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但这时,王朴的四个随从中,有一个随从“呛”地一声抽出佩刀,口中呐喊了一声好象是“若统……。”竟持刀砍向撕打中的学子。
代周 第二十五章
空手的学子怎敌得过战刀的劈砍,眨眼间,两个学子倒在血泊中,不知生死。
王朴见之大惊,呼喝着“住手、住手……。”
但不知道是人声吵杂听不到,还是太过投入,这持刀砍杀的随从竟毫无反应,一意地不停向那几个学子追杀。
王朴大寒,光天白日之下,做为周国使者在明国官驿当众杀人,这不仅仅是刑事案件,而且必将引起外交纠纷,到时真的是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这一瞬间,看见周国使者竟敢当众持刀杀人,不但被守军阻拦学子、百姓更加愤怒,连本来是阻拦人潮的守军也不再阻拦,抽刀向王朴等人冲来。
事态已经变得不可收拾,挡在王朴向前的三个随从瞬间被冲上来的人潮淹没,王朴此时才醒悟返身向内逃窜。
而此时,奉百里无忌命令前来支援守护官驿的周行逢率领御林军赶到官驿。周行逢一见局势严重到如此地步,立即命令御林军迅速穿插分割人群,压制混乱再细细审问,此事已经发展成流血事件,周行逢不敢擅专,一面派人禀报百里无忌,一面令几个御林军朝天鸣枪示警。
火枪巨大的击发声,震慑了在场的所有人,而御林军的服饰更是震住了疯狂的学子和百姓,在明国,想来没有学子会不尊百里无忌,在明国学子的心中,百里无忌就是无所不能的神。
御林军的到来,瞬间控制了局势的恶化,人潮开始平息,上千人开始寂静无声。
这时,周行逢才发现那倒在血泊中的三个学子和四个周国使者,周行逢赶紧令人召唤军医施救。
一会儿,当军医赶到时,最先被砍杀的两名学子已经没有了气息,而四个周国使者也已经死了两个,持刀砍人的随从就是其中之一。
周行逢命令将三个伤者迅速护送至御林军军营。命令御林军迅速搜捕驿馆内逃窜的王朴,并开始对现场所有人进行依次盘问。
百里无忌正在说服徐世铭三人,得到御林军士兵的禀报大惊失色,连忙携徐世铭等人和亲卫赶赴现场。
等到百里无忌赶到时,周行逢已经理清了今日事件的始末,也擒获了躲藏在馆驿中的王朴,正在审问。
见百里无忌亲临。周行逢上前见礼,被御林军包围着的学子们如同见了救星。纷纷跪倒在地,向百里无忌哭诉。
场面又混乱成了一团粥,百里无忌脸无表情地扫视了一眼,举手一按,学子们开始闭嘴,现场中除了压抑的抽泣声,再无别的声音。
百里无忌转头询问周行逢:“事情可有定论?”
周行逢禀告道:“回皇上话,臣已经询问相关人等,笔录在此。”
百里无忌接过周行逢呈上的笔录。心中震惊,已经出了人命,其中还有两名学子,这让百里无忌非常愤怒。
他捏着笔录,慢慢走到王朴面前。
“王郎中,你来金陵竟是来杀我学子的?”百里无忌冷冷问道。
王朴早已心惊胆颤,倒不是怕被百里无忌杀头。他并不怕死,而且只要明、周没有宣战,百里无忌也不可能斩杀周国使者,王朴心惊胆颤的是,今日之变故太过异常,局势竟在一眨眼功夫变得不可收拾。最让王朴心惊的是,自己的随从竟持刀杀人,还不听自己的命令住手。
“明国陛下容禀报,外臣绝无冒犯明国之意,事发突然,外臣已经下令随从住手,奈何其不听从。还请明国陛下明察。”
百里无忌心中也感觉困惑,自己与柴荣会晤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此议,但柴荣回国后却重提旧事,这本是件好事,可如今却已经变得无法收拾,其中有太多想不通的地方了,按理说,周国如果不肯答应自己的提议,完全不用理会便是,而且还特地派遣使者前来。如果说有阴谋,那杀几个明国学子,对周国又有何好处?除了使明、周两国同盟破裂之外,周国并无任何好处,甚至只有坏处,至少,周国再无可能得到明国的支援,如此,在阻卜、辽军的攻击下,周国是自寻死路。
