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02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文笔刀法
张謇接过话道:“我民政部已要求效忠之各县各府前来江宁叙职,同时将派革命专员前往各县监察……亦已向军政部提出派遣革命军至各县驻扎的请求。预计四天内便能基本将江南之行政恢复正常。”
在接下来的各厅厅长汇报下,刘继业基本了解了江苏南部已经快速地恢复秩序、官府在维持原样和原班人马的基础上继续操持着政务,各方面与前清相比只有细微的差异,就连在座的不少人脑袋后面还留着辫子。
为获得立宪派士绅的支持,刘继业早已承诺不会对满人大开杀戒,而江宁将军铁良以及拒绝反正的两江总督张人骏则在张謇的建议下,被军政府软禁了起来,等待日后再行决定。
在刘继业基本上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后,立宪派也投桃报李换以支持。
刘继业深知,在文学社与国家主义还没能够对许多人产生影响、自己尚未能建立自己的文官行政班底之前,他就只有与士绅们互相利用。不过相比如张謇这般真心以为刘继业是其士绅一分子,刘继业却知道立宪派们如不跟进时代,终将会被自己所淘汰掉。
“都督何日召开省议会啊?”
问话之人是工商厅长熊希龄。这位湖南籍贯,曾被誉为湖南天才的前清翰林,在立宪派中地位不逊张謇,对刘继业也无那么尊重,只是因为恰巧于江宁光复时曾任工商总办,被张謇拉着加入了军政府。
而张謇之所以如此卖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说服了这帮地位崇高的立宪派加入军政府的,就是张孝准承诺速开省议会,并以此为基础召开真正的国会。
你立宪派在满清那里得不到的东西,革命党人送上!
若非是因为召开省议会以及国会的承诺,并且张謇私底下保举其担任国会内阁成员,再加上熊希龄确实是对清廷失望,不然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出任啥工商厅厅长的。
不过对于年纪轻轻就担任一省都督的刘继业,他虽然保持了表面上的尊重,内心却颇有不以为然之意。
“江宁……江苏光复这么些天来,军政府的动静看不到,这江苏咨议局被当作了民政部,那么省议会以及将来的国会位置总得先找到地方吧?”
刘继业对熊希龄面带微笑,表面上没有丝毫着恼道:“省议会可以由江宁将军衙门改制,本都督将兴修一事全权交予民政部负责。除经费之外,待各路俘虏甄别完毕后,亦可通过军政部监督参与兴建改修。”
见刘继业‘放权’,熊希龄脸上出现了一抹笑意,却追问道:“然大国民会议又如何?都督对此是如何打算的?”
对熊希龄这人,刘继业虽然此前了解不深,却也大致清楚其底细,知道此人与袁世凯交从甚密。虽不宜透露过多,但是适当的安心也是需要的。
“粤省为首义,又已号召凡独立省份派遣代表至广州共商国事,订立约法,那么临时国会自当在广东召开……”刘继业撇了一眼熊希龄,见其面露不满时,淡淡地补充了一句:“然而时至今日,单纯武力上喊打喊杀,只能涂炭生灵,陷我同胞于不义……况且,北方除了满清朝廷之外,更有大量如袁宫保等开明官吏,若大家能以共和政权为前提实现南北议和、清廷和平退位,则天下幸甚!而国会之最终正式地点,也自然应该放在北京不是?”
熊希龄面露深思。他本意是想让刘继业这个江苏都督与广东争权,把这个国会设在江苏,没有必要屈居于一群会党头目之下。不过既然刘继业已表露出了南北议和的意思,对于他熊希龄而言自然非常绝妙。尤其是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根基比江苏高了许多。
对于立宪党人而言,满清固然失望、激进派也高呼过激进的口号,但是距离公然起来造反终归差了那么半步。
广州的光复给立宪党人带来了选择的权力;要么继续跟着清廷走下去,然后只能不断地‘请愿’、期望朝廷能够放权,或者是转而支持革命派,甚至自己当家作主!
在局势未明朗,大家也对清廷都还怀有一丝希望时,大部分立宪派只会观望。但是当东南重镇江宁随即也光复,如今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江南都挂起了九星旗时,立宪派心中的天平就逐渐朝某一方向倾斜了。更何况士绅中心思活跃的,如熊希龄、如张謇,其实早就希望借着乱局的机会为己方谋得利益;无论是借乱党迫胁朝廷、或者是加入乱党建立共和,选择权都在他们手上!
