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此时高尔察克的转向命令一旦完成,公国舰队将占据西南位置——也就是帕西法尔舰队返回拉普兰的方向,从而对敌舰队形成心理压力,迫使敌舰队主动与自己短兵相接。当然,以帕西法尔的智商,不会看不出这种小花样。所以其实在高尔察克的规划里,这种可能性被置于次要的位置。在他看来,帕西法尔在洞悉他的意图后必定会翻转队形。也就是说,如同之前那般再次抢占高位对公国舰队进行拦截,或者干脆“一齐转向一百八十度”,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利用航速上的优势直接甩开公国舰队,脱离接触后绕个大圈返回拉普兰。
之所以会这样判断,并不是说高尔察克看轻帕西法尔和他指挥的舰队,认定对方只能打顺风仗,一旦处于不利态势就以逃跑为最优先选择。恰恰相反,这是基于对帕西法尔的人格和能力的肯定,以及对拉普兰舰队的努力的认同所做出的判断。
名将的用兵不是表演华丽的战术,也不是消灭多少敌人和攻略多少城市。自始至终抱有明确的目标,一旦达成目标,立即果断停止行动。不被个人野心和世俗虚名所迷惑,忠实地服从于整体大局。
帕西法尔正是这样的名将。
拉普兰的舰队首先应当存在,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或是牵制,或是破袭,或是针对战略目标发动奇袭。这也就是所谓的“存在舰队”战略。
或许有人会被战况冲昏头脑,或是眼睛只盯着亚姆立札这个目标,完全忽略自身是否具备达成目标的实力,强行推动无谋的要塞攻略战。可帕西法尔不同,自始至终,他都是一名现实主义者。哪怕是所谓的冒险之举,也是在仔细盘算之后至少有五成把握才会发动的缜密作战。那个男人从不会脑袋一热或福至心灵就来个什么标新立异。
像现在的作战就是他仔细筹谋的拖延时间战术。
敌舰队自始至终都没有击沉一艘战舰,而是选择瘫痪、重创敌舰来解除其战斗力。之所以选择这种打法,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最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制造混乱。不管是重组舰队还是让抽调兵力掩护、拖曳受伤的舰船后撤,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过程中只要发生一点问题都可能被严重放大,增加混乱的程度。如此一来,帕西法尔便可实现不增加损失的情况下拖延时间的目标。要知道即便有高尔察克坐镇,此时也已经接近15:00,如果没有高尔察克,或者帕西法尔再打瘫几条战舰,那他将会迎来期待已久的夜幕,借助技术上的优势在夜战中有所作为。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那一开始就搞夜袭不就好了?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圈子?
答案其实很简单,要在夜幕中突袭亚姆立札不是做不到,但如果是一开始就遭遇夜袭,公国舰队绝不会轻易离开据点,不管对手怎么挑衅,怎么搞破坏,他们都不会挪动半步。因为他们很清楚,就算公国有“猫目”、“蛇眼”之类的夜战家传绝艺,以他们缺少巡洋舰等机动力量的状态,对方还是有很多可乘之机。
帕西法尔的机会只有现在。只有将驻留舰队和要塞分割开的现在,他才有机会对亚姆立札据点实施某种作战。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和他的舰队,还有拉普兰,将彻底输掉这场战争。
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高尔察克才能给帕西法尔设局——是要在极其不利的状态下继续战斗?还是明知道没有达成任务的实力,不惜牺牲生命对据点发起决死突击?抑或为了保存这支舰队以图长远,不惜错过眼前这个唯一能一举翻盘的机会?
