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法国人和英国人不一样,英国人的战略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欧洲大陆进行扩张,维持欧洲各国评估才是他们的目标。
法国人可是想要称霸欧洲大陆的,对德意志地区的领土早就虎视眈眈了,现在机会出现了他们怎么可能放手呢?
德意志地区的邦国虽然小,可是联合起来实力并不弱,如果不让他们和奥地利相互消耗实力,法兰西的机会在哪里?
拿破仑三世想要做渔翁,从利益上已经决定了英法的立场是背道而驰的,亲密配合是不存在的。
……
法兰克福
要不要出兵,这是一个难题。
出兵帮谁,又是一个难题。
费利克斯首相的忽悠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法兰克福的资本家们认为统一的德意志更加符合大家的利益。
浅水里面养不起蛟龙,法兰克福的资本家们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要拥有更大的市场。
利益永远是最好的催化剂,对于重建神罗,他们半点儿意见都没有。反正都是自由市,变成自治市也无所谓。
不光是他们,德意志大部分自由市都在犹豫,费利克斯首相描绘的蓝图太美妙了,让资本家们欲罢不能。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原因非常的现实,在奥地利资本家的地位太低,不符合他们的心里预期。
对费利克斯的许诺,很多人都在怀疑,神圣罗马建立过后,这些条件能不能兑现。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用来形容他们是最贴切的。
……
巴登
作为巴伐利亚最坚挺的盟友之一,1830缅巴登王室绝嗣,巴伐利亚王国差点儿兼并了巴登大公国,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在列强干预下失败。
这点儿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最多也就王室之间有点儿小不满。
要不要出兵帮助巴伐利亚,成为了路德维希二世的难题,或者说是他弟弟弗里德里希亲王的难题。
没有办法,到了近代欧洲王室仿佛受到了诅咒,烂七八糟的烂事一大堆,路德维希二世患有微弱的精神疾病。
没得说,这种病只要患上了,无论轻重,都没有人敢让他继续执政了,谁也不能够保证他做决策的时候,思想是正常的。
“巴伐利亚人求援了,我们要不要立即出兵救援?”弗里德里希亲王问道
“殿下,现在不是出兵的好时机,奥地利人是有备而来,光凭我们的实力根本就救不了巴伐利亚。
最好是和各国联合行动,要是冒然参战,搞不好会损失惨重。”首相沃尔茨回答道
巴伐利亚王国是一定要救的,唇寒齿亡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可是怎么救就要讲究技巧了,要是操作不好把自己搭进去了,那就亏大发了。
内政大臣约翰内斯补充道:“不光是如此,国内民众的态度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大部分国民对巴伐利亚都没有好感。
自从巴伐利亚政府的三国内阁计划提出来后,很多民间激进团体都要求政府和他们断交。
现在消息还没有传开,一旦消息扩散,民众们反对政府出兵的可能性非常大。”
奥地利重建神罗的计划非常有欺骗性,不要说是民众,就算是很多邦国政府都被骗了过去,巴登政府也不例外。
现在穷图匕见,政府高层可以很快转变观念,但是普通民众不行。很多人会先入为主,认为奥地利发起这场战争是正义的。
摸黑巴伐利亚政府,可不光是奥地利的功劳,更多还是民众们自发的。谁让巴伐利亚政府提出的德意志统一计划,令他们不满呢?
