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韩忠的眼光偷偷的扫向自己右下手地总教官一眼,见他并没有发怒,放下了心,拍了一下身边的桌子,大喊道:“不行,决不能逃跑,以后再有言逃跑者定斩不赦。”
众人吓了一大跳,他们不认为韩忠说地是大话,当初众人虽然自发驱逐收税的衙役和兵丁,也有胆大包天之徒偷偷击杀落单的官差,但谁也不敢打府城的主意,没想到韩忠到了唐军境内又回来了,还带回来了数百名部下。
这数百人清一色的装备了强弓,大刀,比起淮安府的官兵装备更是强了几分,而且个个都武艺高强,其他义军和韩忠的数百人比起来就象是叫花子,韩忠一下子就夺得了所有义军的控制权,不服者都被韩忠的部下打到服为止。
众人虽然不明白韩忠为什么到了唐军境内一场就有了如此多的兵器和武功高强的部下,有些人隐约已猜到了几分,更是不敢对韩忠首领的职位提出反对意见。
有了韩忠的统一指挥,以前各自为战的数万义军全部集合了起来,一起向淮安府发起了攻击,用了一天时间,在义军眼中强大无比的淮安府就陷落了,韩忠不但将淮安的官员屠杀一空,淮安的许多壕强也没有逃脱,韩忠杀起人来可以说是不眨眼睛。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站了起来,向韩忠拱了拱手道:“大元帅,官军来势汹汹,他们人马不比我们少,我军初创,兵器,盔甲皆不如人,如何迎敌?”
韩忠认了出来,这个中年汉子正是刘老庄的里正刘老四,刘老四年轻时曾贩过私盐,贩私盐之人不但要和官斗,还有和同行斗,因此手下有一帮兄弟很是能打能杀。
韩忠没有回来之前,各股义军以刘老四的势力最大,被韩忠夺了首领之位,刘老四难免不服,只是他派出了最得力的三人,连败在韩忠所派之人手下,加上看到了韩忠部下精良的兵器,士兵眼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杀气,刘老四只得服软,韩忠给他封了一个大将军的职务,也算对他很是重视,但这并不代表刘老四不会在恰当的时候给韩忠挑点刺。
韩忠没有反驳刘老四的话,反而点头:“刘将军说得有理,我军是不如官兵训练有述,人也不比他们更多,但是别忘了,我们有城池,只要我们在城中坚守不出。数万人难道还守不住一个城池么。”
刘老四哈哈一笑:“大元帅,守城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我们要守多久口一个月,二个月,还是一年,到时官兵把我们围死,大家都出不去,就是能守住。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
众人都点头,刘老四正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正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打过官军,才一心想要逃跑。
“半个月,我们只需守上半个月,明军必败!”韩忠回答的斩钉截铁。
众人都沉默了下来,大家都猜测韩忠肯定得到了唐军的支持,不能这数百名部下从哪里突然之间冒出来,韩家庄地全体青壮都算上也不超过一百五十人。当初韩忠走时,后面还跟了数千人,召数百名部下不成问题,只是兵器从哪里来,他们手中的数百件兵器无一不是军式制备,就是有钱也无法买到。
有人猜测这数百人就是唐军地正规军。只是谁也没办法证实,韩忠也从来不肯承认,只是他越遮遮掩掩,众人反而越发认为自己地猜测正确。这样看来,韩忠的想法就等于是唐军的想法。大伙儿若是不遵从,逃到唐军的地盘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还是刘老四打破了沉默:“既然大元帅有把握半月之内官军会败,那大伙儿也无需顾虑,守上半个月就是。”
韩忠大叫了一声:“好,那么本帅就要分派任务了。”
众人都站了起来“谨遵元帅吩咐。”
韩忠对众人一一作好分派,要求各人只要守好自己负责的城墙段半月即可,而韩忠的直系手下五千人,却没有分派任务,而是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可能出现地险情。
众人得到韩忠的保证,一个个心里有了底,得到任务后就告辞而去,最后厅中只剩下了韩忠和义军的总教官。接理总教官也是大元帅的手下,韩忠却起身向总教官施了一礼才道:“何少校,你看是否还有不妥之处?”
