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不多时,两个醉鬼就吵做一团,想要用武力解决问题,偏偏又晕乎乎的,不给他们动手的机会,酒馆中就出现了两名男子把他们架了出去。
……
一名青年男子不确定的问:“他们说的应该不可能吧?”
为首一名青年说道:“那也比我们猜测的靠谱啊,现在没听说我们和谁发生冲突啊,总不能无缘无故就逮着人家揍吧?”
一名沉不住气的灰衣男子激动的说:“真的要去开辟殖民地了,那不是说我们发财的机会到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年代殖民地就意味着财富。对渴望发财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机会。
为首的青年男子呵斥道:“闭嘴,索林!胡说八道什么,明明是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不要整天张口闭口就是发财!”
索林连忙回答道:“是,上尉!”
显然这位上尉军官,就看不上这种张嘴闭嘴说发财的人。贵族出身的他本来应该进入陆军服役的,没有想到天有不测风云,被保送到了海军基层军官学校。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险些崩溃了。这个年代奥地利海军,没有半点儿立功的机会,几乎就是不学无术之辈,进去混日子的地方。
好在他的运气不错,赶上了奥地利国策变化。现在他的想法就是尽快获得军功,拿到贵族爵位。
毕竟他家的爵位不是世袭的,到了父亲这一代才起来的爆发户,他还可以说是贵族子弟,下一代就没有办法继续以贵族自居了。
奥地利的爵位不好拿,尤其是世袭爵位。弗朗茨继位过后,前前后后封了一百多名贵族,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军功。
还有就是几名科学家、十几名工程师和少数几名政府官员,除了军功出现了世袭爵位外,剩下的都是终身制贵族。
这不是弗朗茨乱来,而是本来就有的规矩。终身制贵族皇帝可以随便封,而实封的军功贵族,就必须要有拿的出手功绩才行。
这个规矩是弗朗茨两年前制定,经奥地利贵族议会同意,还获得了军方的广泛认可。
区别对待才能够体现他们的地位啊,德意志地区的贵族大都是军功贵族,在维护自身地位上他们也是非常的上心。
作为交易代价,从今往后国内大贵族分封贵族的权利,被弗朗茨收回了。包括几个邦国也一样,国王册封的贵族要上报皇帝批准,才能够获得合法地位。
贵族的数量被弗朗茨控制住了,贵族长子无所谓可以继承爵位,次子就必须要重新奋斗了,不然下一代就是平民子弟了。
这还是世袭贵族,终身制贵族更不用说了,延续欧洲大陆的惯例,下一代要是不努力,就没有爵位继承了。
但凡是有野心的人,都不会甘于寂寞,机会来了自然就要上了。
弗朗茨的贵族法尽管没有实施,但也没有保密,内容早就传开了。
毕竟殖民地不同于本土,要是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成本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分封给有功之臣统治,中央政府只是控制几个核心地区,剩下的由封臣治理,行政压力就小的多。
现在没有实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确定殖民成功。如果殖民成功了,统治地方有利可图,自然就有贵族愿意去。
反正,要是殖民地不能够赢利,纵使把土地送人,贵族们也会不屑一顾。
这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国内都有三个邦国国王了,弗朗茨不介意海外再增加几个。
至少贪污的问题可以有效遏制,弗朗茨又没准备在殖民地抽重税,象征式的收一点儿就行了,主要是为奥地利的工商业增加市场,这些人总不能吞自家的钱吧?
