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骁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虎贲中郎
嗤之以鼻的冷厉声中,李利语气一顿,陡然厉声喝道:“金猊卫何在?将这等忤逆之徒全部拖出帐外,杀———!”
“啊!”一个冷酷无情的“杀”落在帐下数十名将领耳朵里,他们顿时傻眼了,纷纷失声惊呼,满脸骇然地暮然抬头,却见李利面如寒冰,全身上下杀气凛凛,凌厉的眼神中充满杀机。
“咝———!”这一刻,坐在下阶的吴懿、董和二人倒吸一口冷气,脸色煞白无血,心惊肉跳,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不止。他们早就听说李利是一位铁血霸主,平时待人温和,一旦动怒便不堪设想,动辄数十上百人丧命,甚至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浮尸千里。然而这只是传闻而已,并未亲眼目睹,不足为信。
但此刻,这一幕就活生生地展现在他们二人面前,帐下黑压压一片全是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沙场悍将,却因言语无状,误以为众将一起为马超求情,就能让马超免于死罪,孰料此举恰恰激怒了李利。以至于,李利勃然大怒,悍然下令全部斩首,真正是王者之威不可触犯。
这一幕,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吴懿和董和二人眼前,吓得他俩浑身哆嗦,险些侧身栽倒。
就在帐门口传来“噔噔”的脚步声响之时,吴懿、董和二人以及几名金猊卫将领终是坐不住了,当即起身跪地,纷纷出声求情道:“主公息怒,切不可如此啊!诸位将军虽有过失,却终归是执行了军师的命令,并未酿成大祸,实在是罪不至死啊!微臣(末将)等恳请主公开恩,宽恕众将死罪,给诸位将军立功赎罪的机会。恳请主公明鉴,主公开恩哪!”这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情,董和、吴懿和六名金猊卫将领完全是膜拜哭诉,以至于他们说完话后便情不自禁地哽咽起来,却又不敢出声。惟恐再次激怒李利,求情不成反倒沦为火上浇油,继而招致无妄之灾,自身难保。
“哼!在孤面前,尔等竟敢公然逼宫,简直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李利怒视着马超等将领,甚为不屑地冷哼一声,旋即摆手示意已经跨过门槛的金猊卫退下,语气陡转,沉声道:“看在子远和幼宰为尔等求情的份儿上,今日便饶了尔等一命。然,尔等贻误战机,藐视军师,胆大妄为,是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说到这里,李利抬手示意吴懿、董和二人起身落座,继续道:“自今日起,龙骧营将领自马超以下,中郎将及以上将领罚没一年俸禄,余下将领罚没半年俸禄,三年内不予晋升官秩。参军杨阜,执法不严,疏忽懈怠,然尔初入军旅,亦是初犯,予以从轻发落,罚俸禄半年,自明日起直至新任统领到来,暂代统领之职。”
对众将领小惩大诫之后,李利挥手示意众将起身,而后重新披上战袍,大步走下台阶,边走边说道:“尔等速速整军出发,随我前往东门大营,与周瑜大军会合。”
临近帐门口之际,但见李利暮然回头,对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的马超说道:“自明日起,孟起便不用领军了,之前所有官爵全部罢免,贬为马夫,去金猊卫营喂马吧。为期三个月,而后再行区处,务必照料好那匹白龙马,它是军师的座骑。”说罢话后,李利径直走出大帐,帐下诸将尾随而出。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骁骑 第170章 【陌上桑,经世之才】
————————————
半个时辰后,龙骧营拔寨起行。
“哒哒”的马蹄声中,马超驾驭着雪影神驹一路狂奔,似乎是借着策马飞奔发泄心中的郁闷之情。
此时李利早已率领亲兵卫队走远了,想必再有半个时辰便能赶到东门营寨,即此次出征益州的中军大营。
而刚刚遭遇沉重打击的马超无心军务,将龙骧营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杨阜,他自己则在前往东门的路上肆意宣泄,好让自己清醒一下,梳理思绪。
直到此刻,他仍旧想不明白,为何一夜之间自己就从龙骧营主将统领的位置上跌落下来,沦为一介马夫。
落差太大了,恍然如梦,他实在接受不了。
可是不管他接不接受,随着李利一声令下,一切都已成为事实,谁也不能改变。
