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小钗
萧氏恼怒的看了大嫂一眼,暗道还不是你偷偷告诉老太太的,现在还敢花用老太太的棺材本?这节还未过完就让全家人糟心,只为了自己儿子着想,太过自私自利。
而刘氏在一旁冷眼看着这一幕,心里不禁有些幸灾乐祸,心思着今后也该留个心眼了,等老太太一去,赶紧把家产分了得了,省的成天任由大哥大嫂占尽便宜。
此时徐灏突然开口:“我爹说了会解决此事,就一定会圆满解决,奶奶和大娘不用担心。”
王氏奇道:“难道你们父子俩还能凭空变出银子来?”
“虽不中也不远矣。”徐灏神秘一笑。
伤感失望的老太君盯着唯一还在身边的孙子看了良久,又看了看抬着头目光从容的二儿子,总算是有了一份欣慰,以往最看不上的父子俩,事情临头时反而没有一丝气馁,就凭此也足以令自己宽心了。
“这些财物你们都拿去,老身已经老了,留着身外之物还有何用?”老太君苦笑着说完,又振奋精神笑道:“我相信我孙子的话,更相信我儿的承诺。反而银子闲着无用,不如用来置办田地,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徐庆堂不是迂腐之人,马上说道:“是,儿子知道了。”
徐灏皱眉似乎是在回忆什么,问道:“祭祀祖坟用的田产,是不是即使是出了事,也不会被收缴充公?”
萧氏吓了一跳,赶紧呵斥道:“小孩子家家的胡说什么,快给我闭上嘴。”
徐灏不慌不忙的解释:“我就是问一问,常言道人有福祸,月有盈亏,富贵时眼光应该放长远些,省的事到临头方后悔。”
这一句无心之言,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太君和徐庆堂顿时神色大变。老太太脸色阴晴不定的一声长叹:“是了,我就该想到这一节,就该想到啊。”
徐庆堂再不是先前的冷静,惊慌失措的搓着双手,急道:“糟了,大祸临头。”
下面三个媳妇都吓得心脏砰砰乱跳,萧氏急忙问道:“到底是怎么了,你倒是说清楚呀。”
“唉。”徐庆堂一脸颓丧,失魂落魄的坐在了椅子上。
倒是老太君强自镇定下来,苦笑着对徐灏说道:“没用的,不过倒是可以一试,到时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保佑我徐氏一族能留下一丝血脉,今后靠着田祀祖产活下去。”
徐灏愣了半响,总算是回过味来,脸色变得苍白起来,自己的无心之言竟然直中了要害?难道徐府即将要被朱元璋给满门抄斩了?
不对呀!反正自家也得做刀下鬼,那干嘛此时还要分的那么清楚,再说朱元璋即使贵为帝王,没有原因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本朝最忠心的第一功臣下手。
“不是这样的,此事有些蹊跷。”徐灏直摇头,当下把想法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老太君和徐庆堂一听徐灏的分析觉得大有道理,如果是因为谋逆大罪,那大家一个都跑不了。如果不是,那就算再有亲戚关系彼此再有牵连,也罪不到自家身上,毕竟是各自开枝散了叶的,不是徐达的直系后代。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徐庆堂思来想去,也不顾急得跳脚的妻子,沉吟道:“难道是那边府上谁因贪墨而有被抄没家产的可能,是以不敢明着告诉我们,而是暗中切断彼此的联系,省的咱家受牵连一并被抄了家?”
“那都记着帐的,哪里能够撇得清?”老太君不同意的道,随即恍然大悟,“老身知道了,看来和灏儿的想法一样,这是在提醒咱们,早作准备以防万一啊!”
徐灏松了口气,他不相信徐家有人会非法贪污,又不是缺钱花?莫非是老朱看徐家日子过得红火眼红了?想着给孙子提前充实下国库。嗯,徐家那宅子花园确实太大了。
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太意淫,苦中作乐罢了。不管怎么说,只要能保住一条小命,一切还有重来的机会。
此事对于徐家来说,不亚于惊天噩耗,仅次于全家被绑到菜市口。王氏哪还敢在张罗什么修院子,呆若木鸡的像个行尸走肉。
萧氏也有些六神无主,站在那里愁眉不展,反倒是刘氏最为镇定,她好歹有丈夫的官职作保障,就算不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终生衣食无忧还是可以保证的,至于其他亲人们,大难临头能供养老太太度过晚年也就算尽了孝道。
此事明明还有许多疑点,道理上也有些说不通,明明暗中派人传个口讯的事儿,何必弄得如此藏头露尾?
