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父子之义。
陛下要影射的是谁?
汉王……不,不,绝不是汉王,邱福是汉王的泰山,怎么可能,会影射到汉王头上。
那么……只有一个人了,那便是太子。
赵忠心里嘶嘶的吸着凉气,却偏偏还要做出一副茫然之色,显得自己并不关心。
朱棣的眼中,掠过一丝悲凉,慢悠悠的道:“既然不是坏事,那么就这么办吧。”朱棣已是拿起了茶盏,喝了一口,不禁笑了:“这茶,为何带着一股子碳味,茶房那边,是越来越不上心了。”
赵忠咬了咬牙,道:“奴婢知道了。”
他心里清楚,管着茶房的,乃是自己的干儿子刘昌,别看只是负责斟茶、泡茶的,陛下每日都要吃茶,吃就得有人来泡,还得有人按时敬上,所以虽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差事,却一直都是宫中大太监们角逐的主要目标,现如今好不容易落在了赵忠手里,赵忠却知道,陛下方才那一句话,就已经意味着,这茶房的差事,怕要拱手让人,不只如此,往后自己再难有好机会,每日来这儿斟茶倒水了。
朱棣的表情,却没有什么异常,只是放下茶盏,拿起了章程来看,
…………………………………………………………………………………………………………………………………………………………………………………………………………………………………………………………………………
对邱福的处分,终于下来,宫中无情,邱家是彻底的失势了,整个邱家上下,一片悲凉,倒是邱福还沉得住气,乖乖闭门不出,也不再去见外客。
至于对邱福的抨击,竟也戛然而止,这实在和速来喜好痛打落水狗的那些个清流御史们有那么点儿性子相悖,可是事实就是如此,那些就在一日之前,此时此刻,却一下子消停了,仿佛昨日那朝中的大奸贼,已经消失匿迹,和他们再没什么牵连。
倒是有个事儿,却颇有点意思,却是那北京的一些个人上书,带头的人,便是那周力帆,无非是说,听闻陛下要择婿,大家左思右想,终于有了个好人选,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但文武双全,更是人中龙凤,此子本该天上有,不料却是落下了凡尘,可谓超凡脱俗,荆国公主下嫁,并不辱没。
于是又引经据典,说了诸多典故,无非就是天作之合云云。
按理来说,天子招婿,等着有人举荐,这等事,有人踊跃上奏,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天子家事即国事,但凡是有牵连的,大家都忍不住想要搀和一脚。
可这是金陵,你们北京的官员,却来凑什么热闹?
这金陵的官员,自有他的傲慢,若是以往,少不得要狠狠抨击几句,教那些北京的乡巴佬如何做人。
可是偏偏,大家却是沉默了。
事有反常即为妖,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玄乎,反而让诸多人不敢大意了。
这其一,便是天子的心意,天子那儿,说了那么多,显然也是属意郝风楼的,这个时候,你去反对,看上去是忠直,可未必有好下场。其二便是有人对郝风楼的印象很不好,而对驸马的印象,就更加不好了。但凡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有几个乐意做驸马的?这驸马看上去是尊贵,其实到头来,就是一个坑,掉进了坑里,你这官儿,也没没得做了。
大家保持缄默,就是这个原因,假若那郝风楼,正因为做了驸马,从此清贵起来,最后被高高挂起,似乎,也不算什么坏事。
于是朝野的态度,竟是出奇的一致,大家伙儿不做声。
乃至于廷议之时,天子亲自拿出这个来问,说是有人举荐郝风楼为驸马,不知卿家们意下如何。
天子如此平易近人,主动将天家的私事摆上了台面,征询大家的意思,而这一次,大家反而不做声了,被问及的人,言辞闪烁,既不说好,也没说坏,大致的意思,无非就是,陛下你看着办吧。
自然也会有一些个年少轻狂的,哪里管顾的了这么多,直接一道奏疏上去,痛陈公主下嫁有妇之夫,实乃有悖天理纲常,结果他们的奏疏,大多石沉大海,宫中留中不发,和漠视的态度,很是明显。
于是乎,这下嫁的程序便开始启动了,宛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
先是宫中召郝风楼觐见,此次觐见,便是看他‘才貌’的意思,不过大家都是老熟人,无非是走个过场,郝风楼拜见了徐皇后,这对‘母子’,见面时倒是有几分尴尬,不过很快,大家便适应了自己新的角色,说了几句家常,将郝风楼一打发走,随后那宗令府的官员后脚就到了。
……………………………………………………………………………………………………………………………………………………………………………………………………………………………………
第一章送到,有点迟,求月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公子风流 第六百章 他乡遇故知
宫中的旨意,倒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之外,因为这等事,本身就有讲究,毕竟是公主下嫁,宫中免不了得端着,慢慢的来,长则一年,短则半载,可是现在,却只能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形容,北京那边的举荐一到,天子见无人反对,立即便进入了另一个程序。
择其良日,速速完婚。
这倒是教人跌破了眼镜,本来许多人还没有心理准备呢,可是旨意一下,木已成舟,如之奈何?
