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帝国慷慨的输出各国急需的工业品,诸国当然也要给予相应的回报。帝国方面开出的条件说起来很是简单,帝国不会妨碍大家发展和发财,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帝国所追求的,但相关技术的转移和专利必须受到管控。帝国不希望看到某些技术和工业产品流入那些恐怖组织的手里,如果事情演变至此,帝国宁可不做这单生意。
###########
“他到底想干什么?”
翻阅着密涅瓦送来的密信,法芙娜一头雾水。
密涅瓦的密信表面上看毫无问题,不过是一篇普通的游记外加问候,但如果仔细关注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便会发现标点符号的长度有非常微妙的差异。
这不是书写问题,而是用标点符号的长度来充当“点-划”式密码。先将密信内容写好,然后转化成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程序语言,最后再替换成“点-划”式密码。即便帝国能拦截到这份密信,如果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看到的也只是一份平淡无奇的普通信件。
收到密涅瓦关于共同会议进程最新通报的法芙娜只是觉得莫名其妙。
“低价输出技术专利和工作母机”、“成立国际技术出口管制联合委员会”——李林在今天的国际会议上打出的两张牌让包括她在内的大多数人完全看不明白。
前者很好理解,是为了促成后一项的让步,但后一项……真的有意义吗?
谁都清楚帝国意图垄断技术,建构这个“国际技术出口管制联合委员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帝国的利益最大化,不让帝国输出的技术反噬己身。先不说诸国会不会让这个委员会顺利建立起来,即便迫于压力接受了委员会成立的现实,背后也一定会搞各种各样的小动作。
“不,这是相当高明的未雨绸缪之举。”
罗兰抬起手拦住想要反驳的法芙娜。
“别忘了,诸国对新技术,特别是电信网络的感受差距。”
诸国当然会搞小动作,而且还会找一些偏僻隐蔽的地方来干那些见光死的勾当。可如果是共和国来搞这种事,一定会考虑对工人的缄口保密措施,诸国则不会。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偏差,是因为共和国对“电信技术”抱有肯定态度,清楚只要漏出蛛丝马迹便会触动帝国方面高效又缜密的情报网络,抱有贵族主义和书信至上主义的诸国则不然。诸国民众本身举发能力就很薄弱,越是上层越不把电信技术当回事,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搞小动作的地方足够偏僻,做好警备工作,用繁琐的手续和岗哨检查就能将一切间谍隔离在外。
如果是帝国成立之前的时代,诸国上层的想法确实适用。可撇开帝国的情报网络不说,这种想法和行动所能带来的最大结果就是将罗兰的规划扼杀在摇篮之中。
“没错……这是情报战,是为了构筑‘禁止民间自行发展技术’这个断头台而发动的一场情报战。”
语气依然平静,唯有拳头用力攥紧到发白。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1.射落弯月(七)
“语言之塔”正处于最高层级戒备状态之下。
这理所当然,却又异乎寻常。
共同会议期间的每一刻都是最高警戒状态,容不得半点差错,即便如此,这里终究不是前线,不会有那种弥漫着杀意和暴力的狂气。可如今围绕在“语言之塔”周围的气氛却几乎与战场无异。
广场和周遭道路全数清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就连下水道、灌木丛、街头小巷之类的死角也有蜉蝣型军团出没,任何不经通报试图强闯封锁线的家伙都会遭到各种轻重火力的热情欢迎,届时能留下一块可以证明身份的碎块都是母神保佑。
此刻正是共同会议最要紧的时刻,包括缩减海军军备条约、转让及开放技术专利条约、双边及多边自由经贸协定、自由航行通商条约等等在内的重要议题和条约都已大致敲定,现在正在文字的修饰讨论阶段,距离正式签字生效已经为时不远。公认最困难的拉普兰永久中立化协定也已经敲定大体框架,即将进入具体条文讨论阶段。
就重要部分的议题来讲,共同会议的议程已经完成超过三分之二。
如今正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
