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那边的领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eskimol
“不说了,不说了”,吉尔摇了摇头,“对了,这些天叫雷诺多去看看他妈妈,不过做好防护,别让他也感染了。读书写字这一块你也不要放下,你告诉伊万好好的管教他,我好之后,如果雷诺还认不全账单上的简单单词,我就扣伊万的工钱,你如实转告伊万。”
“好的”,若娜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不过,既然你以后只是准备让雷诺帮你搭把手,他认那么多的字有用吗?我认识很多机灵的小伙子,虽然都不认得什么字,但是一样活得好好的,以后要用到什么的时候再去学不就好了吗?”
“现学可来不及”,吉尔感到有些冷,往背后的垫子上靠了靠,“你看,在码头上的商行会计,很多都是罗多克人,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罗多克人现在正在做着了不得的事情呢:他们想在一百年内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读书写字。他们已经努力了很多年了,现在罗多克的学校几乎和大陆其他国家加起来一样多,这太了不起了,当大部分地区的匠人和文员们还在口口相传他们良莠不齐的职业经验的时候,罗多克人已经在成批成批的训练他们的孩子了”。
“我不懂```”,若娜呆呆的笑着说,吉尔说什么她不在乎,吉尔把她辛辛苦苦调制的药膏吃下去她就满足了。
“哦,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就是一位罗多克人```他曾经是罗多克杰尔喀拉大学的一个旁听生,但是他学到的知识让他做成了几乎奇迹一样的事情。你知道吗,若娜,他身边整整一代人因为他的带动,彻底的改变了各自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让小雷诺去学习认字,也是为了他以后好,当然,这个好处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出来的```”,吉尔解释道。
在吉尔说起‘那位罗多克人’的时候,心中还是忍不住感到疼痛。
“那都是好远的事情啊```”,若娜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好远?一点都不远”,吉尔说,“就拿最简单的例子吧,我是那个罗多克人的学生,没有他的话,我就不会做成自己的事情,我也不会救下你和小雷诺,当然我也无法规划以后的生活了```”。
“哦,是罗多克人的知识让你最后不远千里的来找到我了?哈哈,这样说来的话,罗多克人的知识棒极了!好吧,我会好好的督导雷诺的```”,若娜笑眯眯的看着吉尔,“别愣着啊,把鸡蛋油吞了呀”。
吉尔:“```”。
在吉尔的心中,正在盘算着另外的事情。
吉尔准备在芬德拉港口边上建立一座学校。
这件事情吉尔跟镇长说过。当时镇长立马拒绝了,理由是建学校根本赚不到钱,不如开辟商铺、规划作坊、设立市场那样能带动地区的繁荣。
“建学校干什么?”,镇长有些诧异,“谁像要看书的话让他到镇中心来,那里有几百册书呢,任谁想看让他看够便是。要上学的话,让他报考提哈城的学校吧,犯不着在这里建学校,现在芬德拉周围的土地马上就会变得非常值钱,哪里有那么多的钱去办学校哦。”
但是吉尔心中却不这么想。
当吉尔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的力量是远远的不够的。手艺人、工匠、农夫都可以雇来,只要安排得到,就能温饱不愁。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却难以找到,没有一批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彻底的改变命运的。如果要推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让一批人和自己的观念相同,至少让这些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观念。
罗多克人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罗多克素来以重视教育出名,民众的觉醒决定了在后来的那场独立战争中,罗多克必胜。
那战争看起来是罗多克人在武装斗争上渐渐的壮大,最后赶走的斯瓦迪亚人,好像只是十几年的抗争历史。但事实上罗多克人的胜利早在半个世纪前,当无数诸如拓荒者成员的知识分子们在罗多克普及教育的时候就决定了。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比如那位自命不凡的斯瓦迪亚先王。
