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民间的反应,给了俄国人信心。尼古拉一世以基督世界解放者自居,同样扛起了这个旗号的还有弗朗茨。
1852年3月27日,俄罗斯帝国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
3月28日,在尼古拉一世的命令下,俄军向奥斯曼帝国发起了进攻。
这回沙皇政府非常的守规矩,严格按照国际惯例操作,没有搞什么不宣而战。
维也纳
在俄土战争爆发前,俄国人就按照盟约通报了奥地利,弗朗茨立即下令全军做好战争准备,同时召开了军政两届的扩大会议。
拉德斯基元帅指着军事地图分析道:“众位请看,根据我们总参谋部的判断,这次俄国人有三条进攻路线可供选择。
其一、从高加索地区发起进攻;其二、从巴尔干半岛发起进攻;其三、从海上发起进攻。
俄军从高加索地区进攻,这和我们没有多少关系,可以不用理会。
如果他们从巴尔干半岛发起进攻,那么势必要先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按照约定这里是我们的势力范围。
那么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不然西进战略就穿帮了,俄国人只要将密约泄露出去,英法普三国就会死死的盯着我们。
如果他们从海上发起进攻,那么可供选择的登陆点就多了,奥斯曼帝国黑海沿岸的港口城市都有可能。
从军事上来说,这三条进攻路线都是可行的,俄国人可能会选择其中的一两条,或者是三路一起进攻。”
在英法不干预的情况下,俄国人的选择太多了。腐朽的奥斯曼帝国到处都是漏洞,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一旦英法干预,海路进攻就不存在了。黑海舰队欺负一下奥斯曼海军还可以,遇到英法海军就只能送菜了。
对奥地利来说,最令他们为难的就是俄国人沿着巴尔干半岛打过去,要是让俄国人占领了多瑙河流域,再让他们退出去就难了。
至于盟约,从签订那一刻开始,就是用来撕毁的。只要利益足够大,任何联盟都是不靠谱的。
梅特涅想了想说:“西进战略绝对不能够暴露,要是引起了各国的注意,我们想要统一南德意志地区就难了。”
众人纷纷点头,为了西进战略奥地利已经付出了太多,要是在关键时刻暴露了,那就亏大发了。
奥地利想要的统一南德意志地区,不是要打烂南德意志地区。
如果突然袭击的话,在带路党的帮助下,第一时间占领了慕尼黑,基本上就可以宣布战争结束了。
本质上来说,西进战略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奥地利对这些邦国政府主要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只是辅助。
如果计划暴露,在列强的支持下南德意志邦国和奥地利死磕到底,就算是赢得胜利,最后也是得不偿失。
如果双方的血流多了,想要统治这些地方就难了。奥地利兼并南德意志是为了增强国力,可不是为了增加麻烦。
拉德斯基元帅想了想说:“那么我们就只有两种选择,其一立即发动西进战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只不过这样一来,法国人干预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要准备和法国人先打一仗。
其二、继续执行备选的巴尔干战略,给外界释放烟雾弹。
只要我们在巴尔干半岛挑起了战火,就算是俄奥密约泄露,英法也会被我们误导。”
现在动手显然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这是替俄国人充当背锅侠。奥地利把法国挑了,就算是有英国人支持,奥斯曼帝国同样挡不住俄国人的兵锋。
释放烟雾弹也不容易,挑起战争容易,平息战争就难了。没准英法联军寻俄国人晦气前,先跑过来拿奥地利开刀了。
费利克斯首相神色严肃的说:“这种情况我们早就料到了,一旦俄国人采取军事行动,我们也立即跟进,他们要沿着巴尔干半岛进攻可以。
不过多瑙河流域两公国,我们也必须要派兵占领。不能让俄国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只要俄土战争不能速战速决,他们就离不开我们的支持,这个时候俄国人是不会违约的。”
弗朗茨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就行了。任何战略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作为皇帝自然不能冲在前面,必须要留下缓冲的余地。