被韩忠称为何少校的正是何报,他当日被郑军追赶,走投无路之下,却是躲到了姚家班当家花旦姚倩倩的闺房中,才避过了郑军的搜捕。
姚倩倩走南趟北,虽是戏子,对天下的形势却是看得清楚,唐军早晚要一统全国,她这次冒险藏下一名唐军的军官,日后自然会有好处,靠着她倩倩地维护,郑军在撤出城之前也没有发现何报的踪迹。
郑军退走后,何报才重新归队,这次失陷青阳,何报和周全身为主将都有责任,不过,周全以为何报已经身死,他主动背了大半责任,周金由少校降为了校尉,何报归队后,他的职务却是没变,还是骁骑少校,只是多了一个处分,并剥夺了他的一级军功。
这次韩忠带着数千人进入唐军的地盘,刘芳亮马上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韩忠得已重新返回淮安,身后除了数十个韩家庄地人外,还多了数百名唐军的正规军,只是这些唐军都严禁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可以使用火器,表面上必须听从韩忠的指挥,实际地指挥权当然掌握在何报手里。
对于韩忠的询问,何报毫不客气回道:“大元帅,你应该称呼我为总教官。”
碰了一个不硬不软地钉子,韩忠毫无生气的意思,他知道自己的底细,若没有眼前的这位总教官帮忙,别说成为淮安府的大元帅,恐怕转眼就会死无全尸:“总教官,你认为本帅安派的如何?”
何报眼中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个韩忠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单凭他能够带着数千人连过明军把守的五座大桥,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能在短短一个月将本来一盘散沙的义军整合起来,也是不小的成就,虽然其中多有自己的帮忙,但韩忠毕竟是名义上的首领,没有一定的能耐也不能让这么多人服气。
何报把丢失青阳之事当成了自己的奇耻大辱,他身为主将,责任却大部分让周全背走,让他心中更是不安,可惜郑军已经全体投降,他就是想在郑军手中重新爬起来也不可能,何报只能把这一次的行动当成洗刷自己耻辱的机会。见韩忠处理的井井有条,心中也是欢喜:“不错,大元帅的安排滴水不漏,淮安守上半个月绰绰有余。”
韩忠心中还是有点不安,他虽然斩钉截铁的告诉部下半个月内明军必败,却不知明军如何会败,他吐吐吞吞的道:“总教官。明军半月之内真……真的会败吗”
何报扫了他一眼:“当然。”
韩忠压低了声音,兴奋的道:“莫非大军会直接出动?”
“这你就不要管了,我的任务就是协助你守好淮安半个月的城池。”说完这句话,何报已经向厅外走去。
看到何报和他拉开了距离,韩忠紧走了几步,追了上去:“总教官,此次立功后,我是否真的能得到官职?”
何报停了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说不定到时你的官职比我还要大,以后还要仰仗你提携了。”
韩忠心中狂喜:“不敢,不敢。”顿时心满意足的停了下来哼着小调向自己的宅院返回。
当了一个月的大元帅,韩忠早已不满足于以前一个小小的里正职务,他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大元帅职务当真,只是若能在大唐中谋得一官半职,就远胜于这个大元帅了。
这些天来,韩忠已弄清了唐军巾的职务分类,何报在军中是七品,相当于知县,自己不需要比何报高,只要能当上个知县就可以了。
看到大元帅如此兴高采烈,周围的义军也镇定了许多,他们当初听到官军已经进入了盐城也是忐忑不安,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盐城义军被官兵击败向淮安溃逃时,这种不安更是到了极点,如今主帅如此胸有成竹,自然没什么可以担心。
在韩忠布下任务的第二天,明军已经向淮安进发了,一路上的义军都闻风潜逃,收缩到了城中,各个村庄的人影更是逃得无影无踪,明军放心大胆的向前推进,顺利的到达了淮安城下。
此时淮安的城门紧闭,城墙上站满了义军的身影,对城下的明军指指点点,城下明军旌旗飘扬,前面的旌旗上面都绣着一个斗大的史牢。派着整齐的队列,虽然只有数千官兵,却发出一股肃杀之气,官军的前锋来的都是精锐之士。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八十六章 大军齐集
何报和韩忠两人也站到了城头,城下的明军还只是出现了一小部分,如果后续的军队也是如此精锐的话,淮安城能不能守半个月确是一个疑问。何报向左右看去,除了自己带过来的部下,所有的义军都露出了怯意。
“杀!杀!杀!”数千明军用力的跺着手中的兵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喊声。
“妈妈呀!救命!”城头几名十多岁的义军战士丢下了自己手中的简陋的长矛,嘴里胡乱喊着,向后跑去。只是这几人很快被人制止,并扭送到韩忠的面前。
韩忠气得脸色通红:“拖下去,杀!”