但是一群觉醒的人却是不可小视的,如同罗多克那些前仆后继,死不旋踵的公民们。
大的来说,教育罗多克这个国家取得了胜利;小的来说,则是罗多克的每一位公民都受了教育的恩惠。
在罗多克,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没有,但是潜移默化的变革却足以让有识之士兴奋不已。在罗多克可以轻松的推行的政策,如果放在了别处就可能变质;在罗多克,人民可以自发解决的事情,在别处就很可能要运用暴力才能完成;在罗多克,每一样新知识能够迅速的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工具,但是在别处,人们只是把这些当成了神奇的魔术。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萨兰德人带来了新武器的时候,大陆上三个国的反应。
斯瓦迪亚,库吉特和罗多克同时见识了这种武器的威力。
斯瓦迪亚不屑一顾,在摸清了新武器的特性后后及时的改变了战术,从而削弱了新武器的效果;
库吉特人则一再要求盟友提供更多的武器,并且训练了一批懂得操作新武器的工匠;
至于罗多克人:这些人第一时间千里迢迢的把俘获的这种武器运回了杰尔喀拉大学,各种学者和工匠开始彻夜的研究关于武器的一切,并且把得出的数据和猜想告诉了工程师和铁匠,要求他们仿制。
在几年后,战争要结束的时候,罗多克人已经试验了无数次,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罗多克人彻底掌握新武器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罗多克人的这种全民性的探索意识便是教育带来的,有了这种意识,罗多克虽然任然不了偶尔失败,但是罗多克人却注定不会长时间的连续失败。
不论如何,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几十上百年的教育积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成为强国。
对吉尔个人来说,推广新式教育并不是一拍脑门就想出来的事情。
在小的时候,吉尔就知道,知识可以让几个金币变成镀金玩具,从而换回来更多的金币;
稍大了一些之后,吉尔在与三教九流的打交道中发现,只有知识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钱;
从流浪汉到成为一个小镇幕后的主宰后,知识带来的眼界和观念的改变,已经把教育的重要性深深的刻在了吉尔的心中。
不论如何,即使一年损失数千个第纳尔,吉尔都要决意把学校建起来。
这是为接下来十多年乃至几十年的大战略布局。
吉尔想着在未来:无数的学生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理想和抱负,大家一起把自己生活的地方建设的如同斯瓦迪亚一样富有,建设的如同罗多克一样的开明。那从学校走出来的一批批的数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将把诺德这个被视为蛮族的国家建设成为最好的地方!
对艾露恩的思念将吉尔推上了人生的跑道,当吉尔开始艰难而蹒跚的前行的时候,他才发现在路上,在生命里,值得追求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把艾露恩藏在心中,吉尔摸了摸怀中的那只有些蜕皮的镀金玩具。
看着门外,吉尔正在思索着。
要活出一个伟大的人生!要创造一个伟大的时代!
突如其来的思绪让吉尔精神焕发起来,眼中一时迸发出来夺目的光彩,但是紧接着,吉尔眼中的光芒就被自己凄厉的咳嗽声打破了。
若娜一直陪着吉尔直到太阳落山,然后把吉尔写的一封信交给了马汀,委托马汀把这封信抄成布告在各处港口张贴。
战争已经开始很久了。
罗多克人的采购一下子打了很多:优质的风帆、绳索、格斗斧、标枪等武器被大批的订购着。
不久前,芬德拉港口驻军的一个士官接到了命令:作为陆军武官南下帮助罗多克人训练海军学员。
吉尔认识这个人,就是这个人着手制定了一系列的打击芬德拉豪绅的方案,如果不是豪绅妥协,连续的打击还会接踵而至的。
在病中,吉尔写了一封信感谢这个人,并且祝他能够教出优秀的学生。
“先生,我将致力于启发诺德年轻人的心智,让他们变得像罗多克人一样开明而聪敏;您的工作则是将罗多克人的战士训练的和诺德人一样英武而坚韧不拔。这是让人兴奋不已的交流,希望我们都能够成功!”
此时在南方,一位叫做基姆的校长正在等待着来自北海的武官教员的到来。
基姆的办事员过来交了一份表。
“校长先生,这是今年入学学员的名单”。
“唔```我看看```见鬼!怎么还有斯瓦迪亚人!”





