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慈禧问了一圈,最后只有广东水师碍于老太后的面子,愿意派两艘木质战舰去支援张佩纶。张佩纶收到朝廷北洋、南洋海军不来支援的回复,心头一千头草泥马在翻滚,他想了想,觉得靠天靠地靠朝廷,不如靠自己!海战不行,可以和法国人陆战,于是赶紧到马尾炮台检查!
检查的结果,让张佩纶两眼一黑,气血攻心,急晕在了炮台上:刺眼的阳光照在马尾炮台上,这里一共只有八门口径十二厘米的老式滑膛炮,一千来个清军,武器装备全是老式前膛枪,一开火就黑烟滚滚,火力比朝鲜的鸟铳强不了多少。
身边的副将沈超和清兵一看,还未开战,主帅张佩纶就被太阳晒晕了过去,那还了得,赶紧让还是处子的士兵解开裤子,用童子尿浇头,把张佩纶弄醒,搀扶了起来。
张佩纶醒了过来,舔了舔嘴唇,鼻子里一股尿骚味,赶紧站起身推开搀扶他的士兵,环视马尾港。他吹着海风,望着茫茫的大海,那里波涛汹涌,正如他此刻的心情,他看到一轮血色的太阳慢慢沉向海底,很想就此跳进海里了却残生!
张佩纶沿着栈道,慢慢走向海边,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忽生“疑兵计”,当即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命令副将沈超带领清军把整个港口插满各色军旗,营里的军旗用完了就去城里的布庄买,一夜之间,整个马尾港口彩旗飘飘,这样法军就不知道岸上有多少清兵了,说不定跟司马懿一样会被吓跑。张佩纶这时又得意洋洋,差一点要为自己的天才而大摆筵席了。
可惜,孤拔这家伙学过《孙子兵法》,完全无视张佩纶那些*用的彩旗,他以为那些彩旗是欢迎法国舰队到来用的,感觉大清国的*官员真是太热情好客了,于是给张佩纶下了最后通牒:限福建水师下午五点前,退出马尾港!
张佩纶还是很有爱国觉悟的,也很勇敢,接到孤拔的通牒很气愤,马尾港是我们中国人的,凭什么要中方的军舰离开呀?无理取闹!打就打吧,他乘着“振威”号炮舰,浩浩荡荡带着十一艘福建水师的木质军舰去战孤拔,但孔老夫子说了,先礼后兵才能体现泱泱大国范,张佩纶还想跟孤拔好好谈一谈天朝先礼后兵的传统,命令“不要先开火”。
孤拔的最后通牒被张佩纶义正言辞拒绝了,一看张佩纶都带着军舰出战了,那还等什么呢?于是命令“凯旋”号集中火力,给“振威”号先来两炮。
张佩纶乘坐的“振威”号一下子被击中了左舷,舱室开始进水,船开始下沉,张佩纶很勇敢,命令还击,清兵的水勇们,开始往老式滑膛炮里慢慢填充炸药,慢慢瞄准“凯旋”号,慢慢开火,一炮击中!可惜击中的不是“凯旋”号,而是它旁边的“窝尔达”号,成功炸死了五个法国水兵!
还没等张佩纶命令“振威”号开第二炮,“凯旋”号又补了两炮,“振威”号马上摇摇晃晃从海平面上缓缓下沉,哀乐起,张佩纶扑通一声,跳进冰冷的海水中。
接下来的场面,不忍详细描述,清军将士们奋勇爱国,可惜主将张佩纶跳海了,没人指挥他们,福建水师的福胜号、永保号、建胜号等十艘军舰相继被法军的炮火或鱼雷击沉,马尾船厂被炮火击中,大火顺着海风剧烈燃烧,熊熊的大火吞没了整个马尾港,张佩纶安插的疑兵彩旗也烧焦了,到处可见滚滚的黑烟,身上着火哀嚎的清兵“扑通扑通”直往东海里跳。
战事就这么结束了,张佩纶竟然大难不死,抱着一块木头爬上岸,他浑身湿透了,披头散发,两眼发红,提着一把折断的指挥刀呆立在闽江边上,看着马尾海港上冲天的大火,还有被鲜血染红的海水冲上岸的一具具清军尸体,失声痛哭,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悲凉,此刻,他这个翰林才子,才终于知道什么叫战争,心里突然对李鸿章充满了理解和敬仰。
这一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消息传到清廷,北京朝野震动。张佩纶这败军之将,虽然侥幸大难不死,但他一时成为众矢之的,人人皆曰可杀!昔日被他参倒的官员、和他一样眼高手低的清流同僚、福建的士绅百姓、那些失去亲人的士兵家属、湖南湖北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儒生们,一个个跳起脚来骂张佩纶是“无能鼠辈”,“百无一用”,“祸国殃民”……张佩纶的污名,很快盖过了所有曾被他骂过的人,在中华大地上顶风臭万里,老弱妇孺皆曰他臭不可闻,很多年轻人当即把家里的竹布长衫找出来烧了,大骂自己过去瞎了眼,竟然把张佩纶这样下三滥的人当“偶像”!左宗棠,翁同龢、李鸿藻这些当初力荐张佩纶去福建的朝廷大员,这时也一声不吭,好像他们万万没想到张佩纶会战败一样。
这时,整个大清帝国,只有一个人勇敢站出来替张佩纶说话,这个人竟然是复出的李鸿章!慈禧太后根据“金革夺情”,也就是战事紧张,强迫李鸿章解除“丁忧”,官复原职,还是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他对慈禧太后说了一句大实话:“罪错不在张佩纶,谁去福建和法国人打结果都会一样!”
