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沙皇政府的底线明晃晃的在这里放着,最大的让步无非是:下一次不亲自去收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追究责任人,那也是内部进行处理,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罚酒三杯。
当事人接受惩罚的原因,也不是俄军的暴行;而是在抢劫杀戮的时候,没有做好消息封锁,让沙皇政府陷入了被动。
关于俄军暴行的问题,沙皇政府现在说什么也不可能承认。纵使证据再充分,沙皇政府也只能死扛到底。
这样的处理结果,法国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意。
想要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最起码要丢几个替罪羊出去,让法国人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
显然,这种得罪军方的做法,外交部是不可能干的。
既不想得罪同僚,又不愿意承担谈判失败的后果,米哈伊罗维奇自然要将丑话讲在前面,以便未来出了问题好推移责任。
文官集团立场都不统一,军方那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武力镇压,还是武力镇压,反正承担责任是不可能的。
帝国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个人地位、前途明显要更重要一些。任何人处在陆军大臣的位置上,都会先维护自家小弟的利益。
……
对耳根子软的尼古拉二世来说,政府高层争执不休,就是最大的折磨。各说各有理,要从中做出抉择,实在是太为难沙皇了。
或许是听得不耐烦了,又或许是想到了什么,尼古拉二世打断了众人的讨论。
“好了,外交部先和法国人谈判。如果他们识时务,接受我们的善意就罢了;要是法国人拒绝了我们的善意,就用刺刀让他们清醒一下。”
外交+军事双管齐下,一起发力解决问题,和书上描写的一模一样,看起来没有任何毛病。
至于效果怎么样,那要用了才知道。反正尼古拉二世现在非常满意,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唯一麻烦的就是具体执行者们,又需要头疼了。究竟是以外交部为首,还是以军方为首,这个问题伟大的沙皇陛下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尽管知道是麻烦,但是在场众人默契的选择了回避。
以谁为首,不光牵扯到了这次善后问题,更关系到了陆军部和外交部在政府权力构架中的排名问题。
沙皇直接指定也就罢了,无非是一个钦差大臣的问题,不影响权力的平衡。
可是由其他人捅破了窗户纸,那就是将暗地里的政治斗争桌面化,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在政治上,这无疑是一种大忌。在场的众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干。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章、看热闹不嫌事大,再添上一把火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沙皇政府的决定,无疑是给本就火星遍地的法兰西,再浇上了一桶油,让局势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了起来。
幸好反法战争胜利后,盟军就收缴了法国人的武器,要不然现在就不仅仅只是袭击落单俄军士兵了。
眼瞅着冲突全面升级,处于风暴中心的卡洛斯国王,果断以寻求国际援助为借口,逃离了巴黎那个火药桶。
国王都被逼的出走躲风波,本就罢工以示抗议的法兰西政府,自然是跟着关门大吉。
类似的一幕,原时空一战后也发生过。只不过德国人的底子还要厚实一些,战争又没有在本土打,损失没有法国人这么大。
当时,德国政府一面号召工人罢工,不让法国人抢走自己的煤炭资源;一面又印钞票补贴失业工人,让他们的生计得以维系。
那场震惊世界的马克大通胀,就是政府为了补贴失业工人,开动印钞机的“印、印、印……”中爆发的。
一组七伤拳下来,魏玛共和国在把自己给玩儿废的同时,也顺带把英法经济拖下了水。
尤其是法国人,想要的资源没有拿到,反而在国际上被喷得狗血淋头。
一直赔钱驻军看不到任何收益,对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的法兰西来说,压力着实是有些大。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被迫做出了让步。
法国人用事实证明了,底线就是用来突破的。在和德国人的博弈中,法国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让步,最后让出了一个第三帝国。
眼下法兰西的境遇虽然和原时空的德国差不多,但是面对的对手却是截然不同。
反法同盟可不需要法兰西的资源,拿断绝资源和工商业制品供应当筹码,估摸着罢工到下个世纪,维也纳政府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尤其是反法同盟在法兰西是各国联合驻军,除了俄国人的驻军人数较多外,其他各国的驻军数量都不多。
军队数量不多,就意味着军费开销不大。纵使法国政府关门,暂停了军费拨付,一时半会儿也吓不到大家。
当然,这些都不是卡洛斯国王跑路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前面的革命政府玩儿的太嗨,法国民众早就进入到了人均亿万富翁的时代。
靠印钞票救济失业民众,明显是不可能行得通。无力恢复经济,又无力救济难民,不跑路留下干嘛?