后世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崩溃,除了美苏两国的打击外,官僚体系成本太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减少统治成本,他们还搞出了自治领。这一措施成功了,也失败了。
成功之处在于确实降低了行政成本,为国内的工商业增加了市场;但是放出去的权利就收不回来了,为殖民帝国崩盘埋下了隐患。
自治政府权利被当地资本家掌控,资本无国界,发生了这种事情并不令人意外。
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弗朗茨不敢保证能否做到,不过增加认同度,延缓崩盘的时间还是可以做到的。
靠政府那帮官僚出面组织移民,看德国人就知道了,民众都往美国跑了,弗朗茨不认为奥地利的官僚能够做的多好。
还不如让贵族自己组织,成功了他分享成果,失败了也无妨。多封几家,总会有成功的。
不是弗朗茨看不起非洲国家,随便扶持一家封臣,在非洲大陆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前提条件是不要黑化。
未来非洲大陆上的钉子就埋下了,文化传统、经济利益就是天然的纽带,把殖民地和国内联合到了一起。
民众对母国的向心力没有散去,想要独立,除非他们不要自己的法统了。
只要统治阶级没有疯,都不会干这种自毁根基的蠢事。
依附在神圣罗马帝国之下,成为一个高度自治邦国,他们的利益半点儿不少,帝国政府还是维护他们地位的力量源泉。
反之,这些邦国国王,也会成为巩固皇帝权利的支柱。纵使未来君权衰落,为了保住这个庞大的帝国不分裂,也没有人敢打废帝的主义。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三十章、经济发展
海外殖民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对奥地利这种新兴殖民帝国来说,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这个年代的非洲大陆可不是什么善地,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当地的土著,反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
毒虫猛兽出没、疾病肆虐,才是制约各国殖民非洲大陆的核心因素,不然近在咫尺的非洲大陆早就被大家瓜分光了。
坦率的说,如果不是奎宁的生产技术取得了突破,疟疾这个大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弗朗茨还真不敢冒然踏入非洲大陆。
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的奥地利士兵都在为接受卫生常识教育,个人卫生、营地卫生,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甚至为了避免感染当地的疾病,弗朗茨连口罩都下发了,士兵们被警告不得和土著随意接触,更是禁止和当地人发生性关系,联姻更是不存在的。
由不得弗朗茨不重视,重口味的人什么时代都不缺,军营当中更加不用说,好在这批移民当中青年女性应该比较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前前后后准备了三个多月,1854年4月28 日奥地利第一批殖民先遣队,从的里雅斯特航口出发了。
以两艘二级战列舰为核心,配上五艘巡洋舰,加上大小附属船只十余艘,带着一个步兵团的兵力踏入了殖民的第一步,目标——几内亚。
这次的对手是土著部落,海军只是相当于一次拉练,没准还要打打独木舟级别的敌人,主要还是陆军上阵。
本来弗朗茨还准备组建海军陆战队,结果遭到了陆海军的集体反对,陆军不愿意削弱他们在殖民活动中的话语权,海军则是单纯的养不起。
这不是开玩笑,奥地利的海军确实不充足。想要增加经费,先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再说。
政治往往就是这么的现实,有多大的价值,才会有多少拨款。
如果海外殖民地能够给帝国带来大量的利润,那么海军也可以从后娘养的变成亲儿子。
弗朗茨没有意见,这是最理智的做法,在没有足够利益的情况下,冒然扩充海军完全就是在浪费资源。
与其如此,不如把宝贵的经费投入国内的经济建设中。尽管国内的经济热潮没有散去,铁路股票随着几条主干线通车,都快要上天了。
要不是弗朗茨一力坚持,禁止重复建设铁路,现在奥地利的铁路早就学习英美,开始重复建设了。
当然也正因为一条铁路线只授权给一家公司,才受到了资本的热捧。这个年代什么最赚钱,当然是垄断经营了。
在这种利好的消息下,政府强制在优质路线下面附赠几条冷门路线,大家也可以接受了。
为了吸引外资,包括铁路运输的收费标准都是由市场自由决定,这个价格会不会涨到天上去,弗朗茨一点儿也不担心。
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肯定是由市场决定了,社会上的物价水平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铁路运费高低肯定是取决于利益最大化。
资本家们自然知道取舍,现在铁路刚刚出来和传统运输工具抢生意,要是没有价格优势,他们凭什么抢到客户?
