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的领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eskimol
到了最后,当秋风开始逼迫人们换上厚墩墩的衣服之后,人们对这个要塞已经有了肃然起敬的情感。
与此同时,吉尔的病正在一天天的好转,若娜每天都会来告诉吉尔外面的事情。
“昨天那个医生说了,你恢复的很好。你的脸色好了很多,这是好兆头。一定要多吃饭,按时服药”,若娜把散乱在额头的头发捋到耳朵上,然后用一个汤匙把她新煮的浓汤舀出来,“医生说你很幸运,得的不是最严重的那种肺病,啧啧,不过也够呛,看你现在瘦的这样,比得病之前瘦了不知道多少了。来,把汤喝了```”。
“对了,若娜”,吉尔端着碗、吹着上面冒着的热气问道,“伦迪亚堡垒是谁在里面守卫来着?我让你去问问,你打听了吗?”
“我问了马汀大哥”,他说他也不知道”,若娜歪着头想了一会,“不过一个领航员知道,他当时在和马汀大哥喝酒呢。他说是一个叫做克莱德将军的人。”
“克莱德?”
“恩,那个领航员说这个克莱德在十多年前还在咱这里打过仗呢”。
“哦,是北海战争。”
“你知道那场战争?”
若娜的话让吉尔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家史。
“哦,知道一些的```战争来了之后总会有人受苦的,谁都一样```谁都得不到好处,身份越是低微处境就越糟糕。”
“是的,这个事情我知道。我小时候听我哥哥说,那些年的光景坏极了---本来是邻里的斯瓦迪亚人和诺德人突然就变成仇人了。战争还没有来呢,诺德人的村子就和斯瓦迪亚人的村子打起来了,我小时常听人说那时路边的树上常常挂满了人,一路挂过去,可怕极了```”
“恩,我听过一些```对了,当年你怎么没有选择回南方呢?那时有很多斯瓦迪亚人回南方的吧。”
“那个时候我们家已经衰败了。本来听说在维基亚有一家亲戚挺有钱,本来准备去投奔的,结果后来维基亚也乱了,我们就没有去了。我在那里还有一个表姐呢,她的眼睛蓝汪汪的,可漂亮了,现在也多年没有下落了。”
“哦,维基亚那边我倒是没有什么了解,下次等马汀先生去的时候让他帮你打听一下。”
看见吉尔好转,若娜很开心,她告诉吉尔,现在很多豪绅家都和白鸽交易所合作了,这些人把生产出来的货物交给白鸽交易所,让交易所负责运送到码头、联系货源销到南方去。
白鸽交易所的收购价格很合理,并没有压低收购价格,豪绅们现在只需要把货物生产出来就有交易所的人上门收走,虽然依然有少数豪绅在觊觎着在码头上做生意的厚利,但是已经形不成集中的挑战力量了。
现在在码头上,诺德商人名义上是中立的,但是这些人在行动上还是偏向库吉特人一些的。
库吉特或者萨兰德的商人看上的物资很容易就能买到,而斯瓦迪亚人的物资采购员却时常被百般刁难。
诺德人也大都很乐意看斯瓦迪亚人被库吉特人狠狠的教训,所以库吉特人采购的药品、武器,粮食一路顺风,而斯瓦迪亚却只能拿到质量差、价格贵的东西。
如果斯瓦迪亚人想要粮食,那么诺德人就会把仓库里面已经陈了很久的粮食拿出来敷衍斯瓦迪亚人;
如果斯瓦迪亚人要药物,那么诺德人会让斯瓦迪亚人缴纳定金,然后把交货时间一再的拖延;
当斯瓦迪亚人希望购买诺德人精良的战斧或者锁子甲的时候,诺德人就会摊摊手:“不好意思,卖给库吉特人了”。
偏见如此之强,以至于镇长对这些消息向来都是低调处理,不让吉尔知道。因为镇长隐隐约约的知道,吉尔似乎与斯瓦迪亚关系不浅,在话语间吉尔也对库吉特相当的冷漠。
豪绅的那位新首领---那位在前些时遭了厄运的老头已经没有精力处理商业上的事情了。这个可怜的老头把生意处理了一下,然后招来了几个子侄帮忙接手。
伊万告诉吉尔,那几个年轻人都是浪荡公子哥,做起生意来一塌糊涂,不出几年那个老头的产业就会被折腾的一塌糊涂的。
吉尔只是说,“知道了”。
现在在小镇上做毛料生意很赚钱。
