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诚然,他们是为守护自己的尊严和栖身处而战,并以此为荣。可反过来,这逻辑里也有一个绕不开的漏洞存在。
“一个人为何生存,以何生存,其答案即是对人生意义的诠释,也是限定人生范围的咒语。若要我来对人生下一个定义,我认为‘探求幸福的一生即为人生’。”
善人也罢,恶人也罢,庸庸碌碌者也罢。
无论其品德行为才智如何,每一个人都以追求幸福为己任,此乃所有人的初心,一切行为的源头皆是这小小的私心与善意。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必会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血缘、情爱、语言文化、感性、理想、价值观……以及迄今为止积累的人生,这些都是无法摆脱的。所以不论人们如何努力地讴歌自由,追求自由,也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由。
可是——
“听了你说的那些话,我不禁会觉得,你仿佛在说,你无法选择其它的道路,成为军人之外的任何人……除了这样的自己,不能对任何事物抱有期待。”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9.到那遥远的天边(五)
“启动电压确保。”
“p2~p6安全回路启动。”
“假想领域术式启动。”
“神经脉冲信号捕捉。”
“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共鸣信号确认,进入阶段2。”
“同步良好。”
“模拟信号同步完成,感觉同调进入阶段3。”
“同步率92%。”
不知为何,充满抑扬顿挫感的女性声音经过传输系统的过滤后总是带上一股枯燥乏味的机械味,让血肉之躯的听众听了之后不禁想要叹气。
——大概是加密解密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聆听着单调的复诵,看着眼前逐渐清晰的风景,马赛耸了耸肩。
眼前并不是现实的风景,而是借由传感器、脑量子波感应框架、中央处理器在脑内再现出来的虚拟画面,眼前的一草一木,山水丘陵和建筑,全部都是由0和1编织再现的模拟世界。
模拟连接训练装置。
这是安置在“沙拉曼达ii”之中的特殊配置。原本搭乘员之于该系列机型不过是随时能替换的生体cpu,搭乘机体时皆处于昏睡状态,既不能干涉机体运作,也不影响战术选择和执行。而这一架为了配合马赛在清醒状态下出击作战,不光性能参数调整成针对他的生体参数的特制规格。此外为了提升其对机体的适应性,还在机体上加装了模拟连接训练装置,从而在不启动机体的情况下实现模拟训练,缩短人机磨合过程。
在共和国技术人员眼里,象征着帝国最尖端技术力量结晶的“沙拉曼达ii”形同一个巨大的宝库,任何一项技术都足够共和国研究上好几年,一旦摸索出什么成果,足够让共和国的技术水平提升一大截。
问题是这座宝库有着多重防盗装置,且每一件宝物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尤其是所有宝物之中被视为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核心模块,其价值不仅远胜金银珠宝,用“价值连城”也不足以形容。但其危险性亦与价值相当,一着不慎,甚至可能给共和国带来覆灭的危险。
作为次世代“军团”指挥官机的人工智能搭载测试平台,“沙拉曼达ii”所搭载的正是次世代人工智能的原型母体。不同于直接扫描复制人脑的旧型号,完全从零开始编写运算程序的该型号在实战中展现出异乎寻常的运算、学习、适应能力,让观看战斗记录的共和国技术人员深受震撼。
如果将旧型号“军团”的行为模式比喻为“模仿军人的平民”——即原则上遵从演算法则和基本战术原则,但由于攫取的大脑样本多为没有战斗经验的平民,实际行动中时常表现出微妙差异及僵硬的不完全产品。那么“沙拉曼达ii”的表现则可视为真正意义上“只为战斗杀戮而生的利刃”——洗练、高效、锋利,没有任何多余和不自然,纯粹彻底的战斗机器。
一旦这样的家伙进一步完善,批量生产投入战场——哪怕按照帝国的规划,只是用来充当指挥官层级,而非全面普及——依旧会对战场乃至国际力量对比造成颠覆性的冲击。
迄今为止的战略、战术、国家发展规划将全部沦为过时之物,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构筑,与帝国的差距将会被再次拉开。
