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这个年代,巴伐利亚人还没有修建把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的运河,不然这次南德意志统一之战从维也纳调集物资就可以了。
现在增加了一处后勤供应点——萨尔茨堡。因此在战争爆发前,修通维也纳同萨尔茨堡间的铁路至关重要。
铁道部长施泰因向弗朗茨递交了一份文件,说道:“陛下,这是铁路施工的进度计划表、和通车时间的预估表,请过目。
目前,国内的各大铁路公司都提高了施工速度。主干道总体完工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其中三分一路段在年内就可以通车,部分山地铁路可能会延期到1856年通车。”
弗朗茨点了点头,奥地利的铁路建设速度在这个年代来看并不慢,尤其是政府的刺激政策出台后,几家铁路公司都在赶工期。
从今年开始,奥地利铁路将迎来通车潮,很多路段都会陆续通车,国内的交通运输情况将大大改善。
随手一翻,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弗朗茨微笑着说道:“这个速度我很满意,施泰因先生幸苦了,现在你可以去忙了。”
“是,陛下!”
说完施泰因转身就离开了,后面的会议,不是他这个技术官僚能够参合的了。
弗朗茨没有准备培养全才官僚,政府部门的官员大都是精通某一个方面的人才。如果样样精通的话,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奥地利政府不需要全才。
真要是有这种天才,弗朗茨认为还是送去搞科研比较好,搞政治太危险了,连他这个皇帝都怕。
目送施泰因离开后,弗朗茨开口说道:“诸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底前奥地利通往萨尔茨堡的铁路就可以通车,目前铁路路基施工已经完成了。
原定计划不变,现在还要拖延至少半年时间,梅特涅先生有没有问题?”
被点名的外交大臣梅特涅想了想后回答道:“陛下,这要看巴尔干前线的战况了。
根据我们搜集的情报,俄军在这里投入了25.1万军队,奥斯曼军队名义上有45万人,实际上缺额至少有五分之一,战斗力恐怕不容乐观。
如果俄国人速战速决,在英法干预前攻克了君士坦丁堡,那么我们的原定计划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不要看表面上似乎奥斯曼军队数量更多,可实际上梅特涅还是更看好俄国人。奥斯曼一方的军队数量多,不等于投入到战场上的军队也一定多。
现在俄国人把多瑙河两公国丢给了奥地利,实际上把维护后方的稳定的责任也丢给了奥地利,包括这一地区的后勤运输工作,都是奥地利军队在给他们做。
奥斯曼帝国是本土作战,可惜在保加利亚地区俄国人更得民心。在俄国人的支持下,当地游击队的数量都已经突破了五位数,奥斯曼人本土作战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拉德斯基元帅非常自信的点评道:“梅特涅先生不用担心,这是一场比烂的战争。
经过我们同进入巴尔干半岛俄军的接触,基本上可以判定俄军的战斗力,要比我们之前想象中要低的多。
首先,俄军在兵力配置上非常的混乱,部队编制还停留在反法战争时代,军队内部腐败严重,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体系混乱。
其次,俄军的军纪涣散,哥萨克骑兵更是一帮蝗虫,他们是走一路祸害一路,打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遭遇失败马上就会溃散。
奥斯曼帝国军队聘请了法国教官训练,可是只学到了法国人的皮毛,除了看起来像现代化军队外,实际上还是老一套。
在腐败的问题上,奥斯曼军队更加严重,俄国人好歹能够把编制补齐,奥斯曼军官直接吃起了空饷,部队缺额严重。
很多士兵还是被军官们强征入伍,拉来凑数的,能够有几分战斗力,我不抱有任何期待。
总的来说,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更差。如果没有外力干预,这场战争他们多半会输,不过守住君士坦丁堡的问题不大。”
对拉德斯基元帅的点评,弗朗茨是认可的。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人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就是一个字——烂,而奥斯曼人则告诉了大家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俄国人和奥斯曼人都处于低谷期。不光是他们,实际上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普鲁士四国也是如此,除了英国人外欧洲列强集体不在状态。
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奥地利被抢救了出来,在俄国人和奥斯曼人的衬托下,拉德斯基元帅有了自信的底气。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择
伦敦
近东战争的走向令英国人目瞪口呆。俄国人居然以放弃多瑙河流域两公国,换取了奥地利的后勤援助。
这意味着俄国人这次的胃口非常大,只有更大的利益,才能够让俄国人放弃摩尔达维亚公国和瓦拉几亚公国。
约翰-罗素脸色阴沉的说:“我们之前的计划失败了,奥地利和俄国人达成了协议。如果现在我们不出手,奥斯曼帝国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帕麦斯顿先生,你们外交部有什么办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拆散俄国人和奥地利的联盟?