慈禧太后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今天,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张佩纶,也绝对不可能放过这扳倒恭亲王、李鸿藻、左宗棠等一帮主战的军机大臣,还有翁同龢等清流大臣的机会,慈禧让光绪皇帝下旨,严惩主战的官员,借机把亲光绪皇帝的军机大臣和清流大臣全部扳倒。因为光绪皇帝又长大了一岁,再等两年,慈禧太后就得靠边站了。
张佩纶战败,左庶子盛昱很大胆,先上奏折弹劾李鸿藻保举非人,建议朝廷给予处分;并说军机大臣奕欣、宝鋆了解内情却不加阻止,亦应负一定责任。慈禧太后先以“委靡因循,战事不力”的罪名,把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罢黜,硬说恭亲王有病,让他安心在家养病,没有太后的懿旨,不许再踏出恭王府半步;军机大臣宝鋆原品退休,军机大臣李鸿藻、景廉降二级调用;左宗棠退出军机处;翁同龢退出军机处,革职留任,依然回毓庆宫教光绪皇帝读书。
这样一来,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都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慈禧将合作了二十余年的恭亲王集团一举扫荡,从此大权独揽,跟李鸿章一起把持朝中大权,再也没有大臣敢在她的耳边唧唧歪歪。而李鸿章,在朝堂上有分量的对手,也就只剩下左宗棠了,左宗棠虽然退出了军机处,但接替曾国荃任两江总督去了。
而清流“牛角”张佩纶,上书要治他罪的大臣从乾清宫排到了午门外,人人皆曰“要杀”,李鸿章看张佩纶还年轻,为人还算正直,从寒门考中进士也不容易,便替张佩纶说情,慈禧太后给李鸿章面子,张佩纶最后才没死,被流放到察哈尔戍边三年。
李经述在越南得知李鸿章复出的消息,还有清廷这场权力争斗的大地震,不得不佩服李鸿章对朝廷局势的洞察力,大龙方蛰,李鸿章又一次在权力争斗中站队正确,一飞冲天!
穿越1879 第33章 台湾保卫战(1)
张佩纶率领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慈禧怕法国舰队又从天津进攻北京,便请李鸿章复出,本来是让李鸿章再去跟法国人和谈,没想到在朝堂上,李鸿章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力主和法国人开战!
这时以恭亲王为首的五大军机大臣已经全部被慈禧撤换,新的军机处由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侍郎孙毓汶五人组成,礼亲王世铎为领班大臣,他们都是比较听慈禧太后话的人。见李鸿章突然腰杆子硬起来主战了,新上任的五个军机大臣一个个吓得面色惨白。礼亲王世铎说:“中堂大人,西洋人坚船利炮,我大清国无可战之舰呀,中堂大人不是说北洋海军从德国购买的大型战舰还没归国吗?拿什么跟法国人打呀?”
李鸿章面色坚毅,正义凛然道:“太后,此一时,彼一时也。没开战之前,和谈是必要的,现在打到一半,再去求和,法国人必定狮子大开口,提出无理要求。海战不行,淮军可以陆战。”
慈禧心里也有点忐忑不安,怕法国人打到北京城,于是力劝李鸿章道:“还是先和法国人谈一谈吧,谈不拢再打不迟。”
李鸿章便和醇亲王奕譞一起去天津,跟法国政府谈判代表、新任的法国驻华公使脱利古谈判。恭亲王倒台后,醇亲王奕譞便主管总理衙门了。
谈判之前,法国驻华公使脱利古就收到了孤拔在福建重创福建水师的电报。所以谈判时,趾高气昂,一开口就要中国把越南和台湾割让给法国,还索赔八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要求必须“十年内还清”。
色当战役法国战败,法兰西皇帝被俘,也只赔了德国50亿法郎,现在法国一开口就要索赔80亿战争赔款,明显是想趁火打劫,狠狠宰中国人一笔。醇亲王奕譞有点耳背,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又大声问了脱利古一句:“你们想要大清国赔款多少?”
