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闯王李自成新传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老茅
周碧悠悠一叹:“爹爹,你说广东一省之力可以抗拒得了唐军么?”
周若军大摇其头:“不能,如果能和福建联保。或许可以,如今福建已降。唐军地水师不在广东之下,广东根本无法自保。”
“那能否从朝庭得到支援?”
“碧儿,你可是糊涂了,朝庭和我们隔着福建,就是没有隔着福建我们,也指望不上他,唐军进攻福建时,数十万大军就在浙江一动不动,否则朝庭若是能增援,凭着福建的地形,唐军又如何能轻易将福建拿下,可惜我们和郑家关系太僵,否则两军合力,也不会到如此地步。”
“爹爹是怪我不肯答应郑家的求亲么?”
周若军叹了一口气,当初郑家求亲时,他倒是心动过,两家若是联合,就能垄断海上所有的贸易,只是女儿对周家太过重要,可以说周家能在广东崛起,有一大半的功夫归功于女儿,若是嫁过去,恐怕郑家会如虎添翼,马上就压过周家,他不由迟疑,只得探女儿口风。
周碧不知为何对郑军颇为反感,一口拒绝,周若军才下定决心,没有同意郑家的求亲,至此,两家关系越来越差,最终在海上兵戎相见,双方虽然划分了势力范围,却结下了不解的怨仇。
“碧儿,那都是过去之事,爹爹从来没有怪过你,只是眼下之事迫在眉睫,还请你给爹爹拿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才行。”
“即然唐军不可抗,朝庭又不可倚,那爹爹还迟疑什么?”周碧说得漫不惊心,仿佛这是一件小事。
周若军苦笑:“爹爹不是没有想到投降,按理唐军开得条件也不差,只是我们不是人家的嫡系,现在投降可以无忧,焉知以后会不会有祸事?”
周碧地声音突然变冷:“所以爹爹就一定要女儿嫁给唐皇为妃,才能免除祸事么?”
周若军心中一惊:“碧儿,你都知道了?”
周若军实在没有把握能够抵挡唐军,投降又怕有后患,想到想去,为了整个周家的利益,只有牺牲女儿,女儿若能嫁给唐皇为妃,周家成了皇亲国戚,只要将水师和军队交给了唐军,周家的地位只会水涨船高,反正周家已赚够了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银钱,当可保得子孙后代的富贵。
这条计策是他地一个心腹幕僚提出来的,当时只有区区四五人在场,没想到这么快就传到了女儿耳中,他叹了一口气,周家五子一女,五子加起来也不如一个女儿,若她是男儿身,恐怕广东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周若军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女儿的脸色:“碧儿。你年龄也不小了,你天资聪明,当世男子也无人能及,你的婚事迟迟不成,爹爹虽然替你着急,却并不干涉,如今我周家到了紧要关头,你若能嫁予天子,却也是一件幸事,除了天子。恐怕也无人能配得上我儿了。”
周碧沉默不语,周若军张了数次嘴,想再对女儿劝说,想想还是道:“碧儿,如果你不同意,我马上就将唐使打发了事,广东上下全力和唐军一战。“
说完,周若军已向门口走去,眼看打开了房门。女儿还没有回话,周若军心中顿时后悔,这次却是估错了女儿的反应,正要咬牙出去。周碧的话已传来:“爹爹又何必如此,女儿答应了就是。”
周若军跨出房门地一脚顿时收了回来。他心中松了一口气,转头向女儿看去,见女儿白玉般的面容上有颗晶莹地眼泪流了下来,心中也是一痛,此番也是逼不得已,他虽然痛爱女儿,但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生死存亡,却不能不对女儿耍了心眼。
“碧儿,如果你真不同意。那咱们再想想办法。”周若军此话却是说得言词恳切。
周碧迅速将眼泪抹去:“不必了,正如爹爹所说,能嫁给天子也是我的福气,又有何不可?”
