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既然耶律朔古能为部族亲属而背叛辽国,百里无忌就有信心使其只能忠心于自己。
“此事,耶律惕隐不用担心,朕既然要给你活路,只要你配合,朕就能保你一生平安。朕为你引见一个故人。”百里无忌抬起手,轻轻拍了拍。
随着百里无忌的击掌声,书房门被推开,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
耶律朔古茫然地回过头去,这一刻,他不但晕眩,而且失神了。这人不是死了吗?怎会出现在明国皇宫之中。
“耶律惕隐,好久不见。”来人向百里无忌见礼之后,转向耶律朔古打了声招呼。
耶律朔古错愕着,瞪着双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太不可思议了,早已伤重而死的辽国北院林牙耶律敌禄竟活生生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而此地又是明国皇宫。
耶律朔古喉咙发出“咕噜”一声,才发出声音问道:“你可是北院林牙耶律敌禄?”
来人正是偷偷回到明国,回复身份的百里义。
百里义大笑道:“耶律惕隐不必诧异,正是某。”
耶律朔古问:“你没死?”
百里义道:“没有。”
耶律朔古问:“你怎会在此?”
百里义笑道:“我本就是明国人,自然在此了。”
耶律朔古心中一惊,赶紧问道:“那你的妻子,北院枢密副使、中书令耶律撒剌也是……?”
百里义笑道:“她自然是契丹人。”
耶律朔古心中的惊诧令他的脑子一片混乱,这事确实有些离奇,当日北院林牙耶律敌禄因被耶律璟暗杀,伤重而死,如今却完好地出现在明国皇宫中,而他的妻子耶律撒剌身居辽国朝廷要职,更掌控契丹族的镇国之宝铁骑兵,这让耶律朔古完全理解不通其中的情况。
百里无忌看着一头雾水的耶律朔古,转头向百里义示意,让其向耶律朔古解释了一番。
听完整个事情的经过,耶律朔古已经清楚,这耶律敌禄,不,应该是百里义,确是明国人没错,但错就错在娶了辽国的北院枢密副使、铁骑兵统领、总汉儿司事、中书令耶律撒剌为妻,而百里义自己却是明国的从二品镇国将军,这样一来,敌我关系就复杂了。
耶律朔古稍一转念,转向百里无忌问道:“不知陛下唤耶律敌禄前来,与我回辽国之事,有何关联?”
百里无忌清楚地听到耶律朔古称呼的改变,这表明耶律朔古已经心动了。





代周 第十八章
“耶律惕隐应该知道百里义的妻子,也就是耶律撒剌手中所掌控的权力,你回辽国之后,可以与耶律撒剌联络,由她的罩护,想来辽帝要对你动手,应该没那么容易。”
耶律朔古自然知道耶律撒剌的厉害,耶律璟就是不卖她曾救过他的命的帐,也得卖她麾下三万铁骑兵的帐。有她的照应,辽国倒是回得去了,但如何能保证她会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呢?
百里无忌就象是看出了耶律朔古的担心,转头对百里义说道:“你可书信一封交于耶律惕隐,以做凭证。”
耶律朔古久于世故,自然知道这封信绝不是交于耶律撒剌的,而是捏在自己手中的,做为要挟耶律撒剌尽力维护自己之用的。
有了这封信,就能证明耶律撒剌的丈夫是明国将军,这也就成了自己的保命符。
耶律朔古这时已经非常确定,自己是要踏上百里无忌这条明国船了。既然如此,那就要谈谈条件了,耶律朔古需要给自己和部族一个交待,一个背叛的交待。
“不知道我回到上京之后,陛下需要我做些什么?”
百里无忌欣赏耶律朔古的知趣,得了如此便宜,自然需要付出代价。
“耶律惕隐应该知道需要做点什么,朕现在最需要看到的是辽国朝廷内乱,如此才能削弱辽国国力,不知道耶律惕隐可愿意?”
