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在不知不觉中,“贸易摩擦”这个词突然火了起来,一度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加上工业原材料的成本优势,神罗的工商业制品在国际竞争中日益占据了优势。
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昔日的世界工厂,此刻已经有多个行业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曾经不列颠引以为傲的“自由贸易”,在神罗工商业制品的冲击下? 此刻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没有任何意外,主张自由贸易的保守党,在1902年的大选中失利。自由党候选人亨利·坎贝尔-班纳文? 成功入主唐宁街。
作为胜利者的坎贝尔? 还没来及高兴几天? 就被手中的烂摊子给惊呆了。
不列颠还是世界霸主,只不过是一个千疮百孔、四处漏风的霸主。
坦率的说,前任的罗伯特·塞西尔政府干得也非常不错? 在政治外交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比如说:吃下了法属中南半岛? 扩张了不列颠的殖民版图;祸水东引战略成功,俄国人被引入远东,俄奥同盟出现裂痕;建立了英日同盟? 修复了和美洲各国的关系? 和多个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再多的外交成果? 也掩盖不了不列颠在经济上遇到的困境。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发威了? 没有跟上时代的不列颠? 此刻正在付出代价。
不仅海外市场受到了神罗商品挤压? 就连本土市场也受到了冲击,就连不列颠的拳头纺织业也没有能够独善其身。
没有办法,谁让伦敦政府选择拉拢合众国呢?
觉察到了危险的联盟国,情不自禁的向神罗靠拢。然后,在神罗的支持下? 联盟国也掀起了工业革命。
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 联盟国工业革命的开端也是纺织业。原材料产地自己玩儿织布了? 这让以纺织业立国的不列颠情何以堪?
要知道纺织业可是不列颠的第一大产业链? 超过三分一的英国民众,都能够和这条产业链扯上关系。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棉花产地,联盟国发展纺织业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在成本上那是轻松吊打英国纺织企业。
一旦纺织业出现问题,不列颠的经济分分钟就会崩溃,英国人自然坐不住了。
因为拉拢合众国的缘故,致使联盟国倒向神罗,被公众认为这是罗伯特·塞西尔政府的最大外交失误,同时也是保守党大选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野的时候,坎贝尔也没少拿这个问题抨击政府,现在换自己上台了,他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看似拉拢合众国是外交失误,实则英国政府根本就没得选择。无论有没有这档子事,联盟国都会发展自己的棉纺织业,这是利益决定的。
早在十年前,联盟国就计划发展自己的棉纺织工业,只不过在不列颠的压力下,被迫选择放弃。
最近几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强势崛起,不列颠的霸主之位摇摇欲坠,被压制的联盟国再次生出了发展纺织工业的野心。
不同于以往,有了神圣罗马帝国在其中捣乱,不列颠已经没有阻拦联盟国发展纺织业的能力。
到了这一步,双方的间隙已生。再怎么重视两国关系,也抵不住利益上的冲突。
维也纳政府可以帮助联盟国发展纺织业,伦敦政府却是万万不可能干的,要不然国内的利益集团非得政变不可。
拉拢一个存在核心利益冲突的国家做盟友,远不如拉上一个利益冲突相对较小、实力更强的国家做没有合算。
毕竟,接下来要和神圣罗马帝国争霸,搞不好还要打上一仗,盟友不给力可不行。
“嘴炮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现在的坎贝尔,就有几分这种感觉。前面喷得爽了,到了自己上位后,居然还要延续前任的外交政策。
如果说只是外交上的麻烦,坎贝尔首相倒也应付得过来。政客嘛,脸皮厚只是标配。“说一套,做一套”,完全是常规操作。
最令坎贝尔揪心的还是稳步下滑的国内经济,以及日渐加剧的社会矛盾。
当然,这些问题坎贝尔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作为改革派的领袖,坎贝尔早在数年前就提出了改革意见。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喊口号容易,想要办实事难。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自古以来的改革都是成功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以悲剧收场。
上了位,坎贝尔才真切的体会到了时局艰难。现实的一切告诉他,不是前任政府不想改革,完全是碰触到的利益太大,不敢轻易下手。
………
贸易部长劳合-乔治:“这是我们统计出来的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报告,情况非常的糟糕。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总额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0.46%,进口总额同比上升2.67%,贸易逆差增长了3个百分点。
