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骁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虎贲中郎
随后李利带兵进驻皇宫时,又遣散了数千名阉宦和宫嫔,并将先帝的嫔妃和内院佳丽全部赏赐给麾下文臣武将为妻做妾。事后,除了进驻皇宫的羽林禁卫之外,皇宫内外仅有不满两千人。
那一次大遣散之所以无人知晓,是因为李利选择在混乱中进行,等到混乱平息之后,把所有罪责都被推到乱军身上,而他却可以置身事外。是故,此次李傕遣散的侍婢总共也不过一千余人,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
“少帝的弘农王妃竟被李利纳为妾室,还产下一子,此事当真?”朱儁神情惊诧地拽着董承的肩膀,急声问道。
“咳咳咳!”绷紧的领口勒得董承气息不畅,不由咳嗽起来,朱儁见状后稍稍犹豫一下,随即松手放开。
“咳!董某所说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在迁都长安后的第二年,陛下便将唐姬接回宫中,并拜为弘农王妃。却不料长安之乱时,李利夤夜领兵进宫,无意中看到唐姬貌美便起了歹心,当夜便夜宿宫廷内院,第二天便将唐姬接走。随后,世人只知李利又纳娶了几位妾室,却不知唐姬就在其中,而今唐姬已为李利产子,真正是生米做成熟饭了!唉”
耐心解释过后,董承的一声长叹,使得堂内四人心头一沉,随即五股怒气冲冠而起,同仇敌忾,同气连枝,浓烈的忿怒气息充斥着整个内堂。
————————————————





骁骑 【第802章】 幂历如烟
【感谢:书友冰火纪、人墙月票支持,多谢!】
——————
夜已深沉,院落静悄悄。
徐徐微风拂过,后院墙角边的杨柳轻轻浮动。
那枝条上刚长出来的嫩叶随风摇晃,蕴含无限生机,似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长大。
两盏灯笼在微风中左右摆动,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前往书房的青石路。
“嘎吱”声响中,一名身着锦袍的年轻人快步通过青石路,推门走进书房。
“都送走了?公伟出门时可曾说些什么?”
灯火被开门时的微风吹得闪烁摆动,坐在案几旁的皇甫嵩一边伸手挡在油灯前面,一边轻声问道。
锦袍男子随手关上门,轻步走到案几左边坐下,恭声道:“父亲料事如神,叔父临走时私下对孩儿说,董承等人图谋甚大,让父亲留心行事,切不可牵连合家全族。”
“哦?”皇甫嵩略显疲惫的脸颊上闪过一丝诧异之色,稍稍迟疑后,顾自微微颔首,狐疑的眼神随之释然了。
随手接过皇甫郦(即锦袍男子)递来的茶盅,皇甫嵩轻抿一口茶润润嗓子,而后放下茶盅,习惯性地捋着已经斑白的长须,微眯着双眸,同样斑白且稀疏的眉毛微微下垂,显然是在思量着什么。
皇甫郦仰头饮尽一盅温茶,原以为父亲(其实是叔父)会说些什么,不承想父亲居然沉思不语,这可把他急坏了。说实话,他对皇甫家近两年来的处事方式和家族处境甚为不满,私底下对皇甫嵩也颇有微词。
在皇甫郦眼里,而今活跃在朝堂上的李傕、李儒和李玄等人都是一群投机取巧的暴发户。势利宵小之徒而已,此等人在皇甫家族面前根本不值一晒。而眼下如日中天的骠骑大将军李利亦是如此,以区区弱冠之龄窃取董卓余荫,随在董卓遇刺之后一举夺得西凉军的掌控权。如此方有今日之显赫地位。
而这一切便是从李、董两家联姻开始的。当年。李利崭露头角,充其量不过是偏居凉州一隅的武威太守。却巧借回京述职之际蓄意攀上董家小姐,而李利本人却还装出一副不情不愿的矫情嘴脸。而后,李利借着定亲三约,非但迎娶了董卓最是宠爱且温婉美貌的小女儿董婉。还趁机迎娶两妻三妾,继而摇身一变,成为西凉军中炙手可热的实权将领。