“如此我有一个请求。”
“讲。”
“希望陛下能将我麾下一万多部族军赐还于我,一则可以对朝廷和皇上有所交待……。”
耶律朔古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看见百里无忌的眼神已经变冷。他瞬间明白自己的口误,也许。在这个时候他还不改口,那真得就是死路一条了,与其脚踩两条船,不如专心一口锅吧。
事已至此,耶律朔古心中一声叹息,为自己的前半生而叹,也为自己的后半生而叹。
正了正衣冠,耶律朔古推金山倒玉柱。三拜九磕,完成了对皇帝百里无忌正式的见礼,自此,君臣之分已定。
百里无忌这才松懈下神情,安抚耶律朔古道:“耶律惕隐勿须对你的部族军挂怀,朕早已为你想好说辞,你完全可以以你部被明军包围。后恃机向西突围,经吐蕃之地绕行至阻卜国土,然后东返上京,如此,就能洗脱被俘的嫌疑。”
耶律朔古细想了想,觉得有些问题。自己大军全军被俘,如果消息走露,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百里无忌猜到了这点,安慰耶律朔古说:“与你交战的三路明军,令皆已严令不可走露消息。你被俘之事,整个明国朝廷知晓者不过三五人。耶律惕隐尽可以放心返回上京。”
此时,百里义书信已经完毕,得到百里无忌的首肯,将信件密封之后,交于耶律朔古。
耶律朔古伸手接过,犹豫着开口问道:“皇上,若是臣完成了您的任务,不知道到时如何处置臣,还有,如果辽国因此而亡,不知道皇上要如何处置契丹族人?”
百里无忌仰头,停顿了一下,回过身去,道:“到那时,朕会封你为乌古敌烈大王,至于契丹族嘛,耶律惕隐勿须担心,朕视契丹百姓与明国百姓一体,契丹族人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只是不再拥有军队。”
百里无忌的构想是将辽国分裂成乌古敌烈、契丹、女直三个明国的藩属国,只有将这个庞然大物分裂,中原才能真正得到安宁,当然这并包括辽国西边的阻卜,对于阻卜,百里无忌另有打算。
听到百里无忌的承诺,耶律朔古只能选择相信,这一步走出,那就再也下不来了。以后,唯有尽力使辽国溃败,才能真正令自己和部族安全,不然,自己必将死在契丹族自己人的手里,无论哪个民族,对于背叛者都是不能容忍的。
耶律朔古心中凄凉,但有一事不明白,他问道:“依皇上的意思,并不想占有辽国的土地?”
百里无忌道:“汉人有汉人的土地,契丹人也有契丹人的土地,朕不要契丹人的土地。朕要做的是,将普天之下所有民族纳入明国统治之下,如此,方可以真正消除战乱,使天下人真正安居乐业。”
耶律朔古道:“臣是契丹人,出身辽国,臣知道辽军的强大,说一句不该说的话,还请皇上恕罪。”
“但说无妨。”
耶律朔古小心翼翼地说道:“辽国如果全国动员,可再聚集不下于六十万大军。不知道,明……呃,我国能否抵抗得住?”
百里无忌心中一震,但面不改色地安慰道:“耶律惕隐有过与明军交战的经历,应该知道明军的战力,这样,朕可以让百里将军带你去看看刚刚成军的十万新军,这样你就会知道,明国的实力了。百里义。”
“在。”
“明日,你陪同耶律惕隐去检阅一下你的新军。”
“臣遵旨。”
“对了,百里义,你与耶律惕隐讲讲你在上京时,还有那个肖眉古得的事。”
“是。”
百里义随即将国舅肖眉古得与自己一起秘密向金陵传送情报的事告诉了耶律朔古,并说出肖眉古得如何派人辗转高丽向金陵转送情报的经过。
耶律朔古再次震惊,肖眉古得居然也投靠了明国?
百里无忌笑笑,说道:“耶律惕隐回到上京,若有必要,可以以此迫肖眉古得,要求其配合你的行动。如此,耶律惕隐心中信心是否大了许多?”
