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马士英忙道:“信,本官当然信,只是杜公公,安庆城墙需要五十万两银子维修,不是不太高了,即本官估算,有十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杜郧哼了一声:“十万两银子如何够,你知道什么是水泥吧,一包就要一两银子,安庆城墙至少要用到十万包水泥,那就是十万两银子,你算算看,五十万两银子够不够?”
马士英当然知道水泥,那是唐军境内才有出产,用来修房坚固无比,江南许多大户都花大价钱购买唐军领地内走私过来的水泥,用来给自家修围墙,一点水泥加上石头,造起围院来又快又坚固。
“杜公公,可是安庆城以前没有用水泥啊。”
“正是没有用水泥才会被郑家的大炮炸毁,吾皇说过,安庆城重修,南边一定要用上水泥和巨石彻墙,才不会重蹈覆泽,你看,若不是郑家将南城墙全部炸毁,我军又何必用上水泥重新彻墙,这笔银子当然要算进去。”
马士英虽然觉得杜郧这样解释太过勉强,只是唐强明弱,他也不能强争,又指了指士兵的抚恤金道:“杜公公,一人三百两银子的丧葬,抚恤费是否太高了?”
杜郧摇头道:“不高,不高,你算算看,那些死去的可都是年轻小伙子,我军的军饷是每月二两半银子,一年就是三十两,他们若是没有死,起码还可以为我军效力二十年,那就是六百两银子,三百两算是打对折了。”
马士英再也没有勇气斥疑唐军水师一艘小船也要五万到十万两地价格。说不定经杜郧一解释,这也打了折,现在弘光朝的地盘一年税收不会多于一千五百万两。这还是福建,广东两省承担了一半的结果,上次和议已经花了一百万两。加上十万匹丝绸。如果现在还要拿出二百万两。恐怕马上就要把应天府地府库清空。
没有银子,朝庭怎么运转,那些骄兵悍将会如何反应,马士英想起来就感到头大,他抬眼看着弘光帝,请他决定。
弘光帝再傻也知道现在府库中应当没有什么银子。向杜郧哀求道:“杜公公,非是朕不相信贵军的这份清单,实在是本朝已拿不出如此多的银子,还请杜公公向唐皇美言。是否可以酌情减少。”
杜郧笑道:“陛下未免太过忠厚了,这损失是郑家造成了,自然由郑家负担,郑家每年在海上收入上千万两白银,富可敌国,莫说二百万两,就是加个一倍也拿得出,陛下一道旨意下去,郑军还敢抗旨不成。
朱由崧恍然大悟:“杜公公提醒地是,朕糊涂了,郑家造成地损失,自然要郑家承担,马爱卿,传朕旨意,让郑家拿出二百万两银子,不,四百万两银子赔偿唐军地损失。”
杜郧听得双眼笑眯眯:“陛下,四百万两银子到陛下的库中恐怕还要过一段时间,奴才要先向吾皇告之结果,还请陛下先将银子交给奴才,吾皇看到了陛下的诚意,自然会维持两朝的和约。”
朱由崧想反正那边有四百万两银子进来,先给唐军二百万两也无妨,正要答应,马士英大急,这四百万两银子要得到要不到他可一点把握也没有,拼命向朱由崧摇头,朱由崧不由迟疑。
马士英只好接口道:“不瞒杜公公,我朝就是清空了府空,现在也拿不出二百万两银子,还望杜公公见谅。”
杜郧在宫中打滚多年,宫中哪个稍有职权的太监不是富得流油,却个个最善装穷,他如何会相信马士英的话,眼珠一转道:“那可以拿出多少。”
马士英狠了狠心:“二十万两。”
杜郧面色沉了下来:“马大人,你这不是打发要饭地吧,二十万两,亏你也说得出口,连我朝将士的抚恤都不够,杜某回去怎么能交差。”
朱由崧也看不过去:“马爱卿,府库里应当不止这点银子吧,那先给杜公公一百万两就是。”
马士英身为首辅,自然知道府库中还有近三百万两银子,只是这些银子至少还要应付朝庭三月所需,本来就是紧巴巴的,挤出二十万两银子已是困难,皇帝真能从郑军拿到四百万两银子,二百万两全给唐军也不要紧,只是马士英将这四百万两银子收入自动排除,再要拿一百万两银子出来,到时朝庭揭不开锅,他这个首辅就要脸面无光,说不定会被人趁机拱下台,只是这样的事却不能和皇帝分说。
马士英咬紧牙关:“皇上,非是臣敢隐瞒,库中银子已不足百万两了,若是将内库也算上,说不定可以凑出一百万两,只是朝庭不可一日无钱,若全给了杜公公,皇上还如何给百官发饷,如何赏赐下人?”
