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低周波振动液化现象。
接触目标的一刹那,送出低频振动,引发类似地震后土壤液化的分子结构崩溃现象。由于接触物体是不含水分的钢铁,所以直接化为金属沙砾了。
能够从容的发出这样精准的一击,其性能可想而知。
“怪物——”
只来得及发出一句怒吼,检查哨内的五人变化作了无头尸体。
“t-6联络中断。”
9006(情报综合中心)内,一名女孩噙着眼泪,用毫无波动的语调播送,一旁的沙盘操作员点点头,默默将标记为t-6坐标上的红色图标翻白。
不管是9006还是9005(指挥中心),都弥漫着焦虑和压抑的气氛。
所有问题都来自敌军突入我方阵地的新型机。
仅凭一机就压制住了整块区域,突入战场才三分钟就已经摧毁了近四成的检查哨,还破除了多个专门针对“军团”的巷战陷阱。为后续部队的开进扫清了道路。按照这个节奏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阵地就会被全面压制。
可畏、可怖。
只是——
“帝国为什么要开发这样一种机体。”
法芙娜小声嘀咕着。
原本以为“国民战斗机计划”是一项为了开发新型人工智能的计划,为了寻求充当未来“军团”的指挥中坚,为此甚至不惜削弱无人机的最大优势——无需携带血肉之躯,为的就是从活着的、进行思考活动的人脑中汲取经验,为编写纯粹的人工智能积累样本。
但眼前的机体不要说和原本的规划,就是和常规“军团”比,也存在让人难以理解的开发意向偏差。
“军团”的本质是兵器,兵器的发展脉络遵循着“用更安全的方式,在更短的时间内,造成更大的杀伤”这一简单原则。或许这台机体的性能确实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上述要求,但和“生产数量更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足够多的‘军团’”这一策略相比,不管是杀伤效率还是性价比,这台新型机都远远不如。
说得通俗点,超人般的士兵、英雄还有仅凭一机便足以颠覆整个战场的新型机——这些都可以视为“银制的子弹”,强大而贵重,因此数量稀少,也因此具备了仅凭少数就足以影响战局的能力。
问题是,这种异常性和注重数量,侧重效率的“军团”格格不入。就算是作为项目开发用的测试机,这性能也太过突出了,让人不禁怀疑,以这种高性能机体为蓝本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装进常规机型里,到底还能发挥多少战斗力。
总觉得,看不懂帝国技术部门的开发思路。
如果有时间的话,她真的很想和共和国技术研发部门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隐藏着太多谜团的问题。
眼下没有供她胡思乱想的时间。
该工作了。
“9005,这里是9007(预备队),让剩余的检查哨停止攻击吧。”
“9007?”
“继续下去的话就无法维持对己方阵地的监控了,既然知道了对方的实力,没必要增加不必要的牺牲,今后的战斗还很漫长,能多保住一个人也是好的。”
“可是——”
“之后就交给我吧。”
按下解除待机状态的按钮,感受着澎湃动力的鸣动,法芙娜咧嘴一笑。
“难得被他拜托了,输了多没面子。”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1.射落弯月(十二)
说到情报战,一般人会下意识的想到间谍、特工、美女、艳遇——反正都是惊心动魄的间谍小说里必不可少的素材。实际上除了隐蔽战线之外,还存在着其它各种形式的情报战。
比方说:可视化的恐怖。
情报战的本质是围绕获得或灌输某些信息所展开的战争形式,其形式千变万化,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和手法。除了安插间谍之类隐蔽的做法,也存在着散布恐惧这种古老而简单的做法。
自古以来,恐慌和流言一直是情报战的重要环节,在信息传播速度慢,管控手法有限的年代,流言甚至有着足以引发改朝换代的力量。而能让流言得以迅速传播,能够迅速被大多数人接受,最佳的素材莫过于“恐怖”。
物资紧缺、疫病、战争、政策变动、高层震荡——任何可能在民生领域造成巨大波动甚至破坏性结果的流言都能带来恐慌。面对没有任何手段可以查证,政府应对又迟缓的状态。无所适从的人们只能抱着“未雨绸缪”的心态采取行动,一旦形成风潮,剩下的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都只能随大流行动。
这就是流言的威力,有时候甚至能抵得上一支舰队。
然而流言终究是流言,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任何实体可以凭依,基于“未知且不可视的恐惧”所掀起的风潮,一旦被揭穿或是人们对此感到麻木就失去了力量。只会如曝露在阳光下的露珠一样蒸发、消失。
可“可视化的恐惧”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不是暴政、战争之类“就算一时痛苦,但只要身心足够坚强,终有机会能够重新站起来”的可怕事件,而是类似大规模自然灾害般连人的心都能予以摧折的“绝对暴力”、“看得见的恐怖”。
皇帝就是一个例子。
时至今日,除了一小撮人,还有谁敢向皇帝举起反旗?
