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李林不会重复美国人养虎遗患的故事,但放着这么一个绝佳的素材不利用,也不符合他的一贯做派。
最终李林给出的是一个《伦敦条约》和《华盛顿条约》的奇妙混合体。
在新版本的国际公约里,所有签约国一致承认并尊重拉普兰的独立、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遵守“在拉普兰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同时由三大强国组成对拉普兰的国际银行团,所有给予拉普兰的各种贷款均由该银行团负责(实际上就是垄断),并由银行团监督并部分控制贷款的使用。
李林很清楚,以上原则基本满足了公国的底线,尤其是“门户开放”这句口号——公国一定会用自己的逻辑对其加以解释。即所谓“门户开发”是拉普兰打开大门对公国开放,实实在在的开放市场和资源供他们掠夺。以公国的脾性,即便签字立约,乃至官方一再发声保证尊重拉普兰的领土完整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但这并不妨碍公国蚕食拉普兰的领土,扩大势力范围,排挤外国工商业。
他要的正是这种效果。
“我们不会制造争端,但我们会制造争端的隐患,只需要公国自己把事情做出来并直接扔到阿尔比昂的脸上,阿尔比昂的诸位老爷就不用再为如何处理和公国之间的关系吵吵闹闹地讨论上几个月了。”
“银行团当然是我们主导,但我们可以增加阿尔比昂在其中的份额,一旦公国阻挠银行团的运作,排挤外国工商业,实际上也是在排挤阿尔比昂的势力。阿尔比昂商人和与此有利益关联的贵族可不会觉得这是亲善友爱的表现,更不会认为这是对待盟友应有的态度。”
“在利益冲突面前,盟约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东西。”
“至于拉普兰,帝国当然会全力保证他的独立、领土、主权完整,并且提供他们需要的技术专利和各种商业贷款,相对的,拉普兰也要对帝国开放市场,并且保证不会加入任何针对帝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同盟当中。”
皇帝的计划获得了军政大佬的一致拥护,外交部表现的甚至比军方更有信心,在外交部的内部会议上,一群外交官纷纷对皇帝的计划拍案叫绝。
还有比这更完美的计划吗?
拉普兰获得了一份保障独立自主和永久中立的公约;阿尔比昂维护住了同盟,并且获得了进入拉普兰的金融和商品市场的机会;公国得到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保障——每个国家似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实际上真正获利的只有帝国。
公国会曲解“门户开放”,不断蚕食拉普兰,这等于将拉普兰更加推向帝国;此外公国在商业领域的排他性行为不止针对帝国,实质上是针对所有国家,也包括阿尔比昂在内。其最终目标就是吞并拉普兰,把所有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为与帝国的战争做准备。可这种行为不但等于打了阿尔比昂的脸,更直接损害了阿尔比昂的利益,这些矛盾的积累发酵最终会成为破坏两国同盟的楔子。
至于帝国,要做的就是全力促成公约,之后只要扮演一个忠实遵守公约,履行条文内容,愿意倾听拉普兰诉苦和阿尔比昂抱怨的主持攻到者。其余的事情,这几个国家自己会完成。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十四)
上午八时三十分,西南方向突然爆发出如同浪潮般的欢呼声,正忙着勾心斗角和拉关系的诸国使节纷纷闭上了嘴,朝着声浪传来的方向张望,所有人都知道这场盛大典礼的揭幕者、帝国的主人马上就要来到了。
在摩托队的引导下,挂着帝国旗和皇帝专属鹰旗的黑色豪华敞篷阅兵车飞快驶入导引车道,“语言之塔”广场前聚集的群众顿时发出震天响的欢呼。
皇帝万岁;帝国万岁;帝国必胜;吾皇必胜;
各式各样的口号乃至毫无意义的音节交汇成巨大的海啸,差一点就掀翻了观礼台。
相比身旁脸色苍白的赛雷斯外交官,还有不远处面色凝重的阿尔比昂、罗斯联合公国特使,密涅瓦表现出的镇定和淡然让人刮目相看,要知道她如今可是站在敌国领土上,面对这等山呼海啸的声势尚能泰然自若,不愧是王家血脉,一肩扛下整个共和国千斤重担的女杰。
其实密涅瓦对眼前的场景并不陌生,旧查理曼王国时代比这规模更大、更狂热的场景多了去了。比起那时候的查理曼人,精灵们的表现算是相当克制的。
可就算是这样,说没有触景生情,没有一丝对故国的眷恋和哀伤,那也是骗人的。
密涅瓦淡然的假面下,正在拼命压抑怒火和哀伤。
不光是作为国家代表不能在公开场合让共和国沦为他国的笑柄,更因为那个身穿白色礼服,走上演讲台的男人,不,怪物。
任何一点微小的破绽和动摇都会成为可供他操作的题材,在和他的斗争经历中,密涅瓦早已领教了这一点。在这种重大场合上,她绝不会将内心的情感轻易显露出来。
只是想法是一回事,能否贯彻想法则是另一回事。
——白色?