随后董卓遇刺身亡,王允夺取长安,把持庙堂,李傕、郭汜、张济等一众将领纷纷拥兵自重,而武威李利则是趁虚而入。一举收复董卓留下的残余势力,董越、董煌等董氏一族几乎完全依附李利麾下,徐荣、胡轸、杨定等边缘势力也相继投效李利,使得李利的武威军迅速壮大。继而有实力与李傕、郭汜等老牌将领一较高下。
事实证明,长安之乱,一举颠覆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董卓霸权,摧毁了三朝老臣中最具影响力且最具实力的一批老臣,沉重打击了一大批西凉旧将。而武威李利则是坐收渔利,俨然是长安之乱中最大的赢家,赢得盆满钵满,一举夺得西凉军的掌控权,真正成为继董卓之后的第二位西凉霸主。夺得西凉军军权的李利,转手便重新整合西凉军,排除异己,以武威军麾下将领完全替代西凉旧将,而后挥师平定雍凉二州,从而巩固了自身的统帅地位。
随后两年,西凉全境实行休养生息战略,保境安民,大力发展农耕,劝课农桑,引进商贾进驻长安,鼓励商队前往西域流通货物,开放西域商道。两年下来,整个西凉全境的困顿局面得到本质性的改善,大多数百姓都能自给自足,填饱肚子不成问题。为此,卫将军李利的名字响彻西凉大地,深入人心,极大巩固了李利独霸西凉的统治地位。
实际上,在皇甫家族看来,李利实行的所谓休养生息策略,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掩人耳目之举,实际上李利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利用两年时间,全面消化兼并得来的三十万西凉军,使其彻底成为效忠自己的一支劲旅。这一点,或许很多人都不明究竟,看不清楚事情的实质,但作为西凉军缔造者的皇甫家族,却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是的,诸位看官没有看错,皇甫家族才是时下勇冠天下的西凉军的三位缔造者之一,准确地说,其实皇甫嵩才是最有资格也是最有威望执掌西凉军之人。西凉军的缔造者是“凉州三明”,分别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这三位威名赫赫的凉州三明,虽然彼此间存在着政见分歧,但都在平定羌乱上面为之奋斗一生,从而奠定了西凉军的根基。而皇甫规则是皇甫嵩的叔父,为皇甫嵩执掌西凉军平定王国叛乱打下了坚实基础,只可惜西凉军的军权最终被董卓窃取,从而成就了董卓权倾朝野的辉煌时代。
也正因如此,早在灵帝驾崩之时,天下混乱之际,灵帝临危时曾下旨,命董卓将西凉军交予皇甫嵩统领,董卓拒不奉诏。那时,皇甫郦曾劝谏皇甫嵩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可惜皇甫嵩当时并不认为董卓有不轨之心,因此不纳。
事后,董卓带兵霸占洛阳,适时皇甫嵩领兵三万驻守扶风郡,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说:“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是有责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与此同时,董卓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将他杀掉。皇甫嵩应召将行,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呼应。皇甫嵩不听,遂领兵回到雒阳,自此西凉军全部落入董卓手中,使得董卓再无顾忌,愈发肆无忌惮,恣意妄为。