反过来,如果能解析新型人工智能模块的秘密,譬如战略战术演算法则、情报数据传输链、指挥系统等级优先顺位等等,随便哪一项都会给共和国在未来带来巨大的优势。
话是这么说,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位勇敢者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安全系统和自毁装置是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帝国技术员有着超乎常人、近乎于扭曲的偏执,为了守住最高机密,天知道那群偏执狂会设下什么丧心病狂的保险措施。共和国技术员之中不乏勇敢的探索者,但没有人愿意在掌握足够信息,做好万全对策之前贸然挑战帝国同行设下的陷阱。到时候宝贵的样本没了不说,还搭上一票最顶尖的科研人才,这种亏本买卖是共和国难以承受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沙拉曼达ii”在停机之前正处于作战状态,没人能保证人工智能模块激活后会做出什么反应。如果系统宕机的话,运气还算好。如果系统完好,具备自主判断和行动能力,事情就很麻烦了。根据现场环境,好一点的结果是现场设备和人员的损失,糟糕的话就是“沙拉曼达ii”冲进新奥尔良大肆破坏,把共和国首都变成一片火海。
由于“沙拉曼达ii”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不管最终造成多大损失,共和国非但不能向帝国提出赔偿要求,还要死死掩盖住事情真相,避免给帝国攻击共和国的口实。光是想想那份憋屈感,就足以让共和国技术员们谨慎行事了。
经过反复讨论之后,最终共和国的技术部门决定分阶段对“沙拉曼达ii”进行解析,一边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逐级解密,一边提升己方的技术水平。
“说得是很好听,实际上也只是模仿来源和原理都不清楚的技术,努力打造出可以用的山寨货,借此获得在战场上挣扎的能力。”
身穿白大褂的矮人技术总监咬着雪茄,自我嘲弄的话语和烟雾混在一起,散发出异常空虚的气氛。
现场的技术员们专心盯着各自的仪表指针,时不时的将各种数据记录下来,通过喉部送话器和耳机,经由有线交换机和后方的信息整合处理中心进行互动。各种反馈过来的脉冲信号强度频率经过整合计算,翻译成0和1所组成的天书,再将这些天书翻译成程式语言,最终再次整合成普通人都能看懂的状态报告。
这实际上等于是再现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之间的基本互动流程,只不过帝国那边一台情报处理终端就能解决全部问题,共和国这边则需要几十、几百个最顶尖的大脑和数倍于此的普通工作人员用手写心算来再现这个过程。不仅费时费力,出错的概率也高得多。
共和国不是没有帝国式样的情报处理终端,当初在接收“独角兽”的备份资材时,一道附赠的还有各种专用维修器材及使用说明,其中就包括了情报处理终端。通过专业培训和实际操作,共和国技术团队里不少人都会使用这种便捷的工具。
只是和绝大多数的帝国尖端技术一样,共和国的技术员只知道如何使用,对其中的原理最多只有一知半解的水平。他们能够检测出故障进行零件替换,知道该如何按照终端提供的信息进行维修保养,哪里的零件出现故障,该如何拆卸、替换这个零件,然后进行全机检测,确保机体状态万全。至于那个零件为什么会坏掉,它在机体运行时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运行,其材质和生产工艺是怎么样的——这些关键领域的问题完全是一片空白。
仅仅只是这种程度的水平。
可如果只是这样,最多也只是耻辱,能知耻而后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盘踞在现场的气氛却绝非忍辱负重。
如同矮人技术长官吐出的话语,极尽空虚的低气压在技术员之间打转。
仿佛吸干了活力,如同诅咒一般的空虚,其源头正是“帝国的技术”。
不管接触多少次,都能让别国技术人员尝遍心酸,痛感自身之凡庸无能的超前技术。
要不是还有爱国心推动他们持之以恒,恐怕他们早就一边叹息,一边颓废下去了吧。
“能在这种时候有充满干劲的年轻人加入,也算是幸运吧。”
“是吗?我怎么觉得殿下您是想让那几个年轻人在我们这里消磨掉锐气,老老实实面对现实呢?”