李岩优哉的坐在周若军为他准备大院中,他对此次出使颇有信心,如今周若军却是迟疑不决。李岩只好和周若军比拼耐心。他这次随行有数十人,里面除了他的亲兵外,都是贺珍的手下,趁机对广东大势收集情报。如果周若军不肯投降,那就要对广东强攻了。
一名亲兵来到他身边:“将军。广东巡抚来了。”
李岩心中一喜,即然周若军亲来,那么多半是同意降了,他猛地站了起来,向门口迎去。周若军已走到了院中,他身边只带了十多名亲兵,见到李岩,挥了挥手,将自己的亲兵一个不剩地赶了下去,并用眼望向李岩。
李岩已和周若军见到几次,马上知道周若军有密事要谈,只是却不知是何事,双方都已接触了七八天,什么事要如此保密,他连忙也叫自己的亲兵下去。
周若军见院中已无人,在李岩刚才所坐地方地对面坐了下来,示意李岩也坐下,李岩颇有点郁闷,这个院中好象自己才是暂时的主人,怎么倒显得周若军是主人似地,不过,此时不是计较这些小事的时候,给周若军倒上了一杯茶,才在刚才的位置上重新坐下,开口道:“周巡抚来此,可是有好消息告诉李岩。”
周若军沉吟起来,不知如何开口,他总不能直接就说要把女儿嫁给唐皇吧,他皱了一下眉才道:“李将军,这几日本官反复考虑,唐皇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就是大明开国之太祖也有所不及,大势如此,我广东又怎能以卵击石。”
李岩听得大喜,笑道:“那么恭喜周大人了,从此你就是我大唐的广东总督,下官拜见周大人。”
周若军忙止住李岩:“且慢,若要本官投降,还得依我几个条件才东——”
李岩收起了笑容:“如此条件周大人莫非还不满意?”他心中顿时对周若军看轻了几分,若是他敢贪得无厌,就是此次唐皇会同意,恐怕日后也会带给他大祸。
周若军听出了李岩话中的寒意,忙道:“非也,正是条件太厚,本官才不敢受。”
李岩倒是奇了怪,哪有招降之人嫌条件太厚地道理,以为周若军是疑心唐军开空头票,忙安慰他:“周大人放心,这个条件是皇上亲自拟定,皇上对周大人看重才会如此。”
周若军还是摇头:“大唐的水师怎能再由本官来管,投诚后本官会将广东的战舰全部交出来,而且广东总督之职,本官也不敢受,皇上若能继续委任本官担任广东巡抚,那么本官义不容辞,如果皇上认为本官不适合再在广东,任凭皇上调遣,本官也觉无怨言。”
李岩听得发愣,还有这样的好事:“那周大人可还有其他要求。”
周若军顿时期期哎哎起来:“李将军,条件还是有一条,不知李将军能否作主?”
李岩忙道:“皇上已命我全权负责,周大人尽管说出来就是。”
周若军端起茶怀,呷了一口茶,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才道:“李将军,周某有一女,名唤周碧,不知将军可否听过。”
李岩有点莫名其妙,在这当口周若军怎么提起他地女儿来,嘴里回道:“令千金巾帼不让须眉,兵书战略,天文地理,无一不通,李岩早已久仰大名,连皇上也对令千金赞不绝口,李岩又岂能不知?”
周若军听得一喜:“那就好,碧儿不但天姿聪明,不是本官自夸,相貌也是万中挑一,只是她心高气傲,如今已二十有三,还尚未婚配……。”
李岩听得暗暗惊心,不会是看上我吧:“那周大人的意思是……。”
周若军道:“小女对皇上的文治武功深为敬佩,有意入宫陪伴皇上,不知此事李将军可作得了主。”
李岩松了一口气,又恍然大悟,怪不得周若军会将那些优厚待遇全部推掉,原来打的是如此主意,他心中为难,来之前如何会想到会有此事,可是若是回去请示,一来一去,至少要担搁十数日的时间,又如何来得及。
看到周若军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深知此条才是关键,若不答应,厂东肯定不会投降,他一咬牙,罢了,皇上反正是三宫六院,多一个不多,先答应下来便是,皇上估计也不会在意自己的皇宫中多一人吧,想通了,不由哈哈一笑:“恭喜周大人,此仍好事,皇上断无不应之理,本官先替皇上应了。”
周若军见李岩答应的爽快,微微一笑:“好,即如此,本官今天就可以宣布向贵军投降,李将军,以后你们就是同朝为官,还请多为照料。”
李岩忙道:“周大人客气了,应当是周大人照料下官才对,不过,关于易帜之事,还请周大人暂缓宣布,等有了皇上的旨意再宣布不迟。”
周若军疑惑不解,脸色沉了下来:“莫非刚才之事李将军并不能作主,是敷衍本官。”