这已经我们连续第三年出口贸易萎缩,和第十年贸易逆差增长。确切的说,从欧陆战争结束开始,帝国的贸易逆差就在一直增加中。
受出口萎缩和贸易逆差的影响,英镑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受到了冲击。
尤其是在欧洲世界,各国纷纷采用神盾和黄金进行贸易结算,英镑已经被边缘化。
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国内的工商业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力。
机械制造、电力设备、内燃机汽车工业等等,一系列的新兴产业中,几乎找不到帝国商品的影子。
即便是我们的本土,现在也充斥着神罗制造。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帝国的经济早晚都会出问题。”
贸易逆差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法奥完成工业化开始,不列颠就渐渐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凭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据的先手优势,这种逆差并没有给英国人带来灾难,反而将英镑推向了国际。
只是好景不长,伴随着贸易逆差的不断增长,问题就慢慢出现了。逆差过大,直接导致了财富外流。
毕竟,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接受英镑结算的,想要靠印票子收割世界,不列颠还没有那份儿实力。
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崛起,神盾开始抢夺英镑的市场,这种情况变得越发明显。
大家都不是傻子,眼瞅着不列颠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谁也不愿意大规模持有英镑,替英国人的消费买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已经不愿意接受英镑结算了。
英镑在国际货币市场的份额减小,要平息贸易逆差,那就只能拿真金白银去填这个坑。
尽管有殖民地可以掠夺,但是金银不断外流,仍然成为了困扰英国政府的一个难题。
想要改变这一切非常简单,要么把失去的市场抢回来,要么搞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可惜这次的竞争对手是神圣罗马帝国,武力威慑没有任何作用,靠正常商业手段竞争根本就抢不回来市场。
开发新产品更加不现实,英国企业有那么牛逼,也不会有出口贸易量萎缩。
劳工部长伯恩斯:“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国内的劳资冲突、就业问题,也变得尖锐了起来。
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失业率又上升了0.3个百分点。看似不起眼,但这已经连续五年上升了。
劳资冲突就更不用说了,看看外面罢工游行的队伍就清楚了。今年以来,明显呈现出增加事态。
以伦敦为例,光千人以上规模的罢工,上半年就出现了16次,几乎每个月都有游行示威活动发生。
如果不是确定这是伦敦,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巴黎。这个罢工游行频率,简直就是超乎……”
看得出来,伯恩斯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作为第一位工人阶级代表入阁的,哪怕只是为了政途,伯恩斯也必须要做出成绩来。
上位之前,他认为只要立法保护劳工利益,禁止资本家肆意妄为就行了。
在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后,伯恩斯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
现在不列颠的问题,已经不光是资本家肆意妄为的问题,更大的麻烦在于企业生存遇到了挑战。
新兴产业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传统产业又面临着市场竞争残酷,利润微薄、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的问题。
原时空英国资本家们的选择是压缩产能,关起门来在殖民地自己玩儿。反正不列颠的殖民地市场足够大,足够他们养老了。
至于更新机械设备,加大研发投入,直面国际竞争。嘴上喊几句激动人心的口号就行了,要是当真那就输了。
资本是最现实的,能够躺着没有风险的赚钱,干嘛要冒险去参与国际竞争?
数据不会骗人,不管是哪个国家,激进型、重研发的企业都死得最快,反倒是不思进取的保守型企业寿命更长。
或许保守型企业会在未来有一天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是在被市场淘汰前,资本家们已经从中赚够了钱。
相比之下,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成功了固然是皆大欢喜,一旦中途出现了问题,那就是血本无归。
资本是讨厌风险的,稳稳的赚钱就是最大的幸福。愿意赌上自己的身家,为企业赢得一个美好明天的资本家,始终都是少数。
财政大臣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这些问题,早就出现了。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上一任政府曾两度降低工商业企业的税率。
如果不是被议会否决,他们甚至准备启动出口补贴计划,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只是这些都只能治标,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我们的企业自己努力。
