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骁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虎贲中郎
这便是极具军事才能的周瑜周公瑾,个性极其鲜明,见解独到,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指出来。这种胆识和气魄在军中无出其右者,而这恰恰是李利最欣赏他的地方。
李利轻轻点头,赞许道:“公瑾所言不错。益州东南与交州之间隔着十万大山,沿途之上崇山峻岭数不胜数,根本没有可供通行的道路,因此被称为‘南疆’。然则南疆地处我大汉疆土之内,早晚都会开凿出道路,将其纳入我大汉王化之下,是以进驻南疆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暂时不用管它。单说益州西南和西边的毒瘴丛林,那里确实存在着广博土地,其间生存着许多部落,就像南蛮部落一样。
而我汉人之所以从未涉足其中,原因很多,最关键之处无外乎此三点。其一,西南丛林毒瘴弥漫、终年不散,毒虫猛兽颇多,令人生畏。其二,丛林炎热,阴寒潮湿,我汉人涉足其中,水土不服,易生疾患,难以适应。其三,南地水网密布,通行不便,阻塞道路。不利大队人马行军。此外,还有天气多变,气候变幻莫测等制约因素。其中不乏雪山、沼泽等恶劣环境,由此使得这些疆域数百年来一直独立于大汉之外,人迹罕至,所知寥寥。
但是这些困难总要一点点克服,不能望而却步,继而将其彻底遗忘。只要我等不轻言放弃,坚持探索。稳步推进,终有一日能够克服困难。进入这些未知的疆域。只要肯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英雄辈出的大汉民族,对此我深信不疑!”这番话是李利的肺腑之言。亦是有感而发。
面对英姿勃发的周瑜、法正和诸葛亮三人,又置身于益州境内,再世为人的李利不由想到许多和他们相关的事情。
历史上,周瑜曾经千方百计地谋取荆州,屡败屡战,并为此付出生命,年仅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而流芳千古的武侯诸葛亮,穷尽一生心血都在谋划着北伐中原,一次又一次劳师远征。奔赴千里攻打西凉,最终仍是以失败而告终,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法正也不例外。所有心思都用在中兴汉室,辅佐刘备身上,同样是年寿不永,英年早逝。
这些对于李利而言已经尘封的历史,让他感慨良多,思绪万千。此刻谈论到南蛮问题的时候。李利萌生一个极其大胆的设想,假如历史上的周瑜辅佐孙权割据江东之际。他能将目标从荆州转移到江东以南和西边的所谓蛮夷之地,继而倾尽毕生精力,率领东吴水军西南挺进,其结果又将是何等景象?
与之相对的是,诸葛亮穷尽一生心血都在北伐,为此不惜数次远赴千里之外劳师远征。倘若他将战略目标转移到益州西南或西边的广博地域,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加上益州后方的钱粮供给,未必不能在西南再建一个强大的帝国。要知道益州之外还有极其辽阔的土地,诸如后世的越南、老挝、缅甸、西藏和印度等疆域,其疆域之大,与大汉疆域相比亦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有道是:千里蜀道难于上青天。可是蜀汉大军却在这条蜀道上耗尽数十年光景,翻来覆去折腾了十几回,怎么就不能穿过南蛮领地,向西南和西边开疆扩土呢?历史上的诸葛亮已经平定了南蛮,克服了毒瘴,怎么就不能再进一步呢?古老的印度文明能与华夏文明相媲美,以诸葛武侯的通天彻地之能,穷尽一生心血,即使不能占领其全境,打下半壁江山完全没有问题,如此便可再创一个华夏文明,再建一个东方帝国。
如果诸葛亮果真这么做了,那么他将蜀汉的战略纵深足足延长了数千里,甚至是万里。如此以来,曹魏又有何惧?彼此间完全可以成为友好邻邦,毕竟都是同族同种的炎黄子孙,一个在东方,一个占据西方,相隔数万里,真正可以做到相安无事,互通有无,甚至可以携手共进,重新书写辉煌的华夏文明。
可是认知上的局限性,让这些惊才绝艳的旷世之才将一生心血都用在内讧厮斗之上,目光始终盯着大汉十三州,根本就没有想过探索未知的疆域,为炎黄子孙开疆扩土。
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大汉之外还有毗邻的疆土,是以没有开疆扩土之念,但是李利不能不想,甚至时刻都将此事记在心上,片刻不曾或忘。正如他自己所说,有生之年不管能不能实现如此宏大的愿望,但他都要为此付出努力,一步步推进,能占多少占多少,为后世子嗣作出表率,让他们知道大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大汉之外还有更加辽阔的土地。
但是,目前局势已然是箭在玄上不得不发,平定天下已是大势所趋。毕竟冀州曹操和荆州刘表的地盘势力都处于腹心位置,断然不能坐视不理,必须予以清除,否则李利纵有宏图大志亦是枉然,根基不稳,什么事也别想干成。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骁骑 第175章 【平川之公瑾镇江州】
————————————
翌日,周瑜率领整编后的五万益州军返回巴郡,坐镇江州。
此次跟随他一同前往巴郡的还有吕蒙、邓贤、吴兰和严颜三将。昨夜商议过后,李利正式将他们三人派到周瑜帐下听用,其中吕蒙和邓贤二人拜将封侯,虽然是杂号将军,且没有食邑的爵位,却秩比九卿。除他二人之外,吴兰晋升中郎将,隶属周瑜帐下部将。
而严颜则颇为突出,深得李利赏识,不仅晋升将军,还兼领巴郡太守,担任周瑜的副将,堪称功成名就。
不仅如此,严颜还是益州将领中第一位被委以重任的“降将”,让众多将领惊羡不已,暗地里感叹“严颜终得明主矣!”
