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不急不躁,以令人敬畏的耐性和理性来控制事态的进展,让事情总是能以恰到好处的节奏朝规划好的结局前进。这正是李林最令人畏惧之处,也是帝国之所以成功的关键。
完全无法想象那个李林会突然随性搞出这么一出,这一点都不李林。
“我们任何时候都很认真,正如你们一样。”
卡斯帕尔耸耸肩,一脸的不屑。
“你让你的学生去守护搭载电磁脉冲的飞船,打算混在参加庆祝活动的飞船群里,伺机发动攻击。你认为伪装工作足够以假乱真,足以坚持飞到会场上空启动电磁脉冲,让这一切全部结束?你才是小看了我们。”
“……新型机吗?”
“没错,正是‘沙拉曼达ii。年轻人的问题就让年轻人自己去解决。我们就别当电灯泡了。”
“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监视并消灭帝国的敌人,那个搭上‘沙拉曼达ii’的年轻人也一样,我们是帝国的士兵,服从命令,消灭敌人正是我们的天职,有什么不对吗?”
无可挑剔的回答。
身为军人,身为暴力装置,服从命令,消灭敌人,这实在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道理?逻辑?人道?人情?
“‘帝国的敌人’会被消灭掉,这样不是很好吗?”
在命令面前,正派人的常识毫无意义。
恰在这时,会场内响起雄壮嘹亮的前奏,街道上的喧嚣转瞬间消失无踪,所有人并拢脚跟,垂手立正,抬头仰望放送终端里的升旗台。随着军乐队指挥用力摇下铃杆,黑白红三色国旗高高飘扬,歌声响彻云霄。
——帝国,帝国,你高于世间万物。
会场内,街道上,工厂,学校,码头,车站,军营,成千上万人用同样严肃端正的面孔,以同样庄严的声调唱颂着帝国国歌。
########
整齐划一的歌声响彻帝国全境,却无法传递到散布死亡的天空中,无边无际的青色中,一道银光在云层中来回穿梭。
那道银光一次次画出令人沉醉的优雅弧线,每一道弧线都犹如艺术家的神来之笔,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怎样的杰出画师,能以天空为画布,创造出惊人的杰作。
可如果被问到是否愿置身那美丽的一笔之中,想必没有人会回答“愿意”。
那是极度凶暴的美丽,执笔的乃是死神。
视野不断拉近、放大,银色弧线的最尖端乃是一只蜂。
以金属制成的蜂长约7~8公尺,通体光滑流畅,闪烁金色光芒的虫翼给予了机体惊人的速度。以音速6倍飞行的金属之虫挥动激烈的风压撕裂晴空,在云海与苍穹之间穿梭飞舞,几乎包揽了前后左右全方位的视野中,一个点吸引了蜂所有的注意。
在高空中的蜂眼里,那只是一个点,可在地面上的人抬头望去,只能看见一头浮在空中的巨鲸。
宣传用飞艇。
在飞行船高度普及的当今时代,拥有庞大躯体的巨大飞行物对地面上的人们依旧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每当那些雪茄形状的大船飞过头顶时,人们都会争相仰望其身姿,或欢笑,或致敬,或追逐飞船洒下的传单和彩纸。在这种孩子气的行为中充分释放生活的压力,恣意解放爱凑热闹的天性。
与180公尺长的飞行船相比,那只“蜂”实在过于渺小,居于高空使得它更显渺小,加上背对太阳,不是特别去关注,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天空中有这么一个异样的小东西存在。
确认了飞艇的位置、航向、速度、空中的风速、气压等参数后,蜂在距离地面九千公尺的高度停了下来,摆脱了重力束缚的蜂的内部汇聚起起澎湃的电力,机体腹部的多节式可动机构弯曲起来,尾部末端的某样东西对准下方的飞船伸展开来。
那是如同长枪般的电磁炮轨道。
展开轨道的同时,蜂的身体涌出扭曲翻腾电弧,在无穷无尽的苍穹中留下一道爪痕后消失无踪了。
稍迟了一刻,雷鸣般的爆音在天空中扩散开来。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6.彩虹之上(三)
每秒飞行11公里的20mm炮弹面前,纵然是大战舰最厚的炮塔正面装甲或装甲指挥塔也有如薄纸一张,毫无防护的民间飞行船更是连薄纸都不如。如果没有意外,这一击应该会打出过穿,飞出船体另一侧之后爆炸。
