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那怕是英法极力调解双方的矛盾,同样是无功而返。当然做戏做全套,梅斯特塞也开始缓慢让步。
……
在君士坦丁堡谈判开起的时候,巴黎也热闹了起来。议会派和总统派的斗争已经白热化,再也没有办法缓和了。
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终于做好了准备。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1851年6月12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巴黎发动了军事政变,强行解散了议会。
不甘心失败的议会派,同样组织军队进行了反扑,因为遭到叛徒出卖而失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掌握了大权。
政变的消息传到维也纳过后,弗朗茨没有丝毫吃惊,尽管政变的时间提前了半年。
蝴蝶效应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法国都被波及了,未来世界的走向,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先知先觉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弗朗茨已经有所准备了,他的到来可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世界局势是必然的。
这次巴黎政变过后,要不了多久,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要复辟了,英法这对组合也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弗朗茨没有出手阻止,相比之下,拿破仑三世这位好大喜功的君主还不算太难对付。
法兰西的底子厚,出现一名爱折腾的君主不可怕,要是出现一名爱种田的君主,对奥地利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
高利贷帝国还是让他们继续放高利贷好了,发展工业的事情,奥地利代劳就行了。
巴黎政变过后,英国人的压力瞬间小了一大截,有了法兰西这个打手,他们在欧洲外交上的发言权更重了。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是最深有感触的,来自法国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即将复辟的拿破仑三世给他派出了军事教官,帮助训练奥斯曼帝国军队。
不过这种支持,并不足以改变现在的不利局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代表亚历山大-缅什可夫公爵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
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俄国人在提条件,让奥斯曼政府做选择题:接受,或者是战争。
俄国人似乎是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1851年7月23日,英俄圣彼得堡谈判因为双方底线相差甚远,以失败而告终,新一轮的俄土战争进入了倒计时。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十九章、拿破仑三世
1851年世界的焦点就在君士坦丁堡和巴黎,前半年五方会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后半年大家就看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表演。
在巴黎政变结束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是加快了复辟的步伐。
1851年8月2日,法国举行全民公投,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到了修改宪法的权利,政变被合法化。
1851年9月26日,他又下令将国旗旗徽改为鹰徽,以象征拿破仑帝国,吹响了复辟的号角。
10月3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将法国革命的箴言:自由、平等、博爱等标语,从所有建筑物上消除。
10月15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终身制,无限制扩大总统的权利。
历史上袁大头就是向他学习的,只不过能力不济,手段差了那么一点儿……
11月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进行全国巡游,深入民间演讲获收拢民心,同时不忘打出伯父这张悲情牌,公开宣扬帝制思想。
事实证明很有效,即便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拿破仑在法国民众心目中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这个年代世界的主流依然是君主制,作为共和国法国人民也感觉孤单寂寞,头脑一热就跟着喊“皇帝万岁”。
很快法国就出现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帝制,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党人控制的报社也开始摇旗呐喊。
舆论造势的同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不忘四处撒钱收买军心。
他收买军心非常的有技巧,比如邀请一些军官参加集会演讲,让他们听到民众们高呼“皇帝万岁”,营造出一种众望所归的声势。
亲身经历一次过后,这些军官们的屁股不自觉的就向他靠拢了。
从这方面来说,法国军队还是值得表扬的,他们选择了尊重民意,避免了内战爆发。
给自己造势的同时,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自然忘不了打击对手,比如说:摸黑竞争对手、利用手中的权利……(省略一万字)
一切准备妥当过后,1851年12月21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代表法国议会宣布:举行政体公投。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非常的溜。了解法国的都清楚,不要说现在,就算是一战后,法国支持帝制的人都比支持共和的人多。