鲜为人知的是,严颜此次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却是拜张飞所赐。准确地说,正是张飞当初与他厮杀二十多个回合,无形中助他一臂之力,令其进入李利的视线,由此得到李利赏识,对其委以重任。
因此,严颜能有今日之地位,多亏张飞成全。若是没有猛张飞手下留情,将他击败之后并未狠下杀手,只怕他此刻早已身死多时了。
可是谁又知道,严颜对此并不领情,反而忿忿不平,郁闷了半个月,羞愤欲绝。若不是刘璋及时出面劝说,早在十天前他便于府邸之中自戕了。
说起江州之战,严颜确实是很无辜。很悲催。
当初刘璋决定组建东州兵之时,黄权曾举荐严颜出任东州兵主将,由他前去招募新军。却不料张松献策组建新军本就是别有用心。因此他断然不会坐视招募新军的差事落到严颜头上,于是便主动请缨,与吴懿前去招募新兵组建东州兵。此举,在当时并未引起刘璋和益州众僚的警觉,是以刘璋欣然应允,准予张松所请,遂将严颜派到巴郡。妄图扰乱赵韪的根基之地江州,给予其致命一击。
可是巴郡是赵韪叛军的大后方。严颜想要潜入巴郡并接掌巴郡兵马谈何容易,无异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然而刘璋一声令下,严颜即使知道任务艰巨,却也不敢抗命。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所部千余部曲前往东川。
沿途之上。严颜带着千余部曲躲躲藏藏,尽量避开叛军的眼线,不与之正面对抗,经常昼伏夜行,迂回前行。如此以来,行军速度极其缓慢,每日最多行进二三十里,甚至连续好多天都不得寸进,藏匿不出。因此。耽误了很多时间,以致严颜带着一千余人赶到巴郡郡治江州城下之际,周瑜大军早已将江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并且第一时间发现了他带领的这支“援军”。
最抓瞎的是,严颜并不知道西凉军已在江州城下,于是稀里糊涂地一头撞进西凉军怀里,当即被西凉军包围了。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持续了不到一刻钟,严颜帐下一千余部曲尽数阵亡,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儿”。正当严颜准备血战到底。为刘璋尽忠之际,却遇到生平仅见的强悍对手“张屠夫”(张飞)。仅仅二十六个回合。他便败下阵来,战刀被张飞的丈八蛇矛挑飞了,还被震落马下。
那一刻,严颜身遭重创,手无寸铁,又被西凉军团团围在中间,逃生无望,是以他心如死灰,已然抱定必死的决心。孰料,张飞却并未杀他,反将他生擒,随即押到李暹面前,还替他说情,于是才保住了这条性命。
这番遭遇,被严颜视为奇耻大辱,他宁肯战死沙场,也不愿战败被俘,沦为阶下之囚。因此他当时对张飞非但不领情,反而恨之入骨;为此他曾当众辱骂张飞和李暹,试图激怒此二人,继而落个痛快,省得受辱。
可他并不知道,早在李暹率军攻入巴郡之时,周瑜就有交代,提起李利曾提到一人,忠义勇武,可堪大用,而这个人恰恰就是他严颜。正因为这样,严颜才能保住性命,以至于他处心积虑地激怒李暹和张飞,却仍然无济于事。
此后局势突变,刘璋不战而降,将益州拱手让于李利,以致益州文武顷刻之间全都成了降将降臣,严颜亦不例外。
