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非把共和国拉入新秩序里不可。否则以其特殊的国情和国体,迟早会在某个时间段搞出什么没办法收拾的事情出来。这里并不是说加入新秩序之后,所有一切就都进了保险箱,查理曼人会就此改掉他们热衷游行、罢工、歇斯底里痛骂帝国的习惯。帝国无需面对为维护自身权威,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的情况。只是共和国加入新秩序之后,帝国比较容易通过体系内的各种条例和工具,以“比较温和”的手段来约束和牵制共和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旦闹出类似“莱茵兰号事件”的状况后,只能派遣军队与共和国在擦枪走火的边缘进行对峙。
避免因为技术专利和新技术体系引发的纷争,过早启动全面总体战,同样也是自整体战略之下延伸出来的战术。
只要共和国乖乖加入新秩序,帝国在某些问题上不是不可以退让——这就是摸头动作之下的潜台词。
罗兰预料到帝国会做出妥协,大致的底线也有数,但他想要的更多一些。
“您所说的实质性是对帝国而言,还是对大家而言呢?”
“当然是对所有人而言,和平、财富、交流——这是共同会议的主题,也是我方对包括贵方在内的所有国家、地区的诚意。”
“听上去真是让人放心啊。”
“如果没有恰到好处的诚意,谈判很难进行下去。”
在旁人耳中晦涩又厚脸皮的话语交错着,就在进展的苗头刚刚露出之际,罗兰拉开了交涉的正戏大幕。
“帝国愿意具体提供哪些优惠和便利呢?”
“与诸国同等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关税优惠,帝国向贵方开放游客市场,五年一签的大额农产品采购清单,一年一签的原材料采购清单。”
“这可真是……让人无法拒绝的优渥条件啊。
罗兰的发言没有任何讽刺的意味,这确实是足以让人心动的优渥价码。
共和国正在努力朝工业输出国家转变,在转型过程完成之前,其主要对外输出大宗还是要靠各种农产品和原材料。一旦贸易通道被阻碍,或者交易对象为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提高关税或对本国农产品进行补贴,共和国的对外贸易就会遭受严重影响。这一来影响的不光是农业和财政收入,还会大幅延缓工业化进程。
如今李林提出的条件等于是将一块超级大馅饼砸到了共和国面前,以帝国的市场体量,共和国全部农产品砸下去连朵水花都看不见。按照李林的提案,一次签单足够保证共和国五年的农产品输出,这对国家财政、社会稳定无疑有着巨大助力作用。
其它诸如关税优惠、赴共和国旅游解禁等等,同样也是利好消息。
可以说长期困扰共和国的财政问题将在几年内迅速得到缓解,工业化所需要的原始资本积累也能快速步入正轨,很多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滞不前的基础建设和研究项目也因此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只是,这块馅饼并不是免费的,里面还包裹着剧毒。
先不谈帝国打算从共和国那里索取的代价,光是这份大礼背后潜藏的用意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众所周知,趋利是资本的天性,另一天性是短视,两种天性混合在一起就表现为大多数人只重视能快速获利的项目。当帝国向农业、旅游、原材料市场释出红利时,可以预见整个共和国大量的资本、资源必然会向这些方面倾斜。相对的,工业发展因为技术体系尚不成熟,缺乏竞争力,即便有政府补贴,也只能保证满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进一步拓展市场。此消彼长之下势必会出现农业、旅游、服务业、原材料等领域就业的人员薪资水平远高于从事工业的技术人员。在鲜明的对比之下,年轻人的就业、就学倾向也必然倾向收入更高的一侧,缺乏人才新血补充的制造业、工业将慢慢萎缩,即便不会完全消失也必将大幅倒退。
