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小钗
此外就是府上二伯徐膺绪不声不响的买了很多商铺和一座府邸,其中甚至还有两艘画舫,大多是倒下去的豪门产业,被官府充公拿出来贱卖的
徐灏也有意趁机购买些不动产,奈何没有银子了,如今他坐拥房产,还未琢磨好该怎么经营,先打算开一个绸缎铺子分店,其余或租或卖慢慢再作打算。
至于那几座占地广大,奢华无比的宅邸,徐灏压根没有任何想法,因为就算买了也不敢住进去,没有爵位没有官职那叫做逾礼。
了结了张月云的事儿,徐灏变得一身轻松,打算继续在沐家学习下去,等乡试时试一试身手,幸运的话拿回来一个童生的资格,也让老太君开心一下。
当然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这半年还没有和沐凝雪见过一面,但是沐家内宅的花园都是向着他敞开的,可以随意进出,这可比任何暗示都来得管用。
徐汶的大聘已经送出,成亲的日期定在了八月十六日,一应琐事自有徐庆堂和徐汶来操心。
据说郡主朱巧巧嫌弃起未来夫婿来了,为此闹了几次,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
对此徐灏只能爱莫能助,当初婚事又不是他敲定的,不过是从中帮着联络了下感情。
反正夫妻就是那么一回事,就看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还是东风征服了西风。
ps:今日没想到停电了,只能更新一章。一般来说都是一天两章偶尔因各种原因一章,有时三章。
现在点击和推荐票托了各位的福,成绩不错,说声谢谢。
最后说一声书有各种类别,没说历史小说就必须局限在争王争霸,涓涓细流的生活流既然有珠玉在前,小钗敢写也想写好。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八十四章 足
炎炎夏日,依山而建的阁楼处于阴影里,格外凉爽宜人。可是躺在凉榻上的沐夫人最近心情很不好,不单单是因为昔日闺中姐妹的死。说实话,此中身份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准备,经历的事也多了,从宰相胡惟庸起到李善长再到蓝玉,太多勋贵在鼎盛时顷刻间骤然覆灭。
沐夫人为此掉了几次眼泪,于花园中摆上了供桌祭拜,事后也积极派人打听好姐们的后人,加以照顾,也写信提醒长子沐春时刻小心谨慎,告诫老二沐晟低调行事,一心效忠皇帝。
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半年来也恢复过来,话说丈夫病死还不到一年呢,聚少离多的沐夫人都没这么伤心过,而不开心的原因是女儿的终身大事。
转眼间,门当户对的人家少了那么多,剩下的人家不是地位太高就是门户又低了些,剩下的合适人家七零八落,家中适龄又文武双全的好孩子太少。那文臣家的公子想都不敢想,本来最看好的詹玉说没就没了,文臣家还赶不上武臣家来的安生,谁又知道皇帝在不在意文武联姻?