其实反对的人也有,有的人挑出了毛病,说什么郝风楼毕竟是有妇之夫,假若公主下嫁,那陆夫人该如何处之,总得有个名目才是。又有人觉得,这既是成婚,父母终究要在堂,那郝老爷子还远在谅山,即便是现在朝廷召他入京,没有三五个月,怕也来不了,莫非就草率成婚么?
也有人觉得,宫中这样做,操之过急,说难听一些,就是有碍观瞻,哪有嫁女嫁的如此急的,这不是办法啊。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的不少,好在那郝风楼乃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如今锦衣卫的效率大大的提升,即便是非议,倒也不敢在公开场合。
宫里呢,也是有苦自知,这荆国公主的肚子越来越大,再不成婚,难道还要大着肚子下嫁。朱棣其实还没这心思,一开始,只是恨那郝风楼先上了车,气荆国公主情不自禁。可是徐皇后却是女人,一听便晓得,事情再拖,是不成了。二话不说,直接寻了宗令府,逼着那位管理宗亲的老家伙选了一个最近的日子。
火烧眉毛了,还矜持个什么,这样是闹笑话。可若是迟了,闹出来的就是天大的笑话,事急从权,哪里顾得了这么做。
由此可见,在这等事上,女人往往比男人要果断的多。
徐皇后亲自操持。将所有复杂的程序都办的差不多了,眼下等着的,自然就是完婚。
…………………………………………………………………………………………………………………………………………………………………………………………………………………………………………………………………………
郝家这边,却是另一番光景,郝老夫人。心里很是不安。
其实公主下嫁,对于无论是什么人家来说,都不算是顶好的事,们不当户不对啊,郝家再怎样富贵,和皇家一比,终是落了个十万八千里,这新媳妇进了门。假若是脾气坏一些,又或者有其他的怪癖,这郝家上下。包括了郝老夫人,又能奈何,多半人家甩起性子,赔不是的还是郝老夫人。
只是旨意下来,她是不得不尊,表面上是高兴。当着郝风楼的面,也是笑脸吟吟。可是内里,当着陆夫人。当着那香儿,却是愁眉苦脸,好生郁闷。
陆夫人呢,虽是认得那荆国公主的,心里也未必自在,自己即将临盆了,如今多了个公主,却不知该如何与她相处,郝风楼若是纳妾,却也是罢了,陆小姐还在做姑娘的时候,便熟读了女四书,三从四德的说教,却是懂得,对郝风楼,温柔体贴,也晓得男人三妻四妾,也是无可厚非。可是公主不一样,公主来了,自己这夫人,就等于是靠边站了,一方面,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会不会子凭母贱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假若公主那边强势一些,自己怕是要走投无路了。
倒是小香香却还是天真烂漫,竟是不知愁滋味,总是这边宽慰,那边安抚,给这家里,总算添了几分暖意。
日子就这么一日日的过去,眼看这大喜的日子,却是要到了,无论大家怎么样想,事情既已定下,那么……就不是嫁与不嫁,娶与不娶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只在于,人进了门,大家该如何适应。