在很多民族主义分子看来,德意志统一是必然的,巴伐利亚政府就是反对国家统一的毒瘤,打掉了他们,就是迈出了国家统一的第一步。
弗朗茨有意引导的这种观念,这个时候已经发酵。巴登政府不可能和民众们说唇亡齿寒,说了也没有用。
大部分民众都希望德意志统一,巴登政府也没有那么得人心,大革命时期巴登大公国一度还建立了共和政府,还是靠普鲁士人帮忙镇压的。
当然,现在他们进行了社会改革,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没有德意志统一重要,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
外交大臣尼古劳斯提议道:“殿下,奥地利统一德意志的计划是不会成功的,一旦列强干预就结束了,我们没有必要火中取粟。”
弗里德里希亲王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巴登大公国的家底儿可不厚实,要是跑去和奥地利大战一场,轻则元气大伤,重则全军覆没。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政府的统治基础就被动摇了。没有这支常备军,他们凭什么压制住国内的革命势力。
反正最后有列强干预,他们怕什么?巴伐利亚政府的死活,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
柏林
得知奥地利武力统一德意志的消息,腓特烈-威廉四世就兴奋了起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
有了奥地利当出头鸟,普鲁士王国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诸位,奥地利人忍不住了,现在他们已经打破了局势,我们要不要出兵救援巴伐利亚?”腓特烈-威廉四世问道
约瑟夫-冯-拉多维茨首相慎重的说:“陛下,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出兵,在和德意志邦国组成联军前,或者是在列强干预之前,我们都要尽量避免和奥地利人交战。
最近几年国内的经济条件不好,我们的军队发展也受到了限制,现在和奥地利人决战,我们获胜的几率太低。
就算是打赢了,我们也是输家。冒然和奥地利战斗消耗了实力,只会让别的邦国捡便宜。
一旦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我们就丧失了统一德意志地区的机会了。列强不会给我们时间的,他们反对奥地利人统一德意志,同样也反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是鼓动其它的小邦国出兵,利用战争的机会消耗他们的实力,降低我们统一德意志的难度。
至于奥地利人,交给英法去对付吧!他们自认为选了一个好时候,各国无力干涉他们的军事行动。
可是他们忘了,欧洲不只有英法俄,就算是他们三国在交战,以他们的影响力也可以拉拢别的国家组织干涉军。”
这个年代英法俄三国的影响力太大,尤其是英俄两大霸主更是牛叉,约瑟夫-冯-拉多维茨对他们抱有信心是正常的。尽管奥地利也是四大强国之一,却没有办法和英俄比肩。
外交大臣鲁道夫开口说:“首相阁下,如果我们不出兵的话,恐怕德意志地区的小邦国们也不敢出兵,以他们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干预的资格。
要是大家都不干预,巴伐利亚王国就完蛋了。等英法俄反应过来的时候,奥地利已经造成了既定事实。
现在英法俄三国正在近东地区鏖战,奥地利和俄国的关系一直都不错,万一两国达成了秘密协议,也不是不可能的。”
鲁道夫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德意志邦国数量多,可是大邦国却很少,这些小邦国每家最多也就能出兵万儿八千,在战场上一点儿浪花都翻不起来。
奥地利的实力又不弱,一旦造成了既定事实,又获得了俄国人的默认,英法的压力不足以令他们让步。
“鲁道夫先生,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至少要把德意志各邦国的军队组织起来,我们才能够在不付出重大代价的情况下,破坏掉奥地利的阴谋。”约瑟夫-冯-拉多维茨首相回答道
总之,莽上去和奥地利单挑是不可能的,普鲁士王国想要做最后的渔翁,就不能和奥地利死磕,损失宝贵的兵力。
……
英法寄希望于德意志众邦国出兵阻止奥地利,德意志这些小邦国同样寄希望于列强的干预。
大家都想要做最后的渔翁,然后巴伐利亚王国就悲剧了,在战斗的初起他们只能孤军奋战。
在各国内部争议的时候,战斗早就打响了。
还不知道被卖掉的巴伐利亚政府,在接到了各国肯定的答复后,正信心十足的动员军队,准备打一场本土保卫战。





神圣罗马帝国 第九十九章、我们要中立
