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首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陈证道
徐晋不经意间摸到谢小婉的衣袖,发现竟然只有一层,再一摸肩头,顿时发觉不对劲。
谢小婉穿着宽大的襦裙,表面看着还以为穿得很厚,但一摸之下才发觉,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里面估计就只穿了贴身的衣物,而襦裙实际也很单薄,根本不保暖。
明朝正好处于小冰河时期,湖广地区虽然靠南,但冬天还是极冷的,年底下雪也很常见,而且是那种透肌刺骨的湿冷,徐晋穿着棉衣棉裤还觉得冷到发抖,更何况穿得这么单薄的谢小婉。
谢小婉笑了笑道:“家里过冬的厚衣物都拿去当掉了,不过相公不要担心,小婉自小在鄱阳湖打渔,底子好着呢,不怕冷!”
徐晋只觉鼻子酸酸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情不自禁地把瘦弱的谢小婉楼入怀中。
谢小婉依偎在徐晋的怀中,有点晕乎乎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自嫁入徐家,书呆子连谢小婉的手都没碰过,更别说如此亲昵的举动了。
“小婉,相公没用,你嫁进来没享受过一天,净陪着相公挨苦受累!”徐晋贴着谢小婉的脸轻轻摩挲,痛惜地道。
谢小婉本来羞涩得脖子根都红了,闻言急道:“相公快别说,咱们是夫妻,不是应该同甘共苦,互相扶持吗?咱们好好努力,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要是搁现代,这些话十二三岁的女孩那说得出来,恐怕二十岁也说不出来,可见懂事和成熟不是是年龄为标准的。
明王首辅 第06章 自由随心
屋外北风呼啸,从门缝漏进来的寒风让火把的火焰东倒西歪。徐晋和谢小婉在昏暗的火光下,围坐在矮桌旁吃晚饭,旁边搁了一堆烧红的火炭,稍稍驱散了寒气。
谢小婉的小脸还是红扑扑的,麻利地给徐晋盛了一碗浓稠的稀粥,自己却只是盛了碗稀淡的米汤。
徐晋二话不说,两碗粥都倒回锅里,然后用勺子搅匀,重新装了两碗粥,又轻点了一下小姑娘的额头,教训道:“说了多少遍了,以后别搞特殊!”
谢小碗吐了吐舌道:“相公读书辛苦,应该多吃点嘛!”
“小婉做家务活,还要照顾相公更辛苦,快点吃吧!”徐晋笑道。
谢小婉一边喝着稀粥,不时脉脉地偷看一眼徐晋,心里暖洋洋的,刚嫁进除家时,面对一穷二白的家,还有卧病在床的丈夫,她觉得自己很命苦,生活也是灰色的。
然而,此时谢小婉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幸运,遇到这么一个平易近人,又会疼妻子的良人,这是多少女子烧香拜佛也求不来的福气。
谢小婉正沉浸在自己的小幸福中,而徐晋却在琢磨着怎么摆脱目前的困局。
虽说今天徐有光给家里匀了三斗米,省着点吃应该能熬过寒冬,但过完冬开春后,还得到六月才有收成。
现在才十一月中旬,要熬到夏收还有六七个月时间,总不能老靠别人救济吧,而且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要是不补充营养,天天吃稀粥那受得了,此外,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婉也必须添置厚衣物才行。
还有,按照惯例,明年二月份会举行县试,四月份举行府试,八月份举行院试,自己是必须参加的,而且还要全部通过,把秀才功名考到手,要不然秋收之后就得服徭役疏通河道了,弄不好就把小命给搭上。
参加考试,笔墨纸砚,衣食住行需要钱,全部都需要钱啊!
所以,当务之急是挣钱,徐晋商海搏杀数十年,最擅长的就是赚钱了,但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即使有偷天换日,空手套白狼的本事也使不出来。
“小婉,你知道现在的水田多少钱一亩吗?”徐晋忽然问道。
谢小婉答道:“鄱阳湖附近的上田能卖十五两银子,中田十两左右,下等田五六两。咱们这里的不清楚,估计价钱要更低些。”
“才这么点儿啊!”徐晋不禁皱起了眉头,即使算十两一亩,自家六亩水田卖了才得六十两银子。
谢小婉讶道:“十五两一亩还少啊?足够农户人家花三四年了。”
徐晋不禁吃了一惊,他实在对明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不是很清楚,这么说来,六十两银子真的不少了。
正德年间恰好处在大明朝的中叶,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到一石米,当然,各个地方不同米价也不一样,但总体上是一两银换一石米。
普通的农民家庭,一年的花费就三四两银子左右,前提是粮食自种,所以说十五两银子足够这样的家庭花销四五年,如果再节省些,甚至能花销五六年。
“相公为什么问起这个,难道……相公想把咱们家的田给卖了?”谢小婉惊疑道。
徐晋点了点头道:“是有这样的打算!”