万一中途发生了什么变故,致使计划失败,也得要有人背黑锅啊?内阁就是最适合的选择,政治就是这么的残酷。
当然弗朗茨是一个好老大,帮他背了黑锅也没事,最多也就是被赶回家混几年,风头过了还可以再回来。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了不要太多。几乎每一个成功的皇帝,都这么玩儿过。
……
1852年3月28日,继俄国人之后奥地利也向奥斯曼帝国递交了战书,近东战争扩大了。
君士坦丁堡
接到俄国人和奥地利的战书过后,苏丹政府放弃了最后一丝期望,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同样也针锋相对的向两国宣战。
从勇气上来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还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没有在这个时候退缩。
理论上现在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麾下已经有百万大军了,在英法的支持下,换上了现代化的武器,作为防守的一方,他们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英法代表怎么说,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派出援兵?”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关心的问道
外交大臣回答道:“陛下,英法代表都表示要支持我们,不过派出援军还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我们同意的话,英法海军可以立即进入黑海,压制俄国人黑海舰队。
英法还同意,让帮助我们训练军队的教官加入到这场战争中,不过他们必须要以指挥官的身份参战。”
请神容易送神难,请英法舰队进入黑海容易,要让他们离开就难了。
压制俄国人的黑海舰队只是一方面,对英法来说控制黑海海峡,还可以增加他们在奥斯曼帝国的话语权,这伴随着大量的经济利益。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眉头一皱,他知道英法的援助不好拿,之前没有提条件,那不是在这里等着么?
在近东战争爆发前,奥斯曼帝国能够做出的让步,怎么有战争爆发后大呢?
现在是穷图匕见了,英法派出来的军事教官以指挥官的身份参战,这是在向奥斯曼政府要军队指挥权。
一旦苏丹政府做出了妥协,未来奥斯曼帝国想要摆脱英法的控制就难了。这是一个阳谋,那怕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明知道前方有坑,也必须要跳下去。
“告诉他们,只要英法的援军能够提前赶来,我就同意了!”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咬牙切齿的说道
对他来说,答应这样的条件无疑是尊严受到了侮辱,可是现实没得选择。
近东战争爆发,奥斯曼帝国离不开英法的支持。武器装备需要英法提供,军费需要英法提供,想要赢得战争还要英法的援军。
……
1852年3月28日,俄军在高加索地区发起了进攻;3月29 日,俄军进攻多瑙河流域,同日奥地利也出兵多瑙河流域。
面对俄国人和奥地利的同时进攻,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自治政府,非常干脆利落的投降了。
替奥斯曼帝国血战是不存在的,罗马尼亚人可没有为苏丹卖命的意思,他们反抗奥斯曼帝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二章、奥斯曼帝国危机
近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伦敦已经是第三天了。即便是早有思想准备,接到这个消息过后,英国政府高层还是头疼了。
就连很少插手政治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坐不住了,在白金汉宫召开了高层会议。
维多利亚女王开口问道:“近东战争爆发,俄国人和奥地利搅和到了一起,奥斯曼人这次的麻烦大了,要保住我们在近东地区的利益,政府打算怎么做?”