值得提的是,马超虽然遭遇重挫,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怨恨过李利,更没有一丝抗拒之心。
除此之外,他还知道李利不会杀他,即使没有众将求情,没有吴懿和董和等人帮忙求情,他也不会被斩首。这是因为,如果李利真的想要杀他,早在八年前的东山隘口之战时,他就已经死了,断然活不到今天。是以李利根本舍不得杀他,对此他深信不疑。
另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理由,亦是最重要的理由。这便是,通过这么多年的相处。马超发现李利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大多数人生气的时候都是大发雷霆,怒不可遏,拍桌子、摔东西都很常见;可是李利却与之截然不同。李利生气的时候不会乱发脾气。通常都是神色自若,让人无从察觉,越生气便愈发冷静;是以当看到他极其冷静的样子,往往就是他怒火中烧的时候。这是真正的喜怒不形于色,莫测高深,让人无从揣摩。反之,如果看到李利雷霆大怒的样子。那么只有两种情况。其一,他真的被激怒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其二,他脸上的怒色是蓄意为之,故意让人看到,纯粹是应时应景的虚张声势而已。实际上他并不生气。
刚刚在大帐里,马超就看出李利的雷霆之怒有些异样,并不真生气,而是刻意佯作出怒不可遏的样子,似乎是另有用意。因此马超并不担心自己会被拖出去斩首,是以他没有多说一句话,既不替自己辩解,也不与李利正面争执,直接俯首认罪。
然而结果却是。既在马超的预料之中,又出乎他的预料之外。正如他猜测的那样,李利根本没打算杀他。可是却将他的官爵全部罢免,一撸到底,直接降为马夫。
这种结果,让马超着实有些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为此他只能独自生闷气,骑着雪影宝马恣意狂奔。藉此发泄情绪,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好受一些。
“孟起慢行,切不可脱离大军,否则你又要违反军纪了!”
疾奔之中,听到身后传来杨阜的声音,马超起初并不在意,然则听到杨阜说到“军纪”这个敏感字眼时,马超心神一震,当即提缰勒马,停了下来。这便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尽管马超自己不愿意承认,但这是不争的事实,他现在是切身体会到了军纪的厉害,再不敢违反军规了。
“义山何出此言?眼下某已是一介马夫,并且不属于龙骧营军士,为何还会触犯军法?莫不是你诓骗于我,见我落难了,便蓄意奚落于我么?”
眼见马超面色不善,颇有恼羞成怒之意,杨阜急忙策马赶上来,摇头解释道:“孟起将军切莫多想,在下只是据实相告,怎敢奚落将军。至于诓骗之说更是无从谈起,我与孟起同是西凉人,早在孟起领军驻守金城时便已相识,是为故交。既是故交,我怎会诓骗于你呢。杨某岂是无信无义之人?”
马超闻言神色稍缓,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问道:“既如此,义山为何又以军纪压我?”
杨阜颇感无奈地摇了摇头,笑道:“孟起何以如此健忘,主公方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自明日起,罢免孟起所有官爵’。这番话,孟起应该还记得吧?”
马超闻声点头:“当然记得。某家这些年出生入死,百战沙场,好不容易博得些许功名,如今一朝沦丧,全部化作乌有了。如此大事,某怎会轻易忘记?”
“看来孟起还是不明白。”不等马超的话音落下,杨阜便接声说道:“既然是从明日起罢免官爵,那么今天孟起的官职依然作数。这就是说,此刻你依然是龙骧营统领,我等身后的两万余铁骑仍旧归你指挥,听从你的号令。”
“呃,这???确是如此。”马超闻声色变,愕然应声道。这一霎,他隐约捕捉到一丝别样的意味,感觉李利的命令似乎有些不妥,既然要将自己的官爵都罢黜了,为何还要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今天还让自己当一天龙骧营统领究竟是何用意呢?
恍然间,马超感觉自己领悟到一些东西,却又说不清道不明,仍是不明所以,一片茫然。但是他知道杨阜此刻赶过来一定是有话对自己说,由此便不难推测,杨阜必然是旁观者清,已经领悟了李利的深意。
“义山兄智谋超群,深得主公赏识,还请不吝赐教,主公此举到底是何用意?”
杨阜轻轻点头,赞许道:“孟起将军才是深得主公器重之人哪,不愧是被主公寄予厚望的军中上将!”