耶律朔古再次俯身拜道:“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百里无忌哈哈大笑道:“卿勿须死,朕要你好好活着,活着你才有被朕封为乌古敌烈大王的那一天,才能看到四海皆归明国的盛世。”
耶律朔古被百里无忌的豪语震撼,磕拜道:“臣遵旨。”
三天后,耶律朔古被十万新军的强悍所震慑,他诧异于胜州之战,他居然还能活着,如果面对这十万新军,自己的六万大军不过是以卵击石。(未完待续。)




代周 第十九章
耶律朔古自然不知道,组建这十万新军是何等不易,单就火器等装备而言,已经耗尽了明国军械坊的所有库存,虽然百里无忌双下令新建了几个大型军械坊,但十万大军一旦开战,生产也就与消耗持平了,若再要组建这样十万大军,恐怕要倾尽明国全部国力了。
百里无忌不想再组建新军,他心中认为,就这十万新军,足以扫平天下。
耶律朔古被百里无忌密令送往太原,同时令杨业部安排耶律朔古的一万多辽军进行一次“假突围”,以造成耶律朔古并未被俘的假象。
耶律朔古借此向西进入吐蕃领土,转而北上,经阻卜国土,踏上了返回上京之路。
……。
百里无忌明显没有预料到,自己安排的明报“采访”,竟能带来如此大的哄动效应。
一时间,不仅两座学府的学子为之沸腾,连明国各州各县的街头巷尾,也在传颂着蒋延嗣的话语,俨然成了边镐第二。
所有人都热血澎湃,只看到了蒋延嗣从一阶生员直升到正四品将军的光鲜,却无人去留意那光鲜下有多少人的性命和鲜血。
一将功成万骨枯……。
百里无忌不想往热血澎湃的民众头上泼冷水,他需要明国的沸腾,这比全国动员进入战争状态更直接更有效,还不会太伤及国力。百姓自愿总比朝廷强制来得有效。
百里无忌感叹,皇帝在面临战争时。有时所能做的远不如一个领兵将军来得实在。
至少不用为着战争物资、后勤补给、动员民众伤透脑筋,而在与辽国这个庞然大物的硬碰硬较量中。百里无忌感到背后的凉意。这是一场关乎汉民族生死存亡的较量。
而这其中,周国柴荣更是心力交瘁。
持续一年的战争令周国朝廷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二十多万大军的参战,超过八万周军将士阵亡,这其中的物资军械消耗和对将士抚恤、赏赐的发放,哪一样不要钱。
国库确实没钱了,现在朝臣已经暂时停止发放俸禄,柴荣还是感念郭威在世时的积累。如果没有郭威三年的积累,这一仗周国也坚持不下去。
而如果没有明国在背后的大力支持,柴荣肯定是坚持不下去了。
也就是这一年的坚持,周军将辽军的攻势顶住了,将战线从北到南,稳定在了银、宁、凤翔府一线,虽说丢失了十余州。但能顶住辽军如此规模的进攻,柴荣还是觉得满意的,这使他完全有资本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谋略。
但国力贫弱,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柴荣已经无法厚颜再向百里无忌开口要支援了,这一年。周国从明国处得到的粮草、军械物资使周国拖欠了明国三千万两白银。
本来柴荣还可以凭借周国单方作战的借口向百里无忌索要援助,但如今明国在胜州附近为支援周国府州打了这一场仗,已经让柴荣彻底失去开口的勇气。
明国此战动用三个军,七万多人,击溃辽军六万之众。战功不可谓不显赫。但损失也不可谓不惨重,第四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战令柴荣失去了赖以自豪的资本。甚至将周国一年来顶住辽军的功勋抵消的干干净净。
也使得周国朝堂之中,盛传的明国让周国做挡箭牌,而明国自己躲在后面的谣言一扫而空。
柴荣很无奈,这日子还得过下去,这场仗也得打下去,但周国确实已经精疲力竭。
在这困难的时刻,周国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王朴给柴荣上了一道奏章,他出了一个立竿见影的搂钱办法,“灭佛”。
柴荣仔细阅读之后,特召王朴细细解读。
“朕经常思考达到大治的方略,没有得到其中的要领,睡觉吃饭都不能忘记。然如今契丹大军来犯,根本不容朕有大治的时间,国库又一贫如洗,爱卿所奏之策,朕深有感触,但有一些细节,还想征询爱卿的意思。”
“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当年唐武宗灭佛,因此而伤及成千上万人性命,朕虽然有赞同止佛之心,但却无杀人之意,想问爱卿可有良策?”
“陛下,当初唐武宗灭佛,其因在于儒、佛、道三教的倾轧,也有铲除异己之意。而陛下灭佛却是为了周国社稷,不可同日而语。对于此政令的实施,臣以为,陛下只禁民间百姓不可私自受戒剃度,规定只可在国内几个大州如开封、大名、京兆等府设立受戒佛坛,如何既能达到还僧为俗,增加税民,增强国力的目的,也不至于象唐武宗时造成大量流血事件。”
柴荣点头称善,说道:“如此,此事就交给爱卿负责处置。”
王朴施礼道:“臣,领旨。”
柴荣心中略微松了一口气,但国库的窘况就如一具石磨压在他的心里,今天与王朴之对,虽稍解心结,但意犹未尽。
“爱卿可有别的充实国库的良策?”
