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总算大家还记得军纪,也还记得眼前这名懒散男子那“不败魔术师”的外号,这才没有大声关心起军事顾问的精神状态,也没有把“不可能”、“瞎胡闹”之类的吐槽丢向讲台。
帕西法尔当然没疯,“轰轰烈烈的带着所有人一起战死”更是他最为厌恶的事情之一。
所以——
“诸位,我再重申一次。我们是突袭要塞,瘫痪其后勤中枢功能。这种事情不一定非要通过攻克要塞来实现,也并不一定非得用舰炮才能达成目的。请记住,不管多么坚固的要塞,多么威力强大的要塞炮,操作这些的都是活生生的人。”
说到这里,帕西法尔用教鞭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略显自信的笑容仿佛一位即将引领观众们见证奇迹的魔术师。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3.冰风森林(十)
霜月二十四日,星期二。
高纬度的公国和拉普兰两国早早进入了冬季,原本泥泞的道路在霜冻的威力下变得坚实。踩着钢铁般坚实的大地,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特务少校走进了亚姆立札据点内全国最高安全机构驻点办公室的大门。房间内暖气袭人,让饱受户外寒风之苦的少校十分惬意。随着站岗的卫兵关上大门,房间内的九个密谋者开始了他们的会议。
这个用于充当战争导火索的阴谋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了,和粗糙混乱的作战计划比起来,挑起战争的阴谋倒是显得极为细致缜密。
“预定发动时间为二十六日晚九时。洛巴诺夫少校的炮兵营将对边界靠我国一侧的小村马伊尼拉外围进行炮击,瑟里皮斯基中校将根据现场情况引爆预设的炸药,并对天鸣枪。之后在弹坑周围遗留三具身着拉普兰军服的尸体在现场……”
“打断一下,尸体准备好了吗?”
现场军衔最高的康科拉琴科少将问到。
“准备了十三个走私犯,军服是现成的,就等着炮弹炸响。”
“很好,请继续。”
“斯特赛尔少校的边境巡逻队在听到炮声后会立即对边境另一侧的拉普兰军队发起攻击,同时上报‘拉普兰军队无故炮击我国领土,并袭击边境巡逻部队’。之后——”
特务少校停顿了一下,很知趣的没有继续说下去。
之后不管是发动舆论战、外交战、正式宣战,那都是文官们的事情了。他们这些军人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前进。
前进。
一直前进到新划定的边境线为止。
“先生们。”
康特拉琴科少将清了清嗓子,沉声说到:
“母神保佑公国,我们必将战无不胜。”
“为了陛下,为了祖国。”
阴谋家们全都站了起来,一脸的神圣庄严。
#########
连续坐了三天火车,从满是异味的火车上下来后就乘上马车一头扎进了隐蔽在松树林里的军营。每天都在练习分解和保养新型枪械,瞄准练习,快速上膛,每隔三天会有一次协同突击演练。没有命令和许可,没有任何人可以离开军营,最多在暮色降临后每个排轮流去蒸桑拿,用柏树枝拍打身体,舒展肌肉和血管,顺带清理掉身上的虱子和跳蚤。
安东诺夫军士带着刚洗完澡的士兵们走出桑拿房时,排长雅科夫少尉正站在外面抽烟。
“上士,让士兵们抓紧时间睡个好觉,明天开始起我们有的忙了。”
排长弹了弹厌倦,和手指一样长的烟灰掉落草丛。
“遵命,少尉先生!”
毕恭毕敬的立正敬礼后,安东诺夫军士小心翼翼的凑过去压低声音问到:
“少尉先生,是要开战了吗?”
雅科夫少尉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到意外。军官和士官都很清楚,这些天来关于开战的谣言和传闻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特别是那些总喜欢在新兵蛋子面前炫耀“独家新闻”,显示自己无所不知的老兵们,天知道他们哪来那么多消息渠道,连部的保密措施似乎对他们形同虚设。他们在洗餐具、擦鞋子、保养枪支时、玩牌时会耐心的解释,战争很快就会开始,结束的也很快,他们将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回家庆祝新年。
没有人怀疑战争到底会不会到来,也没有人怀疑战争会以公国压倒性胜利之外的形式结束。
胜利是必然的,轻松获胜也是必然的。
神通广大的老兵们炫耀着他们从桑拿房,从食堂,从后勤部,从告解仪式上,从某个办公室女秘书那里弄到的“最新消息”——公国已经和帝国达成外交协议,帝国将施压拉普兰,将卡累利阿地峡租借给公国。眼下的集结是为了接下来的接收行动做准备,他们要做的不过是一次武装行军。
身为一名百战老兵,安东诺夫军士听了太多这种充斥着个人主观意愿的“美好童话”,每当类似流言蜚语快速传播开来的时候,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场血腥的大战降临。那些谈论“美好童话”的笑脸在战斗结束后,也总是十不存一。
这一次会有多少人还能活着听到新年的钟声?
