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密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沉默的糕点
赢定了!
昨天的帖文和经义,他注定打破沧浪行省的乡试记录。
今日的考试,他已经做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准备了,剩下的百分之五,虽然称不上是听天由命,但是也相差得不是很远了。
这次乡试,他准备得极其充分。首先第一天的考试,只要能够背完二十三本书,那就一定能够全部答对。第三天的诗赋,中国古往今来有多少诗赋,几万首都不止了。不管是出再难再偏僻的题,肯定能够抄到名诗名赋的。
唯一不确定因素,便是这第二天的策问了,因为这类题目针对性非常强。
幸好这个世界的策问题还比较宽泛,大致还是从四书五经里面取题的,偶尔有脱轨的,也都紧跟朝局热点。
云中鹤为了第二天的考试,准备了超过几万篇策问。
你没有看错,是几万篇,甚至还更多一些。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超级大神,到从未听说过的同同,余阙等元朝色目人的策问都背下来了。
所有文学大家的策论,从唐朝到清朝这一千多年时间,所有会试,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全部被记录下来了。
大几万篇策论,我就不信撞不上?
当然了,这也要感激这个时代的策问题还不够细致,勉强还算宽泛,如果像是宋朝的策问题那样,皇帝亲自出题,光题目就长篇大论,而且完全是针对当时朝局热点进行询问,那就有些麻烦了。
那今天的考试,云中鹤能抄吗?
能抄,太能抄了!
第一题复古,抄谁的?
苏轼大神,牛逼不牛逼。
第二道题,论朋党,抄谁的?
欧阳修大神的朋党论,不能完全照抄,需要作出一定的修改和摘取,因为毕竟是短策论。
但是欧阳修大神的这篇朋党论何其牛逼?流传千古,振聋发聩。
虽然这篇策论字数不多,但是历史地位却非常高,几乎把朋党写绝了。
那第三道题,也是最关键的长策论题,抄谁的呢?
这个人相信广大读者非常非常陌生,但是这个人的名字大家又超级熟悉。
此人名字叫黄裳!听说过没?
在金庸小说中此人虽然不会武功,但却是天下第一高手,因为他写出了最牛逼的武功秘籍《九阴真经》。
当然,这仅仅只是金庸大师的虚构。
但是黄裳还有一个更牛逼的身份,北宋祟元丰五年(1082 )壬戌科的殿试状元。
所谓撰写《九阴真经》当然是假的,但是人家中状元可是真的,这可是北宋的状元啊?
欧阳修这样的超级大神,中过状元。苏轼这个超级大神,差一点中状元。司马光和王安石这样逆天大神,都没有中状元呀。
但这位黄裳就中状元了,虽然后世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不朽诗词,但至少当年殿试,他的这片策论是超级牛逼的。
北宋时期天下才子不计其数,水平是超过此时南周帝国的,而且超过不少。
那么北宋时期殿试状元的策论,能不能夺取南周帝国沧浪行省乡试的解元呢?
如果单就这篇策论,不太好讲。但如果配合上前面两篇短策,苏轼大神的《复古》和欧阳修大神的《朋党论》,云中鹤不信这个考场上还能有人比他更牛逼?
那个科举大魔头,天煞孤星苏芒是厉害。
但是我不相信你一个人,能够打得过苏轼、欧阳修和黄裳三位大神。
这第二天的考试,我云中鹤赢定了,而且是秒杀碾压级的。
于是,云中鹤挥毫泼墨,笔如游龙,洋洋洒洒,写下了三篇策论。
这一瞬间,仿佛三个大神就站在他的身后,金光灿灿。
奶奶的,可别一不小心把《九阴真经》写出来啊,这可没得抄啊,因为金庸老爷子也没有把《九阴真经》真写出来啊。
三篇策论,总共一千多字。
依旧是不到一个时辰,云中鹤就写完了。
不,是抄完了。
再检查一遍之后,没有任何错别字,也没有任何字迹不清晰的地方。
乡试第二天考试,对于他来说,就算是结束了。
昨天已经足够牛逼了,但今天更加牛逼。此刻站在三个大神肩膀上的云中鹤只想高呼:还有谁?还有谁?
这一次乡试的解元,我拿定了!
保证惊爆所有考官的眼睛了。
(这一章很难写,我查了几个小时的资料,真的把唐朝到清朝所有的殿试题目全部都看了一遍,把所有状元的文章也都看过了,最终挑选了黄裳这个对我们来讲又熟悉又陌生的超级大神。)
………………
注:第一更送上,拜求诸位恩公的月票和支持呢?谢谢大家,给您叩首了哦!
史上第一密探 第159章:科考结束!云中鹤逆天了!
这第二天的考试时间也是四个时辰,云中鹤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还剩下六个多小时呢?怎么办呢?
