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贺人龙和猛如虎带着五六千疲兵果然被堵在寿阳城下进退不得,见到唐军的大军来到,只得投降。
李卑回到太原后,对唐军的战力又夸大了几分,将晋王吓的要死,他本来还想在太原看看风色,听到孙传庭陷于贼手,当夜就收拾细软,往京师逃去。
太原的明军士气更是低迷,生怕唐军会来进攻,每天都惶恐不安,太原的居民却不在意,上次唐军攻下太原后,居民们多少得到了一点好处,许多人巴不得太原早日被唐军拿下。
只是明军胆战心惊数天后,也没有见到唐军进攻,对面唐军也没有增兵的迹象,明军才放下心来,只是反攻唐军,却谁也没有这个胆子。
唐军的另一路大军也很顺利的攻取了辽州,唐军攻克晋中后,辽州就成了孤城,见唐军兵临城下,守城的明军明智的选择了投降。从整个山西到真定。
唐军顿时通畅无阻,唐军一边运送各种物质,一边征发当地地民夫整修道路。
不同于明庭无偿的征发劳役。唐军的劳役是有工钱地,唐军有意给新占领的各县百姓实惠,又怕百姓不相信。工钱都是每日结算。做一天工三十文。这个工钱比给壕强家打长工的人高了一倍,各县地百姓纷纷抢着做工。
此时快要到春耕季节,唐军怕百姓贪图工钱,误了农时,只得规定每家只收一人,在各县征发了数万民夫。抢修从晋中到寿阳、阳泉、真定之间地水泥路。
真定府还要明军手中,唐军已攻了三天,城下损伤了一千多名士卒,真定府依然岿然不动。真定府地城墙经过唐军数天的轰击,许多地方已塌陷了下来,明军依靠城墙形成的瓦砾堆,还是顽强的用弓箭,大刀,阻击唐军的火枪手,让唐军每次以为要攻下时,又不得不退回。
田见秀和另一路大军都已齐聚在真定府下,除去各地的留守部队,唐军在真定聚集了十万五千名大军,一时半刻却拿真定府无可奈何,只能一点一点地消耗守军的力量,等他们力量消耗完了,真定自然会拿下。
李鸿基开始还对真定府的守将恼火万分,后来对他欣赏起来,第五天,唐军没有炮击,而是派人去向周遇吉劝降,李岩曾和周遇吉有过一面之缘,自高奋勇前去,李鸿基特意从军中选出几名锦州卫出身之人随李岩到城下对明军喊话。
“城上的明军兄弟听着,我是大唐皇帝地特使,我皇有话要转告周总兵,请周总兵到城头一见,我皇保证他的安全。”
在唐军没有攻城前,城里的明军都躲了起来,城头只留下数十人观察,一旦唐军攻城,明军才会出动,正是依靠这种打法,唐军的火炮尽管惊天动地,明军死在火炮下的人也不多,更多是死在唐军的火枪下,因此唐军才要作出保证,不能明军不会轻易露出头来。
周吉遇此时双眼已布满了血丝,全身衣服血迹斑斑,胡子,头发已乱成了一团,这四天来,他每天只睡不到二个时辰,经常亲自带人来堵唐军的冲锋,城墙已不可靠了,只能用血肉来堵,幸好塌陷的城墙成了瓦砾堆,依然可以阻止对方骑兵的突击,否则城墙一塌,大事已休。
周遇吉身边本来有五十多个亲兵,现在只剩十五人,而且人人带伤,若不是亲兵死死的护着他,他早死了,听到唐军请自己到城头,他正要上去,他的亲兵百户长刘应龙拦住道:“总兵大人,当心贼人有诈。”
唐军的狙击手神出鬼没,明军常常和眼前的敌人正在拼杀,突然远处就有一颗子弹射过来,将明军悍勇之人击杀,明军的兵伤亡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百户,什长之类的军官伤亡却达五成,刘应龙的手下更是有二十多人死在这种手段下,他怕唐军将周遇吉诳出去击杀。
旁边的游击谢嘉福(注1)却不以为然:“大人,见见也无妨,他们以伪帝的名义保证,必不会伤害大人。”
刘应龙反对道:“贼人的话怎可轻信,若是总兵大人有损伤,你担当得了吗?”
谢嘉福毕竟是游击将军,被一个百户如此指责,脸已涨得通红,正要再说,周遇吉抬手制止了他:“好了,我周遇吉怕过何人,唐贼要见我,我安能象妇人一样躲起来。”
见自家大人已走出了藏兵洞,向城头上去,刘应龙恨恨的瞪了谢嘉福一眼,也只好跟着,谢嘉福本来见周遇吉同意自己的建议,已消了气,见刘应龙瞪着自己,心中又是火起:“一个小小的百户长,神气什么?”