关于成立国际技术出口管制联合委员会,设定关于国际间技术转让的相关协定和相关条例。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更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这是足以左右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文明发展的重要节点,整个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今后将何去何从,人们该如何自处,将由这一刻决定。
正可谓名副其实的“历史的路标”。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场会议的重要意义,其中又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知道这是一场为了遏制各国官方和民间技术发展所进行的信息战。
李林从不指望诸国会老老实实地遵守关于专利和技术转让的协议,和迄今为止出现过和尚存的协议一样,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被撕毁和绕开。
无论有无电信网络,诸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不会停止。除拉普兰之外的诸国上层或许在某些方面格外固执甚至僵硬,但他们不是脑残,也不是纯粹的政治动物,他们很清楚无论与他国的矛盾如何,帝国才是最大的威胁。为了迎接接下来必然降临的大战,不论政治分歧如何,技术的交流和互动绝不会停止。
哪怕有帝国的施压和威胁,一样不会停止,最多会变得更加隐蔽。
与其劳神费力去阻碍这些根本无法禁绝的交流,不如利用手里的筹码对其进行限缩——表面上的理由是这样,实际上却是用“管控出口工作母机与加工机床”、“巨额罚金”来构筑针对诸国官方、民间发展技术的“断头台”。
帝国关于国际技术出口管制联合委员会的正式说法是“基于国家安全,为了防止技术流失和滥用所成立的组织”,可以说理由无比强大,更重要的是委员会不仅只针对帝国外流的技术,对诸国流出的技术也一体适用,这就使得诸国之间的技术非正当外流的可能性被大幅降低,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知识产权和各国关于技术专利的利益。
不管是官方说法还是内部权限条款来看,成立这样一个委员会的理由都合乎情理。如果是正常的国际关系和社会结构,这个委员会以及相关制度或许能产生正面作用,可在当今世界——这个由帝国主导技术发展,诸国上层死抱着贵族至上的想法不放的世界——其必然会引发“诸国官方主动扼杀民间技术”的现象。
国际技术出口管制联合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杜绝技术外流和侵犯专利,其行动的依据除了各种规章条例,还以各国注册的专利为基准,其中专利最多的当然是帝国。因此,委员会主要业务就是针对侵犯帝国技术专利的案件。
诸国上层当然不会贸然行动,问题主要在民间。
基于“不把电信网络当回事”的态度,民间想要确认自己的技术成果是否和帝国专利冲突,只有通过书信向官方申请,等待繁琐的手续和漫长的核对。在此期间,有些人失去耐心,抱着侥幸心理继续研究;有些人则一开始就不知道或不理会专利制度,埋头搞自己的发明创造;还有一些干脆先搞出成品牟利。
按照委员会的权限和相关条例,这些行为都会被课以罚金,影响范围和程度越大,罚金数额也就越高。每一起案件的罚金数额对政府来说不过是小钱,但如果案件数量一多,罚金总额也会变成难以忽视的财政压力。情形特别严重,被认定有“有官方在纵容和默许民间侵犯帝国专利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时,帝国不但会提出申诉,要求罚款和赔偿,还会拒绝出口工作母机和加工机床,以此来制裁违约国。
对正走出军备竞赛带来的财政困难的诸国,这绝不是乐见的情形。
另一个问题则是“贵族总是居于平民之上”的定式思维,考虑到贵族莫名其妙的肥大化自尊心,还有官方科研机构背后的一堆利益牵扯。不愿被平民夺走荣誉,打压竞争对手,保住既得利益,防止额外的财政压力和经济技术制裁——这些基于大义或私利的想法搅和在一起,诸国最终出台的解决之道一定是将所有的民间技术人员吸纳到官方机构,从而避免“不受控制的技术发展”。可从这些人进入官方机构的那一刻起,他们也就只能在“帝国专利”这个大前提所限定的范围内打转。