马超闻言错愕,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有些受宠若惊之色,讪讪笑道:“义山此话却是有些莫测高深,超生性愚钝,还请先生明示。”
不知不觉,马超竟然对杨阜予以尊称,称之为“先生”,这是军中顶级谋士才能享有的尊称,诸如郭嘉、贾诩、李儒和法正等人。至于军师诸葛亮嘛,在马超心目中还不够资格,因为他此前和诸葛亮从无交往,是以他才会刻意刁难诸葛亮,甚至不惜当众奚落于他。不承想,此次马超和诸葛亮首次碰面就栽了大跟头,吃了大亏,真正是教训深刻,足可让他铭记终生。
杨阜并不知道马超此刻的心思,不过马超的这声“先生“倒是让他甚为受用,当即再不做作,坦言道:“孟起有所不知。其实就昨夜之事而言,孟起所为无可厚非,孔明军师没有出示主公手令,亦无调动兵马的兵符,孟起完全可以拒绝执行。这一点,主公亦是心知肚明,是以昨夜之事的根源还在主公身上。当然了,这或许是事出突然,主公无暇签发手令,于是便让军师代为传达军令。
正因为这样,在下之前当面向主公陈述事情的经过时,主公对此并不否认。由此可见,主公对此并不打算深究,如果没有孟起和诸位将领羞辱孔明军师之事,主公是不会过问此事的,更不会降罪于孟起和全营将领。
然则,孟起和营中将领们联合起来欺辱军师之事却是做得太过了,当时在下一再制止,可是孟起根本听不进去,仍旧不依不饶地百般刁难,以致招致今日之祸。”
“哦?”马超恍然大悟道:“如此说来,这一切都是孔明那厮在主公面前进献谗言,以致我等尽皆受罚。孔明这厮实在太可恶了!”
杨阜闻言后神色大变,急声道:“孟起为何直到现在仍是执迷不悟啊!难道你看不出来主公十分器重军师吗?说起来,孟起跟随主公征战多年,难道你不曾听说过,迄今为止我军之中只有两人被主公盛赞为‘经天纬地之才’么?”
“啊!竟有此事,为何我不曾耳闻?”马超惊讶道。
眼见于此,杨阜颇感失望地摇摇头:“被主公誉为经天纬地之才的两人,其一就是周瑜都督,其二便是军师诸葛亮。周瑜都督自是无须多言,若不是太过年轻,资历尚浅,只怕早已跻身三公高位,成为主公麾下第一将帅。
而军师诸葛孔明自出仕以来,虽然没有打过多少仗,然其参与的每场大战都有惊人之举。卢龙塞之战,孔明献计,以强弓硬弩抵御蛮夷大军,一举歼灭蹋顿大军主力,灭杀数万乌桓战骑,为我军平定辽东蛮夷奠定胜局。此番征讨益州,据说他曾于主公率军征战中原之际悄然潜入益州游历,名为游历,实则暗中联络潜伏在益州西南的我军细作,即昨夜攻占刘璋府邸的东州兵。所以此次平定益州,孔明军师居功至伟,不久之后必然被主公委以重任,轻则正式晋升军师将军之职,重则跃升至一州刺史,亦或是出任一军之统帅,位居九卿之上。此外,在下还曾听闻,孔明军师不仅擅长领军征战,还深谙政务,乃百年罕见的经世之才,日后必定是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临末,杨阜语重心长地说道:“所以,此次主公将孟起贬为马夫,让你照料军师的座骑,其实就是让你跟在军师身边。此举既是对孟起冒犯军师的惩罚,也是让你接近军师,彼此加深了解,翌日跟随军师征战。
如此以来,待主公成就霸业之时,孔明军师必定位列三公,而孟起亦是水涨船高,必将成为镇守一方的统帅。是以此番你能否通过考验,关键就是军师对你是否认可,从而直接决定你日后的成就。此等机会并不是军中所有主将统领都能遇到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还望孟起将军好自珍重,切莫辜负了主公一番苦心!”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骁骑 第171章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
艳阳当空,马蹄飞快。
不多时,周瑜大营便跃入眼帘,李利旋即轻提缰绳,有意减慢速度,策马徐行。
紧随其后的李挚、吴懿和董和三人打马追上来,李利扭头看了看一路上几次想开口说话的李挚,笑声道:“子诚应该是想为孟起求情吧?”