听马士英如此一说,朱由崧也傻了眼,他倒没想到马士英敢骗自己,只好涎着脸向杜郧道:“杜公公,你看我朝实在困难,不如先给五十万两如何,若是郑家地银子一到,朕自然派人送给贵军。”
杜郧听到弘光帝如此低三下气和自己说话,心里大为满足,他要办的两件事,一就是要弘光朝封锁长江,让周,郑两家的水师不能进来,二就是加大弘光朝和郑家的裂痕,如今成功的让弘光帝打郑家银子的主意,可以说都做到了,至于要钱,唐军只是附带的条件,让弘光朝的财政更加困难而已,二百万两银子也够全部拿到最好,拿不到也不勉强。
杜郧故意沉吟了半响,见实在挤不出油水来,才道:“那好吧,奴才会将陛下的困难如实禀报吾皇,相信吾皇也能谅解。”
朱由崧大喜:“如此就多谢杜公公了。”他将手上的一个翡翠大板指摘了下来,送到了杜郧手里,这个翡翠晶莹剔透,至少也值个二三千两,杜郧毫不客气,笑眯眯的接过,向朱由崧告辞。
朱由崧看着杜郧走了出去,松了一口气,总算取得了唐军的谅解,等看不见杜郧的人影,马士英才敢向弘光帝请罪:“皇上,臣该死,刚才欺骗了皇上。”
朱由崧脸色顿时一变:“你何事欺瞒了朕?”
马士英道:“国库中的银子实有近三百万两,臣刚才说不足一百万两,实在是不想唐军将银子全部拿走,请皇上恕罪!”
朱由崧睁大了双眼:“还有三百万两,你该死,还不快点请杜公公回来,让他把银子带回去。”
马士英没想到皇帝会这样反应,只是此事不得不禀报皇帝,否则让皇帝知道他隐瞒了二百万两银子,那还了得,他连忙拦住皇帝:“皇上,请听微臣一言,万不可将两百万两银子全给了唐军,否则一月后,朝庭可就毫无分文了。”
朱由崧斥道:“怎会毫无分文,朕不是马上要下旨让福建再出四百万两银子吗?”
马士英不敢说福建不会给,只得道:“皇上所言极是,只是微臣担心这笔银子太大,若是福建稍有拖延,那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即然杜公公答应和唐皇解说,如果皇上突然又给了他二百万两,杜公公反而会认为皇上和微臣有意欺骗他,请皇上三思。”
朱由崧听到杜郧有可能认为自己有意欺骗他时,吓了一跳,只得指着马士英道:“你啊,你,下次不可再自作主张了。”
马士英连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不提郑芝龙听到弘光朝不让自己的水师进入长江,而且还要掏出四百万两银子赔偿唐军损失时会有何反应,杜郧此次又带着五十万两银子回来,顿时让唐军将领对这个太监刮目相看。不由感叹,还是太监会捞钱。知道弘光朝的水师不会进入长江后,唐军将领纷纷向皇帝上书,要求渡江作战。
李鸿基却不敢把希望真寄托在弘光朝身上,毕竟已吃过一次亏,他吩咐唐军水师派出小船装成普能的渔民往下游搜寻,只有真正确认了弘光朝的水师离开了长江,他才能率军过江作战。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五十二章 大军围城
张献忠得知唐军与弘光朝签订和约后,心中急的吐血,将弘光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骂了个狗血喷头,江西被唐军分两路进攻,已有有大半地盘落入唐军手中,他的大军从直隶抽身而回后,才将唐军的攻势遏制住,如果弘光朝放任唐军从容过江,再从后方杀入,他辛苦维持的防线马上就要崩溃。
只是他虽气也无济于事,他此时也不可能找弘光朝的麻烦,只得再调兵到景德镇一带防守,不过,还没等他的人马到景德镇,令他惊讶的事发生了,弘光朝的水师竟然袭击了唐军。
这给张献忠造成了错觉,弘光朝与唐军的和约是假,本来要调往景德镇,鄱阳一带的大军又调到了回来,他急需要对江西的唐军发动反攻,收复失地,否则就是挡住了唐军,也会被唐军渐渐困死。
丰城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盆地南端,东临进贤、临川,南连崇仁、乐安,西接樟树、高安,北眦新建,离省城南昌只有一百二十里。