在宣战的当日,早有准备的奥地利,就出动了40万大军兵分三路,向巴伐利亚王国发起了进攻。
猝不及防的巴伐利亚政府,只能被动迎敌,结果自然是悲剧的。没有进行任何准备,就遭到了奥地利军队的突然打击。
接到前线的求援信,巴伐利亚政府就乱套了。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知道麻烦大了,奥地利的速度太快,战斗刚刚开打边界就失守了。
……
弗赖拉辛,当奥地利和巴伐利亚开战的消息传来,这里就人心惶惶,守备军司令官安德里亚斯上校瞬间就感觉不好了。
看着手中的情报,他不知道这场战争该怎么打。对面的奥地利军队有多少人他不清楚,反正最少也是好几万,而他手中仅仅只有两个守备团。
三千多巴伐利亚士兵,要挡住数万奥地利军队的进攻,那怕是战神再生也做不到。
可是没得选择,国内下的死命令,各地的守军必须要死守。举国动员也是需要时间的,为了争取这个时间,前线的守军自然就只能牺牲了。
这是慕尼黑官僚们的意思,也是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意思。慕尼黑距离奥地利太近了,如果没有阻挡最多两天,奥地利军队就可以兵临城下。
卫兵通报道:“司令官阁下,马库斯先生拜访。”
安德里亚斯微微一愣,这个时候没有准备逃难的,多半就是一些极端民族主义中二少年,准备喜迎王师。
马库斯显然不是这种人,作为巴伐利亚王国文化界的名流,他在弗赖拉辛有很高的声望。
“请他进来。”安德里亚斯说道
不管怎么说来者是客,况且双方早就认识了,还有几分交情在,虽然来的时候不对,人还是要见的。
……
马库斯开门见山的说:“安德里亚斯,这次我是代表弗赖拉辛全城民众来的。”
老实说,对当带路党这种事情,马库斯也是非常抵触的,可是架不住给他做思想工作的人多。
除了奥地利人外,更多的还是他的亲朋好友。弗赖拉辛地区的大部分社会名流,都不希望这场战争打起来。
战争神马的最可怕了,每一次战争就是一次利益重新洗牌。对这些利益集团来说,奥地利能不能统一德意志地区尚且不知,反正弗赖拉辛是挡不住奥地利人的兵锋。
战火一旦燃了起来,他们这些地头蛇就是最大受害者。
如果是外敌入侵,那么没得说大家也是爱国的,不战而降的事情他们干不出来。
显然奥地利不是侵略者,打着国家统一的旗号,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投降根本就没有压力。
甚至连投降都算不上,他们可以中立,没错就是中立。这是弗朗茨根据前世经验发明的,鼓动巴伐利亚的地方政府、军队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然后大家的里子面子都被顾全了,无论最后奥地利能否统一德意志,巴伐利亚王国最终的结果如何,他们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人在德意志民间交流组织的穿针引线下,被聚集在了一起,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中立吧,然后弗赖拉辛地方议会就做出了中立的决议。
为了让马库斯当说客,就连周边的邻居都被动员了起来。看民意不可违,文青病严重的马库斯自然是无法推脱了。
安德里亚斯愤怒的说:“你要投降奥地利人,这不可能!作为一个军人,我安德里亚斯的字典里绝对没有不战而降这个词!”
德意志地区尚武,不战而降这简直就是对军人的最大侮辱,这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马库斯摇了摇头说:“不,安德里亚斯上校,我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背叛王国这种事情,我也干不出来。如果是外地入侵,我也会和你们并肩作战,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
现在奥地利人发动的是统一战争,并不是侵略战争。我忠于巴伐利亚王国,同样也忠于德意志。
现在王国政府和帝国统一站在了对立面,弗赖拉辛城的民众决定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我代表全城民众们来,希望你和你的部下们尊重民众们的选择。”
还有这种操作,安德里亚斯上校有些傻眼了。盘算了一下,他发现貌似可操作性非常的强。
拼死抵抗那是不可能的,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就算是安德里亚斯愿意带着军队和奥地利人死磕,同样改变不了结局。
安德里亚斯随口问道:“如果我拒绝会有什么后果?”
马库斯脸色一沉严肃的说:“如果你们拒绝民众的选择,那么你们将被驱逐出境。
弗赖拉辛民众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就算是不能为德意志统一做出贡献,我们也不能够成为阻挡德意志统一的罪人!”