能够比传统交通工具节省成本、时间,那就是在进步。因为运费太高,可能影响商品流通问题,也要等铁路修建完成过后再说啊!
现在奥地利所有的铁路公司都处于纯投入状态,已经通车的几条主干线虽然业务繁忙、利润丰厚,同样也是杯水车薪。
这些利润又被铁路公司投入到了新铁路线的建设当中了,弗朗茨非常清楚,奥地利的几家铁路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分过一次红。
人家都没有赢过利,还能让他们降价?真要是干了,估计还在热捧的铁路,马上就变得无人问津了。
这个时候,维也纳政府当然不会出来给他们扯后腿了。十年免税的承诺已经兑现了,政府不收取任何费用,就是在鼓励大家继续建铁路。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口号,已经成为了奥地利所有铁路公司高层的座右铭了。早一天投产通车,就早一天获得收益。
截止到目前,奥地利通车的所有路线都还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自由定价的大背景下,就没有亏损线路,这大大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
不知道有多少英法资本家,想要控制奥地利的铁路网,进行垄断经营。然后就跳入了弗朗茨编制的美妙幻境中,自我陶碎。
利润果然使人迷失,大家都在疯狂的修建铁路线。很多人看来现在就是跑马圈地的时候,多占有一条铁路线,未来就多了一笔稳定收益。
反正现在又没有铁路泡沫的说法,加上垄断经营,谁都不认为会亏损。
在这种大背景下,垄断砂石原材料供应的弗朗茨,自然是大发横财,预计到今年年底,奥地利的铁路总里程就会突破一万公里。
而弗朗茨继位之初,奥地利全国的铁路加在一起都不到三千公里,平均下来每年完工1400多公里。
在这个年代,只要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可以比。和奥地利一样,美国也爆发了铁路投资热潮,只不过因为奥地利分流了一部分资金过来,没有历史上那么疯狂了。
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铁路里程数更是超过了一万两千公里,没错就德意志那几个小邦国的铁路里程数都超过了两千公里。
不能说是疯狂,历史上这个年代铁路建设最积极的就是德意志地区,1850年德意志地区的铁路总里程就达到了5856公里,是同期奥地利的两倍多。
如果不是弗朗茨推动了奥地利铁路建设,现在欧洲铁路建设速度最快的就是德意志地区,只有法国人能够和他们比肩。
当然,这个是只拿破仑三世时代的法国,1854年德意志地区铁路总里程比法国多三千多公里。
从1854年开始,法国铁路就开始迅猛增长,普法战争时期法德两国铁路总里程,只相差几百公里。
欧洲各大列强中铁路建设最慢的还是俄国人,因为近东战争的关系,他们的铁路建设工程几乎停步,到了1860年才1626公里。
堪称是列强之耻,比利时和西班牙都比他们多,同时期的英法德都破万了,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国土面积变大了,当初的铁路网计划自然也变大了。这都不需要政府推动,民间的铁路公司已经自发的行动起来跑马圈地。
奥地利的铁路线招标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开工越快,完工时间越早就越容易中标。
反正铁路线都是免费授权,铁路公司必须要在承诺的期限内开工、竣工,超出期限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政府有权收回筑路权,提前完工还有奖励。
考验的就是大家的资金链,弗朗茨没有耍任何阴谋诡计,只要铁路公司的运营情况良好,能够按期完工就没有问题。
一旦资金链断裂那就惨了,如果还没有开工的还好,大不了交点儿罚款,把未建设的铁路线还回去。
要是已经开工建设,甚至是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却没有资金支持后半断的施工,那就亏大发了。
所有的投入全部打水漂,由政府接手烂尾工程继续建设。铁路公司是破产重组,还是直接死掉,就不在弗朗茨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反正都是阳谋,堂堂正正的摆在了大家面前,不是政府在故意坑人,竞标通知书上说的清清楚楚。
这所有的风险,在垄断的诱惑下,大家还是奋不顾身的扑上来了。英法资本进来了,奥地利的本土资本也进去了,投机者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分一杯羹。
因为政府提供免费劳工的关系,这个年代奥地利铁路建设的成本被人为的降低了,表面上看起来各家铁路公司的财务报表都非常的好看。
可以说,弗朗茨为了奥地利的铁路建设也是操碎了心。不加快速度都不行,因为新的经济危机都没几年了。
如果不能在经济热潮中,利用外来资本推动国内的铁路建设,经济危机爆发、铁路泡沫被引爆,最后的烂尾工程都只能奥地利政府接手。
奥地利的泡沫经济有多严重?这个问题没有人给弗朗茨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来,那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上。