山那边的领主 第二十三章 梨子蜜饯
那年的夏天,吉尔都在病中调养。
这时整个大陆都在发生着变化。
罗多克人的海军计划终于和盘托出,即使号称大海之子的诺德人也不由得被罗多克人的野心所震撼:人们传说罗多克人的船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竟然可以只凭借风帆就能在水面灵活的移动。
罗多克人同时组建了专门的海军部,在过去,海军要么是皇室直辖的禁卫军,要么就是陆军的一个不起眼的分支,但是现在,罗多克人似乎准备把海军上升到和陆军一样的地位了。
在斯瓦迪亚和库吉特的战争中,人们发现战况几乎是一边倒的。斯瓦迪亚东南部的堡垒陆陆续续的被攻克了,现在东北部还有几个城堡在坚持,但是这些堡垒的陷落似乎只是迟早的事情了。人们怀疑库吉特人有可能年内就会越过德赫瑞姆高地,甚至明年春上观兵苏诺也不是不可能的。
库吉特人前些年的举动现在显得非常合理了。这个国家为了准备战争已经准备了很久了,并且预支了其之后十多年的人才储备---无数的学生和旅行学者被征召回国参战。虽然在短期内,库吉特人的做法是将他们的力量扩大了很多,但是在长期来看,库吉特人这是在玩火,一旦库吉特失败,她这么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改革就会付诸东流。
普通的诺德人在街市酒馆间兴致勃勃的谈论着战争里的趣事。诺德人带着羡慕的口吻说,一名库吉特士兵只用打劫两户斯瓦迪亚居民,就能得到骡马、布匹、女人甚至是金币!斯瓦迪亚是那么的富有,只要想一想她那延绵千里的沃野和遍布大地的矿脉,就能知道这无数个世纪以来,这片土地上贮存了多少的财富!
而在南方的鲁达堡,每天都有无数的斯瓦迪亚难民越过边境跑到诺德来。这些人希望能在中立的诺德港口乘船,经由北海绕开已经被库吉特人封锁的国土,最后从帕拉汶回到斯瓦迪亚。对于这些人,诺德人给出的条件就是要么在诺德无偿工作五年,要么就请掉头回战火纷飞的前线去。
斯瓦迪亚的难民们千辛万苦的才逃到诺德边境,现在正密密麻麻的拥挤在诺德人临时安置他们的几个据点周围。斯瓦迪亚难民没有选择,虽然前方是一个冷漠的趁火打劫的国家,但是后方却是弥漫死亡气息的草原骑兵。
据后来统计,战争时期有超过四万斯瓦迪亚人在诺德南部的农庄和城镇里面工作过,这些人提供了新工艺和免费的劳动力,这为南诺德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力。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流民的代表曾经接触过斯瓦迪亚当局:他们希望斯瓦迪亚政府能够与诺德政府交涉,迎回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
当时距离难民契约的约束的时间还有一年,诺德王的态度很强硬,不愿意让这批人归国。而急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的哈劳斯公爵决定对诺德人妥协。
流民代表满怀信心的等待了半个月,等来了帕拉汶首都的回信:“逃到别的国家去是你们自己的决定,国家不对你们的行为负责任。按诺德人的意思办,一年后再回家乡吧。”
消息传回诺德,斯瓦迪亚流民大哗。那个时候,胜利的斯瓦迪亚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已经到达了顶点,但是在胜利后,斯瓦迪亚却忘记了他们流离在北方的同胞。
那四万人中的大部分在一年以后默默的回了斯瓦迪亚,但是还是有超过五千人却因为失望或者其他的原因留在了诺德。对于这些人,诺德王安抚有加,除了允许这些人与诺德人自由婚配之外,还给予了他们各种优厚的照顾。
诺德人吸引移民的政策是一如既往的,这也是诺德人为什么能在战争中一下子就容纳下这么多突然涌入的难民。有的时候,接纳难民的根本不是诺德人,而是早几年移民诺德的斯瓦迪亚人。
在战争中值得称道的就是一位叫做萨格隆的移民首领。
这个人在几年前带领着数十名族人从遥远的苏诺平原来到了鲁达堡,诺德人用一亩一第纳尔的近乎白送的价格给萨格隆提供了一大片未开垦的土地。
萨格隆在战争开始之后便积极的在城镇里面接纳北上的难民,为自己的种植园和作坊吸收劳力。诺德政府告诉萨格隆,这些难民可以不用付工资,因为他们接受了诺德王国的保护,已经签订了无偿工作的契约。但是萨格隆却坚持按照当地的生活标准去接济这些难民,给他们付足工钱。
