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纵观以上种种现象,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几个世纪以来,农奴制度都是公国的基石,但面对眼下的困局,如果公国不做出改变。曾经的基石一样可以拿来当墓石用。
充分理解这一点后,公国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义颁布《废除农奴制度敕令》既符合现实需求,也顺应民意。可这一纸敕令并未让公国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平息下去,反而是让矛盾越发尖锐激烈了。
任何自上而下,旨在弥平社会矛盾的改革,都必须以自上而下的利益释出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最底层的民众获得足够改善生活状况的必要资源。但又有多少上位者肯做出改变,松一松手掌,让利益从指缝里漏出一些,施舍给蝼蚁一般的民众呢?或许会有明智之人认识到状况,可这些人终究只是少数,不足以改变整体局势。更何况全公国最大的地主就是沙皇本人,要让“小爸爸”主动割肉给“牲口”……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
所以,所谓废除农奴制的实质,只是公国上层基于国内危机被迫仿效查理曼、阿尔比昂曾经的行为,是一场以骗代奴的忽悠戏码而已。不过是将“农奴”的头衔换成了“佃户”,给予了他们基本的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力。理论上来讲,在司法层面上,这些人享有和地主一样的地位,而且还能在地方自治的“缙绅会议”上投票。可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要没人买票,选举权不可能凭空变出面包。而有了人身自由又如何?这对养家糊口有帮助吗?至于司法上的“平等”同样没有意义,以公国的状况,有钱人和权力者有太多太多的办法去处理纠纷了,不谈买凶杀人之类的“粗暴手段”,光打官司产生的费用就足以让一般家庭破产,全家流落街头,或是受不了压力自杀和被送进疯人院。遑论其它手段。
从结果上来讲,公国废除农奴制的行为只是拿走了物理上的锁链,无形的锁链依然存在。施舍给农奴“自由”,无非是让他们从被皮鞭催着干活向自觉自愿没日没夜劳作转变,或是方便这些劳动力走出农田,向需要他们的地方流动而已。
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成千上万人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土地走入城市,涌入城市蓬勃发展的工业化潮流之中。大量劳动力的加入使得公国工业发展堪称令人振奋。并且出现了从粮食、原材料出口向初级工业品加工发展的迹象。然而好景不长,迅速增长的城市劳动力很快就趋于饱和,超出了需求上限,直接导致劳动力价格走低,失业率不断增长。因为有一技之长或足够幸运的人固然保住了工作,但也只能勉强糊口,尝尽贫困滋味;那些没了土地又没了工作的人被迫流落街头,成为贫民窟里的流民。这些连社会底层都无法立足的人在现实的折磨下纷纷转变成暴徒、无政府主义者、犯罪者以及其它不安定因素。
与之相对,底层日益加剧的贫困严重削弱了公国的国内消费市场,产品滞销、利润下降的现象越发严重,导致资本家持续缩减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反过来又减少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失业率,从而将更多人推落贫困线以下的悬崖。与此同时,由于投入生产已经无法获得利益,大量资本开始向投机市场流动,游资不断抬高或压低各种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获利,严重扰乱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底层的贫苦。
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公国的社会正日趋混乱。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3.冰风森林(二)
客观地讲,沙皇的改革意图是怀有善意的。其核心要义是试图通过折中的办法让各方都能满意,从而在未来的巨变到来时依然能维持国内局势稳定。从他开启地方自治,设立“缙绅会议”来看,这位年轻的沙皇也是倾向于开明的。然而君主的意志是不可能对抗整个国家和整个上层利益集团的,其在赦令中对皇室利益的全盘保留也无法令深感失望的底层民众对其改革意图及意志感到信服。迫使地主释出利益,且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不足又让地主们怨声载道。