“正是。”李挚点头应允,当即打马上前,跟在李利身旁,低声道:“孟起跟随主公征战多年,与主公相识的时间还在末将之前,虽然最初与主公为敌,但后来却是迷途知返,并说服其父马腾将军一起投效在主公麾下。
因此他也算得上是最早跟随主公的将领,一直以来他对主公忠心耿耿,长期驻守凉州,维护后方安定。是以末将感觉此次主公对他的惩处有些太重了,罢黜全部官爵,就等于是他这么多年的辛劳毁于一旦,被一撸到底,贬为庶人了。这对孟起来说,未免太残酷了,末将担心他接受不了。可主公并未立刻收回兵权,仍让他领军,万一他想不过来,末将担心???????”后面的话已经不需要说出来了,不管时局如何变化,李挚首先考虑的还是李利的安全,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你担心孟起会拥兵反叛?哈哈哈!”
李利随口应声,既而哈哈大笑,极其笃定地道:“子诚多虑了。正如你所说。孟起一直忠心耿耿,他没有反叛之心;即便知道我要杀他,他也不会背叛于我。既无反心亦无胆量。换言之,即使他敢于背叛,龙骧营将士也不会听其号令,甚至不用我出兵剿灭,他就已经被帐下将士诛杀,身首异处了。别忘了,龙骧营是我亲手组建的第一支战骑营。全营将领七成以上都是跟随我一路走过来的老兵,他们是不会背叛我的。何况。杨阜还跟在孟起身边,他是此次龙骧营里唯一的不降反升之人;如果他是真正有才能的人,那么他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说到这里,李利兴致缺缺地道:“至于为何重罚孟起。我不想多作解释,子诚日后自然会明白的。好了,两里外就是周瑜大营,此刻距离午时七刻还有一段时间,我等不必急于赶路,下马歇息一会儿,随后周瑜就会带领大军出营,届时我等与之会合即可。”
李挚闻声后,抬手示意身后的金猊卫停止前进。遂与吴懿、董和翻身下马,跟着李利在护城河边的岩石坐下。看得出来,昨天夜里的突发事件虽然已经处理了马超等将领。但这件事对李利的触动很大,其中牵涉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还是文武不和的顽疾。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历史遗留问题,乱世尚武、治世崇文,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于乱世当中表现得还不甚明显,等到平定乱世之后。彼此间的矛盾就会愈发凸显出来,进而呈现出泾渭分明的两股对立势力。
这些问题不仅李利有所警觉。就连吴懿、董和等人亦是心知肚明,甚至已经开始寻找出路,刻意结交位高权重的心腹重臣了。李利身为君主,对这种现象不能不重视,更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必须尽早着手准备,以免麾下文武不和,矛盾激化,内讧争斗。
然而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殊为不易,随着局势的变化,重武轻文或重文轻武便无法避免,总要有所偏重。而一旦有所倾斜,势必引发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毕竟事关自身利益,谁都不肯让步。这些问题最终都要落在李利身上,如何平衡利益纷争,制衡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冲突,掌控整体局势,引导他们跟随自己的步伐稳步前行,从而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时摆在李利面前的现实问题,亦是重中之重。
昨夜之事只是一点苗头,于李利而言就是一个警示,提醒他应该重视文臣武将之间潜在的矛盾,并着手化解有可能愈演愈烈的矛盾冲突。这是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其根源就在于,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众多,且个个才能卓著,打天下的时候自然是人才越多越好,然而随着局势逐渐明朗,昔日的优势转眼间就会演变为不断演化的问题和矛盾;这一切都要看李利如何掌舵,看他能否驾驭这艘大船,如何驾驭这些文臣武将,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
李利麾下的一众文武并不知道,唯独李利先知先觉,时刻不曾或忘;在同一时空下的平行空间中,就在这纷乱的东汉末年,发生过几件影响后世千年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历史上,曹操一统北方,原以为生平最后一战便是平定江东,而后一统天下,却不料赤壁鏖兵中折戟沉沙,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时隔数年之后,刘备占据西川,老夫聊发少年狂,意气风发,却在最得意的时候遭遇突变,关张二人相继殒命,以致刘备一怒之下尽起大军讨伐东吴,却在夷陵遭遇前所未有的重挫,火烧连营,近百万大军尽没于一役。
这两场决定天下走势的大战一直徘徊在李利脑海里,挥之不去驱之不散,令他如履薄冰,受其鞭策,时刻自省自查,唯恐行差踏错,重蹈覆辙。反复思考这两场战争的始末,不难发现这两场影响深远的惨败之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最为引人注意的有两处。