况且,纵然有阴谋,柴荣为何派王朴前来,至少百里无忌知道王朴是柴荣的心腹,第一次在徐州会晤,柴荣就带王朴、赵匡胤、郑恩前来,有此可知,王朴在柴荣心中的地位。另外,以王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何以有持刀杀学子之念。
有太多的疑问想不通,百里无忌也不想在这滞留。
百里无忌回头对拜伏着的学子、百姓说道:“朕已经知道此事,但其中原由尚没查清,汝等先行回去,此事,朕必会给你们一个交待。散了吧。”
得到皇帝承诺的学子、百姓们开始散去,但与死伤学子亲近的学子却依旧滞留在原地。
他们哭诉着:“皇上,他们死得冤啊,还请皇上为他们报仇雪恨。”
百里无忌应道:“朕必会查明原因,还死者一个公道,你们回去,将此话转达给学院学子们,也转达给死者亲属。”
“学生遵命。”现场人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时间,就剩下御林军和百里无忌这人了。
王朴见人潮散去,正想与百里无忌说话。
却被百里无忌制止,“王郎中,你身为周国使者,朕本不应该拘留你,但杀人者是周国人,杀人的刀是周国的刀,朕必须查明事实,先委屈你滞留在宫中,待事情查清,朕再做处置。朕会派信使通告周国,你先安心随朕进宫吧。”
王朴自然也不想背着这天大的罪责回去,这无法向柴荣和周国朝廷交待,“外臣谨遵明国陛下之命,外臣定当配合查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百里无忌令周行逢将御林军带回,自己则带着众人和王朴回宫。
“你确定这四个随从身份没错?”书房中,百里无忌亲自提审王朴,徐世铭等三人陪审。
“回明国陛下,外臣已经再三确认,没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代周 第二十六章
“你确定你当时喝令持刀随从住手?”
“确定。 ”
“你令其住手时,其可已经杀人?”
“外臣可以肯定,喝令住手时,正是其行凶之时,当时还未砍中学子。”
“王郎中,对于你的人品而言,朕可以信你,但此事太过诡秘,你的随从不服从你的命令,持刀杀人,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外臣所言句句属实,明国陛下,试问若此次杀人事件出自外臣授意,外臣用意何在?周国又能得到什么好处?”王朴此时已经冷静下来,说话开始有了些条理。
百里无忌点点头道:“王郎中,你再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不要急,慢慢想,不要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遵命。”王朴闭上眼睛,开始回忆当时的情形,“为避免直接与外面人潮起冲突,我当时一直躲在驿馆中,后来人越来越多,驿馆的守军已经无法阻止,我见躲避不是办法,只好带四个随从出门,本想是以理服人,却不想,刚一露面,人潮就蜂涌而来。此时,随从们见势不妙,便一起上前,挡在我的面前。”
百里无忌点点头,这个时候,随从保护主公,替王朴遮挡在情理之中。
“当有数个学子趁守军空隙之处,冲入驿馆,就在与外臣随从相撞之时,其中一个随从就抽出了佩刀。”
“等等,你的随从抽刀时,学子可已经动手对你或者你的随从进行攻击和殴打?”
王朴皱眉努力回忆当时的情景,过了一会,王朴道:“抽刀时,双方刚刚接近向前一尺左右,还未动手。”
“你确定?”
王朴思忖道:“外臣确定。”
“那就是说,这名随从并非出于无奈而拔刀自卫,而是有意击杀学子?”百里无忌盯着王朴追问道。
王朴有些迟疑,如果应了百里无忌的话。那就是将责任全部往自己和周国身上引了,但因距离近,王朴确实看得很清楚,当时四个随从上前一步,挡在他的前面,也就是这时,其中一个随从就抽刀砍杀学子了。
犹豫了一会。王朴毅然答道:“确实如此。”
百里无忌“唔”了一声,继续问道:“那么。你看到此随从抽刀,可有立即喝令制止?”