这便是昔日董卓霸占西凉军的始末。皇甫嵩因一念之差,自此与西凉军失之交臂,以至于董卓为刀俎,而他则沦为鱼肉。
长安之乱时,王允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负责屠戮董卓全族及其余孽,可皇甫嵩并未真正执行,因为董卓家眷大半已被人救走。随后曾有人向王允举荐由皇甫嵩统领董卓旧部,如此天下可定,可惜王允认为皇甫嵩私自放走董卓家眷,对其心生怨恨,遂不纳谏言。是故,皇甫嵩再次失去了提领西凉军的机会,以至于此后再也没有机会执掌西凉军权。
事实上,王允拒绝皇甫嵩统领董卓旧部是个致命的错误,直接导致了他中兴汉室的夙愿破灭,以致最终为此搭上身家性命。殊不知,当时董卓旧部当中大半都是皇甫嵩一手提携起来的将领,亦或是他亲手招进西凉军的将领。例如同为北地郡人的李傕,最早就是皇甫嵩帐下小校;郭汜、樊稠等人亦是如此,而段煨则是段颎的嫡孙,与皇甫家乃是世交。此外,像胡轸、杨定等将领都曾是皇甫嵩麾下将领,只不过随着董卓接掌西凉军而依附过去而已。
因此,如果王允当时应允了同僚的谏言,让皇甫嵩统领董卓旧部,那天下将是另一番局面,或许中兴汉室也不是一句空话。由此一来,李利也就彻底没有失去了兼并西凉军的机会,而后很多事情也就无从谈起。
皇甫嵩先后三次错失接管西凉军的机会,直接造就了如今这般乱世。现如今,他已垂垂老矣,临近迟暮,再不复当年之志,也无心理会朝堂变动,对天下纷乱的局势更是有心无力。而西凉军在李利手上经过连番变革,一众西凉旧将相继离开人世或失去军权,而今统兵将领则全部换成李利一手培养提拨起来的亲信部将,将西凉军经营得犹如铁桶一般,牢不可破。
暮然回首,雾霾重重,幂历如烟。
短短数年间,西凉军已经发展到今时今日这般局面,昔日的西凉军早已物是人非,旧景不在。眼看汉室江山日渐垂危,皇族宗室饱受欺辱,如果说皇甫家族对此毫无感触,那无疑是自欺欺人之言。只能说,他们现在是追悔莫及,除了唏嘘哀叹之外,已然无计可施,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此,皇甫嵩可以坦然面对,因为对于他这样一个年过花甲之人来说,早已看惯了人世沉浮,深知朝代更迭乃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改变。可对于一再劝说皇甫嵩拨乱反正却屡屡无果的皇甫郦而言,眼前这般局面却是让他无法接受,内心饱受煎熬,时常感叹:“悔不当初啊!”
夜渐深,一阵阵冷意无形中袭入书房,致使皇甫嵩不禁收拢衣领,捂住嘴角轻咳几声。而这几声轻咳也让他悄然回神,抛却如烟的往事,心绪回归现实当中。
再次饮下皇甫郦递来的热茶,皇甫嵩语气迟缓地微笑道:“人老了,总是忍不住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脑子里总是徘徊着无数的人和事。看来,为父时日无多了,看不到你们兄弟二人建功立业喽!”
“父亲切莫如此说,孩儿听了心里难受。”说话间,皇甫郦扭头过去,抬袖拂去眼角的水雾。
————————————————




骁骑 第803章 】 风谲云诡
“父亲切莫如此说,孩儿听了心里难受。”
说话间,皇甫郦扭头过去,抬袖拂去眼角的水雾。
皇甫嵩欣慰一笑,淡然道:“生老病死乃天命所定,郦儿无须如此。之前董承语焉不详,只说让我皇甫家和公伟各自募集三千甲士,却不透漏所图为何。是以,为父只答应他提供两千甲士,而你公伟叔父则是没有推却,依言募集三千之数。至此,我皇甫嵩也算为陛下倾尽全力了,即便是死了,也对历代先王问心无愧,我为大汉尽忠了。”
语气一顿,皇甫嵩缓口气后,直盯盯地注视皇甫郦,沉默半晌后,幽幽说道:“为父知道你一直看不惯李傕叔侄二人的所作所为,认为他们今日所拥有的一切原本应该属于我们皇甫家。为父没有说错吧?”
