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抱定同归于尽觉悟的一击,被容易到可怕地停了下来。
悬浮在钢铁之蜂右侧的红色长剑一瞬间延长拉伸,化作劈开万物的狂风对准法芙娜落下。
——结束了。
法芙娜意识中的一隅响起一个冷淡的呢喃,当她意识到男孩般的声音所指为何时,她已经带着彻底被涂成鲜红的视野和破败不堪的机体残骸一起坠向地面。
连看都没有看一眼手下败将的末路,“沙拉曼达ii”鼓动翅膀冲向下方的飞行船。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6.彩虹之上(九)
“左满舵!两舷全速!左舷弹幕太薄了!你们在搞什么?!谁教你们开炮的?!你奶奶吗?!”
伪装飞行船“亚德利安”号船长达蒙上尉对着传声筒声嘶力竭的大吼着,平日里见惯了船长严肃刻板形象的船员们从未想到,自家穿着睡衣都一股浓浓军人气质的舰长居然也会有抓狂的时候。
不过他们显然没有时间为此感到惊讶了,要知道死神就在外头,就在他们的头顶上,哪怕一秒钟的浪费都是在挥霍自己和同袍的生命。这些船员并不怕死,但他们并不想乖乖被做成血肉奶酪,只要还有一口气,他们很乐意用这条命来换取一个朝帝国吐唾沫的机会。
这些都是旧王国时代的老船员了,他们曾经穿越过狼群肆虐的汪洋,经历过攻击机和mds无止尽的绞杀战。在战败后忍受着成为败军之将的耻辱和亡国之痛流亡海外。一边在共和国的海空不断重复着枯燥乏味的模拟训练,一边看着留在故土上包括孩子在内的平民战士不断挺身而出,不断被帝国杀死……长年积累下来的酸楚滋味终于在今天有机会一齐释放出来。
此时此刻已经没人在乎自己是否能或者回去,他们只想要向祖国的敌人还以颜色,哪怕是一道擦伤也行,只要能让帝国,让那个在天空中肆意收割生命的死神负上一道伤痕,在所谓“不可战胜的帝国军”脸上涂上一抹羞辱的油彩,对他们而言就是胜利。
如此简单的事情却无法如愿。
漫天飞舞的弹幕连“沙拉曼达ii”的影子都追不上,齐射炮、手摇转管机枪、从“军团”残骸上拆卸下来的机枪、机炮——没有任何一件武器能够触及“沙拉曼达ii”。
与“沙拉曼达ii”相比,所有武器都太慢了。
要不是电磁炮炮弹在此前的交锋中消耗殆尽,恐怕这场无趣的战斗早就以“亚德利安”号被打成漏勺告终了吧。然而这并不能视为幸运,在双方实力差距太过巨大这一事实面前,这反而造成“亚德利安”号船员必须面对更残酷的死亡过程。
与之前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大胆泼辣相反,此刻的“沙拉曼达ii”使用的战术极度谨慎——近乎于可怕的谨慎。
如果使用高超音速突击加上流体金属之刃,恐怕走不上一个回合,“亚德利安”号就被劈成两截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效率还高于电磁炮。“沙拉曼达ii”却舍弃了这一方案。其原因无非是担心诱爆电磁脉冲发生装置,电磁脉冲的扩散速度是光速,一旦在近距离起爆,“沙拉曼达ii”完全来不及逃到安全距离。
是故,它选择用针弹来给目标开孔。
比起电磁炮,针弹的初速和精准度都要低一些,威力更是天差地远。不过两者的用途定位本来就不一样,一个是追求单发精度和威力的狙击类武器,另一个是以密集弹幕来淹没对手的霰弹。不可能光凭一堆靶场上的参数就轻易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
只是,如果是比那一边造成的效果比较残酷的话,针弹将当之无愧的胜出。
单发乃至一整片弹幕砸下去可能都未必能做到一击致命,这就导致“亚德利安”号死亡的过程变得缓慢而痛苦,不过这也是“沙拉曼达ii”所追求的效果。
是要被活活凌迟致死?还是不顾一切把压箱底的王牌就在这里用掉?