看着马库斯的态度,安德里亚斯的内心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和奥地利人死磕了。
没有人想死,明知打不赢的战争,还要勉强去打,那就是傻子。要是外敌入侵,为了军人的荣耀,那么安德里亚斯还可以鼓动军心,大家一起拼一把。
统一战争还是算了吧,他还没活够,不想白白送死。
战争刚刚爆发,他就慕尼黑那帮官僚全家问候了一遍。建立神罗不好么,干嘛要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安德里亚斯也是有追求,渴望建功立业。可是建功立业,也必须要有基础条件啊?
比如说前来进攻的奥地利军队,只有一个团或者是更少,他不介意让奥地利人见识一下巴伐利亚军队的厉害。
可现在这种情况,巴伐利亚王国的军队全部集中到这里,都不够对面的敌人打。
万一他下令抵抗,手下的人把他给卖了,那上哪儿哭去。甚至战后,还要给他扣上一个破坏国家统一的罪名。安德里亚斯表示,这种事情谁爱做谁就去做吧!
安德里亚斯故作为难的说:“马库斯先生,既然是民众的选择,我当然愿意尊重。不过这么大的事情,我必须要召集军官们开会,统一大家的立场。”
马库斯想了想说:“没有问题,不过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必须要快点儿做出决定,奥地利人快要发起进攻了。”
……
结果自然没有意外,军事会议上,高票通过了安德里亚斯的提议——尊重民意。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一共就两个不满编团的守军,面对数万奥地利军队实在是难以提起抵抗的勇气。
所谓的民意正好帮他们解决了麻烦,反正这是内战。中立总比投降好,投降又比战死好,大家都还没有活够呢!
然后战争爆发过后,令人傻眼的一幕出现了,巴伐利亚的边界地区城市和守军都纷纷宣布中立。
偶尔有守军抵抗,迅速就被扑上来的奥地利军队给歼灭了,连拖延时间都做不到。
这不怪他们,巴伐利亚又不是穷兵黩武的普鲁士。他们的常备军一共就那么四五万人,分布在奥地利边界的一共就万把号人。
就这万把号人,要守卫长达近千公里的边界线,面对四十万奥地利军队的进攻,他们真的很无力。
这种情况下,慕尼黑的官僚们下令死守,就把他们逼到了绝路上。
地方上的实力派,又是最大的反战派,加上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地方议会很自然的通过了中立决议。
由地方的社会名流,跑去做军队的工作,自然就容易的多了。又不是让他们投降,只是让他们保持中立而已。
只要有人带了头,后面肯效仿的人就多了。巴伐利亚政府没有能够及时派出援军,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赚了。
不然派出去的军队,多半也会被中立了。人心所向的大势是非常恐怖的,地方议会的决定让军官们认为这是巴伐利亚民众的意志,不由自主的就受到了影响。
人心是非常复杂的,当这些地区做出中立决议后。这些人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倾向奥地利,在亲奥媒体的引导下,很多人都开始抨击巴伐利亚政府。
受这种影响,不知不觉中大家就认为巴伐利亚政府不得人心,民众愿意拥护奥地利统一德意志。
慕尼黑距离奥地利太近了,由于前线的守军中立了,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奥地利军队就已经兵临城下。
摆在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眼前的选择是:跑路、抵抗、又或者是投降。
首相奥古斯特劝说道:“陛下,现在离开还来得及,要是再晚,奥地利人包围了慕尼黑,想走就难了!”
抵抗是不可能抵抗的,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他们还有点儿自信心,认为巴伐利亚王国可以抵抗一下,等待援兵抵达。
自从收到了厚厚的一叠中立宣言后,巴伐利亚政府就彻底的丧失了信心,在他们看来这是民众已经抛弃了政府。
看奥地利的行军速度就知道了,一路上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不然这百八十公里路,怎么能够两天时间就走完呢?