“技术的进步”也就从此断绝了。
今后所有国家的科学机构只能靠帝国开放释出的技术专利来苟延残喘,任何想要“脱离帝国的技术系统树”的行为都将从根源上被禁止。
不止如此。
根据情况,还可以用这个体系来恶化诸国财政,甚至可以用来催化诸国主动挑起战争等等。不过和控制世界技术发展的流向和速度的重要性比起来,这些只能算是细枝末节。
这个会议就是有着足以左右世界未来的重量,绝不容许一点差错。
“沙拉曼达iii”和充当处理器的艾潘妮不能理解这些过于复杂的事情,也感受不到压力和紧张。对兵器而言,感觉和感受是多余之物,它们只要接受和执行命令即可。
如今赋予它和天上地下总计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二台“军团”的任务是“阻止某个人进入会场”。
只要这一句话就足够了。
无需缘由也不必提问,命令就是一切,得到命令,然后执行即可。
“为什么要投入如此庞大的战力去戒备一个人?”、“这个人到底是什么人?”那是下达命令的层级——比如马赫——需要思考的问题。
端详着照片上的年轻人,马赫将抽了一半的卷烟狠狠按灭在烟灰缸里。
上边的指令是“不要做无谓的深究”,而且还是亲卫队队长直接传达的指示,这代表真正下命令的很可能就是皇帝本人。
如此高层级的指示意味着背后的真相极度危险,一旦接触或泄露相关秘密,掉个把脑袋能平息都算便宜的,一个不小心还会下尸体的大雨。
马赫知道分寸和进退,但这种除了几张照片和薄薄一页纸的注意事项,其它任何有意义的情报连一个字都没有的工作,还是让他极度恼火。
冷静——
心里念叨着这个词,闭上眼睛将一切杂念从脑袋里清空出去,重新恢复平常心的马赫睁开眼,冷漠的双眼俯瞰着不断切换的画面和一大堆不知从那个犄角旮旯里反馈回来的数据。
——想要来的话便尽管放马过来,然后在拱卫“语言之塔”的铜墙铁壁下碰得头破血流吧!
#############
“……终于开始了。”
眺望着已经空无一人,蛇笼拒马摆了一地,军人和蜉蝣型“军团”随处可见的街道,法芙娜长长呼出了一口气。
波恩如今已经进入最高等级的戒严状态,任何在街道上行走的人,不论是帝国公民还是外国游客都必须配合警察和军人的检查,主动出示证件或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拒绝配合会被当场逮捕,拘捕或冲击“语言之塔”的警戒线者会被当场击毙。
这可不是说说吓唬人的,帝国这边恐怕是真的做好了杀人的准备,只等着有什么人跳出来充当用来警告猴子们的鸡。
“可以吗?那些家伙完全是战时状态,别说拒绝检查了,路上看见可疑的人大概都会管不住手指,将扳机扣到底再说。”
在战场上经常会遇到这类神经过度紧张的新兵,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就胡乱开枪,运气好的话或许能瞎猫逮着死耗子,打死个把不走运的敌军。运气不好的会因为误伤友军被关禁闭或被送上军事法庭。
此刻波恩城各处的安保力量都是从全帝国精挑细选出来的顶级精英,他们固然不会犯下愚蠢新兵才会犯的低级错误,但弥漫于街道、一触即发的危险氛围却是无比真实的。
如果有什么人在这种时候做出让帝国感到不安或不快的举动,街上的“军团”和帝国军人一定会立即开枪。
但是——
“如今既不是战时,也不是平时,是最奇妙也最危险的时间点。”
撩起长长的秀发,罗兰朗声说到: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放手一搏!”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1.射落弯月(八)
“以上就是关于国际技术出口管制联合委员会的全部条例草案。”
女播报员声音落下,会议室内的灯光亮起,一堆政要高官忙着喝水润喉或是交头接耳,除了皇帝和密涅瓦,所有人都在忙碌。
即便是政坛老手和职业官僚,要正确评估、分析适才发布的信息,理解其核心目标和隐藏在各种细节里的魔鬼,也需要一点时间。整理出问题,并且技巧性提问所要消耗的时间就更多了。
皇帝不差这么一点时间,好牌都在他手上,时间也站在他这一边。
密涅瓦的镇定与沉默就多少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换做别的什么人,多半会以为是对局势悲观绝望,索性沉默以对。可坐在那里的不是一般人,是面对国家倾覆的危局亦坚持到最后一刻,一手创立共和国至此的女杰。要让她屈服和绝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许她还有什么王牌?