皇甫郦闻言惊愕,睁大眼睛看着皇甫嵩,几欲开口说话,却终是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皇甫嵩看穿了他的所有心思,说中了他一直耿耿于怀的心事,既是如此,他还能说什么呢。
眼见皇甫郦这般神情,皇甫嵩微微摇头,轻声叹息道:“哎,看来为父说对了!郦儿啊,一直以来你兄长身体羸弱,我待你如同己出,希望将来你能担起整个皇甫家的重任,延续家族命脉。可是,如果你一直抱着对李家敌视的态度,那么为父此刻便可断言,皇甫家族必将葬送你手里,你会连累所有族人走上不归路,甚至彻底覆灭。”
皇甫郦闻言大骇,惊声道:“为什么?孩儿不明白父亲所言,为何孩儿会连累整个家族,难道就因为我不愿与李文昌为伍么?”
“为伍?呵呵呵,你其实想说同流合污吧?”皇甫嵩摇头轻笑道。
皇甫郦闻声错愕,看着皇甫嵩和蔼的笑脸,似是并无责怪之意。他方才点头默认了。
眼见于此,皇甫嵩微微颔首,缓声道:“你敢承认,说明你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这让为父颇感欣慰。目前长安城的形势如何,已然不言而喻,李家叔侄二人达成共识,配合默契。李傕主内,坐镇京师,把持朝政,与满朝百官斡旋,一直游刃有余,稳居上风。然侄李利才是西凉真正的霸主。可他却一直手握雄兵征战在外,朝政全部交由李傕、李儒和李玄三人处理。除非太过棘手之事,否则他连问都不问。
或许一般人看不出这里面隐藏的玄机,误以为李利惫懒,不愿掌管朝政,殊不知这才是此子最为高明之处。可谓是御人有道。由三李(李傕、李儒和李玄)共掌朝政,互相制约、相互牵制,最为稳妥。而李利其人则可以置身事外,很少出现在朝堂之上,几乎从不参与朝堂争斗,逢人三分笑,谦谦有礼。让一众老臣气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李利却可以腾出手来专心战事,把重心放在整饬军务上面。短短数年间,李利此子从区区军侯扶摇直上,校尉、太守、骁骑将军、卫将军。直至现在的骠骑大将军。其麾下西凉军从西域边陲打到塞北草原,再从草原转战中原,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转战数千里。纵横驰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如此显赫之战绩,为父扪心自问,亦自叹弗如。早在两年前,为父对李家叔侄亦是心存敌意,曾后悔过当初没有听你之言,尽早接管西凉大军,倘若如此,便不会有李家叔侄独霸朝纲之事了。但这两年来,为父渐渐改变了初衷,甚至偶尔还会庆幸当初的决定,西凉军落在李利手里,远比握在我皇甫嵩手里的用处大得多。如今西凉全境一片祥和,整整三年已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衣食自足,有此子占据西凉,实为西凉百姓之福!”
“啊!”皇甫郦闻言大惊失色,不可置信地看着皇甫嵩,惊疑不定道:“父亲为何会有此念?诚如父亲所言,李利确有统兵征战之能,数年间屡立战功,战绩彪炳,可这并不能说明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啊?”
话音稍顿后,皇甫郦似乎是压抑了很长时间,不吐不快,此番却是要一口气将积压在心里很久的话全部说出来。
“孩儿之所以对李家叔侄心存恶感,并不是因为他们身居高位,而是因为他们心怀不轨,企图谋夺汉室江山。此前他们行事虽然乖张,却还有所忌惮,多少还顾忌天子威仪,不敢明目张胆地欺凌陛下。而今倒好,不但将皇宫内院嫔妃侍婢强占为妾,还大肆克扣皇室供给,以致于将陛下饿得无力上朝。这可是我堂堂大汉王朝的当今天子,难道李傕老贼准备饿死陛下不成?”