郝父那儿,已经去了信,只是郝老爷子,怕是不能进京了,而郝风楼呢,见到大家这个样子,心里也颇为惭愧,自是不免对家里上了心,对老夫人,对陆夫人,多了几分体贴。
只是今日一大清早,郝风楼却是起了大早,匆匆的穿了衣衫,便带着随人出了门。
他并没有去锦衣卫,也不曾去紫金山,而是先在朝阳门,与那赵王朱高邃会合。二人相见,不免寒暄,可是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天色,又一同往龙江去。
他们这一趟,是去接人,人还不少,都是从北京来的。
朝廷的封赏,除了郝风楼,早就下了,不少人得偿所愿。比如那位兵部尚书周力帆,如今就调来了京师,任刑部尚书。
说起来六部之中,刑部是最无关紧要的存在,礼部清贵、吏部天官掌着人事大权,相当于半个宰辅,户部管着钱袋子,大家想伸手讨要钱粮,都得看着他们的脸色,兵部虽然有些可怜,可终究还是掌兵,也管着武官的人事,工部的油水,是素来被人眼红的,唯独这刑部,别看好像管着天下的邢狱,实则却是不然。
原因无他,分权的太多,刑部边上,还有个大理寺,甚至还有锦衣卫,都与刑部的职能重合,再加上邢狱这玩意,在朝廷实在不算什么大事,这兵部尚书转任刑部尚书,一般情况,都不是什么好事。
可是周力帆却很是兴奋,因为他这一步跨过去,却等于是走过了最为艰难的一步。他的级别很高,可是在北京,却是几乎没有什么职权,说到底,就是个空架子,想回南京,千难万难,因为他若是回去,不可能随便一个主事和郎中打发,兵部尚书,也总不能让你去做侍郎,而南京的六部就这么几个坑,怎么样,人家也不会想到千里之外的周大人,按理来说,他这辈子,怕也就这么到头了,可是谁曾想,因为这北京保卫战的功劳,却得到了一个极为难得机会,终于有了资本,踏入了金陵。
至于其他人,也大多如此,他们再官场上,并不如意,要人脉没人脉,要地位没地位,表面上是高高挂着,其实什么都不是,读书人嘛,难免就眼高手低,虽是清贵,可是远离庙堂,难免心里郁郁不得志,此中的心情,可想而知。
可是如今,却都水涨船高,居然跟着赵王和郝风楼,打了个诺大的秋风。
如今虽然称不上是春风得意,可是多少,总有了一线希望。
除了他们,还有不少武官,这些人才是最大的得益者,以他们的身份,只怕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进步可能了,朝廷之中的武职,绝大多数的中枢位置,都是靖难派把持,他们这等小雨小虾米,能有口汤水喝,那已是祖坟冒了青烟,只是不曾想到,他们直接从边镇的中低级武官,纷纷一跃而起,直接拨入了京营和亲军听调。
大家的情绪,自是不免高昂,两三百人之中,这一路虽然赶路赶得急,心情却委实不错,却也有一些先见之明的人,心里不免有几分忐忑,他们在京师,并无半分关系,也不曾受人庇护,否则也不可能被人打发去北京,永远不见天日了。而此番虽然是靠着运气,到了京师,可是孑身一人,难免容易遭人白眼,甚至被人……
想到这个,便叫人有些不寒而栗,官场里的水有多深,即便只是揭露那冰山一角,也足以教人胆颤,这京师真能立足么?