谢小婉顿时小脸煞白,吃吃地道:“相公,你怎生出卖地的想法呢!”
徐晋有点愕然,卖地而已,不用反应这么大吧,解释道:“小婉,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二哥给的粮食顶多能撑到开春,离夏收还有好几个月,不卖地哪来的钱买粮?
更何况明年参加县考也是要钱的。所以我打算把田地卖了,然后搬到县城,有了本钱,随便干些小营生也能赚到钱。”
谢小婉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颤声道:“相公,咱家的地不能卖啊,只要有地,咱们就还有根,手脚勤快些也不至于挨饿,总比那漂泊异乡的无根浮萍要强。再说,相公是读书人,怎可以做那些低下的市井卖买。”
徐晋虽然很无语,但见到谢小婉泪流满面的凄惶模样,顿时有些慌了,还有点心疼,连忙站起来哄道:“小婉,别哭,唉……现在把地卖了,以后还能买回来嘛,而且等你相公高中当了大官,想买多少田地都买得起。难道你对相公考科举没信心?”
谢小婉闻言眼泪收了些,吸了吸鼻子道:“小婉自然对相公有信心,可是咱能不能别卖地,先找族亲们筹借些钱银用度,过完年我们把水田要回来耕种,等有了粮食,咱家的日子就不会那会拮据了,而且小婉还会打渔挣钱,筹借的钱银便可以慢慢还上。”
徐晋连忙摇头道:“不行,我怎么放心你一个小丫头片子到江上打渔,那多危险啊,要是出了意外如何是好!”
“相公,人家水性好着呢,能出什么意外,况且人家也不是小丫头片子!”谢小婉委屈地道,不过情绪倒是平复下来。
“俗语说得好,欺山莫欺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水性再精熟也有出意外的时候,总之以后不许你去打渔,否则……家法伺候!”徐晋故意沉着脸训斥道。
谢小婉顿时被唬住了,小脸有些发白,低着头委屈地道:“人家知道了!”
徐晋神色转缓,用衣袖轻擦去小姑娘脸上的泪珠,温声道:“吃粥吧,要凉了!”
谢小婉低头微歪着脖子没有动,徐晋既好气又好笑,这小丫头外柔内刚,心里显然还不同意卖地,但又不敢挑战自己一家之主的权威,所以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
“小丫头,生气啦?”徐晋陪笑道。
“小婉哪敢生相公的气,只是咱家的地是祖上传下来的,若是卖了,小婉以后有何面目去见徐家的祖先!”谢小婉说着眼泪又冒出来了。
徐晋不禁一阵头痛,无奈地道:“行,田不卖了,你也甭哭,大不了明年的县试不考了!”
此言一出,小丫头的眼泪更像断线珍珠般掉落,徐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语气过了,连抱带哄了好一会,谢小婉才止住了眼泪,仰起哭花了的脸抽泣道:“相公要卖地卖了便是,夫为妻纲,小婉一个妇道人家难道还能拦着不成,相公何苦说出不考科举的狠话来伤人呢!”
徐晋一阵后悔,连忙道:“是相公不对,相公不该口不择言伤了小婉的心,相公给你道歉了,别哭啊,你这一哭,相公心里也难受!”
谢小婉被徐晋紧抱着,既羞涩又甜蜜,看得出相公是真的很在意自己,试问谁家男人能这般放下身段向妻子道歉认错。此时此刻,别说是卖地,谢小婉觉得就算相公让自己去死,自己也会义无反顾。
谢小婉能有这种想法,如果搁现代肯定是太不可思议,而且显得很假,但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一点也不奇怪。
徐晋有着现代的灵魂,世界观价值观与这里的男性截然不同,在他来看男女都是平等的,根本不觉得男人低声下气哄女人,甚至向女人道歉会有什么不妥,所以也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一句道歉会把谢小婉感动成那般。
谢小婉贴在徐晋怀中一会,忽然抬起头嚅嚅地道:“相公,咱家的地还是卖了吧!”
徐晋本来已经打消了卖地的念头,准备另想其他办法,闻言不禁一喜,不过马上又摇头道:“不卖不卖!”