王朴道:“事出突然,外臣有一息迟疑,但外臣可以肯定的是,当外臣喝令住手时,该随从尚未砍杀学子。”
王朴再次皱眉回忆道:“对,肯定没有,我记得我喝令住手时,我的眼睛一直盯着他的刀锋。那时正是他举刀之时,还未落下。”
百里无忌道:“那此时,你另外三个随从又做了些什么?”
“外臣见事发突然,情急之下,从三人中间伸手,然后捉住他们的衣襟,也是怕事情闹得更大。外臣可以确定,此三人一直挡在外臣身前,除了推搡,并无出格之举。”
“王郎中对持刀杀人的随从可知根底?”
“外臣的四个随从来自鸿胪寺,做为使者随从,从开封府一直跟随外臣。”
“你确定?”
“确定。”
百里无忌心想。这四人都是来自周国鸿胪寺,做为使者随从,必是有外交经验之人,在异国胆敢动手杀人?这确实有些诡异。
“王郎中,那个持刀杀人的随从平日里可有异常,譬如说话、行事什么的?”
“应该……没有吧,外臣此次前来金陵。完全出于我国皇帝授意,并不与鸿胪寺有真正交涉,故,与随从也不多谈,明国陛下此问,还是问外臣幸存的两个受伤随从。”
百里无忌微微点头,转向徐世铭等人,道:“此事关乎明、周两国同盟,不可稍有差池,必须查明真相。徐相立即与周国交涉,让周国派出专人前来金陵,与明国一起审理此案。”
徐世铭应道:“臣遵旨。”
百里无忌道继续说:“徐相,你代表朝廷,担任主审,冯相兼有金陵学府院令之职可做为代表参与会审,此事全权交于二位爱卿,查出真相,切不可让朕无颜面对学府学子们。”
徐世铭、冯道躬身道:“臣必当尽心竭力。”
百里无忌回过头,对王朴道:“王郎中,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要委屈你暂时留在明国了。”
王朴低着头没有说话,百里无忌有些诧异。
徐世铭上前正要提醒王朴这失礼之举,却被百里无忌阻止,因为百里无忌看到了王朴的沉思神态,百里无忌摆摆手,示意众人不要去打扰他。
好一会,王朴抬头茫然地对百里无忌说:“明国陛下,外臣想起一事,甚为蹊跷,外臣百思不得其解。”
百里无忌道:“王郎中大胆说就是,朕说过,任何细节都不要错漏。”
“外臣当时依稀记得,那个杀人的随从抽刀砍杀前喊了句话,只是当时人声吵杂,无法听得真切。”
百里无忌精神一振,忙问:“他喊什么了?”
王朴用力晃着脑袋,努力地回忆道:“好象是说,肉脯,不,应该是若统什么的。我只记得主两个字,后面的因为其背对我,而且已经向前冲去,我听不清楚了。”
“若统……。”百里无忌默默地念了几遍,搞不清楚什么意思,转头向徐世铭等人征询地扫了一眼,徐世铭三人都轻轻摇头,表示也不清楚什么意思。
百里无忌一时想不通也就不想了,转而再次对王朴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王朴起身施礼道:“事情查明之前,外臣愿意配合滞留明国,这也能还外臣和周国一个清白。”
百里无忌点点头道:“很好,徐相,抓紧对受伤学子和随从询问,有了进展,立即禀报朕。”
徐世铭应道:“臣遵旨。”
当明国的信使将金陵发生的血案通报给周国时,周国朝野震动。
如果因此失去明国的支援,周国将独自面对辽军的进攻,如此周国必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但也有人提出明国欺人太甚,纵然周国随从杀死了两个明国学子,但周国也有两人死于明国驿馆,如此,也就无所谓谁对谁错了,至少,周国也是受害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代周 第二十七章
这些人的声音也很强大,以张昭为代表,正在朝堂上据理力争。
柴荣在得到明国通报之后,迅速召集原班人马李谷、王溥、张昭、范质等人商议对策。
柴荣现在心中懊恼,原本是一件好事,不想竟好事多磨,变成了坏事,如今牵扯到了血案,这让柴荣心中对王朴有了一些怨念。
“皇上,此事非周国所图谋,我等心中自然清楚,但问题是如何向明国解释清楚,臣以为,应该再派使者前往金陵,一则应明国请求,参与此案审理,再则也可将皇上的心意转告于明国。”李谷老持稳重,这事周国自然知道肯定有误会,派王朴前去金陵的用意,在场人都很清楚。
范质道:“李司徒所言极是,现在最需要的是解释误会,臣以为周、明共同对抗外敌事大,不能因为这小小误会,伤了周、明两国同盟的根基。”