诺德在北海附近的草场很适合畜牧业,这里出产的羊毛也是大陆上最优质的,每年诺德人都会出口大量的羊毛、羊绒制品。受这种产物的影响,诺德人的纺织业也是一枝独秀,几乎可以比肩斯瓦迪亚苏诺地区的同行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北海地区的纺织业本来就有斯瓦迪亚人建立的基础;另一方面也的确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得天独厚,在卡拉德时代,北海还被称为羊毛海岸过的。
在芬德拉,一个优秀的工匠一天可以缝制一件皮质铠甲,这些皮料在需要消耗七整张羊皮。
这种铠甲的成本大概是三十个银币,但是转手卖给斯瓦迪亚人的时候,诺德人往往索价超过一百个银币。
对于卖给库吉特人的铠甲,诺德人会在里面加一层羊毛毡子内衬。而给斯瓦迪亚人的则只是用破布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这种诺德铠甲的设计很优秀的,据说是南方的一个斯瓦迪亚领主的设计---这是那个领主在多年前的北海战争中发明的。
那位领主在当年相应了国家的号召,积极的备战了大半年。在那个过程中,那位领主和自己的工匠仔细的分析的大陆各国的皮质铠甲,从而总结出了一整套制作铠甲的工艺,最后生产出了上百套制作精湛的铠甲。
后来由于机缘巧合,这批铠甲最后被一群幸运的诺德士兵和平接收了,也算得上是物尽其用。
正是这批铠甲让诺德人的造甲师大受启发。经过改良,诺德人的工匠现在生产出的铠甲已经可以与当年那些斯瓦迪亚铠甲一较高低了。
其实抛开偏见,斯瓦迪亚人和诺德人的交流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位诺德人的专家就曾说过,“通过研究斯瓦迪亚人的造甲技术,我们的工艺至少进步了十年”。
这种学习精神在诺德蔚然成风,诺德人高明的学习技巧和仿造工艺让斯瓦迪亚人大为头疼,“见鬼,我们的士兵只要和诺德人打过几仗,那群诺德人就会穿着一样的铠甲卷土重来了”
若娜走后不久,马汀来了。
“先生”,马汀在门外通报吉尔,“您要见得那些斯瓦迪亚人我给您带来了。”
“恩,让他们过来吧。”
马汀在外面招呼着几个人,那些人疑惑的左右看着这间小小的房舍,然后坐到了摆放在门口的几个凳子上。
“几位先生远来辛苦”,吉尔在里面说着,“不是我怠慢各位,只是我身上还患着病,不好出来见你们”。
“这个不妨事”,一个斯瓦迪亚人说着,他的面容有些担忧,“只是我听说您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东西,是吗?”
“恩,你们要什么我们都能提供。我的人观察你们好多天了,你们已经在码头一个多月了,但是似乎没有进展,如果我没有估计错,你们还没有进到货吧```”。
几个斯瓦迪亚人互相看了看,心想这个人估计早就盯上自己了,现在要价肯定也特别凶。
“也不能这么说”,一个斯瓦迪亚人谨慎的说,“我们其实已经有了足够的货物,但是还希望能够继续留在这里促进一下和贵港的贸易,这样也方便日后我们长期合作。我在这里观察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就是诺德人似乎非常的原意帮助库吉特人,对于一个合格的商人来说,我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商人应该只关注金币,别的东西都是干扰。”
“唔```商人要是只关心金币的话”,吉尔淡淡说,“那会酿成悲剧的。”
“呵呵,先生,我只是说我自己的想法,您说的也一点都没错”,那个斯瓦迪亚人干笑了两声,“好吧,先生,我明白的告诉您吧,我们现在需要的东西主要就是粮食和武器以及尽可能多的铠甲。这些东西如果你们能够弄到,我们就能大批的收购,而且如果价格合理的话,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不仅仅是这一次。”
“粮食?我们听说苏诺地区可是大陆上最大的粮仓,那里没有遭受战祸,就算是整个东斯瓦迪亚都沦陷了,斯瓦迪亚也不应该缺少粮食吧?”