江宁的光复,只是促使江苏的这些本来就摇摆不定的立宪派在共和方面落下了自己的筹码。
然而江苏以外,全国各地的立宪派与地方士绅中还有不少人在观望,下不了决心……
张謇却已事先知道了刘继业与袁世凯有着某种联系,刘继业也托张孝准向其透露了一些内容,因此此刻并未像其他在场之人一样面露惊讶。
刘继业轻叹了一口气,忽然倾身凑到熊希龄和张謇跟前,在他们面前小声道:“此事只与二位说,为共和计、为国会计、为天下计,可千万不得外传……”
“文鹿你说。”
刘继业故作神秘道:“共和制宪,召开国会,这是革命党人与我之诉求。然而谁人领衔做这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文不行、黄兴不行、我亦不行……唯一人选,只有袁项城!”
######################################
“文鹿啊……”张謇办公室内,这位民政部总长关上门,看向刘继业难掩笑意地说道:“今天你总算是说了句大实话!”
“你有这番认识,老夫也就放心了!如今天下乱局、朝廷与乱党之争,确实只有让袁项城出山掌权最为稳妥了。也只有袁项城能够控制局面,总不能陷入内战!”
刘继业面带微笑道:“袁宫保与我早就有联系,若非有此乱局,他离出山还遥遥无期,而国事亦只能一天天败坏下去,离立宪之愿望越来越远。只有利用好广东的乱局,才能真正实现你我之抱负。”
张謇叹了口气。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就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此时刘继业忽然想起那个见识谈吐俱不凡的工商厅实业处处长,于是与张謇问了一句。
“他啊……”张謇想了一下便知道所说之人。
“此人姓陈名辉德字光甫,是江苏镇江人,因为英文不错考入了汉口邮政局……”张謇回忆了一番,他对这个年轻才干也是印象很深:“后来他曾随团去花旗国参观国际博览会。会后入了什么……花旗某大学堂的商学院,前年毕业归国的。”
“彼时正好在筹办劝业会,老夫见过此人后觉得不错,就推荐入了筹备会里,工作很出色……”
刘继业点了点头,开口与张謇协商道:“我既然回宁,则都督府的审计司等各司也都要开张了。这个陈光甫,我看着很顺眼,而且听他讲最近实业厅工作也不多,就想跟季直公商量下,把此人借给我都督府如何?”
所谓审计司,就是都督府内负责督查军政府账务、核实预算的部门,性质类似刘继业自己所供养的幕僚。
张謇对此倒是无所谓,也知道刘继业手上缺人,哈哈一笑就允诺了。
聊了一阵轻松的事情后,张謇从自己的西装口袋内掏出了几张纸条,低声道:“老夫前日向各地立宪同志及咨议局拍电报,号召其独立,自创共和宪政……然而,除了湖北汤化龙、四川蒲殿俊回信暗中表示支持之外,其余各省皆无反应。”
刘继业对此其实并不意外;由于清廷尚未来得及弄出铁路国有这一最终丧尽了民心的举动,使得如今哪怕江苏和广东都已独立了,却还有不少省份在观望。
“说实话文鹿!你对乱党与清军的湖南之战有信心吗?”张謇严肃的眼神中带着期待。
刘继业笑了出来:“我对湖北新军有信心。”
大时代1902 第312章 湖南湖北
第三百十四章湖南湖北
就在刘继业与张謇对话的同时,吸引了全国目光的湖南战场上也发生了惊天大事!
西历1911年的3月24日,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以赵声为总指挥的第一路军,以原广东新军部队及投诚巡防营、以及随后临时扩招的革命青年组成的共二万三千人在衡州府永州与清军湖南第二十五混成协大部,以及湖北派出以第二十一混成协为主加上部分第八镇兵力的援湘军共一万八千人发生接触。
然而出乎当时所有人预料,两军接触后第二十五混成协内的下级军官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彭友胜等人却在阵前倒戈,加上其早联络好的革命士兵直接就宣布反正将枪口倒向督战的第二十五混成协协统萧良臣,以及两广总督端方!
与此同时,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及第八镇也大乱;以刘同、孙武、蒋翔武等共进会及科学社革命组织混入新军的骨干配合着‘友军’焦达峰以及‘盟军’赵声部朝不愿反正的中高级军官发起了进攻!