如果以为这就是全部的弊害,那可是大错特错。真正的麻烦要等到共和国工业领域萎缩之后才会显现出来,要知道届时共和国经济形势固然一片大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这些实际上都是帝国给予的。只要帝国有那个想法,随时都可以收回去。当帝国基于某种需要,比如与共和国关系紧张时,立即可以收回这些红利。其造成的影响对帝国不值一提,对共和国却是灭顶之灾。要知道届时共和国有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投注在依靠红利生存的领域之中,突然没了红利,必然引发经济寒流,接下来将会引发全面的倒闭潮、裁员潮,大量农场、旅游相关业者、原材料生产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员遍布街头,而原本可以用于吸纳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的制造业、工业、基建行业早已萎缩,高失业率无法缓解,物价飞涨,社会动荡……
看似让出红利,实际上是让共和国把自己的生命线交到帝国手上,表面上还能做出一番亲善共存的模样,老奸巨猾到这份上,简直可以称之为一种艺术了。
说完了潜藏的毒药,回过头来该说说为了吃下这块有毒的馅饼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了。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
皇帝放下咖啡杯,手指敲击着桌面,语调轻松的像是在说一件真的非常简单轻松的事情。
“共和国加入新秩序,成为国际秩序中的一员,承认新秩序框架内的所有国际协定。其中当然也包括知识产权、技术转让、专利输出管控在内的协议与机制。”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2.善与恶的彼岸(二十二)
“您管这叫‘很简单的要求’?皇帝陛下,您的幽默感似乎有点太过强烈了。”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正式的交涉条件。”
“送给别人有问题的水,让他喝下去身体受损——这样的条件恐怕不应该出现在正式的文本里面。”
“是吗?喂狗要给狗粮,喂猫要给猫食,这应该是一般常识吧?”
罗兰的眉头皱了起来,过了一秒后,他用拳头抵住嘴,轻轻咳了几声,反驳到:
“不过共和国也不见得非要接受这样的条件。一旦失败的话,那么诸国全体或许都会站到与共和国同一战线也说不定,最后共同会议将在没有任何成果的状态下告终,这样也没关系吗?”
这几乎就是直白的威胁了,不过李林并未因此而动怒。
“如果共同会议以失败告终,那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唯一有影响的事情就是诸国稍后会派遣另一波特使来参加新的共同会议,直到达成能维持和平的协议为止。”
没错,诸国和帝国都还没有准备好开战,共同会议的主要目标正是为了达成一系列条约来约束各方的行为,缓解矛盾,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窗口期来完成战争准备。共同会议的失败是各方都不乐见的,面对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的状况,诸国唯一的选择就是更换谈判代表,在另一个场合与帝国进行交涉,直到达成和平。
和共和国组成统一战线,共同进退?那些政治精算师的脑袋还没秀逗到这个地步。哪怕真有一两个脑回路异于常人的家伙,也不会造成困扰。
“披荆斩棘开辟道路的人和铺设道路的人,不见得非要是同一个人才行。当那些外交代表两手空空回去,甚至是带着巨大麻烦会去的时候,觊觎他们位置的人应该会非常忙碌并快乐。帝国对这种事情是无所谓,倒是你们没问题吗?真要演变成那样的局面,共和国应该会很头疼吧。”
不是应该会,是必然会。
由于共和国的莽撞行动导致会议破裂,遭受弹劾攻击的诸国外交代表们出于私怨和推卸责任的目的,必然会大肆攻击共和国;那些为了争抢外交代表之职而大打出手的人也不会为共和国说好话,相反为了凸显自己与竞争者及前任的区别,他们还会竭尽全力攻击共和国,用这种最安全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强硬和忠于国家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共和国必然陷于比现在更危险的国际孤立之中,到时候不用帝国开口,诸国就会跳出来要求制定针对共和国的封堵政策,并强烈要求把这些政策及意向贯彻到共同会议的日程里。
那种情况恐怕无法用“头疼”一词能够概括,称之为“灾难”或许更精准一些。
罗兰当然对此心中有数。
“诸国会谴责共和国,那是共和国应当承担的责任及后果,这与帝国毫无关系。但帝国与诸国再次坐上谈判桌时,原先达成的条件还能原封不动的写进文本里吗?”