唐军在下面喊了五六遍,周遇吉就到了城头:“本人正是周遇吉,有话快讲,有屁快放。”城上的明军都笑了起来。
李岩上前一步道:“周总兵可记得故人否?”
周遇吉和李岩可以说是同科,不过周遇吉考的是武举,李岩考的是进士,李岩落榜,周遇吉却高中武进士,两人在考前住同一个客栈,意气相投,算是有了交情,只是周遇吉与他分别了七八年,哪还记得。
“阁下是谁。有何明言。”听到是故人,周遇吉倒也不再讲粗话。
李岩道:“在下杞信李信,周兄尚记得否?”
周遇吉出身贫寒。而李信却是富家子弟,只是李信身上绝对找不到那种富家子弟地纨绔之气,周遇吉才愿和他交往。李信一说。周遇吉就记了出来。脸色一变:“李信,亏你还是朝庭命官之后,世袭国恩,你不思为国报效,反而投贼,你可对得去死去的列祖列宗。”
李岩道:“周大人。你是总兵之职,大明已腐朽不堪,想必比我这个一介举人更是清楚,若不被逼。我又何尝愿意造反……”
周遇吉打断李岩的话:“皇上励精图治,这些总能慢慢好转,若是被逼,大可以往上申诉,再不成,即使身死,也可落个忠义之名,你却为了自己性命,走上邪路,即使活着,也要落个千古骂名,你若此时回头,还犹未晚。”
李岩见周遇吉反而向自己劝降,不由苦笑:“周大人,你何必睁眼说瞎话,什么皇上励精图治,能慢慢好转,崇祯登极十一年来了,年年战火不断,朝庭地赋税越来越重,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李某只不过想救人数命,反遭人陷害,这样的朝庭李某又保他做啥。
如今大明已是摇摇欲坠,我皇天纵神武,南征北战,东灭蒙古,北灭满金,已成席卷天下之势,我皇对周大人很是欣赏,只要周大人答应投诚,必得我皇重用,又何必为即将灭亡的明庭作个陪死鬼。”
周遇吉厉声喝斥:“李信,任你巧舌如箭,世人皆知你背叛朝庭,甘心从逆,我周某顶天立地,又怎么为了自身地荣华富贵,屈身于贼,你不必多说,赶快退回,要想进入真定府,那就从周某尸身上踏过去再说。”
李岩见说不动周遇吉,转身对城头地其他人喝道:“城上之人听着,我皇亲领数十万大军伐明,就是要一举将明庭灭亡,尔等不可痴迷不悟,有献城者,我皇赏银币一万枚,官至五品,若是抵抗到底,城破之日,就是尔等全军覆灭之时。”
城上顿时传来一阵骚动,城下地唐军铺天盖地,又是大炮,又是火枪,任谁也知道真定府不可能长久的守住,只是在周遇吉的带领下,大家都迸发出所有的热情守城,此时停了下来,许多人反而胡思乱想起来,明知必死还要死下去,士兵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见城头骚动,刘应龙连忙道:“大人,不可让他说下去,射死他。”
旁边的谢嘉福马上反应:“不可!”
他见数人都诧异地看着自己,连忙解释:“我们还在城头,若射死他,唐军一定会开枪,到时总兵大人有闪失,那就得不偿失。”
众人才释然,谢嘉福悄悄抹了一把冷汗,他刚才只是下意识的认为不可杀了下面唐军的特使,幸好他反应快,马上就想到了理由。
周遇吉提高了语气:“大家不要听他胡说八道,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皇上绝不会坐视我们不管。”
明军想到此地距离京师不远,说不定援军已在路上,又勉强恢复了一点士气,李岩大笑:“援军,什么援军能当得了我皇亲领地数十万大军,你们的援军比得上蒙古人么,比得上满人么,他们统统被我皇剿灭,天下谁可当我皇一击?”