矮人总监掐灭雪茄,意有所指的笑容偏向一侧,对上苦笑着的密涅瓦。
“‘对付说了不听的小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吃点苦头’——老话是这么说的。但有时候打击过度,可是会让年轻人一蹶不振的。这样的案例我可是见多了,每个刚来到这里的年轻人都是野心勃勃,满脑子建功立业,成为历史名人的念头。不出三个月,全都变成没了魂的行尸走肉,接下来不是递交辞职报告,就是重复着毫无进取的每一日,等着退休领养老金……就算是震撼教育,风险也太高了吧?”
“我承认这么做可能不恰当。但这也是考虑很多之后,在我权限范围内能做出的最佳折中方案了。”
一方面是自认为除了成为战士别无出路的年轻人,一方面是急需人才配合解析帝国最尖端技术,开发本国mds的迫切形势,最后还有军备控制谈判在即的国际大势。将三者放在天秤上反复衡量、计算之后,密涅瓦最终向三人做出了妥协。
可以报考军校,也可以参加实际操作的部队,但部队要由她来指定。
于是三人进入了技术研发部门,以测试驾驶员的身份参与解析“沙拉曼达ii”与开发、完善共和国制mds。
这原本就是他们预定的任务,对这样的安排自然也没多大意见。
只是——
“我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他们确实抱定决心,我会尽我所能支持他们。可在此之前,他们应当接受试炼,在试炼中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决定,审视是否真的除了投身战场之外,别无选择。”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9.到那遥远的天边(六)
冰冷的水兜头浇下,缠绕在眼睛上的酸涩以及快要覆盖整个大脑的困顿迅速褪去,马赛用力按压着眉心,试图延缓疲乏的反扑,可在生理反应面前,药物之外的刺激所能发挥的作用终究有限。
智慧种生物的脑固然是自然界里最优异的信息处理器,其能力和潜力也是极为出色优越的,只是生物会演化出发达的大脑,其根本目的并不是用来作战,而是用以提高生物存活率和繁衍族群。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脑其实并不是最佳的战争机器零件。
生物的本能和职责是繁衍种群,其所有行为都是围绕这一大命题所展开。机器的发展根源则是“比人类更有效率的消耗品”。在所有一切都化为数字持续消耗的战场之上,哪一边性价比更高,更适合投入战场,不用想也知道答案。
像这样因为连续观看虚拟影像,与后方信息管控中心互动,将各种参数进行验证比对,反复验证一条条指令集……导致累瘫的事情,几乎不会发生在机器身上。
“辛苦了。”
安慰的话语和冰镇毛巾一起从天而降,嘴里忙不迭的说了声“谢谢”,马赛用力搓了搓脸,长出了一口气的少年再次睁开眼睛,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高级院士威廉.范.德蒙斯特那张满脸浓密大胡子的脸孔正乐呵呵地看着他。
“阁下……?!”
