可以用“拒”的一面,几十个人一齐用力,可以拒退对方的船只。
而更多的战船,是直接进行对撞的。青龙帮的战船虽然少,可质量还是不错的。飞鱼帮损毁了好几艘战船之后,才算控制住了场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