不管哪一种结局,从完成任务的角度来讲,都是“沙拉曼达ii”的胜利。在最大最麻烦的碍事者已经倒下的现在,它有充足的时间来陪那条船来做选择题。倒是那条船上的人需要抓紧时间,要不然连遗言都来不及留下。
银色光雨接连撒下,船体乃至船员身上一再增添大大小小的窟窿,船壳已经被打的犹如带孔奶酪一般,鲜血在空中飘舞,船员凄惨的尸体隐约可见。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弹着点正不断靠近轮机舱与引擎,按照这个节奏,最多三分钟,“亚德利安”号将失去动力,一头栽向地面。
——歼灭目标。
没有胜利的喜悦,也没有完成任务的欣慰,电子合成音发出对“亚德利安”号的死亡宣告。
强劲的电磁讯号在空气中轰鸣,附着在船体上的、在空中飘舞的流体金属纷纷翻卷汇聚起来。不到一秒,一根白银长枪悬浮在“亚德利安”号的左舷三百公尺外,枪尖对准船体上一处破洞。
将白银长枪与破洞连成一条直线,顺着直线继续延长,便是轮机舱。
这一击将彻底决定胜负。
长枪化为雷霆,直刺目标的心脏。
或许比不上电磁炮,威力依然足以贯穿剩余的隔舱直接刺中轮机,紧接着流体金属会从贯穿的一点渗入轮机内部,将这条船的动力源刺得千疮百孔。
对人工智能验算出的结果毫不怀疑,通过感官同步静静看着长枪一点点逼近“亚德利安”号的的马赛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意识连接,同步启动。
过于熟悉的声音,让马赛的思绪出现了短暂的空白。
未等他将其中包含的信息与人工智能共享,“亚德利安”号甲板上施放出了惊人的电流,其威力甚至可以媲美此前法芙娜释放的雷击。
——糟了。
——预测外状况发生。
马赛的声音和人工智能的合成音重叠在了一起,或许还未能理解事情的全貌,但强力电击会造成什么后果却非常清楚。
震耳欲聋的雷鸣涤荡大气,强烈的闪光烧灼着视网膜和传感器。。
光芒迅速消散,以流体金属凝聚而成的长枪散失无踪。
“沙拉曼达ii”用强电磁讯号来控制流体金属,一般的电子干扰并不足以影响运作,可如果是强电流直击的话,流体金属立会即失去控制,散落一地。
原理并不复杂,可那条船上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一点,并且释放出那种强电流的?拥有那种实力的家伙已经被放倒了才对,为什么还会有那种强力的魔法师?
对人工智能罗列出的问题,马赛并没有感到意外或困惑。
无需情报和数据,也无需推理和解密,他已经知道了答案。
那是一种感觉,没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只是纯粹的感觉到了“她”的存在,听到了“声音”,他就知道这一击注定会落空了。
带着马赛的释然和惆怅,钢铁之蜂默然俯瞰着站在“亚德利安”号甲板上的三台钢铁机甲。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6.彩虹之上(十)
初战即实战。
纵观武器发展史,这样的案例绝不能说没有,还可以说并不少,只是越往近代发展,这样的事情就越少。所有国家和个人都尽量避免遇上这种情形。
原因很简单,越是近代,武器结构越是复杂,越是朝系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一种武器直到能投入战场为止,从理论到实践需要进行大量的磨合与测试,尽量在早期就解决掉各种隐患,等到实现最基本的运用安全和形成维修保障体系之后才能使其形成基本战斗力,然后才能考虑将之投入实战,通过实战来检测这种武器的价值,逐步摸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运用方式,之后才能量产成军。
如果前线战事紧急,就算赶鸭子上架也要把还未真正稳定下来的武器投入战场,这种事情不是不可以……只是后果通常都很糟糕。这里可以参考一下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苏德双方重型战车那居高不下的维修率,特别是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德军那一堆还没进入战场就毁于故障和自燃的“黑豹d”,之后修修改改一直到“黑豹g”才算稳定下来,但那时大势已去,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共和国所面临的形式比1943年的德国人更加险恶,当时经历过斯大林格勒惨败的德国人虽已陷入颓势,但好歹还有进行局部战略进攻的能力,还能打出哈尔科夫反击战这样的精彩战役,还能生产出尚不成熟的动物军团投入“堡垒行动”。被帝国军舰堵大门都毫无办法的共和国要反攻?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太舒服了,非要被吊起来千刀万剐才舒服?