但徐家人宁可信其有,哪怕徐府真是想一心断了财物上的供应,自己小心也无大错,反正都得添置些祖产田地。
如今大明朝的地产交易异常活跃,每年皆有一批官员的脑袋落了地,一批富豪因各种原因家道中落,何况此时地多人少,只要手里有银子,就不愁买不到田产。
徐庆堂准备动身去苏杭等地秘密购置些田地,再去一趟凤阳老家修下祖坟,买下附近的土地在官府备案,最少得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回来。
徐灏因此成了唯一的家族男丁,他既然夸下海口无需花太多钱,修新房的事自然责无旁贷。
没有和父亲过多解释,只说了一句解铃还需系铃人,将信将疑的徐庆堂没时间耗在家里,嘱咐说万一事不成干脆就别修了。
傍晚时,徐灏亲自带着来宝等人乘马车去了京城。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四十九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
京城人口稠密,鳞次栉比的繁华处处自不必多言,即使这座人口将近百万的大城,放眼世界也是这时代数一数二的雄伟壮丽,在徐灏眼里也没什么出彩的,无非是置身于一座崭新的古代城池中。
深夜时徐灏悄悄返回徐家,没有人知道他去京城做了什么,全家人都非常好奇,不过长辈们因府上之事心情不好,都没心思询问他。
第二天一早徐庆堂带人动身去了南方,临走时郑重嘱咐徐灏,让儿子好生照顾母亲姐妹,出面打理外面的往来应酬。
他人一走,大太太王氏就推说身子不适把管家大权托付给了萧氏,萧氏也不托辞,召集所有管事婆子当众训话,把家中诸多琐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花园里因萧雨诗的到来,显得又热闹了些,老太太很喜欢这位温柔懂事的小姑娘,拨了两个丫鬟过来伺候,比照孙女的惯例,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月钱。
徐青莲和徐红叶住的是园子西侧的天香阁,和徐灏的竹园离得不远,姐妹俩的闺房都在二楼,门对着门。小楼前是一个很宽敞的四合院,丫鬟婆子大多住在两侧的厢房里。萧雨诗和徐青莲同吃同睡,每天一起做作女红,讨论下诗词,和姐妹们四处游玩,短短几日就对会照顾人的表姐非常依恋。
长房两位庶出小姐徐翠云和徐翠柳居住的牡丹阁位于园子的东侧,面积格局和天香阁差不多,但是下人却远远少于这边,王氏以儿子婚事为借口,就给了她俩一人两个丫头两个粗使婆子,连月钱都克扣了一半,为此下人们怨声载道。
平日三餐姑娘们不是去老太太屋里吃就是陪太太一起用膳,有时大厨房会送来食盒。丫鬟们大多吃主人家剩下来的饭菜,有头脸的丫鬟可以支使厨房炒几个菜,大多数下人吃大锅统一煮出来的。
这些日子徐灏住在家里,他嫌跑来跑去的太麻烦,加上他男孩子肚子饿得快,夜里想吃个宵夜,又不好叫小丫头们走夜路去大厨房,因此和老太君萧氏分别说了下,在牡丹阁的院子里设了个小厨房,进来两位中年厨娘。
如此每日都有一定比例的米面肉菜送进来,一日三餐方便了园子里的女孩们。而且徐灏在庄子上人缘好,庄上的管事每隔几日就给他送来些新鲜的鸡蛋鸭蛋,野菜野味等好东西,女孩们嘴馋,一准给你消灭一空。
闹得徐灏自己反而吃不上了,对此秋香很不满意,总想着立下个规矩,不许随便张口要吃的。反而徐灏不当一回事,喜欢吃就吃呗,都正是发育身体的时候,不让秋香弄这些破规矩,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吃还能把家给吃穷了?