谢小婉咬了咬嘴唇,有些忸怩地道:“小婉刚才想了一下,相公说得对,地卖了还可以再买回来,现在咱家的情况确实很需要钱,有了钱相公就可以安心地读书,争取明年中个秀才!”
徐晋喜道:“你真是这样想的?”
谢小婉点头轻嗯了一声,徐晋情不自在前者的额上亲了一下,郑重地道:“娘子放心,相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明年考个秀才回来。”
谢小婉心尖儿不由一颤,羞涩地把小脸埋到徐晋的怀中,话说这还是相公第一次叫自己娘子。
徐晋心情有些复杂,现在的他越来越代入身体原主人的角色了,或许是不断融合书呆子的记忆造成的,又或者是被怀中这个令人又爱又怜的善良小丫头感动了,不知不觉接受了彼此的身份。
此时此刻,徐晋竟有些分不清自己是书呆子,还是来自现代的老头子。
“管他呢,自由随心吧,活在当下便好,既然此生有幸穿越一次,又何必辜负了韶华!”徐晋抛开乱纷纷的思绪,把怀中的小人儿搂得更紧了。
谢小婉感受到徐晋有力的怀抱,心中羞涩欣喜,这个男人就是自己丈夫,就是自己这一辈子最亲的人呀。少女心中泛起无限柔情,不由自主地反手紧搂住徐晋的腰。
呼啸的北风刮过破旧的泥房,墙上的昏黄的火光冒着黑烟,地上是一团摇晃的身影。
大明朝正德十二年的深冬,北风凛烈,寒霜似雪,昏暗的火光下,一对贫寒的小夫妻相拥在一起。
明王首辅 第07章 冤家路窄
大明正德十二年十月三十日,还有一个月便是春节,天气越发的寒冷,算算日子,徐晋来到大明朝已半个月。
清晨,尽管太阳已经升起,但气温还是很低。徐晋正绕着自家院子一圈一圈地慢跑,口中呼出的气体瞬间就凝结成了白雾。
“晋哥儿,这么早起来跑步啊!”
“十弟,你这样慢吞吞的跑有什么裨益,还不如跟我们下地挥半天锄头。”
“嘿,人家老十可是读书人,谁跟你干泥腿子的活儿!”
路过的村民都纷纷和徐晋打招呼,四哥徐有财还酸溜溜地调侃了一句。
这半个月来,徐晋每天都一早起床在院中慢跑锻炼,刚开始村民还觉得稀奇,但渐渐便习以为常了,只当徐晋这书呆子吃饱了撑着。
徐晋绕着院子跑了数十圈,直到微微出汗才停下来,用冷水洗了把脸,然后便拿出《论语》大声地朗诵。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徐晋每天晨练完都会把四书五经朗诵一遍,达到温故而知新。
徐晋刚把《论语》朗诵完,谢小婉便从外面回来了,挟着洗衣服的木盆,鼻子和脸蛋冻得通红的,黑漆漆的眼睛扑闪扑闪的,见到拿着站在院子的徐晋,眼睛便弯成好看的月芽儿,脚步轻快地推开柴门走进来。
“相公,你猜盆里有什么?”谢小婉献宝似的走到徐晋的跟前。
“咋的,捡到宝了?”徐晋笑着往木盆看了一眼,发现里面只盛着刚浆洗完的衣物,不由有些懵了。
谢小婉从衣服底下掏出了一只大地瓜,咯咯地笑道:“相公你好笨!”
徐晋不禁哈哈一笑,这丫头虽然成熟早慧,但毕竟还是十二三岁的女孩,此时便流露出俏皮天真的一面了。
“好呀,敢笑你家相公笨,信不信家法伺候!”徐晋用在谢小婉的头上轻敲了一下,后者顿时羞涩地丢了某人一个白眼忸怩地走开了。
谢小婉刚开始还被徐晋口中的家法唬住,后来尝过一次才知道,原来家法只是按着用手打一顿屁股。
徐晋好笑地摸了摸鼻子,看来这小丫头被自己宠得越发大胆了,想当初第一次见面时,自己一句谢谢就让她神色不安,现在倒好,都敢丢相公白眼了。
谢小婉把衣服晾晒好,然后将那只地瓜用水清洗干净递给徐晋:“相公快尝尝!”
徐晋愕了一下:“就这样吃?”
地瓜即是蕃薯,徐晋前世自然吃过,不过都是煮熟才吃,就这样生吃,还真没吃过。
谢小婉眨了眨眼道:“当然就这样啊,很甜的!”