明军的士气再次跌到低谷,满人多次入寇中原,每次都是抢得盆满钵满,再从容而退,崇祯七年,多尔衮率军在保定和真定之间来回驰骋,所部不过数千人,数万明军龟缩在城中无人敢应战,保定还被多尔衮喝令投降,吓得明军胆战心惊。
如今这样一支强兵却被唐军全都消灭,明军真还想不出哪支队伍能救得了自己,周遇吉知道不能让李岩再说下去,喝道:“李岩,念你是来使,我不杀你,速速退去,否则莫怪我不客气了。”
听到总兵的话,他身边的亲兵已将箭搭上了弓弦,对准了李岩等人,李岩望了望城头的弓箭,不屑的说:“周大人,我皇念你赤胆忠心,一身本领,不愿你毫无意义的身死,才派我来说降你,若要杀你,易如反掌。”
李岩的话一说完,朝后示意了一下,他身后数百米处一名唐军举起了枪,只听“砰。”的一声,周遇吉只感到头上一震,他头上铁盔的红缨飘飘然然的落了下来。
周遇吉的亲兵只注意到李岩身边的数人,来不及反应,听到响声吓了一大跳,见只是总兵大人的盔缨被击中,才松了一口气,周遇吉愣了半响,才道:“贼人的火枪厉害如斯呼?”
刚才开枪的人至少离城有三四百米,何况周遇吉还站在城头,以前被唐军狙杀的军官此时才找到答案,难怪老是找不到射击的唐军,原来他们可以躲如此远。
李岩命令开完这一枪,就转身返回,周遇吉的亲兵都将弓箭垂下,生怕一不小心将箭射出,惹来唐军的报复,
谢嘉福也暗暗咋舌,幸好自己有先见之明,周遇吉看到城上的明军士气已丧,心中后悔上城和唐军答话,可是若自己躲着不见,已方的士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岩返回了李鸿基的中军大营,向李鸿基请罪:“万岁,微臣无能,不能说降周遇吉。”
李鸿基笑道:“无妨,他们的士气已夺,我军再攻就会减少不少阻力,爱卿辛苦了,你下去休息吧。”
李岩谢恩过后,站到了旁边,李鸿基转向其他诸将:“传我命令,攻城!”
数名传令兵跑了出去:“万岁有旨,攻城!”
“轰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砸在已成瓦砾的真定府城墙上,各种砖石,泥士四散而开,唐军的前锋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排成一列列的队形朝真定府走去,整齐而有韵律的脚步声连火炮也无法完全掩盖,重重的踏在了明军的心头上,唐军对真定府第五天的进攻开始了。
正当唐军踏上真定城头,火炮要停止时,一名唐军斥候骑马向中军大帐而来:“报,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众人纷纷让开,让斥候直接到大帐,李鸿基走了出来,斥候翻身下马,正要跪下,李鸿基忙道:“免礼,先说军情。”
“万岁,明军援军已到,离此不过十里,请万岁早作准备。
(注,谢嘉福,明真定府游击将军,崇祯十七年,大顺席卷山西,派大将马重橹,任继荣攻真定,真定巡抚徐标将大顺派来劝降的使者杀了,当夜谢嘉福发动兵变,将徐标斩杀,投降大顺军,使这座京城南面的防御重镇轻而易举的落入大顺军手中)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十六章 援军
唐军众将听到斥候的报告反而个个喜笑颜开,唐军十几万重兵集在这里,明军是来多少吃多少,否则攻打真定府,有数万人足够,又何必让这么多人在城下白费功夫。
李鸿基忍住喜色,问道:“有多少人,哪来的人马,可知谁带队?”
“回禀万岁,估计不下五万,正是从京营而来,谁带队,小人就搞不清楚了。”
李建泰带着十万京营人马增援真定府的事,唐军上下早已从情报部门了解到,只是原定数天前就会来的李建泰迟迟未到,李鸿基才要再次确认。
才五万人,唐军都觉得来得太少,宋献策在旁道:“明军增援部队明明是十万,还有五万到哪里去了,他们不会蠢得分成两路吧?”