李岩才知让周若军产生了误会,忙将弘光朝要换地之事说了出来,周若军大为惊愕,弘光朝竟然会如此异想天开,早知道他不可靠,却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离谱之事。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八十二章 峰回路转
王铎带着自己的亲兵站在福州西门的闽江边上,从这里可以看到福州最大的港口码头,此时整个闽江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船只,形成了千帆云集的景象,一船船的货物在这里卸下,又马上装满了货物,驶向远方,有的沿江逆流而上,有的顺流而下驶入大海。
郑芝龙投降后,唐军接管了郑家的船队,同时也接管了郑家的贸易路线,经过二个多月的经营,福建的对外贸易不但恢复了正常,还比以前有了更大的增长。
通过福建,唐军取得了最重要的出海口,当然,以前唐军不是没有出海口,山东,营口等地早已落入唐军手中,只是那些地方的港口太小,而且唐军的船只更是临时打造,只能让货物作一些短途的运输,如走京鲁之间,京辽之间的路线。
而有了福建,则一切都不同,通过福建的港口和大船,唐军的货物已远销到朝鲜,日本,加上与台湾的葡萄牙人合作,更多的货物正在通往欧州的大船上。
户部待郎陈宇乐得合不笼嘴,他这才知道了福建之富,当初看着郑家无数马车运走的财物时,陈宇恨不得将郑家的财产全部扣下来充公,现在才知道无论郑家带走多少财产,都比不上他留下来的庞大船队。
尽管唐军运至朝鲜,日本的船队还没有回来,但先前郑芝龙派出的船队却已回来了两场,这些当然已算作是唐军地财产。以前运过去的一船船生丝,瓷器等物,到现在都变成了一船船的铜料,金银。
王铎在码头上越看越没有信心,他在福建已等待了十天之久,尽管王铎一直没有见到大唐皇帝,但他这十天也没有白等,每天都有拜访唐军在福州的文武高官,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他自己得到的结论却让他有点灰心丧气。要想换回福建几乎不可能。
而他亲眼见到了福州码头的繁华后,更是心如死灰,换了他是唐皇,恐怕也不会把一个如此繁华之地和弘光朝交换。
陈贞慧大踏步的走了过来,见到王铎失魂落魄的样子,暗暗好笑。他这些天也受到了李过以前的待遇,每天被王铎缠着要见皇帝,不胜其烦,只好带着王铎东游西逛,没想到自从带着王铎来到了码头之后,王铎便象痴了似地,连续几天的时间都到码头来。
“王大人,恭喜了,皇上答应下午召见你。”
王铎却全然没有了欣喜,怔怔的看着码头上的人来人往。这个码头上至少有数千人,他们大声的吆喝,把一包一箱的货物从船上搬下。有地用小推车运走,有的叠在码头上,转眼又搬上其他的大船,然后起运。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时大明读书人的论点,在他们看来,这些人不耕不种。又刁钻奸滑,自然是该死,眼前的这些人就是五种人中的脚夫了,可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脚夫。却撑起了福州的一片天。
王铎进入福建时,由于行程匆匆。在各地都没有停留,虽然从各地打尖住宿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福建不象以前想象中的穷山恶水,反而比直隶好象都要繁华几分,他却没有太在意,认为自已经过地地方可能恰好是福建富裕之地。
等到了福州才真正让王铎震憾,福州之富大大超过了应天府,酒楼,客栈比比皆是,街上人来人往,穿丝着履者多是平头百姓,唐军才占领这里两个多月,这些当然不是唐军的功劳,王铎不由对郑芝龙暗恨,福建如此之富,郑芝龙还屡次向朝庭哭穷,没有好处,税银一笔也不肯多交,崇祯时朝中大臣不知福建情况,见他所交税银远比以前多,还屡次夸赞过他忠心体国,又哪知他所交的锐银不过九牛一毛。
王铎一脸地丧气,和陈贞慧一起回到了城中,将自己的仪容重新整理好,才来到了福州的府衙,不管怎样,总要见到唐皇一面他才能回去交待。
这次他只是报了一下名号,就有一个唐皇的侍卫带着他往前进,绕过了几进院落,才到了后面的正厅,唐军已把这里改成了皇帝临时的上朝地点,王铎抬眼望去,这些天来拜见的唐军重臣如宋献策、陈宇、李过、李万成等人都分站在两旁。而厅中的正中央端坐着一个三十来岁,身穿皇袍之人。这就是大唐皇帝了。
王铎拱了拱手:“大明使臣王铎参见唐皇!”