蜂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特意飞到高空,与四台呈四边形布置的主引擎中的两台保持直线,以斜角射入的炮弹将一次摧毁两台主引擎,爆炸产生的次生破坏多少会影响剩余两台主引擎的运作,如果运气够好,一次攻击就能让那条船失去全部动力。
裹挟着电火花出现的暗红色闪光贯穿天空,经过电磁场多级加速的弹丸化作笔直的光线直指目标。敌我间八千多公尺的高度差在连眨眼都来不及的刹那便被跨越,两台主引擎被狙击命中,剧烈爆炸的火光连距离地面九千公尺的蜂也看的一清二楚——事态并未如此上演。
选用的武器,发起攻击的时机,发射角度和炮弹的初速——全都没有问题。
可就在暗红光芒即将命中目标前的瞬间,巨大雷霆将天与地连接在了一起。在犹如撑起天空和大地的雷霆巨柱面前,炮弹被扭曲了前进方向,转向远离飞船的天空,最终化为苍穹中的一个亮点,消失的无影无踪。
高强度的雷击术式,从输出功率和破坏效果来讲属于高等级攻击术式。如果刚才那一击的目标在近距离直击命中的话,蜂也难以承受。
面对突发状况,蜂没有任何动摇和踌躇。
身为兵器,其浑身上下没有分毫可以称之为“犹豫”或“踌躇”的要素,与之并肩作战的搭乘者对这种情形更是早已有所预测,事到临头根本动摇不了他。
——目标健在。
——原本就没指望一击就能结束一切。
——执行战术预案0027。
——准备接近战。
冷冰冰的电子合成音与毫无起伏的人声重叠在一起,没有杀气也没有温情的冷漠气息一瞬间膨胀开来,蜂笔直的冲向下方正在掉头进行闪避机动的飞船。
蜂的动作快如迅雷,与刚才的炮击相比毫不逊色,高超音速垂直俯冲下犹如一把无形的巨剑劈开空气,整个天空也不禁为这一击发出哀嚎。就在蜂不断加速俯冲之际,下方的目标似乎也发现了异常,他们一边慌慌张张的张开弹幕,一边调转船头试图进行机动规避。然而在以高超音速杀来的蜂面前,这笨拙又徒劳的努力连可笑都算不上。
速度本身就是最大的武器。
从九千公尺以6马赫一口气冲下来,这时候就算丢出一颗小石子都能让飞船散架。相对的,民船上的防空武器既没有那么大的仰角,在船体进行大角度转向时要想用肉眼跟上蜂的移动,计算出射击提前量,抑制住恐惧和颤抖,将子弹准确的洒向蜂,无异于痴人说梦。
唯一可虑的只有连电磁炮都能弹开的雷击术式,前面已经说过来,要是正面直击命中,蜂也吃不消。
然而,就连这个,蜂也有办法对付。
——术式反应确认。
——前方高能量反应确认。
——建议进行规避。
——否定,展开“反射单元(bit)”。
——反射单元展开。
受角度和观测手段所限,飞船上的瞭望手和开火的炮手未能看到垂直坠落的流星后方飞散出一些血红色的碎片,这些碎片以极快的速度冲向蜂的前方——
恰在此时,第二道雷击自飞船上空爆发,其强度甚至超过之前。仿佛要撕裂整个世界,将蜂彻底抹掉一般的洪流直冲天际,毫无偏差的击中蜂的正面。青白色的强光炸裂开来,这道光芒是如此强烈,就算闭上双眼用手遮挡住眼睛,依然能看到燃烧一般的血色。
就算是用高强度素材制成的机体,面对如此强力的雷击,应该也……
船员们的期望连一秒都没撑过,雷霆四散,钢铁之蜂冲破能量的洪流,继续笔直的冲向飞船。
“怎么可能——”
不知是谁发出这样的惨叫,还未等话音落下,螺旋状的电弧包围住船体,来不及制动也不想转向的蜂一头撞在电网上,顿时火花四溅,类似小规模爆炸的轰鸣,强烈的光芒包围了整个世界。
“真了不得。”
一名带着墨镜,身穿工作服的金发女子仰望着头顶不断炸裂的强光。
电弧本身的亮度就足够让人头晕眼花,在与物质接触放电时释放出来的光亮更是强化了数倍以上。就算戴了墨镜,滤掉一部分强光,最终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强光依然足以暂时剥夺视觉,让眼前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模糊光影吧。
这名女子却若无其事的仰望着亮度不断增强的雷光,仿佛那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听她用近乎感叹的语气继续说到:
“判断能力、反应速度、对武器装备的理解和运用都已经可以算是完成了。再进一步完善,然后投入战场的话,确实会造成颠覆性的后果。一想到那时候天上飞的、地上爬、水里游的都是钢铁爬虫,还是死心眼又狡猾的机器虫子……我觉得上门推销垃圾商品的家伙都比它们可爱。”