可问题是皇帝的时间很宝贵,不可能一一浪费在对付宵小之徒身上,而且身为臣下,什么事情都要劳烦皇帝,这也未免太过无能了。
既然如此,通过技术力量,打造一个能制造出“可视化的恐惧”的装置,不仅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还能够向包括反抗份子在内的所有人输出“抵抗是徒劳的”、“反帝国是毫无意义的”之类的思考方式,确保皇帝陛下的治世长治久安。这样就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了。
“军团”是最先想到的平台,但很快就放弃了,原因是开发需求和“军团”的设计目标起了冲突。
“军团”是为了满足全面总体战开发出来的兵器,本质上是可持续生产、替换的消耗品。“可视化的恐怖”的指导意向所诞生出来的,必然是堆砌最先进技术的特殊规格机型,这种对有生力量杀伤效率低下,且难以量产的东西和“军团”的思路完全南辕北辙,被放弃可谓理所当然。
很快,帝国技术人员们就将视线转向了“国民战斗机计划”。为了打造出次世代“军团”需要的人工智能,不计成本的开发、制造应用大量新技术的试做机。这与“可视化恐怖实体化计划”的需求正好不谋而合,于是乎两个项目展开了合作,其成果就是“沙拉曼达iii”。
为了追求现有技术下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制造出来的机体——就大前提来讲,这台机体和“独角兽”可谓如出一辙,但由于完成时间不同,加上没有驾驶员这个累赘,单以机体性能和发挥程度而论,“沙拉曼达iii”甚至凌驾于“独角兽”之上。加上区域战术计算网络的辅助支援,在一对一的较量中,“独角兽”落败的风险可说非常大。
对上其它对手的话,就更不要说了。
——四点钟方向,距离642公尺,发现高能量反应。
——确认脑量子波感应框架。
——排除目标。
机械亡灵之间超高速的窃窃私语一闪而过,铁灰色的巨蜂朝着正在升空的金色巨龙扑了过去。
“沙拉曼达iii”的速度固然惊人,但在城区它无法展现原本应有的速度,因为这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会惊扰到正在进行中的国际会议。不过一台十几吨的玩意儿在市区用亚音速低空飞行也足以叫目击者心惊胆战。
这次法芙娜没有把整台“石斛兰”带过来,毕竟那玩意儿太大太扎眼,就算拆散了也不可能送进来组装,只能拆卸部分装备加装到变身后的法芙娜身上。
靠着地形和急就章式的武器与敌机纠缠——这就是法芙娜的战术。按照她的判断,敌机不可能在市区使用重火力,受空间限制,也不可能一拥而上。最有可能的做法是利用数量构筑包围网,限制对手的活动范围,将战斗距离拉近后用流体金属一口气解决战斗。
这正中法芙娜下怀。
目标不是击坠敌机,而是争取时间,只要能将敌机拖住,为罗兰争取到时间冲入“语言之塔”,就是胜利。
不知“沙拉曼达iii”是否察觉到了法芙娜的意图,抑或从一开始就不打算陪目标玩兜圈子的游戏,巨蜂粗长的下腹对准法芙娜喷射出烟雾和火焰。
“在市区里用导弹?!!这家伙脑子进水了吗?!!”