可是当他们抵达了龙江,看到了两个熟悉的人,有不少人心思大定起来。
却见赵王殿下和郝风楼已在栈桥处等候他们多时,他乡遇故知,大家显得尤为亲昵,即便是那心里有那么点儿忌惮的周力帆,此刻的心情也是松了下来,他连忙下船,快步上前,忙不迭的率众给赵王和郝风楼行礼,道:“殿下,郝大人,有劳久候,实在惭愧。”
朱高邃却是笑吟吟的拉住他的手,道:“这是什么话,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你们来了京师,举目无亲,本王也算是半个地主,这地主之谊却是要尽一尽的,哎,大家想必是辛苦了,这儿风大,就不必再这儿寒暄了,走,咱们进城,本王和郝风楼已备下了些许水酒,给大家接风洗尘,大家呢,也不必急着去吏部和兵部点卯,先歇一歇,待吃饱喝足,精神饱满了,再慢慢过去,吏部和兵部那边,本王已命人先去打了招呼,必不会怪罪。”
听了朱高邃的话,大家的心里,都生出几分暖意,那此前心里的几分忐忑,俱都一扫而空,于是有人倒也放开了性子,起哄道:“殿下的酒,咱们是必定要喝的,走走走……”
…………………………………………………………………………………………………………………………………………………………………………………………………………………………
第二章送到,坑爹,忘了保存,宾馆的电脑,点错了按键,关机了,然后……然后重新码了一章。(未完待续)
公子风流 第六百零一章 :人心难测
接风洗尘的酒宴,因为朱高邃住在鸿胪寺,多有不便,是以便在郝家举行。
酒过三巡,大家都变得热切起来。
或许在北京时,大家还有些生疏,只是因为利益才彼此站在了一起,谈到私交,那是远远不够,可是来了这里,他乡遇到故知,再加上赵王殿下平易近人,郝风楼亦是待人客气,如沐春风,大家的心也就渐渐放下,显得亲热了许多。
即便是心里有顾虑的,知道这赵王殿下不是省油的灯,迟早有一日,要和太子殿下一较高下,是以对朱高邃多少带着一些防备,可是吃了几杯水酒,心中感伏万千,也放下了芥蒂,言谈说笑,竟也放得开。
这数百人,有文有武,高贵的,已是尚书,而低下的,不过是个千户的武职,地位悬殊,而现在,有心人不免发现了一个问题。
大家在京师,无亲无故,朋友和关系、人脉更是谈不上,而眼下这些人,不就是现成的‘乡党’么,朝廷里的拉帮结派,无非就是同窗、同僚、同乡之类,而大家虽然不算同乡,却也是来自各地,对周力帆这样的人来说,他急需下头培养一些门生故吏出来,好稳固自己在庙堂中的地位,而对于下头的人来说,他们也急需有人为他们遮风挡雨,一旦遇到了事,也好有个依靠。
庙堂之上,有刑部尚书周力帆,此人的全责虽然并不好,可终究是尚书。有参事之权,而也有几个,是授了御史的。更有几个,此番在京师中历练,大抵是要外放出去,六部之中当差的也是为数不少,亲军和京营中的人就更多了。更重要的是,这儿还有个锦衣卫都指挥使,但凡是混迹官场的。哪个不晓得若是能得到厂卫的庇护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这厂卫就是眼睛耳朵,对朝中的风向摸的最是清楚。若是能得到郝大人的一些‘提点’,这获益,可就真正不浅了,虽然未必能让你扶摇直上。可是至少。能让你抓住风向,规避无数可能出现的危险。
至于赵王殿下……或许对他们来说,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赵王殿下不是太子,一旦陛下百年之后,这层关系,怕就什么都不是了,可是仔细一想。现如今赵王殿下如日中天,得到了天子的厚爱。眼下汉王已经完了,朝中硕果仅存的两个近亲,怕也只有太子和汉王,太子那儿,怕是永远巴望不上的,一方面,他们本就没有门路,另一方面,他们乃是北京保卫战的功臣,天然就是受了赵王殿下的提携,太子肯多看你一眼么?不将你打压冷藏就算不错,哪里还肯为你大开方便之门。
既然如此,与其饱受白眼和冷落,胆战心惊,那倒真不妨,和这赵王殿下保持着某种关系,反正眼下陛下龙体康健,等那太子登基,却也不知到什么时候。
打定了主意,大家的心情,自然也就轻松了,推杯把盏,更多了几分亲近。
曲终人散,大家各自散了。
郝风楼带着几分醉意,自去歇息不提。
…………………………………………………………………………………………………………………………………………………………………………………………………………………………………………………………………………………………………………………………
就在赵王和郝风楼在那儿拉关系的时候。
这深宫之中,朱棣却在召见宗令府的总人令周王朱肃。