老军士的心里回响着尚未完全麻木的凄凉叹息。作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杰出的老兵,他足够幸运,也足够出色。但作为一个活着的人,一个将军队视为大家庭,将战友们视为兄弟姐妹的纯粹军人,眼看着一群涉世未深,尚未经历过战争的可怖,也还没有熟练掌握战斗和生存技能的年轻人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去面对未知的命运。他又难免对此感到焦虑、不安以及些许伤感。
“最好能再多点时间,这些都是棒小伙子,最多再一个月,我就能让他们脱胎换骨变成精锐的战士……”
老军士掏出卷烟,递给雅科夫少尉,恭敬的表情难掩忧心和焦虑。
“天气不会等我们,敌人也不会等我们,上面那些大人物更不会施舍我们哪怕一个星期。”
雅科夫少尉把烟卷收进上衣口袋里,张望了一下四周后,小声说到: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抓紧最后的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要怎么干。这才是能真正保住他们小命的保障。那些传言和政客、将军们的保证还不如一支能正常击发的步枪可靠。”
“您说的太对了。”
军士和少尉一起露出了苦笑。
步兵武器,特别是步枪的可靠性在最近几年一直困扰着公国军队上下,关于步枪故障频繁、很难保修的抱怨充斥着部队基层,甚至被编成各种笑话来讲。
只要是机器,且一直处于使用状态,故障就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使用强度越高,环境越恶劣,结构越复杂,就越不可能避免。
在装备前装燧发滑膛枪时,这个问题还不太明显。可随着逐步换装新式枪械,枪械的故障、武器的损耗、士兵们对武器保养维修技能的掌握等等问题就显得重要起来。
公国军感受到这个问题是在装备德莱塞击针枪之后。该型步枪采用“针刺”发火原理,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一个圆筒状纸弹壳中,但起爆药不是装在弹壳尾部,而是装在弹丸底面中间的。当扣动扳机后,弹簧的力量释放细长的击针,从枪机前端刺入弹膛内枪弹纸壳的底部,并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弹丸底部的起爆药并将其引爆,继而点燃纸壳内的黑火药。
这种设计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击针太长。过长的击针经常接触灼热的火药而造成击针损坏,不得不将整根枪栓拆下来进行拆解更换。除此之外这种枪的后膛装填机构气密性很差,泻出的火药气体会干扰射手瞄准,严重的甚至会灼伤面部和眼睛。造成射手很难安全的瞄准射击。其实这也算是早期后装步枪的通病,旧查理曼陆军装备的夏赛波步枪也有类似的毛病,但查理曼人通过优化结构设计缓解了这一问题,他们只需要经常更换密封圈就行了,比击针枪那根让无数公国大兵深恶痛绝的“牙签”方便太多。
公国大兵们一度咒骂“这是全世界最难用的枪”、“只适合给敌人用的枪”、“老子就算被打成筛子也不用这破烂!”。可当公国自行研制的费德洛夫自动枪开始列装,大兵们又紧抱着击针枪狂呼“真香”了。
基于自动武器在上一场战争中展现出的威力,各国均将研究单兵自动武器作为未来的重要方向。作为传统陆军大国的罗斯联合公国也在这方面投入甚多,在一群极具才华的工程师努力下,以费德洛夫自动枪为代表的自动抢族诞生了。
应该说公国军方和工程师们的眼光是长远的,他们并不满足于模仿帝国的枪械,或是只谋求一种应急产品。他们想要的是一整个通用化枪族,以某种设计为基础,设计、研发出能满足公国军所有单位的需求。同时满足性能、产量和装备便捷性。
这是一个领先于整个时代的想法,就连帝国设计师在拜读相关构想时也忍不住要脱帽致敬。然而正因为太超前,以当前的冶金加工工艺很难实现大师们理想中的完美枪械,在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选择妥协。而妥协的结果就是原本隐藏在图纸里的各种问题被放大,本应成为理想武器的新枪族成了一经问世就被基层和生产单位抱怨的问题宝宝。