丰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晋太康六年(280年),改称丰城县,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今荣塘墟)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
唐军湖南总督李双喜的帅营就驻扎在小小地丰城。一个多月前,李双喜和李万成各率十万大军,由皇帝亲自在涂洲作掩护。以迅雷不久掩耳的速度分别由北部和西部杀入江西,张献忠为了直隶的地盘付出了代价,江西西部迅速被李双喜攻克。
而北部却因张献忠回援及时。唐军拿下九江后。就不得寸进,被大昌军依托九岭山脉,挡在德安,修水一带。
如今李双喜地人马分驻在樟树,高安,三头并进。牢牢的封住了大昌军重新进入西部的路线,依托锦江,唐军地民夫正将各类作战物质从长沙一袁州一丰城,援援不断地运往前线。如今地丰城已成了唐军的一个大仓库,若不是实在感到兵力实在太单薄,李双喜甚至有独力进攻南昌的冲动。
李双喜虽然有十万大军,真正的作战人员却只有六万人,占了这么多的州抚,兵力一再分薄,到了丰城,他身边真正的战斗人员只有一万五千人,即使加上高安和樟树地兵力,也才三万五千出头,而张献忠陈在南昌,抚州一线的兵力,据唐军斥候估算,高达三十万,李双喜虽然自负,也不敢以一比十的兵力去进攻南昌,抚州这样的坚城,只能在丰城停了下来。
丰城距南昌才一百多里,大昌军自然不甘心唐军在此驻扎下来,张献忠回到江西后,派出义子孙可望率十万大军围攻丰城,只攻了三日,大昌军就伤亡达二万多人,只能无奈退兵,丰城虽然不是什么大城,毕竟也是城池,里面驻扎着一万多唐军,大昌军依靠少量地火器想攻破唐军把守的城池,这十万人就是全部死在城下,恐怕也攻不破。
如今距孙可望退兵已有十天,这十天来,大昌军好象接受了丰城被唐军占领的事实,没有再向这边派过一兵一卒,相反,唐军的斥候却经常到南昌城下,明目张胆的耀武扬威,有时甚至冲着南昌城墙放上几枪,虽然杀不了人,却让城中的大昌军怒火冲天。
南昌有张献忠最为宝贵的一万多火器部队,这些队伍装配的全是从唐军中高价购来的火枪,和现在唐军使用的火枪一模一样,但是唐军的斥候却每组配备了一支射程达四五百米远的阻击枪,出去的人少了,大昌军只有吃亏的份,出来的人一多,唐军的斥候马上跑开,大昌军也无可奈何。
江西多山,从丰城到南昌却刚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大昌军就是想伏击唐军的斥候也是困难重重,因此唐军的斥候都放心大胆的每日到南昌城下溜达一圈,一百二十里地,骑兵只需要二个时辰,一天刚好可以打一个来回。
唐军斥候十人为一组,每组的长官为武总,属于唐军中最小的军官编置,在朝庭中没品为末入流,五组为一队,长官为仁勇武尉或陪戎武尉,为正从九品。五队为一营,长官为都尉或副尉,为正从八品。
丰城虽然只有一万五六千人,但唐军的斥候就有二营共五百人,唐军每天出动一营兵力出去侦察,这天,唐军的斥候又向往常一样,刚吃饱早饭就从丰城出发,向南昌急驰而去,他们身上带着干粮,到了南昌城下刚好可以啃食,在城下转上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就得回来,唐军斥候把这个当成了晨练和晚练。
刚驶出丰城一个时辰左右,差不多到了半程,带队的军官却扬手停了下来,他身边的一个小武总忙问道:“武尉大人,可是有情况?”
那名军官只是陪戎武慰,陪戎武慰上面还有仁勇武尉,两者指挥的人马虽然相同,但级别却不同,只是军队中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是下级军官称呼陪戎武慰的军衔时,绝不会将前面两个字叫出来,而称呼仁勇武尉的军衔时,却肯定要把前面的两个字叫出来。
那名陪戎武慰没有理会身边武总的询问,而是举起了望远镜,朝前面凝视良久才道:“小狗,你看看,前面是否有问题?”