在场不止一个人这么想,可看看眼前的局势,还有什么王牌能挽回呢?
——她最后的王牌必定是罗兰。
所有人叹息和摇头的时候,李林的余光始终不曾离开密涅瓦左右。
国际局势、共和国国力、个人能力——将这些绑在一起也不足以颠覆帝国主导的局面。
最后的、唯一的机会就是罗兰直接登场,以某种近乎作秀的方式来进行典范转移,强制让诸国进化。
——换做是我会搞个恐怖袭击,当着诸国使节的面展现在电信网络支撑下,号称不可战胜的帝国军一样会吃到苦头。
过去李林曾经这么说过。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深入人心”这个要求下,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只是在如今的波恩,不管是冲进这个会议室还是搞恐怖袭击,都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军警、社会秩序保障局、“军团”,光是这三者组成的多重立体防线就已经足够将整师整团的入侵者拦住,如果对方采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在密不透风的监控网下,他们根本无处藏身,只会被高速移动的猎杀型和空战型“军团”打成一摊绞肉。至于通过下水道转移……那里到处都是“军团”,机械亡灵一直都很欢迎有新成员加入它们的行列。
如果这还不够的话,亲卫队的精英加上“嫉妒”的杰勒斯总够看了吧。
总而言之,这个节骨眼上绝不容任何人来搅局,罗兰也不行。
李林在评估密涅瓦的思绪,密涅瓦同样也在推演当前的局势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这是一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赌局,帝国赢了,世界将沿着李林铺设的轨道朝向“没有任何改变的未来”一路狂奔,共和国赢了,最起码能争取到几年的喘息之机。
帝国在赌本、赌术上占据压倒优势,共和国的劣势显而易见,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这是停战三年以来,双方头一次在“最接近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博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可以向全世界揭穿帝国和皇帝的画皮,将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所有人能够直面真实,自行思考,自行判断,自行决定的机会。
密涅瓦知道这其中有多大的风险。
即使给予同样的情报,人们也未必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根本上来说,比起“正确的情报”,人们更倾向“想听的、喜欢的情报”。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感性、知识、社会地位的偏差,情报取向有所不同,最终做出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更难以期望大多数人的意见具备对未来的高瞻远瞩。所以即便有“少数服从多数”这个大前提和防火墙在,也无法断言多数人做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庸俗的凡人无法正确看待自身和世界,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将一切托付给知晓一切,凌驾于凡人之上的天才不就好了?由超凡脱俗的优秀者支配大众,本来就是世间的常态。
这是一种让人不怎么喜欢的见解。首先这等于让大众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力和应该背负的责任,其次就算存在天才,但天才、鬼才之类“异于常人者”并不等同于“全知全能”,即便存在某一个领域的天才,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行走在永远正确的道路上,这已经无数次被历史证明了。
唯一的反例是李林,他倒是永远正确且全知全能,精灵一族能在短短几十年间从颓倾的边缘成为几乎问鼎天下的霸主,李林在其中居功至伟。没有这位神意代行者,这个奇迹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问题是他太正确,太高瞻远瞩了。
有着远远超过一般人乃至政治家的长远目光,能够看到遥远未来的确实形态,因此也看到满满的绝望和恶意。
——那个男人八成是什么都不相信。
罗兰曾经如此评价他的前监护人兼毕生之敌,密涅瓦对此深有同感。
正因为连希望和可能性都不相信,从一开始就不对任何人或事抱有期望,才能如此彻底、断然的决定封闭所有的未来,断言“一成不变、持续空转的未来”才是能带给所有人幸福的未来。
或许罗兰和密涅瓦对这个世界依旧抱有可以称之为天真的期待,又或许是生为人类,向往未知未来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又或许是纯粹对李林的做法看不过眼,总之罗兰和密涅瓦无法忍受李林的做法。
在最后的大门关闭之前,他们决定赌上一切,起码要留下一道让人们能够呼吸新鲜空气的缝隙。
——世界命运,在此一举……吗?