法国之所以出现共和政府,那是三大保王派相互牵制,谁也不服谁,最后没有办法只能一拍三散。
在这种大背景下,帝制以789.9万票胜出,而支持共和的仅有不到25万票。
既然是帝制,自然就有选皇帝了。奥尔良家族、波旁家族、拿破仑家族,三大家族就脱颖而出了。
奥尔良家族最先出局,他们是被赶下台的,名声臭了支持率最低;波旁家族拥有正统优势,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没有关系,挟裹了民意过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直接占据了皇位,根本就没有拿出来商议的意思。
这个时候,波旁家族并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1852年1月1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在巴黎称帝,拿破仑三世的时代降临了。
闹过了一场后,法国民众都厌倦了内斗,现在人心思定。造成了既定事实,波旁家族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因为夺位过程中,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强行上位,拿破仑三世帝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维也纳
看着拿破仑三世夺权过程中的骚操作,弗朗茨表示万分佩服,就算是换了自己,他也不认为能够做的更好。
要知道名义上法国有三大王室,实际上拿破仑家族的实力是最弱的,和另外两家底蕴深厚不一样,他们只能算是爆发户。
奥尔良王朝有金融集团支持,波旁王朝有贵族、资本家们的支持,而拿破仑家族的支持者是农民。
理论上他们的支持人数最多,拥有优势。实际上恰恰相反,他们的支持者多是社会底层,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几乎为零。
这一点从拿破仑三世复辟过程中,还需要英国人出钱支持就可以看出来。要是换了另外两家,有的是人出钱资助。
没有办法,谁让他们发家晚呢?如果不是拿破仑太牛叉了,法国民众还念着他的好,这个时候说他们是法国皇室,就是一个笑话。
即便是有拿破仑这个牛逼的伯父,拿破仑三世同样不具备竞争力,如果换了拿破仑二世还差不多。
很遗憾拿破仑二世夭折了,欧洲是看血统的,拿破仑三世明显不够格,甚至他还不是一名法国人。
(1832年拿破仑三世就加入了瑞士国籍)
如果他的政治对手精明一点儿,总统选举的时候就让他出局了,让一名外国人来当总统,估计高傲的法国人民还没有那么开放。
拿破仑三世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固然和这一时期对手不在状态有关,可是他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不容忽视。
一路走来,他几乎就是在钢丝上跳舞。一次操作失误,就会摔的粉身碎骨。
尤其利用各个团体之间的矛盾,让大家默认了他称帝,简直就是权术上的巅峰操作。
根据手中的情报,弗朗茨得出了一个结论:拿破仑三世不是各方最理想的选择,却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选择。
被拿破仑三世上了一课过后,弗朗茨不由自主的反省了一下自身,他发现自己的弱点就是是太注重节操了。
当然,弗朗茨是不准备改变的。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他的皇位是再正统不过了,完全不需要搞那些歪门邪道。
至于国内的政治对手?不是弗朗茨自吹,一支手就可以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奥地利的反对派和法国反对派相比,战斗力简直就是弱爆了。萤火怎么能够与皓月争辉?
梅特涅笑眯眯的说道:“陛下,拿破仑三世已经复辟,现在正需要国际认可,这是一个机会。”
如果拿破仑三世是正常手段登上皇位的,自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可惜他的皇位先天不足,受人抨击的地方太多,这个时候国际社会的承认就很重要了。
别的不说,拿破仑三世的登基大典,欧洲大贵族们基本上都缺席了。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上的规格就要低的多。
就算是英国人支持他,可英国王室同样没有派出重量级成员出席,贵族圈的冷漠态度就说明了问题。
弗朗茨无所谓的说道:“试试看吧,法奥密约结束了,现在签订一份两国友好协议也不错。”
如果利益不大,拿破仑三世可能会为了获得奥地利的外交承认,做出一定的让步。
可惜现在奥地利和法国之间,没有这种恰到好处的利益交换。奥地利也有自己的打算,既然如此弗朗茨也不介意卖一个小人情。
费利克斯幸灾乐祸的说道:“陛下,拿破仑三世刚刚复辟,那怕是为了皇帝的面子,这次他也不能够在圣地问题上退缩,看来俄国人要有麻烦了。”
俄奥是盟友,并不意味着奥地利就希望看着俄国人继续强大下去。
只有在实力差距不大的时候,大家才有可能成为盟友。一旦拉开了差距,就变成小弟和老大的关系。
奥地利自然是不准备做俄国人的小弟,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大家也希望俄国人的战略能够受挫。
真要是让俄国人吞并奥斯曼帝国,那么两国的蜜月期也就结束了。国与国之间,还是用实力和利益说话更靠谱。
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拿破仑三世刚刚继位,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和竖立威望需要。
现在拿破仑三世复辟的时间提前了,可是这种需求没有变,最终的结果自然也不会发生变化。
弗朗茨想了想说:“那就给他们添上一把火,但是要小心不要烧到我们身上,这场戏还要演下去。
如果让英法知道了我们的真实目的,恐怕局势就要超过掌控了。关键时刻,俄国人肯定会把俄奥密约泄露出来。
我们必须要做好外交准备,关键时刻必须让英法知道即便是俄奥两国结盟了,在俄土战争中,奥地利也只是会中立,最多在外交上支持他们!”
这不是说笑的,要是奥地利铁了心和俄国人共进退,没准英法就被吓跑了。在近东地区,俄奥联手就是无敌的存在,不惧怕任何挑战。
不给英法吃下一颗定心丸,他们怎么可能劳师远征去打击俄国人呢?没有俄国人牵制他们的精力,奥地利又怎么有机会暗度陈仓呢?