当然他也不想有人借机私藏东西带出去,吩咐看守门户的管事妇人盯紧着点,如果有家里的亲人需要鸡子等补补身子的,一律去找大姐说,然后酌情处理。
通过这一件福利,不知不觉中徐灏的人缘声望在园子里大增,丫鬟们都很亲近他。
失去来自徐府的银粮,对于徐家的影响不大不小,毕竟徐家远在京城外围,常年和京城达官贵族的来往不多,人情上的支出相对较少,再来就是大多数远亲故旧皆远在凤阳老家,来自族人的负担不大。
吃穿上头徐家基本自给自足,其他花销倒是增加了一倍,而徐汶婚事所需要的钱物早就预备好了,现在最头疼的是几个姑娘的嫁妆,不过咬咬牙倒也勉强能够应付过去,又不是人人都会嫁给老朱家的龙孙,中间还有年龄上的间隔,其实一千多两银子的嫁妆就够丰厚风光了。
如此看来,家里短时间内肯定没什么大问题,从长远上看就是家底会渐渐耗光,每年的固定收益减少,除去各项开支后徐灏也不知道还会剩下多少银子,弄不好会出来赤字,只能预祝便宜老爹这一次会有收获。
田产购置多了容易惹人非议,良田土地是瞒不住人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得密秘经商。徐灏有个设想,在苏杭设个商号,然后京城和北平开设分店,如此南货北运,北货南来。
得好好物色一个人选做大掌柜的,还得挑选一些信得过的家人押送货船,至于账房伙计都可以请有经验的外人来做。
徐灏没打算成为一个红顶商人,沈万三的下场乃是前车之鉴,在古代富可敌国并非什么好事。
设立商号的事需要时日,再说徐灏手里也没有钱,先按照计划一步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至于眼前家里面的这些愁事就不归徐灏管了,那都是该长辈们来操心,相信老爹老娘比他会算计。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初十四这天又下了好大一场雪,京城和乡下就像是铺云散玉一样,亭台楼阁俱都银装素裹,远近树木都挂了层层冰霜,犹如撑起了晶莹玉伞。
徐灏披着一件石青鼠的斗篷,站在大门前,看着小子们搭建一座灯塔一座鳌山。那鳌山就是一个大大的烟火架子,里面放置了各式各样的烟花鞭炮,外形像一只老鳖,大约有两人多高。
比起京城里好像小山一样的大鳌山来,徐家的就是一袖珍玩具,花费不超过五十两银子,可在整个萧家村那也是最大的了。据说京城的那些鳌山动辄千两银子起步,有一年最大的超过了一万两白银,燃放起来那璀璨绚烂的烟花遮天盖地,当时轰动了整个京城。
可没过几天,始作俑者的几个官员就被节俭的朱元璋下旨砍了脑袋,可谓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徐灏笑眯眯的挨家看去,家家户户都挂起了不同样式的花灯,非常的好看。富裕些的人家也和徐家一样,门前灯塔鳌山都有,村子里如此,可以想见此时的京城里那处处灯火的壮观景象。
这些日子门户都是开的,外堂还预备了点心茶水,供走百病的女人们随意进来歇歇腿脚,认识的女客还会被请到内宅去相见。
“今年不知老娘她会不会出来走走,诸事缠身,大概是没这份闲心了。”
徐灏一边看着一边胡乱寻思,眼见快要搭好了,对着大管家王福吩咐道:“王伯你派人好好守着,一旦被哪个顽皮孩子偷偷点着了,赶紧小心防着些火势,切记不要把邻居家给烧了。”
“三少爷你放心吧。”
六十多岁的王福笑着点头,他是大太太王氏的远亲,为人忠厚老实,自从老太太的心腹老管家病死之后,就让他做了大管家,已经做了快有二十年。
因徐庆堂夫妇开始打理整个家事的缘故,徐灏老娘的心腹老李管事前些日子当上了二管家,秋香因亲爷爷升了职,在内宅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小丫鬟们都争相巴结。
三太太刘氏不甘人后,硬是把三管家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家人刘五四,对此老太太似乎没什么反应。据徐灏的猜测,这王福十有八九早就是老太太的人了。
带着来宝走进大门,主仆二人走着走着,来宝忽然问道:“明天真的不进城了?”
“怎么说?”徐灏看向他,就见来宝脸色一红,笑嘻嘻的道:“我想偷偷带着秋香进城瞧灯会去,还望少爷成全。”
徐灏惊讶的道:“你不是不喜欢秋香嘛!哦,现在看人家爷爷当上了管家,是想着讨好吧?别作梦了,让你把秋香领出去,我岂不是给你小子背黑锅?想都别想。”
“别呀。”来宝追在徐灏屁股后头,叫道:“我和秋香年纪也不小了,我爹娘打算来年就求太太把她许给我呢,反正早晚都要成亲,您就行行好,成全一下。”
徐灏停下脚步,摇头道:“秋香的事自己会做主,你回去告诉你父母,我屋里的人我都会护着,你求太太不好使,哪怕是老太太点头了,也不行。”
来宝急了,拧着头道:“这婚事从古到今都是长辈做主,少爷您凭什么拦着不许?”