这里以自动步枪为例,由于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双卡笋摆动式闭锁机构,因而导致全枪结构过于复杂,零件多,分解结合、擦拭保养极不方便。该枪把大部分可能刮伤人的零部件都设计成圆角,从人机工程角度看很好,但大大增加了加工时间。该枪从外部的节套、拉机柄、护筒,到内部的击锤等许多零部件上都打有枪号,可见以公国目前的生产工艺还不能保证零件的通用性。总之,这是一支难以生产的武器。
安东诺夫军士也用过这种步枪,撇开保养的繁琐不谈,这种枪的性能也问题多多。首先新的6.5㎜步枪弹杀伤力不足,且在过热或被污染的条件下不能发射。此外,全自动射击模式下往往只有最初几发子弹能准确命中目标,然后就会出现整梭枪弹偏离弹道四处飞舞的情况,射击也就变得毫无作用。
让还未能完全掌握这种武器的新兵们上战场,根本是拿这些年轻人的生命开玩笑。
一个月,哪怕只多一个月也好,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士兵们保住他们的小命了。
然而身为一介士官,一个底层老兵,他们能做的就只是等待和执行命令。
霜月二十六日九时许,边界村庄马伊尼拉传出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雅科夫少尉和安东诺夫军士带着士兵们进入了攻击阵地。
战争开始了。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3.冰风森林(十一)
在东方战场上,适合打仗的季节其实时间不多。春秋两季因为融雪和下雨,到处都是足以摸过马车顶部的泥潭,冬季的酷寒使得部队调动受限。真正适合行军作战的,是夏季和霜冻后至真正严寒降临前的一小段时间。
公国将对拉普兰的战争周期限定在霜冻后的半个月内,明显是期望速战速决,快速占领目标区域后,利用严寒妨碍拉普兰反击和其它国家的介入。利用既成事实来为之后的谈判谋取优势。
虽然是基于政治算计和客观条件做出的决定,但从军事上来看也确实有合理性。
进入严冬之后,气温会下降至零下三四十度,加上降雪、极夜的影响,补给和部队调动都会变得很困难。在这种环境里强行发动攻击,对士兵和后勤系统都不啻于噩梦。是故,夺取拉普兰守军的设施构筑防御阵地,囤积越冬物资之后固守也是合理的选择。
基于上述政治和军事上的合理性,不难理解为何公国会将开战日期选在霜月底,也不难理解为何“马伊尼拉事件”后,公国会采取异乎寻常的强硬姿态,不但拒绝拉普兰的交涉要求及寻求国际社会组成多方调查委员会进行相关取证调查以正视听的提案,还大造舆论声势,号召公国士兵一劳永逸的剪除“几百年来不停制造麻烦的坏邻居”,并宣称即将到来的战争是符合国际追求和平繁荣、共荣共存的潮流的。
霜月三十日清晨六时,在没有任何正式宣战手续的情况下,罗斯联合公国宣布“拉普兰军队再次入侵、挑衅,公国军队被迫发起自卫反击”。而在此半小时之前,公国军队已经对边界拉普兰军前沿哨所展开炮击。在公国外交系统宣布战争开始前五分钟,第一批公国军队越过边界。二十分钟后,公国军浮空舰队对包括赫尔辛弗斯在内的多个目标进行轰炸与炮击。至此,罗斯联合公国与拉普兰王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战争伊始,包括公国民众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场战争至多持续两个星期,并将以公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维堡城头结束。但很快,观察家们将会大跌眼镜,全世界都将以敬畏和钦佩的目光注视拉普兰军人勇敢抗击公国军队的身姿,还有帝国军事顾问们将战争从“匠人的手艺”、“专家的学问”升华为“艺术”的高超手腕。整个世界都将为此震惊不已,其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更是远超最激进的预测。
#########
“米沙,你上哪儿去?!伊万,别傻站着,赶快把补给品分发下去!我的母神!你们都干了些什么!那是喂牲口的精料,不是战斗口粮!你真以为前线都是牲口?信不信前线的老爷们把我宰了之前,我会先宰了你们这群粗胚!”