当然还是睡觉了,于是云中鹤把考卷翻过来,用镇纸一压,继续趴在桌子上睡觉。
而那边的主考官于铮大人和昨天一样,也跟着一起答卷了,按照题目写了两篇短策,一篇长策。
今天用了更长的时间,因为他有满腔的愤怒要倾泻。
今天这三篇策论,他都有话要说。
复古这种就先不谈了,他于铮并不是食古不化之人。
但是后面两篇策论,尤其是朋党论,他有千言万语。
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当今勋贵,南周立国超过三百年了,这些勋贵也坐享荣华富贵几百年了,这群人几乎垄断了朝中的武职。
诚然这里面有骠骑大将军敖心这样的名将,但更多的都是废物。帝国虽然也开了武举,但是比起文科举完全不成气候。而且不管是武举人还是武进士,考中之后依旧成为了这些勋贵的家奴。
这群勋贵就成为了最大的朋党,堵住了无数精英武人的上进之路。
接下来于铮要抨击的就是文官集团,沽名钓誉,党同伐异,只看立场,不分对错,是大周帝国第二大朋党。
而且如今这第一大朋党和第二大朋党已经要勾结在一起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本来是一篇断策,但于铮大人忍不住,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字。
最后一篇长策论,他反而只写了一千字。
所以这一慷慨激昂,差不多两个时辰过去了。
然后,他再一次去巡视考场。
先经过他最器重喜爱的苏芒考棚面前,他是绝对不会去看具体写的什么,因为这有舞弊的行为。
他就是想要看看苏芒的状态。
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此时的苏芒一脸孤愤,满身剑气。
很显然关于今天的三篇策问,苏芒也有满腔肺腑之言,光看他这气势,就知道会有绝佳的好文章。
吾道不孤,吾道不孤啊!
然后他又经过了敖玉的考棚,顿时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大呼噜声。
顿时于铮大人真的怒了,昨天你考试睡觉,今天你还睡觉?
他最看不惯就是勋贵子弟,你敖玉是太学监生的身份,才有资格进入考场的。
有多少贫寒学子,日夜苦读十几载都没有资格来参加乡试啊。
你敖玉非但珍惜,反而来考场睡大觉,真是贱人贱自己。
但是于铮老大人还是强行忍了下去,因为考场有考场的规矩,敖玉只要没有坏规矩,那就不能将他赶出去。
日后他于铮一定要上奏,不管是太学还是国子监,凡是考试通不过的,绝对不能给予监生功名,也不能来参加乡试,更不能参加会试。
总之,于铮老大人一天的心情都被毁掉了,又不能发泄出来,他只能自己和自己较劲,满心的愤怒,想起朝堂之内的蝇营狗苟,整个人顿时更加要气炸了。
这位老大人就是这样的,特别容易想不开,特别容易钻牛角尖。不但喜欢和别人过不去,更喜欢和自己过不去。
一直道夕阳西下,第二日考试结束。
…………………………………
经过的两天的考试,尤其今天还那么热。
所有的考生几乎都被摧残得人不人鬼不鬼了,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都被巨大地透支了。
更可怕的是天气热啊,但是考棚里面不能洗澡,所以全身都馊了啊。
吃饭更是一点胃口都没有啊。
每一个考生都如同难民一般,一副彻底厌世的样子。
唯独一个人例外,那个人就是苏芒。
他全身上下依旧一丝不苟,甚至指甲缝都干干净净的,而且坐的笔直,仿佛时时刻刻都剑气逼人。
此人真是天煞孤星啊,憋了十几年的人就是了不起啊。
他这真是的要一鸣惊人,名剑出鞘动四方啊。
就连敖玉都如同一头猪一样披头散发了,胡乱躺在考棚内呼呼大睡,浑身也是大汗淋漓,也差不多要馊了啊。
真是要命啊,快要中秋节了啊,还这么热。
…………………………
第三天的考试来临了。
要命了啊,今天更热了啊。
中秋节啊,起码有三十五度,这是要热死人啊。
三天没有洗澡了啊,而且这太阳也忒毒了啊。
不过好歹今天考试就要结束了,而且今天考的诗赋,虽然这是对才华、胸怀、情怀、天赋的最大考验,但毕竟字数少啊。
而且对于只想要中举的学子来说,诗赋写得稍稍普通一些是没有关系的。
只要前面两天的开始非常优秀也能够中举。
但是前几名,尤其是前三名,今天的诗赋考试就非常重要了。
虽然今天诗赋考试,差不多只占了百分之二十的成绩,但是想要夺得前三名,就一定要写的惊艳无比,起码瞬间就要刺中考官的心灵。
时辰到,第三天的考卷发了下来。
今年果然有三道题目。
第一道题:日五色赋以“日丽九重,圣符土德”为韵。
这道题一看就知道是拍马屁的,拍当今皇帝马屁的。
皇帝陛下登基不久,而且刚刚经历了和大赢帝国的大战,关键这一战虽然号称胜利,但其实是败了。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歌颂圣上啊。
云中鹤明白了,这一首赋非常非常重要,甚至是夺解元的关键一题了。
拍皇帝的马屁啊,难道还不重要吗?