就在两军阵前,清军这边几乎全部部队都陷入了大乱之中!
湖北和湖南长期是革命党人活动中心,以共进会和科学社为首的几个小团体在新军中运动很长时间,早就做好了布置。
广州光复时,两处革命党人本想组织响应,后来却在赵声派来的使者建议下,决定推迟至革命军北上后临阵起义,如此能够最短时间光复湖南消灭清军部队,然后再返身拿下武昌。
起义发生的突然,起义士兵也因战事原因被下发了充沛的子弹,前方又有乱党大军响应,少部分顽抗的清军部队几乎形不成有效抵抗就被起义部队给淹没了。
永州之战只持续了半天,一万八千清军就大部反正,加入革命军。不愿投降的清军被打死打伤近千人,其中第二十五混成协萧良臣逃跑、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被乱军打死、两广总督兼湘军指挥端方被生擒。
由于一直以来端方都对革命党人颇为狠辣,更是杀了不少岳王会的同志,因此革命党人对其早就恨之入骨。再加上他的满人贵族身份,被抓获后革命党人不顾其求饶、也不在乎其为新政立宪和文教做出了多少贡献,被直接当众砍头祭旗,死在了永州。
赵声部与湖北蒋翔武、湖南焦达峰会合后,立即将两军并入北伐的第一路军序列中;蒋翔武被委任为湖北革命军统制、焦达峰则是湖南革命军统制,各领一部。
花了半天时间将三支革命力量初步整合后,赵声率领人数已达三万七千人的第一路军杀向湖南省会长沙。
3月25日,在得知前线部队全军覆没、革命党兵临城下后,湖南巡抚余诚格弃城而逃,驻守长沙的二十几个巡防营也纷纷投降了革命反正。长沙几乎是在兵不血刃的状态下光复了!
与此同时,留守武昌的第八镇大部也在革命党人的的策动下发起起义,占领了楚望台军火库后经过一夜血战赶跑了统制官张彪、湖广总督瑞澄,光复了泰半个武昌城!
3月26日,赵声部进入长沙城,委任焦达峰为湖南都督后正式宣布湖南独立!随即在长沙稍作休整补充,于3月28日率领已扩编至五万人的北伐军,分四部人马继续北伐,目标支援武昌!
3月29日,原本一路磨蹭南下,问题不断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共五万多人在得知援湘军不单单是全军覆没而且是几乎全员倒戈加入乱党后,大惊失色。就连冯国璋也知道事态不对,全力配合本来被北洋军的不配合弄得灰头土脸的荫昌,三日内就将部队调入了与武昌隔江相望的汉口和汉阳。
随后,稍作休整,北洋军在部分水师的配合下朝已经被占领的武昌城发起了猛烈攻势!
由于武昌新军第八镇人数少,而且根基未稳,就连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也不愿加入军政府,因此在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北洋军攻势下只能苦苦支撑。
北洋军分数路进攻,很快就成功渡江拿下了几处桥头堡,开始朝武昌市区进发。而仓促扩编的湖北革命军虽然号称有三万之众,但实际能作战的只有第八镇反正的六千多官兵,根本不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占据人数和火力绝对优势的北洋军对手。
4月2日北洋军已拿下了大半个武昌城,而且大部队均已渡江,对革命军形成了隐隐的包围之势。湖北革命军只能依托总督府苦苦支撑,期望已经开拔正从长沙火速驰援的赵声部能够及时赶上。
此时如果北洋军加把力气,完全能够在赵声抵达武昌之前将城内的革命军消灭,然后再依托武昌城与劳师远征的北伐军激战一把。若真如此,匆忙出征的赵声部将陷入被动了。
而清廷在各种战报之下,一方面嘉奖荫昌,一方面也定下决心先解决势头更盛的赵声部革命军,再对付拿下苏南后一时没有什么动静的江宁。
然而就在此关键时刻,冯国璋却忽然借口伤亡惨重拒绝发起大规模进攻,只同意小规模骚扰。不单如此,他还命令大量部队以‘护送伤员’的名义撤回了汉阳!
荫昌数次抱怨,冯国璋只当作耳边风,而第一军及第二军部队也根本不听他荫昌的命令!