农奴们因为无法直接获得土地,所以他们不满意;地主们不得不放松对劳动力的控制,甚至需要向以前的农奴出让土地,所以更加不满意;试图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满意。当初对沙皇赦令抱有极大希望的人们在看清空有其表的“自由”和“平等”之下自己依旧一无所有的现实后,逐渐变得失望透顶。不满开始升级为咒骂,“小爸爸”变成了“混账东西”,咒骂正在朝公开抗议升级,一部分人逐渐变得激进、极端。各种秘密结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信按照眼下的局势发展下去,这些秘密结社的恐怖倾向终有抬头的一天。
极端主义者热衷于采用袭击或暗杀之类的手段,以此向整个社会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更多时候,这些人压根就没有什么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泄愤而已。在这种背景下,一切达官显贵、社会名流都会成为秘密结社和独狼袭击者的目标。作为全公国最大最显眼的靶子,沙皇更是首当其冲。所以哪怕仅仅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沙皇陛下和他的重臣们也必须找出一条能转移国内矛盾的路线来。
他们找到的路线就是拉普兰。
公国正在朝工业化迈进,尽管遇到不少问题,加入近代工业国家的行列这个大方向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随着其对外贸易形式从过去主要输出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原料开始向兼顾输出简单工业品的方向转变,其扩张的源动力除了传统的领土野心、安全保障、攫取战略主动权之外,还增加了一条“输出产品和资本”,这使得公国的扩张方向开始朝老牌工业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靠拢。
糟糕的经济形势使得公国迫切需要为国内商品和资本取得更大更稳定的市场,以保证国内形势稳定,资本力量能继续茁壮成长。但一来公国粗陋的各种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二来公国也不像帝国及阿尔比昂拥有海外殖民地可供倾销。因此公国对外输出仍旧以各类农产品、矿物和手工业品为主。
将所有问题归纳整理后,公国的问题症结就很明确了。此时的公国正处于迈入工业化之后的首次产业升级,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本来就是正常现象。只不过公国原本遗留的大量问题也集中在这一时期爆发,使得矛盾对立更加激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国政府为扭转国内如积蓄能量的火山一般危险的国内局势,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方面加大对国内不稳定因素的弹压力度,对容易滋生无政府主义和革命党的温床——譬如大学和贫民窟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同时仿效帝国建立了遍布极北永久冻土的苦役营,将大批刑事犯、政治犯及其家人投入其中,部分罪行比较重的直接就吊死在显眼的地方。
在底层民众饱受贫困之苦的社会,光靠单纯的镇压不可能解决问题。向底层释出利好,给予其起码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干净亮堂的房屋、能维持一定尊严的生活——这才是结束一切动荡混乱的根本之道。对于那些手握资本之人,则需要设法提供一个环境良好且充满前景的市场,使其掌握的资本从游资热钱转进到实业投资当中,将那些用来投机倒把的钱转变为工厂企业,从而在为资本家不断增加财富的同时,也为底层民众提供更多工作机会。
但短期内,公国国内市场的乱局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善。既然无法期待国内市场,那么公国的出路就只能在拉普兰了。
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作为人类阵营一侧,比公国更早接触现代工业产品的国家,拉普兰的工业化进度比公国还低。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战乱的影响、自身国力不足、外部政治环境不安定这三大原因。
一系列的战争中,拉普兰固然和查理曼关系紧密,但也和亚尔夫海姆维系着关系。以小国自身的角度来看,这种两面下注的做法其实是乱世之中比较稳妥的自保之道。毕竟在两只巨兽之间的厮杀出现明确的胜负征兆之前就彻底倒向某一边是非常危险的,先两边下注,同时观察战局的走向,最后根据情况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任何一个稳重的决策者都会做出这样一个兼顾内外情势的选择。要不是出了李林这样的盖世妖孽,仅用了几个月就彻底摆平了查理曼,没准拉普兰的小算盘还真能顺利推进。
