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战略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亚历山大二世继位过后,沙皇政府再次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不过,亚历山大二世没有尼古拉大帝的威望,压制不住国内的贵族,场面上有些尴尬。
这是尼古拉一世改革失败的后遗症了,大家都非常警惕沙皇玩儿新花样,面对抱团的贵族亚历山大二世还真的就无能为力。
当然,俄国人的历史书上肯定不会说尼古拉大帝改革失败,只会说他死得太早,没有能够完成改革。
夺取了君士坦丁堡,已经把尼古拉一世送上了神坛,成为了俄罗斯帝国最伟大的沙皇。
成功者不受指责,大家会找理由替他辩护,改革的压力全部落到了亚历山大二世肩上。
沙皇政府内斗加剧,俄国人没有精力继续寻找英国人的晦气了。
1860年3月26日,英俄两国签订了《印度备忘录》。英国人以1500万英镑低息贷款为代价,换取了俄国人承认他在印度地区的主权。
换句话说,印度起义军被沙皇政府给卖掉了。尽管这算不上一个好价钱,可是亚历山大二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改革也是需要资金的,除非是采用暴力手段改革,不然利益受损集团的补偿金是少不了的。
看着苦逼的亚历山大二世和国内贵族集团斗得天昏地暗,弗朗茨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内斗的俄罗斯帝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俄奥同盟就变得至关重要。
这恰恰也是弗朗茨需要的,在完成工业革命的最后关头,奥地利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局势。
英国人还忙着镇压印度叛乱,没空搞事情;法国人也在工业革命的最后关头,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大列强都需要稳定,自然不会有人在欧洲大陆搞事情。其它地区就不一定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美国内战也出现了矛头。
海外的事情和维也纳政府没有多少关系,至今为止奥地利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地中海和非洲大陆,更远的地区还够不着。
不过很快就有关系了,看着殖民部递交的《奥地利世界战略计划书》,弗朗茨只能感慨野心是个好东西。
不管最后能不能够实现,计划书先必须要做的漂亮。几乎每个殖民帝国都有世界战略,奥地利殖民部现在才拿出计划书,已经算是晚得了。
仔细研究了一遍,弗朗茨不得不承认编制计划书的人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理论上这上面的战略都可以实现。
完全按照弗朗茨的战略思想,在殖民地瓜分完之前,尽量避免和各大殖民帝国爆发激烈冲突。
“非洲大陆的扩张计划,没有问题,将我们的殖民地连在一起难度不大,主要困难是恶劣的自然条件。
向阿拉伯半岛渗透,逐步掌控这一地区也没有多少难度,苏伊士运河一通航,我们就可以控制这些地区。
不过,亚洲战略和美洲战略问题就大了。
亚洲地区的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岛和加里曼丹岛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能够投入的力量有多大?
就算是没有被各国重视,可周边地区都是荷兰、西班牙和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我们占领这些地区不难,可是未来统治这些地区呢?