他们两国联手,在近东地区根本就是无敌的存在。就算是我们和法国人联合行动,也很难赢得胜利。”
约翰-罗素首相的话不是无的放矢,俄罗斯和奥斯曼接壤的地区只要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
高加索地区受限于地形,如果进行大兵团作战,后勤就是一个大问题。
以俄罗斯国内糟糕的交通情况,再遇到地形复杂的高加索地区,根本就支撑不起二十万军队以上的战斗。
当然要是黑海的海权不丢,他们还可以沿着海岸线打过去,后勤补给不是问题。
现在俄国人陆地的出兵路线,就剩下巴尔干半岛了。多瑙河流域两公国都是粮食主产国,粮食问题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俄军的后勤压力小了一半。
即便是如此,俄国人也没有能力一路打到君士坦丁堡去。占领两公国后,就基本上到了进攻极限,从国内运来的战略物资跟不上前线部队的消耗速度。
可是加上一个奥地利就不同了,有多瑙河可以快速的运送战略物资,支撑几十万大军在巴尔干半岛不存在任何问题。
帕麦斯顿面不改色的回答道:“首相阁下,想要拆散俄罗斯和奥地利这个同盟很简单,早在之前我们就提出过了。
只要奥斯曼帝国同意两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割让给奥地利,就足以将奥地利人喂饱。有了奥地利把他们和俄国人隔开,现在的局面也不会这么糟糕了。”
为了制衡俄国人,英国外交部确实有过这份计划,不过割让多瑙河流域两公国给奥地利只是其中一部分。
历史上英国人就提出了:把阿兰群岛和芬兰给瑞典;把波罗地海沿岸割让给普鲁士;让波兰独立;把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以及多瑙河口割让给奥地利,作为代价奥地利放弃伦巴第和威尼斯由撒丁王国占领;克里米亚地区和高加索地区归奥斯曼帝国……
理论上来说,这项计划一旦实施,俄国人的实力就会被大大削弱,丧失和英国人争夺世界霸权的能力。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已经夭折了。不光是俄国人不同意这份计划,奥地利同样也不可能同意这份计划。
不要看多瑙河流域两公国的面积不小,土地也很肥沃,可是这些地区还没有开发出来,从经济价值上来说还低于伦巴第和威尼斯。
现在占领这些地区,奥地利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不说,还成为了反俄的急先锋,冲在了抗俄第一线,在战略上是非常不利的。
与其如此,不如和俄国人联手,奥地利同样可以拿到这些地盘,无非是牺牲一下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弗朗茨向来信奉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真理,可不会为了制衡俄国人的大业,就牺牲自身的利益。
蝴蝶效应还是有用的,因为奥撒战争中奥地利军队的表现,向外界证明了列强的实力。帕麦斯顿的新战略计划中,没有提出把伦巴第和威尼斯给撒丁王国了。
看人下菜是英国人的强项,奥地利实力比历史上强,待遇自然也比历史上强了。
为了忽悠奥地利同俄国人翻脸,他们不惜许以重利。可惜他们的计划还没有说服奥斯曼人,战争就已经爆发了。
“可是愚蠢奥斯曼政府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到了割让多瑙河流域两公国,会让他们损失惨重,根本就看不到这么做的好处。
相信这次俄土战争过后,现实会让奥斯曼人更加清醒一些,做出正确的选择。”约翰-罗素喋喋不休的报怨道
显然奥斯曼帝国的事情,已经让他这个英国首相厌烦了。
帕麦斯顿冷笑着说:“首相阁下,奥斯曼政府现在已经清醒了,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情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尽快说服国会出兵巴尔干半岛,如果晚了的话,奥斯曼人恐怕就要撑不住了。”