帝国的快速崛起让拉普兰的小算盘落了空,利用两大强权相互厮杀,从中谋取好处,以最小代价实现工业化的规划也打了水漂。此前的战争中,查理曼和亚尔夫海姆都将所有的资源、工业生产能力投入到总体战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工业设备或技术人才可以拿去拉拢拉普兰。战争结束后因为拉普兰两面下注的行为,帝国对拉普兰态度冷淡。阿尔比昂忌惮与公国的同盟关系也不敢过于亲近拉普兰,协助其发展工业体系。其它如共和国、赛雷斯、卡斯蒂利亚,因为距离或自身国力疲弱的关系,也是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结果拉普兰只能靠自己去推动工业化,可长达数百年的战争早已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凋敝,大量的人才涌入军事或相关领域。仓促之间想要掉头转换发展方向只会让国家陷入类似公国的困境之中,甚至比那更糟。就这样怀揣着剧烈的不安,拉普兰以异常谨慎(这是迫不得已且绝对有必要的)、缓慢的速度展开。当圣彼得堡街道上出现公共交通车辆的轨道,并由马匹牵引向电力驱动转变;电灯开始替换下煤气灯照耀城市的夜空;工厂内轰鸣的蒸汽机昼夜不息之时。拉普兰依然保持着几百年不变的风景,只有首都的富人区,贵族的豪宅,驻赫尔辛弗斯的外国使领馆,人们才能见到一点涌入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文明。
由于工业化进度落后,所以即使是公国粗陋的初级工业品也能在在这个国家倾销。唯一的障碍就是这个国家的反公国民族情绪和其他国家竞争力更强的产品。不过只要将拉普兰至于控制之下,公国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武力和政策倾向将别国竞争者排挤出去,将拉普兰变成自己的禁脔,一个可以肆意倾销商品的专属市场。如此一来公国底层也能从国家发展中获得好处,国内各种社会矛盾便能得到缓和与掩盖,停滞不前的工业化进程得以再次启动。
正因为有各种内外因素在,公国才一直死抱着并吞拉普兰的想法不放,直到在共同会议期间在几乎整个世界的压力下遭到惨败,这才不得不放弃不切实际的妄想。
诸国看得很明白,除非加大对公国工业化进程的投资,用大量的金钱来扭转公国国内局势,否则公国很难忍住并吞拉普兰的欲望。可没有一个国家——包括最支持公国的阿尔比昂在内——乐意看到这头极北巨熊变得太过强大。不光是因为资金缺口巨大,各国本身也在经历经济转型升级,不可能提供如此庞大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这将对新秩序体系下的和平造成严重冲击,必然会导致世界大战提前爆发,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但诸国同样也不希望为此直接和公国翻脸,抑或公国内部矛盾总爆发,掀起革命和内战,因为这同样不符合大家的利益。
帝国害怕革命浪潮会塑造出另一个共和国,共和思想会对帝国造成冲击。其他国家则害怕公国就此陷入分裂,变成一堆相互牵制无法关注其它方向(其实就是指对帝国作战)的小国。
基于以上担忧和各自的利益诉求,最终大家还是在《波恩条约》里给公国留下了一条名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窄缝。即通过协议的形式,将拉普兰的市场割让出一部分给公国,既给足了公国面子,也给予了一个公国需要的市场。以此来安抚因受挫而伤心懊恼的公国。
不过就算如此,依然没人指望靠一纸条约和一个不大不小的让步就能约束住欲壑难填的极北巨熊。不管是帝国还是阿尔比昂,私底下都加强了对拉普兰的关注,各种军政人员频繁往来与赫尔辛弗斯、亚尔夫海姆、伦迪纽姆之间,其余小国的外交官和间谍更是多如过江之鲫,就连共和国情报人员的身影也不少见。
自古以来,间谍、军人、外交官集中出现之地多为大战将至之地,从各国如此“钟情”拉普兰来看,他们显然不相信公国会老老实实遵守合约,一定会找个机会“大干一场”。
从公国签订《波恩条约》至今的种种迹象来看,各国确实没有多虑。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3.冰风森林(三)
政治家和军人只关注国内和帝国的动向,对拉普兰发生的种种变化既不关心也无概念,即没有和其它国家的干涉部队交战的想法,也没有任何相关准备,自上至下,从元帅到小兵,谁都以无知的态度轻视拉普兰。仿佛那个在过去几百年里阻挡我们西进的国家已经不堪一击,只要轻轻踹上一脚,拉普兰就会像腐朽不堪的木屋一般轰然倒地。而这种小小的胜利,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讲也是必要的。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谴责力主冒险“打一场有限战争”的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是“彻头彻尾的战争贩子”、“蒙骗皇上的佞臣”时,普列维以其一贯对老丘八们的不屑语调说到:“库罗帕特金先生,您对国内情况不了解,所以才能说这种风凉话。现在为了压抑那些暴民们脑子里的造反思想,即使小小的战争胜利,对显示执政者的威信也是必要的。”
