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小钗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一百三十三章 傻兄弟
蒋嵩有秀才身份护佑,没人能把他怎么样,无非就是令其走人罢了。对于读书人来说,名声才是至关重要的,而此事发生在沐家,沐家根本不会传扬出去,因此对蒋嵩没太大不良影响。
徐灏也没打算把蒋嵩怎么样,自从蒋嵩离开徐家学堂后,聘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认真教授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已经够了。
他还阻止跃跃欲试想要暴打一顿蒋嵩的朱高煦,让燕王府护卫把朱高煦送回京城,他寻思着今晚要在哪里过夜,结果徐灏回家了。
第二日一早,徐灏陪老太君用过早饭,朱巧巧给他使了个眼色,马上对老太太说要和兄弟商量点家事,老太君笑着说去吧去吧,当下二人一起结伴出来。
越是坦坦荡荡的行事,越是没人说什么闲话。对此朱巧巧心里明白着呢,当着十几个丫鬟婆子面前,吩咐她们离远些。
等进了园子里,朱巧巧这才边走边说道:“王家的聘礼都被太太收进了自己屋子,连单子都不许人瞧,就跟做贼似的。我就觉得味道怪怪的,又不好对老太太和你娘说起。”
徐灏惊讶的道:“嫂子莫非是担心太太起了贪念?不能吧,怎么说那是自己娘家,或许是怕被有心人传扬出去。”
朱巧巧抬脚踏进回廊里,沿着长长的廊道缓步而行,一只手持着绣着鲜艳牡丹的团扇,另一只手拎着雪白的丝巾,摇头道:“即使想保守秘密,也犯不着瞒着老太太和我呀?又不是不知情。不行,此事你得和老祖宗说一声,万一王家出了事,太太借机不归还娘家的钱财,那咱家成什么了?今后怎么有脸去见亲戚们?”
徐灏故意笑道:“自古财帛动人心,干脆就当不知情得了,咱们也能跟着落下好处。”
朱巧巧瞅着微笑中的徐灏,作势要用团扇拍打,冷哼道:“你要是此等人,我也不会找你商量了。那王家的金银财宝再多,我也半点瞧不上眼,只怕太太一时糊涂,或许在钱财上面动了手脚,还给人家的时候少了些东西,咱家的清白名声也就完了。”
徐灏同意的道:“嫂子说得对,等过会儿我就和老祖宗说,把单子上的东西全都看明白了,该是人家的一件都不能少。对了,听说昨晚大哥请你吃酒来着,看你今日神清气爽的,看来大哥没得逞。”
朱巧巧不屑的道:“他呀,醉的根个死猪似的。想灌醉我?做他的大头梦去吧!昨晚我让大喜陪他睡了,他还以为躺着的人是我呢,当时那恶心模样真真令人作呕,算了不说给你听,没的污了你。哼!就让太太暂且跟着得意一阵子。”
徐灏失笑道:“这样下去总归不是个事儿,到底你们是夫妻。”
朱巧巧不以为意的道:“看看再说吧,几时他洗心革面了,我就让他进房来。不如此拿捏他的话,今后保不准会招来多少女人进屋,我又不能让人家骂我专妒霸道,总得让他自己心甘情愿的守着我一个人才好。”
徐灏笑了笑,想起王宁的嘱托,就问道:“嫂子何时打算进宫探望圣上和诸位贵妃?正好我有一事相求。”
“说吧。”朱巧巧于一座石头拱桥上停下了脚步,低头俯视着池塘里的鱼儿。
徐灏跟着停下,想了想说道:“昨日去了一趟江浦临安公主那,公主有些难处,我就想着禀报圣上。可是圣上国事缠身,进言的机会少之又少,有时圣上心情不好我不敢提及此事怕闹出事来。嫂子你就辛苦一下,如果不能直接面见圣上,说给某位贵妃娘娘听也行。”
朱巧巧一听就知是怎么回事,原来她自小就把自己比作男儿身,从不安安静静的呆在闺阁里,什么事都喜欢打听,进京这些时日,每天都和亲戚们来往,因此很多事都清楚。
至于临安公主的难处,徐灏不知是怎么回事,她稍加分析就明白了,毕竟彼此都是皇族又同为女人。
朱巧巧当下淡淡的道:“送信儿倒是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与其去求皇祖父,还不如去求求皇太孙来的简单。”
徐灏顿时奇道:“嫂子猜到是什么难事了?小弟佩服。”
“你呀!”朱巧巧横了兄弟一眼,没好气的道:“今后类此之事你少往自己身上揽,没的平白无故的被人怨恨,不明不白的就多了些仇人出来。”
徐灏骇然道:“这话怎么说?我不过是顺手相帮而已,哪里就会有了仇人?”