奥斯曼帝国积威已久,即便是在这个年代已经没落,虎威还是有几分的。加上奥斯曼政府刚刚完成了体制改革,表面上看来他们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帝国。
在维多利亚女王看来,奥斯曼帝国就算不是俄罗斯和奥地利的对手,他们有那么大片国土面积,还有百万大军在,最多也就割点儿肉,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这也是欧洲的主流观点,奥斯曼帝国有多虚弱,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早有准备的约翰-罗素首相回答道:“女王陛下,我们已经和法国联手了,准备一起干涉这次战争。”
阿尔伯特亲王质疑道:“首相阁下,这次是俄土战争和以往不同,奥地利人也参战了。
就算是和法国人联手,我们想要令他们妥协,恐怕也做不到吧?不然这场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
维多利亚女王不喜欢参合政治,阿尔伯特亲王就不一样了,英国的很多重大决策中,都有他的影子。
约翰-罗素解释道:“亲王殿下,俄国人和奥地利的联手只是暂时的,因为利益的关系早晚都会分道扬镳。
我们现在的敌人是俄罗斯,奥地利可以先放到一边去,他们的胃口也就那样,就算是把巴尔干半岛送给他们,他们也吃不下去。
政府准备和法国人联手,支持奥斯曼帝国和俄国人打下去,奥地利外交部就可以搞定了。”
出兵干预近东战争?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英国人一开始都没准备亲自上场。
历史上英国人出兵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那是建立在奥斯曼帝国顶不住了,法国人又愿意充当主力的情况下,才出兵参战的。
现在奥斯曼帝国的百万雄狮还在,没有开打之前,谁知道这些部队都是样子货呢?
英国政府内部很多人都认为,只要给奥斯曼人提供贷款,再卖点儿武器装备给他们就够了。
当然,派出海军帮忙是可以的,将触角深入黑海海峡,也是符合英国人利益的。
陆军对上俄国人,他们没有自信,海军压制住俄国人的黑海舰队,他们可不怂。
……
巴黎
相比英国人,拿破仑三世就要积极多了。在他看来近东战争,完全就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机会。
要是能够击败俄国人,报伯父当年的滑铁卢之仇,他就可以获得庞大的政治资本。
打输了也没有关系,反正仗是在奥斯曼帝国打的,还可以甩锅给盟友,只要法军能够取得几次胜利,拿回来做宣传就可以了。
拿破仑三世关心的问道:“鲁埃,英国人怎么说,有没有准备和我们一起出兵?”
鲁埃回答道:“陛下,伦敦政府还在犹豫之中,初步判断他们是准备在幕后支持奥斯曼帝国,不准备亲自出兵参战了。
不过,我们要是出兵支援奥斯曼人,英国人也是支持的,他们还想在战场上教训一下俄国人。”
这个结论做出的相当草率,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战败,英国人当然可以不上场了。要是奥斯曼军队遭遇大败,英国人还能坐的住么?
万一奥斯曼帝国凉了,他们前期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不说,就连他们在地中海的利益也会不保。
拿破仑三世敢出兵干预近东战争,也是建立在奥斯曼帝国拥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不然让他们单挑俄国人,实际上法国人也很怂。
没有别的原因,灰色牲口的数量太多了。量变引起质变,当年拿破仑都被俄国人用数量给堆死了,加上还有一个奥地利帝国,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哼!”
拿破仑三世冷喝一声,表达了自己心目中的不满。英国人摆明了是让他们做出头鸟。
“告诉英国人,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奥地利。如果不出兵支持奥斯曼帝国,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听到他们战败的消息了。”拿破仑三世想了想说
利用外交手段拆分俄奥联盟,对英国人来说非常的重要,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未尝不可。
可是对拿破仑三世来说,就不一样了。舞台都已经搭建好了,观众们都在台下等着看戏了,总不能突然说不演了。
拿破仑三世既然是以拿破仑继承者上位的,那么替伯父报仇就是天经地义,法国民众都在看着他,容不得他后退。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的法国民众就是这么的任性。既然拿破仑三世继位前向大家许诺了,就必须要兑现。