盯着皇帝的正装,密涅瓦微微眯起眼睛。
李林在绝大多数都是以黑色或深色系服装出场,一度让人以为他有恋黑癖。不过在密涅瓦这种经受过王家审美养成的王族看来,选择以黑色为主调倒也符合李林的发色与体格,黑色的沉稳庄重和李林一贯的做派也很相衬。
至于白色……倒也说不上突兀违和,反正李林是当今世界最好的衣架子,穿什么都合适,就是穿睡衣都能穿出一股哲学家的气质。但是以白色为底,以金丝绞成的纹饰和绶带明明是很耀眼的服装,但穿在李林身上却丝毫不显浮夸,隐约间还透出一股近似冷漠的威严。
冷漠。
密涅瓦想了半天,唯一能准确描述缠绕在李林身上的氛围的,只有这个词了。
不是冷酷,也不是高冷。
他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会用高压强迫别人在他面前低头,和李林接触过的人都不会忘记皇帝如沐春风般的态度和招牌式微笑。但只有密涅瓦这样和李林有过深入接触的人才知道,李林对任何人都很公平——没有任何差别的冷漠。不论对方是谁,有什么样的经历和身份,在他眼里都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名字,一个数字。
就连罗兰也不例外。
如果说平等对待世人是神明使者必备的要素,李林毫无疑问是合格的神明使者。
就在密涅瓦的脑海里飘过冷嘲热讽的时候,李林已经登上了演讲台。
“全体肃静!”
司仪庄严的声音通过扩音设备响彻全城,几近癫狂的欢呼浪潮立即平息下去,外国游客和市民通过望远镜和遍布全城的投影界面紧盯着演讲台上的皇帝,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深怕错漏掉任何细节。
政治界同样对颜值有着较高的要求,长得帅又有气魄的总是更受欢迎,皇帝的颜值放在俊男美女扎堆的精灵里也是出类拔萃,这方面连那堆老牌王室都只能甘拜下风。再加上帝国皇帝和神意代行者的身份,皇帝在诸国民间也有不少女性粉丝,其中不乏迷得一塌糊涂的铁粉。
此刻的皇帝更是将无数女孩心目中“白马王子”的形象搬到了现实里,然而现场洋溢的气氛却和演唱会或追星族聚会截然不同。
现场狂热的空气,外国来宾的紧张与不快,还有潜伏在台面下的各种算计等等,全都被李林压倒性的存在感给吞没了。
所有人的大脑都呈现一片空白,所有人都化为一件件乐器,指挥乐器的便是李林,掌握了现场气氛的他无需指挥棒和乐谱,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次呼吸,迷惑人心的血色眼瞳每一次转动都会让乐器们鸣响,若有若无的音乐常伴于皇帝的四周。
直到皇帝正式登上演讲台,司仪威严的喝令响起,人们才如梦初醒。
“天佑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皇帝陛下!吾皇!”