还没有开战,仅凭对方喊几声就有如此丢脸的事发生,所有义军头领的脸色都不好看,也没有人替那几名倒霉鬼求情。
何报看到这几名少年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其中一人还是读书人文文弱弱的样子,若不是打仗,他们可能还只是承欢于父母的膝下,他心中虽然同情,却并没有求情的意思,他当初听到自己的父亲被同僚出卖而死时,何报已是心硬如铁。
他们两兄弟在辽东,更是杀人如麻,凡是落到他们手上的满人无一好死,比这几人还小得多的满人死在他们兄弟手上也有数个~
眼看这几人就要被斩,他们更是吓得面色发白,连话也说不出来。
“且慢。“众人都惊讶的望着开口的刘老四,刘老四贩私盐出身,手上血迹累累,什么时候变得有慈悲心了。
见众人都向自己望来,刘老四也感觉自己猛浪了。只是刘老四好武成痴,心狠心辣,他的两个儿子偏偏喜爱读书,心善无比,若是别人,儿子和老子如此背道而行,必定大为生气,而刘老四靠贩私盐积下了不少家财,心想总不能让儿子也干这一行。如果儿子读书能有出息,将来做个一官半职,也能给祖宗大大争光。对儿子反而宠爱异常。
他本身绝非心地善良之辈,只是看着这几人中有一人身上有自己儿子的影子。一时动了侧瘾之心,才叫了出来。
见又是刘老四反对自己,韩忠地脸色很不好看:“刘大将军,莫非本帅处置错了不成?”
刘老四知道韩忠对自己已有不满,连忙道:“回禀大元帅,卑职并无此意,只是看几个少年象是读书人。胆子弱些也是有的,还望大元帅能网开一面。”
见刘老四低头,韩忠倒是不好不卖给他面子,刚才韩忠实在是气极,才脱口要杀几人,此时他的心情平复下来,这几人倒不是非杀不可:“把他们押上来。”
几个少年被押了上来,他们全都面无人色:“你们可识字。”
其中的一个少年颤抖着回道:“回大帅。小的识字,已是秀才。”
“胡说,即是秀才,为否会在城墙上?”韩忠以为那少年说谎。不由大声喝斥。
义军中能读书识字之人,一百人也未得其一。秀才更是稀少,韩忠统管着数万义军,少不得要有识字之人,若是知道帐下有秀才,自然会调到大元帅府,负责管理一些文书帐目。
很快几个人都一起证实那个年轻人真是秀才,义军多半不识字,正是如此,他们对知识都是尊重的,韩忠自己倒是识字,只是连童生的资格都没有取得,听到是一个秀才,已有意放过他,看了何报一眼,见他不理会,韩忠已作出了决定:“临战之机,惊惶失措成何体统,念你们初犯,死罪可免,活罪不赦,拖下去一人打十军棍。”
几人都知道这已是最轻的处罚,再求情也没有用,只得乖乖下去受刑,只是他们从来没有吃过皮肉之苦,十军棍下去,依然打得哭爹喊娘。
韩忠趁机传下军令,如果以后有临敌不前者,惊惶失措者,定斩无赦,听到几个少年的哭喊声,这条军令分外有杀气,三军不由凛然,士气重新恢复起来。
城下地明军司样在观察着守军,守军的骚动让明军气势更胜,只是城上已有了准备,再也不为所动,明军喊了几声就停了下来。
这队官兵虽然精锐,但只靠这几千人也不可能攻下淮安城,见淮安城的义军闭门不出,明军开始了安营扎寨,等待后续兵力到来。
看着城下地明军忙忙碌碌,何报暗叹可惜,只要有一千唐军的正规军,出其不意地出城突击,明军纵然精锐,绝对会吃大亏,以后守起城来也不需费力,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身后只有二百多唐军的正规军,又没有火器,出城只会被明军包了饺子,而其他义军,要想找出一千人能出城作战也难,何报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二天,明军的大军才到来,将整个淮安城围住,此时城中的义军就是想走也不可能了,他们只能紧张的守在城墙上,等着明军的进攻。
明军大营内却是一阵轻松,主帅史可法正在亲迎他的老熟人张国维、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和他地义子史德威等人的到来。
史可法是崇祯年间进士,初授西安府推官。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崇祯六年,随卢象升镇压各地蜂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立下了功那,卢象升后来任邸阳巡抚进攻唐军时,史可法被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才没有随卢象升一起被唐军所擒。