其一,素来英明睿智的曹操,在赤壁鏖兵之时麾下文臣武将云集,其中不乏文韬武略的将才和智计过人的谋主,为何他们都不向曹操谏言献策,以致曹操一意孤行,最终招致空前惨败,大好局势竟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这其中有许多发人深省之处,而李利感触最深的就是曹操麾下文武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并且矛盾已经激化,促使这些人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却又有诸多顾忌,以致众人三缄其口,谁也不愿意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唯恐招致曹操不喜,继而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功名。
其二,刘备尽起蜀中大军讨伐东吴,浩浩荡荡地挺进荆州,剑锋直指东吴老巢,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素来被刘备誉为“如鱼得水”的军师诸葛亮竟然没有随军出征,尽管诸葛亮也没有闲着,坐镇西川,供应大军所需钱粮辎重,可是这些事并不是非他不可,难道别人就干不了吗?换言之,不管他有多么重要的事情,有什么事能比百万大军阿征讨东吴更重要呢?
诸葛亮没有随军出征,使得刘备这条“鱼”缺了水,便被陆逊一把大火烧得抱头鼠窜,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葬送了蜀汉最精锐的军队,直接导致后来的十余次北伐中原尽皆无疾而终,直至蜀汉灭亡。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失和,蜀汉内部出现了矛盾,却又没有及时解决,结果招致灭顶之灾,从而重蹈曹操兵败赤壁的覆辙,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自此一蹶不振,最终灭亡。
两场大败都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功亏一篑。看似与李利毫不相干,实际上这些记忆中的深刻教训他已经体会过一次了,若是还不重视,仍不深刻反省,摆在他面前的极有可能是重蹈覆辙,历史将在他身上重演。
前番冀州惨败,表面上看起来他并无重大过失,纯粹是曹操和袁绍二人处心积虑,老谋深算,最终将他诱入彀中,以致遭遇重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郭嘉事先已经察觉到形势不对,却并未第一时间提醒他,而前军主将周瑜又对他心存芥蒂,以致心不在焉,并未真正重视邺城之战;再加上他自己求胜心切,自认为胜券在握。诸多因素糅合在一起,最终导致邺城惨败,连带着整个河北战局接连失利,进而一败涂地。
冀州兵败之后,李利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却又理不出头绪,不知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但是昨夜诸葛亮和马超之间发生摩擦之后,李利终于找到了答案,笼罩在心头的阴霾随之散去,豁然开朗。所有的战事失利,除了客观上的实力差距之外,在兵力和局势都相对有利的情况下,仍然战败的原因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内部失和,一旦内部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上下沟通不畅,阻塞言路,由此引发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这是马超和诸葛亮发生摩擦之后,李利从中得到的收获。然而他却没有一丝收获的喜悦,反而心情沉重,思绪如潮,久久无法释怀。
??????成都,州牧府。
大堂上,众多益州僚属纷纷谏言,史无前例的坚决反对州牧刘璋的决定。
“西凉军虽已围困州城,然我州城之中钱粮充足,军械足备,且有五万大军驻守,堪称固若金汤。值此时局,主公何以不战而降?”
“我等皆非贪生怕死之辈,愿与州城共存亡!”
“胜负未分,主公却轻言开城请降,实为弃祖宗基业于不顾。臣等死谏,请主公收回成命!”
“臣等甘愿死谏,请主公收回成命,誓与益州共存亡!!!”
“??????”
“尔等住口!本州心意已决,开城迎接大将军入城!”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骁骑 第172章 【振虎躯,做主一回】
————————————
成都,州府大堂上。
议事伊始,刘璋一语激起千层浪,以致堂下乱哄哄的一片喧嚣。
益州众僚纷纷慷慨陈词,大胆直谏,史无前例的坚决反对州牧刘璋的决定。
“西凉军虽已围困州城,然我州城之中钱粮充足,军械足备,且有五万大军驻守,堪称固若金汤。值此时局,主公何以不战而降?”
1...492493494495496...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