而李利处置益州降将和文臣的方式颇为特殊,他没有逐一说服益州文武归降于他,而是直接将其搁置在一旁,半个多月里始终不闻不问。等到益州局势趋于稳定之后,但凡能被他看上眼的文臣,无须劝说便直接任命官职,余下之人自动解除一切职务。这是益州文官的处理方式,简单而粗暴,却行之有效,效率极高。
相对于文官,李利对武将的任用则显得十分慎重。六成左右的益州将领被编入李暹帐下的益州郡府兵,全部降级使用;两成左右的将领被解除职务,贬为庶人;余下两成将领才是重中之重,亦是能够进入李利法眼的可用之将。
针对于这些尚可一用的将领,李利自己根本不出面,一律让刘璋出面劝说他们归顺;其中典型代表便是张任、严颜、雷铜和邓贤等人。至此,许多人方才恍然明白过来,原来李利一直将刘璋留在益州,其用意便在于此。
再次获得重用之后,严颜对张飞的感情颇为复杂。虽然他表面上仍是一如既往的厌恶张飞,并不领情,可他心里却对张飞充满感激,只是碍于颜面,不敢坦然面对,不愿意当众承认罢了。
说罢严颜,便不得不提此次周瑜奉命镇守江州的缘由。
二十多天前,即江州陷落之后,为了早日攻克成都,周瑜便将帐下大军全都调往成都。由此使得新近攻取的巴郡兵力空虚,边境关隘和沿江垛口疏于防范,以致益州陷落的消息被泄露出去,随即传入仅有一江之隔的荆州境内。于是就在李利占领益州全境的半个月后,与周瑜、诸葛亮等人密议的当天晚上,李利接到密报,荆州水师调动频繁,数万大军紧锣密鼓地朝着巴郡方向集结,似有大举西进之势。
闻讯之后,李利当机立断,任命周瑜继续担任汉中都督,节制汉中、广汉、巴郡等三郡兵马,并率领五万大军进驻江州,抵御荆州军西进。
与此同时,面对荆州军跃跃欲试的西进架势,李利表现得极其冷静,断然拒绝了麾下将领欲与荆州军开战的请求,并叮嘱周瑜尽量克制情绪,能不战便不战,平稳过渡一段时间再说。若是非战不可,巴郡战事由周瑜全权负责,战和大计均由他自行决断,无需请示。
为此,李利私下告诉周瑜,此次出征益州的十几万大军已然是西凉军时下能够调动的全部兵力,而益州刚刚收复,平稳过渡才是当务之急,各郡县必须驻扎一定数量的军队维持稳定。是以驻扎在益州境内的十余万大军不能随意调动,无法支援巴郡战事,而整编之后的益州军亦另有他用,不能用来抵御荆州军西进。言外之意便是,周瑜手中可用之兵仅有五万之数,除此之外再无援军可用,故而能否抵御荆州军的西进攻势,全看他如何用兵。
由此可见,时下李利还不想与荆州刘表全面开战,因此周瑜坐镇江州的真实意图便是防止荆州军西进,而不是主动进攻。这是权宜之计,亦是相对保守的防御策略。
相对而言,就以目前形势而言,西凉军与荆州军开战的时机还不成熟,存在着诸多无法预知的不稳定因素;一旦两军开战,冀州曹操势必坐收渔翁之利。这一点,不仅李利心中了然,只怕荆州刘表同样是心知肚明。
所以,此次荆州军频频调动兵马极有可能是佯动,虚张声势,试图对西凉军施以震慑,并不是真的打算与西凉军开战。毕竟,益州和荆州是现下仅存的两股汉室嫡系势力,虽然彼此间素来不睦,却是相互依托,毗邻共存的诸侯势力。而今益州刘璋不战而降,李利占据了益州,这让荆州刘表大为震动,寝食难安。
正所谓唇亡齿寒。益州沦陷之后,李利的势力进一步做大,无形中对荆州形成东、西、北三面夹攻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刘表岂能无动于衷,如何还能安坐荆州?