优秀的读书人大多出身寒门,性子高傲行事古板,远比不得出身富贵的孩子温柔体贴,知疼知热,就是大多太花心又喜新厌旧,再说沐夫人也舍不得女儿跟着丈夫远赴各地辗转做官,最重要的还是不知根知底,不放心人品。
大凡做母亲的为了儿女婚事,都得思前想后,生怕这个又生怕那个,总是有数不尽的借口和顾虑。
皇族家的孩子倒是多了,因自家的身份,那得陛下亲自指婚才行,况且已经允了凝雪那死丫头自主择婚,按理说不可能反悔,除非自己亲自开口请求。问题是沐夫人还有一层最担心的,那就是本朝的殉葬制,以凝雪的性子,一旦没有所出,就算有个一儿半女或许十有八九都会要求殉葬,即使正妃本不必殉葬。
“死丫头性子太倔了。”沐夫人气的张口骂道,任由跪坐身边的丫鬟秋纹扇着风,随手捏起一颗冰镇葡萄,被剥了皮去了籽,白嫩嫩的果实晶莹透亮,信手递到鼻尖冒汗的秋纹嘴边,秋纹甜甜一笑张开了嘴。
其实沐夫人也知道自己的担忧纯属多余,实在是最近太寂寞了,无所事事就爱胡思乱想,加上天气又炎热得令人心里烦躁,如果真有合适的人家,她还舍不得女儿出嫁呢。
沐夫人十四岁时嫁到了沐家,今年还不到四十岁,本身容貌不俗,后天又精于保养,年到中旬依然风韵楚楚,那身段和腰肢堪比二八佳人。此时身穿半透明的轻薄春衫,内里就穿着一件乳白色丝绸肚兜,光溜溜的双脚没有穿鞋袜,看上去非常的春色撩人。
沐晟夫妻俩人在京城,沐昂不耐烦被拘束,非要住在外院,如今内宅里全是女人,是以沐夫人没有任何顾忌,大热天穿的很清凉。
最终沐夫人长叹一口气,隔着窗户望着花园八角凉亭下的女儿和客人,心说看来还是得便宜了徐家那小子,谁知道京城就出了大祸,以至于他的情敌几乎都没了。而且这小子太狡猾太聪明了,在自己和女儿的眼皮底下晃了将近一年,除了他的品性被摸得一清二楚之外,旁人还真不放心。
“等着瞧吧。有本事你就再等两年。”不甘心的沐夫人嘴角翘起,慢慢闭上眼帘。
手臂发酸的秋纹见状把扇子递给其她丫鬟,忽然捂着嘴扑哧一笑,立时惊动了沐夫人。
“笑什么,说来听听。”百无聊赖的沐夫人闭着眼问道。
秋纹手一挥,轻笑道:“不敢说。”
沐夫人把手一伸,两只手指准确的捏住秋纹的脸蛋,故意威胁道:“不说就撕了你的嘴。”
“我说我说。”秋纹有意哄夫人开心,赶紧求饶,又笑吟吟的道:“你们都下去吧。”
打发走了几个小丫头,秋纹把头凑到夫人耳边,忍不住轻笑道:“奴婢怎么觉得呀!您不是在挑未来女婿,不然为何比姑娘还上心呢?”
沐夫人先是一愣,紧接着脸色一红,气的手指用力,骂道:“你个死丫头,都是我宠的你无法无天了,竟也敢来编排我,岂有此理。”
即使秋纹乃是夫人多年的心腹,取笑一句后也不敢在说下去了,而是口风一转,叹道:“也不怪您操心姑娘的婚事,自从老爷去了后,这日子当真难熬的紧。”
“谁说不是呢。”沐夫人幽幽一叹,闺房中的玩笑话也不当真,又强笑道:“虽说你被老爷梳理过,好在还没有名分,有合适的就嫁了吧。”
秋纹脸色凄楚,摇头道:“奴婢一定会陪着夫人,守一辈子活寡也认了。”
沐夫人轻轻抚摸着秋纹的脸颊,苦笑道:“何苦呢?”