在另一个时空中,史可法会在崇祯十四年总督漕运,崇祯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
如果按崇祯年份来计算,此时只是崇祯十二年,史可法的职位离史阁部还差的远,他此时的职位是兵部右侍郎,何腾蛟为兵部左侍郎,正在浙江统领兵马伺机对唐军进攻未果,直隶三地的叛乱就轮到他这个右侍郎负责。
史可法轻松剿灭了盐城的叛乱后,对淮安地义军仍然不敢大意,毕竟盐城县城依然在朝庭手中,而淮安的府城都被义军夺了下来,现在早已过了正月十五,按照协议,唐军应当将福建交给弘光朝,唐军却借口三府的叛乱硬是不给。
弘光朝无法,只得要求史可法尽快平定三地的叛乱,让唐军没有借口再拖延,史可法对于朝庭地换地计划也是支持,眼看却被一伙乱民打断,剿灭这股乱军,他当然是义不容辞。
昨日他亲自率军观察过淮安城,此时已是胸有成竹,得出的结论是淮安乱民兵器极差,士气极差,训练不足,今天有三万多大军到来,自然不难破城。
张国维以前虽然推荐过史可法,但他现在在弘光朝中地地位已不如史可法,这次只是负责为史可法督运粮草。只是史可法对张国维的尊敬却不稍减,亲自来到大营门口迎接。
张国维见到史可法来到门口,不敢托大,从马上跳了下来,高岐凤仍然高据马头,李栖凤连忙也下了马,史德威更是快步走到史可法面前,跪了下来:“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史可法年近四旬,仍无子嗣,史德威本是军中副将,跟随史可法多年,史可法遂收为义子,他对史德威颇为爱惜,视为亲子看待,见史德威跪了下去,连忙扶住:“我儿不必多礼。”
史德威这才起身,史可法却向张国维行了一礼:“拜见老大人!”
史可法是主帅,张国维不敢受礼,连忙避开:“不敢当,不敢当。”并向史可法还礼。
高岐凤却是“哼”了一声,不满史可法将自己这个监军不放在眼中,史可法只是一笑:“各位远来辛苦,还请各位移驾,史某就要布置军情了。”
听到要布置军情,众人都是神情严肃,随着史可法来到大帐,到了营帐中,高岐凤先向史可法阴阴的道:“史大人,攻下淮安贼人需要多久,皇上可是急等着史大人的胜利消息。”
兵凶战危,对方虽然远远不如官兵,只是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谁又有把握能确定胜利的日期,高岐凤此番言语可是毫不客气了,史可法脸上却挂着淡淡的笑容:“监军大人放心,不出十天,淮安必破!”
高岐风尖锐的嗓音响起:“好,好,那咱家就等着看史大人破城了。”
史可法跟着卢象升转战过多地,对于起事的义军还是颇有经验,以史可法的估计淮安这样的城池,数万大军一起攻打,最多五日就可以攻下来,只是在高岐风面前话却不能说得太满,故意将时间翻了一倍。
只是史可法做梦也没有想到,城中尚有数百名唐军的正规军夹杂在其中,数百人虽然有点少,但有了他们的指导加上数万名义军。城中的战力却何止翻了一倍。
史可法信心十足,将任务一一分派下去,大军造好了营寨,准备第二天就开始对淮安发起进攻,此时的明军谁也没有料到,淮安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场艰苦的攻坚之战。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八十七章 练兵
对淮安城的攻击开始了,史可法指挥明军从四门同时开始进攻,无数的明军呐喊着向城头冲去,城上守军战战兢兢的模样让明军上下都涌起了强烈的信心,或许只要一天,淮安城就会被攻下。
转眼间明军就已冲到城墙下,城上的反击稀稀疏疏,弓箭也是绵软无力,根本对明军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直到明军架起了云梯,守军仿佛才反应过来,无数的石块,滚木从城上砸了下来,让城下的明军开始手忙脚乱。
这只不过是守军的三板斧罢了,有经验的明军老兵都可以看出,城上的守军没有秩序,不知躲闪,而且从城中丢下来的石块和滚木也留下了足够多的空隙,可以让明军从容躲闪,虽然一时暂时止住了己方的进攻,但守军死的人却不比攻城的明军少,城下的明军箭支如雨点落了上去,更多的守军惨叫着栽下了城头。