美洲地区问题更大,不要看这些独立国家实力弱小,在欧洲大陆连生存下去的资格都没有,可是万里之外的美洲,我们还未必能够是他们的对手。
战争是需要成本的,我们必须要考虑收支问题。至于在中美洲挖运河的计划立即打住,守不住的东西没有必要替别人做嫁衣。
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建立殖民据点问题不大,那边都没有几个人。”
还有若干岛屿,弗朗茨都没有点评。他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想要评价也无从下口。
这些不出名的小地方,后世地球仪上面都找不到,他自然没有印象了。
约西普·耶拉契奇总督解释道:“陛下,我们的这些计划是深入分析、研究过的,都具备一定可行性。
比如说:尼科巴群岛是奥属东印度公司遗留下来的遗产,现在由我们的民间商人在统治。
还有加里曼丹岛,已经有我们的殖民据点了。在马来西亚地区,我们已经取得了最惠国待遇。
这些大都是民间殖民团队取得的成果,并非政府组织。前不久英国人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引发了他们的担心,向殖民部求助。
考虑到现在英国人还忙着镇压印度叛乱,短时间内没有精力和我们抢地盘,殖民部才同意了这一计划。
至于美洲殖民计划,我们准备的是经济殖民,靠经济手段在中美洲渗透,在巴拿马地区开辟运河那是资本家提出来的。
保留这一计划,主要是为未来考虑。如果我们能够控制中美洲各国,那么开辟这条运河就有必要了。
陛下,中美洲地区各国实力非常的弱小,几乎没有任何工业,武器弹药全靠进口。
总人口不过两百多万,平均下来每个国家也就三十多万人,其中五分之三是印第安人,五分之一是混血儿,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白人。”
弗朗茨无话可说了,难怪殖民部会打中美洲的注意,弱到了这个地步,不被人窥视才怪。
先经济殖民,然后慢慢移民,当移民数量足够多后,就推翻当地政府。
偏偏还没有什么难度,这是人口少的后遗症。只要维也纳政府舍得投入,殖民这些地区真的不难。
想到了这里,弗朗茨就只能吐槽西班牙人败家。看来哈布斯堡王朝分裂给他们留下的遗产太丰厚了,完全不知道珍惜。
但凡是政府有点儿魄力,也不会让这些地区独立。实在是不行,还可以搞自治领,打造经济共同体,也好过现在一根毛都捞不到。
“好吧,你说服了我。不过运河计划还是先搁置起来,在没有分裂美国之前,我不希望出现一条改善美洲交通的运河。”
……
自从看了《奥地利全球战略计划书》后,弗朗茨都开始重视收集各国的资料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如果不是地理位置受到了限制,他都懒得去开发非洲大陆了,直接殖民南美算了。
看看南美各国人口就知道了:
秘鲁领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
巴拉圭约领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
玻利维亚领土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5万;
厄瓜多尔领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
巴西领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30万;
……
就这么点儿人口,国内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矛盾,作为统治阶级的白人只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印第安人和黑奴。
想想也是,葡萄牙、西班牙都不是什么人口大国,偏偏殖民地又那么多,他们上哪儿去弄那么多移民?
没有足够的移民,对当地的开发自然也就不成功了。当地开发程度低,又降低了大家的移民欲望。
陷入了恶性循环后,南美各国也就慢慢错过了发展的机遇。等美国发展起来后,他们又受到了打压,再想发展都没机会了。
这和南美各国政府不给力也有关系,但凡是政府做的好一点儿,一个小强完全不是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
不得不说殖民部选择了一个好时候,英美围绕着中美洲的争夺可以延续到十年前,因为互相牵制捅刀子,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为了全力镇压印度叛乱,英国人在海外进行有限度战略性收缩。1859年伦敦政府做出了让步,放弃了中美洲地区的势力范围。
原本美国南方激进派准备把中美洲地区作为奴隶州并入国内,不过这遭到了北方工商业主们的反对。
南北矛盾还要从美墨战争谈起,因为夺取了墨西哥的大片土地,才引爆了南北冲突。
南方的种植园主们,想要把这些地区变成畜奴州,北方的工业主们要求把这些地区变成自由州。
利益之争谈不拢,南北矛盾公开化。
1857年的经济危机,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北方资本家们要求提高关税保护市场,南方的种植园主们要求降低关税,以便农产品出口。