“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按照惯例,所有帝国公民挺胸立正,向皇帝三呼万岁。
李林举起权杖,先对着观礼台上的贵宾和部下,接着转过身向四周围观的市民和游客还礼。现场瞬间爆发出一阵比之前更响亮的欢呼和鼓掌声,彩纸花瓣如雪片般飞落,“万岁”的轰响不绝于耳。有那么一瞬间,所有人耳朵里只剩下一片蜂鸣。
沐浴在这近乎失控边缘的狂热氛围下,阿尔比昂和公国的特使也不禁有些变色,观礼台上的外国贵宾中,只剩下密涅瓦神色如常。
司仪“肃静!演奏会歌!”的声音响起,一直在等候命令的军乐队指挥用力挥下指挥棒,一通急促的前奏响起,《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雄浑的曲调回荡在整个波恩上空。
依照惯例,应该是先演奏会议主办国国歌,然后再演奏会歌,但显然帝国为了放低身段,避免太过强势引发他国不快而做出了调整。密涅瓦用余光瞥了瞥左右两侧,使节们的表情果然有所缓和。
当然,坐在这个观礼台上的都是人精,这种小细节乃至皇帝接下来的演讲都不至于让他们动摇。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谈判,其它国家可能会出什么牌,报什么价,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讨价还价,如何应对压力,如何施加压力……对职业外交官来说,这些才是重头戏。
皇帝似乎也很清楚这一点,在军乐队演奏结束后的演讲里,他也没谈太多的主义和主张,其演讲重点一直是对此前战争中的悲剧表示哀悼,对战争中倒下的年轻生命表示惋惜,接着就是对此次共同会议的期待,以及对达成裁军协议和建立长久和平的信心。
就在各国代表以为这通演讲如他们预料的那样,是一篇传统的、优雅的、空洞无物的开幕词时,皇帝直截了当的抛出了帝国的第一张牌。
“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本次会议,期望减轻由于军备竞赛带来的沉重负担。”
皇帝竖起食指,逐字逐句地说到:
“帝国政府认为,我们应当毫不拖延地满足这一愿望。在此,朕向诸国代表及所有国家的君主、领导人提议:停止军备竞赛,主要海军强国,帝国、阿尔比昂、罗斯联合公国、卡斯蒂利亚、拉普兰、共和国,按照5:5:3:1.75:1.75:1.75的比例裁减海军军备,将超过这一比例的主力舰和辅助舰艇全部废弃或凿沉。”
在皇帝这番突如其来的演讲结束一分钟后,广场前响起欣喜若狂的如雷掌声。
###########
“那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演讲。”
拧开水龙头,打开留声机,法夫娜给自己倒了一杯杜松子酒,罗兰则正把一个滤纸漏斗安放在咖啡杯上,一旁正在煮着的水壶咕噜咕噜响个不停。
在帝国,窃听和监控无处不在,以帝国社会秩序保障局的工作热情和爱岗敬业精神,波恩的大小旅馆、公共厕所、啤酒馆等等地方肯定都安装了窃听器,在这种环境里,噪音多少能带来些许安全感。
“他一直很擅长这种事情——给别人惊喜和提出别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把磨好的咖啡豆倒进滤网,罗兰一边往里面加水,一边说到:
“现在球已经踢到了诸国的脚下,想不接都难了。”
直到共同会议召开前,帝国、阿尔比昂、公国三方海军总吨位比例为10:13.5:4.9,现役主力舰吨位比例为10:13.9:6.8,如果把已经开工建造的那一部分计算在内,主力舰吨位比例则为12.8:10:5.8。老牌海军强国阿尔比昂并不占多少优势,特别是工业产能、造舰技术方面更是全面落后帝国,且主力舰老化程度远高于帝国。一旦帝国开足马力大造军舰,阿尔比昂势必将面对数量和质量同时失衡的危局,这对他们来说显然难以接受。罗斯联合公国的问题与之类似,而且公国是个传统陆权国家,长期将资源向海军倾斜,势必会挤占陆军的份额,造成财政压力,影响陆军现代化和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进度。
皇帝的提议等于解除了所有国家的困局,帝国早早就将底牌透露出来,看上去诚意满满。更重要的是帝国愿意主动裁减比例份额之外的军舰,并停止新造主力舰,这对已经被海军军备竞赛搞得疲惫不堪的各国,不啻于从天而降的福音。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十五)
一般来说,政客的信用普遍不怎么让人放心,因为他们像银行家一样狡诈,像讼棍一样善于搬弄是非和玩文字游戏,像职业诈骗犯一样贪得无厌。纵然他们在公开场合说了什么,允诺了什么,最后能兑现的恐怕连一成都不到。
皇帝不是政客,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可以算是政治家,而且是信用比较坚挺的那种。
皇帝说得每一句话都会变成现实,他的口头发言甚至比签字画押的条约文本更值得相信。换做是公国,就算沙皇陛下签了字也证明不了什么,公国在历史上唾面自干、撕毁协议的事情干得太多了,对他们来说,只有他们愿意遵守的条约才有遵守的价值,反之就和厕所里的纸没什么区别。
皇帝的信用毋庸置疑,但在谈判还未开始就亮出底线,这种举动是否恰当?难道帝国就不怕因此在之后的谈判中陷入被动?