王溥道:“臣以为,王大夫一向稳重,断不会授意随从当众行凶,此事恐怕另有蹊跷,眼下再紧要是派人去金陵与王大夫取得联系,探知事情的来龙去脉。”
张昭上前道:“我国一番诚意给明国颜面,方才派重臣为使者前往金陵,如今却因死了两个学子而向我国大兴问罪之师,我国也有二人被杀死在金陵,如果不对此进行追究,如何维护我大周颜面,臣以为,应向明国责询。”
“不可,张尚书此议不妥,如今应是化解此误会,而非火上烧油。周、明两国同盟抗击外敌事大,此事纯属误会事小,岂可因小废大?”王溥一听张昭的话,就出言反对。
“王尚书所言中事小是否指得是周国的颜面?”张昭针锋相对。
“张尚书牵强附会,我指得是事,而非颜面。明国历年来对我国尽力援助。有目共睹,岂可为这么一件小事,恶言相加?如果因此事使得周、明交恶,我国如何独自对抗辽国大军?”王溥反驳道。
张昭冷哼一声。说:“王尚书好口才,吃得是周国俸禄,却不知将屁股坐到哪边了。”
王溥大怒道:“张尚书如此巧言令色,恶意中伤,是为何意?”
柴荣听不下去了,用力地咳嗽一声,二人方才闭嘴不再争吵。
柴荣道:“二位都是朕之股肱,切不可因事起了龌龊。朕已决定,派人前往金陵,一则参与审案。二则向明国皇帝转达朕的心意。”
本来这皇帝已经有了决定,臣子就该遵从。
但李谷、王溥、范质三人应命,张昭却不同意。
张昭抗声道:“圣上,臣有异议,依圣上所言行事。我国从此就将在明国面前矮上一头,同样是两条性命,为何他明国可以羁押我国重臣,还要我国派人前往金陵?”
柴荣心中有些不快,但面上还是平静,问道:“那依张爱卿的意思,该当如何应对?”
“呃……。”张昭一愕。他只是为反对而反对,还真没有想过如何应对,心中急转,灵机一动道:“圣上,臣以为应该向明国索还王大夫,之后。两国再各派使节进行会审,如果明国不送还王大夫,我国应据理力争……。”
王溥在边上一声“嗤……”,嘲弄道:“如果你据理力争,明国还是不放人呢?张尚书莫不是想打进金陵府去?”
张昭闻言大怒。吼道:“我纵然粉身碎骨,也不受明国羞辱,总比你当一个缩头乌龟强。”
眼见二人又要争吵,柴荣只好再次咳嗽制止。
柴荣心中,觉得张昭所说也有些道理,毕竟不是私事,关乎两国邦交,虽说周国使者杀了人,但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周国毕竟也是二死二伤,纵然使者犯罪,那也得周国律法来惩戒。
但柴荣又不想因此与明国交恶,毕竟共同对抗外敌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思索之下,柴荣道:“若依张爱卿的意思,我国应该派谁去金陵合适?”
张昭道:“臣愿意出使金陵。”
李谷、王溥正欲出言反对,柴荣摆摆手道:“此事就这么定了,辛苦张爱卿前往金陵。张爱卿,你要谨记,朕只有一个要求,不可破坏周、明同盟。”
张昭赶紧躬身应道:“臣遵旨。”
俯身低头的一刹那,没有人看见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诡异的笑意。
百里无忌一面亲自去金陵学府安抚学子,一面令百里义做好出征的准备。
这一天,徐世铭二人审理之后,来向百里无忌禀报案件的情况。
“皇上,据受伤学子和两个受伤的周国随从交待,当时除了行凶的周国随从,其余三个随从和使者王朴,确实没有向学子动粗,而且,据三人交待,那行凶者在挥刀前确实喊出了一句话,是为弱同或者柔铜,虽然字不一样,但读音却一样。臣想不通,也问不出所以然来。臣惶恐。”徐世铭请罪道。
冯道上前道:“臣询问过学府学子和大量在场的百姓,证实行凶之人确实喊过一句话,但也搞不明白话的意思。”
百里无忌让二人将卷宗留下,令他们退下。
一时间,百里无忌的脑袋中尽是“若统、弱同、柔同……”这些不知什么意思的字。
百里无忌猜想,也许,这不过是凶手无意识喊出的一句话,并没有什么意思,就象比武时,吐气开声“哈……”或者“呀……”一样。
此时,亲卫来报,百里义求见。
百里无忌无意识地点点头,示意让他进来。
“若统、弱同、柔同……”百里无忌仰头念叨着这些字。
“大郎,你这是在求神呢?”百里无忌都不知道百里义什么时候来到身边。
“阿义,有何事?”