脱利古放慢了语速,又说了一遍:“80亿,法郎。”
这明摆着不想谈了,李鸿章神情严肃,站起身,握紧双拳,当面朝脱利古挥了挥,道:“你回国去吧,中法各自准备大战吧。”
说完,李鸿章留下目瞪口呆的脱利古和醇亲王,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鸿章懂得外交礼仪,在外交场合一般都笑对列强代表,温和儒雅,脱利古头一次见李鸿章这老头生这么大的气,竟然甩下脸就这么走了,望着李鸿章决绝的背影,他心里有点发虚了,猜测中国是不是已做好大战准备了,赶紧回法国驻华使馆发电报回国,问内阁总理茹费理能不能降低一下对中国索赔金额。
“中堂大人!中堂大人!”醇亲王奕譞见李鸿章生气撤了,便也站起身,去追李鸿章,回了总理衙门。
在总理衙门的大堂,李鸿章也没坐下,站直了身子,握紧拳头,对醇亲王说:“醇亲王,全力和法兰西一战吧。大清地大物博,可以持久战斗。就这么启奏太后!不然,老夫还回合肥老家为母丁忧去了。”
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老爹,硬骨头还是有几根的,他也觉得法国人的要求太过分了,割让越南也就算了,还想要台湾,另外索赔也太多,与其将80亿法郎赔给法国人,不如拿这钱当军饷,全力一战。
于是,醇亲王和李鸿章回京城后,都向慈禧太后请战,上奏慈禧定夺。
慈禧太后见李鸿章坚持要战,便也转变了态度,李鸿章率领淮军身经百战,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作战经验丰富,她一向信任李鸿章,既然李鸿章说这仗能打,那就打吧。
李鸿章要对法作战的全权作战指挥权,慈禧太后二话没说,说:“中堂大人办事,哀家放心,从现在开始,大清国一切海军、陆军,都归你节制,一切战事你都可便宜行事,不用跟礼亲王领班的军机处汇报了。”
礼亲王世铎一看老太后都这么说了,赶紧也表态:“军机处将全力配合中堂大人备战,要人给人,要军饷给军饷。”
于是,李鸿章开始调兵遣将。他铁了心要跟法国佬大战一场,几乎把当时淮军名将和主力全用上了:吴长庆率领庆字营三千精兵驻守山东;周盛波、周盛传率领盛字营五千精兵驻守直隶;刘秉璋率领“良军”三千精兵驻守浙江;丁汝昌带领北洋舰队驻守渤海湾,扼守天津港口;张树声率领“树军”五千精兵坐镇广东、广西,转运枪械资粮;长江口的吴淞口和江阴炮台,由盛宣怀率领淮军装备最先进的开花炮队和两千精兵驻守。
另外,老将冯子材统率一万五千清军,死守广西“镇南关”,刘铭传调任福建巡抚,率领六千五百名“铭”军驰防台湾。
李经述知道孤拔的下一步目标,肯定是台湾,但他知道1884年朝鲜也会发生内乱,便让袁世凯带一千新式淮军赶回汉城,他自己带着两千新式淮军去台湾,协助刘铭传防守法军。
刘永福见袁世凯走了,李经述身边心腹武将较少,担心他的安全,便让义女苏小芸、和苏小玉这对双胞胎姐妹花随李经述一起去台湾,保护李经述。
李经述见她们头裹黑巾,腰束红色宽布腰带,手里拿的还是大刀,掏出护身的一把黑色天龙手枪,这款手枪是根据美国人德林格发明的德林格手枪改进而成,这款手枪当时风靡全美国,1864年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遭刺身亡,凶手使用的就是这种手枪。天龙手枪采用了雷汞击发火帽装置,采用熟铁加工而成的带膛线的枪管,提高了手枪的射击性能。
李经述拿着手枪,对刘永福笑道:“刘将军,让这两姐妹守护我?还是算了吧,我不保护她们就不错了,现在已经是火器时代了。战场是男人的事,女人还是别去了。”
苏小芸两弯柳眉,一双凤目,好看的瓜子脸,面不敷粉而雪白,唇没涂朱而红艳,看似柔弱,她走上前,迅速出手夺了李经述的手枪,黑乎乎的枪口指着他。
苏小芸出手太快,枪被夺了,李经述还没反应过来,对她刮目相看。
刘永福哈哈大笑,对苏小芸说:“小芸,不得对李大人无礼。”
苏小芸便将李经述的手枪还给了他,道:“李公子,得罪了。”
苏小玉也走上前,她长得和她姐姐一模一样,咯咯一笑,上前调皮对李经述说:“李公子,你要不要试试我的功夫,我也和姐姐一样厉害哦。”
李经述看出刘永福身边的人都不简单,有两下子,便答应收苏小芸和苏小玉这对双胞胎当私人侍卫。
刘永福笑道:“小芸,小玉,你们姐妹,今后要寸步不离跟在李大人身边,不能让他有半点闪失。”
“是,义父。”苏小芸和苏小玉异口同声地说。
苏小芸和苏小玉姐妹俩,从小跟着刘永福在越南深山老林里长大,听说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虽然是去打仗,但也很兴奋,便收拾了行李,跟李经述和淮军走了。李经述带着两千淮军,还有这两姐妹,先去上海和邓世昌会合,然后坐军舰去台湾。