“先生”,那个斯瓦迪亚人说,“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采购员,只负责把货物运回斯瓦迪亚,至于为什么要收购这些东西,我是不知道的。”
这位采购员说的没错,他只是执行着上级交给他的任务。
在战争之中,哈劳斯公爵一直在紧张的忙碌着。
公爵通过几次贵族会议获得了皇室的采购权,这个权利让哈劳斯每年都能拨出巨额款项去为国家购进所需的一切。在平时,这笔款项使用起来相当的困难,要通过层层的审核,并且有额度限制。但是战争时期就不一样了。哈劳斯公爵雷厉风行的简化了审核条件,同时大举的拨出款项去收购战备资源---包括斯瓦迪亚不缺少的粮食、纺织品、药品等等。
有一个海关检查员曾经上书给皇室。那位正直的年轻人声称哈劳斯公爵常常提出一百个金币,但是最后买回来的东西只价值八十多个金币,而且很多采购计划是很无谓的。
皇室没有回复这位海关检查员,因为皇室的内外交通已经被哈劳斯的部下闹闹的把持住了。
不久,这位检查员就调任了。有人后来发现他被调去山区当看林员去了。
吉尔当然无从得知这些事情,他只是看出了写蹊跷,有些疑惑斯瓦迪亚人的采购计划。
吉尔最后打发走了这些斯瓦迪亚人,让他们回去等通知。
送走了这些客人,马汀好奇的过来问道,“先生,我不明白,反正有钱赚,卖给斯瓦迪亚人又能怎么样?我看这仗打不了多久了,据说苏诺城能一下子动员出数万的男人呢,库吉特人啃不动这么硬的骨头的。”
“嗯嗯”,吉尔赞赏的点了点头,“我的预期和您一样,马汀先生。不过卖不卖斯瓦迪亚人东西倒真的不是商人愿不愿意的事情。你没听到那个商人说吗?对优秀的商人来说,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但是现在和斯瓦迪亚人做生意是要担风险的,诺德王看起来是中立的,但是谁都知道诺德王心里想着什么,他手下的那些官员当然也会这样想。现在真正弱小的是库吉特一方,只有大力的支持库吉特,这场战争才会继续的打下去。而给斯瓦迪亚的每一柄武器、每一袋粮食、每一件铠甲都在缩短战争的时间,诺德王是不会容忍战争因为自己的帮助而提前结束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与斯瓦迪亚人的生意可以有,但是绝对不可能像和库吉特人的那样大规模。”
“商人们怎么知道诺德王怎么想?”
“哈哈,镇长这些天开了那么多的商业会议,那些鱼一样狡猾的商人能听不出镇长的意思吗?”
“那我们怎么办?”
“斯瓦迪亚人要什么就给什么。”
“啊?那```”
“唔,马汀先生,镇长也是商人呢,他只是不准别人和斯瓦迪亚人做生意嘛```”
“明白”。
“去吧”。
在芬德拉喧闹的码头上面,无数被打包的货物开始被堆砌在岸边,被码头工人们一点点的打包装船。
这个时候,秋意渐浓,气温渐渐的降低了,但是码头似乎不受影响。
每天晚上,下工的码头工人们都会在码头上新建的酒馆里面欢聚一番。在芬德拉港口周围,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人、泥瓦匠、木工开始出现了,这里似乎又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大片大片的商铺、仓库、居民区开始被规划和修建,码头成了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它正在一下下的把充满活力的血液泵入整片大地。
斯瓦迪亚人从吉尔这里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货物,他们大腹便便的商船的吃水线渐渐的下降。终于有一天,斯瓦迪亚商人乐嘻嘻的告诉吉尔,“可以回国了”。
“谢谢你,帮了我们大忙了。您的价格很合理,我想我回去之后还会给您带来新的生意的。”
吉尔的病差不多已经全好了。
这么久以来,吉尔第一次走出了房间。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干爽,吉尔深深的吸了一口久违的新鲜空气,看着明媚在阳光里的小院子,感到一阵阵的舒适从周身传来。
吉尔笑着对斯瓦迪亚商人说,
“这些货物是我的心意,不光是对你的”。
吉尔顿了顿,
“更是对斯瓦迪亚的”。
山那边的领主 第二十五章 秋日将尽
第二十五章 秋日将尽
随着码头的完工,芬德拉镇不再如同过去那样宁静了。
这座港口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地区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比如在过去,农夫们要把粮食运到南方去,就不得不把粮食用马车一点点的拉走,遇上雨天道路泥泞的时候,这条运粮线就会中断。芬德拉作为一个半封闭的小镇,它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周围的农夫和手艺人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易的大市场而已。
这里土地肥沃,农民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春种秋收就能活得不错:开垦几亩土地,把存好的种子播撒下去,一年到头就能吃上面包,当然,白面包也不是天天可以吃的;孩子多的家庭就可以去市集上牵几蹄羊羔回来让小孩去放养,这样家中就能吃上奶制品和少量肉类了;在家里蓄养肉猪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手头宽松还可以养头驴,平时自己骑,庄稼收获的时候借给别人去推两天磨还能赚点小钱。