毫不夸张地说,李利占据益州之后,荆州刘表已然被逼到墙角上。无论他是否有心争霸,究竟是真的只想坐镇荆州安度晚年也好,还是惺惺作态也罢,他都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没有退路。如今留给他的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效仿刘璋,不战而降;其二,誓不妥协,倾尽全力放手一搏,与李利一较高下。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然而,倘若刘表仅凭荆州一州之地就想和李利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显然,刘表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是以他要趁着李利刚刚占领益州之际,大军佯动,造成一种大举西进的声势,给李利施加压力,加以震慑。而震慑的背后,刘表必然另有所图,只是其用意何在,目前还不得而知,一切都在悄然酝酿之中。
可以预见,时下正有一股诡谲奇异的迷雾笼罩着大江南北,待拨开迷雾的那一刻,必将再次改变现有的天下格局。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骁骑 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业】
————————————
在周瑜率军离开成都的同一天,李利于州府内堂设宴,宴请原益州牧刘璋。
席间作陪的还有张松、赵韪、吴懿、张肃和张任等一众益州文武。
这是刘璋离开益州前的饯行宴席,而在座的益州文武也要同他一起离开益州,前往长安履新任职。
不言而喻,李利对益州文武的处理与之前收复的其他州郡并无二致,仍旧采取调离原籍异地任职的任用方式。
凭借调离原有的官吏,令其离开故土,远赴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重新任职。如此便可打破固有的利益群体和士族阶层,瓦解本土势力,重新建立新秩序,藉此加强对益州的掌控力度,巩固其统治地位。
这种异地任职的方法并无新意,亦无过人之处,却很实用。
历朝历代都在沿用,即便是千年之后也不例外。
但时下的大汉任官体制却并非如此。大多官吏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有官至郡守或直接调入州府任职之后,才会远离家乡。但是不管如何调动,只要没有入朝为官,大多都在本州之内调动,不会远离故土,外放异地任职。
这一点,在文官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而武将则不然。官至校尉以上的武将调动幅度很大,大多哪里需要就会被派遣到哪里;而这仅限于世道相对太平。社会整体稳定的时候。一旦发生战乱或乱世之中,武将必须与军队时刻待在一起,一年到头也难得有时间回家。甚至很多中低层将领离开家之后便再也回不去了。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中低层将领是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亦是敌人射杀或偷袭的主要目标,阵亡率很高。
或许,这就是世人都愿意习文而不愿意从戎的主要原因,亦是武将比文官更容易获得爵位的直接原因,等同于一种激励政策。(唐朝以前的朝代都是如此。武将只要能够晋升将军,往往都能获得相应的爵位。而大多数文官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爵位。从宋朝开始,这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重文轻武现象迅速凸显出来,促使绝大多数人弃武从文。并愈演愈烈,因此宋朝中后期的军队战斗力是最弱的,由此才有元朝的出现。再提一句,梁红玉、杨家女将挂帅出征便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虽为传世美谈,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耻辱。位高权重的将相统帅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文士,所以女人便领军征战沙场,冲锋陷阵了。这是一种极度扭曲的社会现象。将其视为耻辱亦不为过。)
??????言归正传。筵席过后,众人步入正堂。
这才是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时刻,因为他们直到此时都还是赋闲之身。原有的官职随着益州易主而自动作废,所以他们此刻均是白身,与庶民无异。
耐心等待片刻,终于等到李利龙行虎步地走进正堂,于上阶主位缓缓坐下。
“臣等拜见主公(大将军)!”
眼看李利现身落座,以赵韪、张任、吴懿和张松四人为首的十余名益州文武俯身跪拜。而立于最前面的刘璋则是躬身施礼,仍旧尊称李利的官讳。并未行跪拜之礼。这是皇室贵胄的矜持,犹如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仍旧坚守着身为汉室宗亲的最后那点可怜的尊严。
“罢了,诸位免礼,都坐吧。”堂上的李利微微颔首,摆手示意众人起身落座。
深邃的目光从堂下众人脸上扫过,李利对站在左手边的诸葛亮轻轻点头示意,随即他拿起案头的书简顾自翻阅起来,再不言语。
诸葛亮见状后当即会意,遂摊开早就准备好的竹简,朗声道:“秉承先皇诏令,以军国大事托于大将军李,故大将军代天巡狩,掌赏罚之权。主公将令,敕封刘璋??????”
读到这里,诸葛亮语气一顿,目光投向阶下的刘璋,眼神煞是耐人寻味。顿时,刘璋神情一怔,浑身微微颤抖,脸颊上浮现出两坨潮红,似是还想故作矜持,仍想站着接受李利的封赏,准确地说应该是“施舍”。然而当他看到诸葛亮目光灼灼的眼神之时,却不由自主地低下“高贵的头”,硬着头皮往前迈一步,既而屈膝跪下,额头贴着地面的红木地板,静候封赏。
这一霎,正在翻阅书简的李利眼睑稍稍上扬,看了堂下俯首跪拜的刘璋一眼,随即放下书简,拿起早已蘸过墨汁的狼毫伏案疾书,心无旁骛地处理政务,俨然对堂下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
就在李利放下书简的同时,诸葛亮接着宣读道:“敕封刘璋为永安侯,太学院一等大学士,赐府邸一幢,侍女二十人,扈从三十人,杂役三十人,亲兵一百人。命永安侯即刻起行前往长安,无诏令不得擅自离京!”