徐晋本来想说至少得削掉皮吧,但看着小丫头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说不出口,对于温饱都没解决的古人来说,削皮无疑是极浪费的事。
徐晋接过地瓜卡嚓地咬了一口,虽然那皮很粗糙,但确实很甜。
谢小婉舔了舔嘴唇,问道:“相公,甜吗?”
徐晋故意皱起眉头:“不甜!”
谢小婉疑惑地道:“不可能啊,七婶明明说这蕃瓜很甜的!”
“不信你自己尝尝!”徐晋把地瓜递到谢小婉的嘴边,后者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然后瞪大眼睛道:“甜啊!”
“不会吧,你再咬一口试试!”
谢小婉只得又咬了一口,忽然瞥见徐晋嘴角的一抹笑意,立即便明白过来,嗔道:“相公你骗人!”
徐晋调侃道:“小丫头,现在明白谁更笨了吧?”说完卡嚓的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把地瓜递过去。
谢小婉红着脸咬了一口,真甜,仿佛甜到心里了。
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一条地瓜便被小两口分吃完了。
“小婉,你刚才说这东西叫蕃瓜?”徐晋随口问道,他隐约记得,地瓜好像是产自南美洲,明朝中后期开始传入中国,但具体那年传入就不清楚了。
谢小婉点头道:“是呀,听七婶说是从蕃邦那边传入的!”
这个时候还没世界地图什么的,古代人都认为中国位于世界的中心,自诩礼义之邦天朝上国,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不通礼义,甚至是茹毛饮血的野人,统一称为蕃国夷人,从蕃国传入的东西都喜欢加上蕃字。
徐晋心中一动,问道:“村里很多人种蕃瓜吗?”
谢小婉摇头道:“家里有田地都用来种粮了,谁会浪费种这东西,七婶家也是在院子里种了几棵。今天在河边洗衣服时正好碰上七婶洗蕃瓜,大家都分到一只尝鲜!”
徐晋暗点了点头,如此看来,地瓜应该刚传入中国不久,还没有大面积普及种植。
而事实上,地瓜已经传入有些年头了,广东福建这些沿海一带都有种植,不过数量并不多,人们只不过把它当成一种水果,并没有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推广。
徐晋却是上心了,地瓜这玩意生命力强,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而且产量大,实在是解决饥荒问题的大杀器。
“小婉,这蕃瓜味道挺不错的,回头咱也在院子种些吧!”徐晋道。
谢小婉点头道:“好哩,听七婶说这蕃瓜很容易长,回头我问七婶要些瓜蔓!”
“对了,小婉,一会我去书塾,你自己在家不要乱跑!”
谢小婉撅了撅嘴道:“知道啦,相公还当人家是小孩子了,我准备饭盒去!”说完端起木盆进了厨房。
徐晋有些哑然,话说自己还真有点把这丫头当小孩子了。
半个小时后,徐晋背起了书篓,里面装着,还有小婉给他准备的午饭。
“相公,路上小心点,不要太晚回来,要不然天色昏暗看不见路!”谢小婉一边替徐晋整理衣服,一边温柔地叮嘱,十来岁的小女孩倒像个贤慧的妻子。
徐晋点头嗯了一声,背着书篓走出院门,渐行渐远,蓦然回首看到倚在柴门边的张望的小丫头,竟有返回去拥抱一下的冲动,不由暗暗苦笑,看来这小丫头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是越来越重了。
书塾在邻村郭家庄,是一名老童生开办的私塾,主要教授儿童读书识字,称之为蒙学。
所谓童生,即是过了童子试前两关的读书人。童子试一共分为三关,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便可以称为童生,若再通过院试便能获得秀才的功名。
所以说,徐晋要想获得秀才功名,必须连破三关,县试、府试和院试,难度着实不小,总之要比现代的小升初难上n倍。
要知道一个府参加童子试的考生少说也有几千人,最后录取为秀才的也就五六十人,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成不了秀才。清朝道光年间便出现过几次百岁童生考院试的记录,白发苍苍的百岁老头混在一众考生当中,可谓是一大奇观。
郭家庄那位书塾老师就是一名老童生,已经年近五十,参加院试不下几十次了,但每次都未能取中秀才,心灰意冷之下便回乡下开了家私塾,教授儿童读书识字,赚点束脩(学费)糊口。
徐晋在家休养锻炼了半个月,自感身体有所改善,再加上这段日子读书,积累了很多不懂的地方,所以今天打算到书塾去请教这位便宜夫子。
老童生虽然考了一辈子都考不中秀才,但徐晋并没有瞧不起,毕间考试不通过有很多原因,不一定就是学问不行,况且老童生参加了这么多次科考,经验丰富是肯定的,向他取些经也是好的。
徐晋背着书篓走了数里便到郭家庄,谁知刚进了庄头便遇到了熟人——郭管家。
“真是冤家路窄啊!”徐晋心里嘀咕了一句,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郭权带着两名家丁,正准备到附近村子收债,见到迎面走来的徐晋,顿时脸色微沉,皮笑肉不笑地道:“哎哟,这不是徐大秀才家的公子晋哥儿吗?”