城镇人口不会很多,因为城镇的功能不足以供养巨大的人口。在长久的安谧之中,居民们大多都有闲情在家里种一圃花或者牵几架瓜秧,农夫们脸上盖着草帽睡在草垛里,耕牛耕马在周围百无聊赖的走来走去,这都是秋野上常见的景象。
现在这种牧歌式的生活已经要渐渐的结束了。
诺德王已经下定了决定,要开发整个北海。
为了做到这一点,诺德王首先要加强对北海地区的控制,过去的那种号令不行的时代必须被终结了,这是一个决意成就大业的帝王必须要着手去做的事情。
虽然阻力重重,但是诺德王却毫无退意。无数的小领主在背地里都在担心诺德王的行动:诺德王正在一步步的加强王权,几乎每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城镇都有诺德王派驻的文官,这些人表面上是在帮助城镇领袖们处理公务,但是谁都知道,这些都是诺德王派来监视、架空领主们的。
如果以王权为标准的话,那么斯瓦迪亚和罗多克是两个极端。
斯瓦迪亚人在卡拉德帝国崩溃之后,原有的护民官纷纷改头换面成为一方领主,然后以松散的邦联形式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几个联盟,直到那个时候,斯瓦迪亚和罗多克都还残留着卡拉德时代的遗风---在它的土地上遍布自由城市和自治地区。
但是随着以斯瓦迪亚太祖为首的贵族集团的崛起,这种松散的政体在存在短短十多年后即告崩溃。
斯瓦迪亚太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极大的领袖魅力推动了权利的集中,在太祖逝世的时候,北斯瓦迪亚已经把大大小小的领主们挤到了穷乡僻壤之中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面,太祖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官僚体系希望去从上至下的抓紧整个国家,可惜他还没有最后成功就溘然长逝,对斯瓦迪亚南部的改造一点都还没有开始。这为日后斯瓦迪亚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太祖留下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他‘改良’过的北斯瓦迪亚成为了其他君王们无比羡慕的国度---这个国家的王权如此的发达,发达到了甚至可以恣意的任免某些乡村的领主。
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间,没有经历变革的南斯瓦迪亚则良好的保存的了卡拉德时代的遗风---大量关于那个时代的报告、制度、私人笔记都被保留了下来,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解读,罗多克那些掌握着实权的领主们不断的为自己的合法性辩护着。
大斯瓦迪亚早在‘税务战争’之前,在政体上就已经出现了不可弥合的裂痕。后来的那场战争过后,罗多克人选择退出大斯瓦迪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罗多克开始走向了对古卡拉德时代的探索之中,而与此同时,斯瓦迪亚则在加强王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这样说,大陆上的国王们都很羡慕斯瓦迪亚的君王,而其领主们则对罗多克人的政体羡慕不已。不过这些年罗多克人也开始有动作了,比如在军队上面,罗多克的议会就剥夺了不少属于领主们的特权。其实议会里面很多人也都是领主出身,但是由于罗多克没有斯瓦迪亚人的那样的强大王权来总领一切,为了防止少数领主通过掌握兵权操纵国家,领主们只得妥协出了这种共识。
诺德王的官僚体系就很大程度上的借鉴了斯瓦迪亚的体系。诺德王的这种动作让人震惊,人们甚至推测,按照这种速度下去,不久之后诺德就会变成第二个斯瓦迪亚的。
看看芬德拉就知道了:一个毫无根基的空头镇长和一群士兵以及野心家,一夜之间就把本土的豪绅和行会领袖们治理的服服帖帖。
这完全就是一种背叛当年诺德王起兵号召众人帮助他时曾经许诺,要回报支持者们以完全的自治权。但是现在,诺德王却在用行动把自己立下的契约撕毁,对于大多数诺德领主们来说,现在到了一个人人自危的时候了。
但是对于普通的诺德居民来说,现在除了人来人往多了一些,街市杂乱吵闹了一些,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过去吃什么,现在还是吃什么;过去怎么修房子,还在还是怎么修房子;过去怎么喝酒闹事,现在该闹还得闹。
芬德拉距离港口有十二里的距离,居民们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以后这片地区的中心会渐渐转移到码头上去了。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居民们还是感觉到了芬德拉港口那灼人的热度了。
人们纷纷的传言,每天都有很多船只载满了工具、原料在码头卸货,然后再装上芬德拉的羊毛、皮货、粮食离开。
围着港口周围一圈,最平整的土地已经打好了大大小小的木桩,很多帐篷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一边,那些住帐篷的人白天的时候就在一边加工木料、挖掘地基、平整土地;很多耳朵上夹着鹅毛笔的办事员在周围跑来跑去,记录着土地使用人和面积;不时有大员模样的官员过来视察施工进度。
现在港口比以前修筑它的时候还要热闹,人们不禁惊讶到,“到底哪里要修这么多的房子呢?”