这是英国人的国策,优先对付威胁最大的敌人,在俄国人倒下之前,他们是不会改变针对目标的。
论起威胁来说,这个时候的奥地利还比不上法国,糟糕的地理位置,已经注定了奥地利无法威胁到英国人的核心利益。
约翰-罗素想了想说:“国会那边的问题不大,为了保住我们在地中海地区的利益,必须要把俄国人关在笼子里面。”
利益是永恒的主题,俄国人吞并奥斯曼帝国,严重损害到了英国人的利益。利益集团为了保住海外投资,自然要支持政府干涉近东战争。
……
君士坦丁堡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后悔了,要是早知道俄国人和奥地利会这么快妥协,他就接受英国人的建议了。
政治没有后悔药,这个时候俄军和奥斯曼军队已经在保加利亚地区开打了。更悲剧的是作为兵力更多的一方,在战场上他们居然处于下风。
“我们的援兵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抵达前线?”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关心的问道
“陛下,保加利亚地区的游击队太多,我们的援军还要三天才能抵达。”战争大臣压低了音量回答道
在这场战争中,奥斯曼军队的速度比他们预想中还要慢,战争大臣自然说话没有了底气。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冷喝一声:“哼!”
又说道:“我不管你们想什么办法,反正保加利亚地区不能丢。这里意味着什么,你们心里都清楚!”
众人都低着头不敢说话。奥斯曼帝国的民族政策,到了近代实际上已经很开明了。
可惜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有人去执行,腐朽的奥斯曼政府无疑是缺乏高效的执行能力,最后自然是民怨沸腾。
后遗症现在就出来了,本土作战得不到民众们的支持不说,还遭到了游击队的袭击,迟滞了援军的行军速度。
幸好俄国人的反应速度也很慢,不然现在前线就爆发了大决战,奥斯曼政府就真的只能哭了。
……
希腊——雅典
近东战争爆发,希腊人高兴了,他们实现目标的机会来了。
而奥托一世却头疼了,同时面对四个大国的拉拢,他不知道这个队该怎么站。
自从1850年和英国人冲突爆发后,希腊的民族主义就开始高涨。初起奥托一世认为民族主义有利于他的统治,就支持这种思想。
奥托一世自认为抓住了获得民众支持的关键,把自己置于了爱国运动的前列。
如何不让民众的爱国热情冷却下来,就成为了奥托一世的难题。
在民族主义大爆发过后,收复失地就成为了希腊人共同的目标,也是奥托一世和王后阿玛尼亚的“伟大理想”。
希腊人收回领土的要求差不多是没有止境的。这种要求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拜占庭帝国,希腊人想要重现拜占庭帝国时代的版图。
当力量与理想失衡过后,悲剧的日子就不远了。这个年代的希腊王国领土面积仅有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百万,根本就支撑不起他们的“理想”。
“诸位,现在我们该站在那一边?”奥托一世愁眉不展的问道
作为一个小国,最理智的做法是站在胜利者一边;而民族主义勃发的国家,往往不会那么理智,反而会选择利益最大的一边。
这个时候奥托一世还不知道,他的统治即将迎来新的危机。无论站在那一边,都不可能满足民众们收复失地的胃口。
在理想主义盛行的希腊,民众可不会管那么多,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理想,向政府提出要求。
历史上,从奥托一世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希腊的历届国王都没有过上舒心日子,因为他们谁也无法完成希腊民众的理想。
财政大臣神色复杂的回答道:“陛下,英法海军已经控制了地中海和爱琴海海域,为了国家的安全,我们只能和他们站在一起。”
这是最理智的做法,不管谁胜谁负,被英法奥斯曼包围的希腊,根本就没有选择。
战争大臣反驳道:“和奥斯曼帝国站在一起,我们能够获得什么?难道指望靠他们施舍,就能够把故土还给我们?