惊觉到自后方袭来的是为何物时,法芙娜一边咒骂一边拉升高度。
这里可是市区,就算对方射出的是专门针对空战目标的小型导弹,但里面装的依旧是足斤足两的炸药,有时候为了增加破坏力还加装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和钢珠霰弹。这种玩意儿要是掉进民房里,位置打对了可能会当场让大楼垮塌掉,运气最好可能也会让一两个家庭直接去母神那里报到。
敢在市区内一口气打出十四发导弹——正如法芙娜所说,是十足的疯狂行为,那台人工智能和设计人工智能的家伙真该做一次全面检查。
然而事实证明,门格尔教授和他的团队或许有点疯,但他们绝不傻,“沙拉曼达iii”更不会无的放矢。
“热焰弹无效?是雷达制导?可是箔条也没用,到底是——”
视野的一隅映出描绘着蛇形轨迹极速杀来的导弹,毫不理会法芙娜所知的每一种干扰方式,巧妙避开拦截火力的金属团块上,正散发出类似感应炮般尖锐、冰冷的杀气。
此时的法芙娜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脑量子波指向制导导弹”的首个实战对象,无意间创造了一项历史记录。
#########
“看起来,各位似乎都没有异议了。”
从左向右环视端坐圆桌前的诸国代表,一张张漠然点头的脸孔掠过眼前,红色的瞳孔最终落在举起右手的少女身上。
“议长阁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决定是否要同意并加入贵方提出的动议之前,我,还有共和国民众想知道一件事。”
手指梳理了一下鬓发,翠绿眸子毫不示弱地回望李林。
“帝国……不,您个人,究竟对这个世界究竟有怎样的期望?”
“哦……”
似乎是遭遇了预想之外的侧击,总是云淡风轻的脸孔吐出意味深长的轻叹。
“这似乎和本次会议……”
“有关系的。”
不给对手转移话题的机会,密涅瓦仿佛紧迫盯人般说到:
“作为本次会议,乃至整个共同会议的主导国,您的意志即是贵方全体的意志。贵方所有的提议和提案基本都是您个人意志的展现,在大部分会议流程都已经接近尾声的当下,我想要确认您个人的理念……您对这个世界究竟有怎样的期望?”
“我是否可以认为这是共和国方面在扰乱会议进程,破坏大家此前的努力?”
李林的还击不动声色,但却份量十足。
是否要将共和国踢出新秩序,本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如今又有“共和国破坏会议日程,自绝于国际社会之外”这个正当到不行的理由在手,别说继续让共和国当国际孤儿,顺手让共和国尝尝经济制裁的大棒也不是什么难事。
或许有人会说密涅瓦的要求并不过分,就算答应了也没什么,何必弄到这么难看?
说这话的人多半是忘了一句简单的哲理——永远不要和生活讲道理,生活面前你永远没道理。
密涅瓦当然知道这一点,正如在场所有与会者一样。
但她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在此后退。
“作为共和国民众用选票选举出来的领导人和国家代表,我必须对将国家和他们自己交给我的民众负责。这是共和国的建国理念,也是立国之本。正是基于民众的期望,我与诸多同仁出席此次国际外交盛举,试图与各国探索出一条和平共存之路。”
清亮的声音不卑不亢,扫视了一圈若有所思的诸国代表,密涅瓦继续说到:
“我重视贵我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如重视与世界任何一国的关系。为了确保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美好的未来,不才小女子基于国家义务和个人判断,认为有必要听一下您对未来的期许,您究竟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未来。”
语毕,密涅瓦坐了回去,一言不发地紧盯着李林。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1.射落弯月(十三)
交涉中,最忌讳的就是“逃避话题”,特别是国际会议上涉及到核心利益的问题。
有人说外交的本质就是打嘴炮,很多事情与其说得谁都能听懂,不如调整为“有心人才能听懂”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以通常论,或者说仅限于“外交部发言人”的立场上,这么做是没错。可此刻是全世界列强出席的共同会议,身为一国之君,不管是逃避问题、顾左右而言他、用暴力强行避开一位国家元首基于职责和公理所提出的问题……且不管问题本身水平如何,传出去总是有碍观瞻的。
当然,以李林的身份非要避开,别人也拿他没办法。但如此一来诸国势必会产生疑问,横生不必要的枝节。
简而言之,他算是被逼到墙角了。
密涅瓦很清楚,自己这么做有多冒险。
李林和帝国虽说算不上小心眼,但也谈不上胸襟宽广。有债必偿,有仇必报是他们一贯的处事准则。
如果最终协议达成,事后帝国方面一定会就此事展开报复,届时舆论、经济、政治、军事……各种各样的压力都会朝共和国涌过来。为平息这些压力所付出的代价绝对会让经济刚有起色的共和国遭遇重创。
可就算会变成那样,也好过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整个世界一路朝向封闭停滞的未来前进。
“朕所期望的未来么……议长阁下,你不觉的这个问题太空泛简略,就好像在问‘人是什么’一样。该怎么回答你呢?以社会学、法学、哲学、个人见解、身为神意代行者的角度……你是要我各方面都解释一遍吗?”