被港口周围正在进行大建设带动,芬德拉镇上很多居民都开始寻找港口周围的农人商量着买地的事情。在计划修建码头之前,这一片土地只是一些遍布沼泽的滩涂,土地不值钱而未经开发。现在那些农人却都看准了新建的港口,不愿意卖出土地了。
不过在周围,据说有人出高价收购了一整片土地,既没有修做种植园也没有建成商铺仓库的意思。
去过那片土地的人回来都不禁咋舌,那块土体占地如此之广,看着那些人钉下的木桩和运来的砖料来看,似乎这片土地的主人并没有打算像码头周围的人那样,用薄薄的木板就搭成一间屋子,看起来很花哨,但是几年之后就会显出颓势。这种准备用上好的砖料修成的建筑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有味道。这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主教要在这个地方新建一座教堂。
不过让人吃惊的是,这种建筑居然是用来做学校的。
当然,这些年以来,北海的变化太大,即使有什么不合理的,也渐渐的都在人们心中变得合理了。反倒是一些一心坚守过去习惯的人开始被人认为是异类了,现在的北海不断的变化着,停止不动都已经成了一种不可原谅的退步了。
就在人们啧啧称奇的时候,天气更冷了。
北海湿冷的空气再度来临了,不过人们火热的生活却一点都没有改变。巨大的工程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没有一个商人愿意错过。芬德拉小镇上自己生产的钉子、铁链已经远远不够了,无数的建筑材料被人整船整船的运来,就好像港口是一只饥饿的嘴,怎么喂食都无法满足它。
偶尔会下雨,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冬天的步伐越来越近。不久之后,冰冷的雨就会变成翩跹的雪花落满大地。当门外越潮湿,越冰冷的时候,户内温暖的炉膛和食物就越发的能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吉尔不久就走出了自己住了很久的屋子。
马汀从南边的一个果园里面带来了一些熟透的石榴,石榴皮上冻着一层霜,轻轻的一拍就咔的一声裂开,露出了里面饱满的红彤彤的果粒。
这些红色的果实让吉尔禁不住的一阵恍惚。吉尔想到了红的发亮的樱桃。在片刻的错觉里面,吉尔好像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那些下午,那些日子里面,在苏诺城高大的城墙的阴影里面,管家会为吉尔买上一碗樱桃,樱桃树淋着一层亮晶晶的冰水,显得鲜艳透明。
在回忆里面,一个小女孩要走了属于自己的樱桃,小女孩的嘴唇比樱桃还要红了。
在北海的冰冷的风里,吉尔想象着那个女孩。
吉尔捻起了一粒石榴籽,轻轻的放进了嘴中。味道不一样,但是这鲜艳的红色却是那么熟悉。吉尔又想起了老管家亲切慈祥的笑容。
老管家笑着说:这些樱桃,像极了帕拉汶帝王皇冠上的宝石啊。
山那边的领主 第二十六章 贝壳
第二十六章 贝壳
吉尔的病在秋天的时候已经全好了,这是这段时间以来让若娜最开心的事情。若娜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吉尔的病被拖延到了冬天,从而加重。
当吉尔重新的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时,他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小镇的中心完全退出去了。人们常常整天的看不见吉尔---芬德拉人只看见镇长意气风发的在小镇上大宴宾客,四处视察,却看不见吉尔一瘸一拐的去处理生意。现在吉尔在芬德拉留下的痕迹只剩下了白鸽交易所了,看着交易所繁忙的景象,不由得让人莫不着头脑,这个吉尔到底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