漂亮的反击。
即便用李林的标准来评价,这也是足以打出高分的反驳。
重启谈判,共和国固然要面对压力,帝国同样要面对风险。
不管是否撤换外交代表,此前所有达成的协议都会遭到重新审视,为了撇清自己或是展现不同之前的全新气象,外交代表们一定会逐字逐句的重新审视所有协议,然后展开旷日持久的讨论、争执……帝国那些隐藏的陷阱很有可能会在过程中暴露出来,之后引发的连锁反应连帝国也难以承受。
当然,那些陷阱隐藏的很深,同时也非常巧妙,并不一定会暴露出来。但也不能绝对保证被发现的概率就一定是零。
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只有实际操作和观察才能知道结果。
那么,帝国,或者说皇帝,是否愿意就此和罗兰及共和国赌上一把?
是共和国承受不了压力?
还是帝国在风险面前退让?
答案显而易见。
任何稍微懂一点概率和算术的人都清楚,这场赌局对共和国是压倒性的不利。
一旦局势发展成重启谈判,共和国面对的压力将是必然的,帝国面对的风险则是不确定的。这其实就是一个三门问题,共和国没有选择,帝国则是面对概率二分之一的选择。不管怎么看,都是帝国的赢面更大一些。
百分之五十,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让赌徒甘冒一切风险了。
但是。
——你不会赌。
罗兰如此笃信。
不相信可能性,不相信别人,不相信未来的李林绝不会赌博。
诚然,李林从未尝过败北的滋味,他是名副其实的“常胜不败”。
在他迄今为止走过的道路上,失败是决不允许的,在展开权谋术数博弈的领域里,失败和毁灭乃是同义词。
李林总是不断回避着败北,总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尽最大可能回避风险和错误,运用各种手段排除掉道路上的障碍,一路将帝国引领至今天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不赌博,也不把哪怕一丝希望寄托在对人性善意或可能性之上,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对人性恶意的理解及利用,才能如此彻底的成功。
罗兰无意去批判这条道路的对错,以他的认知和见识来看,要想将当初濒临灭绝危机的精灵一族带到今天的辉煌,恐怕并不存在李林之外更好更确实的选择。
但这个选择里没有任何信任,没有任何博爱,没有任何热情也是不争的事实。
原本就对人类和世界不抱有任何期望,怎么可能会将决定今后世界命运的寄托在赌博和人类的愚蠢之上。在那张庞大遥远到以百年、千年为单位,超出人类寿命极限和想象力边界的计划图标上,从现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朝未来画出的直线,哪怕只是偏差了零点零几度,和巨大的时间单位相乘,最终也会远远偏离当初精心设定的目标。
这种事态是李林绝对无法接受的。
既然不会选择赌博,那么以当前的形式来讲,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就只有——
“继续说下去,小鬼。”
一直正姿端坐的皇帝斜靠在高背椅上,翘着脚,右手的拳头撑着一侧脸颊,脸上浮现出兴味盎然的危险笑容。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2.善与恶的彼岸(二十三)
为了达成目的,不管死多少人都无所谓。只要能达成目的,就能毫不犹豫地将人派往死地。
但害死人并不是目的,在还能救得回来的情况下,见死不救,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用起来很顺手的工具浪费掉反而显得不合理。
将以上话语套用在此次共同会议上便是:就算无法达成结果,以失败告终也无所谓,反正用不了多久就会召开新的共同会议。但一来这里面潜藏着风险,还可能损害帝国的权威,最重要的是共同会议并不是处于没救的状态,通过技术手段,还是能达成某种“虽不满意,但大方向能接受”的妥协,最终回避破局。
这就是罗兰最后寄予希望的王牌——和帝国达成妥协。
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还有些天真的意味。这种想法搁现实主义者面前必然会被从头到脚批驳一番,而众所周知,皇帝正是一个最恶劣也最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想让皇帝妥协?大概皇帝会连协议一巴掌拍在提案者脸上,然后那个倒霉蛋就直奔阴曹地府去了。
罗兰也知道这是赌博,还是获胜概率微乎其微的赌博,但如今的条件根本不容他选择。要么赌博,要么坐以待毙——他只能在糟或更糟之间选一个。
他选择了赌博,而且还赌赢了。