奥地利在利用俄国人,俄国人何尝又不是在利用奥地利呢?只要奥地利一动,英法的精力同样会分散一部分过去,减轻他们在战场上的压力。
况且,俄国人想要吞并奥斯曼帝国,就少不了奥地利的物资支持,以他们本国的工业能力,可支撑不起一场现代化战争。
从一开始,这就是各取所需、又各怀鬼胎的合作。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章、代价
圣彼得堡
俄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皱着眉头说道:“陛下,驻巴黎公使传来消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1852年1月1日复辟,自称拿破仑三世。”
听到拿破仑三世复辟的消息后,尼古拉一世就怒了。在他看来拿破仑家族这个爆发户,没有资格充当法国皇帝。
这不光是他个人的看法,还有切实的利益。拿破仑靠民选上位,打破了“君权神授”的传统,动摇了欧洲所有君主制国家的根基,这也是反法战争的由来。
好不容易把这种歪理邪说镇压了下去,现在又让拿破仑三世复辟,这不是侮辱了维也纳会议的所有参与者么?最重要的是侮辱了亚历山大一世。
更令他气愤的是拿破仑三世还敢挑战俄罗斯帝国的威严,在圣地危机爆发后,法国政府就出手干预,动摇了俄国人对东正教的控制权。
新仇旧恨加在了一起,尼古拉一世自然不可能承认拿破仑三世的合法性了。如果不是双方距离太远,他已经用实际行动,让法国人知道俄罗斯帝国的厉害。
尼古拉一世不屑的说道:“果然是一个小瘪三,就只是会耍一些不入流的小手段。
命令驻法公使发一份外交照会给法国政府,谴责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篡位的无耻行为,责令他立即退位。”
拿破仑三世复辟自然是快刀斩乱麻,为了避免被国际势力干涉,具体时间都是保密的。
在尼古拉一世看来这就是小家子气,没有一丝君主的威严,不配成为君主集团中的一员。
卡尔-渥赛尔劝诫道:“陛下,我们这样强硬回答不好吧,这会让两国的关系继续恶化下去。”
不承认就不承认了,还专门发一份外交照会去恶心拿破仑三世,这无疑是让法俄关系雪上加霜。
由于距离的关系,俄罗斯对法国的影响力并不大,这种外交上的责难,也就是初起让拿破仑三世面子上难看一些。
反正就算是沙皇政府吼的再凶,拿破仑三世也是不可能退位的,到了这一步不管前方是什么,他都要继续走下去。
尼古拉一世不屑的说道:“怕什么,得罪也就得罪了,反正俄法关系都这样了,还能够糟糕到哪里去?”
破罐子破摔,这就是尼古拉一世的态度。不是他冲动,而是在奥斯曼的问题上,法俄矛盾已经白热化了,双方都不肯让步,和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面对主意已定的尼古拉一世,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自然不会应顶了,法国人的死活又关他什么事呢?
“是,陛下。”卡尔-渥赛尔回答道
随及又转移话题道:“陛下,君士坦丁堡谈判已经确定不可能有成果了,有英法的支持奥斯曼帝国这次是不会让步的。我们的下一步计划,可以启动了。”
换句话说就是战争要来了,现在需要一个看上去合理的借口。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沙皇政府已经不是当年那么莽了,知道当婊子立牌坊的重要性。
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然后说:“命令缅什可夫公爵给奥斯曼帝国下达最后通牒,如果他们还是拒绝我们的善意,外交部就挑选一个借口吧!”
善意,谁感觉到了沙皇政府的“善意”?他们的胃口那么大,苏丹政府就算是再怎么软弱,也必须要硬抗下去啊?
妥协就是慢性自杀,硬抗还有一线生机,在英法的支持下,奥斯曼帝国又不是完全没有胜算。
“是,陛下!”卡尔-渥赛尔回答道
借口千千万,总是会找到的,奥斯曼帝国本身就腐朽了,乱七八糟的烂事太多了,要挑他们的刺,实在是太容易了。
君士坦丁堡是沙皇政府几代人的梦想,这不光是单纯的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蕴含着巨大政治价值和宗教价值。
总之,只要沙皇政府能够成功夺取君士坦丁堡,就算是损失再惨重,都是可以接受的。
从这方面来说,历史上尼古拉二世就太蠢了,跑去和德国人、奥匈帝国死磕。
如果他要是先欺负奥斯曼帝国,夺下君士坦丁堡地区,靠着政治、宗教上的加成,完全可以压倒国内的一切矛盾。
从这方面来说,尼古拉一世的战略完全是正确的,抢回了君士坦丁堡,凭借强大的威望,再回家搞改革就要容易的多了。
俄国的内部矛盾,实际上早就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只不过反对集团势力太大了,尼古拉一世不敢轻举妄动。
包括尼古拉一世本人在内,很多俄国高层都反对农奴制,可惜面对整个贵族集团,他们都怂了。
现在沙皇政府将期望寄托在了这次俄土战争中,只要夺下君士坦丁堡后面就一切好说,如果失败了那也没办法,只能冒险进行内部改革了。
……
巴黎
拿破仑三世复辟成功过后,这个国家并没有立即稳定下来,反对势力的实力依然强大,1月12日巴黎爆发了反帝起义。
半个月过后,起义蔓延到了图卢兹、马赛、利摩日、佩皮尼昂、巴莱纳、土伦、波尔多等二十多个省份。
这个时候收买军官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拿破仑三世比七月王朝的反应强多了,立即下令镇压叛乱。
全国有32个省份进入了戒严状态,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有超过2.6万人被捕,还有一万余人被流放,白色恐怖充斥着法国。
由于起义者们缺乏有效组织,分散在全国各地为战,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坐稳了皇位,拿破仑三世的麻烦也来了。首先就是财政危机,在复辟的过程中为了收买人心,拿破仑三世大幅度的提高了大家的薪水待遇。
比如说:一名国会参议员的年薪是3万法郎,国务参事的年薪是2.5万法郎,各部大臣的年薪是4万法郎起步,有兼职的都是多份薪水。
拿破仑本人也拿着2600万法郎的年薪,对比法国那十二三亿法郎每年的财政收入来说,皇帝的年金不过占2.1%,似乎也不算是太高。
不过账显然不能这么算,上层的待遇提高了,下层公务人员的薪水能不涨么?