不要误会,北方资本家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工商业制品进口关税,他们还要求提高农产品出口关税,以便可以获取廉价的原材料。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南方的种植园主们自然不能忍了,这是直接在他们身上割肉,以剥削农业反补工业。
至于废除奴隶制,实际上这只是战争爆发的一个借口。如果只是为了废奴,只要政府肯出一笔补偿金,大部分奴隶主还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包身工,成本也不比奴隶高多少。目前活跃在美国的劳务输出公司也不少,他们还是可以轻松获得足够的廉价劳动力。
显然,北方资本家废了这么大功夫,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解放奴隶,大家的道德修养还没有这么高。
把南方变成原材料产地,和工商业制品倾销地,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因为双方都清楚无法缓和,历史上政治斗争失败后,南方种植园主们直接选择了先发制人。
现在南北双方都在为大选而努力,已经闹的不可开交了,根本就没有精力顾及中美洲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将触角深入了进去。当然这个动作幅度非常的小,还停留在商业活动中。
如果美国内战不爆发,毫无疑问立足未稳的奥地利势力,是干不过美国人的,殖民部也算是在赌博了。
奥地利不同于英法,在美洲地区没有立足点,想要干预美国内战,必须要提前准备。
陆军还可以等等,海军绝对不能缺席。
南方种植园主们绝对不愿意对北方资本家们屈服,只要保住了海上运输通道,让种植园主们看到欧洲各国站在他们背后,他们就不会轻易投降。
尽管南北双方实力差距巨大,这种差距也是可以缩小的。有欧洲各国提供后勤,在武器装备上反而可以占据上风。
说白了,现在已经大航海时代。一艘船一次性可以运输几千吨,往返北美一次也就几个月时间。
只要获得了欧洲各大列强的支持,每个月补充几万吨武器弹药,都不是问题。
现在的美国还不是后世的美帝,还仅仅只是一个屌丝。他们可没有能力,每个月生产出几万吨弹药来。
如果欧洲各国再封锁了北方政府的物资供应,北方政府的优势就只剩下了人力。
人力优势也不是无解,南方政府有钱,他们可以用棉花、烟草做抵押贷款,在欧洲招募雇佣军。
如果大家不要脸一点儿,先冒充南方海军,打残北方的海军,再时常偷袭一下北方的沿海城市。
都不需要登陆,只要每天向城市中打上几十吨炮弹,要不了多久北方经济就完蛋了。
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弗朗茨不是预言家,不能够确定。反正战争打的时间越长,波及到的范围越广,战后美国想要恢复就越难。
仇恨的力量永远都不容小觑,当南北双方互相沾满了鲜血过后,就算是勉强统一了,也不会安稳。
弗朗茨问道:“新建造的巴伐利亚号、伦巴第号、符腾堡号、黑森号、萨克森号,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够服役?”
这些军舰命名权,海军部也是卖了钱的,各邦国政府承担了三分之一的造舰经费,才拿到了冠名权。
甚至弗朗茨还鼓励各邦国政府建立自己的海军,可惜大家都不上当。都是旱鸭子,连出海口都没有,怎么能够提起大家的兴趣呢?
肯额外出钱赞助海军,那都是为了面子。不能别的邦国都有,就自己没有啊?
恰好,新神圣罗马帝国这几个邦国都不穷,十几万神盾还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出来。
所以在海军部的蛊惑下,这些邦国政府掏了一笔赞助费,让新神圣罗马帝国海军的规模变得更加庞大了一些。
这些铁甲舰完成服役过后,奥地利一跃就变成了仅此于英法的世界第三海军强国了。
海军总吨位也跨过了十万吨大关,并且还拥有十艘铁甲舰,成为了世界上铁甲舰数量最多的国家。
当然这个优势,保持不了多久。最多几个月过后,又会被英国人反超;一两年内,又要被法国人反超。
海军军备竞赛?弗朗茨可不准备玩下去了,现在这些船造出来,主要还是为了卖。
南北战争一爆发,他就会高价甩卖给南方政府一部分,当然卖给北方政府也有可能。
拉偏架那是建立在南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最佳的选择还是让美国人自相残杀下去,保持双方实力平衡就非常有必要了。
至于说北方优势多大,一定会获得胜利,实际上非常的扯淡。看看南北战争打了多久就知道了,如果双方的实力是延压性的,怎么可能打四年。
北方的优势在工业和人口,南方的优势在军事上。资本家们没有亲自扛枪上战场的勇气,但是种植园主们有。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民众的认同感并不高。后世美国人宣传的民众踊跃参军,实际上大都是被踊跃参军的。
尤其是新移民,本来就是大革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才跑过来的,现在又要让他们上战场,能愿意才怪!