“这……。”王朴心中虽有一策,但此事相关甚广,也不知道对周国未来有无损害,不敢向柴荣禀明。
柴荣见王朴吞吞吐吐的样子,就知道王朴心中有主意,一时情急,便催促道:“爱卿快说,周国已经到了发放不出大臣俸禄的地步,还有何事不能为的?”
王朴揣摩之下,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陛下,何不向明国求援?”
柴荣闻听王朴竟是这个主意,不觉心中失望,说:“此事朕早有想过,本来仅以周国对抗辽军,朕还可以向明国开口求援,如今明、辽已经交战,如此局势之下,明国自己也嫌粮草军械不足,叫朕如何开得了这口?”
王朴道:“皇上所言甚是,但明国建国已经有十余年,国力雄厚,倒不至于太过窘迫,皇上所虑也确实难办。不过,听闻往年明国朝廷派遣使者向周国请求通用明国金银票据之事,被皇上拒绝,臣以为,如果以通用金、银票据为条件,向明国提出求援,应当不会被拒绝。不过,此事有关周国未来,还望陛下三思。”(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章
柴荣骤闻之下,不由得心中一动,但他还是有些犹豫,这金、银票据在周国使用,倒不至于造成周国多大损害,只是这样一来,周国目前通用的铜、铁钱就会被淘汰,这对于周国的经济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柴荣又转念一想,就是不同意金、银票据的流通,周国眼下通商的商人也早已偷偷使用明国票据,虽说票据是一张纸,但有明国朝廷的担保背书,其坚挺度也远比周国的铜、铁钱硬朗,周国这几年间,地方私铸钱币的风气再起,各种不足份量的劣质钱币泛滥,屡禁不止。
如果这样,倒不如使用明国票据,也能使这些劣质货币淘汰,无形中也帮了朝廷一个大忙。
柴荣一番思索之后,对王朴道:“爱卿以为,这一条件能换明国多少援助?”
王朴一愕,道:“这……。臣确实不敢枉猜,不过如今周、明同盟,不如陛下与明帝一晤,商谈一番。”
“也罢,爱卿私下知会金陵府,请明国皇帝与朕会晤,此事先不必外传,待有了眉目再公布不迟。”
“臣遵命。”
不久,周国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灭佛运动”。
柴荣敕命天下寺院,未经朝廷敕赐匾额的全部废除。禁止私下剃发出家当和尚、尼姑,凡是打算出家的人必须得到祖父母、父母亲、伯伯叔叔的同意,只有东京、西京、大名府、京兆府准许设立受戒的佛坛。禁止僧侣舍身自杀、斩断手足、手指上燃香、裸体挂钩点灯、身带铁钳之类惑乱破坏社会风俗的行为。
命令东京、西京以及各州每年编制僧侣名册,如有死亡、返俗。都随时注销。
这一年,天下寺院保存的有二千六百九十四座。废除的有三万三百三十六座,还俗和尚八万二千四百四十四人,尼姑二万八千七百五十六人。
而拆除寺庙、佛堂,得金二十七余万两、银四百余万两,铜铁等金属数十万斤。
相当程度地缓解了周国窘迫的财政压力。
同时,佛门子弟的大量还俗,给周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兵源。
柴荣任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兼中路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接替自己在宁州督战抗击辽军。任命赵匡胤暂任北路招讨使。率两万禁军北上支援银州。
一个月后,已经是年底,柴荣与百里无忌再次聚首徐州。
看着已经早生华发的柴荣,百里无忌心底一阵感触,他,也许命不久矣,只是如今自己的穿越。会否带来柴荣命运的改变,对此,百里无忌也无法预料。
对于吞并周国,完全一统,这已经是不可逆转之势,百里无忌只希望能尽量少流点血。最好能和平解决明、周两国的统一。
但眼下并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面对大举而下的阻卜军和辽军,眼下明、周两国需要的是唇齿相依。
这一年的战争,发生了很多事,明、周两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而将参与其中的角厮罗、甘州回鹘两个小势力剔除和逼退逻些吐蕃。是这一年中,百里无忌最大的功勋。为此,明军也付出了数万人的生命。
剔除了上面三个势力,令联军仅剩下阻卜和辽,由此,明、周两国才能将战线稳定下来,柴荣和百里无忌才能带着略略轻松的心情,在此会晤。
柴荣看着眼前的百里无忌,心中竟生出一丝仰慕之情,柴荣本是个不服输的人,如果与百里无忌互为敌对,那么很有可能是不死不休之局。
天下英雄哪个是肯服输之人?