而此时园子里的八角亭下,沐凝雪陪着前来做客的徐青莲观赏风景,二人似乎一见如故,短短半日间就如同相处多年的闺中姐妹一样,谈笑无忌。
远处红叶一身藕荷色的湘缎春衫,戴着斗笠坐在鱼塘边垂钓,身后柳树下席地坐着丫鬟们。可是红叶没什么耐心,总是把鱼竿不时跃出水面,又扔进河里,天真烂漫的她还赤着双足浸泡在水里摇来晃去。
沐凝雪很多地方酷似其母,在家中不大在乎俗世礼法,同样光着脚穿着一双厚底白缎子绣鞋,如果不穿鞋子,身高比起个头不矮的徐青莲足足还高了半个头去,腰肢挺得笔直,更显亭亭玉立的傲人身段。
起初徐青莲穿着绣鞋勉强比沐凝雪稍矮一些,现在则脱掉了那双加厚的高跟绣鞋,坐在石凳上,捏着裙角把那双用细棉线织成的白袜露出来,因为样式新颖别具一格,使得从未见过的沐凝雪非常好奇。
徐青莲不好说出此乃都是弟弟的主意,含糊其辞的道:“去年偶尔瞧见他穿着类似的袜子,就有样学样的也想织上几双,起初总是不太如意,就问他打哪来的,他说那是南边某个乡下传来的样式,得用织布机还得加上几根细铁丝精心编织,很难学。我不服气,就按照他说的法子,仔细试了试,如此费了好多功夫方才总算有些心得。而鞋底则是弟弟有一次胡闹,偷偷的又加厚了一块木根,害得我险些摔倒,没想到丫鬟们都说好看,起初不太舒服,慢慢地就也就穿习惯了。”
沐凝雪俯下身子仔细观看,闻言频频点头,她因为个头高很少穿厚根底的绣鞋,今日见了徐家姐妹都穿着厚底鞋,就特意穿了一双,没想到样式不一样,心里也想试着感觉一下。
看了半响,沐凝雪忽然问道:“他有没有提起过三寸金莲?往日里被几位官宦家的太太进宫时遇见了,背地里嘲笑咱们都和故去的皇后一样,大脚呢。”
徐青莲对此会心一笑,说道:“自是说过。我还记得他第一次撞见村里缠着足的女人时,指着人家的房子大骂恶心残忍,祖上都是些混蛋王八蛋。赫赫!气冲冲的一回到家就说万幸咱家没这个陋习,还郑重其事的把全家下人都召集起来,当众说今后谁家的闺女要是敢缠足的话,一律拿刀子把双腿给砍断,闹得原本有几家打算给女儿自小缠足的下人家,顿时息了念头。”
“竟有此事?”沐凝雪第一次被某人的作为所动容,直起身来眸光闪闪,“多谢他替天下的女儿家仗义执言。唉!只可惜此等残害人的陋俗又在苏杭等地和京城悄然兴起了,有一次家里来了杭州的亲戚,兴许连日来急着赶路没时间洗脚。老天爷,不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需要人扶着,我看着都替她母女心酸,那长长的裹脚布又酸又臭,即使穿着鞋,大热天的也熏死个人,真不知道她们怎么忍耐下来的。那时我就万幸出生在自家,要是不幸生在那样的书香门第,还不如跳进河里赶紧投生的好。”
徐青莲笑道:“弟弟他就为此很气愤,嚷着说要上书朝廷,禁止天下妇人缠足呢。我就对他解释说此陋俗只有南方某些地方有,别的地方几乎闻所未闻。谁知他却冷笑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王公大臣们带头,指不定今后就风行起来,我当时笑他太过杞人忧天了。”
沐凝雪的表情严肃起来,抬手拨了下被风吹凌乱的发丝,缓缓说道:“恐怕他说的不假,缠足传自唐朝,宋朝时已经风靡一时,尤其是南方和京城汴梁很多小户人家的闺女都开始自小缠足,即使历经元朝大劫,时至今日也未曾断绝过。如今随着天下安定,有钱人家饱暖思淫-欲,而越来越多的穷苦人家都指望女儿将来能卖给喜欢此道的读书人,而一些恶心的读书人又为此而大肆吹捧,恐怕将来,唉!反正打死我也不会让女儿缠足。”
徐青莲调皮一笑,故意问道:“嫁给谁生下女儿呢?”
沐凝雪正说的正经,闻言先是一怔,顿时双颊嫣红一片,咬着朱唇气道:“反正不是嫁给你家。”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八十五章 气
沐家外宅,跨院小书房。
春试本应在二月份举行,因为蓝玉案而拖延了夏天,称之为夏榜,还剩下三天就要开始了。
徐灏独自坐在屋子后面,一边看着手中的东西,一边看着谈笑风生的周鹏和赵鹤松等人,明明他们心里非常紧张,却于此时非要显得自己多么的从容自如,岂不知僵硬的表情姿势都和平日里截然不同?