不知怎么的,脑袋里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感慨,对这句旧查理曼气息十足的话和会想到这么一个评语的自己,密涅瓦在心里露出一丝苦笑。
##########
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是散布在街道上的蜉蝣型。
一边如蝴蝶般扑腾着翅膀,一边散发着垂死之人的悲鸣,犹如冥界负责引导亡灵的蝴蝶,在波恩城的大街小巷飞舞。
比起搭载高精度传感器的侦察型,蜉蝣型不但防护能力更为低下(为了搭载各种传感器,侦察型的火力和防护都非常贫弱,距离够近连7.92㎜步枪弹都能打穿),攻击武器全部取消,就连传感器的探测范围也只有区区十五公尺左右。
用于弥补机体规格带来的不便的策略非常简单——数量。
近五万之数的蜉蝣型覆盖整个波恩,不存在任何死角。本领再高超的间谍和恐怖分子也无法和五万台飞来飞去的传感器抗衡,他们还要小心别一时冲动将蜉蝣型打下来,以免触发整个通讯网络的报警机制。
这张堪称完美的监视网络正遭遇前所未见的异常现象。
“失联范围在持续扩大?这怎么可能?”
一名技术员凑到终端前,看着持续扩大的红色团块,总是平静的脸孔第一次露出了慌张。
失联本身并不值得奇怪,就如前面所说的,有人想要扰乱正在召开的重要会议,蜉蝣型是必须清理掉的第一道障碍。可如果对蜉蝣型发动攻击,不但会触发报警机制,还会引来周围的机体进行增援,一下子就会被锁定位置和身份。有点脑子的家伙都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对方显然是个头脑精明的家伙,居然能同时对整片区域内的蜉蝣型下手,并逐步扩大范围。
如果只是某个区域也就罢了,只要锁定位置派遣部队进行包围和清缴即可。可蜉蝣型的失联范围持续扩大,这就只能确认有异常现象发生,却无法进行定位捕捉。
“不用惊慌。”
坐镇装甲指挥车的马赫摩挲着下巴,淡淡问到:
“通讯系统怎么样?除了蜉蝣型之外,有其它单位失联吗?”
“目前为止没有收到相关报告。”
“持续注意和各单位之间的联络畅通,任何微小的杂音也不要放过,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通报。”
“明白!”
总算进入战斗状态的部下用嘹亮的声音大声回答,对开始变得炙热的空气感到满意的马赫让身体深深沉入办公椅,双眼冷冷注视着接连被雪花杂讯覆盖的界面。
敌人的第一招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也让马赫看出了一些端倪。
有备而来且准备充足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以帝国为敌,连最基本的准备工作都不做好,是想变成笑话闹剧的主角吗?
关键在于敌人采用的战术。
上手第一招不是搞个爆炸、放把火来声东击西,而是先去破坏组成监视网络的蜉蝣型。这一点也不像诸国军队或恐怖分子的做法,反倒像是帝国军在大战前夕经常使用的战术。即针对敌军的侦查、通讯系统下手,隔绝前线和后方的指挥通讯机能,然后快速突破。
虽然只从这一招还看不出更多的端倪,但出乎意料的作战方式,还有几位熟悉的战术,让马赫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对方会不会非常熟悉甚至了解帝国军的战术和技术?
想到这个可能性的瞬间,强烈的战栗流过马赫的脊柱。没有任何犹豫和深思,他按下了通讯的按钮。
“听得到吗?一岁小孩。”
“随时待命,吾主。”
“立即和一个大队的空战型前往蜉蝣型失联区域展开强行侦查,发现任何形迹可疑之人——”
马赫咬紧后槽牙,声音冷的仿佛刚从冰窟窿里捞出来。
“无需警告,格杀勿论。”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1.射落弯月(九)
充当临时指挥部的地下仓库内,各种颜色和图案的图标正在地图上不断移动,代表我军的红色圆片正在代表敌军的蓝色团块间穿插移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