历史上拿破仑三世就是这么干的,克里米亚战争终结了俄国人的欧洲霸权,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陛下,如果俄国人和奥地利真的联手了,在近东地区我们恐怕难以击败他们。”鲁埃提醒道
副皇可不是白叫的,万一打了败仗他就是背锅侠,防微杜渐是必须要准备的。
“放心,他们不可能真心联手的,以俄国人的胃口,奥地利根本就不敢让他们获得黑海海峡。”拿破仑三世肯定的判断道
一个太过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不符合奥地利的利益,俄国人吞并了奥斯曼帝国,奥地利的压力就大了。
……
巴尔干半岛
1852年4月11日,奥地利政府和俄国政府经过一番磋商过后,双方签订了《巴尔干条约》。
条约规定:俄军移交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给奥地利;俄军获得了自由通行的权利;奥地利替巴尔干半岛的俄军提供后勤保障。
双方是各取所需,奥地利拿到了事先约定的地盘,成功的掩盖了西进战略;俄国人获得继续从巴尔干半岛打下去的机会,增加了这场战争的胜算。
看看地图就知道,如果没有奥地利的物资支持,占领多瑙河两公国后,后勤补给就会让俄军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俄国人的突然放手,让准备看俄奥冲突的苏丹政府傻眼了。
没有犹豫的时间,二十五万俄军正沿着多瑙河下游出发,直奔保加利亚而来。
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旦保加利亚沦陷,奥斯曼帝国首都就危险了。
实际上要不是苏丹政府及时把英法海军请进了黑海,俄国人的进攻还会更加顺利。从海上运输补给,可要比走陆地上运输补给要容易的多。
以俄国人的兵力,如果不是丧失了海权,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多点登陆,让奥斯曼帝国疲于奔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俄国人也是有备而来,通过东正教会的联系,保加利亚人现在已经准备箪食壶浆喜迎王师了。
不光是保加利亚人,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其他民族也蠢蠢欲动。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们还缺乏有效组织,民族主义还没有传播开来,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有限。
总之,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多了一个奥地利做敌人后,他们所面临的麻烦更大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十三章、全靠衬托
自从和奥斯曼帝国宣战过后,奥地利就进入了战争状态,大量的战略物资沿着多瑙河运往巴尔干半岛,二十万奥地利军队也浩浩荡荡杀了过去。
从表面上来看,奥地利这是要找奥斯曼帝国报仇了。双方的仇恨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要是没有奥斯曼帝国添乱,哈布斯堡王朝早就统一德意志了。
这次弗朗茨欺骗了全世界,又是军队,又是战略物资不断的涌入巴尔干半岛,那怕是奥地利内部看来这都是要打死奥斯曼帝国。
只有少数的高层才知道,这次巴尔干半岛攻势已经告一段落,奥地利的军队和战略物资,向多瑙河流域集结,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西进战略展开过后,可以快速调兵。
运往巴尔干半岛的战略物资,不是还有俄国人需要么?就算是沙皇政府为战争准备了两年,同样没有能够解决国内交通的问题。
本来沙皇政府是准备靠海运解决后勤问题的,他们把战略物资集中到了乌克兰沿岸港口,有黑海舰队护航可谓万无一失。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英法海军一来,海路就不通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盟友出力了,奥地利有一条多瑙河贯通,可以直通保加利亚地区,供应后勤问题不大。
可以说这条多瑙河,是上天赐给奥地利的瑰宝。在铁路没有完工前,水运是最靠谱的方式。
多瑙河起源于巴登,途经过符腾堡、巴伐利亚进入奥地利,经过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入海,这是奥地利西进南德意志和南下巴尔干半岛的后勤生命线。
当然,铁路还是能够修通的好。毕竟多瑙河的覆盖不了所有地区,有一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在更加方便。
维也纳
奥地利总参谋部,军队中的请战报告已经堆积如山。军人是需要军功的,占领多瑙河流域两公国根本就没怎么打仗,大家靠什么加官进爵啊?