另外三名举子都是赵鹤松的好友,四人无一例外皆是北方人。面对赵鹤松的请求,沐夫人觉得不方便,不想接纳太多外人客居自家,倒是徐灏很感激赵鹤松当日跑来通知自己张月云的下落一事,主动掏钱于沐家外面租下了个小院,供四位读书人暂居。
明朝时南北各方面一样差距很大,其中最大的就是读书环境,南方人文荟萃,书香门第众多,文风浓厚。而北方则因各种原因而士林不振,读书做官之人相比南方少之又少。
身为京城人士的周鹏很喜欢和赵鹤松等四人交往,连日来时常一起秉烛聊天,大家不过一同读了几天书,就互相以同窗称呼之。
冯全则秉承南方士林向来蔑视北方士林的习惯,不愿意搭理这几个粗俗的北方佬,此刻陪着沐昂坐在最前面,甘愿受到先生蒋嵩的涂毒。
蒋嵩的到来完全是当日徐灏一时的心血来潮,想要借沐昂的手以毒攻毒,拜托冯全说服了沐夫人,谁知贪图一年两百两银子的蒋嵩一到,一扫从前的不负责任,一副非要把沐昂教导成才的热血执着。
沐夫人对此很满意,最近又加了一百两银子的束脩,各节时的节礼从不间断,这让本想歇口气偷懒的蒋嵩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天天追着令人大感失望的沐昂教授学问,沐昂为此苦不堪言。
那三位年轻读书人性格也互不相同,张鑫是典型的北方人相貌,眼睛稍微有些小,笑起来习惯眯着眼,中等身材偏高点,性格豪爽行事大大咧咧,比起读书似乎更喜欢与人交往,善于清谈;而于鹏则身材高大,长脸有些近视,对自己的相貌极有自信,非常注重仪表,但读书的资质最差,闲暇之余最喜欢拉着大家一起去偷看村子里的女人,还往往为此品头论足一番,可惜他的内心细腻和外在表现正好成反比,真有那胆大的小娘子主动上前攀谈,他反而会因害羞而变得磕磕巴巴。
最后一位名叫孙涛,胖胖的笑起来像尊弥勒佛,三人中个头最矮,性格很随和从不与人结怨,三人中学问最好,但是一旦计较起来非常固执,为人最看重颜面。
四人之中赵鹤松家境最优渥,更是聪明的一早投靠到沐家,而那三位都是出身于普通人家,彼此家世半斤八两,他们一直借宿在寺庙里,靠着帮和尚们做些琐事换取三餐之温饱。
最近因为寺庙里法事太多太吵,他们三人无法安心读书,就结伴而来。
徐灏也很喜欢和他们来往,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没有身份上的限制,直来直去的就像是回到了大学期间。
讨论八股文章什么的徐灏插不上嘴,因此他坐在最后面,而手中的东西则是朱棣第一次派人交给他的,都是这一年来朝廷下发的告示等资料。
估计是朱棣开始有意试炼自己了。徐灏叹了口气,低下头继续翻看。关于蓝玉案的信息密密麻麻,其中一个人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我说这几日见不着俞满庭了,原来他老子被削去了爵位,跟着一起返回老家了。”徐灏咂咂嘴,又一个情敌不幸阵亡了,得亏了自己没事,不然沐凝雪岂不是成了少男杀手?