表面是政府罢工以示对俄军暴行的抗议,内部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政府财政崩溃。
即便是卡洛斯国王靠反腐收益颇丰,但是这笔宝贵的经费,那是需要用在刀刃上的,可不能在稳定局势中就给浪费掉。
本来这些和弗朗茨关系不大的,他就是一名吃瓜群众,负责看热闹就行了。
怎奈遭受无妄之灾的小弟们不答应了,找俄国人要个说法吧,大家心里又有点儿怂。
毕竟那是毛熊,一般人都是惹不起的。纵使领土不接壤了,大家还是常怀忌惮之心。
可是放任不管又不行,法国政府已经罢工,要自己承担驻军费用,短时间内大家还撑得住,拖得久了那就不行了。
本来大家也是想给沙皇政府一个面子,等着他们收拾残局来着。可是看到沙皇政府采取的措施后,大家就已经明白了:这不是来解决问题的。
代表团没有抵达巴黎前,法国局势虽然动荡,但是卡洛斯国王还在王宫里好好的待着,明显就是等俄国人上门谈判的。
然而,谈判才刚刚开始,人家国王就被吓得跑路了。
虽然大家不知道具体谈判内容是什么,但是根据卡洛斯国王跑路的速度来看,俄国人肯定是没干人事。
小弟们希望维也纳政府出面干涉,稍微安抚一下就是了。不管怎么说,总得给俄国人一个表演机会,让他们证明一下自己。
问题是卡洛斯跑路就跑路,波旁王朝的亲戚不去投奔,一声不响的就跑到了维也纳,这算什么事?
真是一声不响,所有人都以为卡洛斯去了西班牙,等他本人在维也纳露面的时候,大家才知道这是虚晃一枪。
深入想想其实也没有毛病,西班牙有本家亲戚没错,问题是之前王位争夺战中还是敌人。虽然后面缓和了关系,但双方的关系仍然没有到亲密无间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西班牙现在自顾不暇,根本就不可能掺合法兰西的烂事,除非是落井下石。
王室之间的亲戚关系?
指望哪个刚刚结束吃奶的小屁孩国王,为了家族利益,在舆论上声援他们?
既然没有用,那就干脆不要去添麻烦了。省得情分用一分少一分,反倒是影响家族和睦。
跑到维也纳那就更简单了,因为只有这里才能解决问题啊!
欧洲列强就这么几个,有能力制止俄国人行动的,就只有神罗和不列颠两国。
卡洛斯脑子又没有进水,自然不会跑到伦敦去自取其辱。甚至为了避免维也纳政府找借口拒绝,他干脆隐藏身份秘密潜入。
事实证明,卡洛斯的计划成功了。当这位法兰西国王出现在维也纳那一刻开始,弗朗茨这个吃瓜群众成功被拖下了水。
没人喜欢被算计,弗朗茨也不例外。除了最初的欢迎宴会,礼节性的出席之外,剩下的时间弗朗茨都把卡洛斯晾在了一边。
瓜吃不下去了,那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至于怎么解决问题,那就需要看法国人的运气怎么样了。
从源头上解决,还是和稀泥式的解决,又或者是释放一个更大的问题出来,掩盖住之前的问题,都是解决方案。
出于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弗朗茨还是在维也纳宫召见了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商议善后措施。
……
“先说说法兰西现在的局势吧?”