“我的地盘我做主,不信咱们走着瞧。”徐灏自信的笑了笑,背着手朝着内宅而去。
来宝眯着眼睛站在雪地里,自言自语道:“莫非是他看上秋香了?不好,我得去和娘说一声。”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五十章 琐事
傍晚徐灏陪着红叶猜瓜子玩,有意哄妹妹开心,一连故意输了几把。徐青莲和萧雨诗坐在一边说着悄悄话,不时笑出声来。
红叶歪着头想着赢什么东西好,拍手道:“昨儿个绿竹摘了几枝梅花,摆在祖母屋里,祖母说好看,我也要。”
“行,等我给你弄来。”小事而已,徐灏自是豪气干云的一拍胸膛,满口答应。
红叶欢喜的看了姐姐一眼,冲着那边努了努嘴,小声道:“自从表姐来了,大姐有人陪着,修行的心思也淡了,绝口不提修佛堂的事,真好。”
“是啊,真好。”徐灏有些感慨,没想到出于一时仗义,连带着种下了善果,看来今后遇到类似的事该帮就帮,就算没有回报,也能求个心里安稳。
说着话的时候,春月打楼下盈盈上来,说道:“太太派人来告知,今日打理琐事有些乏了,说不必过去用饭了,还说天气寒冷注意保暖别染了病,夜里要有人看着火炭,别忘了开几扇窗户通通风。老太君心情不顺,过去请安时别胡乱说话。”
“是。”徐青莲一直站着聆听完,等春月说完后方露出笑容,对着萧雨诗问道:“可巧头前月兰那丫头也过来,说这几日不用去给奶奶请安了,咱们自己开伙,想尝些什么?”
萧雨诗轻轻摇头,低声道:“什么都好,我自小就不挑食。”
徐青莲知道表妹习惯了看人脸色过活,每时每刻都小心翼翼的,从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意。心里难免有些酸楚,拉着她那双用白棉布包裹着的小手,笑道:“昨晚听灏儿说的石头记里,那些小姐雪天里开诗社,赏梅吃鹿肉,我见你当时跃跃欲试的,要不咱们也吃鹿肉可好?”
萧雨诗眼眸一亮,含着笑意点了点头,徐青莲满意一笑,扭过说道:“红叶你可是赢了?”
红叶洋洋得意的道:“哥他笨死了,还用说嘛!”
徐灏顿时苦笑,心说这就是好心没好报了,做好事果然不能不留姓名,省的人家事后还不领你的情。
看着大姐那笑吟吟的神色,徐灏赶紧抢先说道:“红叶已经吩咐我去找梅花,算是了结了赌债,姐你想要什么?先说好了,难为人的我可不干。”
“小气。”徐青莲笑骂一句,“我记得你说从京城带回来些新鲜鹿肉,要给长辈们补补身子,你去取一块来,也让我们沾沾光,尝个鲜。”
“这事容易。”徐灏马上站起来笑道:“你们是想着烤鹿肉吃吧?其实味道没那么好,最好吃的是牛肉和羊肉,你这一说我也馋了,你们等着我,晚上咱们一起吃烧烤。”
古时牛乃重要的耕田帮手,不许宰杀来吃,不过这难不倒大户人家,偶尔有牛因意外死掉了,无非是罚些钱,这牛不是因为生病或得了瘟疫,你官府总不至于把死牛给埋了吧?
如此把牛给大卸八块,亲戚朋友都送一些过去,过段时日亲戚家的牛也出现意外了,自家就又有美味的牛肉吃了。
但到底牛肉属于稀罕之物,除非是大富大贵之家,等闲一年吃不到几回,至于想开个养牛场来发家致富的点子快赶紧歇了吧,有没那本事暂且不说,即使养出再多的牛,也不够用来耕田的。
红叶一样是个馋丫头,兴冲冲的道:“哥,我陪你去。”
徐灏故意取笑她,说道:“那切肉的场面你敢看?敢看我就带你去。”
“又不是没见过,恁的小瞧人。”红叶不服气的叫道。
萧雨诗静静看着亲昵无比彼此斗着嘴的哥哥妹妹,不由得心里万分羡慕,她不知徐家打算一直留她住下去,一想到过些日子就要回到那冰冷阴森的家里,心情顿时低落下来。
徐青莲时刻留意表妹,眼见她脸色一暗,不难猜测想到了什么,当即搂着她的肩,叹气道:“可怜你有家归不得,母亲说最少要留你个三年五载呢,都已经和萧家打好招呼了。”
“真的?”萧雨诗立时动容,马上体会出姑姑的一片好意,感动的眼眶都红了,坐在那儿泫然泪滴。
徐灏有些受刺激的嘴唇抽搐了下,得,这又是一桩做好事不留名的后果,唉!
