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第500特种技术营。
这个单位在防卫军之中也堪称令同伴敬而远之的异类,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是这支部队高度保密的行动风格,二是了解内情的军官无法接受这支部队的存在。
这支部队是对生者的嘲讽,更是对亡灵的亵渎。
知情者是如此厌恶这支部队,以至于赋予了他们一个极为形象贴切的绰号。
——鹰身女妖(harpy,哈耳庇厄,简称哈比)。
长着女人的头,有着秃鹫的身体、翅膀和利爪,性格残忍、凶恶,古老的神话中是负责将有罪之人的灵魂带往无底深渊的使者,在《神曲》中于冥府筑巢,撕咬亡灵的不祥妖鸟。
被冠以妖鸟之名,连同袍都不待见的神秘部队,将在“跳马”行动中负责对核心目标区降下致命的雷霆一击。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8.土地与鲜血(十五)
有这么一种说法,战争才是各种技术的催化剂,在战争时期,人们的聪明才智、创意、脑洞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且得到最优先的资源支持。在一切都要反复论证、论资排辈,偶尔还免不了学术派阀争斗和黑箱作业的和平年代,挡在年轻人面前的拦路虎总是更多一些。
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诚然,战争时期对各种技术的投资确实更大方一些,特别是那些前景美好,足以左右战局的技术上,政府的表现堪称豪爽,丝毫不见平日里锱铢必较的风格。如果是战局江河日下,战败迫在眉睫的话,压力还会进一步促进各种脑洞大放异彩。为了挽救祖国或是避免被征兵,各种奇葩黑科技都会走上绘图板和计划专案,什么飞碟战机、冰山航母、超重型战车,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敢提的。至于冷战,那个国家上层与核专家们天天琢磨如何毁灭人类,普通人拼命攒瓶盖准备迎接世界末日的疯狂年代里,脑洞才是常态,理智则是奢侈品。美帝在搞核动力的超音速低空巡航导弹(slam),装备核动力冲压发动机的导弹以3马赫的高速掠过地面时,一边依次投下携带的16枚热核弹头,排放出来的强辐射废气和低空高速飞行产生的冲击波相结合,会将所到之处化为死地(强辐射不会长期存留,但足以让地面上的生物全部死于强辐射病,加上冲击波……而且因为采用核动力,一旦发射就无法关闭反应堆,这个长翅膀的切尔诺贝利会持续在天上飞几个月,南无……);苏修则搞出了直径1500㎜,爆炸当量也是1500万吨的t-15核鱼雷,按照苏联核专家和钢铁慈父的设想,这种硕大的黑长直鱼雷是用来给美帝一发入魂的,当t-15核鱼雷在美国沿海爆炸后,核爆会造成巨大的海啸,强辐射废水将吞没美帝滨海城市。此外,根据苏联红海军一贯的“齐射饱和打击”理论,很有可能是好几发t-15核鱼雷和威力较小的t-5核鱼雷齐射,威力……那就不必多说了。其它诸如用核弹造水库、单兵核背包、单兵无后坐力核大炮、核爆炸推进式宇宙飞船什么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制约技术发展的,除了资金和耐心,更多的是伦理道德。唯有在战争时期和白热化的军备竞赛中,比起纠结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否会给全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如何发展多快好省地消灭敌人的技术手段才是更要紧的问题,唯有这种时候,那些制约技术发展的条条框框才会被松开。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与试验也好,那些具有道德争议的技术研发也好,甚至在和平时期绝对会被人不齿的大批量人体实验也好,都是“合理且合法”的,只要你是最终的胜利者,就没有人会指责你。
对于以上近乎强词夺理的道理,帝国特别是武器研发部门可谓深谙个中精髓。为了弥补兵力上的巨大缺口,精灵们在军备研发上称得上不遗余力。各种先进的常规武器之外,歪门邪道的东西也搞了不少。其中有些设想与试验就连“令人发指”都不足以形容其疯狂程度之万一,利用战俘生产制造有机生物兵器“奇美拉”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如果将那些隐藏黑暗中的疯狂全部发掘出来,其中蕴含的恶意足以让心理脆弱的人精神崩溃,而这一切疯狂的始作俑者——精灵阵营绝对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其他种族诅咒一千年,大家一提起精灵就咬牙切齿,联想到种种恶行。