徐晋微笑道:“在下一介村夫,当不得公子二字,郭大官家这是上哪发财?”
郭权嘿嘿笑道:“晋哥儿还是那么会说话,呶,正准备去黄村那边收点债,唉,眼看就过年了,不把那帮泥腿子欠的账收上来,这年不好过啊!”
“那就不妨碍郭大管家发财了!”徐晋淡然地从郭权身边走过。
其中一名家丁不爽地低声道:“嘿,这小子还挺拽嘛!”
郭权面色阴沉地捻着老鼠须,心情很是不爽,那天他在徐晋家吃瘪的事已经传开了,让他的威信受到很大影响,近些天去收债,那些泥腿子竟还敢跟自己讨价还价,这是以往不可能出现的。
“哼,看来得寻机会收拾这小崽子一回,要不然那些泥腿子都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郭权心里琢磨着,忽然脑中灵光一闪,瞧徐晋那兔崽子应该是去庄里的书塾上学。
郭权眼珠一转便计上心头,对着两名家丁嘿笑道:“且让他得意一会,过两天保证让他哭,嘿,我郭权可不是那么好得罪的。”
两名家丁幸灾乐祸地对视一眼,徐晋那小子要倒霉了。
明王首辅 第08章 郭夫子
老童生名讳郭百川,字东流,自号东南山人,家住在郭家庄东南角。由于私塾是私人性质,所以官府并不提供教学用地,老童生便在家中隔出一间房作为教室。
徐晋刚进老童生家的院子,便见一妇人在晾晒衣物,约莫四五十岁,荆钗布裙十分朴素,正是老童生的妻子王氏。
“师娘!”徐晋学着古人稽首为礼,尊师重道,实在马夫不得。
王氏点了点头打量徐晋,微笑道:“前月听闻晋哥儿病得不轻,现在看来是大好了。”
“孩儿好多了,谢师娘关心!”徐晋恭谨地道,幸好继承了书呆子的记忆,要不怎么称呼都能把人难倒。
“嗯,进去吧……噢,等一下!”
徐晋正要举步而行,王氏却又把他叫住了,淡道:“晋哥儿,明天就是初一了,束脩记得交上。”
徐晋有些赧然,原来是催交学费,点头道:“孩儿省得了!”
别看老童生开私塾,但生活过得并不宽裕,一家五六口人住在三间瓦房,还要匀出一间作为教室。
而且,农民家庭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识字的不多,因为既花钱又浪费劳动力,而花得起钱的大户人家又瞧不上童生,宁愿多花钱请个秀才到家里任教,又或者干脆送孩子去有名气的书院。
所以,老童生招收到的学生并不多,也就十来人而已,束脩勉强够糊口。正因为如此,徐晋对王氏催交学费的行为并不反感,只是有些为难,虽然每月束脩只需十文钱,但眼下真的拿不出来啊。
前些天徐晋已经到镇上找了掮客(中介),准备把家里的水田卖掉,不过到现在还没有买家接手。
徐晋来到教室外,里面正书声琅琅,神情严肃的郭夫子手拿戒尺在课桌间踱步,要是哪个学童读书不专心被抓到,戒尺往桌面敲一敲,那倒霉蛋便得乖乖地把小手伸出来挨一戒尺。
“夫子!”徐晋叫了一声,郭夫子这才注意到在门口站了一会的徐晋,微点了点头示意进来。
徐晋行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拿出五经中的《周易》开始诵读,郭夫子见状不禁皱起了眉头,但也没说什么。
教室内的学生约有十五六人,年龄相差很大,小到拖着鼻涕的三四岁幼童,大到像徐晋这般十四五岁的少年。
由于年龄相差大,进学时间又不统一,所以教学内容也是不同的,像刚入学的小屁孩子,一般是教授《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识字读物,而大一些的则学习《千字文》《算术》等,像徐晋等的进度已经到了《诗经》《论语》等了。
猜你喜欢