“根本没什么可担心的,说到底,谈判是依托实力进行的。帝国都主动让到底线了,谁有那个实力让帝国吐出更多?”
吹散芬芳氤氲,罗兰苦笑了一下。
“倒不如说,帝国表现得诚意十足,而且给出的是阿尔比昂和公国所能想到的最优惠条件。”
几个主要大国都清楚,一旦展开军备竞赛,最后被拖垮的一定不是帝国。
会议前阿尔比昂一再声称要保持“两强标准”,即阿尔比昂的海军实力必须是第二和第三海军强国实力之和,甚至超出。公国也一再声称“准备花和帝国一样多的钱来建造军舰”。但这些都只是打肿脸充胖子。这两个国家绑一块,钢产量、发电量、人均收入等硬指标都不到帝国的一半,一旦开启全面军备竞赛,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撑下去的。光是眼前的扩军就已经搞得两国不堪重负,他们又何来资本与帝国竞争?要真有那份实力,何必炮制出一堆鱼死网破的作战方案,准备在自己被拖垮前开启世界大战?大可陪帝国耗下去嘛。
阿尔比昂、罗斯联合公国对军备竞赛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资本又有实力同时建设陆海空全方位军事霸权的唯有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但皇帝和诸国都很清楚,军备竞赛一旦开始必然引发战争。为避免引发恶性结果,帝国主动提出进行裁军和谈,皇帝还直接在开幕致辞上明确画出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可以说帝国已经充分展现了诚意,诸国也对此回响热烈。
“接下来谈判多半会在皇帝划定的范围内进行微调吧。”
“阿尔比昂和公国会承认这个比例?”
“这已经是他们所能要到最好的条件了。”
罗兰的语气十分笃定。
或许在一些人眼里,帝国提出的要求是苛刻的,甚至带有羞辱性的。特别是对海权格外敏感的阿尔比昂,帝国要求获得与阿尔比昂相同的舰队吨位简直是一种挑衅。可实际上这已经是充分考虑过阿尔比昂的现实能力和需求后,帝国方面所能做出的最大程度让步了。
帝国海军规模或许略逊阿尔比昂,但技术层面却远远领先,更要命的是帝国海军拥有大量的潜艇,这些水下杀手在此前的战争中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威力。以当前各国技术水平,想要在茫茫大洋中发现、定位、击毁帝国的水下狼群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面对帝国以破袭战为主的海军战略,阿尔比昂其实急需的是大量能护卫商船的护卫舰,主力舰反而是次要的。之所以拼命建造主力战舰,一来是王家海军的战略重心依然是舰队决战,要想扭转这股惯性,绝非朝夕之功。二来则是阿尔比昂收到帝国方面正在研究一种新型主力舰的情报,这种战舰革命性的取消了二级主炮,采用史无前例的全重型火炮设计,其性能参数更是令人发指。目前获得的两个设计方案情报中,其中一个标准排水量为八万吨的设计采用了五座三联装460㎜主炮炮塔,而另一种设计虽然只采用406㎜主炮,但它的炮塔却是空前绝后的四座六联装……而这还不是最疯狂的,某些未经证实的情报显示,帝国海军造舰委员会要求技术团队对一种标准排水量十五万吨,安装四座双联装800㎜主炮的超级战舰展开可行性研究……
这真是发了疯了。
阿尔比昂目前才刚开始掌握三涨式蒸汽机、变速齿轮箱的结构、原理、制造、维修和保养,换句话说,他们才一只脚跨入蒸汽时代。而帝国上来就是超无畏舰,甚至是堪比移动要塞的夸张设计……这不掀桌还能继续玩吗?