不想再看下去了,把告示翻过去,是关于外交方面的。徐灏低头研究了半天,才知道原来去年李氏朝鲜刚刚立国,今年连续派了七八个使节团进京朝贡,想要获得朝廷的承认,口口声声说对天朝上国采取事大主义。
而立国的整个前因后果语焉不详,反正是无道的昏君企图对大明开战,把大明当成衣食父母的大忠臣,将军李成桂振臂一呼,那些深明大义的士卒纷纷追随,老百姓望风景从,然后就推翻了昏庸腐败的朝廷,如此李成桂被百姓推举做了小王,建立了永远忠心于大明的臣属小国朝鲜。
所谓事大主义,其中事大一词出自于孟子,是一种儒家的外交理念,源自春秋战国。“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因此朝鲜甚至还有专门的事大司,居于礼曹各司之首。
徐灏明白朝鲜作为千年属国,三姓家奴的无奈,此种无力感深深烙印在朝鲜民族的血液中,使得整个民族都有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自尊自强和非要获得全世界认可赞扬的偏执。
尽管后世对于南北朝鲜很多的做法觉得非常讨厌,徐灏也怜悯其终于有超过中国经济等方面从而造成的自大狭隘,也佩服韩国全民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汉江奇迹。
总而言之,朝鲜是永远无法与中国匹敌的弱小存在,地理环境和人口永远制约了朝鲜的发展,最不幸的是身边的邻居们都太强大,如果把朝鲜人放在欧洲,或许还能成为欧洲一霸,但是在亚洲注定了朝鲜一切努力都得最终徒劳无功,永远要靠着大国的眼色行事,在夹缝中求生存。
早年徐灏受到舆论的影响,比起倭国更厌恶南北朝鲜,后来随着阅历的丰富,尤其是接触到了韩国的综艺节目后,越来越体会到身为小国的那种无奈和无力。千年来,悲剧史诗般的屈辱历史贯穿整个朝鲜半岛,以至于还得靠后人杜撰神话传说来提振民族自豪感,可悲可叹!只要能给韩国带来荣誉的某个人,顷刻间就能成为国家英雄,而现实又注定了这样的国民英雄不会太多。
了解了韩国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徐灏变得非常同情韩国人民,大韩就大韩吧,真正的大国无需自吹自擂。而有些地方徐灏也非常敬佩韩国,其实日本又何尝没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为人最忌讳的就是骄傲自满,国家同样如此。韩国在很多领域非要和中国一争高下,比如端午节什么的,他总是一笑置之。当然,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不容忽视,但那不是徐灏的事了,人都穿越了。
如今的大明就像是后世时的美国,李氏朝鲜对待大明就像是儿子孝敬父母,一丝一毫不敢无礼,来自朝鲜的文书徐灏一看就懂,行文措辞几乎和大明官方要求毫无二致,难怪都称朝鲜为小中华,似乎此时韩文还未发明。
朝鲜恭顺,蒙古人恭顺,女真人恭顺,貌似唯有倭国不恭顺。徐灏依稀记得朱元璋还为了日出之国天子致日落之国天子什么的诏书生气过,下旨不与倭国有任何往来,又被倭国的海盗和南洋贸易搅得下旨禁了海,为此一直耿耿于怀,而等他临死前反倒是把倭国列为了不征之国。
为毛不征?难道是生怕重蹈元朝时的覆辙?还是不想劳民伤财的征讨不毛之地?还是担心孤悬于海外的领土统治不易?恐怕三者都有。
徐灏心说要是我是皇帝,我就下旨采取以夷制夷,驱狼吞虎的策略。比起我大明,朝鲜一样对于残暴的倭寇不胜其扰,恨之入骨。莫不如以经贸援助的方式,输入朝鲜各种物资,以朝鲜手工业的匮乏,把握其经济命脉太简单了,进而扶持忠于大明的官僚集团,这样的朝鲜贵族还真不要太多,据说早就有个什么“事大党”,相当于后世的带路党,凡是大明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身为大明的附属子民是最荣耀的,成天的赞美大明,埋怨朝鲜为何不能并入大明领土?
反正要牢牢把持朝政,然后让其自行建造大量战船,逐步占领沿海各岛屿,招募善于作战的蒙古和女真人为雇佣军或许是许诺其登陆倭国本土后任意烧杀抢掠,占据土地。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连续不断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就不信延绵百年之久的倭寇之乱,不给你倭国造成同等的伤害?