皇帝陛下就如同朝阳一般,冉冉升起,光芒万丈,普照众生。
那这首赋有得抄吗?
有,有,有!
唐贞元二年的殿试,状元李程,一首《日五色赋》惊艳朝堂,使得龙颜大悦,被点为状元。
这个人名字没怎么听说过啊,仿佛不是很有名啊。
但这个人是很牛的,尤其在赋上的造诣惊人。一首《日五色赋》已经惊艳绝伦了,之后他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作《披沙拣金赋》,再夺第一,名震长安。
而且此人先后做过翰林学士,刺史,礼部侍郎,吏部侍郎。
你以为他的辉煌人生就到此为止了吗?并没有。
他之后又做了节度使,司徒,司空,右仆射,而且还封了公爵,尽管是郡公。
但他这样的前途,也差不多是一个文臣的巅峰了。或许是人家混得太好了,所以没有空写诗吧,这一生没有留下什么不朽的诗篇。
在唐朝绝大部分的大诗人,基本上都是在官场上混得不太好的,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神,一个个都流芳百世,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不朽诗篇。但是在官场上,真是一个比一个混得惨。
李白大神,翰林待诏,一个六品小官,还是虚职。
杜甫大神更惨,担任左拾遗,这个鬼官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听过,七八品的小官,还不如李白大神。
李商隐大神也差不多,堂堂进士啊,担任了什么官呢?秘书省校书郎,这个官职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专门负责文书校对的,就是后世的机关科员啊。
所以这位李程大人,咱们不能因为他混得好就彻底否定别人的才华。
起码他在中状元的时候,诗词歌赋的才华也是绝顶了,否则也不能碾压天下读书人,夺得头名啊。
于是,云中鹤龙飞凤舞,在白纸上写下了这篇惊艳贞元朝堂的《日五色赋》
德动天鉴,祥开日华。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禀以阳精,体乾爻於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於皇家。懿彼日升,考兹礼斗。因时而出,与圣为偶。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
当然了,这首赋有四百多字,但为了不耗字数,就抄这不到一百字。
你看了之后,就明白这首赋为何能够中状元了。
富丽堂皇,华丽四射。
你看到这首赋,就仿佛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看到了太阳的光芒万丈。
而且还紧扣周易,就是为了烘托皇帝陛下的伟大光正。
总之,有人要是说敖玉这首赋不好?直接可以不官司打到皇帝陛下的面前去。
……………………
写完这首赋之后,其实第三天的考试就算是结束了。
接下来两道题也是辅助作用的,因为出题也没有那么严肃了,显得非常宽松了。
比如第二题,以月亮为主题做诗做词,皆可!
第一道题是太阳,第二道就是月亮,你明显是来凑数的啊。
但是……也是这种凑数的题目,越是能够展示才华。
因为第一道很严肃,因为这是要歌颂皇室的,不能乱来,要讲很多规矩。什么儿女情长之类的,是万万不行的。
但是这第二道题,第三道题,就非常随便了。
你想要慷慨悲歌可以,儿女情长也可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真正的经典名诗,通常就出在这里。
这也很正常,因为第一篇是命题作文,是官样文章,很难特别出彩。
但这第二题,第三题,你完全可以把你的情怀和才华完全展现出来。
以月亮为题,作诗作词。
老天爷啊?简直不要太多了啊。
苏轼大神的明月几时有,千古绝唱啊,直接把月亮写没了。
之后不管那个文人写月亮的诗词,都超不过这首了。
但是云中鹤不能抄这首词,因为太牛逼了,用不上这么牛逼的。
那么用哪一首呢?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也很牛逼,但是不适合云中鹤,你家就在江州呢,你低头思个屁的故乡啊。
那么还有一首张九龄大神的《望月怀古》,也有千古佳句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牛逼不牛逼?震撼不震撼?惊艳不惊艳?
能不能瞬间刺穿考官的心灵?那是绝对可以的。
不过今天是几月几号?八月十五,中秋节啊。
海上生明月是应景了,但是云中鹤敢保证,今天三千多名考生,保证百分之一百的考生都在写中秋。
你们都写中秋,那我就不写中秋了,没意思。
反正题目上要求写月亮就可以了,没有规定一定要写中秋的月亮吗?我写上元夜的月亮就不可以吗?