然而事情并未演变成这样,哪怕是“奇美拉”投入战场的事情被曝光,精灵阵营也没有受到谴责和群起围攻,反倒在查理曼的尸体上顺利建国。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说穿了并不复杂。还是那句老话,胜利者不受指责,正义与邪恶不过是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另一种说法。如果你被指责,只能说明你胜利的不够彻底。
精灵们胜利的十分彻底,所以没有谁跳出来翻那些倒胃口的老账,即便是受害者家属,在史塔西老大哥们的监视下,也只能将怨恨和泪水憋在心底里。食髓知味的帝国武器研发部门就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迎接下一场战争,他们开始整合之前的经验教训,研发更符合未来战场需求的武器。而承载各种试验,收集相关数据,为武器研发提供参照依据的,正是像第500特种技术营这样的部队。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任何武器在量产列装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检验,通过测试比对后确认这种武器具备可靠的性能和实用性,验收合格之后,上级单位才会根据财政状况申请小批量生产试用,之后根据部队反应进行改良,然后才开始大规模量产。
第500特种技术营的主要任务便是正式列装前的实战测试检验,因此比起普通部队,其成员构成中技术军官的比例相当高,放眼望去不是白大褂就是蓝灰色连体工作服,看上去与后勤保障部队相仿,完全无法想象这票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高级知识份子上阵拼杀的模样。
不过他们本来就不会上战场,也就不存在出现这种情形的假设了。
要上战场的,是远比“奇美拉”更加凶恶且暴力的东西。
那是即便被称为“禁忌”也不足以形容其恶劣程度的产物,其存在正是肆无忌惮的傲慢之象征。
“——如您所见。”
爱德华.格罗特技术少校兴奋的反复搓着手,脸上满是谦卑谄媚的笑容,活像一个蹩脚的推销员。
“系统的测试已经告一段落,加速上升和降落冲击的测试也已经做了好几次,成功率高达97%,仅有的3%是在降落过程中出了一点小差错,在降落后15分钟内即可修复至正常状态。就目前状态而言,随时都可以投入作战。如果能在此次作战中获得确实的战果,整个项目必定能取得飞跃性的进展,对次世代的兵器开发也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长久以来困扰帝国的问题将会得到彻底……”
“我想知道的是——”
卡斯帕尔开口打断格罗特的发言。
明明对方的军衔和他一样是少校,即使依照军队条例,同等军衔时,文职军官比野战军官低半级,他的语气依然太过生硬。
这不是仰仗特权做出的傲慢反应,之前同样面对与他同级或军衔低的军官,他依然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尊重和礼仪,而现在……
冷硬的目光和微皱的眉宇正在无声的诉说心中的厌恶,若不是基于最基本的礼仪和矜持,卡斯帕尔心中的反感几乎就要喷发出来。
按捺着在胃袋里翻江倒海的吐意,卡斯帕尔问到:
“现阶段可投入的数量,能够满足需求吗?虽说是突袭,目标也不会老老实实束手就擒,一旦目标反应过来,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便出现大量损耗,能否及时填补空缺,不让包围网出现漏洞正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没有问题。”
技术少校扬起嘴角,谦卑的推销员面孔瞬间转变成洋溢着残酷的笑颜。
若毒蛇会微笑,想必也是这样的表情吧。
“吾等可爱又凶残的小鸟正是为了迎接这种战斗而存在的,她们无惧伤亡,也不会感到疼痛和恐惧。至于您所担心的数量问题……装备和零件方面的储备不必多说,只要核心部分没有受到损害,她们会根据现场情况调配器材和修正,一直坚持战斗下去,战斗开始后相关物资和部队也会持续投送,以便形成充足数量和火力去压制目标。最关键的核心部分更是不在话下,不管怎么说,那可是和蟑螂一样,就算放着不管也会不停生产出来的啊……”