就在她感叹的时候,接连爆发的轰鸣里加入了一些异常的声音,那声音迅速增强,甚至压倒了雷电轰鸣。
那是用指甲搔挠玻璃或金属一般的声音。
啪嗞啪嗞咯吱咯吱。
每一次声音响起,火花都变得更加激烈,用电光围成的栅栏也渐渐地朝向内侧凹陷。
“喂喂,那可是一百万伏特耶,麻烦有点常识好不好。”
女子蹙眉吐槽着。在她的认知里,60公尺高的巨型危险种撞上这道电墙也会被烤焦。那只钢铁之蜂非但毫发无伤,甚至开始强行突破。
就算事前看过相关战斗记录,已经有了很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方的实战表现也完全超出事前所做的最恶劣的状况预估。
喀嚓一声,向内侧凹陷的电磁屏障开始龟裂,类似硫磺的恶臭一下子扩散开来。裂开的立场碎片中,隐约可以窥见昆虫复眼一般的复合式传感器正闪烁着凶恶的红光,扫视着甲板上的每一个人。
随着电磁屏障的崩溃加速,蜂的身姿与不被雷击伤害的秘密也趁现在人们眼前。
细小的碎片围绕着蜂飞舞,那些碎片犹如护卫蜂王的臣下,散出红色磷光包裹住蜂的身体,将一切危险隔绝在外。不管是雷击还是高温,全都无法越过摇曳的磷光。蜂一点点的前进,红色磷光将破洞一点点扩大,蜂的前半身已经探入电磁屏障内侧。
“新型精神感应兵器?伴随攻击机的变种?”
女性眯细了眼睛,第一次发出凝重的声音。
“帝国那帮疯子,到底造出了一个什么怪物。”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6.彩虹之上(四)
阿克西斯冲击、脑量子波感应力场、超科学、超现象。
这是帝国科学家们对从脑量子波感应框架溢出的磷光的称呼,在帝国军方和学术界,这是最高等级机密,仅限极少数有对应权限者允许接触。相关研究项目及进展也一并列为最高等级机密,外界完全无法得知帝国在这方面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他们到底又搞出了什么歪门邪道的东西,会对战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共和国及“自由军团”因为手头上有脑量子波感应框架机体的缘故,多少比诸国好一点——也仅仅只是好了一点的程度。他们只知道在特定情况下,搭乘者的脑量子波到达某个区间时,脑量子波感应框架会发生共鸣现象,伴随着释放出一种彩色磷光,这种磷光具有类似物理能量的特性,可以抵御物理冲击,甚至可以推开比自身重数百倍、数千倍的巨大岩体。至于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到底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要如何引发此一现象,如何加以控制以实现怎样的效果等等,到目前为止完全是一头雾水。
对帝国方面的研究进展,他们只知道在之前的战争末期,当时的亚尔夫海姆防卫军已经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近了实用化,他们还知道防卫军的技术部门重点着力于将恶意、杀意等负面情感经脑量子波感应框架转化为能量,使之成为一种力量强大的武器。可他们所知的也仅限于此,这项研究在进入帝国时代后所取得的进展与应用,是否进入实用化阶段并投入测试等等关键性情报,完全是一片空白。
现在有实际运用这项技术的新型机出现在眼前,并且直接演示其效能和威力,法夫娜不禁有些激动起来。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常情况下绝对无法获得的技术情报,还有最新的战术验算法则,机体的极限性能,新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简直就像是技术情报的大丰收,又或是摆满了珍稀食材的饕餮盛宴,如果能顺利获得相关情报的话,对共和国的技术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虽说要消化、理解这些技术绝非朝夕之功,但起码可以掌握帝国方面的最新技术情报,作为交涉筹码来换取诸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支援或让步,有可能的话还能拟定反制的战术……总之根据不同的场合与需求,这张牌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为共和国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助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能活下来,至于如何完整虏获机体,并且设法运到共和国,那都只是细枝末节了。