现在俄国人已经做出了承诺,只要我们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战后就会支持我们获得色萨利和伊庇鲁斯。
奥地利人更是承诺,我们打下了多少领土,他们就支持我们获得多少领土。
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难道我们就放弃了?”
没有办法,俄国人和奥地利是慷他人之慨,自然不介意给希腊人许诺。英法现在和奥斯曼帝国是盟友,他们怎么可能选择牺牲奥斯曼的利益,去满足希腊人的要求呢?
就算是要拉拢盟友,希腊王国也不够资格啊?
英法也是有傲气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
首相附和道:“没错,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要是放弃了,外面的民众也不会答应。
为了伟大的希腊王国复兴,冒一点儿风险是值得的!”
不是他想要和俄国人站在一起,也不是他看不到这么做的风险,而是外面的希腊民众已经替他们做出了选择。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能够杀敌也能够伤己,现在奥托一世政府已经被我民意绑架了。
奥托一世想了想说:“既然民众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我们政府就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过考虑到英法的立场,我们也不能够直接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
好办法没有,馊主意有一个。
战争大臣提议道:“陛下,我们可以组建民间武装向奥斯曼帝国发起进攻,既可以给俄国人和奥地利一个交代,又顾全了英法的面子。”
在他看来英法对奥斯曼帝国的支持,只是为了打击俄国人,并不是说两国就真的在支持奥斯曼人。
只要希腊王国把握好其中的度,在打击奥斯曼帝国的同时,不伤害到英法的颜面,他们就不会干涉。
馊主意也比没有主意好,没有更好的办法,馊主意也只能拿出来凑合着用了。
见众人纷纷叫好,奥托一世最后做出了决定:“那么就给奥地利和俄国代表回话吧,这次战争中我们支持他们!”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五章、战争贷款
希腊人被拉了过来,弗朗茨根本就没有当成一回事。这次近东战争的主角是俄国人,奥地利只是打酱油的,最多给落了井的奥斯曼帝国丢了几块石头。
即便是两国已经宣战了,实际上双方回旋余地都非常大,奥地利只是占领了他们的两个属国就收手了,矛盾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腐朽的苏丹政府实际上还是非常能忍的,只不过之前错估了自己的实力,奥地利又需要这次战争,双方才走到了这一步。
要不要把奥斯曼帝国捶死,弗朗茨是无所谓的态度。有英法的支持,再不济奥斯曼帝国也能够保住小亚细亚半岛。
至于希腊人,老实说弗朗茨对他们没有抱有任何期待。
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抱英国人的大腿,才是最佳的选择;实力上的不足,又决定了奥斯曼人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把他们按下去。
如果是正大光明的加入联盟向奥斯曼帝国宣战,那么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有责任心的弗朗茨和尼古拉一世肯定会拉他们一把。
就算是在战场上输了,战后谈判也不会让他们吃亏。
偷偷摸摸的进场,这可算不上是盟友,打赢了还好,弗朗茨是讲信用的,奥地利政府绝对会支持他们的要求,俄国人多半也会兑现承诺。
打输了就自己哭吧,都是民间武装干的,和希腊政府没有任何关系,和奥地利、俄罗斯就更也没有关系了。弗朗茨可是记得历史上希腊人就输了,还被奥斯曼人揍的鼻青脸肿。
相比希腊人,另外一个巴尔干小国黑山或者说是门的内哥罗,立场就要坚定的多了。
本来达尼洛主教是想要中立的,黑山这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国,在1821年、1829年、1835年三次向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以期获得南方的出海口,均以失败告终,刚刚恢复元气。
达尼洛主教是一个和平派,黑山被奥斯曼帝国给四面包围了,他怕等不到援军就翻车了。
很遗憾,亲俄的黑山人民不答应。好战是所有巴尔干国家的共同特点,黑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奥斯曼帝国都统治巴尔干半岛几百年了,依然没有能够征服黑山大公国,苏丹政府都不耐烦了。
前不久还向黑山政府提出了一个建议,只要他们肯停止和奥斯曼帝国的敌对,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就把斯库台城、亚得里亚海地区一处出海口和黑塞哥维那的一部分领土赐给黑山大公国。
硬气的黑山民众果断的拒绝了这份诱惑,他们宁愿用流血牺牲打下这些地盘,也不愿意向奥斯曼人屈服。
仇恨的力量已经深入到了黑山人民骨髓当中,现在机会来了,俄国人和奥地利同时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他们怎么可能缺席呢?