朱巧巧皱起眉头思索片刻,这才悠悠说道:“皇室宗亲里并不是一团和气,互相仇视的太多了,而且动辄只不过是因为早年的一些小事,互相之间就恨不得置人于死地,比之百姓家的争斗来的何止惨烈百倍不止?我也不便与你细说,只说这公主和公主间,往日为了争宠撕破了脸皮的都有,嫁人后各自有了驸马,又为了争夺皇祖父的器重,彼此暗中较劲渐渐的就互相当做了仇人,为了寻找帮手,就各自拉帮结派了。哼!一母同胞的姐妹从此敌对,不相干的人反而亲密无间,每每今日是亲人,明日反过手来就会要了你的命。总之你要记住,天家骨肉自古就没有什么亲情可言。”
说着说着,朱巧巧陷入了自己的童年回忆中。她生母死得早,秦王妃待她一般,不过是看在秦王重视长女的份上,表面上对她亲亲热热,慈爱无比。可是对于下面人无故克扣慢待朱巧巧,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情。
朱巧巧那时年纪小又自己独住一处,王府那么大,哪里容易见到父亲,除非是秦王主动要见女儿,她手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很难疏通公公宫女们过去禀报。
伺候她的下人都不把她当一回事,可以想象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会受到什么样的冷待?吃冰冷冷的饭菜,喝冰冷冷的茶水,就连梳洗用的水都是冰的,冬天时连个炭火都是次等,烟熏火燎的,咳嗽一夜都是家常便饭。
总算是她没有威胁到什么人,又有秦王镇着,没人敢出手害她,没因什么意外而夭折。
朱巧巧的性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她不甘心被欺负,就像只小老虎一样张牙舞爪,借此来保护自己,不管是谁都敢于抗争,以至于泼辣的名声在外,结果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而朱元璋向来不喜欢性情野蛮的女人,朱巧巧的婚事也就漠不关心,事实上一位庶出郡主他也懒得去操心,再说儿孙实在太多,也根本操心不过来。
秦王倒是关心女儿的终生大事,可门当户对的人家谁想娶朱巧巧?招人入赘简单,秦王又不甘心。正巧老太君曾对燕王夫妇说起过想和皇族联姻,燕王朱棣就顺势做了一回媒人,怎么说徐家和府上乃是一体,徐汶又是这边的嫡长孙,又有朱棣亲自做媒,秦王自然就答应了。
徐灏没有打扰回忆着往事的朱巧巧,他在琢磨着适才听到的那些话,这些隐秘很难听到,即使是朱高煦兄弟俩,都很少和他主动提起皇族内的隐秘。
敢情公主和驸马们也各自拉帮结派,互相争斗,这倒不奇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此说来,王宁和妻子怀庆公主是站在临安长公主这一边的,可以称之为长公主党。徐灏并不关心另一边是谁,不管是谁都不重要,自己凭着良心做事,谁若要因此而仇视自己就尽管来吧,做什么事都会得罪人,若想一味躲避保全自己根本不可能,总不能永远呆在家里吧?
也是如今徐灏有燕王府撑腰,底气十足。除了朱元璋外,哪怕是朝中大臣或者驸马公主也不好出手对付他。要知道朱棣和他爹一样,都不是好脾气的,而且非常记仇,这就是尽早抱大腿的好处。
徐灏忽然眼睛一亮,朱棣能让自己出面,可见他和临安公主没有恩怨,大概是倾向于驸马王宁这一边,那么此事自己真得给办成了不可,不然朱棣会怎么看待自己?蛇鼠两端?
此时见朱巧巧从往事回忆里清醒过来,目光还是那么深邃。徐灏就说道:“嫂子,到底公主是什么难事?你说出来也好让我心里有谱。”
朱巧巧面无表情的道:“还能为了什么?一个寡妇最重视什么?自己猜吧。”
“原来是为了李家的爵位。”徐灏立时明白了,寡妇最珍视的莫过于儿子,最在乎的就是儿子的幸福了。
徐灏当下说道:“此事就不用劳烦嫂子了,我自己想办法禀报圣上。”
朱巧巧异常惊讶的道:“我先前说了一大堆,你到底听没听进去?简直糊涂,你就不怕由此得罪了贵人?”