宗令府实际上称之为宗人府,是专门管理皇族的机构,而这个机构的主官,也大多是皇族担任,就比如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曾担任右宗令一职,不过王爷们只是挂职而已,不是遇到大事,一般情况,是不会出现在京师的,周王朱肃的封地是在开封,如今奉旨,便立即赶来了。
这位周王殿下,乃是朱棣一母同胞的兄弟,比起其他兄弟,更亲一些,所以朱棣对他也没什么避讳,见他的时候,只是穿着一件宽松的道袍,坐在这暖阁里,盘腿在榻上,笑吟吟的看了朱肃一眼,道:“此次教你来京师,既是为了荆国公主下嫁,另一方面,也是咱们兄弟许久不曾见面,大家见一见,全了这兄弟之义,咱们兄弟,是许久不曾见了,前些日子,藩王们都进京,你也来了,不过那时候人多嘴杂,朕也不便单独召见你,如今,总算是得空了,朕听说,你在开封,做了许多事,好啊,这地方的官吏,没几个好的,为何,都是因为有私心,有私欲,跟咱们朱家,不是一条心,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朱棣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话。
而这周王朱肃虽未必如朱棣说的那般好,可是在朱允炆在的时候,却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人吃了苦头,就不免懂得谦逊了,他连忙道:“陛下谬赞,臣弟岂敢当的起。”
朱棣看他温顺的一眼,不由笑了:“有时候啊,朕就在想,想念咱们这些兄弟,当年太祖皇帝在的时候,咱们是一起长大的,大家在一起,有过争吵,也有亲昵的时候,兄弟嘛,毕竟是骨肉至亲,前几日宁王上书来,进献了一些膳食,朕吃了,觉得很好,朕不稀罕一点吃的,可是他有这个心啊。”
说到这里,朱棣笑了:“还有你,你和别人不同,你是朕是一母同胞,比其他兄弟,更亲近一些。此次这荆国公主下嫁的事,朕亲自点了你来操办。”
这朱肃其实心里有诸多疑问,这荆国公主是湘王唯一在世的血脉,湘王一系,已是彻底的断绝了,如今等于是过继给了朱棣,可是这皇上为何要将这荆国公主,下嫁给郝风楼。郝风楼这个人,朱肃是略知一二的,最近确实比较得势,如今有掌着锦衣卫,风头佷劲,功劳呢,也是不少,可谓是栋梁之才,在这方面,朱肃当然认可,可这人终究是有妇之夫,难免……
只是这心中的疑问,朱肃却不便去多问,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点头称是。
朱棣突然叹口气道:“朕知道你有许多疑问,可是朕明着和你说,此中原油,朕不能和你说,总之这下嫁的事,已是成了定局。说到了她,朕就不免想到了湘王,哎……咱们的兄弟之中,下场最惨的,怕也只有他了,一把大火,什么都没有留下,朕每念及此,便是寝食不安。”
朱肃也跟着叹口气,其实论起来,当年自己和湘王的关系是最好的,因为朱棣好武,而湘王与自己喜诗词,志趣相投,所以平时走动的更近,想到这件事,朱肃也只有叹息连连。
朱棣说到这里,突然脸色有些冷了,淡淡的道:“朕听说了一些谣言。”
朱肃道:“却不知是什么。”
朱棣淡淡的道:“前些时日,有些宗室不法,朕狠狠的处置了一番,虢夺了几个宗室的封地,也裁撤了他们的护卫,现如今,许多地方,说什么朕和那建文,没什么两样,都是要削藩的,这些事,你听说了么?”
朱肃脸色平静,他心里当然明白,当今皇上,也就是自己这兄弟,其实确实是要削藩的,其实建文和永乐,对于藩王的态度,并不会有什么两样,而不同的是,皇上乃是打着为宗室请命的名义靖难,所以如今坐了龙椅,为了顾及名声,这削藩的手段,不似建文那般急促,也不如建文那样果断,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手段。
前些日子,借着机会,确实做了不少削藩的工作,而如今,引来了诸多的猜测,一些宗室心中忧惧,就不免传出许多流言,而这些流言,对于天子来说,确实多有毁誉。
不过站在朱肃的立场,他是天子的亲兄弟,倒也没什么后顾之虞,如今陛下问起,便忍不住道:“陛下,坊间确实有这样的流言,不过臣弟以为,只怕……”
朱棣却是打断他,变得冷冽起来:“只怕不过是一些胡言乱语,当不得真么?哎,你不明白啊,任何流言的背后,肯定会是有人放出来的风声,朕担心的是,这放出风声的人,是自家的兄弟,这件事,朕已命锦衣卫彻查了,非要好生堤防不可,人心难测,朕要多留一些新心,你也是宗室,朕倒是想来问问你,难道宗室犯了法,朝廷连追究都不成?若是如此,这祖宗基业,还要不要?若是放纵下去,置之不理,一旦惹起了民怨,那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