作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最近一段时间弗朗茨可是密切关注和法国局势动荡相关的新闻。只不过现在他只看报纸,不看情报。
毕竟,这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国际新闻,编辑们从来都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脑洞,进行了艺术加工后才发出来的。远比那些枯燥无味的情报资料,具有可读性。
“真相”,对吃瓜群众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在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热闹只需要好看就行了,管他谁输谁赢。
看着专家学者们凭空猜测、吹牛打赌,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就像是看动物园里的猴子。
“是,陛下。”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自从卡洛斯离开巴黎,法国政府就人去楼空,连维持治安的警察都被放了长假,社会秩序已然崩溃。
在撤离巴黎前,卡洛斯曾发布了一份公告。不仅控诉了俄军的暴行,还将全部的责任推给了俄国人。
矛盾被放在了桌面上,一场全国性的反俄浪潮,此刻正在向俄国人席卷而来。
为了遏制局势崩溃,俄国人也采取了措施。他们先是缴了法军的械,又加大了对反俄分子的缉拿。
这些措施短期内遏制了反俄浪潮,但是伴随着法国政府的关门,现在已经没有人发放救济物资,饥寒交迫法国民众走上暴力反抗之路是必然的。
前不久海军在法国沿海缉拿的一条走私船中,我们还发现了一门120cm榴弹炮。
审问相关人员得知,他们参与这种走私活动,已经持续三个多月了,累计走私装备足以武装两个团。
这只是我们意外抓到的,没有抓到的走私船只会更多。加上我们的一些盟友,也在法兰西从事军火走私贸易。
现在输入法兰西的武器装备,恐怕已经足够进行一场大型战役。最关键的是这些走私活动,都是有预谋的。
种种迹象表明,不甘心失败的法国人,此刻正在积攒力量,想要摆脱身上的枷锁。
俄军的暴行,只是提前催化了矛盾爆发,顺便给他们带来了道义上的支撑。
能够动用这么大能量走私,并且掩盖消息的势力,在法兰西只有一家。
事实证明,我们这位卡洛斯国王,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眼下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为了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做准备。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野心究竟只是为了摆脱身上的枷锁,还是想要重新恢复法兰西帝国。”
坦率的说,听到这个答案,弗朗茨内心深处还是有几分兴奋的。事实果然不出所料,法国乱局背后确实有黑手操纵。
不枉他开小号,在报纸上和人打嘴仗。看起来软弱无力的卡洛斯国王,确实是幕后的大boss。
键盘侠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年龄越大,弗朗茨变得越大越发恶趣味了起来。
恶趣味归恶趣味,现实毕竟不是游戏,没有失败后开局重来的机会。法兰西就是最好的例子,败了一次就从云端跌落到了深渊。
“这么说,俄国人这次是不走运,把自己送上门来了?”
弗朗茨用调笑的语气问道。
对维也纳政府来说,法兰西暗中潜伏着抵抗力量,从来都不是秘密。任何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大国,都不会那么容易屈服。
反法战争虽然重创了法兰西,却没有打断法国人的精神传承。不甘心失败的法国人,要进行反抗是必须的。
只不过事先大家谁也没有料到,卡洛斯会成为这帮人的领袖。当然,这也仅仅只是略感意外。
在传统的欧洲文化体系下,想要干成一件大事,就必须找一个拥有号召力的知名人物。
作为法兰西现任国王,卡洛斯自然是大家的首选。
不同于民选出来的波拿巴王朝,卡洛斯不光出身波旁王朝正统,同时也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法兰西国王。
这就增加了可操作性。
理论上来说,只要法国人扮演的凄惨一点儿,由卡洛斯出面寻找国际社会支持,再选取一个合适的理由发难,驱逐驻扎在本土的盟军还是有希望的。
纵使计划暴露,对卡洛斯个人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作为欧陆同盟扶上去的法兰西国王,只要明面上他没有大的过错,维也纳政府也不可能打自己的脸,把他搞下去。
就算是其他人有这种想法,弗朗茨也不会允许。废立国王,这涉及到了君主集团共同的利益,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
卡洛斯只要不明着跳出来喊反神罗,弗朗茨就不会对他动手。暗地里搞事情,那是任何一名合格的政客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别的不说,就连反法同盟的成员,都还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法兰西走私军火呢?