凝视着眼前几乎要滴下毒汁的阴森笑容,卡斯帕尔发誓有机会一定要把这个疯狂科学家好好揍一顿。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9.跳马(一)
夜空中落下纷飞雪花,本应呈现银灰的厚重积雪反射着带有一丝血色的月光,仿佛将万物冻结的寂静中,踩踏积雪与呵气的声音格外刺耳且渺小。
如果给游击队各种任务列出一个艰苦排行榜,雪夜里站岗一定排名第一位。
山区里气温本来就比平原地带要来的低,落在身上的雪花会将防寒衣物一点点变成一件又湿又重的刑具,这时候零下十几度的晚风一吹,那滋味可不是区区“酸爽”可以形容的,冬天山里常常能发现冻成冰疙瘩的遇难者,一些人最后被冻到发狂,居然将衣物全部脱掉,在雪地里狂奔,直到力竭而死。要是遇上暴风雪,连发狂的机会都没有就会成为僵硬的尸体,深埋在积雪之下,要等到来年雪融之后才有机会被人发现。不难想象,没有热食喝热水,在连个聊天对象都没有,不能生火也不能缩在房屋被窝里的漫长雪夜里,值夜岗几乎可以说是一件足以让每个经历过的人都终生难忘的艰苦任务。
即使如此,也没有哪个游击队员会拒绝承担这项任务,毕竟没有谁想被夜袭的敌人堵在被窝里,穿着裤衩被打成筛子。不想死得这么窝囊就只好不论风霜雪雨,每晚安排明暗双哨站岗。
一阵犹如癫痫发作般的剧烈抖动后,巴尼觉得身上似乎暖和了一些,他哆嗦着从怀中取出酒壶,辛辣又暖和的酒精饮料划过喉咙,一条咸肉干丢进了嘴里。
原则上站岗时间是不允许用餐的,更不用说饮酒。不过游击队本来就不是正规军,在无法保持稳定补给供应的环境下,他们只好便宜行事。比如站岗时间饮酒,饮酒确实会使人反应迟钝,酒精还会造成人体温度加快流失,过量饮酒更是会严重影响执行任务。不过在漫长的冬夜里,酒精饮料确实能促进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提升体温,减少四肢末端冻伤的可能。在不能生火暴露哨位的寒夜里,这是游击队能入手的最佳贴身取暖工具了。
酒精刺激之下,身体的颤抖也暂时停了下来,巴尼再次睁大双眼搜寻茫茫雪野。
正常时期,冬天是山民停止大部分活动,安心待在家里的休息期。此前腌制食品、收集燃料、修补房舍都是为了熬过冬天而做的准备。
在美丽又毫无慈悲的冬之女神支配之下,就连最勇敢的猎人也不敢肆意进山活动。
同样是山民后裔的“欧根亲王”旅亦清楚这一点,早在第一片秋叶落地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行动。
目标不是歼灭也不是扫荡,而是打断游击队的越冬物资储备工作,将游击队早早赶进森林和山区里,之后持续封锁山区,由严寒和饥饿来吞没游击队。
——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这大概是最省钱省力的反游击战方式了吧。
跺了跺快要失去知觉的双脚,巴尼如此想到。
才刚完成初级扫盲教学课程的巴尼不知道什么是“消费比”,什么是“战略”,但他知道什么是省钱,还有怎么做才能省钱。前身是财团的帝国知道怎么赚钱,也理当知道该怎么省钱,既然他们头脑好到能把查理曼王国打翻在地,那他们当然没理由错过一种既省钱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部分“自由军团”的成员抱有和巴尼相同的看法,防卫军固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经验丰富,而且不用为供给问题发愁。可向易守难攻且机械化部队难以行动和发挥的山区及森林发动大规模攻势是“舍长就短”——这已经被之前的多次战斗所证明。因此与其在效果可疑的围剿作战上浪费资源,不如在秋天就开始以打乱游击队越冬物资储备为目标的袭扰,之后在冬天对游击区建立起足够完整且牢固的包围封锁线,如此一来不少游击武装很难撑过第一个冬天。就算侥幸活到开春,幸存者是否四肢健全,还有多少战斗力也是个存疑的问题。
不过“自由军团”的上层并不这么看。
——敌军的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扑灭一切反抗力量,他们不会容忍上万机动部队整整一个冬天蹲在碉堡和铁丝网后面无所事事。
——为了能确实消灭游击队,在驱赶和封锁作战之外,帝国多半会进行一次中心开花、外围全线进犯的立体式进攻。
——从敌人一系列调动的迹象来看,这次进攻很可能在新年前打响。
上位的长官们是如此说的,尽管还没有具体的情报支撑长官们的判断,不过鉴于此前一系列正确判断帮助游击队躲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让“自由军团”持续壮大的事迹。巴尼也只能选择信服了。
“那些尖耳朵鬼子,到底会在什么时候杀过来呢?”