不得不承认,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已经落后。神罗的商品满大街都是,随便拿一件和国内产的同类商品做对比,在性价比上我们的企业确实做得不好。
现在的麻烦在于,国内的资本家对技术革新缺乏兴趣,尤其是在机械设备领域,更是缺少创新精神。
资本家们想要的是结束自由贸易,重启贸易壁垒,靠关税保护市场。
当然,他们说得没有这么直接。美其名曰:采用贸易壁垒,暂时保护国内的伤亡市场,为企业科技创新争取时间。
不过我们都清楚,以国内企业在科研领域的投资热情,恐怕到了下个世纪,这种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变。”
甭管什么政策,归根结底都是利益。因为利益,英国政府建立了自由贸易体系;同样也是因为利益,英国人政府现在不得不考虑终止自由贸易。
即便是阿斯奎斯非常反感这一切,觉得这些不思进取的家伙,就是不列颠得蛀虫,那也必须要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
见气氛紧张,坎贝尔首相摆了摆手道:“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接下来日子里,所要面临的现实。
不列颠走到现在这一步,就是这些问题堆砌的结果,现实告诉我们,不列颠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莫说是和神圣罗马帝国竞争了,光国内的社会矛盾,就能折腾掉我们的半条命。
保护市场可以考虑,但是该怎么保护,保护到哪一步,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就必须要好好斟酌。
这些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一旦采取了贸易壁垒,其他国家也势必会跟进,到时候我们的进出口贸易肯定会受到影响。
国内……”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时的新钢铁中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英国人要改革了,对绝大部分国家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喜事。
“改革”,不一定能够让国家更加强大,但是一定会让政府变得忙碌起来。
越是大国、越是存在时间长的政权,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多。不列颠这种百年世界霸主,所面临的问题自然是全方位的。
从殖民地到本土,都有太多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政府想办法解决。
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是伦敦政府只是进行局部改革,那也够他们忙一阵子了。
历史已经证明,只要英国人忙了起来,国际纠纷就会大幅度减少,世界就会变得和谐起来。
事实上,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重新统一,最近几年英国人搞事情的频率已经降低了很多。
有神圣罗马帝国在正面牵制着,英国政府的大半精力都被拖住了,自然没功夫折腾其他国家。
现在英国政府要进行内部改革,那就更没精力折腾了。对全世界的政客来说,这都是重大利好,这意味着大家又能够睡上几天安稳觉了。
虽然现在是两强并立,可是爱折腾的只有不列颠。至于另外一个霸主,明显是种田型选手。
翻翻国际新闻就知道,神圣罗马帝国的霸主地位确立以来,除了支持西班牙驱逐日本人外,就只有组建维和部队驻军法兰西了。
要不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双鹰旗满世界飘着,大家都快要忘了这个新生的霸主。
当然,这只是针对普通人而言的,政客们是万万不敢忘的。没有搞事情,不等于没有能力搞事情。
就凭神罗驻外公使天天给英国人拆台,大家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尤其是最近两年,神罗海军还时常开着“超级战列舰”出来晃悠,美其名曰交流学习经验。
很明显,拿着几千吨的铁甲舰和无畏舰交流经验,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要说不是立威,估计都没有人会信。知道归知道,政治就是难得糊涂。霸主国都来“友好交流”了,你也不能不配合啊!
值得庆幸的是神罗海军只是溜达了一圈? 宣誓了一下存在感,并没有趁机进行政治讹诈,让大家齐齐松了一口气。
最终的结果就是? 英国政府拉拢盟友的进展变得格外不顺。皇家海军虽然吨位世界第一? 但是超级战列舰数量上已经吃了亏。
没有办法? 军舰建造也是需要时间的。神罗的第一代超级战列舰“罗马号”,在1900年就服役了,而英国人才刚刚开始立项研发。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 英国人的超级战列舰也拖到了1903年才服役。这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从立项设计、建造到最终服役? 前前后后只花费了两年多时间,足以证明不列颠的造船工业之强大。
这没有什么卵用,按照一年一艘的建造速度? 神罗的第四艘超级战列舰都已经下水了? 年内服役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皇家海军落后了? 仅仅只是暂时性的? 但是给各国带来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
一步慢? 步步慢。
海军技术革命已经爆发? 暂时处于下风的皇家海军,真的能够追上去么?