如果不是拉德斯基元帅威望够高,能够压住军队中的主战派,这些乱七八糟的请战报告就要到弗朗茨的案头了。
据档案局统计,1852年总参谋部收到的请战报告超过了十万份,几乎所有官兵的大名都出现在了请战报告上。
一名中年军官抱着厚厚的文件苦笑着说道:“元帅阁下,这是第十九师送来的请战报告。”
他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回抱文件过来了,自从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爆发,奥地利军方就开始磨拳擦掌,准备要大干一场。
总参谋部,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请战报告,以及数不清的作战计划。总之,大家都很着急,生怕俄国人在前面打的太狠,没有他们表现的机会了。
拉德斯基元帅想了想说:“丢给档案室吧,从现在开始所有的这类报告,都不用拿给我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非常的高兴,军队好战是一件好事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德斯基元帅也就麻木了。
自从顺利占领多瑙河两公国后,很多人都把这次战争,看成一场武装游行,仿佛奥斯曼帝国就是一捅即破。
不光是现役官兵们动心了,就连贵族中的纨绔子弟都在四处找关系,想要进入军队中镀金。
这个时候才想加入,自然是不可能了。为了执行西进战略,奥地利政府高层都盯的死死的,任何一点儿疏忽都不允许出现。
“是,元帅!”中年军官回答道
说完之后,中年军官并没有离开,反而有些急促,似乎是有话要说。
看出了这一点后,拉德斯基元帅疑惑问道:“拉菲特少将,还有什么事?”
“元帅阁下,下面群情激愤,我们快要压不住了。”拉菲特少将忐忑的说
拉德斯基元帅严肃的说:“有什么压不住的,告诉他们都给我做好准备就行了,什么时候打仗,还不用他们来操心。
谁要是有意见,马上就勒令他退役回家,奥地利军队就没有这种目无法纪之徒!”
“是,元帅!”拉菲特少将急忙回答道
奥地利军方可没有以下克上的传统,这种军国大事还轮不到下面的官兵们做主。
这个时候要是被勒令退役回家,那就和这次战争无缘了,对有志于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的人来说,就亏大发了。
压制住了底下的声音,拉德斯基元帅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确实南下巴尔干半岛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现实不允许。
现在奥地利军队的主力都在多瑙河下游两公国活动,表面上是在肃清反抗分子,建立有效的地方统治,实际上还不是为了方便聚集。
就连奥地利海军中能够在多瑙河通航的军舰,战争爆发前也跑到黑海待命,这个时候都在多瑙河流域护航。
准备了这么多,总不能为了在巴尔干半岛占点儿便宜,连西进战略都放弃吧?
军队分散出去容易,想要聚集起来就难了。只需要一道命令,奥地利军队和俄国人联手进攻,要不了多久就能占领巴尔干半岛。
可是一旦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奥地利就拖在了这里,想要抽身就难了。
远离了多瑙河流域,没有水路运输,等把几十万军队集结起来,再从巴尔干半岛运送到南德意志,黄花菜都馊了。
美泉宫
弗朗茨关心的问道:“施泰因先生,国内的铁路主干线建设进行到了那一步,什么时候才可以完成?”
奥地利的铁路网建设,从1849年就开始了,从开工到现在已经三年,部分平原地区路段已经通车。
不过对整个交通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要翻越阿尔卑斯山主脉的铁路就不用说了,再修三年都不一定能够顺利通车。
对山地铁路,弗朗茨的要求也没有那么急,现在最重要的是维也纳通往萨尔茨堡的铁路,必须要提前通车。
没有办法,在他的蝴蝶效应下,近东战争比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提前了一年爆发,这就让西进战略的准备时间少了一年。
一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维也纳距离萨尔茨堡也不过两百多公里,四年时间修通这条铁路,弗朗茨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京张铁路施工条件那么恶劣,才修了不到四年时间,这一段铁路可不需要靠人工凿通八达岭隧道,也不需要架设怀来大桥。
少了一年工期就难办了。为了保密起见,弗朗茨也不可能专门过问这一段铁路。万一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就麻烦了。现在就只能让全国的铁路主干线一起赶工期。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一旦西进战略展开,奥地利军队就分三路进攻。一路沿着多瑙河打过去,一路从萨尔茨堡出发走陆路直奔慕尼黑,还有一路是沿着莱茵河进入巴伐利亚。
不得不说水系发达就是好,就连从萨尔茨堡进入巴伐利亚,都还有一条萨尔察赫河可以连通莱茵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