原来,为了支援刘铭传,李鸿章还从南洋、北洋海军抽调军舰援台,北洋水师援台的“超勇”、“扬威”二舰,分别由管带林泰曾、邓世昌编队抵达南洋水师基地上海,南洋舰队也派了“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军舰援台,并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
李鸿章这严密的针对法军全盘布局,充分体现出李鸿章是知人善用的北洋领袖,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在中国“定海神针”的巨大能量,在1884年的大清国,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后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不是瞎掰的。慈禧太后也知道李鸿章的能耐,不是翁同龢、张佩纶之流能污蔑的,所以宁可不相信恭亲王,也要信任李鸿章,请他指挥全局,跟欧洲强国法兰西一战。
法军的统帅孤拔在马尾击溃张佩纶率领的福建水师后,带着法国远东舰队到东南沿海游弋,想找一个突破口登陆,但孤拔拿着军用望远镜瞪大蓝眼珠,找了半天,也找不出李鸿章沿海布防的漏洞,他急红了眼,凭感觉认为当时大清国还没怎么开发台湾,那里应该贫穷落后,而且和大陆隔着大海,应该好占领,便带着远东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奔台湾的基隆港,刘铭传、李经述等人保卫台湾的第一场大战就要在基隆打响!
穿越1879 第34章 台湾保卫战(2)
在漂洋过海去台湾的军舰上,苏小芸和苏小玉以前很少出越南,很好奇外面的世界,缠着李经述给她们讲讲台湾的历史。
李经述站在甲板上,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波涛起伏,他告诉她们,台湾物产丰富,盛产茶、糖、樟脑,又称“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朝称为“瀛州”,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国才正式启用“台湾”地名,现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府治设在台南。
苏小芸对李经述的博学很钦佩,望着李经述的眼睛,笑道:“李公子,你以前去过台湾吗?你的脑袋也不大,为什么能装得那么多东西呢?”
李经述想了想,自己还真没去过台湾呢,前世也没去过。在现代大城市,虽然台湾也可以自由行了,但也还需要办旅游签证什么的,手续麻烦,花费也不低,于是道:“我懂得多呢,是因为我看书多。每个人的脑细胞都差不多。”
妹妹苏小玉又问:“什么叫脑细胞?”
李经述一想,还是算了,这姐妹俩问题要是问起来,肯定没完没了,便回船舱里睡觉去了。
苏小芸和苏小玉也跟他挤在一个船舱里,寸步不离保护他的安全。每晚等李经述睡了,她们才休息,李经述很感动。
李经述率领两千新式淮军入台后,立即发现清军的布防重南轻北。因为当时的台湾,淡水、基隆、高雄都相继开港,居民已超过200万人,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到处可见说闽南语做生意的人,他们多居住在经济发达的台南,台北当时还没有大开发,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
此时,台南有台湾道刘璈置的重兵三十营,而台北方向,只有曹志忠六个营、孙开华三个营和刘铭传带来一百三十多个亲兵。
刘铭传被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他自己没等大部队集结,就带着铭字营的一百三十多个亲兵,从福州乘着一艘木质战船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
李经述知道孤拔的法军主攻方向一定是台北方向的基隆和淡水,所以也率两千新式淮军赶到了基隆和刘铭传会合,加强台北防务。
刘铭传上次和李经述去朝鲜,就成了忘年交,两人以兄弟相称,刘铭传见李经述身边带着苏小芸和苏小玉这对双胞胎姐妹,取消他道:“经述老弟,你好福气呀,来台湾打仗都带着两位小美女!”