不管选择哪一边,高尔察克都很欢迎就是了。
“……赢了。”
看着远方正在转向的敌舰队,了望手那“敌舰队依序转向”的嘶吼在耳边回响。高尔察克一直紧绷着的脸孔终于露出一丝微笑,带着些许陶醉的呢喃消散在空气之中。
胜利的味道,更胜陈年佳酿。
一直以来不断的失败终于画上了句号,和帕西法尔之间的恩怨纠缠,终于也以最完美的方式迎来了了结。
也许这只是暂时的,不过在这一刻,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才是胜利者。
这是事实,已经注定,绝无可能发生动摇。
正当高尔察克少将和他的舰队沉浸在胜利的余韵之际,地平线的另一端突然腾起一个巨大的火球,那个火球是如此耀眼夺目,仿佛同时出现了两个太阳。
这个太阳般的火球冉冉升起,照亮了两支正在厮杀中的舰队,也照亮了包括高尔察克少将在内,众多公国海军官兵苍白的面孔。
他们十分清楚,并且确定,那个巨大火球腾起的位置,正是他们早上出发的地方——亚姆立札据点。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4.亚姆立扎(二十四)
数万吨的易燃易爆品爆炸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观?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也不同,但“恐怖和壮观”是所有人的共识。
人们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第一次爆炸具体发生在什么位置。但随之而来的爆炸似乎引燃了陆军的280㎜攻城臼炮的发射药存储仓库。那些极其敏感的无烟火药随即开始爆燃,几乎是同时产生极高的气压,高温高压气体冲垮了库房的墙壁,一口气冲向相邻的仓库。
亚姆立札据点内用于存储弹药的库房是按照能够承受大口径火炮在周围爆炸为目标所设计的。由于要塞太过古老,要重新规划整修使之更符合现代战争的需求,其消耗的资金和时间超出了军方和政府所能接受的底线。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后,最终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兼顾各方意见的折中方案”,也就是现代化改造只改半套,除了要塞炮弹药库等重要的战斗设施进行全面地下化、装甲化改造,用于储存后勤物资的库房以加固为主。说白了,就是钱省着点花,重要的地方一定要保护好,后勤仓库之类只要不会被近失弹打爆就好。
公国方面的本意是省钱,可他们显然忘了,历史上省小钱最终花大钱的事情比比皆是。如今正是他们为自己的吝啬与颟顸支付代价的时刻。
火焰暴风很轻松的顺着破碎的窗户和通风系统涌入相邻的库房,迅速点燃存放在里面的炮弹,紧接着致命的爆炸开始了。
虽然有好几千人目击了这场大爆炸,但他们的体验各不相同。要塞内幸存的人员形容那是“一个喷发中的火山口”,公国舰队的官兵则认为那是“一团红白色的闪光,形状像个漏斗”或“一条由火焰组成的长舌头”,帕西法尔舰队的战斗日志则将之形容为“一把火焰做成的扇子”。
不管谁的描述更贴紧事实,在那一瞬间,所有人就像被震到了一样。老谋深算如帕西法尔和高尔察克都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足足半分钟,第二轮大规模爆炸开始时,高尔察克才发出盘旋在整个公国舰队头上的惊呼。
相比公国舰队的死寂和惊诧莫名,帕西法尔舰队则是另一幅情景。起初人们带着不敢相信的的神色面面相觑。片刻之后,他们意识到自己赢下了这场博弈乃至这场战争的关键赛点,这场战争失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他们开始为此欢呼雀跃,拍打彼此的脊背。“冯.德.坦恩”号的损管中心里,总是沉默寡言,被士兵们称为“全舰队最孤独的人”的厄尔斯中校通过扬声器听见“亚姆立札爆炸了”的讯息和外面震天响的欢呼后陷入了巨大的狂喜之中,损管中心的官兵们看着顶头上司手舞足蹈地催促着他们为突袭要塞的勇士,为舰队,为祖国三呼“胜利万岁”。
下级军官可以沉浸在短暂的胜利之中,身为整个舰队的头脑,帕西法尔却十分清楚,从现在开始是最终阶段最困难的部分——摆脱被彻底激怒的高尔察克舰队,设法带着撤出要塞的“野蛮人联队”返回拉普兰。
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气急败坏的高尔察克舰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为了挽回面子,更重要的是宣泄愤怒,他们会变得无比疯狂和执着。要想甩开这样一群嗜血的猎犬返回本就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何况还要捎带回一批不知道是否还活着,也不知道处于什么位置的突击队。