那名叫小狗的武总姓常,他父母大字不识,请了一个识字的先生取名,本来叫常小铀,锄和渠同音,本意是劳累,劳苦的意思,取名小铀,就表示他一生中只有一点小劳苦。
这个名字在家里叫没问题。参军之后却有了大麻烦,军营中地那些大老粗虽然都有参加文化学习,但哪能认识这人锄字。自然把他叫成了常小狗,反正军营中叫狗蛋,狗剩的人多得是。多一个小狗也没什么大不了。
常小加开始还和人解释。但士兵哪听他那些解释之语。这个字左看右看都是念狗吗,后来他的上司也如此叫,常小咖不胜其繁,只得接受了大家地称呼。
听到上司如此说,常小加也拿出了望远镜,看到半天却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前面空空荡荡,一望无际,除了几个小山包,什么也没有。他摇了摇头:“武尉大人。下官没有看出有何不妥。“
那名武尉骂道:“蠢材,你再看看那山包是什么在反光。”
常小咖再次拿起了望远镜,仔细看去,二里外的几个山包上确实有反光,此时太阳刚升起不久,正好照在那个山包上,这边虽然看不到山包下的情景,但那闪闪寒光却透露出山包下地秘密。
常小咖叫道:“大人,那边有人?”
其他斥候听到那边有人时都集拢了过来,躲在山包那边地绝对不会是自己人,若是太阳没有升起来,他们根本不会在意经常走过地几个小山包会有什么危险。
常小咖向那名陪戎武尉道:“大人,不如我们绕过去。”
“不,既然被我们发现了,哪能放过,大家注意,我们放慢马速,到了近处听我号令,一起用手雷炸那帮狗娘养的贼寇。”
另一个小武总提出异议:“武尉大人,万一不是敌人怎么办?”
“没有万一,出了事我负责。”
其他唐军不再言语,将腰间的手雷掏了出来,一行五十人催着跨下的俊马,用慢跑的方式接近那几个山包,到了近处,那名陪戎武慰大声喊道:“投雷。”
五十名唐军一同甩手,他们投出的手雷准确地落在了山包后面,到处是硝烟升起,这一下好象捅了马蜂窝,无数的惊叫声传来,接着是马匹跑动的声音,一队队大昌军的骑兵从山包后面露了出来。
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会挨炸,许多人都惊惶失措,马匹更是受到了惊吓,有地骑士来不及上马,被自己的爱马拖在地上跑了起来,顿时头破血流。
常小咖粗粗一数,现身的大昌军竟然不下五六百人,加上被炸的,更是不知有多少,若是自己这队斥候大意闯了过去,绝对会被吃得连渣都不剩。
“撤。”唐军的陪戎武尉作出了明智的选择,五十名唐军拨转马头,朝来处打马跑了起来,后面的大昌军大声咒骂,开始整队追击。只是越追越远,最后只能放弃。
常小咖等人回到丰城后,其他唐军的斥候小队也都返回,五个斥候小队全部受到大昌军的伏击,其中有四个斥候小队提前发现了大昌军的行动,反而令大昌军吃了亏,另一个斥候小队却大意,闯进了大昌军的伏击圈子,五十名斥候,只逃回来了十五人,虽然大昌军死的人更多,却让斥候营的最高长官,一名骁骑少校气得暴跳如雷,只好亲自去向总督李双喜请罪。
李双喜得到情报也异常重视,据各个小队的统计,大昌军这次用来伏击唐军斥候的兵力至少达到三千多人,而且全是用火枪的骑兵,大昌军是单纯不忿唐国斥候的猖狂,还是有什么行动,才要驱除唐军的斥候,不由不让李双喜寻思。
李双喜安慰了那个一下子损伤了三十多名斥候的骁骑少校一下,就让他明天继续派出斥候探听大昌军的动静,务必要知道大昌军的具体动向。毕竟有战争就难免有伤亡,从斥候的报告来看,大昌军这次也属于偷鸡不成失把米,出动三千多人,自已至少损伤了四五百人,连唐军一队完整的斥候都没有歼灭,大昌军的将领肯定会更加恼火。
大昌军的行动不用李双喜猜多久,第二天,派出的斥候不到一个时辰就纷纷返回,报告说大昌军的人马正朝丰城这里开来。
到了接近傍晚,大昌军的人马已全部到了丰城县,他们将小小的丰城转了个水泄不通,李双喜到城头一看,大昌军连营数十里,不下三十万人,看来张献忠是把所有的老底都拿了出来,想要一口吃下这路唐军的统帅部。
李双喜上午接到斥候回报后,就派出两路信使通知樟树的贺人龙和高安的马世耀来援,丰城虽然只有一万多人,李双喜却一点也不担心,若说守城,除非大昌军能将丰城的弹药,粮草耗光,否则不可能破城,此时丰城正是一个大仓库,粮草足够半年所需,弹药也充足的很,又怎会怕大昌军围城。