“查下去揪出……”,那显然是想多了。这种事情根本就见不得光,别看走私军火的是别人,但是生产这些军火的却是神罗。
谁都知道武器流入法兰西,会加剧法兰西的局势混乱,但是大家还是干了。
除了利益确实大外,更重要的还是“我不干,别人也会干”的思维。反正最后都会发生的事,那还不如自己赚走这些钱算了。
没有制止这种行为,倒不是贪图这点儿小便宜。根本原因在于法兰西的乱局,本来就是维也纳政府一手放纵出来的。
仇恨的力量是巨大,除非是彻底打断脊梁,要不然二三十年后恢复了元气的法兰西,又是一个麻烦。
很明显,法兰西这种大国一巴掌拍下去,只能打疼他,却要不了命。
为了欧洲大陆的长期稳定,对法兰西内部的暗流,维也纳政府不仅装作没看见,还在暗地里推上了一把。
只可惜现在暴露还是太早了一些,还让法国人抓到了一个机会,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声援。
为了神罗国际声誉,接下来打压法兰西的行动,就只能由俄国人去实施了。
悲剧的沙皇政府,做了刀子,还不自知。难怪弗朗茨会幸灾乐祸,毕竟这种机会太难得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是的,陛下。沙皇政府现在是迷迷糊糊的撞了上去,法国人积攒实力的计划,到了现在马上就要藏不住了。
当然,沙皇政府可能也有思想准备。毕竟,在之前的走私运动中,俄国人一直都拿着最大份额。
没准战争爆发后,打在俄军士兵身上的子弹,还是从驻法俄军手中流出去的。”
最伟大的军火商,都是把武器卖给敌人,最后打在自己的身上。现在俄国人就即将用实际行动,向世界阐述这一真理。
徘徊了几步过后,弗朗茨缓缓说道:“那我们就再添上一把火,给俄国人送去一枚可以进行舆论反击的炮弹过去。
找媒体把法国人走私军火,违反维也纳条约的证据公布出去,看看卡洛斯怎么解释。”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一章、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炮弹一旦打出去,那就是要杀人的。伴随着军火走私案的暴露,俄国人的底气一下子充足了起来。
本就强硬的沙皇政府,在对法问题上变得更加强硬。当然,从卡洛斯的出逃开始,沙皇政府立场是否强硬,实际上已经不在重要。
法国政府关门大吉,就算是想要找人谈判,俄国代表团都不知道该找谁。
面对日益严峻的军民冲突,驻法俄军采取了最简单、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做法——武力镇压。
屠刀一旦举起,后果就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了。
1895年12月21日,早有准备的法兰西抵抗组织,在巴黎郊外伏击了运输物资的俄军后勤营,拉开了法兰西反俄战争的序幕。
从“反俄”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遭受了一遍社会毒打的法国人,已经变得理性了起来。
死死咬住俄军此前的暴行不松口,将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声称现在是为了生存而战。
这种控制打击范围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得益于俄国人长期以来深入人心的“野蛮人形象”,加上影像资料作为证据,欧洲舆论对法国民众持同情立场。
可惜现在是19世纪,舆论支持固然重要,但是对日常挨骂的沙皇政府来说,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国际干涉,那是不存在的。政客们是理性的,什么都可以忘,唯独自身的立场不敢忘。
在压制法兰西的问题上,反法同盟所有成员国的立场都是一致的。纵使大家觉得俄国人做得有些过分,但是出于大局上的考虑,各国还是选择了暗中支持。
毕竟,俄军的每一次折腾,都是在消耗法兰西的国家元气。对邻居们来说,只有法兰西虚弱了大家才有可能成为好邻居。
有维也纳政府带头不作为,欧洲各国也跟着学样。除了同样几个在法兰西有驻军的国家感受到了一丝压力外,剩下的都是吃瓜群众。
出于对盟友的支持,弗朗茨非常大方的宣布,不限量向前线的俄军士兵供应“免费”土豆。
没有办法,谁让神罗今年的土豆又丰收呢?