成功的概率不足一成。
“不。”
盯着气压计和正被渲染成纯白的北方天空,帕西法尔用松了一口气的口吻说到:
“现在有七成了。”
帕西法尔一直抓在手里的纸片——来自极北气象站的天气预报上写着——三天后的下午,亚姆立札据点周围将出现强度和范围极大的雾霾,预计持续时间长达两天。
整个作战选择的时间点依据,除了据点内的物资储备量、前线态势、要塞内的精神状态、公国内地发往亚姆立札据点的列车时刻表、公国方面的注意力集中方向、“野蛮人联队”完成经验积累能彻底伪装成功并学会如何操作一列火车的时间点、驻留舰队的构成变化、公国内部舆论风向变化等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何时会有大雾抵达亚姆立札,只有这块至关重要的拼图碎片归位,帕西法尔才能下定决心实施这个疯狂的作战计划。
“我输了。”
面对隐入浓雾之中的宿敌,高尔察克的声音冷静到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不是豁达,也不是认命,通透冷彻的声音里只有以全身心承认败北的坦然。
以如今的状况,不管是追击敌舰队还是清剿敌渗透部队都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贸然追击说不定还会被敌舰队狠狠摆上一道。
战争已经结束了。
不管是对高尔察克个人、公国舰队乃至整个罗斯联合公国,这场战争已经没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可能了。在没有越冬物资又缺少重火力的支援下,让士兵去进攻严正以待的曼纳海姆防线无异于让他们去送死。尽管公国高层向来视基层士兵为“灰色牲口”,可就算是牲口也是一种资产,没人会在预见赌局必败的情况下继续投注来增加自己的损失。
以这样一种形式迎来战争的结束,是高尔察克少将没有想到也难以接受的。可既然事情已然如此,身为战败的军人,他也只有承受宿命一途而已。
#######
战争就要结束了——不光是高尔察克少将如此认为,随着一条条被熏黑的战舰返回母港,水手们向迎接者发出欢呼的那一刻起,这种认知就快速传播开来。沿着现代化的传媒网络向整个世界扩散,迅速成为整个世界的共识。
无数人对这以弱胜强的奇迹发出惊叹和赞美的同时,更将好奇的视线投向这个奇迹的创造者——“不败的魔术师”帕西法尔帝国空军少将和他指挥的舰队。
“来看看这个。”
安丽埃塔把一份报纸丢到马赛面前,在马赛拿起报纸前,她已经用带着一点嘲弄的口吻大声读出了上面的内容。
“拉普兰的曼纳海姆元帅公开表示,帕西法尔少将是为拉普兰和世界和品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他将授予帕西法尔少将最高等级的军事勋章,甚至可以为他创立一种。”
“我在听。”
马赛拿起报纸,耸耸肩,露出一个完美的微笑。
“那位空军少将阁下确实干得很漂亮,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会把蓝色马克斯勋章或黄金橡叶配剑骑士十字勋章挂到他的脖子上。不过谁都知道,皇帝绝不会那么干。”
一枚用公国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换来的勋章。这在公国眼里将会是一个严重的挑衅和羞辱,整个公国已经无比脆弱的神经未必能承受住这一击,公国很有可能因此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比如拒绝接受调停,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就算用公国军士兵的血来淹死整个拉普兰也要洗刷屈辱。
没人希望事态演变成这样,所以曼纳海姆元帅也没有说出“如果我是帝国皇帝的话,会如何如何”之类的轻浮话语。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和平的曙光,没人愿意为了一时的嘴上痛快葬送好不容易到手的谈判入场券。
不过媒体和大众似乎不是这么想的。
这几天是全世界传媒和吃瓜群众的嘉年华,所有人都以一种幸灾乐祸式的热情关注着这场战役。阿尔比昂和帝国的媒体因为受到官方警告,没有做得太露骨。共和国、卡斯蒂利亚、塞雷斯和拉普兰的传媒就没什么顾忌了,记者和编辑们撒欢般的敲着打字机,印刷厂和广播站不分昼夜、开足马力宣传。在他们的笔下,帕西法尔空军少将成了神话故事中屠龙的勇士,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和危险的孤胆英雄,帝国空军首屈一指的战术专家,前所未见的智将。他的成绩是无与伦比的,过去没有人取得,将来也不会有人取得等等等等……
总之,所有不喜欢公国和喜欢看笑话的国家,还有希望炒热话题大赚一笔的传媒用他们可以想到的每一个词语赞美帕西法尔,仿佛神职人员在赞美母神。