“不,不用起来。这里不是帝国,再说你们也是以民间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团队里来的。不用立正敬礼和说敬语也没关系。”
与完全由国家和军方管控的帝国技术研发体系不同,共和国的技术研发体系是政府、高校、企业、军方等所属的不同研究团队对各自专精的领域进行研究开发,时不时进行互动协作的模式。
比起帝国由官方统一规划、分配资源的技术发展模式,共和国的技术发展模式很有分散资源之嫌。实际上也有人就此提出过置疑,认为在可用资源远少于帝国的大背景下,将人才和设备分散投入到不同项目之中并不合适。可共和国上层也不是一无所知的傻瓜,他们这样做也是有他们的理由。
一来,共和国官方能够投入科研的资金有限,薪水、场地、器材、消耗等等开支由官方一力承担,以共和国当前的财政状况恐怕难以为继;二来,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每个团队都会竭尽所能的推销自己的项目,面对名目繁多,说明中不知掺了多少水份的项目清单,缺少专业知识和统筹规划能力,且牵涉到大量利益往来的议员之间必然会爆发一场争吵,这样不但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还会影响技术的提升和发展方向。三来,分散资源的同时也等于分散了风险,而且还能将各式各样的人才吸收到不同的团队之中,充分发挥其长才。
基于上述理由,共和国技术部门并不像帝国同行那样封闭、神秘,经常有各种民间人士出入交流。只要不触犯保密守则,基本上也没人在意那些个虚礼。不敬军礼什么的,其实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马赛在进入研发部门时也听过相关的介绍,以他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应该不至于忘记才是。可真正遇上比自己地位更高之人时,在帝国接受的教育——崇尚权威,强调等级和服从命令——立即在他身上显现了出来。
好在德蒙斯特接触过不少从帝国出逃的人士,对他们身上的习惯也有所了解。
“怎么样?第一天下来,感觉和之前的想象中有什么差距?”
矮人工程师用豪爽的声音问到。
“如果感觉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大可说出来,我们会尽力帮忙改善的。”
“倒谈不上适应不适应的问题。”
男孩试着调整心态,同时斟酌着选词用句。
“因为我之前是这架机体的搭乘员,对这种现场氛围已经比较习惯了。”
“是门格尔和帝立生物研究所来着?”
“没错。”
“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听你讲讲那些家伙的事情。”
德蒙斯特递过一瓶冰水,用与水温同样冷彻的声音问到:
“我想知道,那些家伙是怎么看待他们的技术和他们的所作所为的。”
“这个……”
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求,马赛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的确与帝国科研人员共处数日,可德蒙斯特提出的疑问,显然不是他所能够回答的。
要想了解这种层次的问题,必须更加深入的接触,触碰到那些冷漠面孔之下的内心深处才行。短短几日共处根本无法提供像样的答案。
非要说的话,只能用“一群冷漠的人”这种泛泛而论的话语来描述。
“很为难吗?”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并没有掌握到能够做出比较可靠的发言的信息。”
“也是,那些家伙的嘴一向很紧。就算骨血亲人,他们也不会吐露任何信息。短时间内仅限于业务往来程度的接触,当然不可能掌握那些家伙的想法。”
“您是想知道帝国技术员的水平,还有他们的精神状态吗?”
“这方面的信息确实很有趣,但我在意的不是这个。”
如果是共和国情报部门,上述信息或许在他们眼里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在德蒙斯特眼中这些都不值一提。
他不想策反异国同行,也没打算揪着对方的衣领质问那群混蛋为什么干得出那些令人发指的事情,更没想过要和帝国的混蛋们和乐融融地进行技术交流。
德蒙斯特想知道的,是同样身为技术人员,帝国同行们是如何看待自己不断从皇帝那里接受超前技术和课题这件事。
“我不明白。”
马赛一脸莫名其妙。
皇帝提供的超前技术正是帝国崛起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推动整个世界向前发展的重要契机。姑且不论那些应用在军事上的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技术确实让世界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德蒙斯特的语气却透露出敬畏乃至憎恨呢?
仿佛是看穿了他的疑问,德蒙斯特咧嘴一笑。
“如果只是立足现在这个时间点的世界,用辩证法来看皇帝提供的技术,恐怕会得出‘纵然问题很多,但确实推动世界进步’的结论。但对我们技术员来说,帝国的技术,还有提供这些技术的皇帝就是个诅咒。”
“诅咒?”