就这样,北洋军‘白白坐失良机’,不光给革命军喘息的机会,而且使已经进入湖北境内的赵声部有时间前来接应。
北洋军的如此行为,以及荫昌如同委屈的小姑娘一样的奏章,让清廷震惊大怒之余,却毫无办法!
现在正是局势关键时候。援湘军在永州的几乎全体临阵倒戈给清廷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最有战斗力的新军部队根本就不效忠这个朝廷!而更让清廷担心的,是如果前线正在战斗的北洋军也如此效仿,也学援湘军临阵倒戈怎么办!?
一开始广州乱起,清廷虽然慌乱、恐惧,但是毕竟乱局发生在南疆,待后面江苏一夜易帜,清廷才觉得大事不妙。直到湖广两省几乎全部新军力量在永州叛变后,清廷才真正感到火烧眉头的危机!
情形所迫,哪怕摄政王在心中恨死了冯国璋,也恨死了荫昌的无能,更忌讳袁世凯,他也只能被迫认真思考徐世昌、奕匡等人的建议、以及各国公使的意见;只有请袁世凯出山才能稳定局势、只有袁世凯才能让北洋军那群骄兵悍将俯首听话、非袁不能收拾局面!
4月3日,摄政王正式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对武昌起义的“剿抚事宜”。
不过此时一个湖广总督已无法满足袁世凯的要求,其身处彰德并不动身,只是一面奏请清廷停止进攻,赦免革命党人,同时写信给第一路军指挥赵声、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都督黄兴提倡南北议和。
4月6日,就在朝廷内部对袁世凯的任免和提议争执不休;满清贵胄中少壮派以良弼为代表与奕匡等人吵翻天时,赵声部先锋部队终于在接应下进入了武昌城,接管了部分防线后将战局稳定了下来。同时,第三军段祺瑞部经过长期催饷、协商、妥协后,终于开拔准备进入江苏作战。
而拿下苏南后就一直较为平静的江苏军政府也终于派出了部队渡过长江,打着江苏革命军的旗号对驻守扬州、泰州两地的张勋残部巡防营发起了进攻。
4月9日,就在江苏革命军经过一天多血战拿下了扬州和泰州的同时,主力部队进入武昌的赵声开始对占据城北和城东的北洋军发起猛烈进攻!
革命军士气高昂,赵声各部指挥得当,再加上北洋军各部人心晃动无心恋战,战局很快就重新朝着对革命军有利的方向前行,革命军趁势收复了不少街区。
面对革命军的进攻,冯国璋再次不顾荫昌的强烈反对决定将部队撤出城区,只在江边上保留了数千人的阵地,借助江面上军舰的火力援助坚守。而革命党则对外宣称重新收复武昌。私底下,赵声也需要时间布置部队;其麾下北伐军一路从广州出发打到武昌城下;虽然没有经历大规模战斗,却也已疲惫不堪。此时袁世凯派人提出休战,赵声在基本收复武昌后未与黄兴协商就同意了。因此至4月11日,武昌城内基本上保持着诡异的停火。
也就在此时间前后,随着湖北激战,清廷对乱党陷入被动,各省的革命党也终于开始纷纷响应了!
首先是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配合由广东军政府西进的第二路军发动福建起义,于4月4日拿下福州,自任福建军政府都督听命广东,然后宣布福建独立。
其次陕西也爆发了以哥老会配合新军的西安起义,经过两天血战于4月8日占领西安,建立了大汉军政府。不过与其他地方不同,陕西光复后对西安城内的满人进行了血腥屠杀,以‘报复’国仇家恨。
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陕西,这些独立省份都在名义上奉占据了革命首义这一道德制高点,同时也聚集了绝大部分有声望的革命家的广东为主导,并向广州派出了代表。
中华民国广东军政府至少在形式上获得了中央政府的地位,不过除了湖南和湖北与其有相当联系之外,江苏与陕西仅仅在名义上服从而已。而福建省内地方实力派的许崇智亦与从广东入闽的革命军发生了一些争执。
不过对于清廷而言,随着六省独立、乱党无法抑制之乱局时,也真的只有袁世凯能够收拾局势了!