“呼呼呼这仅仅是李傕老贼的肆意妄为而已,再看看李利小贼又做了什么。小贼自恃功高,恣意霸占少帝刘辩之遗孀唐姬,践踏大汉礼制,好色成性,先后迎娶三妻八妾,而且不问出身,但凡姿色上佳者悉数纳入门庭,端是彻头彻尾的好色之徒!
去岁,李利自江南游历归来,竟要乘銮驾入城,而且还挟持陛下亲自到城门口迎接。随后,此子居然弃天子于不顾,独自乘坐銮驾招摇过市,直至皇宫殿前方才罢休。如此行径,谁人不知其狼子野心,谁人不晓其欲取汉室而代之,企图谋取汉室江山。
而今,函谷鏖兵数月,一举挫败中原九路诸侯,李贼又将挟大胜之师凯旋回朝,届时不知又该如何欺凌陛下。更有甚者,此番李贼以孤军之力独战诸侯盟军,以一己之力力压群雄,必然愈发不可一世,说不定他敢直接逼迫天子让位,僭越帝位。果真如此的话,我皇甫家世受皇恩,久食汉禄,汉室若亡,我皇甫一族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一口气将深藏在心里许久的话全都说出来,皇甫郦不由哽咽起来,痛心疾首之中潸然泪下,眼泪顺着鼻翼流到嘴边,一种苦涩的滋味充斥心头。
看到自家孩儿泪流满面,皇甫嵩心中凄然,眼神不由黯淡下来,但随即便恢复如初,神情趋于平静。
“郦儿所言之事,为父早已知晓,我儿之所虑,为父亦是感同身受。不过我儿终是轻看了李利,低估了此子的心怀气度,更小觑了他的志向抱负。正如我儿所说,此次李利力挫中原群雄,西凉军独占鳌头,威震天下,势必压得天下诸侯抬不起头来。但是,为父敢断言,李文昌此番班师回朝不会太过张扬,或许还有可能很低调,不动声色地悄然回到长安,断然不会再次欺辱天子。
因为他已经没有必要再借着压制天子而抬高自身地位了。时至今日,他李文昌的身份地位已然凌驾于群臣之上,封侯拜相、三公九卿,予取予夺,随他愿意,想要什么官爵自己草拟一道诏书盖上天子印绶即可,无须向任何人请示。但是,唯独有一样他目前还不会也不敢僭越,这便是自立为王亦或是逼迫陛下禅位。
如果李利真敢这么做,势必树敌于天下,迫使天下诸侯再度群涌而起,联合讨伐于他,这无异于自掘坟墓,自取灭亡。李文昌精明如狐,智计百出,绝对不会想不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他决计不会称王称霸,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时机还未成熟。”
说到这儿,皇甫嵩长叹一口气:“唉!眼看汉室江山倾覆在即,为父忧心如焚,夙夜难寐,叹我汉室之多舛,哀我辈臣下之无能。然而,哀叹之余,我儿当知朝代更迭乃大势所趋,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朝代是千载万世,永不坠落的。
眼下,我皇甫一族要为大汉尽忠之人是为父,而不是你们。为父半生征战沙场,正是为大汉尽忠,所得些许财帛供养子嗣,亦是应得之物,问心无愧。可你与寿儿至今已近而立之年却一直没有出仕,也不曾拿过分毫俸禄,因此你们并不亏欠刘氏皇族什么,甚至与刘氏宗族毫无纠。要为汉室尽忠,有我皇甫嵩就够了,用不着你们这些小辈扛起如此沉重的包袱,更无须代父受过。”
“是以,正如你公伟叔父所说,为父理应留心行事。为父已年过花甲,死不足惜,但你和寿儿却要好好活下去,我皇甫一族的命脉就寄托在你们兄弟身上。正因为如此,我方才只答应董承两千甲士,一旦事发,为父一肩承担即可,尔等切不可多事。”
“呃!”皇甫郦神情错愕地看着皇甫嵩,急声道:“父亲何出此言?自古以来便是父债子偿,子代父过。如若董承谋划之事败露,孩儿甘愿替父受过,岂有让父亲代儿受过之理?”