“高空高速高机动,且搭载新型感应兵器的迷之试作机,如果是高空机动战的话,我连背影都看不到,就被绕到背后来上一发了吧。”
“石斛兰”的速度也不差,如果是比直线加速能力,并不比“沙拉曼达ii”逊色,但由于规格过于庞大,且搭载大量重型武器,其在灵活性上远不及对手。不过这倒不是说作为新型机“沙拉曼达ii”就一定比“石斛兰”优秀,分分钟锤爆这位老前辈,两者的定位本来就不同,一个是以歼灭对手夺取制空权和压制地面为主的战斗机,另一个则是兼职据点防卫和战线突破,既要充当截击机,又要充当重战车,硬要说谁比谁优秀,只能靠数学模型和脑补来模拟了。
眼下两架象征着两种极端设计思路的机体终于能踏上同一个舞台,一较高下了。
不过——
“遇上强大的对手不绕开,直接怼正面,这一点值得称赞。但是啊,你难道不会觉得这太老实了一点?”
法芙娜攥紧了拳头,龟裂的电磁屏障一口气复原,半个身子探入屏障内侧的蜂一下子被缩小的洞口卡住,尽管有红色磷光护体,并未受到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却完全进退不得,被牢牢固定在上方。
“这样一来,你引以为傲的机动力就彻底被封死了。”
法芙娜露出了促狭的微笑,双眼紧紧盯住兀自挣扎的蜂型机体。
尽管机体各有所长,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处于同一水平,但负责操作这些战争机器的是菜鸟还是老手,区别就大了。
换成是老鸟,绝不会在第一击失手后继续正面硬怼,更不会碰了壁之后还一门心思想要正面突破。换成是老鸟来干这件工作,多半会充分利用自己机动性优势接连展开带有牵制和骚扰性质的攻击,灵活运用打带跑的战术,针对轮机舱、升降舵、引擎、舰桥等核心要害区展开狙击,迫使对手持续维持术式的高输出,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压迫对手,等对手精疲力竭出现破绽时再一鼓作气针对一点展开强攻,彻底撕开防御网。
这架机体却没有选择那么做,而是仗着自己的性能和新兵器,硬是从正面突入障壁。完全不顾这种行为可能对机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去思考对手是不是还有什么后手,纯粹只是一味蛮干而已。
是因为时间紧迫,被下达了必须赶在时间点之前了结一切的指令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是不幸,要是没有这条命令,它本可发挥的更——
“撤回前言。”
法芙娜的声音一下子冷了下来,透着战意和杀气的低语在噼啪作响的电火花炸裂声中也显得格外清晰。
“误以为这种小把戏能封住行动,甚至在不必付出伤亡的前提下捕获完整机体的我才是太天真了。像你这样的怪物,不抱着必死的觉悟的话,是赢不了的。”
已经用不着客气了。
甩掉话语中的些许焦躁和紧张,法芙娜露出布满金色鳞片的右爪,双眼紧紧盯着头顶上不断绽放红白交错光芒的一隅。
在她凶恶眼神的前方,红色磷光正一点点膨胀开来,此刻的破洞已经大到足以容纳一打“沙拉曼达ii”进出的地步。
红色磷光的正中间,好整以暇的敌机正睥睨着法芙娜以及她脚下的船。
没有任何信号,也没人打响发令枪,双方同时从原地消失。
从静止状态一瞬间加到最高速。金红两色的闪光,不断交错碰撞,将晴朗宁静的天空撕成了碎片。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6.彩虹之上(五)
那是炼狱。
最炽热的地狱也望而却步的狂暴,最寒冷的地狱也为之却步的冷酷,超越地狱的危险致命之地,那便是炼狱。
亡魂幽鬼和世间生灵皆不敢靠近,唯有远远观望的炼狱中心,两个异形正激烈的厮杀着。
实际上,它们才是炼狱的本体,是它们造就了这个超高速的炼狱修罗场,每一次机动,每一次攻击,都让炼狱变得更加致命与疯狂。