英国人的造船工业几乎能够碾压全世界所有国家,唯独漏掉了神圣罗马帝国。这是市场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
怀疑的种子被种下了,大家对不列颠立于不败之地的推论? 已然发生了动摇。
既然无法确定胜负? 自然不能匆忙站队了。眼下还没有到“非友即敌”的地步? 大家还可以缓一缓? 再好生观察一下。
世界各国都轻松了,弗朗茨却头疼了起来。国际局势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谁也不敢确定英国人的改革会不会成功。
原时空坎贝尔1905年12月才当选首相? 1908年4月就见了上帝,实际执政时间还不到两年。
这么短的时间,显然是不可能完成改革计划,然而历史对他的评价仍然不低。
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迫于国内经济下滑、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英国社会各界意识到了必须要进行改革,坎贝尔这位改革派领袖1902年就当选了。
提前三年当选,就意味着改革派多了三年时间。对一个国家来说,“三年时间”似乎并不长,却能改变很多事。
不列颠的底子还是很厚的,一旦解决了内部矛盾,将殖民地整合了起来,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
现成的例子摆在眼前,弗朗茨也不能保证英国人不效仿。
万一英国人受到了刺激,跟着神罗玩儿分封,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区彻底吃下去,那又是一个妥妥的世界帝国。
有这么大的支撑盘在,纵使在霸权争夺中失利,不列颠仍然是一个顶尖大国。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英格兰人口不足,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这么大的地盘。要不然弗朗茨也只能提前动手了。
……
腓特烈:“父亲,这是内阁起草的新经济建设计划。在之前五年计划的基础上,新增了西部经济振兴计划,准备斥重资打造鲁尔工业区。
我研究过了,鲁尔地区确实适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不仅交通便利,更是紧临原材料产地。
一旦发展起来,就是帝国西部的工业中心。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帝国的重工业太过分散了。受限于工业原材料,全国上下都有十几个重工业中心,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
在帝国发展起来前,这样的分散布局,能够增加国家的安全性,自然不能算错。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在欧洲大陆上我们已经没有了敌人,完全搞一个核心出来,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振兴西部经济”,如果是在之前,这就是一个笑话。
要知道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大陆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西欧经济最发达,中欧其次,南欧、北欧再次之,东欧经济一直垫底。
不过这一情况,从神圣罗马帝国复兴开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东欧经济仍然垫底,北欧的变化也不大,西欧的经济在近年来却是山河日下,反倒是中南欧地区成为了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当然,南欧的经济发达也只是部分地区发达。意大利地区的经济仍然没有大的起色,西班牙就更别说了。
他们究竟算南欧国家,还是算西欧国家,这个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把他们放在南欧会拉低经济平均线,放在西欧反而能往上拉几个点。
主要原因还是战争的锅,一场欧陆战争打废了法兰西这棵顶梁柱,包括神罗西部的领土也因为战争损失惨重。
至于不列颠,都不是大陆国家,自然不能算了。为了排挤英国人,神罗的无论是政府公文,还是广播报刊,都默契的把不列颠扔出了欧洲。
欧陆战争结束后,维也纳政府就开启了西部重建计划。仅仅只是重建,还谈不上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新获得地区的领土,受限于人口数量,当地的经济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成为了拖后腿的地区。
为了改变这一切,维也纳政府也不是没有进行努力。只不过之前,主要忙着恢复战后的基础设施。
至于发展经济,怎么也得先要有人。尽管神圣罗马帝国的人口不少,可架不住帝国实在是太大了。
国家大了,“重点项目”也就多了。相比之下,重建中的西部地区,在帝国的经济战略中地位并不高。
既比不上非洲环线铁路,也比不上中东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更比不上本土的汽车、航空工业。
经济战略不高,又缺乏人口的西部地区,能够获得的资源倾斜自然有限。
鼓励移民是不现实的,抢人的地方多得去了。地处边界的西部领土,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在普通民众看来,跑到西部和法国人做邻居,本身就是一大挑战,谁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打了起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维也纳政府的锅。刻意压制了对法兰西国内情况的报道,就算是偶尔有报纸刊登,那也是轻描淡写。
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昔日牛逼哄哄的法兰西帝国,现在是拔了毛的凤凰。
新官上任三把火,迫于前任政府的丰功伟绩,新任内阁也不敢轻易改弦易辙。这一憋了就是好几年,到了现在才找到机会。
神圣罗马帝国的重工业分布确实太分散了。不是弗朗茨不想集中,而是根本就集中不了。
适合发展重工业的地区不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先天上就限制了发展上限。
以钢铁产业为例,年产百万吨的钢铁中心,神罗就有七个;年产五十万吨的地区,那就更多了;然而这么多钢铁中心,年产五百万吨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产能还能够拿得出手。要是搁在后世,随便一个乡镇企业都能够秒杀。
不是钢铁企业不努力,实在是自然条件限制太过厉害。提高了产能,成本也跟着上去了,很多钢铁中心实际上已经发展到了现有科技的极限。
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每年2878万吨的钢铁产能,明显是不能满足需求的。
根据经济专家们的预测,在未来的二十年内,神圣罗马帝国对钢铁的需求量将增加到5000万吨。
理论上来说,将神罗所有钢铁中心的潜力都挖掘出来,就能够满足需求,用不着继续扩建。
显然,理论仅仅只是理论。社会在不断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
现在的5000万吨需求预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神圣罗马帝国实在是太大了,潜在的需求难以想象。
以前世的经验来看,只要神罗不没落,未来的钢铁需求量肯定要用亿做单位,无非是时间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