李林保持着优雅的微笑,冰冷的红色眼瞳注视着密涅瓦。
“……那么,首先请说说您理想中的社会结构,现在的帝国是否就是您理想中的社会?”
“见仁见智。”
“这算什么回答?”
“全部都算。”
手指轻轻叩击桌面,扫了一眼神色开始严肃凝重的外国使节们,李林的嘴角微微上扬,微笑越发像冷笑了。
“帝国虽然号称‘承袭千年的传统和血脉’,实际上正式建国也才三年时间。三年时间的表现能证明什么?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在共和国身上,三年来共和国证明了什么?”
“……”
过于直白的诘难之下,密涅瓦也唯有暂时沉默。
要想检验国家是否成功,经济数据是最直观也最现实的指标,gdp、gnp、基尼系数、采购系数、购买力……等等,全都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功。问题在于,经济是一种动态,永远处于波动之中,有增长也有衰退。一个动态变化的数据只能衡量某个时期的国家状态。要从历史宏观的高度检验成功与否,要么这个国家已经成为历史,后人可以从文献资料中来评头论足一番。要么评论者具备足够的高度和远见,能够看透遥远的未来,在所有人还懵懵懂懂时就得出最终结论。
前一种做不到,后一种……大概李林可以做到。
“朕想将帝国建设成一个‘成功的国家’。首先要确立的,是成功的标准。而所谓标准……本身也是随时代和参照对象在变化的,比如饥荒年头,人们只要不饿死就觉得很幸福。换成现代,人们除了最起码的衣食住行,还要关注子女教育、社会责任、个人权利。当前阶段的优先课题是保障就业率和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实现温饱。”
标准的外交辞令,内容同样空泛,就在所有人以为他打算就这样蒙混过去的时候,李林突然送出了一句让所有人惊讶又困惑的话语。
“……以最终目标而言,朕心目中‘成功的国家’,首先应该是‘正确的国家’。也就是每个人各安其位,为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奉献,实现私利与公义的最大平衡,从最根本的地方杜绝‘错误和扭曲’。”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
“你给我……差不多一点!!!”
一口气同时释放出五发广域雷击术式,在难以预测也无从防备的闪电面前,脑量子波指向制导导弹全数遭到击落。
击落导弹并没有让法芙娜感到高兴,身处距离地面三千公尺的空中,周围没有任何遮蔽物,正下方某个杀人机器正不断加速逼近自己。
这绝不是能笑得出来的情况。
法芙娜却扬起嘴角,展露出无畏的笑容。
那不是自暴自弃,绝不是。
那是猎人看见猎物上钩时特有的笑容。
法芙娜朝着无尽的苍穹攀升,在她身后,一个光点正快速咬上来。
确保了安全距离,“沙拉曼达iii”的表面荡起层层涟漪,一百四十四道斩击迸发,不留任何缝隙、死角的死亡之花对准法芙娜全力绽放。
以夺取性命的一击来说,威力太过剩了,完全就是牛刀杀鸡。
可为了将对市区的破坏控制在最小,同时非常确实的杀死目标,做到这种程度也无可厚非。
但它绝不会想到,法芙娜还藏着一张压箱底的王牌。
为了能将器材搬入波恩执行作战,法芙娜身上安装的只有推进器和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外带少许近防武器,不足的部分全靠各种魔法术式来补足。
除了刚刚的雷击,法芙娜还在自己背部展开了一个常驻术式,就在敌机释放攻击的那一刻,一直启动的幻象术式解除了。
“这就是你的罪啊。”
用安全带将自己和法芙娜的脊背系在一起,身穿铠甲般的漆黑圣职衣,年轻的金发神父从40㎜机关炮的准心后露出冷漠的微笑。
“吾要模仿,吾要模仿,大卫的第二种奇迹!”