他有些受不了女孩子哭泣的场面,朝着红叶使了个眼色,兄妹俩悄无声息的下了楼,留下大姐自己去安慰人吧。
烧烤算是后世遍布街头巷尾,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小吃了,钱花的不多,吃的痛快淋漓,没有任何拘束,就是太过扰民。
喜欢吃烧烤的人都知道,一段日子不吃就会特别想的慌,老远闻着那烟火熏烤肉串时的香味都感觉格外的诱人,忍不住大快朵颐一番的欲望。
但还是提醒一下诸位,烧烤毕竟不太卫生,那肉的来源得留意好了,而且最好不要吃得太频繁,对身体真的不好。
徐灏带着红叶跑到了大厨房,让厨娘给割下一大块冰冻的鹿肉,又要了一大块年前储存的冻牛肉,好在有新鲜的羊肉和猪肉,拣最嫩的部位来它个十斤八斤的,吩咐厨娘给切成薄片,用黄酒和各种作料分别拌好。
正巧有三叔的同僚派人打山东快马送来一份年礼,徐灏当即顺手劫走了其中的十几尾大海虾,想了想又让厨娘准备些鱼肉来烤着吃,此外炒几个素菜和焖一锅从北方运来的稻米饭,外加一小坛子上好的女儿红。
徐灏身为嫡子,萧氏今日又执掌起家中大权,这些位厨娘和管事人人巴不得讨好他,满脸堆着笑一口答应。
红叶好奇的翻看红色的礼单,说道:“有福橘和敦煌瓜呢,咦竟然还有密渍荔枝,这个稀罕,哥我想吃。”
“敦煌瓜就是哈密瓜吧,那荔枝是腌制的?”徐灏猜测着扭头问道:“有富余的嘛?给我们来一份。”
管事妇人笑道:“虽然东西不多,可灏哥儿都开口了,那自然是有的。不过灏儿哥和姑娘记得不要在老太君面前提起,老人家年纪大了有些小孩子脾气又挑食,这荔枝敦煌瓜不是时时都有的好东西,一旦吃好了惦记上,就算跑断了咱们下面人的腿脚,那也没地方买去。”
徐灏理解的点点头,却说道:“今后这些好东西一律都先给老太太送去,别以为你们很聪明,老太太其实什么不知道?就算是逼着你们去买,那满京城买就是了,买不到你再来找我。”
“这。”管家妇人一脸为难。
徐灏见状板起了脸,加重语气道:“这是孝道,你若要妨碍,可别怪我翻脸无情。
管事妇人吓了一跳,忙说道:“奴家不过为小子们说上几句话,可怜他们酷暑寒冬的在外头辛苦,既然三爷都这么说了,那今后有好东西都先给老太君送去就是了。”
“就该如此。”徐灏满意笑笑,牵着红叶的小手转身就走,走了几步似乎想到了什么,“妈妈其实是担心老太太屋里有人仗势讨要,小子们牢骚话多,夹在中间难做人吧?”
妇人顿时苦笑起来,那些厨娘们纷纷七嘴八舌的诉其苦来。无非是老太君身边有人眼馋就跑来伸手要好吃的,而这些稀罕水果难买到不说,价钱又贵的离谱,小子们不乐意大老远的跑腿,张口讨要好处,买不到白给了好处不说,还得被大骂一顿,而对账时太太们又会指责下面乱花钱,往往她们几面得罪人,白出力也不落个好。
听完众人的牢骚,徐灏冷笑道:“不惯那些臭毛病,再来人你就说是我定下的规矩,谁想解馋自己花钱求小子们去。今后除了应季的水果蔬菜外,只满足祖母和三位太太的吩咐,其他任何人有的吃就吃,没得吃就自己去想办法。”
“有三爷这句话,今后咱们可就安生了。”管事妇人顿时欢天喜地。
徐灏却不以为然,摇头道:“你别急着开心,等大哥他们回来,张口要什么东西你拿我做挡箭牌也没用,这人都会动脑筋钻空子,保准会求几个爷们为其出头。”
管事妇人轻轻一笑,嗤笑道:“有那本事能使得动几位少爷,咱们下面辛苦些也认了,数数指头无非那么几个漂亮丫头和老妈妈而已,其她人顶多偶尔说动个一两次,此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口多了我都替她们脸红,难道爷们们不烦,没的倒让自己显得没脸没皮的。”
“说的也是。”徐灏暗道家里的琐事就是这么让人烦躁,自己说话办事太过直来直去了,想要处理的面面俱到得非常的有耐心有智慧和有手腕,缺一不可。
得亏了妇女同志们都喜欢乐在其中,想想就令人挠头,也难怪帝王对待嫔妃宫女太监之间的小事,往往处理的简单粗暴,因为实在是麻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