——摘自《维特伯爵回忆录》。
毫无疑问,公国正陷于困境之中。由于改革并不彻底,日益富有但政治主张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新兴资产阶级和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冲突不断加剧,人民也因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而不满。不安定的社会状况持续发展下去迟早会变成暴力革命的温床。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用战争来转移危机,即“需要一场小小的胜利,以便制止革命”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也并不乏通过对外战争成功转移国内危机,甚至通过掠夺强化国力,带来繁荣的案例。
但那只是少数。
如同赌博一般,一夜暴富的只是极少数幸运儿,一个幸运儿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失败者的尸骨。可人们从来只盯着幸运儿光彩夺目的背影,很少有人留意到其脚下的累累白骨。
个人如此,国家也不例外。此前查理曼已经充分向全世界展示了赌国运赌上瘾,收不了手的后果会是什么了。
当然,公国也不是全然不顾风险的笨蛋。哪怕是最激进的扩张政策推动者也要求在行动计划中明确注明一旦外国开始有武力介入的迹象,所有行动应立即终止。显然,公国也在尽量避免情势失控引发世界大战。
按照公国的评估,只要不影响拉普兰的中立地位,不全部并吞拉普兰,只是“有争议地区发生冲突”、“边界纠纷”这种不足以影响永久中立地位和国家主权存在的程度,不至于引起其他国家过度反应。再怎么说新秩序并不是一个依靠向高度信赖和凝聚力构成的同盟,而是在帝国武力威慑和所有国家都不希望当前爆发全面战争的共识下促成的微妙平衡。与其说是某种平衡或秩序,还不如说这是相互牵制下的恐怖平衡。
既然是彼此牵制下的产物,那么各方即便是为了维护新秩序框架,想要采取行动也会受到各种掣肘,没办法随心所欲的做出快速反应。只要公国行动最够迅速,在各方完成协调采取行动之前夺取卡累利阿地峡及汉科半岛,那么强势如帝国也不可能轻易翻脸,为了不扩大局势,很大可能会承认现状。实在不行就给帝国一些在占领区的贸易特权,相信这个足够让贪婪的帝国佬闭嘴了。
“问题的全部核心就在于速度,唯有我军行动足够迅速,在其它国家做出反应之前占领所有目标。之后再展开多边协调,整个计划才有可能成功。而行动迅速的核心——”
“铁路吗?”
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紧盯着地图上如蛛网般交错纵横的铁路线,低沉的声音仿佛男中音歌手,为凝重的空气中注入肃穆的气息。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能不被气氛压倒,迅速思考并忠实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快速应变能力。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正是具备以上两种特质的杰出之士。
“是的,陆军大臣阁下。唯有开战后迅速确保铁路线完整的落入我军手中,我们才能快速度过姐妹河,将源源不断的士兵和物资送到战场上彻底压制对方。”
作为一名积极的进攻主义者,勃鲁西洛夫骑兵中将身上有很多曾经在查理曼王家陆军身上能看到的特质。比如强调意志的作用,强调主动进攻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但这位骑兵中将并非一介莽夫,更不是连知耻为何物都不明白的查理曼马鹿。
在查理曼与亚尔夫海姆的战争中,勃鲁西洛夫曾经作为观战武官观摩过亚尔夫海姆的部队通过铁路进行快速机动,并且仰赖铁路和公路持续保障装甲集群快速突破。可以说正因为充分发挥了交通系统在战争中的两项基本功能——快速投送兵力和保障后勤补给,亚尔夫海姆才奠定了后来莱茵战役战略合围的基础。也正是从那之后,这位老骑兵成了军方内最坚定支持发展包括铁路在内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的急先锋。在陆军大臣的首肯之下,勃鲁西洛夫开始梳理公国境内铁路经营、路线与技术标准混乱、维护能力低下等等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如今这场迫在眉睫的战役对勃鲁西洛夫个人而言,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场摸底考试。在他看来,如今公国铁路系统的整顿已经初见成效,但距离支撑起与帝国这样的怪物之间的全面战争还有遥远的距离。所以能有一场局部战役规模的小战争来检验此前对铁路系统的整合成果,摸索出此前尚未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那么是最好不过了。此外,这种规模的战役正好测试他此前从帝国那里学来,经过针对公国陆军特点改进的渗透突击战术,在面对筑垒地域时到底能发挥多少成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从这些考量来看,骑兵中将显然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如果是一切以战争为最优先的全面总体战时期,这种军事至上的思考方式到也无妨,而且还很符合需求。但眼下并不是只要能喘气的都要拿枪走上战场的总体战时期,在一场以转移国内矛盾和危机为目的的有限战争中,这样的思考方式就难免有些不合时宜了。