徐灏洒然道:“就是因为怕,所以我更要办成此事,不然可就真的麻烦了。”
朱巧巧气道:“李家是皇祖父下旨诛杀的,灭了门毁掉丹书铁券废除了勋位。这才过去几年?岂能自打嘴巴的又把爵位还给李家?求求皇太孙出面或许皇祖父还会借机下台,依我看皇太孙十有八九不敢答应帮你,那么此事你就根本办不成,想都别想,就是求燕王都无用。”
徐灏笑道:“我又没说办成爵位,我是说要亲口把此事禀报给圣上知道,成不成的与我何干?总之最臣子的不能无故隐瞒圣听,我此举光明正大,即使有人记恨在心,有圣上护着,谁敢跑来对付我?”
说完徐灏就急冲冲的走了,朱巧巧依然独自站在桥上,好半响才对着池子里的鱼儿叹道:“傻兄弟,如果人人都把皇祖父当回事,那这天下岂不是永远太平了?”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奉旨出京
(上三江啦!想偶怎么说也有将近六千位有名有姓的大侠和无数不点收藏的绿林好汉做后盾,三江票少了岂不是瞧不起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诸位高人?不敢争什么好名次,起码不能排在末尾。
来嘛来嘛,小钗手持一支穿云箭,嗖!咱们千军万马三江见!)
···········
萧家村,张辅略显疲惫的目送马车缓缓进了徐家,整整二天一夜没有合过眼,就怕出现任何闪失,总算是幸不辱命,而那个使唤自己的家伙早就不见了踪影。
不过张辅没有任何不满,心里更是多了一份牵挂和期盼,因为他托了某人的福,遇见了一位能令他为之倾心的女子。
果然如同书中所说,江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生出如此钟流毓秀,气质高雅的大家闺秀来,放眼北地并不多见。而北方的女孩自然一样漂亮,大多性情直爽,为人洒脱,干活勤快,直言无忌,感觉总少了几分属于江南特有韵味的温柔似水。
张辅辞别徐家管家,独自策马返回京城燕王府。路上他不禁再一次回忆整个经过,起初也被沐家两位郡主所惊艳,后来得知沐家大小姐乃是某人的心上人,赞了一句郎才女貌。
沐家二姑娘不拘小节,活泼可爱的性子很像自家姐妹,还有那位叫做红叶的姑娘,娇憨的样子和沐家二姑娘在一起宛如一对小喜鹊,叽叽喳喳的惹人又是无奈又是喜爱,性情倒像是北方姑娘,她们的骑术也不在北方女孩之下,很是有趣。
唉!骑在马上的张辅脸色渐渐黯淡下来,他早就听闻世子喜欢一位金陵女子,虽说不算是魂牵梦绕,可也称得上是时时牵挂。因有了这一份好奇,他就格外留意那位举止含蓄的姑娘,谁知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深深留在了脑海里。
张辅紧锁眉头低着头加快速度,任由劲风拂面,他想到了即将进京的世子夫人,以世子夫人的贤惠和顾全大局,只要是世子把话当面说清楚,夫人就肯定会同意接她进门。
现在无非是因她的特殊身份,贵为燕王府近亲,又有世子的喜爱,娶回家后最差也得给个次妃的名分,这需要上报宗人府,而朝廷明令册封世子和世子妃之前,禁止纳娶嫔妃。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她嫁到王府?想到这里,张辅罕见的对非常尊敬的朱高炽有了些不满,明明和世子夫人夫妻和睦,相敬如宾,身边又不缺少美人环绕,未免太贪心了。
无论如何我都要争取一下,不然会后悔一生!世子为人宽厚大度,希望他能忍痛割爱成全于我,不成那也是命也。
张辅神色变得坚毅,他自小生长在北方,数次追随燕王朱棣北伐,小小年纪堪称身经百战,想做的事就一定会去主动争取一下。
此时此刻,徐灏站在乾清宫后的田地边上,不时走来走去。
朱元璋难得有一点空闲,一身老农装扮,在田间摆弄着果实累累的蔬菜,却被反复在眼前晃来晃去的徐灏惹得心烦。
可是徐灏貌似依然没有自觉,斜挎着绣春刀目不斜视的巡视来,巡视去,最终朱元璋怒了,沉声:“你给朕滚过来。”
等待已久的徐灏赶紧把刀解下来递给一位宦官,快步走到田里,说道:“卑职有事禀报。”
朱元璋对此没什么意外,不然就是这小子疯了,随手摘下一颗绿油油的豆角,说道:“说。”
当下徐灏把奉了朱棣之命,前往临安公主府的事简略说了一遍。
朱元璋把玩着豆荚,不动声色的问道:“既然有难处,自当交给宗人府去解决,你非得让朕亲自过问?”