“陛下,巴伐利亚号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完工,剩下的几艘要明年年初才能够完工,这批军舰全部服役,要到明年5月左右。”海军大臣菲尔科斯回答道
盘算了一下,弗朗茨发现这个时间还很充足。再怎么蝴蝶效应,美国内战也不可能几个月就打完了,奥地利海军赶过去还有时间。
“海军部的全球巡航计划可以启动了,派出七艘铁甲舰访问全世界,先从亚洲地区开始,然后再去美洲,最后回访欧洲各国。”
刷存在感,最好还是冲着海外各国去,免得刺激到了欧洲各国的敏感神经。
等这一圈跑完了,这批军舰也卖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在回欧洲,也就不扎眼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章、美国内战爆发
自从进入铁甲舰时代,奥地利海军就很冒头了。奥地利海军不断的扩充,逼的欧洲各国不得不跟进。
如果不是印度叛乱爆发牵制了英国人的精力,维也纳政府早就感受到了什么是压力。
伦敦政府都有人叫嚣着要搞三强标准。(超过排名第二、三、四海军强国的海军吨位)
当然,这些人也就是说说而已,实际上英国人从来都没有做到过。
现在不要说三强标准,即便是两强标准,弗朗茨都怀疑英国人能不能做到。
法奥海军的总吨位加起来,已经逼近了皇家海军。考虑到铁甲舰的因素,皇家海军的实力已经无法对法奥两国做到延压性优势。
不过,等印度叛乱被镇压过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应该可以实现两强标准。短期内弗朗茨还不准备爆海军,免得刺激到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不对是已经刺激到了,只是暂时没有功夫理会。
如果不是沙皇政府财力不济,弗朗茨都准备帮俄国人爆海军,再刺激一下伦敦政府。
这不矛盾,只要刺激了英国人,他们才会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铁甲舰上。可实际上这些军舰都只是过渡性产物,建造的越多更新换代的时候损失就越大。
如果不是为了插手南北战争,弗朗茨才不会搞这么多铁甲舰出来。从军舰性能上来说,要不了多久这些军舰就要被淘汰了。
就是考虑到了军备竞赛可能引发战争,弗朗茨才没准备现在就做出头鸟。既然是英俄争霸,当然要让俄国人上了。
在统一德意志地区之前,弗朗茨没有准备和英国人直接对抗,这会得不偿失。
……
华盛顿,决定美国命运的选举已经结束。弗朗茨的蝴蝶效应没有影响到这次选举,共和党阿伯拉罕-林肯以绝对多数当选为第16届美国总统。
代表北方资本家们利益的总统产生,引起了南方种植园主们的恐慌和仇恨。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开始进行串联。
1860年12月20日,南方种植园主代表在南卡罗纳州召开会议,决定退出联邦。
并且还发表了告奴隶制宣言,欢迎各州退出联邦,加入新组建的国家——美利坚诸州同盟。
消息传到欧洲过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弗朗茨第一时间召开了内阁会议,商议应对措施。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分析道:“美国南北冲突由来已久,这次选举的结果已经表明,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在政治斗争中已经全面失败。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们不得不退出联邦,组建新的国家。
从美国法律上来说,这些州是有权利退出的。
不过北方的资本家们肯定不会答应,他们还想要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材料和市场。要是让这些州跑掉了,他们前面所做的努力就全部成了无用功。
除非北方政府做出妥协,不然南方的种植园主们是不可能再回去的,林肯的呼吁实际上只是在作秀。
这次南北分裂不仅仅是因为废除奴隶制问题,更核心层面的关税问题,他提都没有提过。
如果林肯承诺,降低农场品关税,那么南方种植园主们独立的决心还有可能会动摇。现在双方只能用战争说话了。