如今帝国主动提出冻结新型主力舰的建造,并且愿意在淘汰旧舰的基础上持有和阿尔比昂相同的吨位份额,考虑到帝国海军的舰船多为8年左右的新舰,而阿尔比昂王家海军庞大的阵容里超过七成是老旧的木制风帆战舰。根据舰龄满二十年可建造新舰替换的提案,阿尔比昂可以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逐步更新自身舰队之余还能在吨位限额内扩充一部分,而帝国则要等到十二年以后才能开工建造新的主力舰,从设计、规划、建造、舾装到建成服役,至少又要用掉五六年时间。如此一来阿尔比昂等于多出了近二十年时间来强化海军舰队。之后只要对主力舰、辅助舰船的吨位、性能参数做出限制,基本上双方的技术、产能、新舰队规模上的差距在二十年内算是保住了,之后只要再动点脑子寻找钻空子的机会,说不定还能缩小差距。
公国那边的情形也大致类似,而且公国海军的规模本来就不大,能获得帝国或阿尔比昂份额的六成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这是他们能获得的最好条件,此前就算是最好的美梦里都不曾出现过如此优渥的条件。在皇帝致辞结束的那一刻,马尔博罗公爵和戈尔恰科夫伯爵的卖力鼓掌绝对是发自真心。
只是帝国绝不是甘心白白付出的国家,现在的后退,是为了在未来,向前更大步的迈进。
罗兰大致上能够猜得出,李林在做出这个决定时的想法,同时也猜得出,他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回报。
###########
罗兰正在泡咖啡的时候,“语言之塔”内的迎宾会场正在召开亲善酒会。
一般来说,外交宴会流行的是冷餐会。但这次宴会的宾客数量庞大,全世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一半都在这里了,这些宾客从身份职务地位到风俗习惯口味都各不相同,继续按照传统举办,难免发生众口难调的问题。
为了回避发生外交问题的风险,也为了减轻厨师的压力和方便宾客们交流感情,亲善酒会被设置成了自助餐会,客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拿取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酒水饮料。如果有需要,还能指定厨师现场制作料理,在场的厨师都是从帝都亚尔夫海姆顶级餐厅饭店征调的主厨,就算是口味再刁钻古怪的客人,也能把他伺候的舒舒服服。
不过即便如此,一开始还是有些思想保守的客人认为端着盘子站着吃饭是一种野蛮的行径。但很快,随着亚尔夫海姆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奏响舒缓悠扬的轻音乐,在美食、美酒的助兴下,客人们开始渐渐遗忘开始的小疙瘩,愉快的交谈起来。
《醇酒、美女和歌声圆舞曲(wein,weib. und. gesang )》轻快的曲调中,一群谈判专家和海军军官正在发表自己的高见。
“我方认为,条约中应该明确新型主力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标准排水量一万吨,主炮口径不超过305㎜应该成为上限。”
说话的是阿尔比昂代表团的技术顾问,阿姆斯特朗造船厂的设计主任阿瑟.考斯特勋爵。这位设计了一辈子战列舰的老学究很清楚他的祖国和王家海军需要什么样的主力舰,以及这种需求反映到条约中应该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
一言以蔽之,阿尔比昂的技术力和守护海权的需求决定了他们需要小型战列舰。
小型战列舰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风帆时代的74炮战舰,和动辄百门火炮的一级战舰相比,前者有后者四分之三的火力,同时更廉价更容易大量生产,实战部署也更为灵活。可以说风帆时代,性价比最优化的74炮战舰才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脊梁。
74炮战列舰的成功对后来的海军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只要一遇上财政紧张,海军内部就有一堆“聪明人”跳出来鼓噪“建造二等战列舰”。按照他们的想法,既然财政和技术无法允许建造巨无霸式的超级战列舰,那么出于平时保持舰队规模,战时维护海权和展开破袭战的需要,在和平时期建造拥有战列舰级别火力的大型巡洋舰或缩水版的战列舰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和平时期这些战舰承载维持阿尔比昂本土和海外殖民地联系,保持海上通道畅通的重任;战时则可以根据需要或是投入护卫船团的任务,或是执行针对敌国的海上破袭战,如果有需要还能编入主力舰队,投入到舰队决战之中。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0.BABEL(十六)
如果皇帝此时在这个小圈子里,听到考斯特勋爵的发言,他多半会在心里评论: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战列巡洋舰和小型化战列舰的拥趸。
阿尔比昂王家海军的想法在另一个世界里早就出现过了,共和国方面其实也在对这类方案展开研究,还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结果都早已注定——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东西上投资,不管砸下去多少钱和资源,最终只能血本无归。
战列巡洋舰、小型化战列舰还有所谓的“巡洋舰杀手”,其本质都是从74炮战列舰延伸出来的“性价比至上”思维。设计师和海军试图在军费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在维持舰队规模和军舰性能之间做出取舍。于是理论家们试图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靠缩小主力舰尺寸或减弱某些性能(比如装甲防护)来实现性价比的最大化。然而现实——尤其是技术层面和实战经历所展现出的一些基本事实——给这些理想家们上了十分残酷的一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