徐灏低着头回道:“陛下身为人父,父女连心,卑职以为必须禀报给陛下知道。”
朱元璋缓缓点头,笑道:“倒是这个理。唉!儿女多了烦心事就多,每时每刻都要让老夫忧心。如果朕的妻子还在就好了,有她操心这些家事,朕也就能够清闲下来。”
徐灏有些挠头,这话该怎么接茬?难道要说皇上您请节哀顺变,再立个正妻帮您管事?可不敢这么胡说八道,故去的马皇后可谓是老爷子的逆鳞,谁敢劝说重新册立皇后,就等着去死吧。
总之和朱元璋也没什么可聊的,何况说多错多,徐灏干脆说道:“还请陛下准许小臣告退。”
朱元璋做事向来赏罚分明,虽说出尔反尔的事没少干,起码不会小家子气,徐灏毕竟是在帮长女说话,今后指不定谁还会求到他头上,小恩小惠还是得赏的。
于是朱元璋就准备给徐灏一个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机会,说道:“近来听闻信国公身体欠佳,他久病缠身朕很是挂念,就命你代朕前往中都凤阳探望一下。以往每年他都要进京和朕叙旧,如果能起行,你当妥善安排出行事宜,沿途官府驿站都可听从你的调遣安排,不管劳动多少人力物力,务必要使信公国平安抵达京城,不然唯你是问。”
徐灏立即晕了,信国公不就是老爷子的发小汤和嘛?话说当日顶头上司,那位带刀官就是汤和的嫡孙汤器,如今已经升为了带刀总兵官,乃是备受朱元璋信任的贴身侍卫长,干嘛不让人家的亲孙子跑一趟?
徐灏和汤器的交情很好,一直很佩服汤器的为人和低调性格,汤器的名字起的有趣,他爹更有趣叫做汤鼎。不幸的是汤和两个儿子都先他而去了。
汤器很孝顺,有时聊天时就会谈及到祖父汤和,对祖父的病情忧心忡忡。徐灏由此得知打去年汤和进京回家后,就开始病情加重,家里来信说恐怕拖不过一两年了。
自从汤和主动辞去官职回了凤阳老家颐养天年,此后每年都要进京一趟。朱元璋在世的老朋友没有几个了,不管再忙也要特意抽出时间来款待汤和。
相比之下,朱元璋不放心徐达离京,因此徐达目前还有着太子太傅和上柱国的官衔,一直被拽着身不由己,想远离京城都不得。
万一汤和死在半路上那多不好?起码得让汤器大哥陪在身边,不留下任何遗憾。
徐灏干脆说道:“回陛下,汤器大人比卑职更适合,而且卑职早想告个假,打算陪着燕王世子夫妇去一趟燕京,除了探望姑姑燕王妃之外,增长些见闻。”
朱元璋瞅着面前这位侃侃而谈的青年,总觉得这小子每次见到自己,都没有旁人来的战战兢兢。似乎就像是见到闻名已久之人似的,表现的很兴奋,不过能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尊敬,甚至有时比旁人多了一份衷心崇拜。
反正是很奇怪的一种感觉,有时能错以为自己是史书上的伟人。而且这小子态度转变很快,下一刻又把自己当成了一位普通老人,话里话外没了旁人那打心眼里对于自己的敬畏和忌惮,和他交谈能让自己心态变得很平和。
看来还是他是自己晚辈亲戚的缘故,年纪轻轻没有什么顾忌,敢于直面自己心怀坦荡,也没有沾染权势的缘故吧?朱元璋也说不上来是怎么回事,这令他记住了徐灏。
清楚徐灏一向身在曹营心在汉,呆在燕王府比在乾清宫的时间要多得多。可谁让徐家和四儿子一家是姻亲呢,此事还是当年他一手促成的,两家走动频繁乃是人之常情,他不会因此而猜忌什么。
朱元璋对于徐达很放心,徐达要比汤和聪明的多,汤和以往曾经几次触怒过他,因此在那铁卷上还刻意记载着汤和的几桩错事,以为警示。徐达则完全没有,放眼昔日一班追随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唯有徐达做人最是无懈可击,除了遭遇过一次败仗之外,再没有任何过错。
可是越是如此越不能让徐达活的比自己长久,朱元璋必须要在临死之前,亲手剪除掉皇四子最大的奥援,等徐达死了之后,其长子向来对自己和朝廷忠心不二,绝不会私下里投靠其姐夫,这一点朱元璋看得很准。
至于眼前的徐灏,不过是个没有权势的年轻人罢了,没什么可担心的,既然你那么稀罕燕王府,那朕将来就成全于你。
当下朱元璋似笑非笑的道:“既然这样,那朕就命你代朕去一趟燕京,犒赏下边关将士,看一看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回京后,好生和朕讲一讲路途见闻和各地官吏的风评操守。嗯,为期三个月,你若敢逾期不归那就干脆永远别回来了。”