在如此热烈的狂欢面前。帝国和阿尔比昂的传媒也不会一味干坐着转载官方消息,怀着各种目的和情绪的军官和军事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各种平台和管道来发表自己的观点。除了散发着羡慕嫉妒恨的陈词滥调,还掺杂着他们对于空中力量建设和空战战术发展方向的预测和建议——“速射炮制胜论”、“高度决胜论”、“战列巡洋舰制霸论”、“战列舰无用论”。
市面上最多的就是这几种言论,支持者很多,反对者也很多,争吵就更多。
不过包括马赛在内的共和国军事系统人员对哪一种论调的态度都是同一个——当成笑话,听过就算。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15.阿芙乐尔(一)
战列巡洋舰、袖珍战列舰、巡洋舰杀手,还有冠以其它名字,但本质上相同的战舰,其核心思想并不是用来和配备相同口径主炮的战列舰一同编为大舰队,一起去玩战列线对轰。这样不但严重背离其设计初衷,还会暴露出其致命的防护弱点。
所有在巡洋舰舰体上安装战列舰级别主炮的设计方案,其核心任务不外乎是从事破袭战或反破袭战,即围绕海上交通线展开作战。其设计之初,设想的对手基本为敌巡洋舰或辅助巡洋舰,依靠相同甚至更快的航速,此类战舰可以轻松撵上现役的主力巡洋舰,而战列舰级别的火力则可以虐杀对手。
设计者给出的定位是明确的,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在实际制定作战计划时,参谋人员总是想法设法强化舰队的火力,战列巡洋舰的火力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放着一条拥有主力舰级别火力的战舰不去使用更是难以忍受的浪费。所以最后不管是否理智,参谋们一定会把脆弱的战列巡洋舰编入主力舰战列线编队里,让这些鸡蛋去拿着大锤互殴。
“有了帕西法尔舰队的成功,他们就更加理直气壮了,说不定还会来上一句‘帕西法尔舰队在战舰数量和火炮口径远逊于对手的情况下都能获得胜利,只要创造出更好的条件,没有道理不获胜’之类的话。”
面对安丽埃塔的刻薄评论,马赛苦笑着点了点头。
热衷舰队决战的参谋们一旦开启脑洞,就算把全世界的军舰开出来都没办法把这群人从牛角尖里拖出来。如果再加上对帝国军事力量的恐惧和发展军备的迫切浮躁心理,不难遇见,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范围将刮起一股大建战列巡洋舰的浪潮。
只有共和国与帝国不会加入其中。
共和国是没有能力也不想烧钱在这种昂贵且无用的玩具上,帝国则是受限于条约且有着更明确、更具有前瞻性的军备发展规划。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两国其实都不看好战列巡洋舰这个新兴舰种的发展潜力。
两国设计师经历过上次战争后都清楚的意识到传统的大舰巨炮主义其实已经走到了死胡同里。不管再怎么强化火炮性能和装甲防护,也不可能出现比伊谢尔伦炮台火力更强、防护更彻底的大型火炮战舰。即使是号称难攻不落的伊谢尔伦炮台在面对机动灵活的敌军突击部队渗透攻击时都显得无比脆弱,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让mds、ma和战斗艇以同样或者更多的数量对远比伊谢尔伦炮台脆弱的大型战舰发动不间断的全方位波状立体攻击时,战舰不会被击沉呢?
换个角度来看,伊谢尔伦炮台还有炮台内的巨型电磁炮固然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恐怖兵器,即使发射常规高爆弹时,面对无法拦截、不知何时从天而降的七吨铁坨子,各国军方也确实显得无可奈何,只能通过组织敢死队之类的办法来解除这个威胁。当其发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更是射程以内的一切目标都会笼罩在死亡威胁之下。可问题是同样的事情,大型战略轰炸机也能干,大型制导火箭技术继续发展下去一样能干,且性价比远高于要塞炮。单纯从性价比来看,大舰巨炮主义已经输给大型轰炸机和远程制导火箭。如果再把后两者部署灵活的优势也一并纳入考量,大舰巨炮就真的没什么必要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战列巡洋舰之类搭载战列舰主炮的大型巡洋舰,其卖点是机动力和火力。但搜索能力和防护能力是其与生俱来的弱点,一旦曝露行踪,不要说对方调集主力舰队进行围追堵截,就是出动舰载机或常规巡洋舰,只要数量足够、战术正确,也足以让这些脆皮战列巡洋舰变成一堆燃烧的废铁。
战列巡洋舰没有任何前途,真正有长远目光,足以洞悉未来装备发展流向的国家和军队都不会在这个大而无当的东西上浪费精力和时间。