至少也要四五天吧,当然多个两三天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这能够增加大家的信心啊?
不然想现在一样,搞的大家看谁都不放心,生怕守军把他们给卖了。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苦笑着说:“这有用么?”
这次事给他带来的打击有些大,本来他还自认为很得民心的,结果现实非常的残酷,纷飞而来的中立宣言,看起来就像所有的巴伐利亚民众都恨不得要他快点儿滚蛋。
财政大臣巴泽尔安慰道:“陛下,民众们只是对这次战争不满,他们并没有投靠奥地利人……”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失望的说:“都一样,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要支持德意志地区统一,我们却在螳臂挡车,想要建立一个大巴伐利亚!”
跑路?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还是有点儿政治头脑的,现在要是跑路,未来还能够回来么?
就算是有列强的支持,要是遭到了民众的抵制,他这个国王又怎么坐的稳?
如果要是巴伐利亚王国被奥地利吞并了,他跑不跑路都是一样的结局。反正奥地利人也不会拿他这个国王怎么样,还必须要好吃好喝的给供着。
首相奥古斯特继续劝说道:“陛下,事情或许还没有那么糟糕,就算是丢失了慕尼黑,我们也可以前往西部地区立足。
东部被奥地利人的渗透太严重了,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只要我们守住了西部地区,等待各国援兵抵达,局势就会发生改变,他们是不会看着奥地利吞并巴伐利亚的。”
不待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做出决定,一个侍从匆匆跑了进来,慌张的说:“陛下,大事不好。刚刚慕尼黑市政府议会做出了决定,宣布在这次战争中保持中立,城内的局势恐怕要发生变化。”
中立也是会传染的,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谁愿意打下去?
慕尼黑议会表示,他们早就想要中立了,如果不是因为中央政府就在城内,他们用的着等到现在么?
这个时候,奥地利人已经兵临城下了。城内早就人心惶惶了,万一打了起来,轻则损失惨重,重则一命呜呼。
这个时候,无论是资本家,还是贵族都不想打这场注定没有希望的战争。
直接劝国王投降,这个风险太大了,没有人想当出头鸟。这个时候议会就给发挥作用了,由议会代表民意,告诉国王战争打不下去了。
反正中立的地方那么多,小半个巴伐利亚都宣布中立了,他们也算是顺应潮流,绝对没有出卖国王的意思。
这些人还算是文明的了,充分说明了巴伐利亚政府日常工作做的还行,不然现在城内的这些人就要造反了。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读懂了内在的含义,大家不想打这场战争的心情,他可以理解,他本人也不想打这一场没有未来的战争。
列强的干预确实出现了,英法俄西等欧洲各国,都谴责了奥地利的野蛮行为,责令他们停止战争。
结果奥地利军队还是出现在了慕尼黑城下,各国的联合干预还没有来得及组织起来,巴伐利亚王国就要完蛋了。
这意味着奥地利可以无视列强的威胁,背后包含的东西就多得去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还猜不到原因,就是真的是傻子了。
维也纳政府不可能顶着所有列强的压力采取军事行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无视列强的集体意志。
唯一的解释就是,列强被分化了。以奥地利的实力,只要有一家列强支持或者是默认,就可以无视这种的威胁。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章、虚张声势
战争爆发开始,弗朗茨的神经就紧绷了起来,不光是他整个奥地利政府高层,就没有一个人敢放松。
尽管前线推进的速度非常快,比计划中还要顺利,可是奥地利政府依然在进行全国动员。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有些小题大做,打一个巴伐利亚王国就出动四十万军队,国内还动员起来了百万预备役部队。
作为当事人,弗朗茨可以非常明确的说,这不是什么小题大做,而是战略需要。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就是现在奥地利的状态,如果只是对付一个巴伐利亚,或许出兵三五万都可以完成任务。
反正慕尼黑近在咫尺,发动偷袭三五万军队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搞这么大阵仗。
1...7778798081...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