将疑问和雾气一起从嘴里吐出,年轻的游击队员茫然的眼光投向无边无尽的黑暗彼端。
#############
“如果他们打算动手的话,应该就是这几天了,估计雪一停,天放晴之后就会开始行动。”
“在平安夜到元旦新年期间发动突袭?好吧,这的确很像他们的做派。”
女孩摇了摇头苦笑,曾经在那边待过的她很清楚,防卫军在行动时期上向来慎之又慎,任何一个作战行动日期都是基于部队调动和天气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没有一次是心血来潮拍脑袋决定的。
在冬季的山区里行动,就不得不考虑风雪的影响。特别是这次行动是诸兵种立体协同作战,参战部队必须协调一致,如果最重要的空降突击部队和空中力量无法出动,其它地面部队就算勉强出动,也只能打成一场标准的扫荡合围。这等于此前的所有努力全部白费,他们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果。
在以上考虑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时期正是人们心理上比较放松的时期,对于突袭更没有防备。一旦战斗打响,突袭造成的猝不及防和扰乱指挥体系的效果会更明显。
“只要还在降雪,围剿作战就只能推迟,我们就能让部队更加分散隐蔽,避开敌军锋芒。绕到他们的背后袭扰后勤线,打乱他们的部署,使之不能首尾相顾。我们还要持续破袭交通线,袭扰敌军驻地和物资储藏地。迫使他们尽早结束围剿,返回后方守卫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据点。如此一来,这个冬天就算是撑过去了。相信凭借着反围剿的胜利,我们能吸引更多不甘被奴役的人加入我们的事业,这对下一步战略的展开将会是个有力的保障。”
少年起身侃侃而谈,摇曳的火光照亮满是坚毅果决的侧脸,攥紧的拳头举至胸前。
“独.裁……不管是多么英明的君主,多么优秀的皇帝,要让一个人来决定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轨迹——这种事情终究不可能持久。人类的前进,历史的前进,不应该由路标来决定。”
那是起誓一般的话语。
也是发自心底的祈愿。
哪怕可能会被多数人批判,也抱定了觉悟要和众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将这条革命之路进行到底。
——不知我等是愚是狂,唯知一路向前奔驰。
仅此而已。
纤细的臂膀抱住少年,带有体香的吐息和背上传来的柔软触感带来一阵莫名的安心感。
“我们……会赢的。”
紧握着攥紧的拳头,像是安慰又像是回应誓言的话语在背后响起。
就在年轻的革命伴侣沉浸在仅仅片刻的温存之际,距离他们90公里外,成群结队的钢铁爬虫正在进行作战前的最后检查,众多多足金属兽将自己的长足深深扎入雪地之中,修长的背部组件指向隐没在风雪与地平线之下的目标。
距离“跳马”作战全面启动,还有不足十五分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9.跳马(二)
“跳马”作战会是一场以高强度突袭展开的围剿扫荡战。游击队对这一点有着精准的预测,他们甚至猜到会是空降突袭。可更进一步——突袭的目标、突袭部队的规模与构成、使用装备、作战开始时间、外围部队的序列与协同——这些至关重要的情报完全是一片空白。
防卫军的保密工作一直很到位,他们的种族倾向也变相增加了潜在对手获取高等级核心情报的难度。受限于“看不见的天花板”和种种保密条例,人类官员和士兵触碰核心机密的机会微乎极微。安插在保安警察里的内线也只能提供一个大概情况,即防卫军在近期可能针对游击队采取一次大行动,更进一步的情报就是一片空白了。
实际上,就算防卫军内部有变节者,他也不可能及时将情报送出去。因为参战部队除了指挥官,完全不知道详细内情,直到x-1日,即行动前一天,参战部队的师一级指挥机构才会接到正式的行动命令。在此之前,所有参战部队都在军营内待机,任何通风报信的行为都会将自己暴露。就算这个内线甘愿冒着身份曝光的风险把情报送出去,而且无比幸运的送出去了,在严密的封锁线和全方位电子干扰的拦阻下,这份情报也绝无可能及时送到游击队手里,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即便如此,游击队还能把握到“跳马”的大方向,也算是非常了不起了。
要知道,一开始,就连防卫军内部对是否要采用空降突袭方案也是充满争议的。