狂风呼啸,雷电轰鸣。
高超音速飞行产生的冲击波相互碰撞、啃食,随着不断变换的机动轨迹反复交错摩擦,超音速的狂风反复摩擦,由于电磁场激烈变化,雷击术式的威力也不断提升。原本寒冷的高空因为狂风和雷电已经变成了熔炉一般的炼狱,任何生物一旦踏足,立即就会化为灰烬。
在这炼狱之中,异形们起舞飞翔的身姿竟然酷似天使一般。
“石斛兰”接连撒下导弹和火箭弹的大网,超过百枚的火箭在天空中留下立体辐射线一般的轨迹,或笔直,或描绘出繁复错综的轨迹,再加上大口径粒子炮的精准点射——全部攻击一道构筑起一张没有任何缝隙的死亡大网,位于网的正中央,所有武器飞行轨迹的交错点之上的,正是外形酷似蜂的“沙拉曼达ii”。
被各种致命武器所瞄准、包围,“沙拉曼达ii”却没有一丝慌乱,无视逼近的危险,以近乎悠然自得的姿势在天空中起舞。
导弹与火箭接连爆炸,轰鸣与闪光撼动着整个天空。
声势不可谓不大,破坏力也是相当可观,如果打在地面上,可轻松夷平一个街区,用来集火攻击一架机体,就算是超重型战车也会被当场还原成零件。可当“沙拉曼达ii”冲出烟雾时依然完好无损,连一道刮擦都没有。
所有的导弹和火箭都提早引爆了,但这并不是无线电近炸引信(vt引信)的缘故,这种引信会根据反射的电波信号强度在合适的距离上引爆,从而用弹片、冲击波来破坏目标。所以安装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火箭弹、导弹都会在触碰目标前就爆炸,这完全是正常现象。
但在两三百公尺开外就爆炸的话,可就一点都不正常了。
两百五十公尺。
这是除粒子炮之外,一切攻击能够靠近“沙拉曼达ii”的极限距离,没有一发炮弹、导弹、火箭弹、子弹能够突破这道防御圈,继续前进哪怕一根头发的厚度。
在抵达这个绝对距离或之前,以“沙拉曼达ii”为中心,无数的银光会朝向四面八方迸发开来。普通人的肉眼只能看见扇形或环形的银光闪过,接着爆炸就接连发生,连到底发生了什么都来不及理解。法夫娜的双眼却能捕捉到那一瞬间发生的的真相。
——全都被斩断了。
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总结就是这么回事。
所有导弹和火箭弹全部运作正常,老老实实的按照设定好的程序飞向目标,但是一进入三百至两百五十公尺的范围内,覆盖“沙拉曼达ii”的流体金属装甲就会分解、重组成截然不同的形态。
原本流体金属装甲是一种被动防御措施,常温常压下呈现液态,由中央处理器发出特定周波数的电磁讯号促使流体金属发生质变,根据需求来转变为不同形态的材质应对各种攻击。有时候可能是类似渗碳钢装甲,有时候是复合装甲,有时候是间隔空隙装甲,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高输出的常规兵器直击命中,一般的攻击都能防御下来。但随着计算处理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流体金属装甲也可以用于中近距离攻击。比如组成鞭子或刀刃,将敌人切成碎片。
如果继续提升处理能力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
答案就是眼前这一幕,主动防御式流体装甲。
不是被动承受攻击,而是像近防炮拦截导弹一样,在对方的攻击进入有效杀伤范围前就把它打下来。
从“沙拉曼达ii”表面分离出来的流体金属一边延展,一边以超音速流动,犹如发丝般纤细的流体金属丝同时兼具锋利和韧性,编织出绝对致命的防御圈,任何进入以机体本体为中心展开的半径三百公尺至二百五十公尺的球形区域的物体都会遭到以四至五倍音速劈砍过来的流体金属丝的狙击,不要说是导弹、火箭弹,就算是“石斛兰”表面的复合装甲都承受不了这种斩击。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还有粒子炮吗?导弹穿不过去,总不见得粒子束也会被劈开吧?那可是瞬间能将几公尺厚的金属汽化的高温粒子束,头发丝一样细的流体金属还没碰到就会蒸发吧。
诚然,这是正确的见解。
只针对流体金属防御圈的话,这真的是无比正确的见解。
1...558559560561562...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