徐灏没想过征服朝鲜日本什么的,因为那根本不现实,欧洲各国倒是占领的土地多了,一战二战之后,还不是统统独立了?
徐灏就是想着出口气,只要史书上能如上记载就足以了,等将来中国人民和韩国人民学习历史的时候,也会激动的拍案叫好,当年朝鲜在中国的支援下,也算是狠狠的杀过抢过折腾过日本人,总比现在一味的挨打受气令人觉得窝囊强。
臆想不是现实,而徐灏也不是空想家,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可以一试,最不济也会从辽东乃至朝鲜和倭国获得丰厚的贸易利润。
做任何事都得需要大量的人才,如此徐灏自然而然的把目光瞄向了正在高谈阔论的几位年轻人身上。
目光中包含着深深的不怀好意。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八十六章 小姨子
傍晚,沐夫人罕见的派人邀请徐灏进内宅吃饭。当下徐灏告别一脸羡慕的赵鹤松等人,和沐昂一起动身。
半路上沐昂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瞪着徐灏,说道:“我来问你,你是不是还在惦记着我姐?”
徐灏奇怪的道:“怎么说?”
沐昂一字一句的道:“那些混账东西都被我诅咒死了,我警告你,不想死就别打我姐的主意。”
徐灏懒得和一个有恋姐情节的小屁孩计较,笑道:“我有自知之明,你放心吧。”
“那我暂且放过你。”沐昂很得意的说完,又愁眉苦脸的道:“快被日屁股的先生烦死了,你要是能帮我揍他一顿,我就不计较你喜欢我姐的事了。”
徐灏惊讶的道:“什么日屁股?我不明白。”
沐昂一副你比我还见识少的轻蔑表情,撇嘴道:“等我晚上带你去瞧瞧,让你也见识一下。”
徐灏点点头,边走边心说难道蒋嵩喜好男风?倒是大有可能,他认识的富家子弟中,有一多半都干过此事,非是什么同性恋,而是大多和自己一样在家里虽然丫鬟成群,人多眼杂却没什么机会得手,往往受到时下奢-淫风气影响拿身边清俊的小厮偶尔为之,泻泻火气,没有责任不怕惹出事来。
古时不把男风当做一回事,人人皆习以为常,就连青楼楚馆都有专门的男娼。而南方士林甚至把男男爱慕之举当成了一件风雅事看待,流行时尚。
另外就是读书人远赴京城参加科举或者出外做官,身边没有女人,书童能很好的起到调剂身心的作用。
而类似蒋嵩此种一把年纪还押戏别人家小厮的无耻作为,就和那些有钱人家豢养小优戏子供其满足变态欲-望一样,就显得比较恶心下作了。
“他戏耍的是你家下人,做主人的竟然无动于衷,我真替你丢脸。”徐灏故意冷冷说完,当先朝前走去。
沐昂小小年纪最受不得激,追上来叫道:“下人而已,我又不好拿此事作筏子,就算告诉了娘亲,也无法令先生滚蛋。”
徐灏笑道:“滚不滚蛋的无所谓,最重要的得出口恶气。你要敢做,我就帮你出主意。”
“好,一言为定。”沐昂大喜,他就缺一个狗头军师,以往家里那些先生,他都是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冷漠态度对待,君子最好欺负,非常管用。谁知这蒋嵩比他还要无赖,一眼就能看穿他的虚实,而且仗着身份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处罚都敢用,偏偏母亲和姐姐都对此欣然赞同。
无形中和总是瞧不起人的沐昂亲热了几分,徐灏很开心,他有意继续加深下双方的感情,边走边笑道:“等考完试我带你进京玩几天,太子府燕王府秦王府,随便你想去谁家都行。”
沐昂吃惊的问道:“你竟然能随意带着我进出王府?”
徐灏故意傲然一笑:“若不是为了你姐姐,你以为我会给你做伴读?不信就在京城里打听打听,我徐灏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