付出就有回报。战争结束后,当别的种植园和作坊因为斯瓦迪亚的熟练农民和工匠的离开而陷入困顿的时候,萨格隆招募的农夫和工人们几乎都留了下来,有些人甚至还回到了斯瓦迪亚,带回来了各自的兄弟亲友。
当许多年以后我第一次路过诺德鲁达堡的时候,萨格隆已经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庄园主。
人们传言萨格隆以前干过不光彩的事情,所以被斯瓦迪亚人赶到北方来了。但是在这里,没人在乎这一点。诺德作为一片新生的土地,她的一切都是新的,不管在旧的世界里面有多少罪孽和遗憾,来到新世界,只要以一个新的姿态去融入世界,那么所有人都会被赦免的。这个地方不相信虚无的东西,在这片土地上,只要有勤劳的双手和不愚昧的心灵,就一定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新世界的魅力所在。
在更南方,萨兰德人又在进口小麦了。从维基亚运来的优质小麦被打包,由诺德的港口装船运到南方。这些粮食最后都被运到了沙瑞兹港。据说萨兰德人把这些小麦加价之后就转手给了库吉特人,库吉特人没有港口,在陆路上他们也没有固定的贸易点,只在几个中心城市才会有大规模的市场,这种孱弱的商业很快就被精明的萨兰德人轻而易举的垄断了。
萨兰德人还带来的新的理念---银行。
这种东西在大陆上本来也有和它类似的东西,但是萨兰德人这样成系统的银行机构却是不多见的。这是萨兰德人多年重视的商业所凝结成的精华。毫无疑问,在沙漠之南,萨兰德人的母国的确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古代的经文里面就说过,那个地方的土地‘流淌着牛奶与蜂蜜,葡萄大如牛羊’。
对于普通的大陆居民来说,萨兰德人总是开风气先河的领军者,人们对东方的向往也与日俱增。在东方,还有很多国家和大陆主流国家的信仰一样,同时,和萨兰德人同宗教的国家也比比皆是。在那里,宗教上的冲突很严重,据说有一些信仰上帝的国家已经被萨兰德的族人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虽然对于教内的兄弟国家,大陆诸国并没有什么感情,但是那比斯瓦迪亚还要富庶的东方却让人心中无限的向往。如果有一天能够去东方大干一笔就好了!
总得来说,当大陆中南部乱作一团的时候,北方两国却因为是中立国而显得相对的平静。
战争对诺德和维基亚来说绝对是件好事情。
南方几乎所有国家都需要粮食、武器、布匹以及各种原料。这些东西本来不至于成为大宗贸易的,毕竟各个国家自给自足还是做得很好的,但是随着战争到来了之后,参战国家对物资的渴求如同干重活的人对水的渴求一样变得无穷无尽了。
这是北海商人们的盛宴:这些人只要骑着骡子带着商队深入作坊、走进村舍,收购走一切值得收购的东西,然后送到码头,就自然有南下的船队花钱买下来。就这么简单,利润还高的惊人。
芬德拉的商业慢慢的恢复了,镇长听从了吉尔的建议,没有把豪绅们完全的挤出码头去。镇长其实希望的是把码头上的生意完全收归国有,这样的话大部分收入都可以归镇上和码头了。吉尔告诉镇长,在芬德拉取得领导权就足够了,把豪绅们那业已成熟的商业、生产体系打垮再重建是很浪费的,效果还不一定好。
“不要总想着一家独大,先生”,吉尔写信道,“如果不能与身边的伙伴共赢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会失去一切支持的,而我从没有看见过失去支持的人能成功。我们与他们之间最强大的纽带就是利益,你不能什么利益都不给他们还要求他们对你言听计从,这不可能。我们要当他们是自己人,让他们简单的认识到‘不与我们合作就会损失’就足够了。彼此算计小小的得失,最后我们的眼光就会局限在这个小小的港口城镇里了,这根本算不得什么成功。希望您能听从我的话。”
镇长被吉尔半是劝诫、半是教育了一番,不禁自嘲着跟几个同事和幕僚属下说起了吉尔的来信。
镇长的一帮幕僚在过去都和豪绅们打得火热,芬德拉出现变故之后又忙不迭的跑来媚事镇长。
这些人对吉尔这封措辞严厉的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他们含着因为过度愤怒而涌出的眼泪找到了镇长:“阁下!吉尔这个人太可恶啦!对于那些土豪劣绅们,他明显就是有拉拢之心!阁下,您来到芬德拉之后解民倒悬,打击豪绅,用东方的一句话来说,我等小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现在这个吉尔对您这么不敬,诶呀!我们都看不下去了!”