价值一百盾的商品,被炒到了一千盾,那么财富就无形中增加了九百盾,市场可以接受也就算了,一旦市场无法接受,跌回了原本的价格一百盾,泡沫中增加的这九百盾就被蒸发掉了。
这是经济危机中,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可以蒸发那么多财富的原因,本质上就是泡沫被戳破了,让市场回归理性。只不过因为供求的关系,最后商品往往会跌破本身的价值。
现在奥地利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实际上就算奥地利的所有行业都停步,光靠股市上的泡沫,每年经济就要增长至少一个点。
这个年代不同于后世,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避免了大的经济危机爆发。
现在完全就是任由市场经济自然发展,平均下来七八年一次小经济危机,几十年一次大经济危机。
每次危机爆发,工业总量往往都要下跌二三十个点,多的时候下降百分之四五十也不是没有可能。
反正泡沫越大,最后下跌的就越猛,前期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越猛,有点儿像过山车。
1854年,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在建铁路总里程高达2.3万公里,铁路盲目投资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然而,弗朗茨并没有阻止的意思,反而准备在后面再推上一把,想要让市场更加火热一些。
爆发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总是令人欲罢不能。奥地利的各行各业都在爆发式增长,从近东战争爆发开始,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十五,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如果没有中途的西进战略,这个数据可能还会高一两个点。理性早就不存在了,市场已经疯了,差不多已经到了投资什么都赚钱的地步。
这里面俄国人的贡献是巨大的,从近东战争爆发开始,奥地利就进入了贸易顺差时代。而在这之前,奥地利几乎是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中。
显然,给资本市场造成“投资什么都赚钱”这个错觉的因素,就是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近东战争。
因为战争的关系,大量的现金从俄罗斯流入了奥地利,刺激到了经济市场,很多资本家们都在盲目的扩充产能,想要在战争结束前大赚一笔。
提前开辟海外殖民地,也是转移国内经济危机的手段,只不过非洲殖民地才刚刚起步,在即将到来的这次经济危机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三十一章、灾难降临
君士坦丁堡战役打到了现在,城市的角落里不知道有多少尸体,没有来得及处理,就直接开始腐烂了。
交战双方,都只是清理了自己眼前的尸体,而城市的角落里,居民房内就顾不到了。
炎热的夏季降临,8月份的君士坦丁堡,整座城市都弥漫着腐臭味,气氛压抑的可怕。
炮火依旧在轰鸣,只留下一地断壁残痕,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为了攻克这座城市,俄国人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每天送上来的伤亡人数报告,缅什可夫早就不看了。每天都要付出上千人的伤亡,一连几个月他早就麻木了。
“君士坦丁堡绞肉机”的大名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只要有欧洲人的地方,都在传播这场战争的残酷。
如果有心人统计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在这里俄军的损失,已经超过了两次保加利亚会战的总和,可是俄国人依旧无所畏惧。
只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外围防线全部被攻破了,也可以说是被轰破了,在付出了几万吨弹药后,这些要塞工事都变成了废墟。
巷战已经开始了,现在双方进入了纯粹拼人命阶段,双方的交换比从最初的五比一,逐渐下降到了四比一、三比一……到了现在已经1.3:1。
一名中年军官沉声说道:“司令官阁下,我们的炮灰部队损失殆尽,收编的保加利亚游击队也损失惨重。
目前巴尔干半岛上的青壮已经不多了,现在想要补充兵力,恐怕是很难做到了。”
当然所剩不多了,这场战争进行到了现在,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当地民众。
奥斯曼人抓壮丁打仗,俄国人也抓壮丁打仗,英法没有抓壮丁,那是奥斯曼人帮他们抓了。
巴尔干半岛一共就这么一千多万人口,青壮数量才多少?怎么可能经得起这么折腾?