百里义赫然道:“新军出征在即,这次出战规模空前,想来找大郎聊聊。对了,大郎刚才念叨的着若统,可是在祈福啊。”
百里无忌斜了百里义一眼,道:“祈什么福,这是驿馆前的凶手行凶前念叨的一句话中的两个字。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百里义突然放声大笑。
代周 第二十八章
百里无忌诧异地看着百里义,道:“阿义,何事发笑?”
“大郎,这两字的意思问我就行了。”
“你知道?”
“当然知道,大郎忘记我可是辽国的北院林牙。”
百里无忌大惊道:“难道这两字与辽国有关?”
百里义道:“大郎,若单凭这二字,在契丹语中的意思是福佑,若在一句话中的意思,那就要从整句话理解了,不过,若这是凶手行凶前说的话,很有可能是如神灵庇佑或者神灵赐福的意思了。”
百里无忌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场血案之后,有辽国的影子。
如此,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王朴一介文人做为使者而纵容随从杀人了。
又或许,这随从已经被辽国收买,而挺而走险。
心事一解,百里无忌拍打着百里义的肩膀,道:“你小子真是我的福将,说说吧,是不是临战胆怯了?”
百里义不好意思地低头道:“我只是有点紧张罢了。”
百里无忌道:“还记得当年我出任巴东县令的路上,你和阿仁二人都说了自己的梦想,我记得你的梦想就是率大军驰骋天下,怎么,如今心愿达成就在眼前,你反而露怯了?”
百里义老脸一红,道:“大郎休要取笑,我大小战斗也上了不下数十场,何来胆怯之意,只是这次不同,一则规模远非往日可比,二则十万新军组建着实所费不菲,所以,我才……”。
百里无忌知道百里义心中所担心的意思,这十万新军确实是明国的国力所凝了,不用说百里义,就是百里无忌自己率军出征,也会心中忐忑。就象一件渴望许久的新衣裳,一旦真穿在身上。那么,总会担心哪里碰脏了,碰破了。
“阿义,别想太多。不管是黑旗军还是特战军,也包括现在新军,组建起来的目的本就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上战场拼杀的,只要你尽力了,我不会怪你,打光了,大不了再组建一支就是。”百里无忌安慰道。
其实,百里无忌的心中也是伤感的,十万新军。不知道战后能回来多少人,这每一个将士的背后,那可都是一个家庭。但百里无忌不能将这话对百里义说,说了会影响百里义的心情。毕竟皇帝的每一句话,对于一个即将出征的主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郎。我想问你,这一战你最理想的战果是怎样的?”
百里无忌有些意外,这个粗汉竟已经懂得揣摩自己的意思了,百里无忌心中有些高兴,笑问道:“战略方案都不是已经早交给你了吗?”
百里义挠着头道:“这是自然,我已经看过数遍了,只是这一战。我心中有一份担心。”
百里无忌有些诧异,说道:“哦,说来听听。”
“大郎,从龙、剑、壁州一线北攻,击溃阻卜军,以达到收复失地和联合周军对南路辽军进行合击。我想,凭新军战力,加上出其不意,击溃阻卜军应该不成问题,但对南路辽军的合击……。我说了。还望大郎莫见怪。”
“说,你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扭捏了?”
百里义不好意思地讪笑道:“如果宁州一线的周军出现问题,那么不单北路辽军会顺势而下,而且一旦有变,新军和阿仁的特战军很可能陷入两路辽军和周军的合击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