战斗才是军人的本职工作,军人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军事至上的思想在面对更注重弹性的活动中必然显得视野狭隘,思虑不周,最严重时甚至会给国家带来难以收拾的麻烦。
即使是勃鲁西洛夫这样的人才也难以摆脱这样的问题。
“控制占领区之后,我军应充分利用拉普兰的设施囤积物资和兵力,做出攻击拉佩恩兰塔、拉赫蒂,最终进军赫尔辛弗斯的姿态。以便争取在之后的谈判中为我国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谋求更多的利益。”
“中将。”
一个平静但充满刚强气息的声音响起,身穿骠骑兵制服的勃鲁西洛夫和众多军人一起挺胸立正,用带着敬畏和些许不耐烦的眼神望向地图室里唯一一位不穿军服的与会者。
“占领卡累利阿地峡和汉科半岛就是终点,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士兵走出比这更远的距离。”
财政部长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以满溢出杀气的声音说到。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3.冰风森林(四)
公国军人对财政部长的感情很复杂。
他们喜欢财政部长,因为财政部长总会尽量满足军事预算的需求。
他们讨厌财政部长,因为财政部长总是监督及插手军方的作战计划。
全世界的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专业领域不应受到干涉的想法,即军事是军人的领域,政治家并非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员,不应该过度干涉专业人员的工作,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从“术业有专攻”的视点来看,这种讲法不无道理,让外行人插手专业领域的管理确实容易造成很多问题。可军队和政治决策层之间的关系并非平行对等,而应该是军队从属于国家,从属于政治中枢。以人体来类比,便是肌肉应该服从大脑的智慧。如果军队想要与政治决策层平起平坐,甚至想要由自己管理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那便成了肌肉控制大脑。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查理曼已经展现给全世界看过了。
公国军人当然不想背上“查理曼马鹿的跟屁虫”之类的荣誉称号,但他们也确实不喜欢由政客来指手画脚(这其实是各国军人普遍存在的情绪,差别只在于能否控制这种情绪)。在他们看来,以眼下这个时间点与帝国爆发战争固然是不合时宜的,可既然是以一场小小的胜利来转移国内危机,不妨让这个胜利再漂亮点。即便不打算真的要以拿下赫尔辛弗斯为目标,起码在攻占卡累利阿地峡之后做出继续进军的姿态,以便从谈判桌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能够达成更有利的协议。
有这种源自军人本位主义的想法和情绪存在,财政部长和首相“占领卡累利阿和汉科半岛后立即转入防守,不得进行任何挑衅”的指令当然不会受老丘八们待见。但老丘八们同样也不明白维特伯爵和斯托雷平的种种忧虑。
人们在审视维特伯爵和斯托雷平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将这两位公国文臣中的顶尖人物和帝国的同行们拿来比较一番。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这两位和帝国文官官僚有许多相同之处。
撇开出身不谈,这两位都是经济学和法学专业人士,这一点与大多数帝国官僚相同。此外以国家利益为优先,思考模式倾向于合理化、科学化也极为接近帝国官僚。由于思维模式上的接近,这两位对军队和政府的关系,以及用军事胜利转嫁危机的观点也与帝国政治家相近。
军事从属于政治,大到世界大战,小到默默无闻的冲突,全部遵循这一定理运行。正在推进中的“有限战争”同样不可能例外。其首要目标是实现政治目标,军事行动不过是附属于政治意图的延伸。一如军队只是从属于政府的暴力装置,要求提高待遇,基于国防现实需求提出增加国防预算申请之类还可以接受。决定战争的和终点,将何种形式定义为胜利——这些是政治家的工作。军队不应该过多的插手过问,只要努力想法实现这些目标就可以了。
1...605606607608609...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