在张献忠的大帐里,他的几个义子除刘文秀都在,安庆被破,刘文秀不知所踪,让张献忠着实心痛了不少日子,不过,由此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弘光朝和唐军已经交战,他可不知道郑家与唐军交战后,后面还有那么多的弯弯挠,匆忙聚起大军攻丰城,想给唐军一个下马威。
张献忠环顾了一下营中的诸将,踌躇满志:“各位爱卿,丰城里面是唐军的湖南总督,他还是李自成匹夫的侄儿,这次我们将李双喜围在小小的丰城,就是要打击一下唐军的嚣张气焰,不要以为天下就是他李家的口
孙可望带头道:“万岁,儿臣愿为此次攻城先锋。”张献忠虽然向弘光朝称臣,被封为国公,他皇帝的派头却丝毫没有减去,手下众将也照样称他为万岁。
孙可望上次在丰城铩羽而归,这次提议伏击唐军斥候就是他的主张,没想到唐军的斥候如此油滑,让他差点在张献忠面前抬不起头来,对丰城更是恨之入骨,马上主功请战。
张献忠的两眼炯然有神,扫了一下帐诸将:“可望孩儿别急,这次你们四人分攻一方,谁先进城,朕重重有赏。”
李定国,艾能奇,刘国能,孙可望齐声应道:“儿臣遵旨。”
四人心中同时泛起了波澜,张献忠以前的儿子都没于乱军之中,称帝后,虽然临幸的女子无数,却没有一个能再怀孕,大家都在议论大昌皇帝杀戳过重,今生恐怕是子嗣无望,谁能继承他的位子,就成了大昌军心中的隐忧。
最有资格继承张献忠位子的自然是他的五个义子,如今刘文秀下落不明,竞争对手就了一位,重重有赏,什么赏能比得上太子之位,孙可望心中发热,脱口而出:“攻破丰城县,活捉李双喜!”
营中的其他诸将也叫了出来:“攻破丰城县,活捉李双喜!”
这句话马上传到了各营的将士耳中,数十万人喊了起来:“攻破丰城县,活捉李双喜!”
李双喜听了只是撇撇嘴,不以为然,老子就在城中,有本事就来吧。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五十三章 人命如蚁
大昌军一天急赶了一百二十里路,都已疲惫,到了地头又得扎营修寨,喊了几嗓子就停了下来,显得有气无力。
扎哈沁部族长布里自从被李双喜挑选随行参加蒙古忽勒台大会后,就一直跟在李双喜身边,他亲眼看到数万蒙古人就是因为李双喜的几个小计谋自相残杀而死,对汉人的计谋大有惧意,从此死心踏地的为唐军效力,他将族中精锐的男子全部挑选出来,参加唐军,此时在李双喜身边有二千人。
看到大昌军疲惫,布里自告奋勇请战:“总督大人,请允许末将出城冲杀一阵。”
李双喜点头:“也罢,不过只准用弓箭射击,不可和敌人短兵相接。”
布里喜滋滋的应道:“末将遵令。”转身下了城墙。
不一会儿,丰城的北方大开,布里和他的二千族人冲出了城门,恶狠狠的冲大昌军的中军行辕扑去。
大昌军大为错愕,己方数十万大军将小小的丰城县围困,城内守军应当躲起来发抖才对,哪料想得到对方会主动出击,整个营帐顿时慌乱起来,好在大昌军怕被唐军的大炮攻击,营地离城距离颇远,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大昌军急忙整队迎战。
等大昌军刚刚整好了队,布里已带着二千蒙古精骑到了近前,刹时一阵箭雨向大昌军飞去,将大昌军前头部队射得一片混乱,大昌军地火枪部队都在中军。此时并没有上来,他们也只能靠弓箭反击,如何会是蒙古精骑的对手。布里带着二千骑兵沿着大昌军的行辕前沿一路射过去,将大片大片地大昌军射倒。
等到大昌军的骑兵整队出营时,这队蒙古精骑已经在大昌军的前沿阵地差不多转了半圈。李双喜及时命人鸣金收兵。布里才带队返回。追出来地大昌军想趁势冲城,到了城下数百米处,城头地火器一起射击,将大昌军打得人仰马翻,大昌军只得悻悻退兵。
张献忠出来后,看到一片狼籍地前沿阵地。气得暴跳如雷,这次死得人虽然只有数百人,搁在数十万大军中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只是对士气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许多士兵都已垂头丧气。
若不是天快要黑下来,张献忠马上就会命令对丰城发动进攻,掰回这一局,只是此时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听令丰城县中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1...187188189190191...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