但现在局势不同,明、周两国结为同盟、互为唇齿,共同抗击北方敌人,而一年来明国对周国大力地支援,更使得两国的交情日益见长。
也正因为如此,柴荣以结义兄弟的情分去衡量着与百里无忌的关系,对于与己比肩,甚至比自己更强的强者,柴荣心中的那一丝仰慕就不足为奇了。
“大哥,弟弟敬你一杯,以谢这一年你对我国的照应。”
“二弟客气了,这不过是同为汉人的份内之事。来,同饮此杯。”
一杯烈酒下喉,反冲上来的酒气让柴荣眼睛一酸,“大哥,你认为这一场仗要打到何时?最后能赢么?”
百里无忌怜惜地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几个月的汉子,心中也不觉心酸,柴荣若是生在一个盛世,成就绝不下于李世民,可惜了了。
“我记得前些日子,我国明报上有一个军人说过,胜利必将属于明国。今天,我将此话转送于你。胜利,也必将属于周国。”
百里无忌微笑着举起杯,“二弟,辽国固然实力雄厚,但我汉人绝非甘为臣虏之辈,纵然你我都看不到这一胜利的时刻,我们也要一起将这一战打下去。此战非一朝一夕就能结束,这是一场持久战,是双方国力的比拼,胜利就是看谁先支持不下去。汉人经过上千年的战争,对战争的忍耐性远远强于契丹等游牧民族,所以,我看好此战的结果。来,再饮一杯。”
柴荣欲言又止,应声举杯一饮而尽。
百里无忌眼角扫到柴荣犹豫的样子,主动问道:“二弟若有事,不妨直说。”
柴荣身为周国天子,所谓一分钱难死英雄汉,这钱财之事还真让他开不了口。
百里无忌已经猜到柴荣想说什么,周国“灭佛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天下谁人不知,数以万计的佛门弟子逃入明国,也给明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周国虽然对外宣称是佛门子弟不事生产的原由,才发起这场“灭佛运动”,但在明国朝臣的眼中,这场运动的真实原因,自然一清二楚,何况,徐世铭的军情院对辽、阻卜的刺探力度不如人意,但对周国的情报网却是非常给力的,这也许在于徐世铭始终将精力放在统一周国的事情上。
柴荣抬头,看着百里无忌正欲开口,百里无忌一竖手掌道:“二弟勿须再说,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明国再支援三千万斤粮食,一万颗地雷,五万颗手榴弹,二弟可满意?”(未完待续。)




代周 第二十一章
百里无忌已经尽力,连绵的战事和新军的组建,哪一样不需要财力物力的支持,明国积累十余年的国力,经这一战,已经消耗近半。而战争结束之期遥不可及,百里无忌不得不为将来考虑。
这样数字的物资已经令柴荣满意,来之前,他只想凭借允许明国金、银票据在周国的流通来换取一千万斤粮食、一万颗地雷、三万颗手榴弹,而现在百里无忌没有丝毫条件地开口,支援数量又远超过自己的估算,这令柴荣心中非常感激。
所谓投桃报李,柴荣绝非能坦然接受别人恩赐的小人,柴荣一咬牙道:“大哥,我听闻明国金、银票据深受商贩欢迎,我国铜铁钱币优劣混杂,不堪管理,如果大哥有意,我可以让允准明国票据在我国流通。”
百里无忌笑了笑,这金、银票据流通早已深入周国,票据的便利被商贩们推崇,早被周国商人们偷偷使用,只是在周国国土内,百姓还没有公开使用而已,而票据本身就是额度大,方便商贩而设立,对于寻常百姓,也是可有可无。
当然了,有周国朝廷的允准,对于票据向百姓流通的推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百里无忌自然知道柴荣的意思,英雄总是需要面子的,答应柴荣,那就让柴荣觉得心中平衡,可以让他觉得少欠了自己一份人情。
1...116117118119120...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