毫无疑问,拿破仑三世是一个好领导,关心大家的生活水平,所以法国的公务员们幸福了,“高薪”时代降临了。
政府官员加薪了,拿破仑三世同样也没有忘记,和他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军队,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
就连支持过他的天主教会,在1852年都获得了4280万法郎拨款。和弗朗茨那个一上位,就拿教会开刀的皇帝相比,拿破仑三世显然是一个好孩子。
在新帝继位,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拿破仑三世还考虑到了平民百姓的利益,废除了一系列的苛捐杂税。
然后大家都高兴,纷纷高呼“皇帝万岁”,唯一出现问题的就是财政。
在支出和收入,一增一减之下,法国政府财政距离破产不远了。
玩弄人心是拿破仑三世的强项,可是到了治理国家上,他还是一个新手,这才刚刚上路。
为了巩固统治,拿破仑三世还扩编了公务员队伍,法国的行政官员从47万扩充到了62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近东危机,拿破仑三世还准备继续扩张陆军,只不过因为财政困难,被迫搁置了这项计划。
看着兵临破产的财务报表,拿破仑三世头疼的问道:“鲁埃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财政危机?”
鲁埃苦笑着回答道:“陛下,和财团谈判吧,我们需要他们的支持才能度过难关。”
不知道是谁这个他取了一个“副皇”坑人称号,自此之后,在拿破仑三世面前鲁埃就开始收敛了。
好在这里是欧洲大陆,要是换了东方世界,这个时候他早就死无全尸了。
即便是依旧位高权重,但是鲁埃知道当了皇帝的拿破仑三世,和继位前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不一样了。
作为这个集团的二号人物,必须要注意言行举止了。太谨慎了不行,会影响到他们的君臣感情;太嚣张了也不行,这会让拿破仑三世反感。
寻求财团支持,这个建议是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创新,却又非常的有效。
法国政府穷,法国财团却非常的有钱。经过了多年的资本积累,高利贷帝国的名号已经出现了。
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要获得财团的支持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没有足够的利益是难以让他们掏钱的。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一章、近东战争爆发
1852年2月21日,奥斯曼帝国拒绝了俄国人无礼要求,君士坦丁堡谈判以失败而告终,俄土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这没有大家的出乎意料,俄国人的要求,换谁也不可能同意。
如果只是敲一点儿边角料,没准腐朽的奥斯曼政府也就忍了,可是想要一口吞下他们,那就没有办法妥协了。
一个星期过后,苏丹政府同样也拒绝了奥地利的条件,战争进入了倒计时。
从军事上来说,两线作战这是非常不智的。
理论上,让奥地利占领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俄土之间在巴尔干地区就隔开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压力会小很多。
不过从政治上来说,苏丹政府根本就无法妥协,这个时候露出一丝软弱,英法的支持就可能发生变故。
搞不好英法就和俄国人妥协了,到时候四大列强一起来瓜分奥斯曼帝国,那就真的完犊子了。
奥斯曼帝国虽然腐朽了,可是在表面上他们还是一个“强国”。在虚弱本质没有暴露之前,英法对他们还是有信心的。
欧洲四大列强分成了两波,剩下的国家,自然是中立的中立,跟着各自老大脚步吆喝的吆喝,参战就算了,大家都是文明人怎么能够打打杀杀呢?
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名声非常不好,当然俄国人的名声也好不了多少,他们算是烂兄烂弟,在欧洲都属于不受欢迎的主。
只不过奥斯曼帝国的名声要更臭一些,弗朗茨派人又翻出了奥斯曼人的旧账,所以在舆论上俄国人的支持度还更高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