4月12日,当赵声再次发起猛烈攻击,硬顶着伤亡将武昌城内的清军部队击退,完全收复武昌后,清廷终于再次下诏召还荫昌,授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平定乱党的事务。
大时代1902 第313章 四月变局(一)
第三百十五章四月变局(一)
四月的天气温暖舒适,没有暴雨的狂澜,没有烈日的炙烤,微风吹拂下令人沉静在美好的环境中。
柳树枝头盈盈,上头有小鸟居息于此,一只黄雀飞落枝头,为巢中幼鸟带来吃食。
柳树下是一块平整的草地。
草地上两个人影在漫步,其中身材高挺,穿着无肩章军大衣的年轻男子轻声道:“扬州拿下后,现在芝泉的第三军就停在徐州一线。武昌那边都热闹了这么久,江苏这边说什么也要动作一下了。”
“话是如此……”另一人却有迟疑:“不过实话说,文鹿,我们现在虽扩军七个混成协,四万六千多人,也都有枪,可是真打起来恐怕不是北洋对手。”
“现在百里和允亮在扬泰两地各有一个协,一万三千人,跟对面的段祺瑞比起来,也不如啊。依我看,还是该稳妥些,先将苏南好好消化,将江宁城里的三万部队好好整编起来……只要让他们达到咱们老班底的五成水平,无论是北面挡住段祺瑞、还是南下浙江江西,我们都有把握了……”
这一段时间赵声率领的第一路军在武昌与冯国璋的北洋军大打出手,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也将清廷的大部分力量给吸引了过去。
正是因为武昌战事激烈,原本要急速出发平定江宁的部队就只能先临时改派武昌,而段祺瑞驻扎在苏北的第三军共两万人的任务也更多是阻止敌军北上,而非收复江宁。
在武昌战事了解之前,清廷腾不出手两面开战。只有拿下武昌、击溃湖北乱党后,才能顺江而下,与第三军配合收复江宁。
这一点,刘继业与张孝准很清楚,因为刚刚领命上任钦差大臣的袁世凯已经与刘继业通告过了情况,也是希望刘继业能够在苏南继续配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北上,刺激一下清廷。
而徐州当面的段祺瑞亦有来信,双方事先约定好了各自防区,避免擦枪走火坏了宫保大人的大计。
也正因此,江苏独立控制住苏南地区后,除了渡江拿下了扬州和泰州之外就没有别的大动静了。刘继业趁着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加紧操练新扩编的军队、恢复了各地基层的组织和秩序、设立军政府的新规定、向苏南各县城派驻一支队左右规模的驻防军、整合控制区域内的财力、人力、物力,并且对文学社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如此经过十余天的整顿下来,他这个江苏都督总算当的是实至名归,通过驻军和立宪派的合作控制住了苏南各县。
目前刘继业手中握有一千八百万元的现钱,全部存入三联银行,并以此、以及江苏军政府的财政、以及三联银行整体为担保‘合作’开始发行江苏军政府官方钞票的‘光复票’;一元光复币换一个大洋,目前已经发行了三期共二千五百万元,在市面上得到了承认。此外,刘继业亦开始在上海发行光复公债,年息四分七厘,被以虞洽卿为大头的上海商界所认购。
短期内,刘继业能够动用的资金在三千万左右,可以说暂时可以不为钱愁了。
钱财充裕的同时,刘继业以第二十三混成协和第九镇万人为基础,通过整编俘虏、召集转入预备役的老兵、征集新兵,采用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将兵力扩充至七个混成协共四万六千人。由于掌控了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并快速恢复生产,刘继业不单能够满足自身对枪弹的需要,每月还能自行生产一千多杆步枪和数百万发子弹。
在炮兵等重兵器方面,虽不能跟北洋军比,却也勉强满足每个混成协都有一个炮兵营,十二门山炮的规模。
兵力布置上,除了各县的少量驻防部队之外,刘继业在上海放了张小顺的第四混成协负责整个苏南的防御、将蒋方震的第三混成协和王光照的第一混成协调往扬泰地区‘抵御’段祺瑞之外,剩下的第二、第五、第六、第七混成协近三万人就驻扎在江宁,一边加紧整编训练一边随时准备投向需要的方向。
这其中,以第三十三标和第三十四标以及四十五标为骨干扩编的第一、第二、第三混成协战斗力最强,也承担起最重要的任务。而以退役部队和大量收编及新编人员组成的第四混成协驻扎上海,尚未形成有效战斗力。
剩下的三个混成协则是由原本现役部队提供少部分骨干、配之以重新服役的预备役兵,再加上大量的新兵和反正部队,虽能一战却并不牢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