史可法、高岐凤等人都在南门观战,看到城墙上东奔西走的守军,史可法嘴角露出了笑意,而高岐凤却是面无表情,眼睛溜溜的转着,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看到部下如此表现,韩忠有点羞愧的望着何报,何报任总教官虽然已有一个月,但先前一直要帮助韩忠对各部义军进行整合,能在一个月之内将互不统属的数万义军归于韩忠的旗下已是不易,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对义军进行训练,义军能有此表现也不足为奇。
见到韩忠担忧,何报微微一笑:“大元帅放心,这只是第一天,很快明军就会发现淮安一天比一天难攻。”
何报倒不是对韩忠空口说白话。攻城一起,何报身边的所有正规军都派到了各个城墙段督战,有他们的指点,守军自然会越来越成熟。
史可法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判断错误,在明军不停的攻击下,淮安城竟然越打越强,明军的攻击反而好象是在帮淮安城练兵,守城由生硬变得渐渐熟练起来,明军能登上城墙地次数越来越少。到了第五天,明军攻击了一整天,没有一个人能登上城墙。
史可法大为惊讶。淮安的乱民和他以前碰到的任何一处农民军都不同”具体哪里不同他却说不出来。眼看着城头的守军越打越强,而明军则渐渐士气低落,史可法却是无法可想,他心中明白,无论怎样,淮安一定要拿下,只有不停的下令加强进攻。
此时已是二月份了。福建在唐军手里已快四个月了,前一段时间有传言道过完了正月十五,唐军就要退出去,这里会交给弘光朝。曾引起了百姓诸多的猜疑,如果不是正在过年,肯定会有许多人纷纷迁走,弘光朝是怎么一个样子。大家心里都清楚,在南直隶三府的搜刮,更是让对明庭还心存希望的人都心寒,此时不走。难道要把自己的万贯家财白白送给弘光朝不成。
此时在大家心目中,唐军才是正统。而弘光朝虽然没有沦为反贼,却也被只当成一个垂死挣扎地政权看待,自然没有人愿意再接受一次弘光朝的统治,然后被唐军消灭。
只是这种传言很快都被打破,过了正月十五,唐军一点动静也没有,大家自然用不着再担心,福建重新平静了下来。
趁着冬闲的季节,唐军一直在福建整修道路,赣闽边境地各个关城都被唐军撤掉,原先的天险之处变成了一片坦途,在这个冬天,生活在关城附近地百姓整天耳中都会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开始民众都惊疑不定,后来知道是唐军在用炸药炸山时,才恢复了正常。
枫岭隘、分水关、桐木关,黄土隘这些地方都被唐军用炸药几乎削平了半个山头,虽然还是险峻,却已变得比以前好走的多,阂赣两省的交流陡然增多起来,无数的商队沿着新修的道路纷至踏来,使福建比以前更是繁华了几分。
春寒陡峭,福州城中早已热闹非凡,各个城门都有无数的车马来往,他们多是行走于各地地商人,除了过年回家团圆,他们一年四季多数时间是在外头奔波,如今年已过完,自然已开始了奔走赚生的营生。
今天的西门却来了一队特殊的人,这队人有着十数辆马车,除了两辆坐人的外,另外十余辆都装满了货物,但守城的士兵一眼就可以看出,这队人根本不象商人,单是那数十名护卫的神色就可以看他,一个个精神饱满,大冷的天气还神清气足,身上都带有佩刀,跨下全都乘地都是难得一见的骏马,护卫的重点都放在前面两辆载人的马车上,面对人来人往地人群,显得丝毫不乱。
他们绝不是普通商人的保镖,十来车货物,还请不到如此优秀地一队人来护送,反而更象是军队,只是这队人却没有打什么军队的旗号,守城的几名兵丁只得硬着头皮上前拦路:“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车队停了下来,为首的骑士冷冷的打量着守城的唐军士兵,守城士兵毫不示弱的对视,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周围的唐军也感到不对劲,迅速围了上来。
1...205206207208209...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