没有任何余裕,就连休养生息的最后一片土地都岌岌可危的共和国没有时间去等待尚在蹒跚学步中的mds完善,这些试作机型只能在战场上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在战火中改进自己的不足,或是直接被淘汰。
有人会说这未免太草率仓促了,很可能因此将共和国的mds开发进程再次延迟。这种说法有其合理之处,只是如果连共和国都不在了,那么整个开发项目还会继续存在么?有功夫纠结这些有的没的,不如想想怎么能让那些试作机型更好的发挥战斗力,赢下这无论如何都不能输的战斗。
——所谓“孤注一掷”指的就是这种情形了。
拉下面罩,将苦笑和油脂臭味隔绝在机体内侧,“夜莺”如是想到。
——现在总算能理解旧王国末期的那票混蛋在想些什么了。
“自由军团”与共和国在文化宣传领域都对旧查理曼王国及帝国采取批判态度,由于在旧王国手里吃得苦头更多,左派文人们对****的批判更彻底更激烈。特别是军方上层和那些个热衷“暴走”、“独走”的下级军官,对他们的抨击和批判称之为鞭尸都不为过,曾经被歌功颂德称为“王国中流砥柱”的那些人统统都成了心智不全的低能儿,痴肥颟顸的自大狂,个别关于军队上层的低俗笑话更是堪称丧心病狂。
在这种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夜莺”能理解旧军队上层的心态,实属罕见。
只是,正如她自己所说。对“孤注一掷”这种心情,对只要是能够用上的,哪怕一根稻草都不放过的焦虑和歇斯底里,她非常能够理解。
所以——
“要打的话尽管放马过来!”
放出豪言壮语的少女仰望天空中静止不动的钢铁之蜂,两道饱含决意的视线在空气中相撞,确认了彼此的战意和决心,双方同时开始了行动。
首先发动攻击的,是“沙拉曼达ii”。
此前的一击被瓦解多少是计划外的状况,但主动权和优势在“沙拉曼达ii”手中这一点没有丝毫的变化。
悬停在空中的巨蜂眨眼间消失不见,在女孩“全员抗冲击准备!”的怒吼中,比声音快上许多倍的风暴于天空之中肆虐。转眼间炙热的狂风包围了“亚德利安”号,布满窟窿的飞行船如同树叶一般在狂风中颠簸起来。
“沙拉曼达ii”的电磁炮已经耗光了炮弹,适才的攻击也已经证明靠流体金属无法给予敌船致命一击。失去了主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后,最有效可行的策略是利用自身的高速优势,用高超音速冲击波拆掉敌舰。
冲击波的威力不可小觑。
喷气式飞机以1马赫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就足以震碎54公尺开外的玻璃,飞行速度越快,冲击波的威力越强,夹角也越小。当“沙拉曼达ii”以6.5倍音速飞行时,等于一把无形的大刀在天空中肆意挥舞。纵然是巡洋舰级别的装甲在遭受冲击波的一击也会产生形变,如果是连续不断的冲击……战列舰级别的大战舰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其中的原因说穿了很简单,金属疲劳。
飞行船也好,海上航行的大战舰也好,都可以将至视为条状物体,当其在海面上或气流中航行时,海浪与气流等于是一连串上下起伏的波形,风平浪静时,波形趋于平稳,风高浪急时,波形起伏变化就会变得激烈且频繁。这时候的船体等于在不间断的上下弯曲。这时候的船就像一根被反复弯成正反两个u型的铁丝,不断弯曲、形变、恢复、弯曲的过程中,船体和龙骨不断积累金属疲劳,最终像铁丝一样断成两节。
满目疮痍的“亚德利安”号面对小一点的风暴都够呛,面对由高超音速冲击波形成的风暴,它能坚持多久?