美国内战爆发,我们的美洲殖民战略就实现了一半,一个分裂的美国更加符合我们的利益。
不过南北双方的综合实力差距有些大,现在加入南方政府的才7个州,怕不是北方政府的对手。”
分裂美国没得说,维也纳政府是绝对支持的。尤其是在美洲战略开启过后,这就更有必要了。
内政大臣温迪施格雷茨淡定的说:“表面上来看,北方政府确实更加强大。
可实际上北方诸州并不是都愿意参加这次战争,大部分美国民众都不希望爆发战争。只能靠资本家掌控的舆论,忽悠民众们上战场。
南方几个州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被逼到了绝路上。关系到了切身利益,南方民众们的参军热情要高得多。
短期内,在军事上南方政府占据优势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战争拖延了下去,那么北方的人力优势才会逐渐转化为军事实力。
我认为只要南方的统帅更聪明,战争一爆发就拿下华盛顿,然后和北方政府进行谈判。
反正大家都喜欢看到爆发户倒霉,欧洲各国是绝对会支持美国分裂的。”
费利克斯首相质疑道:“这很难做到,从军事上来说,南方政府确实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占领华盛顿。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阻止美国政府撤离。站在北方一边联邦州明显更多,南方的军事行动反而会刺激大家的神经,让本身中立的州加入进去。
南方政府实力有限,他们打不下几个州,就会变得精疲力尽。反应了过来的北方政府,靠着雄厚的实力,还是会压倒南方。
实际上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南北双方怎么打,而是在于双方谁能够拉到的盟友更多。
美国一共有35个州,畜奴州有16个,现在宣布独立的才7个,接下来双方的政治活动,才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如果南方政府能够拉拢16个畜奴州一起独立,再游说几个州中立,那么双方的实力就拉近了。
如果双方实力持平,在欧洲各国的干预下,也不是没有机会和平解决问题。”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首相阁下,这种理想情况怕是不会发生了。
南方政府的外交工作根本就是不及格,不知道他们从什么地方获得的自信,到现在都没有向我们寻求帮助。
我对他们能够说服多少个州加入,不抱有幻想。在舆论上北方的资本家们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果他们不够努力,怕是不少畜奴州都会倒向北方政府。
毕竟,有些畜奴州中资本家们的实力也不小。要是反应慢了,恐怕本来倾向于他们的联邦州,也会被北方政府拉过去。”
南方政府的自信是什么?当然是棉花了!
这个年代,英国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直接或者是间接依靠棉花纺织品生存,其中百分之八十靠南方几个州提供。
伦敦政府绝对不可能容忍棉花供应链出现问题,可惜他们忽略了1860年棉花大丰收,伦敦市场上的棉花积压了50%。
这一点疏忽就非常致命了,很多资本家把北方的封锁当做了处理积压,获取暴利的好机会。
有了这些人的扯后腿,加上给棉纺业带来影响并不致命,伦敦政府陷入争议中,并没有第一时间全力干预美国内战。
接下来,好不容易和法西两国达成协议决定干涉,又被法国人摆了一道。加上北方政府的公关,伦敦政府再次陷入了犹豫中。
几次犹豫下来,印度和埃及的棉花都种出来了。英国资本家们对南方政府的棉花兴趣大减,国际干预就这么被拖延了下去。
等伦敦政府做出决议的时候,南方政府已经无力回天了。
面对外交不及格的南方政府,弗朗茨也非常的头疼。本来就拥有的优势,不知道利用,白白把机会给葬送了。
如果南方政府积极一点儿,无论是出于战略需要,还是出于利益,大家都是会支持他们的。
不管怎么说,为了打击美国人,现在弗朗茨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还是要义务帮助南方政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