“我儿好糊涂啊!”
皇甫嵩闻言微怒,指着皇甫郦说道:“你怎么到现在还不明白呢?我皇甫一族之所以还能安稳度日,俸禄供给一应不缺,全是李傕叔侄二人念及同乡之谊,还有为父昔日提携之恩,方有今日安享富贵。否则,我皇甫府必然与其他公卿大臣府邸一样,早被郡府兵围得水泄不通,有甚作为?”
————————————————




骁骑 【第804章】 草长莺飞
【感谢:书友warman7956月票支持,多谢!】
————————————
说完话后,眼见皇甫郦还是一脸迷茫,皇甫嵩终于说出了深藏在心里大半辈子的隐秘。
“痴儿,你怎么就不开窍呢?自古以来,我西凉便是龙兴之地,历代帝王多半出自西凉。昔日为父之所以不愿从董卓手中夺走兵权,便是因为我皇甫一族世受皇恩,一旦谋事不成,必遭世人唾弃,让先祖蒙羞,故此为父才将兵权交予董卓。
不承想,董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图一时权势却无长远之志,以致功败垂成。而今李利不过弱冠之龄,却有世所罕见的雄才伟略,将来必成大事,我儿自当追随其左右,他日必有一番作为。
而为父已是将死之人,一生所求乃是守护大汉疆域,却并非刘氏宗族。奈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父自知时日无多,临死前再为汉室略尽绵力,以求不辱忠臣之名耳,仅此而已。”
“啊!这”听到这番话后,皇甫郦惊得目瞪口呆,内心之惊骇无以复加,无法言表。在此之前,他的确对皇甫嵩颇有微词,一直认为父亲太过顽固迂腐,对汉室忠心耿耿却不知变通。
曾经有无数次机会摆在皇甫嵩面前:平定黄巾叛乱时手握二十余万雄兵,阎忠曾劝说皇甫嵩拥兵自立,却被他拒绝;平定王国叛乱时同样手握十余万西凉铁骑,适时天下已显乱象,皇甫郦曾劝他早作打算,他仍是不允;董卓进京时,只要皇甫嵩登高一呼。必有所成,可他还是没有这么做;长安之乱时,只要他挺身而出,统领董卓旧部。仍是大有可为。可他再次退让了。
为此,世人皆以为皇甫嵩太过愚忠。不知变通,以致于错过很多次中兴汉室的大好机会。倘若他稍稍机变一些,汉室天下也不会沦落至此,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愚忠与固执。可是。谁又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出身将门,深受灵帝器重,乍一出仕便是侍郎,而后迁北地太守,自此扶摇直上,平黄巾、抚羌乱、剿王国,被世人公认为东汉名将。殊不知他正是被声名所累。以至于很多事情别人能做,他却顾忌太多,偏偏不能做也不敢去做,否则一旦事败便是声名扫地。累及全族。
这其中的苦楚一直深埋在皇甫嵩内心深处,从未对人提及,原本以为这个秘密将伴随自己一生,直至埋入地下。却不料皇甫郦性格执拗,认死理,一心与李家叔侄为敌,这让皇甫嵩再也不能置之不理了,索性说出自己深藏已久的秘密。因为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此时不说,只怕以后就没有机会说出来了。否则,任由皇甫郦这种处处与李利对立的趋势发展下去,将来非但他自身难保,还会连累皇甫一族。
灯光摇曳中,父子二人对视良久,随即沉默不语,惟有案几上的油灯“嗤嗤”作响。
足足静默了半个时辰,皇甫郦变幻莫测的神色终于平静下来,原本一举一动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轻佻之气似乎在这短短半个时辰之内消弭于无形,整个人突然间显得稳重许多。
1...347348349350351...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