更要命的是,这还不是灾难的全部。
高超音速飞行产生的不只有冲击波,高速移动的机体与空气摩擦还会生产高热,冲击波不断冲击摩擦也会产生高热,在寒冷的高空之中,热气团持续旋转升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铅灰色的云团越聚越多,伴随着隐隐雷声,一根巨大的柱子从天空伸向地面。
裹挟着闪电的龙卷风矗立在天地之间,规模虽小,威力却足以将吞没的物体搅成碎片,焚烧殆尽。
这不是运用魔法术式引发的现象,就算用“崩坏”也无法无法消除,以马赛认识的“夜莺”,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抗眼前的灾难。
——这次真的一切都结束了。
带着一丝难言的焦躁和哀伤,马赛咬紧了嘴唇,双眼死死盯着被龙卷风追逐、眼看就要被狂风雷霆吞没的“亚德利安”号。
就在这时。
——没错,会结束。
刚强的声音再次在意识的一隅中鸣动,那强劲的振动让马赛的身体亦为之颤动。
——你的噩梦,由我来结束。
女孩如是说到。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6.彩虹之上(十一)
没有不会结束的夜晚,也不会有永不醒来的噩梦。
长夜终将迎来黎明,噩梦也终会迎来梦醒时分。
名为帝国的漫漫长夜最终会在黎明的阳光中消失,长夜带来的噩梦也会随之消失。
这是女孩内心最深处的信仰,也是她的夙愿。
只要帝国存在一日,她心中的悲伤和怒火就不会平息。只要帝国一日不灭,她的战斗就绝不停止。
可帝国实在是太强大了。
光是常备军的实力就足以应对任何一个方向的威胁,即将投入大规模量产列装的“军团”无人机更是足以碾压任何一国。在常规战力之外,尚有一群凭一己之力就足以屠城灭国的怪物。至于皇帝……那就连提都不用提了。
帝国国歌中的第一句“我们是高于世间万物的莱西(reich,帝国之意)”。很大程度上只是在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帝国不畏惧任何挑战和反抗,只要有那个想法,随时都能征服世界,将世间万物踩在脚下。
何其傲慢,何其疯狂,何其残酷。
正因为如此,女孩越发坚定打到帝国的信念。不惜此命也要让那些高高在上,肆意践踏一切的混蛋知道,他们并非全能,更不是什么神明的使者,他们只是一群注定会被打到,会灭亡的狂徒。
不惜一切代价。
复数的视野呈现于眼前,船內船外,天空与大地,从广角到近距离,全数尽收眼底。
这并不是通过摄像头获得的画面,以电子讯号再现的画面不会带有气味和尽在咫尺的声音,不会带有触觉和他人心脏的鼓动,更不会聆听到他人心中的声音。
妈妈!
见鬼,这到底怎么回事!
混蛋,要来就来啊!
艾米莉……
愤怒、胆怯、恐慌、豁达、勇敢——船上每一个人心底里最深处的真实情感,不加遮掩,也不容拒绝,一股脑的涌进“夜莺”的意识里。
意识扩充连接系统“阿赖耶识”——共和国制mds最大的王牌。
共和国在开发mds的过程中有两个参照标本,一是帝国制造的“独角兽”和“石斛兰”,另一个是教会开发的圣职衣。
以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魔法施展出超人的力量和现象。
以魔法术式为基础,结合经验法则之上的科学理论,通过人们共通的意识引发出奇迹。
从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做出取舍的折中产物,便是共和国制mds和“阿赖耶识”。
共和国的技术团队很清楚,帝国制mds太高,就算想要模仿山寨,起码也要一二十年后才能出成果,共和国根本等不了那么久。圣职衣在理论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倒是没多大问题,但对使用者的适应性要求太高,无法形成量产。两相比较之后,专家们提出能不能以圣职衣的理论基础开发一套简化版的操作系统,通过连接意识,提升机体性能和战斗力。这就是“阿赖耶识”系统的。
通过紧贴颈部的天晶发动拟神经术式,将使用者的意识拉入比表层意识、潜意识更深层的“集团无意识”之中,度过无意识集合的海洋,与同一频率的队友进行意识与知觉的同步,进而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拓宽意识容量,提升小队全体的协调性和机体性能,根据战场实际需求,增幅术式强度后,同步对象还能不仅限于队友,特定范围内的人员都可成为同步对象。
简而言之,这是将团队凝聚为个体,使得小队能够如同单一生物一样高度协同行动,并且具备高等级魔法师能力的超前发明。一旦实用化,共和国mds即便不能和怪物级别的机型一战,对付常规级别的“军团”也没什么问题。