科列斯尼科夫中尉扯着嗓子四处嚷嚷,带着三条刀疤的脸孔狰狞扭曲,用木头做的右脚在坚实的冻土上跺出沉闷声响。在粗口、威胁和巴掌的敦促下,小小的后勤站正以混乱但有节制的状态运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出身骑兵的科列斯尼科夫中尉,这位前骑兵少尉因为身体上的原因退下了一线,升了一级后转到后勤部服务。很多人认为中尉会就此一蹶不振,在这个养老部门一直干到退役。谁都不曾想到他会赶上新的战争,重新焕发青春。
对旁人的评论,中尉不是不清楚,但每当有人表露出对他“焕发青春”感到高兴和羡慕的想法,中尉只能对此报以苦笑和耸肩,同时在心里奉送上他的吐槽。
——那些蠢才是太闲了,还是压根没搞清楚状况?这可是在打仗,不是在过家家!
科列斯尼科夫中尉很清楚自己这个补给点和那些等待卸货和分发的物资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前线攻势遭遇挫折,最多也就是把部队撤下来休整。要是补给陷入混乱,前线的士兵们就只能挨饿或是拿着没有子弹的步枪,用刺刀和血肉之躯去冲击敌人的防线了。到时候一切伤亡和损失的锅都会落到后勤部门的头上,然后经过层层转移,最终落到他这样的基层军官头上。面对“渎职、无能、战败罪魁祸首”等等大锅,他一个小中尉能怎么辩解?还能推给谁?
为了战争,为了祖国,为了同袍,为了荣誉,更为了自己,中尉必须努力奉献,以便降低哪怕一点点的风险……
不管目的是什么,科列斯尼科夫中尉和他的部下们确实已经竭尽所能。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管辖范围内的后勤系统处于混乱中的事实,更改变不了随着攻势展开,公国军后勤系统的整体危机愈演愈烈的趋势。实际上,中尉应该为自己和部下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他们已经算是公国军后勤系统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群。
公国军原本的作战计划是在边界会战时就实现对驻守防御阵地内的拉普兰军实现包抄围歼,通过消灭其陆军主力,实现阵地突破、粉碎敌军续战能力、争取优势谈判地位的三重目标。但战争开始,真正执行作战计划时,此前被忽略的一系列问题却开始浮现上来,严重影响了作战计划的实现。
最先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情报不充分。公国很清楚拉普兰在卡累利阿地峡有筑垒防御体系,但他们的情报大多是两年前的,对主要防御地带的兵力部署和工事体系的情况并不清楚,特别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修建的工事和火力点,在公国情报部在开战前夜下发的相关布防图上,不是标注错误就是完全没有画出来。
第二个问题更为致命,那就是公国严重低估了拉普兰的抵抗决心和备战工作。
抵抗决心就不用说了,关于公国军的暴行,拉普兰的小孩都清楚。举国上下都很清楚公国军入侵后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拉普兰人在面对公国蛮横无理的做派和强加的战争时所爆发出来的坚强意志和团结精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有了决心和贯彻决心的意志,接下来就是将意志落实到现实层面。
早在共同会议召开之前,拉普兰军方就一直致力于修改北部边界防御作战,在开战前两个月更是以秋季特别演习的名义展开了秘密动员。当时两国外交交涉还在进行,为了避免在敏感时期刺激公国给其发动战争的口实,拉普兰官方和军方都没有使用“动员”这个军事术语(全国动员就意味着宣战)。在演习的名义下,各种后备部队隐蔽移动到了卡累利阿地峡,在战争爆发前最后两个月里,卡累利阿地峡的守军不断展开营连排级战斗训练、实弹射击和紧急战术培训课程,加固已有的工事并加修火力点和工事。其中针对公国军可能的主攻方向的区域防御反击演习强度更是大幅度增强。到霜月三十日战争爆发时,这些士兵已经对周围的一草一木如同自家后花园般熟悉。这些缜密细致的准备在战争爆发后立即给轻敌冒进的公国军带去了巨大的麻烦和损失。
第三个问题则是完全的灾难,那就是公国军对这场战争的准备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万全。不管是人员训练、军官素养、战术战法的演练,还是情报工作,公国军都存在着大量问题。以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一场基于政治目的仓促上马的战争。