不过战列巡洋舰没有前途不代表大舰巨炮本身会立即消失,实际上共和国和帝国的秘密军备研发计划里搭载重型火炮的战列舰依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只不过帝国的h级标准化战列舰和共和国的敦刻尔克级、黎塞留级战列舰都是一种充当舰队防空和重火力输出平台的高速战列舰。其主业不再是通过战列线对轰式的舰队决战来夺取制海权,而是作为航母特混舰队中的重型护卫舰和重型炮舰存在,不再是整个舰队的核心。
“老实说,大家都过度关心舰队决战了,对这场战役中隐藏的真正重要的东西却视而不见,这比那位魔术师阁下的才略更让我感到毛骨悚然。”
马赛的叹息毫不意外的引发了两位同伴的共鸣。
诚然,帕西法尔几乎将战争升华到了近乎艺术的境界,其才干用任何标准来评价都当得起“名将”这一荣誉称号。但在马赛他们这些对帝国内情知之甚深的人眼里,帕西法尔与其说是“指挥的艺术家”,不如说是“综合利用情报的艺术家”。而这场胜利,与其说是拉普兰的胜利,不如说是帝国技术和情报体系对公国的胜利。
这绝没有任何夸张或误判。
帕西法尔的所有举动都是以帝国提供的各种技术和情报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各种合理化组合后得以实现的。
天气预报、公国军的调动、将领的详细资料、公国内部的情势、舰艇性能数据、列车时刻表、仓库分布……如果没有这一系列详尽的情报,帕西法尔即便最后还是会推出方向类似的作战预案,但他绝不可能信心十足,更不要说力排众议,将看似疯狂的作战推行到底。
至于技术优势,在亚姆利扎会战中展现得更加明显。舰船的机动性、高性能速射炮、浮游机雷、通讯系统、能穿透浓雾和夜幕的导航、侦测系统……总体上来讲其实都是上次大战中就已经出现和投入的武器,可面对帝国方面“过时”的技术,已经初步现代化的公国依然被打得满地找牙,这实在让人发自心底的感到恐惧。
要知道拉普兰只是使用了少量帝国的过时技术装备都能取得如此战果,今后如果与帝国发生战争,帝国势必会投入质和量全面超出现在的技术装备,到那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马赛和女孩们知道那样的未来,某种程度上已经体验过那样的未来了。
那就是以“军团”为首的无人战斗机器纵横战场,机械亡灵碾压一切对手的未来。
“如果公国的对手换成帝国,大概直接就会让‘军团’一路平推过去,彻底镇压公国后,让公国的土地成为量产‘军团’的大后方,等到完成量产体制,再让更大规模的军团压制剩下的对手。如此一来世界就完成了统一,天地万物全部归于帝国,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路易斯的语气像是在闹别扭的小孩,可她说的话却是一个字都没有错误。
公国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广袤的领土,任何侵略大军都会被其国土面积稀释,为了维持补给线不得不分散兵力,直到最后连补给线都无法维持之后,公国再集结起庞大的后备兵团一举击溃敌军。
这是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战略,一直以来都能帮助公国取得最后胜利。但这个战略在面对帝国和“军团”却无法发挥作用。
通过常年的贸易和渗透,帝国早就掌握公国的大部分内情。政治生态、统治架构、地理地貌、交通路网、资源分布、族群划分……几乎所有的一切,帝国都有所掌握。此次帕西法尔舰队的活跃正是依靠情报系统提供的详尽资料。公国过去仰仗的情报不透明对帝国来说毫无用处。
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军团”。
“军团”虽说不需要吃喝休息,但机体的维修保养和弹药的供给还是要仰仗后勤。可以帝国的国力,要在前线构建无人野战生产维修工厂,将后方输送来的各种组件组装成新的机体,维修和回收战损的机体等等都不是什么难事。他们完全可以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占领区。另一方面“军团”从生产、运输、组装、投入使用最多只需要几个月,而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可以扛枪上战场,最起码要十二年。此消彼长之下,公国的人口优势很快就会被消耗一空。
“不。”
表情从马赛的脸上退却,连带着话语里的温度也是。
“恐怕等不到那个阶段,公国就已经崩溃了。”
“是啊,既然有情报优势,又掌握了空中,那还有有什么理由一步步打过去呢?直接攻击工业重镇、谷仓地带和交通运输线就行了啊。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它生活物资来养活那么多的人口,不用帝国派人去煽风点火,公国自己就会因为内部暴乱导致自我崩溃。之后是要做壁上观,还是把公国分裂成数个政治实体,让他们维持在某种均势之下自相残杀,就全都看帝国的心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