如今这还只是个不稳定的问题宝宝,距离实用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尝试过个中滋味的驾驶者对这套系统的评语里没有一句好话,就连技术团队也认为把这种东西配发下去给部队根本是在草菅人命。
“夜莺”对此毫无异议。
她不仅万分赞同,就连为什么会有搭乘员管这套系统叫“烧脑机器”的缘由都理解了。
不是夸张或胡乱打比方,是真的会把大脑烧掉。
热度——已经越过沸腾,跨入火焰或熔岩等级的强劲热度在头盖骨下面左冲右突,不光是大脑、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所有用于感觉的器官仿佛都在燃烧,下一秒可能就会有热流冲出来。
这并不是真实的热度,而是与复数意识共享情报后造成的神经过载。由于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度落后,这几台试作机内置的“阿赖耶识”都没有安装安全防护,搭乘员一旦启动系统就会接受到周遭的情报,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别人的心声和感官都会度过无意识集合之海抵达她们的大脑。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过载,在实际操作时设定了优先等级,情报处理和系统主导控制权都集中在身为魔法师的“夜莺”身上,借此降低其它人的负担,延长整个团队的作战时间。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夜莺”对此毫无怨言。
岂止没有怨言,承受着过量信息和复数术式的女孩甚至由衷感激着共和国技术团队,拜他们所赐,她可以放手一战,还能与马赛进行对话。
——你的噩梦,由我来结束。
以全身全灵向对方送出自己的意志,“夜莺”启动了术式。
眼前的龙卷风并非是用术式所形成的现象,而是敌机利用自身的机动力结合自然原理与场地环境诱发的灾害,“崩坏”对此毫无办法。
龙卷风的特性是中心部分气压非常低,受气旋性低气压吸引,气流从四面八方被吸入涡旋底部,随即变为绕轴心高速向上旋转的涡流。所以龙卷中心的气压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气压最低可至200hpa。
要想消除龙卷,最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消除内外的气压差。
——压缩气爆。
用无形力场将空气压缩至极限,蕴含着媲美小型原子弹威力的空气弹丸穿透狂风在龙卷中央引爆。
随着惊天动地的轰鸣响起,一阵闪光过后。龙卷渐渐缩小,最后消失不见。
将积累着疲惫的呼吸一吐而尽,“夜莺”抬头仰望着天空,无穷无尽的苍穹中,钢铁之蜂也在俯瞰着她。
没有言语也没有信号,“沙拉曼达ii”全速俯冲而下。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6.彩虹之上(十二)
每一击都间不容发。
每一击都十足致命。
以超高速进行的战斗在旁观者眼里完全是云山雾罩,除了一团高速移动的模糊影子和连绵不断的音爆,他们什么都看不到,听不到。在当事者眼里则是另一番风景。
那是无限迟缓的世界,也是一切都在刹那决定的舞台。
在这里枪弹迟缓如一帧一帧播放的定格画面,挥拳和踢打更是慢到让人误以为是静止画面。
在这个世界里唯一能以正常速度运行的,只有钢铁之蜂的行动,以及男孩与女孩的思念。
——我不想杀人。
男孩扼杀了感情的声音在回响,欠缺起伏的说话方式像是机器却带着一丝悲凉。
——我知道。
女孩沉稳的回应到。不知为何,似血的红光比“阿赖耶识”更容易让人听见他人的心声,甚至能直接触碰到那个人的记忆。在红光中回荡的声音比直接共享的感官更直达心底。
那个……还能不能算是共享呢?
两个人迄今为止的人生记忆,全部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都叠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如同一人般的完全彻底的理解与分享。
可纵然如此——
——让已死之人的死亡变得有意义,这种事情毫无意义,你只是被那个混账诱导了思考方式。所谓赎罪是……!!
——你不也是一样吗?
红色长剑挥落,对准移动路线狙击的弹幕被生生劈开。
——所谓复仇,只有一半是针对加害者的怒意,另一半则是通过仇恨维系自己对生者的思念。
过于冷静的话语直刺心底,“夜莺”瞄准锁定的动作慢了一拍,钢铁之蜂趁机划入视野的死角,将船尾左下方的引擎斩开。一秒之后,爆发的火光从断面喷发出来,熊熊火光照亮了钢铁之蜂远遁的一缕浮影,绵密又精准的弹幕不断掠过蜂的移动路径。
1...560561562563564...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