仓促和混乱随处可见,几乎每个单位在进军开始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烦,比如地图不准确,情报过时,拉普兰军后退时对道路进行破坏、埋设地雷等等。但最大最严重的问题却来自后勤系统。
原始、混乱、官僚主义作风、渎职、无能、完全不合格——这是对公国军后勤系统的最精准描述。
原本公国历史上就不存在所谓“后勤”这种概念,缺了啥需要啥靠抢就能解决,何必浪费时间去搞什么后勤。随着技术进步和军队编制扩大化,公国军也不的不面对后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后勤系统,对物资的征集、调度、存储、发放加一管理,同时将方便后勤管理纳入武器设计的要求。可以说后勤系统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光是重视和下大力气整顿建设是不够的。后勤比战争本身更强调合理性、科学性,其精密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绝大多数的战争机器。公国构筑了后勤系统,也清楚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彻底理解运作模式和理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将系统合理优化之后再投入战场。在开战前,后勤部相关官员都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但后勤部原本就是新成立的四等人机构,遇见其他部门都矮一头,在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决断面前更是缺少质疑的勇气。结果所有合理的质疑在遭受“怯懦”、“无能”、“缺少爱国心”、“没有毅力”的指责后全部自动消音,后勤部老老实实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如果说公国军是以准备不完全但信心十足的状态投入战争的,那么公国军后勤系统非但准备不足,就连“必胜的信心”都十分缺乏。从这种微妙的差异当中,人们或许能窥见些许战争前景和后续发展。不过对公国军一线官兵而言,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混乱,不久之后还会演变成不折不扣的灾难。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3.冰风森林(十二)
维克多.格列波夫少校正在对着光秃秃的树桩和手边的地图运气,身后站着一群乌鸦般吵吵闹闹的连长,更远一些的地方一群大兵正在生火烤干身上满是泥水的军大衣。
格列波夫少校率领的步兵营从越过边界之后就麻烦不断。越界之后没多久,先头部队就发现道路上埋设了地雷。少校随即向上级申请派遣工兵进行排雷,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好几个步兵营都回报发现了地雷,大家都在等着排雷。
少校听到这个消息时差点岔了气,那些拉普兰人哪里弄来这么多地雷?难道他们可以从农田里收割地雷吗?还是说外国军火商们把自己的仓库直接搬到拉普兰了?
万般无奈之下,少校只能让几个接受过一点排雷训练的斥候侦察兵试着去摸索雷区的面积,同时等待着团部派遣的工兵来支援。
结果这一查,差点让格列波夫气晕了。
所谓的“雷区”其实就是用空罐头、大石头等等看上去像地雷的玩意儿埋进土里,然后故意留下破绽好让人发现,以便迟滞敌军行动的假雷区。
格列波夫少校很生气,非常迫切的想要下令急行军穿过这片假雷区弥补之前损失的时间,但身为资深军官的他总算还能抑制自己的冲动,过去和查理曼交战时的经验也让他想到了某种可能性。于是他下令继续进行排雷作业,同时将自己的发现汇报给上级。
少校的耐心获得了回报,团部的回复和侦察兵的新报告几乎是同时送到他手里,他最担心的情况变成了现实——雷区其实是真的,真地雷、假地雷、诡雷混在一起增加了排雷的难度。
这并不是拉普兰的全新独创,过去和查理曼的战争中,公国就曾经使用过类似的战术,而这战术又是来自v.e财团的顾问。现在帝国的军事顾问们显然故技重施,将这种战术交给了拉普兰,让他们用来对付公国军。结果有些不知深浅的指挥官当场中招,丢了一堆工兵和步兵后,只能留在原地慢慢排雷。
预测正确并未让格列波夫少校心情变好,如今他不得不做出选择,是绕开满是地雷的大路,去穿越森林,还是留在原地慢慢排雷?
穿越森林非但会绕远路,还容易迷路,更麻烦的是不知道森林里会不会有雷区或别的陷阱。留在原地排雷或许比较安全,但同样浪费时间,而且一大堆人被堵在路上很容易遭受伏击。
1...608609610611612...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