“微臣遥拜先皇厚赐,谢大将军恩赐,刘璋领命!”
俯首叩拜之后,刘璋躬身从诸葛亮手里接过“诏书”,随即对正在伏案疾书的李利揖手一礼,而后转身走出正堂。而正堂门口一名甲士捧着他的印信早已等待多时了,见他出来之后便快步跟上,府门外同样早已准备好马车,刘璋的家眷都站在马车旁等着,随行物品已经装上车。
等到刘璋和家眷上了马车,但见那名掌管刘璋印信的甲士轻轻一挥手,一百名甲士护持左右,一行五辆马车随之起行,直奔北门而去。
值得提的是,此刻北门外正有一支千人骑兵队等候在那里,只待刘璋等人全都到齐,便起行前往长安。
目送刘璋离去,诸葛亮再不停顿,从旁边的侍从手里拿起一卷书简,朗声宣读道:“敕封赵韪为御史中丞,赐爵安乡候,赐府邸,侍女、扈从和杂役各二十人,一百亲兵,即刻前往长安。”
“??????张松为大将军府长史从事,领礼曹监,赐关内侯;擢升吴懿为平南将军,金猊卫副统领,赐关内侯;张任为横野将军,金猊卫左军司马;赐张肃为礼曹掾??????”
随着诸葛亮的话音落下,堂下众人之中除了吴懿和张任二人之外,余下十余名官吏悉数跪拜离开,紧随刘璋之后携带家眷,乘坐马车驶向北门,与刘璋会合后一起前往长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刘璋之外,余下众人并没有额外限制,并且赏赐颇丰,待遇优厚。尤其是张松,他此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升迁,无异于入朝为官,成为李利身边的近臣。而吴懿则是益州众将领之中唯一获得堪比九卿官秩的武将,由此也兑现了李利之前对他的承诺,虽然没有直接升任刺史,但官秩却不次于封疆大吏。
??????正午时分,李利赶到长乐苑,与任红昌、梦馨和吴苋等女一起吃午饭。这是时隔长乐苑半个多月之后,他再次和众女一起吃饭。
一个时辰前,亲兵便将此事提前告知了吴苋,是以众女闻讯之后立刻忙碌起来,精心准备了一桌极其丰盛的午餐,颇有些侍奉君王的架势。
事实正是如此。据任红昌、何莹等人所知,长安城里劝谏李利称王称帝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
早在三年前汉帝刘协殡天之时,长安城中便有很多官员联名上表,请求李利承天应命,即位称王。去岁李利班师回长安时,麾下众文武群情高涨,七成以上的文臣武将联名请愿,劝说李利登基称帝,君临天下。
此番征讨益州大胜,想必谏言进位称帝的呼声更胜往昔,俨如山呼海啸一般势不可挡。见识过前两次拥立称帝的情形之后,即便是置身千里之外的益州,任红昌等人也能想象出自家夫君麾下文臣武将劝谏他进位帝尊的呼声是何等猛烈,几乎要将长安城掀翻了。
前两次拥立进位的呼声都被李利强行压下,此次只怕是压不下来了。如此以来,待李利回师长安之后,至少也要进位为王,而最有可能的还是登基称帝,进位九五之尊,君临天下。
身为李利的妻妾,任红昌、何莹、梦馨等五女虽然不是贪慕虚荣的女人,但是她们衷心地替自家夫君感到高兴,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也希望自家夫君能够早日终结乱世,廓清寰宇,一统天下,得偿夙愿,成就旷古烁今的千秋霸业。
正因如此,等到李利翻身下马走进长乐苑的那一刻,顿觉眼前一亮。但见梦馨、任红昌、何莹、马云萝、小乔和吴苋等五女站成一排,身着盛装款款相迎,端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一刹那,李利目不暇接,恍若置身于繁花似锦的花丛间,百花齐放,一片争妍。梦馨宛如空谷幽兰,任红昌和何莹姐妹俩则是那并蒂莲花,马云萝*奔放犹如火红玫瑰,小乔温柔婉约恰似出水芙蓉,而容貌绝美、身姿婀娜的吴苋便是那含苞待放的美艳牡丹。
1...494495496497498...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