当然是可以的,因为这第二道题自我发挥很强的,只要点题月亮都可以,哪怕残月也行。
于是云中鹤又想到了那一首牛逼的名句。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大神的作品,也绝对绝对牛逼。
但想了想,这一首不能用,因为他和燕蹁跹聊天的时候,也差不多说过类似的句子。
因为千古佳句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云中鹤倒是有选择困难症了。
很快,他有了!
欧阳修大神的《生查子·元夕》。
一众超级大神中,又中状元,又是诗词大师的人不多了,甚至是非常稀罕的,欧阳修便是这样的超级大神,他的诗词怎么能不抄呢?
尽管这写的是正月十五的月亮,上元夜。
但这又有什么要紧,别人都写中秋,我写上元夜,岂不是更加特立独行。
关键是关键是这一首太优美了,不仅仅是一两句,而是整首的意境和文字都优美到了极点。
何止能够刺穿考官的心灵,甚至能够让他们全身酥麻,陷入美好和酸涩的回忆之中。
这首词是这样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样的词,不告诉你作者是谁,都能击中你的心灵,让你内心泛起涟漪,觉得美不胜收。
这就是千古佳作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越来越美。
而且这首词也非常适合敖玉这样的人写,年轻人不就是应该情情爱爱的吗?
………………
接下来第三题,云中鹤一看更加觉得,这绝对是凑数的。
第一道题太阳,第二道题月亮,第三道题星辰。
出题的人,你是认真的吗?
这第三道题,请写一首诗或者词,含星辰。
这比第二道还要随意,还要适合发挥。
第二道题,起码要让你点题月亮,整首诗词都要围绕着月亮写。
而这第三道题,只要含有星辰便可了,主题任意。
这就更加让考生自我发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了。
含有星辰的诗词?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大神可以这样写,但是抱歉你敖玉不可以,因为你的主考官是于铮,他看不惯的。
那么就曹操大神的《观沧海》?这里面也包含有星辰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当然是牛逼的,但太牛逼了,太霸气了,敖玉最好还是不要抄的好。
万一让皇帝看到了,他会觉得日尔娘亲,朕看沧海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豪迈,你怒浪侯之子却这么豪迈四射,你想要做什么?莫非想要吧爵位往上升个三五级,夺了朕的位置?
唉!真是可惜了。
否则敖玉作为怒浪侯之子,写《观沧海》还是非常契合的啊。
这一首也不能用,那应该用哪一首呢?
云中鹤明白里面的套路的,这种时候一定要有佳句,那种看一眼就觉得惊艳无比的佳句,这样考官才会记住你。
因为他们要批改几千份考卷呢,都要看吐了。
这三首诗词赋,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不重要,因为只想要中举的话,前面两天考试牛逼就可以了。
但云中鹤想要夺得解元,这三首诗词赋反而非常非常重要。
要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位考官看了之后,立刻对你印象深刻,完全忘记不了你的考卷。加上前面两天的考试又非常优秀,那么解元就八九不离十了。
思考搜索了一会儿,云中鹤觉得抄李商隐大神的作品了,因为这里面有千古名句。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里面最亮眼的句子,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绝对的千古佳句,让考官看到之后,保证心灵微微一颤。
因为这种情形每一个人都有,但就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而这两句诗,就把这种感觉写绝了,千古故人,后无来者。
而这里的灵犀是《山海经》里面说的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犀牛,称之为通天犀,头顶有一只角,剖开之后有一条白线纹理贯穿首尾。
心有灵犀,便是说两个人心灵之间,仿佛有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系在了一起,心灵相通。
总之,这一首诗的精华就在这两句,而这两句足够惊艳到任何考官。
……………………
这三首诗词赋写完了。
云中鹤几乎敢百分之百肯定,这次解元他夺定了。
任何任何人,都夺不走。
他不是一个人战斗,他带着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文学大神在战斗。
昨天的策论就已经极度极度优秀。
而今日的诗赋,每一首都惊艳绝伦,而且不会逾越,没有任何风险。
任何一个考官,都休想从他的考卷中挑出任何毛病和瑕疵。
而且这百年来,沧浪行省乡试的所有考卷,都不可能有像云中鹤这般惊艳绝伦的存在了。
其实就单纯乡试而言,云中鹤这三天的考卷,已经到达了一个考生的极致。
不可能更加牛逼了。
………………
第三天的考试大体上是非常轻松的,就这么三首诗赋加起来不会超过六七百字。
考试时间却也足足有四个时辰。
但是最考验才华和情怀的,也是这第三天的考试了。
你要真有才华,几乎瞬间就写出来了。你要没有才华,别说四个时辰了,就算让你憋个几天几夜也没用。
诗词这种东西,真的是要看天赋的。
尤其是千古佳句,根本就不是靠匠气能写出来的,靠的是惊人的才华,还有瞬间的灵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