见到王铎突然变得不卑不亢,李过等人都是惊讶地张开了嘴,这些天来,王铎几乎是奴颜婢膝的求遍大唐的高官,只为了早日见到唐皇,没想到见了皇帝,反而是近乎无礼的态度,他们却不知,原来王铎早作好了任务失败地准备,李鸿基十余天后才接见他,王铎对此大为不满,书生之气发作,自然对李鸿基不会有什么大礼参拜。
李鸿基毫不在意:“免礼。”
“谢唐皇陛下。“王铎放下了拱着的手,就这么大大咧咧地站在中央,抬头直视着李鸿基,和李鸿基的目光一撞,只觉得眼前的唐皇目光凌利如刀,他坚持不到数秒,还是败下阵来,垂下了头,不敢再与李鸿基对视。
李鸿基对王铎的表现也是奇怪不已,对王铎又高看了几分,王铎这些天来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贺景情报部的眼线,自然知道王铎为求见自己,没少送礼走动,苦苦求情,还以为王铎是个软骨头,没想到尚有几分胆色。
“王大学士千里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鸿基昨天才接到李岩传来的回信,李鸿基尚不知李岩自作主张。还为他地后宫增加了一个妃子。李岩的信只有几个字,大事已定,李鸿基大喜,马上和群臣商议,决心摆弘光朝一道,先同意他们的换地主张,得到云南之地再说。
唐军实力虽然远远比弘光朝强大,但云贵之地易守难攻,能不血刃拿下当然最好,至于现在南直隶在弘光朝手中的地盘。唐军倒是不在意,只要一强攻,谅弘光朝也无力防守。
王铎刚才大着胆子和唐皇对视,此时心中心虚,连忙回道:“吾皇派遣小使前来恭贺陛下击败郑逆,报得长江水道袭击贵军之仇。”
王铎经历过大明三朝。他不由拿刚才唐皇的眼神和自己服侍的几个皇帝对比,弘光帝一登极,就沉迷于酒色之中,眼神混浊无力,崇祯则是少年天子,开始是信心十足。眼光充满自信,后来国事日渐败坏,经常是通霄不得休息,双眼不但布满了血丝。而且已失去了自信之色,而天启帝沉迷于木匠中,看待大臣的眼神总是充满了不耐烦之色。想快点到后宫去做木工。
对上三帝,王铎无论官小官大,他都可以镇定自若,只是刚才和唐皇对视的几秒,却让他仿佛被人重击一般,书生之气一下子全被打掉,言词也恭敬起来。
见到王铎一下子又如此恭敬,左右的唐军重臣都露出了笑容。刚才差点被王铎唬住,没想到皇帝眼睛一瞪,就乖乖现了原形。
李鸿基玩味似的看着下面地王铎,自己打下了福建。弘光朝再蠢也不会恭喜自己,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此言不虚。
王铎只觉得上面唐皇的目光锋利如刀,射在自己身上,有如实体,此时已是十一月的天气,若是在应天府,早已是寒风呼啸,福建却丝毫不觉得寒冷,王铎穿着厚厚的官服,只觉得燥热难当,很快背上就湿露了一大片。
看到王铎汗如雨下的样子,李鸿基收回了自己的目光:“那多谢贵方地好意了。”
王铎虽然没有抬眼,却是长松了一口气:“应该的,应该的。”
两人不淡不咸的说了几句,王铎才开口道:“唐皇陛下,福建本是我朝领士,陛下既然教训了郑逆,不知何时将福建归还于我朝?”
王铎此话一说,两旁的唐军大臣不由大怒,一个个喝斥起王铎来,“放肆。”“大胆,”之声不绝于耳。
李鸿基咳了一声,将手下大臣的声音止住,才道:“大学士此言差唉,朕在进攻福建时,也曾通知过贵方,贵方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如今福建被我军攻下,自然是我朝的领土,又何来归还之说。”
王铎自然知道福建不可能白白拿回来,争辨道:“唐皇陛下,福建仍是我朝要地,之所以对陛下攻打福建没有反对,仍因郑逆桀傲不训,但我朝并没有同意将福建割让给陛下,福建一旦失去,则我朝东西不能联络,故非收回不可,如果陛下不同意让出来,我朝愿以地换地。”
李鸿基虽然早已知道了弘光朝的底牌,此时却故作不知,回道:“不知如何以地换地法?”
王铎本已失去了信心,此时提出来也只是死马当成了活马医,见到唐皇好象很感兴趣的样子,恢复了一点自信,回道:“陛下,我朝愿以南直隶的宿迁,淮安,盐城三地交换福建,三府自古都是鱼米之乡,远胜福建之地,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李鸿基大摇其头:“以三府之地换朕一省之地,朕太过吃亏,不换!”