大战起时,各地之间商路,民众往来全部断绝,唐军的情报部门虽强,也不能将消息及时传达,唐军谁也不会想到李建泰还会留五万人在保定府按兵不动。
刘体纯哼了一声:“五万人也好,皇上,请允许微臣出战,将来援之敌全部消灭。”
眼看田见秀,左光先两人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明庭的五省总督也被斩杀,马世耀也攻下了辽州,自以为跟在皇帝身边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的刘体纯马上请战。
李鸿基摇了摇头:“不,把他们放到城下,我军在城下将他们消灭,传我命令,鸣金收兵。”
城墙上地唐军听到鸣金的声音一个个疑惑不已。他们才和从藏兵洞跃出来的明军刚刚接战,怎么就要退兵,不过。军令如山,所有地唐军还是潮水般的退了下来,明军更是摸不着头脑。许多人下意识就要追。周遇吉忙传令追击的士兵停下来。重新找藏兵洞躲起来。
唐军地大炮太厉害,明军若追击,正中唐军地下怀,一旦两军拉开距离,唐军地炮火毫无顾忌,追击的明军往往死伤惨重。即使追了上去的明军,没有后续兵力的支援,也很快会被唐军消灭。
明军吃过几次这样的亏,加上唐军这次退得蹊跷。周遇吉更是不能再上当,除留下必要的观察哨外,其余地明军又躲进了藏兵洞中。
何复,张大同,文运昌三人恍如梦中,他们最高也不过五品,被李建泰连续跃级提拨到巡抚,副将的位置,那是从一品,从二品的大员,虽然前面还有一个代字,可是李建泰已经许诺,只要他们救了真定府,这个代字就会奏请皇上去掉,皇上也没有不准的道理。
按正常地升官速度,他们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高位,别人连升三级就会笑翻了天,他们是连升七级,八级,拼了,这次即使死了也值,他们连夜赶路,生怕真定府会守不住,自己身上的官袍就又会换下来。
只是越接近真定府,三人就越是七上八下,唐军可是连鞑子都消灭了,凭着自己身后的五万京兵能打败唐军吗,三人向自己的队伍看去,心里更是凉了半载,此时整个队伍经过一夜的行军,已是混乱不堪,五万人拖成个十几里长的一字长蛇阵,许多人已是气喘嘘嘘,盔甲更是东歪西斜,到处是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
这些京兵本来就是养尊处优,内中多有邸贵子弟,跟着李建泰,一路好吃好喝,一天的路分成三天走,自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跟着几个小小的知府,同知,一夜连奔了数十里,没有掉队已是算好了,至于拉成个十几里,那只是小事。
三人只得停下来重新整队,担搁了一个多辰,才重新将队伍整理好,带着队伍继续前进,唐军听到明军的援兵只有十里,可左等右等也不来,心里窝火之极,每次派斥候去查,都说是明军在整队,这种脓胞的部队,恐怕唐军几个冲击,他们就要溃散了。
唐军的将令都按耐不住,纷纷请战,李鸿基一概不准,要用这队援军来震摄城中的明军,李岩心知,皇帝还没有忘记城中的周遇吉,想让他亲眼看到援军的覆灭,希望断绝之下能够投降。
何复三人终于整理好了队伍,重新开始向真定府前行,明军的斥候也发现了唐军的大营,知道真定府没有破,三人顿时又涌起了希望,真定府竟然能守住这么久,唐贼的实力不一定就强,要是能和城中的明军对唐贼来个前后夹击,此战未必不能嬴。
城下的唐军越发不动,城上的明军越是怀疑,搞不清唐军的意图,难道唐军不攻,还真想城中能自行投降不成,直到何复带着部队到了离城不到五里时,城头观察的哨兵才兴奋的大喊大叫起来:“援军,我们的援军到了。”
听到援兵已到,周遇吉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刚才唐军不进攻的原因,他亲自上城观看,亲兵都如临大敌,经过唐军一枪的示威,亲兵不敢肯定若是唐军知道了总兵大人再到城头,会不会打冷枪,或者干脆用大炮轰击。
明军从是北来,唐军的中军主力大帐在南面,因为靠近南边有渡沱河,方便唐军的补给,北面只有一万名骑兵监视城门,并隔绝城中和外面的联系,趁着等待的时机,唐军已抽掉了二万骑兵到北门,等待着明军送上门来。
唐军主攻也是南门,北门的城墙还算完整,看到唐军的调动,周遇吉有预感:“不好,恐怕唐军是要在城下将自方的援军消灭。”
周遇吉也连忙在城中调集兵力到北门,准备接应援军,只是另外三门的唐军也全都虎视眈眈,他从中最多能抽出五千人,幸好城中还有三千名骑兵一直没有动用,此时正是该用到骑兵地时候。
调到北门来的正是刘体纯和李岩两人。刘体纯大李岩两级,是正四品的忠武将军,不过。看皇帝对李岩重视,李岩又是近卫军地将军,他的手下任继荣。马继先品级都和李岩一样。刘体纯却不敢对李岩轻视。看到起来越近的明军,向李岩问道:“林泉兄,你看此仗该如何打?”
李岩道:“如此军容不振,又排成长蛇地队伍,只需一个冲锋即可,何须考虑如何打?”
刘体纯哈哈一笑:“正合我意。”
望着已不到三四里地明军。刘体纯对部下任继先道:“你用一万人将城中地军队挡住,其余人等和我一起杀敌。”
“是。”任继先大声回答“第五军,跟我来。”带着自己的人马和刘体纯分开。
刘体纯望着身后还剩的二万唐军,高举长刀。一夹马肚:“冲!”
两万骑兵齐喝:“冲!”