防卫军对突袭一点都不陌生,几次突袭中也少不了伞兵在内的立体空降作战,在现代空降突击作战的经验上有着他国同行无法企及的丰富经验。对这种划时代战术的各种利弊,他们有相当深刻的认知。
作为闪电战的重要一环,伞兵就是要深入敌后,绕开敌军的防线,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对其防守的薄弱部位或指挥枢纽等目标发起突然袭击。
此前的战争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术,空投到战线后方的伞兵常常化妆成查理曼王家陆军士兵或宪兵,占领、破坏重要的桥梁及物资存储地,搞乱路标,猎杀传令兵,造成查理曼军队后方的混乱。当装甲集群从阿登森林中杀出来展开侧后包抄的过程中,很多查理曼军队就是在一片混乱中被防卫军的战车碾了过去,连像样的抵抗都没能做到。这里面除了装甲突击集群如同闪电般的快速行军,伞兵的渗透扰乱也功不可没。
可以说,只要你方式用对了,只需要空投一个伞兵营就能给对手造成无穷无尽的麻烦,有时候甚至就是一场灾难。但反过来说,如果你方法有误,那就变成送人头了。
伞兵空降最大的问题无非是情报是否准确,以及能否在短时间将足够规模的部队和装备空投到指定地点。
情报不准,轻的是扑个空,浪费资源和时间,严重的就是直接跳到陷阱里,白给人家送人头和装备了。空投下去的部队不够集中,数量不够,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制力量,又或者干脆空投位置远离目标,还是无法达成目的。
撇开情报准确问题不谈,空降部队规模的问题可以通过集中运输设备和部队来解决,但此次作战的地点——阿尔卑斯山脉正处于风雪之中,这种天气冒然进行大规模空降与自杀无异。就算飞行器没问题,伞兵和他们的武器存储桶也很可能被风吹离目标区域,要是滑翔机的话很可能连人带机直接坠落山沟里了。
从结论上来讲,必须要有一种不畏风雪,无需出动大型空中运输器具,能成批快速降落目标区域后迅速集结的手段。
听上去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
可这种天方夜谭一样的投送手段,确实存在,其原型甚至可以追溯到飞机和火箭发明之前的公元前。
没错,这里说的就是最早应用抛物线弹道的攻城器具——投石机。
应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和惯性定律,将石头弹丸施加动能后抛射至空中,当弹丸爬升至最高点后开始快速下坠,自身质量和惯性加速叠加形成的动能足以破坏坚固的石质城墙。有时候根据需要,还能将燃烧物抛掷到城内引发大火——在火药和大炮被发明出来之前,投石机无异是最重要的攻城器具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投射工具之一。
当然了,用投石机送人上天还是太过异想天开了一些。赋予的加速动能不足,上升高度连打开降落伞必须的高度都不够,投射重量有限——以上种种问题制约下,那些试图利用投石器飞向远方乃至天空的先驱最终都搭上了去地狱的快车道,用自己摔得扁扁的尸体告诉世人,想要用投石机上天,只会达成另一种意义上的“上天”效果而已。
防卫军也没有异想天开到指望用投石机去搞空降,这根本是在谋杀部下。
不过——
他们没有说要用投石机,而且投射到目标区域的,也不是血肉之躯。
十五架巨型金属昆虫一字排开,修长的六足与无数驻锄(spade,一般指安装在火炮支架尾端,用于固定火炮位置的部件,避免火炮因射击时的反作用力发生位移,也被称为助锄)深深嵌入积雪与泥土之中。
锁定全部关节,将自己牢牢固定后,金属昆虫展开后背上长达90公尺的轨道,迎着凛冽的风雪指向地平线之下的群山洼地——“跳马”作战的核心目标区。
四周早已准备多时的小号金属昆虫依序攀上轨道,作为先遣部队,它们装备了标配的两挺7.92㎜通用机枪或一挺40㎜自动榴弹发射器。与搭载火焰喷射器、六联装铁拳发射器、单装75㎜无后坐力炮或12.7㎜重机枪,足以应对轻装甲目标的第二梯队相比,未免显得有些火力不足。不过考虑到它们的对手是缺乏重装甲力量和重武器的游击队,光是这样的配置也有火力过剩的嫌疑。更何况两个梯队抵达目标区域的时间不会超出十五分钟以上,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火力不足的问题。
1...510511512513514...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