皇帝的最终目标是控制局势发展,只要不搞出破坏新秩序框架的事态发展倾向,最起码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去挑战和破坏新秩序,对一些潜在的挑战和威胁,李林还是能容忍的。
罗兰的预想没有错误,李林的确忍了。
经过一番交涉,双方在细节问题上还有一些争执,不过那也只是一些文字上的小问题,完全不必劳烦他们这个层级为这些小事烦恼。最关键的核心内容部分已经敲定,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最终文本的核心内容已经确定了。
在这份《关于技术出口管控协议备忘录(为了避开称谓上的困扰,没把两国国名写进文本标题里)》的文件里,共和国承认帝国的专利制度和相关管控措施,并愿意成为这个体系中的一员,遵守各种规定条令。作为交换,帝国承认共和国专利体系的独立性,并允许共和国技术人员在帝国注册专利,参加由帝国主导的各种国际技术交流活动。
乍一看似乎是个对等条约,实际上这里面的水非常深。
共和国保住了在本国研发和注册各种技术专利的权力,帝国保证不会对其进行干涉,但这仅限于共和国内。共和国如果想要对外输出技术和进行技术交流,依然必须经由帝国控制的各种渠道。实际上也就是共和国的技术会被封锁在其国内,无法对整个世界进行扩散。
毫无疑问,这是很不公平的。
共和国承认帝国的技术体系和专利体系,但帝国并未开放对共和国技术体系的限缩政策,共和国与各国进行技术交流和专利注册依然必须通过帝国控制的各种管道,一旦有任何僭越,帝国将会通过其控制下的体系对共和国展开制裁。
这实际上可以视为共和国的自我限缩,甚至可以视为一种倒退。可纵然如此,这也是共和国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
所谓谈判,本质上就是在某种共识的基础上,以国力为后盾来炮制出一份能体现谈判各方利益诉求和妥协的文案。至于大家的满意度高低,具体就看各自的国力和外交官们的水平了。
共和国、“自由军团”、罗兰、密涅瓦已经做了他们所有能做的一切,在寻求和平安定期的国际潮流和帝国巨大的国力面前,他们不可能争取到更好的条件——从一开始,他们就很清楚这一点,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这个基础展开的,而且也达成了目标。
典范转移已经完成了,尽管带来的冲击还不足以动摇帝国的优势,对整个新秩序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但“共和国已经发展出独立于帝国之外的技术体系,虽不成熟,但已经有了足以冲击帝国技术的潜力”这一事实已经传播扩散开来。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至突破新秩序的坚冰还需要漫长的岁月,但种子已经播下这一事实不会改变,更重要的是共和国保住了继续研发新技术体系的权力,并且获得尽管受限但畅通的管道。
考虑到当前共和国的国力以及国际现实,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堪称奇迹了。
帝国方面也不是一无所获。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保障了直到开战之前所需要的和平和足以发动剪羊毛机制的时间,对帝国而言,只要能保障发动世界大战,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共和国的技术体系诚然是个难以忽视的潜在威胁,可时间是他们绕不过去的障碍。帝国只要注意不要让新技术体系快速扩散开,对整个新秩序体系造成不可挽回的冲击即可。如果共和国仅限于宅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玩他们的技术体系,而不是热心地去推广、扩散新技术体系,帝国其实并不是不能接受与共和国达成某种妥协。
所以不能掐断共和国的新技术体系固然让帝国难免有所遗憾,但既然共和国知情识趣,愿意在新秩序体系下扮演一个安分小国的角色,帝国也就没必要浪费太多资源和精力在它身上。
“不想在这个时间点开战——这是各方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帝国与共和国唯一能达成共识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互相摸索出一条彼此都可以接受的道路,最终展现出的结果便是如此了。”
罗兰一脸疲惫的瘫在沙发上,右手无力的遮住额头,一旁的密涅瓦也一脸累坏了的模样,不过总算还勉勉强强维持住了仪态。
和李林的交涉非常耗费精神,面对这样一个能把权谋和挖坑升华到艺术层面的家伙,时时刻刻都必须小心谨慎。在这个过程中,哪怕只是听漏了一个字或者反应稍微慢了半拍,就有可能掉进陷阱里。身处高度紧张和敏感的精神状态下,自然格外容易疲劳,长时间积累疲劳后,就是罗兰也吃不消。