传说中牧羊少年大卫用投石器将无敌巨人哥利亚放倒,抢在巨人起身之前夺下了他的剑,斩下了他的脑袋。
换言之,夺走哥利亚性命的,是他自己的剑。
以牧羊少年大卫的逸闻为原型完成的圣职衣,其第二种奇迹正是将敌人的攻击吸纳后加倍返还,以此歼灭敌人。
“吾要模仿,大卫夺来的剑!!”
伴随着高亢的吟唱,自圣职衣内部延伸出的缆线接连刺入机关炮,强烈的神圣氛围缠绕上冰冷的枪炮,急剧膨胀的杀意对准远方释放出斩击的一点,海因克尔用力扣下扳机。
庞大的气流漩涡搅动天空,呼啸的冲击波、流体金属利刃、烧灼的空气——全部被吸纳入化为奇迹的炮管,伴随着咆哮,比黄昏还要昏暗,比鲜血还要艳红的能量奔流扑向不知所措的巨蜂。
“去……死吧!!”
海因克尔忍耐着肩胛骨仿佛粉碎一般的疼痛,高声大叫。
眼前的一幕,称之为“坍缩”或许会很贴切。
犹如凤仙花绽放般的攻击全数倒流,放出攻击的钢铁之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内部挤压、溃烂,随着一声轰鸣,曾经不可一世的战斗机器化为爆炸的火球。裹挟着火焰的冲击波发出一阵阵尖啸,如同临终时刻的垂死尖叫。
“干掉了?”
法芙娜的视线微微下垂,爆炸的烟云与火焰还在翻滚升腾,从爆炸规模来看,应该是击毁了没错。
就在她对此感到安心,想要调整飞行姿态时,视野的一隅出现了一个快速扩大的黑点。
因为褪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流体金属装甲,体格足足小了一圈,裸露出来的黑色装甲在阳光下反射着幽冷的光芒。闪烁着红光的头部传感器紧盯着法芙娜。
是“沙拉曼达iii”。
几乎同时,法芙娜和海因克尔明白了刚才的真相。
在他们布下陷阱的时候,敌机也洞悉了他们的作战计划。所以,为了避开那致命一击,它运用流体金属装甲制造了一个诱饵(dummy),引诱对手去攻击诱饵。
近乎完美的方案,但可怕的不是这个。
能够看穿对手的意图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用手边一切材料来执行计划,最后还能给诱饵附加“飞翔”和“浮游”两个术式,且同时发动看上去与本体毫无差别的攻击。
这已经不是“军团”那种靠复制死人大脑的低级人工智能能做到的了,就算是与马赛高度配合的“沙拉曼达ii”也只能做到一边释放魔法术式,一边让分离出来的诱饵做几个简单的动作来吸引敌人的火力。像这种让诱饵与本体相差无几,会飞、会攻击——完全脱离当前的技术,除非帝国搞出一个能够同时操作机体,并且能感应玛那,组合构建各种魔法术式的人工智能,否则——
思绪突然停了下来。
能够操作机体,能够构建魔法术式。
满足这两项条件的人工智能确实尚未问世,但以帝国的技术实力,早就已经做出能实现这一点的东西了。
“塞壬”——摘取魔法师的脑组织,将之封入机械躯体之中,成为可以释放魔法的人型“军团”,被冠以神话中搬运亡魂的不洁之鸟的名字,帝国用于猎杀魔法师的王牌。
如果将“塞壬”与“沙拉曼达”系列相结合,其结果——
比法芙娜思考答案的速度更快,巨蜂超过金色巨龙抢占天顶攻击位置,银色的液体金属沿着装甲缝隙快速流动。
1...594595596597598...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