见唐皇拒绝,王铎咬了咬牙,将此行地底牌全部亮了出来:“唐皇陛下,若是加上云南一省之地又如何。”
李鸿基眼睛一亮:“当真。”转眼马上又道:“不行,云南太穷,远比不上福建,朕还是太亏,不换,不换。”
云南之地三倍于福建不止,王铎听到李鸿基先前的言语,分明已是动心,心中大定,回道:“陛下,云南虽穷,可远大于福建,比陛下原先所在山陕之地好上十分,陛下既然能将山陕之地治好,相信云南在陛下的治理下,用不了数年,赶上福建也未可知,加上有宿迁,淮安,盐城三地,陛下又何乐而不为。”
李鸿基对王铎地马屁并不感冒,吱唔了了几声,没有松口,陈贞慧在旁道:“万岁,王大学士所说有理,论富裕,宿迁,淮安,盐城三地足可以比福建,论面积,云南之地是福建三倍还多,如果交换,我军并不吃亏。”
王铎对陈贞慧大为感激,果然不亏为世交,虽然一直没有什么表示,关健时刻还是为他说了话。他偷眼看去,见唐皇被陈贞慧说得连连点头,王铎正要再加一把火,另一个声音传来:“万岁,此事不可答应,宿迁,淮安,盐城三地虽富,可还不如福州一地,云南大是大,可是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若是想开发出来,非要有一大笔银子不可,万岁可别忘了当初山陕之地我军投了多少银子,现在才勉强使百姓温饱,不至于造反,我们如果换了云南,要投入的银子可是无底洞。
李鸿基点了点头:“陈侍郎所言有理,朕刚才倒是思虑不及,王学士,并不是朕不通情理,福建虽然对贵方来说关系重大,可是贵方所提之地太过不适,是否还另有提议。”
王铎对开口破坏的陈宇差点要恨之入骨,早就听说唐军的户部有个侍郎仍理财高手,样样精打细算,自己还拜访过他,没想到一点也不给面子。
王铎无法,只得咬牙道:“唐皇陛下,我方愿再加一百万现银,作为云南之地的补偿,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这一条来弘光朝并没有对王铎允许,只是如果换地之事一点希望也没有就算了,可是明明快要成功却要前功尽弃,王铎如何甘心,只好加上银子,好打动唐军那贪财的户部侍郎,让他不要捣乱。
陈宇冷哼了一声:“区区一百万银两子又有何用,万岁,要想将云南之地治理得如同山,陕一般,至少也得移百万汉民过去,此一项花费就不下千万两。”
王铎吓了一大跳,一千万两除非让弘光朝上下一年都不吃不喝才有可能筹措到,如何可行,正要反对,李鸿基已哈哈一笑:“一千万两则不必了,这样,只要贵方愿意再加二百万两银子,朕就同意贵方提出的换地计划,如何?”
王铎盘算了一下,二百万两银子虽然多,但弘光朝也不是拿不出,只要得到了福建,自然可以再从福建民众中挤出来,加上有广东,广西等地分摊,到时朝庭说不定还可以多收入一笔,连忙道:“多谢唐皇陛下成全。”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八十三章 官逼民反
从福州府衙出来,王铎全身都好象轻飘飘轻的,进来时的忧虑全都抛光,这次换地计划顺利的就象是做梦一样,福建对弘光朝关系太大了,如果唐军不换,双方唯有兵戎相见,虽然弘光朝已作好了准备,但谁心里也没有把握能从唐军手中夺回福建,更多的人担心不但福建夺不回,一旦开战,弘光朝还要被唐军趁势消灭。
王铎不由对陈贞慧的仗义心怀感激,银子算什么,王铎可以想象,若是福建到了朝庭的手中,以福建的富有,莫说三百万两银子,就是一千万两银子,朝庭也不消一年时间,就可以从福建民众中刮出来。
所以接下来和陈宇的谈判,王铎都是步步退让,云南要先交给唐军手中,可以,反正云南地虽大,民不过二百万,每年的税收不过一百万两银子,先送给唐军也没什么关系,银子先交,也行,这笔银子朝庭可以在要交给唐军的直隶三府尽量搜刮。
其实唐军的条件还是不错,只要交割了云南省和那笔银子,唐军就可以交出福建,而直隶三地则要等到唐军在福建完全退出后,再交给唐军,有这段时间,朝庭足可以在三府刮地三尺。
看到王铎兴奋的离开,唐军的君臣相视一笑,李鸿基止住了嘴角的笑意:“陈秘书,传朕旨意,命令四川刘之渤,马祥麟两人抽调兵马,准备接管云南。”
1...203204205206207...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