徐灏嘻嘻一笑,他自然不知朱元璋已经惦记上了自己,眼见帝王心情不错主动开起了玩笑,当即顺着杆子往上爬,笑道:“晚辈有一事相求,就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朱元璋颇感兴趣的笑道:“你换了称呼,可见是你的私事,既然身为长辈,但说无妨。”
徐灏本想求情帝王让凝雪跟着自己同行,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妥,改口道:“晚辈想带着姐姐妹妹一起同行,她们从没出过远门,我就想陪她们去登一下泰山,见识下我朝的万里长城。”
朱元璋潇洒的朝乾清宫走去,笑道:“准了。”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明朝花美男
朱元璋回到乾清宫处理政务,徐灏得了旨意也不能马上离开,要继续呆在紫禁城里整整两天。
又守卫半个时辰的田地,等来了一队同僚换岗,徐灏这才走到一侧的侍卫房里歇息,如果是夜晚不当值,则要出宫去府军前卫的衙门里歇宿。
门房里很宽敞窗户都被支起来,光线充足显得很明亮,透过一道道白色光柱能看到里面蒸腾的微尘。这里以往都是锦衣卫的地盘,收拾的干干净净。如今那帮锦衣卫大爷们天天在午门外练武射箭,挥洒青春和汗水呢。
原来几年前朱元璋曾下旨,命闲着无事的将军侍卫等都要在午门外的操场上勤练武艺。
徐灏接过小黄门双手递上来的凉茶,说了声谢谢,走到尽头处的里间,把喜讯告诉了汤器。
向来沉稳的汤器压抑着内心的激动,笑道:“等交了差事,我请你吃酒,兄弟们到时同去,地方任你们随意挑选。”
汤器平日里和徐灏一样,不喜欢和他人应酬,不过不像徐灏那样和任何人都不轻易往来。周围的侍卫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讨论起该去哪里快活好。
“不巧我有事在身,你们去痛快吧,如果我得了闲一定去寻你们。”
徐灏还是那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心态,不想和同僚们来往过密,谁知道将来两军对垒时或朱棣血洗京城,那时谁会死于非命?莫不如没有交情来的好受些。
众人倒是知道徐灏兼着燕王府门下的差事,是以格外忙些,因此也不以为意。再说徐灏还未成人,也不便带着他去秦淮河上吃花酒。
汤器也不勉强,笑着道:“不去也好,等哪天我单独谢你。你瞧瞧,他们这些家伙没一个好东西,一喝醉了就要闹事,上一次还把户部侍郎家的公子给揍了一顿,得亏了有皇上护着,每个人挨了三鞭子也就算了。”
徐灏哈哈一笑,说起来上十二亲卫直属朱元璋本人,朱元璋带了多少年的兵?在这上头不管什么事,都会不问青红皂白的先袒护于自己的侍卫,此举自然也赢得了侍卫们的誓死效忠。
徐灏端着茶走到对面坐在椅子上,笑吟吟的看着大家伙眉飞色舞的谈论往事。
无聊之下,徐灏掐指算算日子,册立世子世子妃的仪式是在八月底九月初,那么最早得等到九月中旬方能一起启程去北平,如果因事有所拖延的话,挨到冬天来临就不便远行了,而且保不准就要留在京城陪帝王过年,要等到来年开春方能离京。
不行,自己仅有三个月的时限,还得尽早赶回来过年呢。
徐灏决定不和朱高炽夫妇一起走了,大家各玩各的,过几日就带着大姐小妹先去山东逛一圈,然后乘船直接北上,办完皇帝交代的差事后,陪朱棣夫妇几天,就得赶紧动身返京了。
一来一往将近一半的时间要浪费在漫漫路途上,徐灏万分怀念现代的便捷交通工具。琢磨着要是能发明出来蒸汽火车就好了,由此联想到完善的工业体系,有了一把机关枪,来多少鞑子就突突突的消灭多少,省心省事,哪用得着现在成天冥思苦想的?
正闭着眼睛胡思乱想呢,外面传来动静,徐灏睁开眼随着汤器等人一起迎了出去。
来的人都是堂堂驸马,徐灏心中一跳,看了眼走在中间的王宁,心说我这边刚刚办完你交代的事,回头你就进宫了,这时间掐的可真准。
走在最前面的乃是皇二女,宁国公主的夫婿梅殷,其父是已经故世的汝南侯梅思祖,其兄长梅义曾官至辽东指挥使,因附从胡惟庸而被全家处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