跟在刘体纯身后滚滚向前,直插明军的中部,何复等人看到唐军不如想象的多,正松了一口气,见唐军冲来,马上吩咐:“用拒马,列阵!列阵!”
可是看到冲来的骑兵,明军就象吓傻了似地,此处是无边无际的效外,最适合骑兵纵横驰骋,他们以前虽然见过满人的骑兵,也和他们交过手,可是却是躲在北京城高大的城墙上,何复想让这些京兵在旷野中列队和唐军地骑兵交手,实在是太高看他们了。
何复见京兵不动,大吃一惊,命令自己的亲兵对吓傻了一样的京兵又踢又打:“快列队,将拒马排在前面,撒铁钉,铁蒺藜,否则骑兵冲进来就没命了。
这担搁的时间,唐军已冲至不住一里之地,双方的面貌都清晰可见,唐军全都满脸杀气腾腾,骑在又高又大的马上,闪亮的马刀发出夺命的光芒,人还没到,震耳的马蹄声就仿佛要将明军的心坎踏破。
“杀!”眼看双方越来越接近,唐军都兴奋起来。
这声音终于惊醒了呆立的明军,他们发一声喊,转身就跑,唐军离他们还有数百米,明军竟然先行崩溃了。
何复,张大同等人都呆住了,如何也不会想到京兵会如此不抵事,好呆双方也要交一下手,京兵的盔甲最齐全,武器也最先进,各种拒马,防止骑兵的铁钉,六角形的铁蒺藜,应有尽有。
只要能所这些东西向前面撒去,唐军的骑兵至少也会死伤惨重,明军的各种辎重还包括威力巨大的火器,一轰一大片的铁砂炮,只要前面的东西能够挡住唐军一刻,后面的火器接着来,唐军就是不吃一个大亏,也只有退去。
只是此时不容何复等人发呆了,五万名明军还没有开打,就如散开的羊群,拼命逃跑,他们不敢和唐军的骑兵相比,只希望能跑过同伴就成,现在就是交给他们每人一枝机关枪,也挽回不了败局。
何复看了看自己身上刚穿上一天的从一品文官服饰,叹了一口气,他若还是一个知府,会考虑投降,现在他却丢不起这个人,抽出长剑,在自己脖子上一抹,鲜血喷涌而来,尸体也“砰”的一声倒在地上。
张大同和文运昌两人对望了一眼,拨转马头就朝后跑去,两人都是同一心思,跑不过唐军还跑不过自家的步兵吗,五万人,唐军就是杀绵羊,也要一点时间吧,难道还不够自己跑?
唐军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仗,看到跑的到处都是的明军,只得冲进人多的地方大砍大杀起来,明军没有一个人反抗,全是拼命的逃跑,许多人跑不过就跪在地上祈求饶命,唐军照样不理不睬,一刀下去,明军的头颅飞的老高,求饶的脸上变成了惊愕之色。
整个真门府北边效外,很快就变成了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有机灵一点的就发现凡是跪在路中央挡住唐军去路的就难逃一死,而跪在旁边的就没事,许多人连忙让出大路,跪在了旁边。
两万唐军也开始分散追击,不过,唐军很快就失去了杀戳的对象,漫山遍野,到处是跪着的明军,有的跪在沟渠边,有的跪在烂泥里,有的跪在树从中,唯独大路上没有一个跪着的人,他们全都成了尸体。
张大同和文运昌到底也没有逃出去,明军不是绵羊,绵羊受惊只会四散逃跑,而人不会,他们还会投降,和跪在地上的人相比,他们逃跑的身影很快就显露出来,数千唐军兴奋的追上去,将他们从马上一一射杀。
这五万人,不到半时辰,就被唐军歼灭,四万五千多人做了俘虏,尽管明军基本没有抵抗,还是有四千多人惨死在唐军的马刀和马蹄下,战争一旦开始,就避免不了流血,即使是一面倒的战争。
唐军喜气洋洋的押着四万多俘虏绕真定府一圈,才回到了南门,这些明军倒象是来给唐军送给养的,他们的各种军械,物质剿获了无数,五万人的装备基本上没有什么损伤,唐军的正规军虽然不屑于使用,但给守备军用用还是可以的。
真定城中的明军都面如死灭,谁也没有想到来的援军会如此脓胞,周遇吉集中了五千兵力正要出去接应,却发现已方的援军已经崩溃了,周遇吉只得无奈的吩咐紧闭城门。
许多明军听到援军来了,都在城头上伸出了脖子观看,若是此时唐军再用大炮轰击,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好在唐军暂时无意对付城墙上的明军,让明军越来越大胆,几乎每个城墙上都挤满了人。
1...168169170171172...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