在进攻君士坦丁堡之前,俄国人抓壮丁大都是干苦力,驱民攻城的战术,俄国人还是很少用的。
到了这座城市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惨烈的伤亡,让俄国人不得不使大量用炮灰。
缅什可夫声音阴冷的回答道:“知道了,有多少算多少,炮灰死光了,就我们自己人顶上。
敌人快要坚持不住了,只要攻克这最后的城区,我们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命令军法处,严格执行军法,临阵不前者杀,轻言后退者杀,扰乱军心者杀!”
没有办法,这场战争不光关系到了俄国的命运,同样也关系到了缅什可夫自己的命运。
如果不能攻克君士坦丁堡,他最好还是死在战场上,不然会有很多人想要生撕了他。
单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缅什可夫就是一个呆瓜,完完全全的在打呆仗,丝毫不顾及军队的伤亡。
为了让这场战争持续下去,俄军靠的就是严厉的军法,为了立威缅什可夫干了一件大事,就地处决违反军法的贵族军官!
死在他手中的贵族军官,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前前后后加起来多达数十人。
攻克君士坦丁堡那么一切好说,他就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这些被处决的贵族就是懦夫的代名词,连同身后的家族都有受到鄙视。
要是没有攻克君士坦丁堡,情况又不一样了。历史上尼古拉一世都扛不住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后果,缅什可夫就更不用说了。
缅什可夫还没有活够,他不想死的这么声名狼藉,所以现在他拼命了。甭管是什么人,有多大的背景,只要敢于违反军法那就是——杀。
“是,司令官!”中年军官严肃的回答道
不光是缅什可夫,远征军的高层军官命运都被绑在了一起。君士坦丁堡战役非同一般,在这里输了,他们都不要想有好日子过。
……
克里米亚半岛,大占上风的英法联军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一个晴天霹雳降临了,1854年7月法军军营发生了霍乱。
炎热的天气加上不卫生的环境,不等联军反应过来,瘟疫就一下子爆发起来,从法军军营蔓延到了英军军营。
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苍蝇、蚊虫,成为病毒传播的最佳助手,大量的联军士兵开始呕吐腹泻,然后在他们的帐篷里死去。
联军公共场所一直污物横流,卫生制度形同虚设。病人数量急剧上升,瘟疫一时达到失控的程度。
到八月初,瓦尔纳地区已经有500名英国士兵病死了。而法军的死亡数字,更是上升到了每天死亡60多人。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最初并没有被发现,瘟疫随着人群的流动,还传入了其它地区。
君士坦丁堡
码头不远处的空地上,十余法军士兵正在休息,突然有一名士兵开始呕吐了起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名青年男子关心的问:“阿方斯,你怎么了?”
呕吐的男子有气无力的回答道:“不知道,只是突然感觉有些恶心,想要吐出来。”
一名军官模样的男子说道:“可能是感冒了,你自己注意一点儿,明天如果还不行的话,那你就去军医那边看看。”
显然,他只是以为阿方斯感冒了,这种小毛病大家通常都是靠身体抗过去,严重的才会去找军医。
尽管法军在后勤上做的比英国人好,医疗资源同样非常的紧缺,除非是中上层军官,普通士兵想要获得有效的治疗同样很难。
这时又一人说道:“不行了,我要去方便一下。”
说完,头也不回就跑到不远处去解决了。
这样的小插曲,显然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他们是刚刚抵达没几天的援兵,现在正在适应君士坦丁堡的气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