说着,一个文员因为过度激动撅了过去,剩下的几个人眼泪哗哗的勉力互相扶持。
“阁下!做点什么吧!不然吉尔以后就敢任意的欺凌我们,欺凌您了!”
镇长目光炯炯的看了看这批人。
“恩,谢谢你们的好意。看来您们对我是一片赤诚咯?”
“阁下,我们日日夜夜不敢忘了您的教诲和恩泽呀!以后您有什么事情只管找我们,我们万死不辞的!”
“哦,呵呵,好。眼下我就有一件事。是这样,吉尔先生准备开办学校了,但是他的身体有恙,有些事情他不能出来具体细谈”,说着镇长从自己的皮包里掏出了几页文件,“这是我给他选好的建校地址和招聘教师的方案,你们拿去找他吧,跟他好好的谈、细细的谈。我听说在东方,人们还有一句话叫‘促膝长谈到天明’的。我想你们这次去吉尔那里,吉尔会很乐意跟你们亲密接触一番的,没什么事就去吧,促膝长谈去吧”,镇长挥挥手说。
“可是吉尔```他```他有肺病```”,这些人心中大惊:镇长这是要把自己往火里推啊。
镇长的表情严厉起来:“刚说为我赴汤蹈火,现在怎么都蔫了?”
那些文员、书记什么的悲壮的互相看了看,然后大都露出了决然的表情,“镇长的话!我们听。”
那天晚上,这些人带了小板凳坐在吉尔病房的门口探着脑袋跟吉尔聊了一夜,吉尔谈兴很浓,似乎不急于结束谈话。
早晨若娜来送饭的时候看见这群人还没走,于是叉着腰斥责道:“你们这群人,知道我家先生身体虚弱,还缠他一个晚上,都给我走!”,说完若娜就用一柄扫帚把这些马屁精都撵走了。
吉尔坐在房子里面哈哈大笑。
若娜有点抱怨的走了进来,“你也是,跟他们这群人有什么好说的。还笑得这么开心,咦?不咳嗽了?”
“恩。感觉好多了,就是一嘴的鸡蛋味。”
“那是为你好。现在还流冷汗吗?”
“不流了。”
“哦,把药吃了,看来这药不错。过些时间,等梨子上市后,我再去找家果农订上一百斤新梨,我学会做梨子蜜饯了,润肺的,我做来给你吃```”
“若娜```”
“恩?”
“谢谢你”。




山那边的领主 第二十四章中立的北海
第二十四章中立的北海
秋天来临的时候,库吉特人登上了德赫瑞姆高地。
战局发展与人们预料到的差不多:库吉特是有备而来,斯瓦迪亚则没有任何防备。
在这种情况下面,库吉特人捷报频传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凛冬降至,这对库吉特人和斯瓦迪亚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人们在心中却偏向于认为库吉特人受的影响会比较小,毕竟在草原上冷酷恶劣的气候可不是斯瓦迪亚那温暖的平原能比得上的。
每天,码头上的水手都会从南部沼泽甚至是南海的码头上带来新消息。
库吉特人王据说已经率领可汗卫队的精锐骑兵进入了斯瓦迪亚。同时,库吉特人征召的附属部落也陆陆续续的越过了边界。
这些中立部落绝对不会去参与攻坚行动的,在库吉特人开始进攻的时候,这些部落消极的躲避着一切征召---他们只是默默的注视着局势。现在,眼看库吉特人做的很不错,这些中立部落一下子就变成了库吉特人的坚强后盾了。
库吉特王的西进被认为是库吉特进攻的最高潮:库吉特王带来了超过四千名骑兵和几乎同样多的仆从军,这支军队裹挟着侍从、民夫、骡马、牛羊进入斯瓦迪亚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质疑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不过当局势一边倒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却让人们意外,那是一个叫做伦迪亚堡的斯瓦迪亚要塞。这个小小的据点一直没有放弃。
一开始,诺德人津津乐道的说一旦这个堡垒被库吉特人攻陷,那里面的居民一定会被全部处死的;
不久,诺德人没有了笑容,只是有些关切的讨论这个要塞什么时候就会沦陷;
1...8586878889...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