要知道克里米亚战争中,亲俄的黑山民众都是要参战的。
只不过达尼洛主教看清楚了局势。他认为俄国人距离太远,一旦战争爆发,黑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太危险了,于是选择了中立。
为此,达尼洛主教差点儿被推翻。
现在不用担心孤立无援了,他们距离奥地利的达尔马提亚行省并不远,这就由不得达尼洛主教拒绝。
为了能够结婚,达尼洛主教做出了妥协。他同意支持这次战争,换取大家同意他把主教位置让给了别人,让自己加冕“黑山及布尔达的大公”。
作为俄国人的传统小弟,黑山大公国还是很受照顾的,俄国出面和奥地利沟通,由奥地利向他们提供援助。
弗朗茨自然不会拒绝俄国人的这点儿小要求,不就是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嘛,只要肯给钱一切好商量。
在这个时候,国企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政府一道行政命令,企业就提前开始生产战略物资。
考虑到黑山大公国的支付能力,弗朗茨还非常贴心的提供了贷款服务,解决了顾客的燃眉之急。
提供贷款服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要说黑山公国了,就算是俄国人的支付能力都很有限。
现在他们还没有完成内部改革,一个封建王朝能够聚集起来的财富,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资本主义国家比。
沙皇政府没有想到英法会出手干预,现在海路不通,囤积在乌克兰沿岸的战略物资现在只能走陆路运输。这显然无法保障前线军队的需要,只能从奥地利就近采购。
劳师远征巴尔干半岛的军费开销,可比历史上在克里米亚地区打要高的多。由于沙皇政府的腐败,那怕是奥地利政府没有哄抬物价,现在的物价也涨上去了。
弗朗茨总不能阻挡俄国官僚发财吧?
最后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唯一受到伤害的只有俄国中央财政,反正他们家大业大顶得住,没钱大不了贷款。
奥地利政府非常乐意接这单生意,这些贷款都是定向的,只能购买奥地利的商品,又不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反正贷款给俄国人付款,总比让俄国人拖欠货款的强。
政治贷款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有附加的商业贸易条件在,就算俄国政府还不上贷款,奥地利政府也不会亏。
奥地利有实力承接这笔生意的只有中央银行,不然动则上亿盾的贷款,就算是国内几大商业银行加在一起都拿不出来。
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奥地利中央银行就开动了印钞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齐了第一笔款子。
俄国人借款1亿盾,黑山公国借款500万盾,希腊人的贷款要求被弗朗茨否决了。
理由是奥地利无力给他们提供物资援助,陆地上不接壤,指望走海路送货上门,当英国人不存在啊?
拿真金白银出来?这显然是不存在的,奥地利政府可不是冤大头,就希腊政府的财政,还能指望他们还钱?
要知道从希腊王国建立开始,他们的财政就依耐于从背后的老大手中借款,什么时候见他们还清过债务?
和俄国人、黑山公国的借款完成后,这些钱又流入到了奥地利市场上,刺激了奥地利的经济发展。
反正现在是战争时期,物价上涨是正常的,只要不玩的太过分,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统一了南德意志过后,市场货币容量变大,通货膨胀的问题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