“一般人多半理解不了吧。可只要是技术人员,基本上一听就懂。”
遥遥领先时代的技术;
提供这些技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皇帝;
专利制度;
这是当今帝国之外所有技术人员都不得不面对的三道高墙。
“所谓‘技术开发’,听上去很高大上,本质上不过是将手头上掌握的东西加以组合运用,借此将脑袋里的构想转化为现实的一种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成功,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副产品,通过积累经验,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物理;
化学;
力学;
冶金;
管理学;
工程学;
……
将各种学科的知识成果组合运用,不断试错,不断进步,不断挑战的过程即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必经的道路。
“皇帝则是完全相反。最终的成果早就在他脑子里,他只是配合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水平,将成果劣化、简单化之后散布出去。”
比方说,要在连“汽车”这个概念都不存在的世界里,要打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尽管设计者脑子里已经有了完整的构想,然而那个时代的冶金、材料、精加工、标准化制造等等技术尚未达到能够满足他脑子里“能达到时速100公里的汽车”所需要的水平,但他判断“就算达不到100公里,但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依然能打造出时速30公里的汽车且,具有极高的价值”。于是他就配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将脑内的方案重新调整、组合,变成“低技术水平也能制造出来的时速30公里汽车”。
“汽车、电灯、蒸汽机、战车、铁甲战舰、大炮、空中战舰、mds、通信网络——全都是这样的产物。在皇帝之前,人们不要说想到,就连概念都不曾存在。为了配合当时的技术水准,皇帝将原本更优秀、更完善的技术原始化、劣等化之后,变成了‘如果是这种程度的话,以你们现在的技术,总能制造出来吧’的玩意儿。然后耐着性子等待各种基础技术提升水平,当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到能够满足要求时,原先预想的东西也就能顺利制造出来了。”
猛灌了一口冰水,德蒙斯特突然露出了狰狞的笑容,满是憎恨的火焰化为语言,从他的口中倾吐而出。
“光是这样,或许人们只能认为他是个‘领先于时代的天才’吧。然而正如他擅于巧妙的布局,在一些毫无关联亦无关紧要的地方早早投入,之后就弃之不顾。随着局势发展变化,当世界变化的潮流流经那些已经被遗忘的节点时,人们才会发现他的战略。皇帝在技术发展进程中所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所有人被那些技术所吸引,不知不觉中却被引入事先设计好的趋势,最终,整个世界会变成他所设想的模样。”
德蒙斯特紧盯着脸色苍白的马赛,逐字逐句的说到:
“这已经不是什么划时代的技术或系统之类的问题了,这是由皇帝一个人所创造,如今已经蔓延至全世界的文明,这是‘皇帝的文明’!”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9.到那遥远的天边(七)
文明。
civilization。
特指某个地区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
对文明的判定是相当模糊的,就算到了近代也对何为文明的定义争执不休。
唯一能确定的是,所谓文明,必然是由持有相同语言、文化、价值观的人群构筑的社会体系。
以一个人的能力,不管多么伟大之人,都不可能独立构筑一个文明。因为这意味着构筑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的系统,并且让所有人接受这个系统,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这已经超越了个体能力所能触碰的极限。
“很夸张,听上去像天方夜谭?”
德蒙斯特嗤笑了一声,指着自己又指指马赛。
“仔细想想看吧,如今整个世界,军事、政治、技术、文化、法律、教育、衣食住行——所有你能想到的领域,哪里没有帝国的影子?”
冰冷的闪电掠过脊背,马赛的额角沁出一层细细的冷汗。
帝国本身不必多说,世界范围内,不管是厌恶帝国还是试图与帝国保持亲善关系的国家,所有领域都充斥着帝国的影子。
哪怕是从骨子里讨厌帝国的共和国与阿尔比昂,他们也不的不模仿甚至是照搬帝国的技术、制度、标准,甚至是法律——旧查理曼王国时代在农村和偏远乡镇里依旧执行古老的萨力克法典,直到帝国建立后才彻底废除。之后各国修订法律皆以帝国法律为参考范本,就连共和国宪法在修订阶段也有参照帝国宪法的条文。
象征国家主权和展现国家理念的法律尚且如此,其他领域的情形只会更严重,技术领域则是受害最严重的重灾区。
“如今诸国的技术不是支付专利费来使用帝国的技术,就是模仿帝国技术的山寨品,剩下的也就是外观上的独创性了。不客气的说,为整个世界制定统一技术标准的帝国已经实现了在技术领域的‘征服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