李经述知道刘铭传号称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老婆,笑道:“刘大哥,你可别小看她们,她们是刘永福的义女,从小习武。你要是不怕展如大嫂吃醋,她们也可以当你的保镖。”
刘铭传连忙罢手,笑道:“你大哥我可没这福气消受。你展如大嫂要是知道了,非得让我跪搓衣板不可。”
苏小芸这时也笑道:“我常听义父说起刘将军的威名,想不到刘将军这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然会怕老婆!想必夫人肯定温柔贤惠,知书达理。”
“一物降一物!不过话说回来,怕老婆的男人也会有出息呀。展如真是聪明绝顶,我刘六麻子真心佩服!我本来是一山野粗人,受她教导,才捧起书呀。”刘铭传大笑。
闲聊了一会,切入台湾防务的正题,李经述问刘铭传的大军什么时候到。
刘铭传说:“大概还有半个月吧。”
李经述说:“那来不及了,法国人肯定会从基隆登陆,我们去向刘璈的营地调兵吧。”
刘铭传点点头,道:“我这两天察看了一下基隆,也觉得台北的防务需要加强。”
于是,李经述、刘铭传去台南找台湾道刘璈调兵。
刘铭传抵台后,慈禧担心淮军实力不够,又派两江总督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抵达福州,督办福建军务。刘璈是台湾最高行政长官,湖南岳阳人,出自左宗棠部下,于是便受左宗棠节制,不服刘铭传的调遣。
刘璈颇有战功,对自己的防守战略很自信,加上当了台湾道台多年,他在当地颇有家产和势力,便说:“台湾首府一直在台南,政治和防务的重心也一向在南部,台南尚为首郡,乃士气民心所系,且粮饷、军需及各项储备均在彼府库,确关台湾根本,倘有疏失,影响非同小可,必须重兵把守。”
李经述说了半天,刘璈都嗤之以鼻,说法国人去台北那些不毛之地干什么?硬是搪塞着不给调兵。
李经述当机立断,将刘铭传叫到一边,小声商议将刘璈拿下,以贻误战机为名把他绑了,夺了他的兵权。
刘铭传看了一下台湾道府,刘璈的手下有上千人,自己带来的亲兵也就五十来人,李经述也就带了苏小芸和苏小玉,刘铭传觉得这样做有点危险,道:“我们初来乍到台湾,就夺台湾道的兵权,恐怕会遭人非议,朝廷那边也不好交代。”
李经述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孤拔的舰队估计还有十来天就到基隆了,再晚就来不及了。台湾要是有失,法军得到了补给基地,福建就危险了。”
刘铭传说:“好吧,那只有放手一搏了!”
于是,李经述让苏小芸、苏小玉将刘璈拿下,刘璈身边的四个带刀侍卫也意识到不对劲,上前阻拦,很快被苏小芸、苏小玉打倒。
绑了刘璈,他带的上百营兵这时也听到动静,全冲了进来,刘璈趁机狡辩说:“我是朝廷命官,奉左钦差之令,驻守台南,没有朝廷的旨意,万万不可随意调兵”。
刘璈的部下举起毛瑟枪,黑乎乎的枪口对准了李经述、刘铭传他们,双方剑拔弩张!
眼看局势就要逆天,刘铭传一脚踢翻了客厅的木桌子,拔出佩刀,一刀砍断了方桌的一条腿,虎目一瞪,大声呵道:“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刘六麻子现在是福建巡抚,统领台湾防务,管他什么左钦差,右钦差,胆敢违我令者,斩!”
刘六麻子的大名,二十年前就在大清军队中如雷贯耳,看他如此坚决,刘璈的亲兵赶紧把手中枪、刀子哐当哐当扔到地上。刘璈被绑着带走,还回头朝刘铭传喊:“刘六麻子,你私绑朝廷命官,左钦差不会放过你们的!”
刘铭传不管那么多,火速派亲兵接管了刘璈的全部营兵,全台震动,刘铭传的威信也一下子树立了起来。
李经述和刘铭传商量,掉了一半台南的防军去台北,另外,由他的淮军驻守台湾东北方向的基隆港口,刘铭传驻守台湾西北方向的淡水港口,也就是沪尾。而且两人一致认为,应该扬长避短,进行陆战,先让法国兵登陆,然后围而歼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