值得庆幸的是,辛劳总算是有价值的,不管怎么说,至少谈出了一个还算让人满意的成果。
可罗兰和密涅瓦没有一点欣慰或喜悦。
在旁人眼里这已经是近乎奇迹般的成就,他们却很清楚,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这不是和平,而是为期十至二十年的休战,也是下一次大战的倒计时正式开始。”
罗兰以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了事情的本质,相比之下,密涅瓦的表述更诗意一些,也更让人对接下来的事态能有个比较形象的认知。
“摇篮曲的结束,进行曲的开始。”
对自己的这段话,日后密涅瓦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进一步做了注解。
“共同会议的顺利落幕和各项协议、条约正式开始生效,几乎于同一时间发生,虽然上半段显得冲突不断,激烈非常,而后半段则似乎因为重要的当事人皇帝与罗兰两人之间都展现了相当的克制与睿智的关系而呈现了暂时缓和的表象。……但事实上,当所有人回忆起这段日子的时候,都无比的赞同,从实际的局势来看,似乎正是与表象恰好相反的——在波恩城的激烈战斗还有各国水面之下的各种串联活动,象征着某段压抑却又相对平和时期的终结……之后的一系列事件或多或少也与这个矛盾转换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经济到国际间的战略竞争,越来越压抑的氛围开始四处蔓延,人们普遍对现状感到不满,无处宣泄的仇视情绪急需一个出口宣泄。之后这一年中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这种情绪,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当时的密涅瓦还未能预见到遥远的未来,但她的见识和聪明足以让她明白,此次共同会议期间所有的成果不过是确立了直到大战爆发前的日子不会那么动荡而已。
密涅瓦很清楚,所谓和平不过是战争准备期的别称而已。
但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明确以世界大战为目标,通过裁军、军备限制、经济合作、技术交流、政治保障的手段来确保战争准备的时间的状态。
历史上貌合神离、暗潮汹涌的“和平”那么多,可像眼下这样所有国家脸上带着微笑,一只手伸出去和别人握手,另一只藏在背后的手紧握短刀和毒药的诡异状态还真是绝无仅有。
“所有人都会把帝国当成唯一的‘绝对恶’吧,因为这样最容易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正当化,或许只有帝国的史学家和几百年后能真正以毫无偏颇的眼光审视今天这段历史的人才能指出:其实每个国家都在从事相同的事情,那些与帝国敌对的国家并非‘挺身而出挑战邪恶的骑士’,而是丛林中畏惧成为巨龙口中食,拉帮结伙行动的野兽罢了。”
长叹了一口气,罗兰起身坐了起来,朝密涅瓦露出一个无比苦涩的微笑。
“或许几百年后的史学家顺带还会痛斥我们是妨碍大统一和大和解的大罪人呐。”
“我想会做出如此‘公正客观’的评价的学者,应该是不用承担任何压力的吧。”
密涅瓦耸耸肩,奉上对冷笑话的辛辣回应。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2.善与恶的彼岸(二十四)
善与恶。
这是智慧生物永恒的命题。
以无数看不见的线条去勾勒、区分各种行为的黑白善恶,通过约束行为构筑起起码的信赖关系,维持社会架构与运行。
正因为有了相对的界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做了会遭受惩罚,秩序才得以存在。至于之后如何巩固和维持那是另一回事,首先要有明确的分界线。
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善与恶只是个抽象的相对概念,其分界并不总是明确的。
用百万吨鲜血供养的善;为守护几千万人而牺牲几十万人的恶;
哪一边更符合善的定义,哪一边更接近恶的标准?
面对这样尖刻的问题,除非一开始就具备极为明确的价值观和铁石心肠,否则没有人能轻易断言善与恶的边界线,而且恐怕到千百年后人们也会一直争执不休。
罗兰和密涅瓦等人面对的,其实正是类似的问题。
反抗帝国全面支配可能更符合绝大多数人印象中“愤而起身反抗强权的英雄”形象,也更接近大多数人对正义和善意的定义。但反过来,这也是一场胜算微乎其微,注定要逝去众多生命的战争。他们的反抗必然会让战争变得更加旷日持久和残酷,很多原本不必死去的生命因此而不得不承受牺牲和痛苦。从这一结果来讲,他们又是毫无疑问的“恶”。
1...603604605606607...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