一面土豆高涨的产量,一面是消费市场的萎缩,农业部的人都快要愁坏了。
土豆丝、土豆泥、土豆粉、土豆饼、土豆面、土豆酒、土豆罐头、油炸、清蒸、红烧、爆炒……
吃货们的战斗力明显不够,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数十种土豆做法,还是没有能够将丰收的土豆消化掉。
不同于小麦,土豆并不适合长期存放。真要是在仓库里堆上三五年,发霉发芽是小问题,最怕就是真变成了“土豆泥”。
为了不浪费粮食,弗朗茨决定送给俄国人算了。免得哪天沙皇政府的官僚又折腾出了幺蛾子,搞得前面的俄军断粮。
这不是开玩笑的。根据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俄军一旦劳师远征,后勤出问题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即便是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完成后,沙皇政府就不在缺少粮食。但是家里有粮,和前线有粮是两个概念。
要从俄罗斯帝国把粮食运到法兰西,对沙皇政府来说同样是一项挑战。现在维也纳政府帮忙解决了士兵的食物问题,俄军的后勤压力直接减少了一小半。
唯一的问题是苦了前线的俄军士兵,天天都要吃土豆,估摸着战争结束后,这些家伙都要闻土豆色变。
不过这也问题不大,灰色牲口们从来都没有挑食的资本,在俄军中服役挨饿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况且,只要俄军士兵不是脑袋一根筋,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当地寻找更多的食物进行补充。
外界普遍认为之前俄军的暴行是因为军纪太差;但是在弗朗茨看来俄军士兵的军纪差,也是被沙皇政府的官僚们给逼出来的。
可怜兮兮的军费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没有几个钱,还要时常被人拖欠,纵使是发放了那也要打个折扣。
在俄罗斯帝国,能够拿到全额军费的部队,那绝对是嫡系中的嫡系,通常来说还要再配上一名强势的军官。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任何地方都适用。怕就怕在主官与世无争,不愿意去争取,那么下面的士兵就苦逼了。
后勤物资补给延迟、缺额,更是常规操作。官僚们可是会算经济帐的,假如每个月的物资延迟3天抵达,那么一年十二个月,发放十一个月的物资就够了。
剩下的一个月自然是欠着了,一直这么滚动下去,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前面的陈年老帐就会被抹去,变成官僚们的个人收入。
在这种背景下,要是不自己想办法搞点儿副业,那么等到兵役结束,回乡就是两手空空,如何有颜面去见家中父老?
……
收到维也纳政府免费赞助俄军土豆的消息,滞留在维也纳的卡洛斯国王,当场就傻眼了。
政治上可没有那么多巧合,尤其是霸主国的做法,更是会被人深度解读。
明明弗朗茨赠送俄军土豆,只是为了避免“豆贱伤农”,顺带着宣誓一下两国友谊。
毕竟,战争已经打响,要不了多久俄国人又要下军购大单了。现在搞点儿活动,适当的回馈一下老客户,也是应有之义。
落到了卡洛斯眼中,这就变成了维也纳政府支持俄国人的政治信号。对想要驱逐俄军的法国政府来说,这明显是一个噩耗。
……
奥地利大酒店,最豪华的宫廷别院中。从西班牙绕道赶来的法国重臣齐聚一堂,或许是赶路太累,休息不够,不少人的精神状态都不怎么好。
扫视了一眼众人,卡洛斯略带歉意的说道:“你们刚刚抵达维也纳,按理来说是应该让大家先休息一段时间的。但是现在的局势对法兰西非常不利,只能幸苦大家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抵达维也纳这么长时间,弗朗茨只是欢迎宴会上露了一次面,然后就在王宫内度假了。
就连维也纳政府高层见了我,那也是躲着走,根本就不给我们深入交流的机会。”
1...445446447448449...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